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7-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方差名师导学案(华师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2017-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方差名师导学案(华师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017-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方差名师导学案(华师版)

课题方差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理解方差的概念和意义,学会方差的计算公式和具体应用.
2.利用方差的大小对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方差的概念和意义.
【学习难点】
方差的公式和应用.
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知识链接:
1.数据的方差都是非负数.
2.当且仅当每个数据都相等时,方差为0;反过来,若方差为0,则每个数据都相等.

解题思路:
1.数据比较分散(即数据在平均数附近波动较大)时,方差值怎样?
2.数据比较集中(即数据在平均数附近波动较小)时,方差值怎样?
3.方差的大小与数据的波动性大小有怎样的关系?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什么是平均数?
答: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一组数据x1,x2,x3,…,xn的平均数是x=x1+x2+x3+…+xnn.
2.平均数容易受什么影响较大?
答:平均数容易受极端值影响较大.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方差的意义
【自主探究】
1.小明和小兵两人参加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5次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谁的成绩较为稳定?为什么?

测试次数12345
小明1014131213
小兵1111151411
解:通过计算发现,两人测试的平均数都是12.4,成绩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也都相差4,从图中可以看到:相比之下,小明的成绩大部分集中在平均成绩附近,而小兵的成绩与其平均成绩的离散程度略大,因此小明的成绩较为稳定.
2.方差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
设一组数据x1,x2,x3,…,xn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x1-x)2,(x2-x)2,(x3-x)2,…,(xn-x)2,那么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1n[(x1-x)2+(x2-x)2+…+(xn-x)2]表示方差.
3.方差的意义:(1)方差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波动大小(即这批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2)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方差越小,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小,越稳定.
【合作探究】
范例1:(2016襄阳中考)一组数据2,x,4,3,3的平均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方差分别是(A)
A.3,3,0.4B.2,3,2C.3,2,0.4D.3,3,2

学习笔记:
1.方差的公式.
2.方差的意义:方差大波动大,方差小波动小,一般选波动小的.
3.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这组数据的方差与原数据的方差相等.
4.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都乘以(或除以)k,这组数据的方差是原数据的方差的k2倍.
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比.

学习笔记:检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方差的意义及求法,并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知识模块二用计算器计算方差
【自主探究】
1.用笔算的方法计算方差比较繁琐,如果能够利用计算器,就会大大提高效率.
2.下面以计算2002年2月下旬的上海市每日最高气温的方差为例,按键顺序如下:
(1)开机,打开计算器;
(2)菜单21,启动“单变量统计”计算功能;
(3)13=13=…10=AC,输入所有数据;
(4)OPTN2,即可获得这组数据的统计值,其中方差s2=4.
【合作探究】
范例2:已知一组数据为82,84,85,89,80,94,76,用计算器计算这组数据的方差(精确到0.01)为(C)
A.37.53B.25.48C.29.92D.5.47
分析:打开计算器,只要按说明书上的操作程序进行,很快就能计算出来.
范例3:数据98,100,101,102,99的方差是__2__.
分析:这一组数据有一些熟悉,可以先将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98,99,100,101,102,发现它们是一组连续的自然数,于是,可以将每一个数都减去97,这样这组新数据就变成了:1,2,3,4,5,它是我们熟悉的一组数据,可以轻易地计算出它的方差是2.那么原数据的方差也是2.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新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方差的意义
知识模块二用计算器计算方差
检测反馈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阅读

2017-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名师导学案(华师版)


2017-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名师导学案(华师版)
课题反比例函数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2.利用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求解简单的函数表达式.
【学习重点】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学习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知识链接:
1.路程一定时,时间t就是速度v的反比例函数.即速度增大了,时间变小;速度减小了,时间增大.自变量v的取值是v>0.
2.当矩形的面积一定时,矩形的一边长增大了,则另一边减小;若一边减小了,则另一边增大.自变量x>0.

