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纪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感受阿里山风光的图画美,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
2、品味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本文融情与景、移步换景的写法;
2、本文富有音乐美与情韵美的语言
三、教学设想
1、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师引导、点拨的方法。
2、语言的感知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难点,主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品味。
3、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
四、媒体设计:投影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检查预习
1、播放《阿里山的姑娘》歌曲,滚动阿里山图片,学生跟唱,营造气氛,感受阿里山的美丽。
2、简介阿里山
3、学生交流预习情况(积累的字词)
简介阿里山简介作者
找出文中生字词注音
二、整体感知
假设在座的都是游客,而你是个小导游,请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份阿里山的旅游解说词。
温馨提示:可小组合作讨论,找出作者的行踪,然后抓住不同地点的不同景物,安排好说话的顺序就行了。还有啊,千万别忘了你是导游,要注意语态和礼貌哦。
步骤:1、小组合作朗读交流,划出游览行踪的句子,找出主要景点。
归纳交代清楚游览的行踪:台北松山机场——台湾中部城市嘉义——阿里山站——神木
明确知识点:移步换景
2、请个同学上来做导游,要求交代清楚游览的行踪和主要的景点,并注意礼仪常规
三、讨论探究
(1)阿里山给人留下的总的印象是什么?文中哪句话交代的?
(2)阿里山如画的风光主要表现在哪里?学生找出后,教师归纳并展示图片让学生欣赏
四、品味语言
作者把阿里山的景色描写的很美,请自选一处你喜欢的景色欣赏品读,谈谈你的感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提示:可从修辞、节奏、感情等角度考虑)(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朗读方式品读课文,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再现阿里山如诗如画的风光)
师生互动:感受语言的音乐美和情韵美。
从感情的角度品味神木一段时,对神木的“神”需重点分析。(由神木的创伤联想到台湾遭受的风风雨雨,由第六小节“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第八小节“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生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联想到有着古老而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进而体会作者渴望祖国同一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多媒体投影)
阿里山的美是人工雕凿的美吗,由此可见台湾人的旅游景点有何特色?同学们假期也游玩过很多地方,远至北京、海南,近至镇江、丹阳,甚至后巷的江边。请你描述一下游玩过程中欣赏到的美景。
明确:自然、朴素的美
五、学习反馈。
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即本课达成目标)你对本文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布置综合实践作业
如果我们大同要搞旅游开发,你准备怎样设计,请写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或画出切实可行的简图。(注意:抓住大同的地理位置,经济特征,文化氛围以及民风民俗等特点。)
七、板书:
阿里山纪行
风古式的火车
景清澈的水潭
美静谧的森林爱我河山
如厚密的青苔爱我中华
画无边的林海
神奇的神木
课题
阿里山纪行
教
学
目
标
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2、总体把握课文,准确指认课文中描写阿里山美丽风光的语句;
3、训练学生用简要语言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树立为祖国和平统一为大业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5、树立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教学
重点
难点
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
3、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树立为祖国和平统一为大业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板书
设计
阿里山纪行
情美
景美人美
作业
布置
学习了这篇散文,你一定对阿里山有所了解。可是我们周围还有许多人没有领略过阿里山的美丽风光,请你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的地方。
教学
后记
教学过程
教法提要
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了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新课开始播放学生喜爱的《阿里山的姑娘》歌曲,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感受了阿里山的美景,引起对阿里山的向往,教师自然导入新课。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这首台湾少数民族歌谣《高山青》可以说是在大陆传唱最广的台湾歌曲。对于企盼祖国统一的中国人来说,阿里山悄然矗立在我们的心湖之畔,令人心向往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阿里山,领略那里的山山水水。
板书课题:阿里山纪行
二、欣赏图片、领略美景
1、欣赏阿里山风光片,老师作景物介绍,渲染气氛。
学生阅读了课文,概括出阿里山有清澈的水潭,静谧的林区,厚密的青苔,无际的森林,神奇的神木等景点,但缺乏直观的感受,这时我打开课前我就设计了课件,让学生欣赏了一个个景点,个个聚精会神,赞不绝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进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环节)
