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新人教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六单元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2)能认真观察,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
3、情感与价值观
(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2)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实验准备:
器材: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
药品:炭粉氧化铜粉末澄清石灰水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
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
展示:金刚石、石墨、C60的分子模型。
介绍: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讲授新课: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C)
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性质: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溶点较高,不导电。
2)、用途: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做钻头和钻石等。
2、石墨(C)
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性质: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磷片状固体,较软,在纸上划过可留下痕迹,耐高温、导电。
2)、用途:可做润滑剂、铅笔芯、电极等。
介绍:木炭
[实验6-1]木炭的吸附性
现象:红色褪去
原因: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能力。
用途:阅读教材,总结焦炭、炭黑的用途:除臭剂、制油墨等做吸附剂。
讨论: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
讲解:这是因为在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金刚石
——碳元素组成
石墨
(两种单质)(一种元素)
(1)一种元素可能形成多种不同的单质,由此可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叫单质。
(2)多种单质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例如:
3、C60
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结构: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
2)用途:应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
总结:1、列表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2、碳和炭的区别
碳:指碳元素,只用作化学用语,在表示元素和含碳的化合物时使用。
炭:指具体的物质,如:炭黑、木炭、活性炭等,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二、碳的化学性质(板书)
讨论:我们知道,红磷、白磷都是磷元素组成的,虽然物理性质不同,但其化学性质是相同的。
那么,金刚石、石墨、木炭都是碳元素组成的,虽然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是否相同?
1、常温下: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上图5-5,说明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
讲解:在常温下,碳跟氢气一样,化学性质稳定。
2、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
1)可燃性
提问:如何证明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讲解:可用燃烧的方法,由此可见,碳具有可燃性。
提问: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讲解:当碳燃烧充分时,可生成二氧化碳;
C+O2====CO2
当碳燃烧不充分时,生成一氧化碳
点燃
C+O2====CO2
(联系生活实际讲解。)
小结:碳跟氢气都具有可燃性,但碳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其产物不同。
2)还原性
实验:演示[实验6-2]
装置:与制氧气的装置比较,并纠错,巩固制氧装置。
高温
现象:试管内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原理:C+2CuO===2Cu+CO2
高温
讨论:在烧得很旺的炉子里(产生CO2)添上大量的新煤后,温度为什么会降低?并且还容易有煤气生成?
讲解:C+CO2===2CO(吸收热量)
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可以直接供人们取暧、加热,也可以转变为电能、动能等。
总结:碳和氢气化学性质比较
碳
氢气
常温下
化学性质稳定
化学性质稳定
可燃性
点燃
空气充足:
C+O2====CO2
点燃
空气不充足:
C+O2====CO2
点燃
2H2+O2====2H2O
还原性
高温
C+2CuO===2Cu+CO2
高温
C+CO2===2CO
△
H2+CuO===Cu+H2O
作业:新学案
教后:
课题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合理使用课堂资料,并会利用这些资料设计实验方案。
3、情感与价值观
从设计装置和制取气体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制取二氧化碳
教学难点:
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制取二氧化碳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及多媒体
实验准备:
器材:锥形瓶试管集气瓶带导管的橡皮塞长颈漏斗
药品:石灰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在第二单元我们制取过氧气,今天再来探究制备二氧化碳,首先看以下几则信息。
投影:1、含碳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例碳酸钠、石灰石等)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把燃着的木条放入二氧化碳中,木条,把
燃着的木条伸入氮气中,木条。
3、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现象,说明CO2能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在标况下,CO2密度为1.977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
5、CO2可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讲授新课:
一、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
活动探究:
步骤
现象
1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2
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3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产生气泡,速度适中
4
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
开始有气泡产生,反应逐渐停止
结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速度适中,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难于进行;碳酸钠与酸反应瞬间结束,不便于收集。所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二、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板书)
投影:实验室制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种
固体和固体反应
气体反应物的状态固体和液体反应
发生液体和液体反应
装置
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
气体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向上排气法
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向下排气法
装置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
活动与探究:二氧化碳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密度
溶解度
CO2
O2
分析: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各有什么不同。
投影:各种仪器供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选择。
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分析各自设计的装置的优缺点。
活动:各组修改各自的装置。
总结:略
作业:新学案
教后:
第二课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讨论:如何利用所设计的装置制一瓶二氧化碳,需要哪些步骤?
三、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板书)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加入药品
3、制取收集气体。
思考:1、如何验证所制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如何验证集气瓶中已收集满?
讨论总结:四、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板书)
1、检验方法: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由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学生活动:制二氧化碳并检验、收集一满瓶二氧化碳。
(教师巡视指导)
讨论:实验室制气体的思路是什么?
