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字词听写题:
倦怠dài翡fěi翠恹恹yān楠nán木奇崛jué
枯瘠jí骨gū朵迸bèng溅jiàn丰腴yú盎àng然
虬qiú枝秀颀qí伫zhù立陌mò头贪婪lán
凡几jī飞沫mò锤chuí炼婆娑suō鄙bǐ视
皓hào齿犀xī利伶líng仃锈xiù彩凝níng望
盘虬卧龙坦荡如砥潜滋暗长争妍斗艳忍俊不禁无足轻重
全神贯注纵横决荡旁逸斜出妙手偶得无边无垠不折不挠
破口大笑仙露琼浆察颜观色
诗歌默写题:
1、《闻雁》中直抒胸臆,抒发了深浓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2、《池鹤》中写出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从而突出鹤的品格风度不是“群鸡”能比的句子: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3、《池鹤》中写出了鹤的外形特征的句子: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4、《池鹤》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的句子: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5、《池鹤》中写出诗人向往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但是又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的诗句: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6、《池鹤》中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的诗句: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7、《迎燕》中表明了主人身份的句子是: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8、《迎燕》中写出燕子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忙碌的诗句: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9、《迎燕》中写出了燕子与百姓情谊深厚的诗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10、《迎燕》中突出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乐趣的诗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文言文阅读题:《马说》唐朝韩愈
1、《马说》的体裁是我国文言文中的一种议论文体“说”,它一般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2、本文主要写作方法是托物寓意。
3、《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4、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
7、伯乐指: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指:封建社会那些被埋没、遭摧残的怀才不遇的贤能志士。食马者是指:愚妄无知的统治者。
8、食马者的愚蠢无知表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9、根据文意,正确对待千里马的方法是知人善任。
10、《马说》一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为喻,抨击了当时的“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并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选文的第三段,我觉得作者主张对于像“千里马”那样的人才,要合理使用,正确对待,充分理解。“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
11、《马说》一文的标点是现代人加上去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结束。我的意见是用问号是表示引起大家的思考;用句号是表示这种现象是事实普遍存在的。
12、本文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渴望自己能得到当政者的赏识、任用;希望统治者不要埋没、摧残人才(或要识别、任用人才)
1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意在强调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14、揭示千里马悲惨命运的一句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5、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6、马在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它备受青睐。请写出四条带有马字的成语。万马奔腾马到成功一马平川老马识途车水马龙马不停蹄
17、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全文中的作用是统领全篇,在全文论述中起中心论点的作用。
18、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往往遭受到“辱于奴隶人……不以千里称”的命运。
19、“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
20、选段中“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实际上是讽刺了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
一、单元学习目标
1、能通畅地阅读课文,让心灵沐浴德化的雨露,自觉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述方法,了解议论文结构安排的基本要求和常见形式,品味议论文语言概括有力的特点,
3、能写作简单的议论文,学会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做到叙议有机结合。
4、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内容,开展有意义的口语交际活动,开展交流,学会倾听、应答,在讨论中能够抓住问题的焦点,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5、能就单元主题道德修养设计方案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表达自己的态度,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塑造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纪念白求恩》2课时
《敬业与乐业》2课时
《多一些宽容》1课时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1课时
《陋室铭》1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写作3课时
单元学习小结1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道德修养,要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接受,产生共鸣,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想水平还不大可能达到这样高的一个层面。从单元文章的安排来看,编者力求通过几篇文章从各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熏陶。
《纪念白求恩》这篇著名的文章,是一篇共产主义精神的赞歌,赞扬了白求恩崇高的精神境界,对于十三四岁的八年级学生来说由于经历、阅历所限,要达到完全理解实非易事。学习本文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白求恩及其相关事迹,要引导学生懂得白求恩的崇高精神值得学习,自觉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还应注意学习文中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了解文中正反对比的方法的运用。
《敬业与乐业》既是一篇议论文又是一篇演讲稿,文章标题就是提出了中心论题。课文引领人们走进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乐于做好自己的一份哪怕十分平常的工作,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语言也通俗易懂,生动有力。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议论文是个生涩枯燥的文体;要求学生较清晰的理清议论文结构,培养敬业爱岗的精神就更困难了。由此,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合作自主探究为主,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而教学起点也应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体验开始。学习目标拟定为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点,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能清楚地说出名言警句对自己的教育作用,或针对名言警句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理解反问、设问增强文章说服力的作用。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是一篇谈人的精神追求的哲理性议论文,文章运用了举事例,引用等论证方法,证明了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道理。全文立论深刻,结构严谨,语言准确概括,论证有力。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学生能对人的高贵形成自己的认识,理解一个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人们在生活中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陋室铭》篇幅短小,是篇优美的抒情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情怀。本文句式整齐,骈散结合,通篇协韵,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加之篇幅简短,适合背诵,一直以来被广泛传诵。应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本文尤宜加强诵读,最好应当堂熟读成诵。
《多一些宽容》这篇谈人的修养的课文,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并逐层说明了人们怎样才能宽容相处,提倡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和支持。全文思路严谨,结构紧凑,应引导学生以朗读训练为主,理解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在对重点段落的探索中领悟怎样才能做到宽容,从而学会宽容待人,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劝说他人。教学时宜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可结合文章主题宽容来模拟情境讨论,交流,要求学会宽容待人,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劝说他人。
诵读欣赏的《诗词曲三首》都是古代诗歌,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朗读障碍;借助注释和诗后赏析,理解诗意,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三首诗词曲。
写作要求写简单的议论文,当然是围绕道德修养出题训练。指导学生在写作前编列作文提纲,学会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写简单的议论文。可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一些课文,在回顾中进一步体会如何安排好文章的结构,让学生尝试编列出文章结构提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自改作文,也可请他人帮忙修改,或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口语交际重在了解一些听的原则和技巧,养成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学习在交流中诚恳专注地倾听,能够听出讨论的焦点。能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分析,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可按前后座位组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创设情境练习。
单元学习小结可进行专题交流:介绍各组的活动过程、交流各组的活动成果、谈谈活动的体验与收获,在专题交流中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师生互动评价。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制定活动计划
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备注1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讨论:本单元的课文有哪些异同之处?课文与课文之间又有哪些互相联系的地方?
学生明确任务,浏览目录、课文2巡视、指导
讨论交流3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请同学们随便谈谈。
就自己的阅读体会谈感受,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制订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备注1
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单元活动方案。同和你有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自己的专题研究小组。
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讨论确定自己的专题。
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推选组长,确定专题任务。2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
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教学反思
《纪念白求恩》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找出每段中心句,说出白求恩精神的具体内涵。
2.学习议论文夹叙夹议的写法,进行人物写作。
3.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
重难点分析: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
课前学习:
1、通读课文,查工具书初步扫除阅读障碍。
2、查阅资料了解白求恩及其相关事迹,作者写作本文的历史背景。
课堂学习:
(一)背景导入
1、以多媒体放映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场景,
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白求恩。
一名医生,一个加拿大的共产党员,本着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远涉重洋,帮助与他毫无关系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并为之牺牲。他的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么?毛泽东的这篇《纪念白求恩》会告诉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2、背景介绍:白求恩(1890一1939),国际主义战土。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月到达延安,不久又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对工作极端负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l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白求恩逝世的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二):把握内容,理清结构
过渡:这篇课文是为纪念以身殉职的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而写的,纪念、学习白求恩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说说白求恩精神的具体内涵。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听课文录音均可)
1、学生讨论、交流找出各段的中心句,并归纳各段要点。
中心句:第一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二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教师引导:学习通过找段落中的重点句来概括把握内容要点。请同学们找到各段重点句,用一句最简洁的话概括内容要点。
组织交流,归纳各段要点如下:(每一段即为一个部分)板书:第一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小结:白求恩精神,就是共产主义精神。具体表现为国际主义精神、豪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三)分析叙议,评点课文
1、本文主要是赞扬白求恩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因此,文章以议论为主,但文中也有记叙的成分。下面我们以第一段为例评点课文,分析夹叙夹议写法的作用。
布置任务:
(1)学生朗读第一段,划出第一段的重点句子,并归纳段意。
(2)什么是国际主义?国际主义与共产主义是什么关系?
