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八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提要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八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提要》,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竺可桢,我国现代卓越的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者。著有《竺可桢文集》。

②谈家桢,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学家。它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第一个生命科学院。

③阿西莫夫,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代表作《新疆域》。

2.注意下列的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翩然(piān)孕育(yùn)蟾蜍(chán)繁衍(yǎn)胚胎(pēi)两栖(qī)鸟臀(tún)褶皱(zhě)潮汐(xī)遗骸(hái)劫难(jié)追溯(sù)归咎(jiù)藩篱(fān)绮丽(qǐ)

销声匿迹衰草连天草长莺飞啸聚山林充耳不闻冰雪融化风雪载途濒临绝种

在劫难逃物竞天择翩然归来周而复始天衣无缝五彩斑斓无动于衷

3.课文内容把握

①《大自然的语言》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因素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等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②《奇妙的克隆》本文从克隆的含义、实验、发展、技术四个方面说明克隆,各部分间都有紧密的逻辑联系,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③《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用科学研究的实例,有力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④《生物入侵者》介绍的是生物通过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以引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二、说明文知识:

1.说明文分类:

①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②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2.说明顺序:

①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②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③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3.说明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资料

4.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5.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三、方法策略:

1.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内容),使读者。

①举例子:通过举的例子,具体有力的说明了事物的(特点),显得具体、典型、通俗易懂。

②列数字:作者通过一连串数据,科学准确的说明了事物(理)的(特点),显得具体直观。

注意:与说明事物特征相关的数字才是列数字,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列数字。

③下定义:

格式:①转基因作物是一种……作物。②一种……作物叫转基因作物。

作用:科学严谨的揭示了事物(理)……本质特征。

注意:“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下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作诠释。

④作比较:通过(把)……和……相比,突出的说明了……(事物/理)的……的特征。

⑤打比方:(作用)具体、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⑥分类别:清楚、有条理说明事物。⑦作诠释:通俗明白的说明事物。

⑧画图表:直观、形象、一目了然。

⑨摹状貌: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具体、充实。

2.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3.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①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②一般是望前找;

③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4.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

主要题型:

①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②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③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④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⑤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精选阅读

八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综合复习要点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综合复习要点”,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一、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每课的作者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理解并识记积累每课的生字、生词。

3.把握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学习观察、积累、质疑等学习方法,感受创造带来的乐趣和精彩。

二、单元内容归纳

本单元围绕创造这一重大主题,观照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创造活动内容,并兼顾文章表达形式的多样性,精心选编。

《我的长生果》的作者是叶文玲。本文反映了阅读书本到社会人生是量变到质变的创造过程,强调了阅读是写作的创造源泉,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创造的前提。

《怀疑与学问》的作者是顾颉刚。本文提出了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指明了敏于生疑、敢于存疑、勇于质疑是创造的关键。

《一个少年的笔记》的作者是叶圣陶。本文讲述了对文学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告诉我们观察思考、联想想像是创造的羽翼。

《创造学思想录》的作者是罗吉尔·冯奥林。本文指出了创造学思想是努力创新的思想,并阐析了怎样才能具有创造精神。

《懒惰的智慧》的作者是凯利。本文用一系列的事实说明了一个常为习惯思维所忽视的道理;讨厌吃苦受累的懒惰情绪,激励了发明;想在脑方劳动中寻找捷径的懒汉,促进了人类进步。

三、口语交际(《教材全解》)

1.交际目标

⑴学会采访,掌握一些和人交谈的技巧。

⑵明确采访的目的和内容,巧妙设计采访问题。

⑶培养在一定情境中口语交际的能力。

2.交际指南

采访开始,可以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人手,这样可以营造融洽的采访氛围。

采访时,要简明而有条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使对方迅速把握你的意图。

要认真地倾听对方的谈话,理清对方谈话的要点,做好记录。如果你认为有些观点有特殊意义,可以向对方重复这些观点,得到对方的再度确认。对方的回答超出你的提问范围时,要加以引导。

如果被采访者比较紧张,或是没有思想准备,你要设法活跃气氛,耐心引导。特别注意不能咄咄逼人,把气氛弄得很紧张。

答问题前一定要全神贯注听清对方的问话,把握主要内容、语气、侧重点等要素,便于答问。

回答问题时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要漫无边际,这样可以节约双方的时间。

答问时要言之有物,切忌说空话、套话。话不在多而在精,事实充分,数据详实,才会令人信服。

答问时要谦虚、文明。有时对方的问题牵涉到别人或你的隐私,你可以巧妙地转移话题。

如果是好几个人同时接受采访,你要有一点合作意识,为他人留一些回答问题的机会。

3.交际练习

⑴成立小组并互换角色,就以下内容进行采访活动。

A、对中学生进网吧的看法

B、对学校考试排名次的看法

C、对中学生情感问题的看法

⑵就某一热点问题,模拟一次新闻发布会。

4.交际范例

钟南山:直面“非典”

钟南山,广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1936年生于南京,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1992年到2002年任广州医学院院长,现任广州呼吸病研究所所长,荣获200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王志:你第一个提出来要跟省卫生厅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呼吸所来,什么情况下做的这个考虑?

钟南山:既然是肺炎,就是我们搞呼吸的,搞胸肺科医生的首要责任。

王志:你说靠一个团队,你怎么凝聚这个团队,有什么办法让他们服你?

钟南山:你想让人家干一个事儿,你自己先去干。

王志:你可以相信你自己的身体,但是你也应该相信自己的年龄。

钟南山:但是占我头脑比较多的,还是找到这个未知数。

王志:作为从其他方面来考虑来说。

钟南山:但是我们看到这个事实跟权威的是不一样的话,我们当然首先尊重事实,而不是尊重权威。

王志:那当你听到你的同志倒下去,甚至病死,你的心里感受是什么?

钟南山: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争。

钟南山院士的忙碌让很多人跟不上他的节奏,为了采访钟南山,记者从北京赶到广州,又从广州追回北京。利用钟院士在北京工作的间隙,《面对面》栏目的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此前,卫生部刚刚重新公布了中国大陆感染非典型肺炎的病例数。

王志:钟院士,面对你这样一位专家,我很想让你告诉我,非典的疫情现在到底是一个什么状况?