总结:1、选择反应原理
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3、确定验证气体的方法。
作业:写出本次的探究活动报告。
教后:
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
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讲述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
讲授新课:
一、二氧化碳(板书)
(一)物理性质
活动探究:倾倒二氧化碳
现象:底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分析: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也不支持燃烧。
活动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现象:塑料瓶变扁了
分析:CO2溶于水后,瓶内的气压减小,大气压把瓶子压扁
小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1.977g/L为空气的1.5倍
3、溶解性:1体积水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4、干冰的升华:气体的C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在常温常压下易升华,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作致冷剂。
放映干冰升华的录像:解释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
讲解:如果利用飞机从高空中撒布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水蒸气迅速冷凝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这就是人工降雨的奥秘。
(二)化学性质(板书)
1、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与水反应
活动探究:
编号
1
2
3
4
操作
石蕊+
稀醋酸
石蕊+水
石蕊+CO2
石蕊试液
+CO2
加热
现象
紫→红
紫
不变色
紫→红
红→紫
分析
结论:
(1)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红;
(2)水不能使石蕊变红,CO2也不能使石蕊变红;
(3)CO2与H2O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
(4)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CO2和H2O
反应方程式:跟水反应:CO2+H2O==H2CO3
碳酸的分解:H2CO3==CO2↑+H2O
3、与石灰水的反应:
CO2+Ca(OH)2==CaCO3↓+H2O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讨论:为了使抹石灰浆的墙壁尽快干,人们常常在室内生个
火盆,这是为什么呢?那为何在刚开始时墙壁反而潮湿?
答: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Ca(OH)2,当生炭火盆时,炭与
点燃
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Ca(OH)2接触,发生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水,刚开始时由于有水的生成,而且来不及蒸发,所以看上去墙壁反而潮湿,过一段时间,水分蒸发掉,墙壁就干了,整个化学方程式如C+O2==CO2
CO2+Ca(OH)2=CaCO3↓+H2O
(三)CO2对生活影响
1、做灭火剂: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与空气同时存在时,二氧化碳在下层,从而隔绝空气与物体的接触所以二氧化碳可用做灭火剂。
2、做致冷剂人工降雨
3、工业原料
(四)CO2对环境的影响
1、温室效应
(1)产生:CO2、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
(2)危害
3)防止措施:阅读课本
总结:略
作业:新学案
教后:
第二课时一氧化碳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写出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2、导入新课:(情景设计)
从一氧化碳的毒性导入
3、讲授新课:
分析: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分子组成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会给两种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带来什么差异?
一、一氧化碳的性质(板书)
1、物理性质(板书)
提问:二氧化碳具有哪此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第79页
小结:列表从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
2、化学性质(板书)
(1)可燃性(与氢气、二氧化碳比较)
展示:多媒体动画[实验6-7]
观察: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原理:2CO+O2====2CO2
小结: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性气体,点燃应检验气体的纯度。
讨论: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一氧化碳和氢气?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与氢气、碳单质比较)
展示:多媒体[实验6-9]
观察:黑色的氧化铜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原理:CO+CuO===Cu+CO2
分析:对比氢气与氧化铜;碳单质与氧化铜的反应,判断反应类型。并分析装置的不同。
3、一氧化碳的用途(板书)
提问: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说出用途。
小结: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燃料
高温
====
3CO+Fe2O32Fe+3CO2
4、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板书)
点燃
点燃
====
2CO+O2====2CO2
高温
====
CO2+C2CO
二、一氧化碳的毒性(板书)
阅读:课本第117页
讨论:
(1)煤气中毒的生理过程?
(2)有人用炉火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火炉在放一盆水,这样做行吗?
(3)有人说他不会煤气中毒,一闻到煤气味就把火炉搬出去,这种说法对吗?