解题思路:判断反比例函数,根据定义或书写形式;求系数的值时,根据定义列方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一次函数的一般式是什么?有什么限制条件?如何演变成正比例函数?
答:形如y=kx+b(k≠0,b是常数);当b=0时,是正比例函数.
2.从今天开始的以下几课时我们将介绍另外一种函数.这个函数关系式中的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之变化,但两个数的积保持不变,我们把这两个量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种关系.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自主探究】
1.小明的爸爸早晨骑自行车带小华到15km的镇上去赶集,回来时让小明乘公共汽车,用的时间少了.假设两人经过的路程一样,问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和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之间的关系.
分析:要探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首先应选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变量,再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设小明乘坐交通工具的速度为v(km/h),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是t(h),因为在匀速运动中,时间=路程÷速度,所以t=15v.
2.学校课外生物小组的同学们准备自己动手,用旧围栏建一个面积为24m2的矩形场地,矩形的一边长为x(m),求另一边的长y(m)与x(m)的函数关系式.仿照上一个问题,根据矩形面积可知xy=24,即y=24x.
3.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比如t=15v,y=24x等都是反比例函数.
4.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还可以写成:y=kx-1或xy=k(k是常数,k≠0).
【合作探究】
范例1:下列等式表示变量y与变量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①y=3+12x;②xy=-6;③xy=2;④y=(π+1)x-1;⑤y=-3x+1,其中是反比例函数的有__①②④__.
分析:判断反比函数,从定义或书写形式入手即可.

学习笔记:
1.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kx(k是常数,k≠0).
2.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不等于0.

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比.

学习笔记:检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求法,并会解决同一坐标系中的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问题.范例2:若y=(k+1)x2k-3是反比例函数,则k的值为__1__.
分析:当反比例函数写成y=kx-1时,次数是-1次,k≠0,故k+1≠0,|2k|-3=-1,所以k=1.
知识模块二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自主探究】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化成标准形式.
2.实际问题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合作探究】
范例3:根据题意,写出下列函数关系式,并判断是不是反比例函数?
(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它的一边是acm,这边上的高是hcm,a与h的函数关系;
(2)压强p一定时,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关系;
(3)功是常数W时,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函数关系;
(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
解:(1)a=12h,是反比例函数;
(2)F=pS,是正比例函数,不是反比例函数;
(3)F=Ws,是反比例函数;
(4)y=mx,是反比例函数.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新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知识模块二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检测反馈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课题变量与函数(2)名师导学案(华师版)


2017-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课题变量与函数(2)名师导学案(华师版)
课题变量与函数(2)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掌握函数、组合函数、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求法.
2.让学生学会已知自变量求函数值、已知函数值求自变量的方法.
【学习重点】
函数自变量的求法.
【学习难点】
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求法.

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知识链接:
1.分式AB:B≠0.
2.二次根式:a(a≥0).
3.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解题思路:
1.看清题目中的条件限制.
2.在实际问题中,切记不等号下是否带“=”号.
方法指导:求组合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有几个条件限制一般用“{”号,表示并列的意思,若有排除时用“且”.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用实例中的量来说明什么是变量?什么是自变量?什么是因变量?什么是一个变量的函数?
答:举例后,归纳: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例如x和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此时也称y是x的函数.
2.如图所示的加法表,然后把所有填有10的格子涂黑,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如果把这些涂黑的横向的加数用x表示,纵向的加数用y表示,试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解:y=10-x.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自主探究】
1.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
(1)应使函数的表达式有意义:
①当函数的表达式为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
②函数的表达式分母中含有字母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不等于零;
③函数的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2)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2.对于组合而成的函数,应该使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有意义,最后将它们合并起来.
3.在“旧知回顾”中第2题:发现y+x=10,即有函数关系式:y=10-x,这个函数的右边是一个整式,自变量x应为全体实数,又因为是10以内的正整数的加法,所以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1≤x≤9,且x为正整数.

