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8年八年级数学下册菱形的判定(1)名师导学案(华师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2018年八年级数学下册菱形的判定(1)名师导学案(华师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题菱形的判定(1)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判定法及判定定理1.
2.让学生学会用这两个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学习重点】
菱形的定义判定法及判定定理1.
【学习难点】
用这两个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知识链接:
1.定义既可以作为性质也可以作为判定使用.
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定义法;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

解题思路:在范例2中欲证明∠CEB=∠CBE,只需证明∠CEB=∠ABD,∠CBE=∠ABD即可;在第(2)中,可先证明四边形CEDB是平行四边形,再由BC=BD即可判定结果.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菱形的定义是什么?
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菱形有哪些特殊性质?
答: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
答:两个:一是平行四边形;二是一组邻边相等.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自主探究】
1.我们知道,可以类比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判定方法,用他们的定义也可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相应的四边形.
2.定义证法:__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__.
几何语言:∵ABCD,BA=BC,
∴ABCD是菱形(或四边形ABCD是菱形).
【合作探究】
范例1: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矩形,AE∥BD,DE∥AC,则四边形AODE是(C)
A.平行四边形但不是菱形B.矩形
C.菱形D.无法确定
分析:由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得到OA=OD,再由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可得四边形OAE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OAED是菱形.
范例2:(2016沈阳中考)如图,△ABC≌△ABD,点E在边AB上,CE∥BD,连结DE.求证:(1)∠CEB=∠CBE;(2)四边形BCED是菱形.
证明:(1)∵△ABC≌△ABD,∴∠ABC=∠ABD.
∵CE∥BD,∴∠CEB=∠DBE,
∴∠CEB=∠CBE;
(2)∵△ABC≌△ABD,∴BC=BD.
∵∠CEB=∠CBE,∴CE=CB,∴CE=BD.
∵CE∥BD,∴四边形CEDB是平行四边形.
∵BC=BD,∴四边形BCED是菱形.

学习笔记:
1.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定义法;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2.有三条边相等的四边形不是菱形.
3.菱形的尺规作图方法.

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比.

学习笔记:检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灵活运用定义法和判定定理1解决相关的问题,同时学会遇到等腰三角形,用“三线合一”添加辅助线的方法.知识模块二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自主探究】
1.类比矩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是由矩形的性质的逆命题通过猜想证明得到的,那么对于菱形可以吗?可以尝试一下.“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的逆命题是“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这个命题成立吗?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BC=CD=DA.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证明:∵AB=BC=CD=DA,即AB=CD,AD=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BC,∴四边形ABCD是菱形.
此法也可以证明菱形的尺规作图方法.
2.菱形的判定定理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条件减少一个时)有三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这一命题是错误的.
【合作探究】
范例3: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G,H分别是四条边的中点,试问四边形EFGH是什么图形?并说明理由.
解:四边形EFGH是菱形.
理由:∵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D,AD=BC,∠A=∠B=∠C=∠D=90°.
∵点E,F,G,H分别是四条边的中点,
∴AE=BE=CG=DG,AH=BF=CF=DH,
∴△AEH≌△BEF≌△CGF≌△DGH,
∴EF=FG=GH=HE,
∴四边形EFGH是菱形.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新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知识模块二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检测反馈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

2018年八年级数学下册矩形的判定名师导学案(华师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2018年八年级数学下册矩形的判定名师导学案(华师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课题矩形的判定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
2.让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学习重点】
矩形的判定定理.
【学习难点】
定理的证明及运用.
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知识链接:
1.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2.邻角互补:邻补角的和为180°.
3.定义既是性质又是判定.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矩形?
答: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有哪些特殊性质?
答: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3.矩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但平行四边形不具备矩形的一些特殊性质.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矩形的判定
【自主探究】
1.(1)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C=90°.
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
方法指导:有一个角是90°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DB,
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
方法指导: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同时三角形全等,邻角相等.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綊DC,
∴∠ABC+∠DCB=180°.
又∵AC=DB,BC=CB,∴△ABC≌△DCB.
∴∠ABC=∠DCB=90°,
∴四边形ABCD是矩形.
2.小结:用定义判定矩形,与定理1、定理2从条件的个数上有何区别?
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要具备2个条件.
矩形判定定理1: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要具备1个条件.
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要具备2个条件.
【合作探究】
范例1:在△ABC中,D为BC边上任意一点,DE∥AC交AB于点E,DF∥AB交AC于点F,当△ABC满足条件__∠BAC=90°__时,四边形AEDF是矩形.
分析:当把图形作出来时,发现形成了平行四边形,要使该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根据定义可知∠BAC=90°.