钟南山:要看你观察按哪一个地区来考虑。假如说在广东,就是非典发现最早的地方,那么现在病情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遏制。所谓的遏制就是说它的发病率明显的减少。

王志:但是全国的情况给人的感觉好像是风声鹤唳,愈演愈烈了。

钟南山:我看不完全是这样。只要说我们没有完全的,对它像广东那样,一开始完全不意识到,或者不知道它是一个传染病这样的话,就会重复像广东这么一个趋势。但是在我们现在这么一个情况下,从中央到地方到医疗卫生部门各方面全民都很重视,而且采用了适当的预防措施的情况下,那么它会不会像广东那样,一定要发展到多大多大的数量,那倒不一定。

王志:那是不是意味着民众对于这种病的恐惧,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钟南山:我想民众应该对这个病有一个思想准备。但是我并不同意你所说的恐惧。因为恐惧是来自于一个对疾病的无知。只要是对知道这个病的话,它应该可以防,可以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不认为它是恐惧,而是应该来正确的对待它。

对于民众谈之色变的非典型肺炎,鈡南山一直呼吁大家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从2002年底开始,钟南山这个名字就与非典型肺炎联系在一起,作为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专家组组长,他参与会诊了第一批非典型肺炎病人,并将这种不明原因的肺炎命名为非典型肺炎,他主持起草了《广东省非典型肺炎病例临床诊断标准》,并提倡国内国际协作,共同攻克SARS难关。作为一名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从接触第一例非典病例开始,67岁的钟南山就以一个战士的形象出现在民众和媒体面前。

王志:那这个抗击非典的这个战役,可以说是从接诊第一例非典病人开始。你是什么时候接诊第一例非典病人。

钟南山:第一例非典病人应该是在佛山,那是在11月底的。那么第二第三例是在河源,河源的是12月初,我是接诊的是第二例。

王志:那能不能够跟我们在回忆一下,当时接诊河源病人的情况。

钟南山:我想在1月初当时我是按照常规到ICO查房,都是有一些医生向我谈到了在10医床有这么一个病人,这个病人很奇怪,他是从河源来的,那么当时他呼吸困难,非常明显,到了呼吸病研究所的时候,他已经是垂危的状态。

王志:当时是抢救了吗?

钟南山:当时我对病人进行了一下体察,进行了一下分析,发现这个病人发烧并不很严重,其他的器官没什么事儿,那么还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肺很硬,我们知道肺平常就像橡皮球那样,有气吹进去就胀了,气一出来就缩瘪了,肺也是一样。但是他这个肺就像一个硬梆梆的一个塑料一样的东西,吹也吹不胀,缩也缩不扁,没有弹性,所以用一般的办法来进行通气很容易就产生气胸,肺就破了。在我们会诊以后用了很多抗生素,还是不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考虑会不会是一个急性肺损伤,那么根据这个我们就的试用了一下大剂量比质激素来进行静脉点滴治疗,当时觉得是中末期,胜算不大。但是就很意外地发现到了第二天第三天病人的情况明显的好转,这使得我们非常惊奇,这是河源的病人,后来我们发现在河源这两个病人陪他来的或者说陪伴他又有八个人感染了,当时我们就已经感觉到这个病非同一般。

记者:八个什么样的人被感染?

钟南山:八个人都是跟一块儿有的是医务人员有的是家属,就发现过了几天以后凡是跟他接触的这些医生和护士都得病了,那么后来还有趣的是,这个病人因为后来觉得是觉得有感染的,就送到另外一个医院护送他的在救护车上护送他的医生和护士过两天也病了,还有开这个救护车的司机。所以这个时候就使我们强烈感觉到这个病有很强的传染性,同时正因为都感染到年轻人,有一些人不治,所以我们觉得他们有很强的致命性。但是,在那个时候,我可以说,我们并不了解这是一个特别的肺炎。

就在钟南山为这个非同一般的病例寻找救治方案的时候,广东省的中山市也出现了相同的病例,1月21号晚上,广东省卫生厅派出以钟南山为组长的专家组赶赴中山市,通过对30几个病人的会诊和抢救,第二天,专家们起草了一份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的调查报告,在这份报告中,第一次将这种病命名为“非典型性肺炎”。

钟南山:当时命名一开始命名是由于不明原因所以我们把它命名为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肺炎当时也在省卫生厅向一些媒体还有向一些各个医疗卫生部门都提了一下,但是由于它是不明原因所以很容易造成一些误会,特别在香港就报道到这是个炭疽性肺炎,或者说是一个鼠疫,腺鼠疫性肺炎,所以这样情况实际上它并不是。

王志:你怎么排除炭疽呢?

钟南山:我想是完全可以排出,不是炭疽这些东西,因为这些东西是很容易发现的。

王志:怎么排除鼠疫呢?

钟南山:鼠疫也是,病原菌也是很容易可以发现的,通过肺组织通过分泌物都能够发现,通过血清学测定,那么这些都做过都没有发现。

王志:最初还怀疑是禽流感。

钟南山:是的,但是后来从病人的分泌物,从血清,从各方面的检查并没有发现有禽流感,有个别的,但是它并没有跟这个可以是联系上,所以是可以排除的。所以后来我们觉得,提出来一个非典型性肺炎,可能更实际一些。那么到了后来,由于他的传染性很强,在卫生部把它补充为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尽管钟南山了解了这种病基本的传播规律,但疫情的变化还是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从一月下旬开始,各家医院不断收到非典型肺炎病例,广州地区发病人数急剧增多。2003年的大年初三,钟南山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钟南山被推到了一场大战的最前沿。

就在钟南山为不断增加的病人忙碌时,广州市的市民中间开始流传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正月初八到初十,各种关于怪病的传闻达到了最高潮,还没从春节的气氛中走出来的整个城市又陷入到的恐慌之中。2月11号,广东省卫生厅举行记者见面会,钟南山以院士的声誉作担保,告诉大家,非典并不可怕,可防、可治。

王志:当时在发布会上,你的发言给大家起到了一个非常稳定人心的作用,发布会之后,形式是好转了还是在继续加重。

钟南山:发布会以后我想形式还没有得到很好控制,病情还是由继续增加。

王志:那当时病人怎么越来越多呢?情况是怎么样的。

钟南山:按照每天来算的话,当然这个数量是更多的,但是这个可能是有一个准确的统计,另外一个可能是什么?就是每天他由于互相感染这个机会越来越多,所以这个病人多了。

王志: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受?

钟南山:我想第一个,既然是肺炎,就是我们搞呼吸的,搞胸肺科医生的首要责任,就是我们首先应该搞清它是什么,应该这个是我们的本行,我们本身的责任。

于是,就在疫情愈演愈烈的时候,身为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的钟南山主动请缨,提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大胆要求。

王志:那当医务人员大量的被感染的时候,你第一个提出来要跟省卫生厅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呼吸所来,什么情况下做的这个考虑?

钟南山:我考虑到是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说我想在呼吸,因为我从事了30几年的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还有我们所里面的,估计要抢救这些病人,不是所有医院能做到的。

我们就是在这一方面比较专长。所以病人来的话,我想他们得到的抢救成功的机会会多的多。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我想这些病人一般的感染比较重的病人,他的传染性会比较强,那么只要传染性比较强,只要任何医院都在搞的话,那我想感染的机会比较多,集中在一个地方相对来说就使感染的面积会减少。

王志:那有没有考虑到如果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钟南山:我想有考虑,但是更多地我想我们会搞好,因为从这几例的治疗我们不觉得十分困难,所以首先我觉得是有信心的,因为我只要有一定的把握话,我做任何事都是这样,只要有一定的把握性的话我首先考虑成功,而我首先不是考虑失败。

王志:那你怎么跟同事交代呢?怎么跟属下交代呢?