学生畅谈观后感,得出结论。
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
3、学生用两字概括观后感受
板书:景美
三、感知课文,成果展示
1、解决生字词
(小组展示:学生交流预习情况(积累的字词),并到黑板上书写自己觉得重点的字词,易错字作结构分解)
2、呈现文本(整体感知课文,师生互动,与作者同游阿里山)。
如果你是导游,请根据文章写一个150字左右的解说词,要求交代清楚游览的行踪并注意礼仪常规。
步骤:1、个人大声读课文,划出游览行踪的句子,找出主要景点
2、小组合作交流
3、师生合作讨论
明确知识点:移步换景
3、文章写了哪些阿里山美景,学生准确指认
(小组展示:清澈的水潭,静谧的林区,厚密的青苔,无际的森林,
教学过程
教法提要
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神奇的神木)
学生阅读了课文,概括出阿里山有清澈的水潭,静谧的林区,厚密的青苔,无际的森林,神奇的神木等景点但缺乏直观的感受,这时我打开课前我就设计了课件,让学生欣赏了一个个景点,个个聚精会神,赞不绝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板书:
景 清澈的水潭
景 静谧的森林
美 厚密的青苔
画无边的林海
神奇的神木
三、小组合作,交流美景,体味语言
1、概括景物特征(出示六幅图片)
(小组展示:水清、林静、苔厚、树广、路曲、木神)
2、语言的感知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难点,我的设想用个性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放手去体味,“与其告诉学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不如让学生饱含感情地读两次”(魏书生语)
(教师引导学习小组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朗读方式品读课文,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再现阿里山如诗如画的风光)
师生互动:感受语言的音乐美和情韵美。
4、你最喜欢阿里山哪一处的景色?请自选一处品读,谈谈你的感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表现在课文的语言上,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试于文中找出两三处来,并作简要分析。
指导:从多个角度去赏析从各个角度进行赏析。
(小组展示:品读美景,畅谈感受)
四、欣赏人美
1、导语:阿里山的景美,阿里山的人美不美呢?
(小组展示:外在美→“美如画”)
内在美→热情好客善待环境
板书:人美
教学过程
教法提要
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五、欣赏情美
1、有不少景色,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就是说不出来,然“情”在不言中。这份“情”寓于文中,
(小组展示:爱国之情)
2、视频展示《大海啊!故乡》并共同齐唱,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六、课堂小结(落实本节重点内容)
温馨提示:
在分析本文结构及所记内容中,领会移步换景的写法。
移步换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游记一般都采用这种写法。
教师归纳:
1、作者把行踪线索交代得很清楚;
2、作者能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3、作者注意从不同立足点看到的局部景物应各具特点,各局部景物合起来又能反映描写对象的总面貌、总特征。
现在,我们由吴功正引领,领略了“案头阿里山的山水”。我相信,我们终有一日能够亲临阿里山,去读一读那地上的美文。
(与导语部分呼应)
七、拓展延伸(写——技能训练)
温馨提示:视时间多少,可安排在下一节课进行
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带领同学们游览我们美丽的校园,要求:理清游览线路,说出每个景点的特征。
(同学们独立思考或小组共同探讨)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同课异构2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同课异构2篇)
阿里山纪行
教学目标:领略阿里山如画的风光
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
欣赏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优美的游记,作者通过移步换景,把阿里山一幅幅富有鲜明特征的画面舒展自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一步步把读者带进迷人的阿里山的灵魂——神木。作者寄情于景,抒发了对阿里山如画风光的赞美,赞扬台湾人们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表达两岸人民的心会融合起来的共同愿望。阿里山的风景美,文章的语言也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
教学设想:《阿里山纪行》一文通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手法,描述了阿里山美丽如画的风景,遣词造句上也尤见功力。学习课文可引导学生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感受行程的进展,景物的变换,感受不同景物所表现出的各自别样的美,感悟本文写景语言的音乐美和情韵美,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字词学习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这篇游记中表示作者游踪的句子有哪些?。
2、作者沿途(进山时和在小火车站、在深山深处和下山路上)分别欣赏到了哪些景物?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通过什么写作手法将阿里山的美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游览过程。通过移步换景的手法展现美景。
不断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边走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的写法叫移步换景。
四、深入研读课文
由学生任选以下一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1、你以为在众多的景物中颇具风情、风味的是什么?何以见得?
2、最能体现原始森林之美的景物有哪些?作者是如何描写出这些美的?