(3)开头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是记叙还是议论?写了哪些内容?
(4)这几句记叙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5)白求恩的事迹非常感人,应该详细地叙述他为中国的抗战所做的事,不应仅用一句话概括,对吗?
(6)既然不用详写,那么五十多岁、不远万里这些词句应去掉,对吗?殉职是什么意思?
2、学生带着问题来朗读,读后思考,评点,全班交流。
明确:(1)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段意: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并号召向他学习。
(2)文中列宁的话。这在议论文中是道理论据,国际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一种表现。
(3)记叙。介绍了国籍、身份、年龄,来到中国的目的、经历。
(4)不行。去掉这几句,白求恩的精神没有了事实依据。
(5)不对。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悼念白求恩、赞扬白求恩,不是记叙白求恩的事迹,如果详写,文章的写作目的就变了。另外,白求恩的事迹大家都知道,不必详写。
(6)不对。突出年龄、里程更能表现白求恩精神的可贵。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3、思考:记叙文中的记叙和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何区别?
明确:①目的不同:记叙文中的记叙是为了让人们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及真实情景;议论文中的记叙是为证明论点提供事实论据。
②详略不同:记叙文中的记叙要详尽、具体、生动、突出中心;议论文中的记叙要简明、概括、扣住论点。
4、总结:归纳评点中应注意的地方。评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阅读方法,会评点是自学能力增强的一种标志,评,要求语言准确经济;点,要求恰当醒目
5、让学生评点其他三段中的叙议情况,然后讨论夹叙夹议的好处。
明确: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又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同志,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
(四)课后学习:课文第一段高度概括白求恩的事迹,然后用精辟的议论评价他的崇高精神,请你也用这种方法,介绍和赞扬你身边的一个人。
要求:1.叙议结合2.字数200字左右。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交流上节课后写的小作文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互改,然后推荐好的文章在全班交流,评价。
二、学习对比的作用:
1、本文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论述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朗读第二、三段课文,划出对比的语句,说说对比的作用。
对比作用:首先通过正反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难能可贵;其次,通过对比显示出了我们有些同志与白求恩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
2、假如今天来写《纪念白求恩》,你觉得可以作些什么对比?试仿照课文第二、三段写一段话。
三、品味语言
1、本文的语言,是议论文的典范语言。文章中大量运用成语,请找出来并谈谈有什么作用。学生在书上圈点勾画,思考,交流。
2、前面先说一个意思,后面再作一定的补充说明,可以突出所要强调的内容。比一比下面两组句子,说一说课文中的句子是怎样突出所要强调的内容的。
第一组:A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B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第二组:A晋察冀边区的军民,无不为之感动。B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以同桌为单位,选择一组进行比较,哪一句的效果好,为什么。
3、朗读第四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教师加以引导:
(1)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2)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3)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堂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4、学生当堂背诵最后一段。
小结:本文的语言准确、生动、鲜明、概括。叙述白求恩的事例,简明概括。恰当使用成语,生动形象。运用双重否定句式和长句子,论证更严密。对比句和排比句的运用,增强文章的气势。
四、课后学习:
将自己的看法整理成文,字数不少于150字(提示:其实就是一篇短小的议论文)。《敬业与乐业》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能梳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并归纳出作者论述的主要内容;
2、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论据并说出它们的表达效果。
课前学习: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梁启超其人其文;
2、通读课文,查阅字典词典,疏通字词;
3、查阅相关资料,把文中涉及的古文名言警句摘录下来,并尝试用现代汉语写出它们的大意。
课堂学习:
一、故事导入
请同学们听一个故事,听完,请你用一个词概括听故事的最大感受,并简单解释。
故事:一位老和尚让小和尚下山打油。临行前千叮咛万嘱咐,要小和尚别打翻了油罐洒了油。小和尚一路上小心谨慎,一直盯着油罐,可到山上时,油罐里的油还是所剩无几。第二次,老和尚告诉小和尚,去打油的路上,顺道欣赏一下路边的风景,但不要误了回来的时间。小和尚提着油罐,一路倾听鸟语领略花香,回到山上的寺庙时,居然一滴油也没有洒落。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过渡: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我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们总在提倡的专心竟没有带来好结果?是故事骗了我们还是我们理解错了故事?读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二、通读课文,概括每一段落论述的主要内容,并据此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
读课文,独立思考后,在组内交流提纲。以4人小组为单位,完善一份用作全班交流的提纲。
三、精读文章内容,赏析论据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1、过渡:条理清晰的结构层次有助于我们认识、把握作者的观点。但是要是自己的观点具有说服力,还需要充足的材料加以支撑。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来强化自己的观点呢?
给出示例:文章第三段中,作者列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两件事,证明人的地位有高下,但凡职业其性质都是可敬的。
2、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各类论据,独立思考并写出其表达作用。
3、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
交流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论据归纳准确性和论据表达作用是否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评价。也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适当提点论据的类别,一齐帮助学生更多更准确的阅读、思考和表达。
四、课后学习:
根据对本文作者观点的理解,写出对打油故事的思考、认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能结合自身实际对作者观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2、能对本文的论述语言作简单赏析。
课堂学习:
一、积累名言警句,阐述个人见解
1、组织学生交流对打油故事的思考、认识。全班讨论交流评价
2、过渡:作者在敬业与乐业这一中心论点之下,提出了许多小观点。除了刚才交流对故事的认识过程中谈到的,你还信服文中的哪一观点?还有没有不同意见?说出你的理由。
二、赏析本文论述语言
[过渡]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
给出示例,请在回答下列问题的基础上尝试归纳本文语言特点。
(1)文章第一段介绍敬业与乐业二词的来源是否必要?确信能否换成相信?为什么?
(2)这些话比较的是否确切,姑且不论,但很可以为敬业两个字下注脚。中加横线的短语可否删去,为什么?
文中这样的语言表达还有很多处,你能否再找出一些作简单赏析。
三:语文活动--小小演讲台
以敬业或乐业为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鲜明,论据有力,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四.课后学习:
1、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想对那些不安于自己职业的人说点什么?
2、做资料卡片。
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的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资料卡片类别: 编号:题目:作者:出处: 内容摘要:
《多一些宽容》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并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2、能品析文章结构及论证语言。
3、学会宽容待人,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劝说他人。
重难点分析
1、理解宽容与批评的统一。
2、理解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
课前学习:
1、利用工具书查找有关词语注音和解释,扫除阅读障碍。
2、收集有关宽容的名言、警句、故事,积累在自己的摘抄本上,与同学交流。
课堂学习: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林则徐自题联的上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生说下联:壁立千仞,无
欲则刚。这幅对联16个字,气势磅礴,表现了林则徐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2、交流收集的有关宽容的名言警句及故事。
过渡: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应该学会宽容。多一些宽容,就少一些心灵的隔膜;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友爱。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宽容他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从中你就能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指导。
自读指导:细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课文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透彻的分析,辩正的说理。
2、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阐述了怎样一个观点?