钟南山:我想我们这个团队里头好像比较少的考虑这个东西,我还是从学术的角度,那么这次实际上对我们来说,除了救死扶伤以外,实际上是给我们一个好机会,让我们能够在这方面更做一个探讨,能够搞一些,能够有一些创新,所以这个跟救死扶伤是一致的,那么这样的话这也是我们其中的一个动力,让我们去探索这个工作,你探索这个工作你不接受更多的病人,你能探索吗?只能理论上探索。

于是,钟南山领导的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成了广东省非典救治工作的技术核心和攻坚重地,短短的几天之内,60多名危重病人从各家医院转送过来。

钟南山:什么叫重病人?就是呼吸很困难的病人,需要抢救的病人都转到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以在二月份我们大量的工作都是在抢救病人。

王志:那最忙的那一段我们在广州也看到过你的工作节奏,我不知道你是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钟南山:我想因为病情发展的很快,另外一个病人医务人员发病的很多,所以这两个问题就使得我要考虑每天,每时每刻都要了解病人的情况,每时每刻也要了解我们医务人员有没有受感染。

王志:小陈告诉我,你原来是不开手机,不太用手机,从什么时候开始24小时开机。

钟南山:这个应该是在1月下旬开始就一直在工作状态了,因为这个时候随时有变化的时候就必须,特别是后来很多医务人员,因为这些医务人员很多都是各个医院的负责人,而且他本人就是抢救非典型性肺炎的负责人,他病了,他要转到我们这儿来,那这个时候我们的责任就更大了,就随时要了解病人的情况。

王志:你说靠一个团队,你怎么凝聚这个团队,有什么办法让他们服你?

钟南山:第一个我想很重要的就是把自己的意图,或者我们要做什么,要让大家都知道,不要不透明,干一些事儿让大家知道他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干,怎么干?他就会有一个主观能动性来做好,这就是要相信大家,第二个我觉得很重要的你想让人家干一个事儿,你自己先去干,也就是说不管是检查病人,看病人或者到哪儿,因为很多医院是敬而远之,但是你假如说你要去看病人,你又要别人去看,你自己又不去的话,你根本不可能调动大家。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时候更加要到第一线。而我自己就是对每一个病人都来观察,因为我始终想找出他的规律,所以,所有的病人对他的口腔,对他的咽部,我都进行仔细的检查。

王志:到你挨个儿去看他们口腔的时候,你应该是已经知道这个病有强烈的传染性了。

钟南山:是的。

王志:即便你是专家,但是非典肺炎对于你来说同样也是很不未知的,而且危险是一样的,你应该比大家更知道它的危险性,你是怎么考虑你对个人这种风险。

钟南山:我知道他是有强烈的传染性,从学术的角度我更想知道他是怎么回事儿,你不做一些了解的话,你怎么能够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光是听人讲,另外一个我也有点相信自己,我想身体好的人,不会每个人得病的,

王志:你身体确实是好,你可以相信你自己的身体,但是你也应该相信自己的年龄。

钟南山:我也想过,但是想得不太多,但是占我头脑比较多的,还是找到这个未知数,我想比较多是这个。

虽然钟南山对自己的身体很有信心,但病魔还是悄悄地他袭来,2月18号,连续38个小时没有合眼之后,由于过度劳累,钟南山病倒了,但是,作为广东省与非典战斗的关键人物,钟南山隐瞒了自己的病情。

王志:当你自己病倒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让大家知道呢?

钟南山:我想在那个时候因为任务比较重,各项工作特别是抢救工作也比较繁忙,那么我那个时候确实比较疲劳。那么但是那个时候其实我不觉得是很重,另外一个我想不要影响大家的情绪,而且我并不是什么大病,只是一个过度疲劳以后出现的一些不大舒服,所以休息两天就好了,那么我想没有必要向大家讲得太多,这样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

王志:但是对于你一个60多岁的人来说,应该是件严重的事情。

钟南山:我想人一个是身体,一个是自己的情绪和信念,假如一个人比较超脱,他正在很热衷或者是一心一意去追求一个东西的时候,往往其他很多东西是比较容易克服的,包括身体,所以我想我就在那样的一个思想的支配下,好像身体也比较快复原了。

王志:你的家人对你的工作支持吗?

钟南山:我的家人对我,我想应该是非常支持的,他一方面非常害怕我得病,所以每次回来是进行严格的,首先问一问我有没有去病房查病人,要是有的话在门口就得截住,完了脱下衣服,完了洗澡,把所有衣服拿去洗,但是尽管他知道我有,我们整天接触,而且包括他们有时候到其他地方都被别人所认为你不要过来了,因为什么?你的家人是整天接触这个病的,这个都知道,但是我想他们很理解我,所以从来没有对我是对做这个工作有任何的阻拦。

在钟南山所长的带动下,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空前地团结起来,为了探寻非典型肺炎这个未知数,一共有14名医务人员自己也受到了感染。

钟南山:特别在我的研究所里头,面临着这么严重的一个病,生于死的这种考验面前没有一个要求转换过程,没有一个要求要休假或者什么,他们都在做。特别是有一些医生这方面的表现更加突出。我们有一个医生到现在还没出院,他就是在抢救一个做气管进插管抢救一个非典型肺炎的病人时候,因为他比较重,赶快要抢救,所以要给他插管要从气管进。所以他是带了四层口罩给病人做,但是过了三天他自己病了,那么还有两个护士也病了他发展很快,那么他发展的很重,他到了极期的话,呼吸很困难,心跳只有40次。当时他看见我留下了眼泪,他非常痛苦,但是在他恢复的时候,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说我后悔我做了这个工作。P22我们现在正在抢救一位主任,今天的情况很不好,因为他由于比较拖延的治疗,刚才打电话给我情况很不好。那么这个病人都是我的同道,而且都是我的好朋友,我觉得是很伤心的.

王志:那当你听到你的同志倒下去,甚至病死,你的心里感受是什么?

钟南山: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争,所以我想我们以后,我相信对这次是非典型肺炎,说不定下一次是传染性心肌炎,我相信搞心脏的那帮人也会像我们一样会站在最前线的,他不会因为怕传染他就不来了不做了。

在钟南山的指挥下,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成功抢救率,降低了死亡率,而且,明显缩短了病人的治疗时间。这套方案后来被多家医院所采用,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同时,在钟南山的主持下,《广东省非典型肺炎病例临床诊断标准》也很快出台。

王志:整个广东省的防治非典肺炎的诊断标志是怎么出台的。

钟南山:因为我们发现送来的病人里头,或者说有一些地方去会诊的病人,诊断的标准差异极大,有的已经很晚期了,还搞不清楚是什么,有的根本就不是,所以当时就觉得有必要有一个共识。我想从真正的从书本上参考,没有的参考。所以这个整个过程我想主要还是积累了大家共同的经验。

王志:你在中间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钟南山:我想真正的执笔写的,不是我写的,但是我们整个的指导思想,诊断治疗我在这里头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另外在成文了以后,稿子成文以后我也进行了比较认真的修改。