这些未经人工雕琢的美给你怎样的启示?历经都市的喧嚣,置身其中,会有怎样的心境?
4、最能体现阿里山的精神、阿里山的灵魂的景物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描写的?从作者的描写中你能感悟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5、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作者对阿里山风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文章开头和结尾互相呼应,都写到了台湾歌曲《高山青》,有何用意?
五、欣赏、朗读本文优美的语言。(比喻句、排比句、整散结合的句子)
六、活动体验
如果你跟随作者去了阿里山,回来后向亲戚朋友介绍你的旅程,你将如何讲解?
(旅游的行程、沿途的美景、自己的心情等)
七、小结
八、板书设计
移步换景融情于景
进山小火车独特云雾浓稠
深山潭水清澈曲径幽路陶冶性情
林区宁静森林无边
下山神木神奇振奋精神
民族精神的融合
阿里山纪行
编写人:竹西中学周晓韵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
2、理解作者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合起来的愿望。
3、体会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领略阿里山如画的风光。
教材分析:
《阿里山纪行》是一篇游记。游记一般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可以记叙的景象很多,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描写,把行踪交代得很清楚,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将课文学习的重点定为理清课文思路,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课文语言优美典雅,句式多样,节奏感强,值得我们品味和学习,所以将课文的学习难点定为体会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教学设想: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作一般性的引导。在课堂上要通过朗读的多种方式,理清文章内容,把握重难点。并以课本为基础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宝岛台湾是一个自然、人文荟萃的地方,一曲《高山青》唱出了海峡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深情。有人说:“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今天我们就跟随当代作家吴功正一起游览美丽如画的阿里山。
二、检查预习,给加点字注音
风靡纯粹山岚谛听镶嵌静谧
chuáng
幢一泓潭水禅师恍惚青苔红桧
zhuàng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阿里山给人的最初印象是什么?(要求用原文的词语回答),学生欣赏、思考、发言。
明确:课文主要写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
2、请你找出游览阿里山的段落。并思考其余段落有什么作用?
第一部分(1)简述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
第二部分(2-9)写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10)写下山。
课文开头就引用大陆人和台湾人都喜欢的歌,说明两岸人民的心是相通的。为全文定下了抒情基调。结尾又以歌作结,首尾呼应。歌曲《高山青》是全文的内在线索。
3、在文中划出作者游览的线路,说说课文描写了阿里山的哪些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移步换景、寓情于景的写法)。学生圈画、思考并发言。
从台北机场搭机,仅四十分钟就到了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
——经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车站
——从火车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
——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出现一泓水潭
——山间的曲径幽路
——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
——下山的路上
潭水清澈——林区宁静——山间小路幽静、布满青苔——森林无边——神木拔地参天、标志、灵魂
4、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通过什么写作手法将阿里山的美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游览过程。通过移步换景的手法展现美景。
移步换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的景物依次描写下来,从而把行踪交待清楚。
四、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完成《同步导学》的相关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学生搜集有关阿里山的资料和风光图片,在班上交流。
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探究讨论
“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读了课文,你对阿里山、阿里山的神木一带的风光有了哪些认识和感受?你是怎样理解置身阿里山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内容思考探究练习一。学生思考、发言。
(融情于景)
三、品位语言
1、在文中划出自己认为写得优美的句子,然后小组交流。学生圈画、思交流。
2、请几位同学朗读自己圈画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为什么写得好。
四、拓展延伸
1、以“扬州”为话题,仿句
不到,何以能说到了?不到,又何以能说到了?
2、请你就以上的句子,选择一个或几个景点,写一段解说词,做一回小导游,带领大家游游美丽的扬州。
3、结合台湾人民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对扬州的旅游业的发展提几条建议。学生讨论、交流。
五、小结
1、本文运用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见迷人风光,由衷的赞美了“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含蓄地表达了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共同愿望。
2、组织学生自我评价、并就课文疑惑提问。
六、布置作业
请你学习本文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在春夏秋冬四季中任选一季,通过写景来表达你的体验。
板书设计
潭水清澈
景
林区宁静情
阿里山风光美如画
山间小路幽静、布满青苔海峡两岸人民
血浓于水
森林无边无际
神木拔地参天、标志、灵魂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666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