(2)你认为宽容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怎样重要的意义?如果你觉得你周围有的人心胸狭窄,请引用课文中的关键性的语句对这些人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用语委婉,以理服人。
(3)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学生回答后出示下列问题)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最难能可贵?
(4)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本文的论证方法是以摆事实为主,还是以讲道理为主?作简要说明。
三、再读课文评点品味
1、请你来当评论员:
要求:选择自己认为写得很好或自认为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摆明理由,写好批注。
2、示例:1、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
注:三个一种,对宽容的性质进行定位,突出了要做到宽容的要求之高。
2、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
注:这一层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摒弃私心杂念......把困难留给自己,是从正面讲道理,说明让能消除矛盾;争名于朝......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从反面讲道理,说明争的后果。
3、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我高你低。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
注:这里先说什么是互敬,再运用对比说明为什么要互敬,并在正面论述中,引用名人名言,以增强说服力。
四、拓展延伸
1、在遇到下列的情况时,你认为应该怎么办,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你的看法:
(1)北宋时,吕蒙正为相。一次上朝,有个大臣在帘子后面嘀咕:这小子还能办好政事吗?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了过去,他的同僚愤愤不平,让他追查。如果你是吕蒙正,你会如何做呢?
(2)梁国大夫宋就,曾任与楚国相邻的边陲县令。当时,驻防的梁军与楚军都种有瓜园。梁军勤劳,浇园及时,瓜长得好,楚军懒惰,瓜长得差。楚军心怀不满,晚上就偷偷地把梁军的瓜蔓拉翻,使之枯死不少。梁军见状,准备就此进行报复。如果你是宋就,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呢?
2、请你来当调解员。
要求:请运用课文内容与自己生活经验,对下面情境中的人物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用语委婉,以理服人。
情境:小李的妈妈性子急,小李的奶奶脾气暴,两人经常为一些家庭琐事争吵,闹得鸡犬不宁,小李夹在中间十分为难,非常苦恼。如果你是小李,怎么去劝说?
五、一句话寄语
将你本节课感受最深或启发最大的一点,用一句警策性语言表述出来,赠给自己或同学。
六、课后学习:
1、以宽容为主题,仿照课文中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句式写一段话。
2、课外查找几个有关宽容的小故事,与同学交流。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学习目标:1、能归纳出作者论述的主要内容并梳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
2、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论据并说出它们的表达效果。
课前学习: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周国平其人其文;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文中涉及的名人;
3、通读课文,查阅字典词典,疏通字词。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谈谈感动自己灵魂深处的一些人或事,自然引出课题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2、作者简介: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出版各类著作二十多种,其中《人与永恒》、《守望的距离》、《妞妞--一个父亲的杂记》《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上》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当代具有号召力的学者、作家。
二、自主学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思考: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2.论据有哪些?如何论证的?
学生边读边做记号。教师组织交流、归纳:
1、作者先引述帕斯卡尔的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然后对这句名言进行解释。由名人名言申发出自己的观点--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接下来的两句对文章的中心论点稍作解释说明人的灵魂、内心世界的差异决定人的高贵、平庸,乃至高贵、卑鄙。
2、文中用了事实论据,举了五个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论点。
例证一: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得认为他的学术研究--图形比他的生命更加宝贵。
例证二:哲学家欧根尼认为阳光下的沉思比赫赫战功更加宝贵。
作者观点:古希腊优秀人物对于灵魂生活的珍爱,他们爱思想胜于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显赫的权势更加高贵。
作者观点: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 例证三:英国作家王尔德认为艺术的才华最宝贵。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不能跟它相比。
作者观点: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现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
例证四:火车傻瓜在闹哄哄的车厢一角专心致志看书的少女;我少年时代拿起书就忘记一切的经历。
例证五:世界名画展览上在名画前流连忘返的青年画家。
反面论证: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作家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
3、小结:综上所述,作者所要提出的观点是: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有思想的灵魂。这里的高贵,这里的灵魂指的是纯正的追求,不管是名人的学术研究,艺术才华,哲学的沉思,还是常人的对于文学艺术方面的纯正的追求,都是高贵的灵魂生活。简单的说,在内心世界保持着纯正的追求的人,他的灵魂就是高贵的,这些纯正的追求高于物质生活,高于赫赫的权势,甚至高于生命。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教师提供:①布鲁诺因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广场。这例子同样能证明本文的论点,能否把第三段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例子换成布鲁诺的?为什么?②有人说,第五段少女读书的例子鲜为人知,做事实论据不合适,你认为呢?
③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瞿秋白有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位思想家的名言的?试加以阐述。
④你认为人的高贵体现在哪里?你能说说具有哪些特点才能称得上高贵吗?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3、在班上讨论并分析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4、反馈交流①不可以。因为作者选取的三个事例,有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非常典型,有代表性。换成布鲁诺的就跟第欧根尼的例子重复。且第三段的事例即用来做事实论据,又引用他的名言作道理论据。论证很严密。
②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重点让学生明白运用事实论据应注意典型性、代表性。
③这两位思想家都强调了人最为宝贵的是有能思想的灵魂。与之相比,肉身是脆弱的。是不足道的。
④人的高贵主要体现在精神的高贵。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不为名利缠身,不惧权势,不畏强暴邪恶,关注自身修养,追求精神世界的崇高。
5、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还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四、拓展训练
课文中说:无需举这些名人的事例,我们不妨稍微留心观察周围的现象。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现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你认为什么是动人的光彩?你在平时的生活里发现过这样动人的光彩吗?
(引得学生理解动人的光彩即能够坚守住自己的灵魂。比如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思想,在物质的竞争中享有丰富的精神追求等。)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五、课后学习:
练笔:从自己的记忆里,选取一则会闪放出动人的光彩的平凡事,字数150字左右。
《陋室铭》
学习目标:
1、在视听的基础上能通畅地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疏通文意。
2、能梳理出文章的结构思路,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3、能结合内容联系现实谈出自己的感受,并通过仿写加深理解。
重难点分析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怀。
课前学习:
利用工具书结合页下注释,读准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作者。了解陋室铭由来的故事;熟读课文,初步了解铭这一文体。
课堂学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经常与他人比吃穿,甚至有人埋怨没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我认为:衣不在好,整洁就成;家不在富,温馨就行,虚荣心是要不得的。有时我们面对自己所拥有的,不知道珍惜,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意识到它的可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了解一下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所表现出的情趣,我们从中或许能领悟出一些道理。
讲陋室铭由来的故事(讲故事,可相互补充。)
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二、介绍作者、文体
学生简介作者刘禹锡和铭文体的特点
教师视情况补充
三、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请学生听朗诵以收获信息。要求:
(1)明确朗读的要求技巧。
(2)掌握某些词句的读音与停顿。
(3)初步感知课文的结构思路。
2、组织学生多种方式自读课文,把握节奏,读准字音。
小组、同桌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采用复述内容或者讲解,组织学生说一说,看谁说得准。教师补充一些重点字词的解释
如:常见的文言实词上、往来、劳等;常见的文言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
4、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小组派代表发言。(也可师生互动,老师拿出意见,请学生评价。)
四、精读品析,文本探究
1、创设问题情境: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陋室的不陋的?