王志:那这个标准在后来治疗非典的过程中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钟南山:我想还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想在3月份以后我们死亡的病率是很少的,死亡的病率要么就是以前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或者说他原来有基础病的,以后比较少,而且不少病人比较早期的康复健康在最近我们跟香港东区医院代表团,东区医院他所采用了我们三种手段,包括皮质激素治疗,包括面罩通气,包括及时的治疗二重感染,他说他收治的75个里头,没有一个死的,只有一个插管,他认为这个经验是很可取的。

除了组织广东省的优势力量对抗非典疫情之外,钟南山一直都没有停止对非典病源的寻找,在钟南山的倡议下,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等八家单位与香港大学医学院组成联合攻关组。另外,钟南山还大胆的提出,攻克SARS难关需要国际援助,国际协作。

王志:什么样的情况下提出要协作。

钟南山:这个病,本身的病原搞不清楚,他的传播途径搞不清楚,那么到现在他也没有一个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那么这么多环节搞不清楚了,我们需要两个层面的一个协作,第一个层面是什么呢?是流行病学的,病原学的和临床方面的密切协作,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找到他的病原。第二个层面的协作是什么?是国际上的大协作,因为这个病是人类的疾病,这个病是致命的,需要综合各国它的优秀的科技的成果和技术,共同来攻关,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王志:那现在看起来你说的协作是对的,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你提出来是很有压力的而且最你个人来说有非议你知道吗?

钟南山:而且当时我们首先跟香港大学协作,协作的时候有一些人是反对的,当然并没有直接的责备我。

王志:那这种批评和压力对你没有影响吗?

钟南山:有影响,但我不觉得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我不认为这样的做法,我觉得我要是在做的一些学术上的一些,互相支持同时我们希望把这个病更快的搞清没有什么错。

王志:你关心政治吗?

钟南山:我想我们搞好我们的业务工作,以及做好防治疾病,这个本身就是我们最大的政治,对我们搞这一行的人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政治,像你们作为一个采访,作为一个工作,你把你的采访工作做好,而且人民喜闻乐见的,对你们来说是最大的政治。你在你本岗位上,你能够做的最好,你这个就是最大的政治。

4月12号,钟南山主持的联合攻关组宣布,从广东非典型肺炎病人器官分泌物分离出2株新型冠状病毒,显示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可能是非典型肺炎的主要原因,四天之后,这一结果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正式确认。

王志:那你有没有一个时间表?从你的专家的角度来说,要控制这个或者说能够有效的治疗。

钟南山:我想我只不过是一个临床大夫。我不能够用我的,我自己的单纯的知识就能够对它提出一个预料,或者预计这个病什么时候能够控制,能够什么做好。但是作为一个临床大夫来说,我想寻找出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相信时间不会很长。

王志:其实对于你个人来说我觉得荣誉不是问题,学术地位也不是问题,那你这样拼命到底是为了什么?

钟南山:我想是不是就想追求一个未知数,就是这个目的。这个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是什么病原,是什么源头怎么治,那么这就是我这个领域的,所以我希望搞清楚,这就是我的最大的动力。

四、写作指导

1.写作目标

⑴掌握演讲稿的写法。

⑵提高写演讲稿的能力。

2.写法指导

在反复研究搜集到的材料以后,根据你对某个问题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来确定演讲稿的中心。

不妨从听众心理特点人手,先拟好一个演讲提纲。提纲内容可考虑以下要点:

①用一个句子明确概括你对问题的看法,以此作为演讲稿的中心。

②将自己的看法分列为几个层次(或要点),各用一句话概括,并标上序号。

③给每一个要点配上所需要的材料,研究一下材料的针对性。如果材料很多,就依次标上序号。

④推敲好一个吸引人的开头,或创造气氛,或点明主旨。

⑤结尾可以揭示题旨,也可以发出号召,引人深思。

有必要把我摆进去,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既有亲切感,也很有说服力。

语言既要口语化,也要讲究文采。语句可以讲究一点对称感,这样讲起来琅琅上口,也增添了感染力。可以考虑用一些设问句、反问句、比喻句和排比句。

演讲稿写好后,可以反复修改,自己念几遍,请同学、朋友或父母提出修改意见。

3.精美例文

人格——最高的学位

白岩松

很多很多年以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去向本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年少,老人回答时所透露出的含义我还理解不多,然后随着采访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回答就在我脑海中越印越深。

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的故事。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J3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我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这之后我又在医院里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我问先生,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

老人的回答简单而感人:是年老病人的状况。

当时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终点,而这位在80年前的五·四爆发那一天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情历经近80年的岁月而仍未老。这又该是怎样的一种传统!

冰心的身躯并不强壮,即使年轻时也少有飒爽英姿的模样,然而她这一生却用自己当笔,拿岁月当稿纸,写下了一篇关于爱是一种力量的文章,然后在离去之后给我留下了一个伟大的背影。

今天我们纪念五·四,80年前那场运动中的呐喊、呼号、血泪都已变成一种文字停留在大典籍中,每当我们这些后人翻阅的时候,历史都是平静地看着我们,这个时候,我们觉得80年前一事已经距今太久了。

然而,当你有机会和经过五·四或受过五·四影响的老人接触后,你就知道,历史和传统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

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留下的爱国心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但在今天,我还想加上一条,这些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也该作为一种传统被我们向后延续?

前几天我在北大听到一个故事,清新而感人。

一批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羡林先生,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

这该是怎样美丽的一幅画面!在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心中还是太少。

于是,我也更加知道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意。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再然后是自然地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我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著地前行。

单元自主检测题

第一部分:

1.下列各项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古往今来不攻自破腐草为萤

B.态度严肃声誉卓著与众不同

C.辨别是非优雅自然设计优美

D.小心翼翼精疲力尽一愁莫展

2.判断下列各句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②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③古往今来科学上的新发明,哲学上的新理论,美术上的新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

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A、排比借喻排比夸张

B.对比暗喻排比对偶

C、排比比喻排比对偶

D.拟人借喻排比夸张对偶

3.填空。

①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 的画页……

②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③他们宁愿,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

4.怎样理解凡是把懒惰想象为邪恶的家庭主妇总会有这模样这句话?

5.以春为题,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段话。

6.请以创造为题,写一句(语义)或优美或深刻的话。

第二部分:

(一)

①我们对于传说的话,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②我们不论对于()一本书,()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本书才是自己的书,()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7.第①段中加点词“它”和“这”分别指代的是 和 。

8.在第②段的括号内分别填入“那”或“哪”,将它们依次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9.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个段所议论的内容。

第①段:

第②段:

10.选文的论点是什么?

(二)“我不知道”

①我是一名教师。在学生和同行面前,我都“很爱面子”。谁料,在上教学公开课《木兰诗》时,当着很多听课老师的面,一位平时就很爱思考的学生向我提了一个很“刁”的问题: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虽然感人,但是,一般来说,古代女子是要裹脚的,所谓“三寸金莲”正是指此。倘若真是这样,小脚的木兰还能代父从军吗?