解题思路:
可先证△BDF≌△CDE,从而得出DE=DF,再由BD=CD推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最后证BC=EF,根据矩形判定定理可得结论.

学习笔记:
1.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2.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证垂直.
3.灵活选用矩形的三种判定方法.

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比.

学习笔记:检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矩形的三种判定定理,掌握几种证明垂直的方法.范例2:在△ABC中,D是BC边的中点,E,F分别在AD及其延长线上,CE∥BF,连接BE,CF.若DE=12BC,试判断四边形BFCE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四边形BFCE是矩形.
理由:∵CE∥BF,∴∠CED=∠BFD.
∵D是BC的中点,
∴BD=DC,在△BDF和△CDE中,
∵∠BFD=∠CED,∠BDF=∠CDE,BD=DC,
∴△BDF≌△CDE,∴DE=DF.
∵BD=CD,∴四边形BFCE是平行四边形,∴DE=12EF.
∵DE=12BC,∴BC=EF,
∴四边形BFCE是矩形.
知识模块二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
【合作探究】
范例3:
如图所示,△ABC中,AB=AC,点F在CA的延长线上,AD,AE分别是∠BAC和∠BAF的平分线,BE⊥AE于E.
(1)求证:DA⊥AE;
(2)试判断AB与DE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证明:(1)∵AD平分∠BAC,AE平分∠BAF,
∴∠BAD+∠BAE=12(∠BAC+∠BAF)=90°,
∴DA⊥AE;
(2)AB=DE.理由:∵AB=AC,AD平分∠BAC,∴AD⊥BC,
∵BE⊥AE,DA⊥AE,∴∠ADB=∠BEA=∠DAE=90°,
∴四边形ADBE是矩形,∴AB=DE.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新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矩形的判定
知识模块二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
检测反馈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的加减名师导学案(华师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8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的加减名师导学案(华师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2018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的加减名师导学案(华师版)
课题分式的加减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并会运用法则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
2.使学生在掌握分式的加减法法则的基础上,用法则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学习重点】
同分母、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以及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
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与混合运算.

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知识链接:
1.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ab±cb=a±cb.
2.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ab±cd=adbd±bcbd=ad±bcbd.
解题思路:
1.如果分母字母的顺序不一样时,应调整顺序,注意“-”号的处理.
2.如果所得结果不是最简分式,应通过约分进行化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是什么?分式的乘方法则呢?(请分别用式子表示)
解:abcd=acbd,ab÷cd=abdc=adbc,(ab)n=anbn(n为正整数,且n≥2).
2.(1)甲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需n天,乙工程队要比甲多用3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只列算式)
(2)某厂2014、2015、2016三年的生产总值分别为a,b,c(单位:万元且abc),则2016年的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比2015年的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提高了多少?(只列算式)
解:(1)1n+1n+3;(2)c-bb-b-aa.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分式的加减运算
【自主探究】
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
3.试一试:计算:(1)ba+2a;(2)2a2-3ab.
解:(1)原式=b+2a;
(2)原式=2ba2b-3aa2b=2b-3aa2b.
【合作探究】
范例1:计算:
(1)5x+3yx2-y2-x-yx2-y2;
(2)ba2-b2-ab2-a2.
解:(1)原式=5x+3y-(x-y)x2-y2=4(x+y)(x+y)(x-y)=4x-y;
(2)原式=ba2-b2+aa2-b2=a+b(a+b)(a-b)=1a-b.
范例2:计算:
(1)12p+3q+12p-3q;
(2)12m2-9-2m-3.

方法指导:当分子运算中的多项式遇到“-”号时,多项式应带括号.
学习笔记:
1.分式的加减乘除及混合运算顺序与有理数的运算顺序一样.
2.分子、分母的“-”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边,特别注意:当分子运算中的多项式遇到“-”号时,多项式应带括号.
3.分式运算的结果一定要化为最简分式.

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比.