(2)、文章描写陋室的自然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并以陋室比古贤人的居室,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怀?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
学生自读思考,小组合作完成,交流互评
2、齐读课文后,请同学圈画出自己认为有鲜明表现力的字眼或节奏韵律较强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3、合作探究:放声朗读课文,提出你疑问之处,包括对文章内容理解或写法上的困惑。
五、开发资源、拓展探究:
1、创设情境导入:我们一起赏析了刘禹锡的陋室铭,老师这里还有一篇《考试铭》,就请大家一起来点评。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2、组织学生发言,师生互动,学生点评,老师小结。
六、课后学习: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模仿本文仿写一篇或几句情趣高雅的《铭》,通过某事物表达出自己的情操和志趣。
口语交际
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听的原则和技巧,养成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学习在交流中诚恳专注地倾听,能够听出讨论的焦点。
2、能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分析,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前学习
1、按前后座位组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2、搜集能听出讨论焦点,有针对性发表意见或无法辨别讨论意见的例子。
课堂学习:
第一块:激趣导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师讲阿凡提和皇帝的小故事,要求学生听后回答问题:两人说话的焦点是什么?阿凡提的言外之意又是什么?
有一天,阿凡提和皇帝一起洗澡。皇帝问道:阿凡提,凭我这模样到市场上当奴隶卖,能值几个元宝?最多十个元宝!阿凡提说。皇帝火了,骂道:胡说!光是我身上的这条绣花围巾就值十个元宝了。正是啊,高贵的陛下!阿凡提指着围巾说,我说值十个元宝的,就是指这个东西啊。
学生听故事,思考问题2组织讨论(学生发言意思大致对就给予肯定)
自由发言,讨论后明确:两人说话的焦点:皇帝值多少钱?或皇帝的价值
阿凡提的言外之意:皇帝一钱不值。
第二块:人文对话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布置学生自学短文《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学生自主学习,圈划重点。2交流课前收集的事例。
除了讲述事例,并按听的要求听取他人发言。3布置结合短文进行思考:怎样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思考、发言、交流。第三块:情境练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①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从短文后的练习中挑选一题,发言讨论。
②推荐优秀者在全班交流。
小组讨论,推荐优秀者2巡视,引导
全班交流3总结成功经验
全班交流
附:口语听记检测样题
朗读说明短文《矮马》,学生进行听记训练。
矮马,又叫广马,果下马,果骝,高不盈米,貌不惊人,是马家族中的侏儒。但性情温驯,又能吃苦耐劳,矫健善行,凌高蹑险,轻疾若飞,最适于高原山区驮运乘骑。据古籍记载:成都府出小驷,以其便于难路,号为蜀马。(广西)罗定产小马,仅高三尺,可骑行树下,名果下马,一名果骝。旧俗,广东当地男女青年对歌,男子常骑一匹果下马,显得特别英俊潇洒。
当今世界矮马的著名品种有专供乘骑的阿拉伯马,有疾走如飞的赛马,有力挽千斤的驾辕马,有高仅40厘米,重15千克,专供观赏的袖珍马。矮马可以说是集各品种功能于一身的马中的珍奇了。
在历史上,矮马曾为人们立下汗马功劳。三国时诸葛亮七擒孟获,北宋大将军狄青南征统一中国,都曾有大量矮马驰骋疆场。民族英雄岳飞一次曾精选矮马300匹参战,大战南侵的金兀术。明末倭寇侵扰我江浙沿海,广西田州瓦氏夫人曾率轻骑数千远征杀敌,用的也是矮马。在今天,壮乡功寨、城镇边关,矮马仍然在肩负着高寒山区的运输重托,并且在发展登山旅游事业中大显身手。
听后回忆内容思考:
矮马有什么特征?文章具体写了矮马的哪些用途?
讨论回答:
矮马的特征:矮马矮,性情温驯,吃苦耐劳,矫健善行,用途广泛。
具体写其用途有:广东男女青年对歌,男子骑坐;
在历史上为战争御敌立下汗马功劳;
肩负着高寒山区的运输重托;
今天在发展登山旅游事业中大显身手。
诵读欣赏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体会诗歌中蕴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3、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充分发挥想象能力。
课前学习:
借助工具书扫清朗读障碍;查找有关作者资料,写作背景资料;借助注释和诗后简评,理解诗意,有感情的朗读三首诗词曲。
课堂学习:
第一块:资料平台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同学们分别介绍李白、范仲淹、马致远生平及其创作的背景资料等,不完整的相互补充。
交流补充
第二块:百家争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放录音《渔家傲》,抓住一两处评价读的好在何处。(提示:诵读要注意重音、语调、节奏)
听录音,交流2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选出你最喜欢的一首,有感情的研读。朗读3
师生比读诗文,并作自评或他评。(点评抓住:读出了什么?应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
朗读,互评
第三块:意想天开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你还读出了哪些场景,哪些意境,哪些情感。
畅谈感受
课后学习:积累李白、范仲淹、马致远的诗词曲,选择你喜欢的加以有感情的吟诵。
写作:写简单的议论文
学习目标:
1、了解与把握议论文的三要素。
2、学会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写简单的议论文。
重难点分析
学会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写简单的议论文。
课堂学习:
第1课时:写作指导
第一块:知识连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师生共议:了解议论文的概念、三要素,明确提出论点的注意点。
每一篇议论文,都离不开论点、论据和论证。因此,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是议论文的三个基本要素。
以听讲为主
第二块:操练落实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提炼观点的操练:一个孩子到果园去,看见爷爷正在梯子上咔嚓咔嚓地把果树上的一些枝条剪下来,小孩拿起一根枝条,说:爷爷,它们长得好好的,你把它们剪掉多可惜!爷爷说:傻孩子,剪掉它们,果树才能长得更好呢!