三、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板书)
讨论: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应如何处理尾气,减少对大气的污染?请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进行改进。
总结: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差异,一氧化碳与氢气性质的相似性。
作业:课本第100页第1、2、3题,《学习指导与训练》第
教后: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碳和碳的氧化物》,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与碳60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和碳的化学性质。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支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课题3通过实验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学生在学习了元素
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和有关氧气的知识后,再学习碳及其氧化物是顺理成章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前几单元里已获得不少有关碳的知识,知道了碳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学习碳的单质的基础上,学习碳的氧化物的性质等,认识碳酸及碳酸盐,为今后学习酸、碱、盐、金属的知识打下一个基础。
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并具有以下特点:(1)注意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2)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3)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4)图文并茂,教材中许多内容是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形成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形成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难点: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教学思路:在进行碳的单质时,应注意联系自己生活中用刀或见到的物质以及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来分析它的结构、性质及其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要积极参与活动与探究,讨论、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与物质状态和性质的关系,学习碳的氧化物时应注意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及社会实际分析归纳碳的氧化物的性质、用途以及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学习本单元时,要“突出典型、体验探究、挖掘本质、揭示规律、掌握类型”,这种从个别到一般的科学方法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主要方法之一。
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以图代文,以帮助学生理解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用途及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图形,理解图示涵义,掌握图示有关知识,想象、推测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为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奠定必备的基础。
中考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及用途是历年来中考必考内容。预测今后中考中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的开放性、综合型题目会有所增加。特别是运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和分析其用途,根据化学现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对环境报护和农业发展等问题的考查将会迅速成为热点,关于碳单组织及一氧化碳,今后中考命题会将其他气体或单质碳与一氧化碳组合,比较其异同点,找出鉴别、分离、除杂的方法,或将气体燃烧,通过对其现象的观察、产物的检验,推断气体的组成,或运用关于新的单质碳及一氧化碳对空气污染的研究成果作为新信息,考查有关基础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以选择、填空题为主,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将会增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拓展
引入:钻石的燃烧的故事——生成物是二氧化碳。碳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多种,例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金刚石、石墨和碳60。
讲述:金刚石、石墨和碳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即结构不同,它们的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由此可知: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板书:1、金刚石、石墨性质比较
金刚石石墨
色态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加工琢磨后有夺目光泽灰色细鳞片状固体、有金属光泽
硬度自然界存在最硬的物质最软物质之一,光滑
熔点很高高、耐高温
导电不导电导电性良好
导热无良好
用途钻头、刻刀、装饰品高温润滑剂、铅笔芯、电极
结论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无定形炭
物质用途
活性炭净化多种气体、液体、防毒面具(吸附是物理变化)
焦炭冶炼金属
炭黑油墨、鞋油、颜料;鞋底、轮胎等橡胶制品的填料,增加耐磨性
3、碳60和碳纳米管
新型应用材料
小结: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课堂练习:1、石墨能导电,金刚石不能导电是因为它们的()不同
2、实验测得某种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则这种物质()
A、一定是金刚石或石墨中的一种
B、可能是一种碳单质,也可能是几种碳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C、一定是碳元素的单质
D、一定是金刚石、石墨、和碳60组成的混合物。
3、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用来切割玻璃的是(),冰箱里用来除异味的是()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拓展
引入:碳的几种单质物理性质不一样,但化学性质相似,主要决定于碳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列方式。
讲述:碳的化学性质
1、碳的稳定性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受日光照射或根空气、水份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
例如我国古代用墨汁书写、绘制字画,可保存几百年不退色;我们谈些的档案资料均要求用碳素墨水书写。
课堂练习:1、“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存”,这句广告词体现了钻石的性质为()
A、硬度大B、化学性质稳定C、熔点高D、外观美丽
2、只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是否一定为单质?
2、碳的可燃性(碳和氧气反应有两种情况)
(1)充分燃烧(氧气充足):
(2)不充分燃烧(氧气少):
3、还原性:高温下,碳可与氧化物发生反应
现象:(1)黑色粉末变红色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试管口向下倾斜
(3)CuO粉末要和木炭粉均匀混合
拓展: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放热)
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吸热)
碳还原金属氧化物
C+MxOy====M+CO2
碳还原非金属氧化物
C+CO22CO
课堂练习:用过量木炭还原氧化铜时,试验装置类似于实验室制,A处现象为,B处实际可确定反应是否发生,它应为,该实验结束时应先,再,a处导出的气体应,以免造成空气污染。该实验证明了碳具有性,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的选取、操作步骤,检验、验满及收集。
2初步懂得所选药品、装置的原因。
3提高和锻炼学生收集加工简单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气体制取的过程和方法;学会通过学生实验、讨论、阅读、实验方案等探究式学习,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解释收集到的信息---得出结论”整个参与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认识体会过程性的学习,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继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激发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严谨、合作的科学品质,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
1药品选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设计选择、操作步骤顺序
2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
3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
三、教学难点
探究实验室中制取CO2的装置,并制取CO2。
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拓展
复习引入: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后,我们知道了制取一种气体,实验装置由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组成。
发生装置的确定取决于两个条件:
(1)反应物状态(固—固、固—液)
(2)反应条件(加热、不加热)
收集装置的确定
(1)排气法
气体性质收集方法装置注意事项举例
密度比空气大,不与水发生反应向上排空气法
瓶口盖玻璃片
导管插入集气瓶
底部CO2、O2
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反应
向下排空气法
导管插入集气瓶
底部H2
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排水法
导气管不宜深入集气瓶过长O2、H2、CO
讲解并板书: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药品:固体药品:石灰石和大理石
液体药品: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重点)
注意:(1)不能用H2SO4代替盐酸,因为
CaCO3+H2SO4===CaSO4+H2O+CO2↑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碳酸钙表面,阻止了碳酸钙与酸接触,使反应难以进行。
(2)不能用Na2CO3代替大理石,因为碳酸钠粉末,反应速率太快,不便于控制。
教学过程教学拓展
(3)不能用浓盐酸,因为农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HCl气体使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
3、发生装置(固——液反应不加热)
4、收集方法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5、验满: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的火焰熄灭,则证明收集的二氧化碳已满。
6、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工业上,把石灰石放在石灰窑里,经过高温煅烧,就值得生石灰,同时得到副产品二氧化碳。
CaCO3===CaO+CO2↑
7、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入大理石、塞紧塞子、发生装置内导管刚露出塞子即可
(3)把反应装置固定好
(4)把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至浸没漏斗下端,液封
(5)收集气体,到期不思念一定要插入集气瓶底部
(6)检验是否集满
拓展: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含有碳酸根化合物的样品,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样品中有碳酸根离子。
课堂练习:1、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进行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发生装置可能相同B、反应条件相同
C、气体收集方式可能相同D、反应的基本类型相同
2、比较CO2、O2的制法
项目
气体实验室制法工业制法原料
试验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实验步骤验满
O2
CO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
2.一氧化碳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1.CO2与水的反应。
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四、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拓展
复习引入: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
板书: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性质用途
状态固体——干冰舞台效果、人工降雨、制冷剂
密度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法收集
溶解性可溶于水碳酸饮料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可用作灭火器(既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纸花实验)
CO2+H2O===H2CO3
3、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4、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碳反应
CO2+C2CO(吸收热量)
课堂练习:1、燃烧很旺,通风良好的煤炉中常发生的反应有哪些?