②我(),备课时还真疏忽了这个问题,原先潜伏着的一种淡淡的自信立刻弥散在局促而又抱怨的表情之中。“面子,请给我一点面子好吗!”我心里叫道。

③我不知道别人在课堂上碰到回答不了学生的问题时会怎么样,是“语焉不详”地搪塞呢,还是“理直气壮”地训斥?这时有一种莫名的恐慌涌上我心头,我有点“恨”这个出我洋相的学生。当这一念头闪过的时候,我不知为何又对自己气愤了。不是因为我不知道这答案,而是因为我没有真诚地说一声:“我不知道。”

④其实,我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就出过洋相。这多半是因为自己不服输,死要面子造成的。说白了,就连大哲学家都不可能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我一个普通教师干嘛硬撑着?

⑤我终于冷静了下来,诚恳地向这位学生解释说:“对不起,我暂时回答不了你的问题,但我会尽快告诉你满意的答案!”没有想到,这时掌声如雷般响起来,那些听课的老师也报以赞许的微笑。

⑥后来,我终于从《辍耕录》中找到了答案:裹脚之风是从明朝以后渐渐兴起的,而南北朝时的花木兰当然没裹足了。问题很快()。

⑦想来,面对学生的提问,说一声“我不知道”,表面上是失了面子,实际上却使自己少犯一次信口开河或是“吱吱唔唔”的错误;说一声“我不知道”,表面上看是服输,实际上却使自己避免进入一种尴尬的境地,赢得“不败”的主动。

⑧我终于明白:“我不知道”是一种真诚,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我都知道”却是一种,骗不了只能骗骗。有时,能坦白地说“我不知道”,更是一种勇敢和大度,人的骨子里,不能缺少了这种勇敢和大度。

11.根据文意,为第②段和第⑥段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

A、无言以对B、迎刃而解

C、不攻自破D、一时语塞

12.本文从第段到第段所叙述的内容是处于课堂过程中,其中属于插叙的是第 段。

13.根据你对文意的理解,在第⑧段的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词。

14.为什么应勇于承认“我不知道”?选择对文意理解准确的一项()

A、只有敢于承认“我不知道”,才能赢得掌声和赞许的微笑。

B、能坦白地说“我不知道”,是做人应有的真诚、勇敢和大度。

C、适当承认“我不知道”,是避免犯错误,赢得主动的有效策略。

D、死要面子活受罪。该说“我不知道”时,不要硬撑着。

15.本文最后两段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第三部分:写作

你看到某些现象,并要对某个问题发表看法,不妨想一想它的本质是什么。请以“幸福”为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1.D 2.C 3.⑴流光溢彩⑵辨伪去妄⑶循规蹈矩 4.略 5.略 6.略 7.传说的话;怀疑的精神 8.哪、哪、那、那 9.第①段: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与不信都应当经过怀疑。第②段: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种学问都要经过怀疑。 10.做学问,应该有点怀疑精神。(意近即可) 11.DB 12.①⑤④ 13.欺骗;别人;自己(意近即可) 14.B 15.议论。它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把勇于承认“我不知道”提高到做人应有的品格上来认识,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要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要

第一部分语言积累与运用
(一)基础知识
1、字音形义(范围主要是书中字词积累部分)
05①阿谀()濒临()揶揄眼棱bì益分道扬biāo
参差niān轻怕重濒临
04②下列各组词中加横线字音、形全对的一组是()(2)
A.聒噪(guō)灼伤(zhuó) 倔强(juè)与日具增(jù)
B.豢养(huàn)衰落(shuāi)瞩目(zhǔ)摩天大楼(mé)
C.尴尬(gà) 四角酒(jiǎo)异花受粉(shòu)针砭时弊(biān)
D.殉职(xùn)机械(xiè) 咄咄逼人(duō)分道扬镳(biā
 ③浮想连翩()弄巧成绌()
2、词义:主要考察成语或常用词的运用
(1)、面对别人尖刻的讥笑,他不以为然。( )
(2)、奥运赛场上,女排健儿精神矍铄,越战越勇,终于摘取桂冠。
(3)、这是个尴尬的场面,她希望自己能尽快脱身。()
3、句子:选择或修改病句(可在原句上改,但必须用正确的修改符号)
04(1)自从阿波罗登月后,月亮在人们心中就不抱有神奇的幻想了。
(2)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4、修辞:主要考察仿句或写对联
①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如果我是清风,我将。
②钱可以买到宽敞的房屋,但不一定能买到家庭的温磬。 
钱可以买到 ,但不一定 。⑵钱可以买到 ,但不一定。
③忆往昔沧桑岁月, 看今朝锦绣河山。
5、名著导读
名称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其他
《水浒传》宋江鲁智深武松林冲
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
武松打虎绰号及时雨花和尚
行者豹子头托塔天王
智多星三位女英雄
《鲁宾逊漂流记》鲁宾逊星期五野人人肉宴作者:笛福(英)
《格列佛游记》格列佛小人国巨人国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英)
也不排除有考察四大名著其他几部的可能例如去年期末考试试题如下:
05①“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写的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的____,以他为核心展开的故事情节有______。(2)(写出一个)
04②在外国文学名著中,有一个叫雷米尔鲁格列佛的人,他向往航海,几次出航,最后一次到了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的居民长着马的模样,然而却有着人所不能及的智慧和美德,他们就是________——这里的主人,而人在这里则是低贱的牲畜,野蛮而丑陋,他们也有一个称谓——________。
练习
1、“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豹子头”指的是
2、《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者()
3、《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判断正误)
(二)古文部分
第六、七单元复习提要
文章内容提要:篇目作者及出处内容中心
小石潭记:柳宗元唐代文学家,“韩柳”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水、游鱼、树木、岸势,着意渲染了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哀、凄怆的情感。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文学家,“三苏”描绘了自己和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时看到的月下美景,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情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战国思想家、教育家。“亚圣”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砺,终于有所作为、成就大业的例子,论述忧患可激励人奋发向上,正反结合,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论,激发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
曹刿论战:左丘明,春秋时期,《左传》记叙长勺之战的整个过程,紧扣曹刿的一言一行,阐述了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采取战略上取信于民,战术上后发制人的原则。
茅屋歌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诗圣,诗史子美,杜陵野老通过描绘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推已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居“广厦”,才都能安居乐业的思想感情。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代诗人边塞诗人叙述作者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描绘了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老朋友之间的诚挚友谊,也流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游山西村: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剑南诗集》写于乾道三年初春,当时作者在山阴乡下,诗中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渔家傲: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通过对边塞秋季风光的奇异独特的描写和抒发守边将士的情怀,表现了守边将士的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思乡之情,也反应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浣溪沙:苏轼号东坡居士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易老而叹息,抒发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观刈麦:白居易、香山居士通过作者的所见所感、反映了沉重的赋税剥削给劳动人民造成的极大痛苦,寄托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赤壁:杜牧唐代文学家借一支断刊戟引发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抑郁之情。
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文学家《正义歌》诗人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他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己亥杂诗:龚自珍,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写作者辞官后的离愁别绪及诗人从自然界景物的转化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体现了作者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强烈社会责任感。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朝散曲家借凭吊潼关古迹,追忆历史,阐发议论,指出广大人民的痛苦境地也不会因为朝代的更替而有所改变,表达了作者对广大人民痛苦的同情,同时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广大人民死活予以鞭挞。