这则爷爷剪枝条的材料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学生讨论交流2师生共同交流看法,教师可提些参考意见。
参考:①削枝以强干。爷爷剪掉一些枝干,会使果树长得更好。舍弃次要的,是为了保留主要的,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②看眼前,果树枝条茂盛,长势很好,看发展,剪掉枝条会使果实丰硕,所以爷爷毫不吝惜。行动服于目的,措施受制于宗旨。这是有远见、有胆识之举。③小孩拿起一根枝条,也许长得很好,但从整棵果树权衡,它成了分散营养,影响结果数量与质量的冗枝,必须剪掉。正确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让部分服务于整体,局部服务于大局。④傻孩子,傻在何处?傻在只看到一根一根的枝条,忘了它们与整体的联系;只看到它们眼前的长势,忘了它们最终影响的结果。我们切不可一叶障目,而不见全树。
交流意见3总结:我们可以联系生活中的某些人或事,找准一个切入点确定一个议论中心,再展开论述。当然除了以上的观点还有很多,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第三块:论证方法探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讲解论据的概念,两种办法,举例说明摆事实和讲道理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可举本单元的课文)听讲第四块:总结陈词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总之,一篇好的论议文,不仅能以理服人,而且能以情动人,具有强烈的事情色彩,要写好议论文,就要从明确论点、收集论据、选择论证方式着手,按一定结构进行论述,做到论述有力、条理清晰、观点鲜明。听讲课后思考:
中华民族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美德的内容不断丰富,有的注入了新含义。你认为当今最值得发扬和提倡的传统美德是什么,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发表你的看法。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注意运用有说服力的例子,并适当引用平时积累的格言警句。
第2课时:执笔练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出示题目:中华民族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美德的内容不断丰富,有的注入了新含义。你认为当今最值得发扬和提倡的传统美德是什么,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发表你的看法。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注意运用有说服力的例子,并适当引用平时积累的格言警句。看,思2
写作提示:提出注意点和思路作参考。
参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⑴父慈子孝,兄友弟悌;⑵为人谦和,礼貌待人;
⑶诚实可信,知恩图报;⑷爱国爱民,心忧天下;
⑸克己奉公,廉洁公正;⑹修身养性,君子慎独;
⑺见利思义,以义制利;⑻勤劳俭朴,艰苦奋斗;
⑼质朴求实,宽容大度;⑽勇敢刚毅,身体力行。听、讲3
学生讨论,归纳:
联系实际谈,如青少年学生对孝敬父母的意义--不仅继承了传统美德,而且只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于万一,更是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思想情感的基础。4布置开始练笔
要求:⑴观点正确;⑵有自己的见解;⑶例证有说服力;(4)适当引用格言警句。写作 第3课时:习作讲评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组织学生互评。
组内交流,互评。2推选优秀的作范例全班点评。
全班交流点评。
单元学习小结
学习目标:
1、交流单元活动成果、谈单元活动的体验与收获及反思。
2、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课堂学习:
总结方面
肯定的方面
反思之处
(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建议、评价
(8)单元目标达成情况
课后学习:自我评价单元教学情况,完成表格。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掌握作摘录、加批注、写心得等阅读方法自由进行阅读活动,欣赏文中精彩的演讲词,领会演讲的魅力,提高阅读能力。。
2、能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表情和手势朗读文章,略会演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3、能掌握演讲的特点,学会写简短的演讲稿。
4、能学习优秀科学家、文学家的坚强意志、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
5、能自行设计探究练习题,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能自行设计口语交际题,进行演讲比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悼念玛丽居里》2课时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2课时
《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1课时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1课时
《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1课时
诵读欣赏:《夜雨寄北》《论诗》1课时
写作:写简短的演讲稿2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单元总结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精彩演讲。所选几篇是各有特色的名人演讲。《悼念玛丽.居里》的作者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居里夫人悼念会上,他怀着悲痛的心情,用饱含深情和崇敬的语言表达了对居里夫人崇高品德的赞美。左拉的《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也是一篇悼词,内容丰富而又集中.激情洋溢而又质朴自然。公刘的《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不愧是诗人的演讲,妙趣横生而又见解深刻。郭沫若先生在《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里,用情景交融的语言讲述了生命的哲理。李岚清和何振梁的两篇申发言,态度鲜明,用语得体,既表达了强烈的愿望,又分寸适宜。由此可见,欣赏世界一流的精彩演讲与阅读中外作家的短篇小说精品一样,会让我们听到智者向我们倾诉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这样的过程是发现的过程。
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现的习惯和能力。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使他们能够透过文字对它所展示的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对文字背后展现的名家风采、人物精神有深刻的感受。
在前五个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发现能力,有着多种多样的途径,特别要利用探究.练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思考,有所发现。探究.练习中的许多题目都是着眼于学生发现能力的培养设计的。但作为自由读写单元,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务必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和自主的状态中解读文本,自己发现问题,在互动和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但自由读写不等于放羊式读写,教师应发挥引导、指导作用,尤其应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如加批注、作摘录、写心得等,让他们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来自由读写,使学生的读写活动有目的、有方法、有收获。
教学设计:
第1课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制定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备注1导入:古今中外许多知名人士都曾以他们精彩的演讲打动了无数人的心,今天我们也一起来领略一下吧。2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等。
浏览目录、课文等。3组织交流:
在本单元中你认为应当掌握哪些知识,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又希望老师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呢?
讨论,交流。4布置任务:根据单元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
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教学反思
第二块:制定活动方案,组建活动小组。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备注1
问题情境: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请同学们随便谈谈。
谈感受(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印象最深刻的内容)。2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单元活动方案。同和你有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自己的专题研究小组。
自由交流,确定自己的专题。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3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
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教学反思
《悼念玛丽居里》教学设计:宁静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品味文章语言,学会用简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爱因斯坦真挚的感情,感受并学习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及人格力量。
课前学习: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关于玛丽居里和爱因斯坦的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备注1
导入:在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史上,有两位物理学家是必定会被提到的。他们就是玛丽居里和爱因斯坦。
对这两位伟大的科学家,你知道多少?
倾听、交流收集到的相关的资料。
鼓励对于居里夫人的生平事例讲述越具体越好,一方面帮助学生从文化背景方面理解人物,另一方面为下面理解文中的语言作铺垫
过渡:1934年7月,居里夫人因病去世。1935年11月,在美国纽约罗里奇博物馆举行了一场居里夫人悼念会。安因斯坦怀着极度悲痛的心情,在悼念会上发表了一片著名演讲。那么,作为科学界的巨人和居里夫人的挚友,安因斯坦在悼念会上说了些什么呢?
让我们共同阅读安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2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在作者看来居里夫人身上最值得悼念的是什么,为什么?在此基础上,作者具体论述了哪些内容?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相关信息,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性地回答问题。
朗读课文,独立思考,圈点勾画,写出思考结果后小组讨论。
组织交流评价。
全班交流。
交流内容只要能围绕第一百、二自然段中有关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和人格力量的内容即可,不必纠缠于语言文字的表达。
教学反思
第二块:品味语言,体会爱因斯坦真挚的感情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备注1
成功的演讲,能以机智的语言、诚恳的态度、自信的气势,让思想的清泉流进每个听众的心田,让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那么,本文哪些字词语句让你深刻地感受到了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崇敬、赞扬和因居里夫人的去世而极度的悲伤的情感呢?
再读课文,进一步圈点勾画写批注。
组织全班交流。
讨论、交流。
交流中引导学生认识本篇悼词作为演讲稿的一种,有着凝练、严密、朴实的语言特点。2爱因斯坦曾说:在人生丰富多彩的表演中,我觉得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
在演讲对玛丽居里这么一位人格高尚的朋友的悼念词时,他一度哽咽,呼吸急促。那时,他不仅在对居里夫人表示着最真诚地歌颂,更是对自我精神世界的自白。
如果让你来读这篇演讲稿,你会怎么读呢?
与同桌合作,设计朗读。
组织全班进行朗读交流、评价。
朗读交流、评价
评价时,不仅要注重语音的准确性和朗读的流畅性,更要注重通过语调语速表现感情的程度。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文中还有哪些不懂的句子或问题?尝试设计几个问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通过合作,设计探究练习题,深入理解课文;
2、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感受并学习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及人格力量。
课堂学习:
第一块:合作探究,设计探究练习题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备注1
有人说:发现和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内容?