学习笔记:检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分式的运算,同时注重培养化简求值时“整体代入”的方法.解:(1)原式=2p-3q(2p+3q)(2p-3q)+2p+3q(2p+3q)(2p-3q)
=4p4p2-9q2;
(2)原式=12(m+3)(m-3)-2(m+3)(m+3)(m-3)
=12-2(m+3)(m+3)(m-3)
=12-2m-6(m+3)(m-3)
=-2(m-3)(m+3)(m-3)=-2m+3.
知识模块二分式的混合运算
【自主探究】
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得出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合作探究】
范例3:计算:x+2x2-2x-x-1x2-4x+4÷x-4x.
分析:先算括号里面的减法,再把除法转变为乘法.
解:原式=x+2x(x-2)-x-1(x-2)2xx-4
=(x+2)(x-2)-x(x-1)x(x-2)2xx-4
=x2-4-x2+x(x-2)2(x-4)=1(x-2)2
=1x2-4x+4.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新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分式的加减运算
知识模块二分式的混合运算
检测反馈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函数的图象(1)名师导学案(华师版)


2018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函数的图象(1)名师导学案(华师版)
课题函数的图象(1)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掌握用描点法画出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2.让学生理解表达式法和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的相互转换.
【学习重点】
函数与图象的关系.
【学习难点】
表达式法和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的相互转换.
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知识链接:
1.直角坐标系上每一个点的位置都能用一对有序实数表示.
2.S△=12×底×高.
解题思路:根据直角坐标系上每一个点的位置确定图象的趋势,需要多分画几个阶段的图形,可以发现△ADP的面积的变化如何.
方法指导:确定选哪一个函数图象时,一般采用分画图形进行.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如图:怎样从图上找到各个时刻的气温的?
解:图中的直角坐标系中,它的横轴是t轴,表示时间;它的纵轴是T轴,表示气温,这一气温曲线实际上给出了某日的气温T(℃)与时间t(时)的函数关系.例如,上午10时的气温是2℃,表现在气温曲线上,就是可以找到这样的对应点,它的坐标是(10,2),实质上也就是说,当t=10时,对应的函数值T=2,气温曲线上每一个点的坐标(t,T),表示时间为t时的气温是T.
2.在生活中,你能再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略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函数图象
【自主探究】
1.一般来说,函数的图象是由直角坐标系中一系列的点组成的图形.图象上每一点的坐标(x,y)代表了函数的一对对应值.它的横坐标x表示自变量的某一个值,纵坐标y表示与该自变量对应的函数值.
2.确定某一变化的函数图象时,一般应看每一时刻自变量对应的函数值发生了什么变化,由变化趋势再来确定与哪一个图象类似.
范例1:(2016荆门中考)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cm,动点P从点A出发,在正方形的边上沿A→B→C的方向运动到点C停止,设点P的运动路程为x(cm),在下列图象中,能表示△ADP的面积y(cm2)关于x(cm)的函数关系的图象(A)
ABCD
分析:点P的运动路径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发生了改变,在向点B运动的过程中,随着运动路程x的增大,△ADP的面积y也在增大,此时排除B,D;当在BC边上运动时,随着运动路程x的增大,△ADP的面积y不变,故选A.

学习笔记:
1.根据描述情形选择图形的方法.
2.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3.描点越多,图象越准确.
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比.

学习笔记:检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可以用函数图象来描述,同时会判断一个点是否在函数图象上的方法.知识模块二画函数图象
【自主探究】
1.由函数表达式画函数图象,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光滑的曲线连结起来.
2.描出的点越多,图象越精确,有时不宜把所有的点都描出,就用光滑的曲线连结画出的点,从而得到函数的近似图象.
【合作探究】
范例2:画出函数y=x+1的图象.
解:取自变量x的一些值,例如x=-3,-2,-1,0,1,2,3…,计算出对应的函数值.为表达方便,可列表如下:

x…-3-2-10123…
y…-2-101234…
由这一系列的对应值,可以得到一系列的有序实数对:
(-3,-2),(-2,-1),(-1,0),(0,1),(1,2),(2,3),(3,4),…
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这些有序实数对(坐标)的对应点,如图1所示,
用光滑曲线依次把这些点连起来,便可得到这个函数的图象,如图2所示.
图1图2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新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函数图象
知识模块二画函数图象
检测反馈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196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