⑴常识:①字义:范围是讲读课文的书下注解
05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1)
A.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水中高地) 故人具鸡黍(办、准备)
B.彼竭我盈(充满)动心忍性(忍受)
C.念无与为乐者(想念)右手秉遗穗(拿着)
D.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靠近)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②文学常识著名的作者的简介和作品集常在后面的古文阅读中出现
⑵背诵范围所有古文背诵篇目,有接上下句,更多的是理解性题。
05(1)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3)《过故人庄》中,描写作者进村时见到的美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1)绿树村边合,________。
(2)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的坚定态度回答了元统治者的威逼利诱,表现出了他的凛然正气和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3)寒月的父亲前年因车祸亡故,去年小弟又因病夭折,连失两位亲人,寒月的母亲大病了一场,再也不能干重活了,家务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弱小的寒月身上。又要上学,又要顾家,她累了,哭了,觉得命运对她太不公平了。你是她的朋友,请从孟子的文章中找合适的句子劝慰她:“________。”
练习1、,自将磨洗认前朝。
2、困于心,,;,,。
3、《过零丁洋》一诗中,气势磅礴、格调高亢,表现了诗人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的句子是,。
4、《山坡羊潼关怀古》一词中,写潼关险要壮观的语句是。
5、古代有不少诗篇写到“花”,请写出两个含“花”字的诗句;。
6、《观刈麦》是代的现实主义诗人所写;诗中表达对重赋下的农民深切同情与关切的句子是;这首诗让我们很自然地联想起唐代诗人李绅《悯农》中的诗句。
现代文背诵1、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
(二)古文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05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第①段中两个加横线的字。(1)
是:曾:
(2)翻译第②、③两段中划线的句子。(2)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一个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增长才干?(2)
小石潭记
0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本语段出自唐代文学家________的________。(1)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1)
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3)解释加横线的字,为[]内汉字注音。(1)
潭中鱼可百许头[俶]尔远逝
(4)“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意思是________。(1)
(5)本语段从字面上看皆是写________,但其实是写________,突出了________的特点。(3)

记承天寺夜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欣然起行( )⑵念无与乐者()⑶怀民亦未寝()⑷相与步于中庭( )⑸盖竹柏影也() ⑹但少闲人( )⑺遂至承天寺( )
⑻水中藻荇交横()()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怀民亦未寝。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用比喻描写庭院月色的句子是,,。
4、表现作者自嘲的句子 ,, 。用了 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5、请各用一字填空。
本文写月突出其,写境突出其,写影突出其,写人突出其 ,写情突出其 。
6、“寻张怀民”一句中将“寻”改为“访”好不好?为什么?
7、全文以 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 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 心境。
8、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的?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给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 公与之乘() 下视其辙() 望其旗靡()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或词。
牺牲玉帛(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 小大之狱( 案件 ) 忠之属也( 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
弗敢专也( 独自享用) 公将鼓之( 击鼓 ) 又何间焉( 参与)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⑵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⑶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⑷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⑸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用原文回答问题。
⑴曹刿请见的理由是什么?⑵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什么?⑶曹刿认为可以追击齐军的原因是什么?
5、用简要的话分别概括两段文字的内容。
⑴第二段: 曹刿参战(叙述长勺之战过程)。 第三段: 曹刿论战(叙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⑵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语句是夫战,勇气也,从二三段内容可知,本文详写论战,而略写战争。
⑶“彼竭我盈”指的是齐人三鼓,我军一鼓。 的时候,反攻的最佳时期是 齐人三鼓,追击的最佳时期是彼此我盈之时 。
6、下列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C、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7、问答题。
⑴试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中所起的作用?
⑵曹刿是本文打造的中心人物,他的“远谋”表现在哪里?他在战争中起什么作用?
曹刿政治上的民本思想,获得了国人的信任,军事上先发制人,赢得了战机,这是战胜齐军的政治军事保证。
⑶齐师败绩后,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他看到了和望到了什么?

⑷鲁国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⑸曹刿为什么不在战前就将他打败齐军的作战策略说出来?而只是要求“战则请从”呢?

⑹曹刿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口语交际
05在“做一日小交警”活动中,面对违章的叔叔,你会说:__________。
面对横穿马路的小妹妹,你会说:___________。
练习小李和小杨为了一点小事在自习课上大声地争吵起来,如果班长既想达到批评目的,又想把话说得委婉些,你认为表达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你们这样大声争吵,影响很坏。B、你们这样大声争吵,难道不感到羞耻吗?
C、你们这样大声争吵,影响不太好吧。D、你们这样大声争吵,真是“太了不起”了。
(四)综合性学习
05.语文课外小组进行家乡旅游资源调查活动。
(1)请你简要介绍家乡的一处风景。(1)(不少于50字)
(2)为了充分开发这一旅游资源,请你给有关部门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1)
练习:我们家乡锦州有许多风景名胜和地方特产,请你选一个用一句话来介绍。注意突出其特征,语言力求简洁优美。(句式和修辞不作要求)(3分)
新闻:主要是拟写标题(注意简洁)根据一段新闻稿回答问题(始终围绕稿子来答)
环保小课题:与环保有关的漫画或材料分析,拟写广告词注意简洁和形象。
二、阅读

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指导
Ⅰ.现代文阅读解题之方法篇
一、考什么?
1.文本解读:⑴主要内容;⑵主题思想;⑶结构层次。
2.语言品析:⑴关键字词;⑵重要语句。
3.模仿创新:⑴句式仿写;⑵评价探究。
二、总纲
㈠读文
1.文章的题目;
⑴题目隐含的信息:①重要内容;②写作对象。
⑵说说题目好在那里?
方法:一般分析题目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联系文章的主题。
2.文章的开头;
作用:⑴开篇点题;⑵总领全文;⑶引起下文。
3.文章的中间;
作用:⑴独立成段的是过渡(承上启下);⑵段末的总结句是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4.文章的末尾;
作用:⑴篇末点题,画龙点睛;⑵总结全文,深化中心;⑶首尾呼应。
㈡解题
1.法则: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中找。⑴用原文语句回答:摘录全句。⑵用自己的话回答:截取关键字词作为答题要点。
2.解释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方法:⑴语素分析;⑵同义替代;⑶喻义还原;⑷贬词褒用。
3.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多为比喻句)的含义。
方法:从修辞角度分析,一般是为喻体找出本体,将比喻句转换为陈述句,即句式转换。

Ⅱ.往年考题分析
1、现代文体裁分析:去年考的是①课内:热带雨林的消失——世界性的毁灭(事理说明文)②课外:老狼碑(小说);心存感激(议论文)前年考的是①课内:范进中举(小说)②课外:关于我们为什么不能大量服用抗生素(事理说明文);科学需要敢于探索的勇士(议论文)
因此:今年可能考的现代文体裁:(议论文)(小说)(事理说明文)当然也不排除游记和新闻