以4人小组为单位,提问并相互讨论解答。
如果有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为下一教学环节作材料的铺垫。2指导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选择有价值的或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设计两道探究练习题。
小组讨论,思考,设计。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重点:探究练习题语言表达的简明性;问题回答的合理性。
教学反思
第二块:拓展阅读,学习居里夫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备注1
问题情境: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都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但是,在这篇演讲中,我们感受到的绝不是只两个高深的物理学研究者的形象。那么,阅读了文章,你对这两位伟人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思考,讨论。
交流中要强调两位伟人的人格力量但也不要由此忽略他们的科学成就。因为作者的演讲就是针对欧洲科学家的,忽略了他们的身份,演讲的针对性就被忽略了。
组织交流评价。
全班交流,畅所欲言。2补充介绍阅读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一文,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这么一位崇高人物的品德力量。并以我从居里夫人身上学到的句式小结。
阅读,小结。
交流中强调学生回答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要言之有理且言之有物,不要夸夸其谈。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1、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写上自己的感想,制成读书卡片。
2、积累歌颂高尚的品质和人格魅力的名言警句。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教学设计:徐
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中心,赞扬莫泊桑的文学成就,充分肯定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学习演说辞感情饱满,以情动人的写法;
第一课时
课前学习:1、了解莫泊桑、左拉的生平事迹和相关文学常识。
2、读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如《项链》、《羊脂球》等。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备注1
导入:1893年7月,天才的短篇小说家莫泊桑英年早逝,年长十岁的左拉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在莫泊桑的葬礼上发表了演说。这篇演说以其炽热的情感为特点,使听众在情感认知方面产生了强大的共鸣,获得了较大的成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你知道作者左拉和莫泊桑之间有怎样深厚的情感吗?
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左拉、莫泊桑的资料。
交流中不仅强调两位文学大师的文学成就,更注重两位大师的交往、友情的介绍。如果学生答不出,教师应作有意识的补充。2播放课文录音,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生字词。
对有疑问的字词注音。
出示莫泊桑个人档案表,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准确填写。
提取文章信息,填写表格。
组织全班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评价时注重(1)信息提取的源头(2)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教学反思
第二块: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备注1
作为一个长辈、朋友,左拉对莫泊桑的悼念,时时处处透着深情。你能从文中哪些描写、抒情或议论的语言中感受这份情感?
出示示例:由可以看出,左拉对莫泊桑的感情。
读书,找句子,写批注后用规定句式概括思考结果。
组织全班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评价一要重视表达的情感与所找语句之间的对应性,还要注重情感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21、你能否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用一定的语音语速语调进行朗读吗?
学生自主设计并自由朗读。
2、组织全班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3、再次播放录音,在与自己的朗读对比中,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听录音,品情感。
对朗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由此引导着去模仿朗读,达到提高的目的。但是录音中朗读的语音语调语速毕竟是朗读者情感的表达,不完全等同于作者,因此,对更多的学生而言,丰富其情感体验的价值更大,也更必要。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通过比较阅读,探究悼词的基本特征。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备注1
复习导入:左拉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热烈地赞扬莫泊桑的文学天才,充分地肯定莫泊桑的文学成就,并论述了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满怀敬意地赞誉他与他的作品将永生。通过左拉的演讲,你对莫泊桑多了哪些了解呢?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力求不看书回忆出文章中的描述或评价性内容。
回答不强求原句,但是要求主要意思的简洁表述,既是对阅读效率的考查,也帮助学生更多熟悉一些文学常识,丰富文学积淀。21、比较阅读:
分别概括《悼念玛丽居里》与《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两篇文章的结构提纲;
比较两文在结构内容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探究悼词基本特征。
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讨论。
2、组织全班交流。
交流、评价。
帮助了解:文中都对去逝者生平业绩做了总结,并对其意义与价值作了评价;两文都感情饱满,真挚感人,有着化悲痛为力量的积极内容;两文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多样,语言质朴动人;后文回忆了初识及成名经过,表达了无比悲痛的心情。而前文因重点是赞颂去逝者的道德品质成就,因此在人格、品德、力量、热忱等方面分别作了具体阐述。
悼词基本特征:总结去逝者生平业绩,评价其意义与价值,感情饱满,基调积极,真挚感人。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从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羊脂球》、《项链》和长篇小说代表作《漂亮朋友》中,选择一位阅读,尝试做一些读书笔记或写一篇读后感,准备在班级读书交流活动中展示。
《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教学设计:徐
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作者表达的中德人民的友情;
2、品味文中巧妙的构思和生动幽默的语言。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备注1
导入:德国人不仅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而且他们对待生活一贯严谨,甚至有时被认为死板。有太多的故事是讲述他们无可比拟的严肃态度,如:即使大街空无一人,也绝不在红灯时通过;即使往汤里放盐,也一定要问清楚是几克;即使报告会枯燥乏味到极点,也一定会在演讲者下台时鼓掌致谢。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们会在会场上哄堂大笑,一次又一次地跺脚呢?又是谁引发了他们这样激动的情绪呢?2组织学生自读课文,要求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演讲的主要内容。
自读课文,独立思考后写下思考结果。
组织学生交流评价。
交流、互评互改。
应包含演讲的主要内容及蕴含其中的感情。
教学反思
第二块:学习批注的阅读方法再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备注1
介绍批注的阅读方法:
批注具体分为:
眉批:在书眉(正文上面、下面、旁边空白处)上写上简单的阅读心得、体会、评议或疑问。可与点画阅读法结合在一起运用,达到更醒目且有益于阅读的目的。
夹注:在字旁行间写上批注,记录阅读中注音、解词、评价、质疑等点滴感受,文字要简要。
总批:在文末作总括性的评价。
倾听、思考2给出示例,组织学生采用写批注的方法再读课文。
例如:对文章第二段的批注可以有:
广场见闻只写了老鼠,其中蕴含深意,与当地文化背景联系起来,就地取材。
髭:zī:嘴上边的胡子。
两个像表示猜想、推断。
作者真的见到了花衣吹笛人吗?不禁有点得意将虚构的故事用逼真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巧妙自然。
赶紧两个字将作者的殷情完全表现出来了。
独立在文中进行批注。
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组织全班交流。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第三块:情境再现,表演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备注1
情景设计: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课文。
要求:(1)一人扮演作者,一个扮演花衣吹笛人,根据文中内容设计合理的动作、表情。
(2)两人扮演听众,在文中括号出现时表演相应的情景。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朗读。2组织全班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3带领学生小结课堂学习:
(1)公刘先生这篇演讲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你对演讲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小节。
帮助认识:作者演讲既有故事的动人情节,又有深情厚谊,成为一篇风格独特的演讲;着重使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使演讲风趣逗人,赢得听众一片掌声和笑声;展现听众的强烈反应,既突出了演讲的精彩,又增强了文章的现场感和真实感。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假设你搬了新家,亲戚朋友和同学都来庆贺,为你举办了欢庆会,请你写一份答谢词并试着讲一讲。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北环中学徐
学习目标:1、能说出年轻精神这一品质的具体内涵。
2、能说出文章语言中蕴含的真挚情感和深刻哲理。
3、能说出本文的构思及正反对比手法的表达作用。
课前学习:1、能简介作者郭沫若,了解萧红的生平事迹。
2、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的字词,并自编字词检查作业。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备注1
导入:清末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曾这样热情歌颂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尧!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今天我们要读的也是一篇给青年人的讲话。
倾听,激发情思。
你对郭沫若及萧红了解多少?
交流自己知道的郭沫若及萧红
越具体越好。教师可适当强调(1)女作家萧红的年轻;(2)郭沫若先生终身奋斗不息的历程和精神。2组织学生自读课文:
(1)要求出示自编字词检查作业,互相检查;
(2)运用圈点读书法把文中重要词句圈画出来,并思考下列问题:
这篇讲演的中心是什么?