学习笔记:
1.函数中,每一个自变量都有自己的取值范围.
2.善于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3.实际问题考虑不等号是否带“=”号.
4.组合函数的自变量的求法.
5.求函数值与自变量的值的过程和格式都是固定的,要牢记.

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比.

学习笔记:检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以及函数值的求法.【合作探究】
范例1:(2016娄底中考)函数y=xx-2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
A.x≥0且x≠2B.x≥0C.x≠2D.x>2
分析:这是一个组合函数:由二次根式与分式组成,由x≥0,x-2≠0,得x≥0且x≠2.
范例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y是底角度数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解: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2x+y=180,
∴y=180-2x.∵x>0,180-2x>0,∴0<x<90.
知识模块二函数值的求法
【自主探究】
1.求函数值时,需要利用“代入法”将自变量的值代入求出函数值.
2.求自变量的值时,需要利用“代入法”将函数的值代入组成方程求出自变量的值.
【合作探究】
范例3:汽车从A地驶往相距840km的B地,汽车的平均速度为70km/h,th后,汽车距B地skm.
(1)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2)经过2h后,汽车离B地多少千米?
(3)经过多少小时,汽车离B地还有140km?
解:(1)∵s+70t=840,∴s=840-70t.
∵t≥0,840-70t≥0,∴0≤t≤12;
(2)当t=2时,s=840-70×2=700,
∴经过2h后,汽车离B地700km;
(3)当s=140时,140=840-70t,解得t=10.
∴经过10h,汽车离B地还有140km.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新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知识模块二函数值的求法
检测反馈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名师导学案(华师版)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名师导学案(华师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2017-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名师导学案(华师版)
课题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并会利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让学生结合图象说出它的性质,并会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有关问题.
【学习重点】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学习难点】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知识链接:画函数图象的三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解题思路:反比例函数的一种表示形式:xy=k(k≠0).所以k的值就等于横、纵坐标的积.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
答: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什么?
答: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当k>0,b≠0时,直线经过一、二、三象限或一、三、四象限且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b≠0时,直线经过一、二、四象限或经过二、三、四象限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自主探究】
1.画出函数y=6x的图象.
解:这个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零的一切实数,列出x与y的对应值:
x…-6-3-2-1…1236…
y…-1-2-3-6…6321…
描点,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内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内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如图(1):
,图(1)),图(2))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两支,通常称为双曲线.
3.同理画出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如图(2).
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只能通过描点作图法画出,这也是学习和研究函数的基本功.
【合作探究】
范例1: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12),则下列各点中,此函数图象也经过的点是(C)
A.(3,4)B.(4,3)C.(-3,4)D.(-4,-3)

方法指导:在坐标系中求三角形的面积时,经常设出某个点的坐标,根据象限的特征表示出边和高的距离.从而求解.
学习笔记: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3.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4.对“在每个象限”的理解:
(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与x轴和y轴没有交点;
(2)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比.
学习笔记:检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熟练地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范例2:(2016毕节中考)如图,点A为反比例函数y=-4x图象上一点,过A作AB⊥x轴于点B,连接OA,则△ABO的面积为(D)
A.-4B.4C.-2D.2
分析:△ABO是直角三角形,而点A又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所以可以设出点A的坐标x,-4x,所以AB=-4x,OB=-x.于是可求出面积.
知识模块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表达式的确定
【自主探究】
观察上述两个所画的反比例函数图象,可以得到反比例函数y=kx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__一、三__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说,当x>0(或x0)时,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__减小__;
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__二、四__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说,当x0(或x0)时,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__增大__.
【合作探究】
范例3:若反比例函数y=(m+1)x2-m2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m的值.
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
∴m+10,2-m2=-1,∴m=-3.
范例4:已知y是x-1的反比例函数,当x=12时,y=2.求y与x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当x=-23时y的值.
解:设这个函数的表达式为y=kx-1,根据题意得:k=(12-1)×2=-1,
∴这个函数的表达式为y=-1x-1.当x=-23时,y=35.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新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知识模块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表达式的确定
检测反馈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177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