底层:C+O2CO2(放出热量)
中层:CO2+C2CO(吸收热量)
上层:2CO+O2CO2(放出热量,产生蓝色火焰)
2、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A、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里
B、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C、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D、把混合气体点燃
2、要除去一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碳,可采用的方法有。
3、抹墙壁的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墙壁逐渐变硬的原因。
三、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的用途
(1)促进植物的光和作用(2)制冷剂(3)人工降雨(4)温室肥料
2、温室效应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拓展
二、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2CO+O22CO2
[介绍]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烧。
[教师]有人用煤火取暖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你知道中毒的原理吗?
[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新鲜鸡血(加入抗凝血剂),然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观察血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
[学生描述]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鲜红色。
[教师]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
造成生物体内缺氧,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板书]3.一氧化碳有剧毒
[讨论]1.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2.有人用煤火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上放两大盆冷水,这样做能预防煤气中毒吗?
3.用煤火取暖时,怎样预防煤气中毒?
4.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
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总结]1.如果煤气泄漏,室内通风不良,或生煤炉火的房间不装烟囱,都有可能导致煤气中毒。
2.水不能预防煤气中毒,因为CO难溶于水。
3.首先室里应装烟囱,其次应注意睡觉时头不要靠墙边,因为CO的密度略小于空气,它会沿着墙壁慢慢地向上飘。
4.因为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煤气泄露不易被察觉,所以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
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然后开窗通风。
[教师]我们探究了一氧化碳的两大性质,它还会有什么性质呢?
[演示实验]
在玻璃管中放入氧化铜,通入一氧化碳赶走玻璃管内的空气后,加热。观察现象并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作对比。
现象:分析:
[交流]现象:玻璃管中的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一氧化碳与氧化
教学过程教学拓展
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这个现象和结论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相同。
[提问]同学们能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追问]该反应是否是还原反应?若是还原反应,哪种物质具有还原性?
[回答]是还原反应,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4.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CO+CuOCu+CO2
[思考]分析该反应的特点,试谈谈它的用途。
[回答]同焦炭一样,在工业上可用来炼铁。
[设问]该实验装置不同于碳还原氧化铜装置的一个主要部位是:用酒精灯点燃尾气。为
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一氧化碳有毒,用酒精灯点燃尾气是防止未与氧化铜充分反应的一氧化碳散失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考题回顾
1.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时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人
体内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有毒物质,该物质是………………………………………………()
A.CO2B.COC.SO2D.N2
如图所示,将集气瓶中二氧化碳
气体沿烧杯壁倒入烧杯中,看到下层的蜡烛先熄灭。由此实
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③二
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④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
酸⑤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A.①⑤B.③④
C.④⑤D.②③④
3.要区分二氧化碳、氧气两瓶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加入适量紫色石蕊试液
B.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C.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口内
4.盛放石灰水的试剂放置时间长了,在瓶口会形成一些白色粉末,写出生成白色粉末的化学方程式。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期末复习提纲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2)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2CO3==H2O+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五、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1)可燃性:2CO+O2点燃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水煤气:H2与CO的混合气体C+H2O高温H2+CO)
2)还原性:CO+CuO△Cu+CO2(非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高温2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CO[CO2]通入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CO2+2NaOH==Na2CO3+H2O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Cu+CO2
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CaCO3高温CaO+CO2↑
注意:检验CaO是否含CaCO3加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
(CO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393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