讲演稿的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个密切相关部分组成,你能找出本文的主体部分吗?
课文开头几段文字是不是题外话?为什么?
课文结尾部分,从内容上看作用是什么?
互评字词作业。
独立思考问题后写出思考结果。
组织全班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二块: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备注1
你对文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你还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吗?
再次读书,独立设计探究练习题后,小组讨论,拿出较好的练习。
全班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重点:探究练习题语言表达的简明性;问题回答的合理性。2读了这篇演讲稿,你觉得有什么是最值得你学习、记忆的?
独立思考
组织全班交流。交流引领学生重视以下几点:就地取材;语言幽默;触景生情;从郭沫若对青年的勉励中获得启迪。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1、读了本文,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应该如何做才能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用100字左右写出来。
2、学习本文方法,选择以下一种情境作简短演讲的准备。
参考情境:①随便吐痰、随意说脏话,恶语伤人。②班级有人抄袭别人作业。
③中学生要不要交友。④爸妈关心你的学习。
《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教学设计:徐
学习目标:1、能从文中感受中国人民对奥运热切期望的感情。
2、体会陈述发言态度庄重而诚恳,语言简洁而得体的特点。
课前学习:收集中国北京申请奥运会的相关材料,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备注1
组织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申奥材料。交流播放北京申奥情况视频,提醒学生关注申奥代表陈述时的语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时的种种姿态。
看视频,激发情思。
请同学交流听和看的感受。交流交流中,学生必定会表达出一种骄傲、自豪。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从申奥代表的语言、神情和动作等出发,使表达不显空洞,同时也为下面的学习铺设一个背景和台阶。2组织学生仔细阅读两篇陈述发言,寻找两篇发言的异同点。
提示:可从内容重点;态度语气;语言特点等方面入手(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比较点)。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组织全班交流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朗读设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备注1
情景设计:中国申奥历经波折。下面,老师请同学们阅读两篇与北京申奥有关的文章,读完后,请你结合前面的学习和自己的情感体验,尝试朗读其中一篇陈述发言表达你的理解。
教师给出两篇文章:《这次没白来》、《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
学生阅读材料,独立思考,设计朗读。
小组讨论交流,互评互改,推荐朗读。2组织全班交流,评选最佳陈述人。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在本次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中没有设计中学生代表发言。设想一下,如果请你作为一位普通百姓或者一个中学生代表作陈述发言,你该说些什么?写出来,讲给同学听听。
附(一):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1993年)
人民日报评论员
蒙特卡洛传来消息,国际奥委会第101次会议通过投票表决:澳大利亚的悉尼主办2000年第27届奥运会。
我们尊重国际奥委会的选择,祝贺悉尼申办成功。同时对国际奥委会对中国申办工作的支持,一如既往充满感激之情,对全世界也一如既往充满友好之情。今后中国将更加敞开胸怀,欢迎四海宾客,广交五洲朋友,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开放的中国盼奥运,开放的中国完全能够办好奥运。办奥运,不论是今天还是以后,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翻翻奥运会的史册,许多主办国都是经过多次申办才最后成功的,澳大利亚也经过了三次申办。在奥运会的百年史中,旧中国留下的是零的记录,蒙受的是东亚病夫的屈辱。改革开放使我们有了申办的勇气和条件,北京在1991年12月,向国际奥委会正式提出申请。北京能够提出申办奥运会,本身就证明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社会祥和,人民安居乐业,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为申办奥运会,我国政府、人民和奥申委作了不懈的努力,海外侨胞、台港澳同胞和外国许多友好人士给予很大的支持。但申办城市有好几个,举办机会独一无二,北京失去了这次机会,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我们既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暴自弃。今后,中国将一如既往地维护奥林匹克的宗旨和原则,凡是有利于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中国仍将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
奥运重在参与。申办的过程就是一个参与的过程,是个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看,无论申办成功与否,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办成一两件大事,要想在世界上被人了解和信任,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志气,首先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国力增强了,面貌一新了,无论什么大事也就好办了。
得而不骄,失而不馁,这是中国人民应有的气度和风范。风物长宜放眼量,来日方长,后会有期。我们相信,在这个占有世界1/5人口,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和5000多年文明史的东方国家,奥运会五环旗高高飘起的日子,不会是很遥远的。同胞们,让我们为迎接这一天的到来继续努力。
附(二)这次没白来
---杨澜的奥运缘分
她并非体育界人士,但很多人却把她和奥林匹克联系在一起,而奥林匹克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的人生。杨澜,电视节目主持人,制作人,知名文化女性。1993年和2001年,她两度见证北京申奥,成为公众心目中不可或缺的申奥代表人物之一。
■一个约定一段历程
我觉得自己像一个井底之蛙,对这个世界根本不了解。1993年的蒙特卡罗之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杨澜后来的人生走向。
1993年,身为综艺节目主持人的杨澜受邀主持体育总局的一台文艺晚会。演出后,时任国家体委副主任的何振梁先生找到她说:你的英文很棒,跟我们一起去蒙特卡罗吧,如果申办成功,请你主持答谢宴会。
就是这样一个约定,杨澜作为中央电视台转播申奥的工作人员来到了摩洛哥蒙特卡罗,国际奥委会将在这里就2000年奥运会主办城市进行投票。
宣布结果的那天晚上,杨澜担任电视转播主持人宋世雄的助手,最主要的任务是翻译现场的发言,其中最重要的当然就是萨马兰奇宣布的最终结果。我一晚上就为了翻译这一句话,特别紧张,我想不要脑子空白啊,不要漏掉一个字。没想到的是,那一句话是我一生中翻译得最扫兴的一句话......