第三单元单元知识提要:议论文
⑴生字殉忱拈隘拙讹圩契悯摞阀躬
(2)词语
殉职热忱狭隘鄙薄不足道费解推敲斟酌文雅逻辑时髦规范圩堤失意恩惠训诫诞生亲躬捷径裨益精益求精见异思迁拈轻怕重麻木不仁漠不关心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以讹传讹约定俗成一劳永逸七月流火不假思索头头是道娓娓动听平易近人不以为然满不在乎七月流火如释重负海阔天空心安理得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悲天悯人小心翼翼循规蹈矩疲惫不堪筋疲力尽
2、精彩的句子
(1)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3)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4)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5)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Ⅰ(一)课内阅读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的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请,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人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1.第一段文字中,正面介绍白求恩同志的语句是第句,侧面介绍白求恩同志的语句是第句。(只填写序号即可)
2.“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第一段文字夹叙加议的特点十分明显,这段文字中“议”的句子是第句。(只填写序号即可)
3.“无不为之感动”中加点的“为”可换用的一个词是,“之”指代的是;“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中的“这”指代的是。
4.第二段文字中,作者将与进行了对比,运用对比方法的好处是。
5.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时刻在鞭策着我们,现实生活中具有白求恩这种精神的人是很多的。请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加以说明。(要求:先叙后议,60字以内)
(二)课外阅读
我寻求挫败
①我一直在寻求挫败。
②有人出发去“征山”,我却从来不是,而且刚好相反,我爬山,是为了被山征服。有人飞舟,是为了“凌驾”水,而我不是,如果我去亲近水,我需要的是涓水归川的感受,是自身的消失,是自我复归拉于零的一次冒险。
③记得故事中那个叫“独孤求败”的第一剑侠吗?终其一生,他遇不到一个对手,人间再没有可以挫阻自己高人,天地间再没有可匹敌的力量,真要令人忽忽如狂啊!
④生来有一块通灵宝玉的贾宝玉是幸福的,但更大的幸福却发生在他掷玉的刹那。那时,他初遇黛玉,一见面,彼此惊为旧识,仿佛已相契了万年。他在惊愕中竟把那块玉胡乱砸在地上,那种自我的降服和破碎是动人的,是真爱情最醇美的倾注。
⑤文学史上也不乏这样的例子。陈师曾一遇见黄山谷,就烧掉自己的书稿,虚心去向黄山谷学习。一个人能碰见令自己心折首俯的人,并能一把火烧尽自己的旧作,应该算是和种极幸福的际遇。
⑥《新约》中的先知约翰,一见耶酥,便屈身降志。他对人们说:“我仅仅以水为你们施洗礼,他却以灵为你们施洗礼,我之于他,只能算是一声开道的吆喝声。”《红拂传》里的虬髯客一见李靖,便知天下大势已定,于是飘然远引。那使无数人为之倾倒的大唐盛世的李靖,我多么想见他一眼啊!清朝末年的孙中山也有如此风仪,使四方豪杰甘于俯首授命。生的悲剧原不在头断血流,而在于没有大英雄可以为之赴命,没有大理想供其追求。
⑦我一直在寻求挫败,人生天地间,还有什么比失败更快乐的事?站在千丘万壑的大峡谷前,感到自己渺小得像蝼蚁一样,还有什么时候能如此心甘情愿地卑微下来,享受大化的赫赫天威?曾记得一个夏夜,卧在海滩上,看到满天繁星如雨阵如箭簇,一时几乎惊得昏了过去,感到一种投身在伟大之下的绝望,知道人类永远不能去逼近那百万光年之外的光体。不过,这份绝望使我一想起来就觉兴奋昂扬。试想,宇宙如果像一个窝囊废一样被我们征服了,日子会多么无趣啊!读圣贤书,其理亦然。读一些好书,仿佛看见洞照古今长夜的明灯,听见声彻人世的巨钟,心中自会涌出一份不期然的惊喜,知道我虽遇鲁,天下人间能人正多,这一番心悦诚服,使我几乎要大声宣告说:“多么好!人间竟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书!我连死的时候都可以安心了!因为有这样优秀的人,有这样美丽的思想。”此外,在印度见到特瑞沙,在非洲见到史怀哲,或是在美术馆看“八大山人”、石涛,在博物院看周鼎宋瓷,都会兴起一份“我永世不能追摹到这种境界”的激动。这种激动,这种虔诚的服输,是多么难忘的大喜悦啊。
⑧如果问我此生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那便是不断遇到更令我心折的人,不断探得更勾魂摄魄的美景,好让我能更彻底地败溃,从心底承认自己的卑微和渺小。
25、③④段列举的一反一正两个例子,各说明什么道理?

26、填空。
从第⑥段看,大英雄指___、___、___三人。
27、第⑦段画线句子中,“这份绝望”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兴奋昂扬”?

28、作者“寻求挫败”的目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9、本文标题是“我寻求挫败”,但③-⑥段列举了别人的例子,这是否有必要?请说说你的理由。(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