在回国的包机上,我本来没有哭,直到何老走到后舱来跟每一个团员握手,致谢。他走到我面前的时候,说杨澜真对不起,让你白跑一趟......我相信他们所承担的责任、压力包括经历的一些委屈,根本不是我们年轻人可以想象的,他们可能有很多苦处不能跟别人来分担,但这个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感谢每一个工作人员,包括我这个小字辈,我为这份情怀所感动。
虽然那个时候,杨澜已经是知名节目主持人,走南闯北见了不少世面,但蒙特卡罗之行仍给她带来很大冲击。我觉得西方世界对中国存在很多误解,但我表达不出来,自己像一个井底之蛙,对这个世界根本不了解。蒙特卡罗之行坚定了我要出国留学的想法。
北京申奥失利几个月后,杨澜放弃了主持工作赴美国留学。4年的留学生活使她横跨中西文化,成为知名的文化女性。令她意想不到的是,8年之后,她的命运又一次与奥运联系在了一起。
■八年历练三分钟的表达
如果说,1993年那次申奥让我自己感到了见识的浅薄和一种表达的愿望,那么在2001年我终于得到了一次释放。
2001年,已担任阳光卫视董事局主席的杨澜和巩俐、成龙、刘璇、邓亚萍被任命为北京申奥大使,参加申奥的文化主题陈述。半年的时间里,杨澜和申奥团队反复准备、锤炼每人短短3分钟的陈述稿。
对西方人来说,中国人认真有余,个性和幽默不足,我希望打破他们的印象。几经讨论和演练,杨澜将她的陈述开篇做了改变---
我首先告诉大家,你们一定会在2008年过得非常开心,因为中国有非常悠久的体育传统。---这时,现场的大屏幕映出一张宋代的绘画,几个女人在踢蹴鞠---一千多年前的蹴鞠据说是古代足球的起源,而且这里画的是女子踢足球,你们大概就会知道中国的女足为什么那么厉害了。
正式陈述那天,我说到这儿的时候,下面哗就笑了,我想要的效果达到了。
从1993年到2001年,横跨8年的记忆,使杨澜得以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的变化。北京的陈述代表中有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和北京市长刘淇,他们在上场前化妆的时间里还在准备,一边吹头发,一边还对着镜子念念有词。这种认真中不仅有责任,也有一种个人情感,让人一下觉得这正代表了今天的中国,一个开放的、不断学习、乐于学习的中国。
在莫斯科,杨澜终于主持了胜利之后的答谢酒会。任务完成后,我第一个就去找何振梁先生,我跟他说:何老,这回没白来。
诵读欣赏:《夜雨寄北》《论诗》教学设计:宁静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古诗,能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意境,说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能赏出诗歌的佳妙之处;
课前学习:1、反复诵读诗歌,做到能准确流畅地朗读;
2、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诗人李商隐、赵翼。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诵读古诗,理解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备注1
导入:诗以言志,诗以抒情。然而古人写诗的日子,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太遥远了。我们如何能明了他们的志,感受他们的情呢?朗读不失为一个好方法。2组织学生自读、互读、评读。
根据要求,一次次诵读;互相评价。
自读,要求读得正确,读的通顺,最好能读出诗歌的节奏;互读和评读,引导学生学会赞赏,学会发现别人的闪光点。3再读诗歌,边读边展开想象。尝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文字呈现的画面或诗人创作时的前景。
读诗、想象、写作。
组织全班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评价注重想象的合理性和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性。4探究两首诗各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夜雨寄北》只要能理解到思念即可,不必纠缠于思念的是谁;《论诗》要明确诗人并没有否定李杜的意思,只是渴求创新。
教学反思
第二块:品赏诗歌的佳妙之处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备注1
情境设置:阅读诗歌,朗读必不可少,但赏析名句同样重要,如果请你编写一本《古诗名句集锦》,你会推荐两首诗的哪些句子?说说推荐理由(可从诗歌的情感、语言、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分析)。
独立思考,写下思考结果。
组织交流评价。
全班交流,畅所欲言。
学生如果有困难,可以适当给一些鉴赏语言文字作参考。但为不限制思维,应尽可能多的先展示学生的品读。2组织背诵竞赛。
当堂背诵。
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从名句的背诵记忆开始。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1、继续熟读背诵这两首诗;
2、查找李商隐的《无题》诗,作更多积累。
写作:写简短的演讲稿
教案设计:徐
学习目标
1、了解写作演讲稿的基本要求。
2、体会演讲稿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感情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导入:在聆听了伟人的声音,瞻仰了大家的风范后,同学们是不是也想用演讲的方式来表达你们内心的思想与情感呢?要想完成一次成功的演讲,必要的技能和认真的准备都是不可缺少的。今天就让我们来试一试身手吧。
第一块:了解演讲稿写作的基本要求:步骤教师学生备注1请大家先了解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要注意哪些方面
听讲,明确问题2巡回,指导
自读语段,划出写简短演讲稿的两个要求。3指名学生回答
听讲,对照检查
基本要求分内容、语言两方面:
内容有两个要求,一是要有针对性,二是中心要明确,观点要鲜明。语言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有感情。
第二块:小组合作,练习写演讲稿步骤教师学生备注1布置小组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讲稿的写作练习
听讲,明确要求2巡回,指导
小组中每个成员各自拟一个演讲内容,大家讨论后确定其中之一作为共同练习话题。
可指导学生选择校园中的事或身边的事作为演讲选题,对于选题有困难或犹豫不决的小组要及时给予帮助。3巡回,指导
独立完成300字左右的演讲稿。
要求学生当堂写作,可以做一些课前的准备。4选择一篇学生习作,全班交流
听习作,对这篇习作的内容和语言作评价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典型性的习作,给学生评价作指导5巡回,指导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成员读自己的演讲稿,其它成员评价并帮助修改,写作者记录其它人的修改意见6巡回,指导
根据小组交流时的评价情况,修改自己的演讲稿
第二课时:组织演讲比赛步骤教师学生备注1宣布比赛规则: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讲比赛,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参加班级演讲比赛,小组互评。
听讲,明确要求2巡回,指导
小组内进行演讲练习,大家讨论后确定其中一人参加班级演讲比赛。
组内选拔是初选,教师应积极的给予指导,也可以参与评选。3确定参赛人员及顺序
做好充分的赛前准备4调控,指导
小组代表按顺序进行演讲,没有上台的小组作为评委,为每位选手打分并写出评价及改进意见。
小组内应讨论确定后给出评价意见。5统计,宣布名次
计算成绩,交流意见
课后学习
完成一篇演讲稿并誊写。
口语交际--作有准备的即席发言或即兴演讲,能引起对方共鸣
教案设计:徐
学习目标
1、了解即席发言或即兴演讲的基本要求。
2、体会即席发言或即兴演讲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当老师课堂上叫你发言时,你是不是希望自己能侃侃而谈?当许多双眼睛在台下看着你的时候,你是不是梦想自己能滔滔不绝?如果你有这样的愿望,那么就请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吧。
第一块:了解即席发言或即兴演讲的基本要求。步骤教师学生备注1请大家先了解进行即兴演讲要注意哪些方面
听讲,明确要求2指名学生回答
讨论,发言3小结
听讲,对照检查
即兴演讲虽是临场发挥,但也要围绕发言或演讲的话题确定中心,作一定的准备。内容有针对性、典型性,寻找听众最关心、最想了解的话题;从现场的具体环境中寻找触发点发表感想和议论,一步步展开演讲主题;与听众进行感情交流,以情动人,使听众与演讲者产生共鸣。
第二块:小组合作,练习即兴演讲步骤教师学生备注1布置小组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即兴演讲练习
听讲,明确要求2巡回,指导
小组中每个成员各自拟一个演讲内容,大家讨论后确定其中之一作为共同练习话题。
可指导学生选择校园中的事或身边的事作为演讲选题,对于选题有困难或犹豫不决的小组要及时给予帮助。3巡回,指导
初试演讲:独立思考1分钟后,每个小组成员进行1分钟左右的演讲
要求内容有针对性、典型性4选择一个小组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听演讲,对这段演讲的内容和语言作评价
主要对内容进行评价,可以选择一些较好的同学演讲,给学生评价作指导5巡回,指导
再试演讲:独立思考3分钟后,每个小组成员进行3分钟左右的演讲,小组讨论,其它成员评价并帮助修改。
要求一步步发表感想和议论7选择一个小组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听演讲,对这段演讲的内容和语言作评价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身上的典型问题让全班进行讨论,并提出改进办法8巡回,指导
根据小组交流时的评价情况,修改自己演讲的内容和语言。
课堂小结:
将自己即兴演讲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并仔细揣摩改进。
课后学习:
1、开展一次以班级建设或主题教育为内容的演讲。
2、在每个小组设计的演讲话题中,选出三道最佳设计题,开展一次班级演讲比赛。
单元总结(一课时)
综合单元内容,进行学习总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以便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的获得成功的体验。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总结。
总结方面
获得收益
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的建议评价。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868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