Ⅱ议论文的阅读解题方法
㈠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
1.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1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分论点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Ⅰ标题;Ⅱ开篇;Ⅲ中间;Ⅳ收篇。
②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2.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㈡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㈢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喻证法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㈣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①并列式:Ⅰ总分总;Ⅱ总分;Ⅲ分总。②递进式。
㈤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第四单元复习提要:小说
一、小说知识提要
1、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与具体的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相对于诗歌、散文、戏剧而言)
2、三要素:
A、人物:1、了解人物的刻画方法:描写类:肖像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2、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通过人物描写来把握,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3、景物烘托:烘托心情或处境或命运,渲染气氛,交待环境,推动情节发展。
B、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程,展现人物思想的载体: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一般文章划分层次按此。
C、环境:人物生存的时空:自然环境:自然的时空景致;社会环境:人物生存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代观念,法律,道德伦理等。
二、四文的对比表
篇目作者及出处大体内容及中心
鲁提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小说通过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前后情节的叙述,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嫉恶如仇、伸张正义、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英雄人物形象,表达了被压迫人民的愿望。
范进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课文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疯癫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物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批判了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及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乃至整个封建社会。
选举秦文君
Ⅰ(一)课内阅读
05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来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稀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8.选文是清代小说家______的作品,叙述的主要事件是________。(2)
9.选文主要运用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来塑造胡屠户这一形象,活画了他________的性格特征。(3)
10.中举前范进恭敬地称胡屠户为“岳父”,而今却随着乡亲们叫“老爹”,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11.细节描写最能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形象。文中有好几处运用了细节描写,试找出一处,并加以简单分析。(3)
(二)课外阅读
亲情的呼唤
田庄村十字街口是个热闹的场所。村里人好在那里议论家事、国事、天下事,还好在那里张贴各种启事,广而告之。
信息时代,乡下人也懂得传递信息的重要性了!
这天早晨,红艳艳的太阳升起来时,一张红艳艳的启事也在那里贴了出来。村里人好事儿,不管下地的还是回村的还是担水洗衣服碾米磨面买油盐酱醋的,都一齐立在那里,争相观看那张启事。
其实那是一则寻物启事,具体一点讲是一则寻狗的启事,有人把儿狗丢了,请乡亲们协助查找,把狗送还给主人。
那启事写道:
各位乡亲,各位亲朋好友:
因我们小夫妻两个一时疏忽大意,走失了家里养着的小狗“亲亲”。“亲亲”是一只京巴狗,憨态可掬,玲珑可爱,浑身皮毛如雪,惟脑门处染有一片红色,我们戏称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亲亲”悟性极高,很有感情,很有礼貌,能给我们叩头作揖敬礼,还能对我们喊爸喊妈,十分乖巧伶俐。“亲亲”嘴馋,非鸡鸭鱼肉不吃,非鲜奶果汁不喝……自“亲亲”五天前丢失后,我们夫妻两个吃饭不香,睡觉不甜,整日惶惶然怅怅然,焦头烂额中已是重病在身,眼见灯干油尽奄奄一息。务请各位乡亲伸出友谊之手,搭救我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有提供确切线索者,酬谢人民币300元!
有将“亲亲”送还者,酬谢人民币800元!
A.各位乡亲,您找的是一只狗,救的是两个人!
谨此启事!
寻狗人:任杰、艾荷花
2006年X月X日
村里人看罢启事,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夸这只狗福大命大,摊上这么一对“爸爸妈妈”,是生前造化;有的说现在的事情真是说不清了,怎么一只小小的哈巴狗比一个大活人还值钱……慷慨激昂或扼腕叹息地议论完了,却又该下地的下地,该回家的回家,该干啥的干啥。就在谁也没有注意的时候,又一张红艳艳的启事紧挨着那张启事红艳艳地贴了出来,字迹比那张启事的字迹还大!
这是一张寻人启事。
寻人启事写道:
各位乡亲,各位亲朋好友:
非常不幸,我们老夫妻两个儿子于五年前丢失——他结婚以后一直没有到过我们的家。我们的儿子28岁,西装革履,背头长,因担任包工队的头头儿,活得十分潇洒。他最大的爱好是喜欢养狗,有狗就会有他!
现在,我们老两口均已年过古稀,体弱多病,生活窘迫,衣食无着,急需有照料。我们不求鸡鸭鱼肉,不求鲜奶果汁,只要粗茶淡饭,只要温饱而已!
B.儿子,回家吧,你是娘生的爹养的呀!
儿子,回家吧,领上你的媳妇,抱上你的孩子!
烦请各位乡邻帮我们一把,协助我们把儿子找一找——告诉你一条线索,到狗群里找他!
寻儿人:任老栓夫妻
2006年X月X日
村里人看罢这则启事,照样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说这则启事写得及时贴得及时,占的位置也好;有的说这启事写得有毛病吧?既然是寻人,为什么不把被寻的人的名字写出来?
C.你只写寻儿子,这样的儿子太多啦!
1、小说标题“亲情的呼唤”在文中有哪两层含义? 
① 任老栓夫妇呼唤儿子和媳妇的归来。②社会对亲情的呼唤。
2、根据两则启事提供的信息,你觉得任杰是个怎样的人?
答:任杰是个非常富有、酷爱养狗、不尽孝道、对父母无情无义的人。
3、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画横线句,想想这些语言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感情?(分别用一个短语回答)
A. 爱狗如命(视狗如命) 。
B. 爱子情深(思念亲人或盼望儿子、媳妇归来)。
C. 呼唤亲情(感慨万分) 。
4、寻物启事中,老人介绍自己的儿子“活得十分潇洒”。读完小说后,你认为任杰、艾荷花活得“潇洒”吗?为什么?
答:任杰、艾荷花活得并不潇洒。因为他们遗弃父母、不尽孝道,定遭世人的谴责和唾弃,虽物质生活富有,但精神上永远是乞丐。
5、小说用两则启事展开故事情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①构成鲜明对比。②间接刻画人物形象(性格)。③使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富有讽刺性。
6、寻狗?寻人?老人能寻回自己的儿子吗?请展开想像给小说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局(100字左右)。
答案提示:①儿子被老子的真情所打动,回到了老人身边,老人享受天伦之乐。
 ②老人没有寻回儿子,却寻回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
 ③老人依靠法律手段,讨回了公道,让儿子尽赡养之责。
Ⅱ、小说的阅读方法
1.简述故事情节。方法:⑴谁(为什么)干什么(怎么样);⑵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2.线索。⑴明线(主要内容);⑵暗线(主题思想)。
3.主人公。一般说来,作者想歌颂或要批判的人就是小说的主人公
4.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⑴外貌(肖像、神态、衣着)描写;⑵动作(行动)描写;⑶语言描写;⑷心理描写。
5.环境描写。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
6.主题。
小说中的议论是作者对人物和事件进行评论,揭示生活和形象的意义,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因此,小说中的议论往往就是小说的主题。

第五单元复习提要:事理说明文

一、说明文内容提要
1、说明文分类:按对象:事物性说明文《苏州园林》;事理性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进行说明),空间顺序(由远及近,由内到外,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等);逻辑顺序(由表及里,由果到因,由浅到深等)。
3、说明方法:
※举例子:是利用列举实例的办法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解说得具体明白。
※列数字:有些事物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用一些数字说明,往往可以使读者了解得更清确、更具体。
※分类别:是按照一定标准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分类,加以说明,使之眉目清楚。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如统筹方法是一种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用A是的B或的B,叫A。
※作诠释:用通俗浅显的语言对事物特征作一般性解说。
※作比较:用具体的或大家比较熟悉的事物与被说明事物作比,使它留下具体而鲜明的印象,突出事物的性状特征。
※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这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征,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列图表:用图表说明事物,往往能够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说明更直接,更具体。
※引资料:包括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具体。
※摹状貌:就是对说明对象用生动语言进行描绘,相当于记叙文中的描写。
4、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准确:就是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要求对事物进行周密的观察和深入的分析,而且要求运用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的特征遣词造句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不模棱两可,不夸张。主要体现在状语和定语进行修饰和限制上。如“《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中的“大约”“可能”之所以这样用是因为不敢完全肯定我国古籍中是否还有比这更古老的桥的记载。所以要加上这些修饰词。
Ⅰ、阅读训练
05(一)①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久丧失一大批物种。物种将濒临灭绝。很多物种现在就遭到危险。橙色皮毛的猩猩(因其脸像人脸,被称为“森林老人”)过去在亚洲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由于其栖息地遭到极大破坏,这种在树上生活的惟一的一种大猩猩越来越少,只能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和婆罗洲找到。
……
②为何要摧毁如此珍贵的资源呢?有一定的原因。伐木公司砍伐大量树木,将硬木木材运往各国销售。顺便说一下,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木材进口国,每年用木材生产的大量一次性木筷子,可以建造1.1万间住宅。
③在雨林区,砍掉树木、兴建牧场的做法也很普遍。然而这种做法的效率极低。据估计,需毁掉6平方米的巴西雨林方可换得100克汉堡包。人们都不会想到,雨林的土壤居然又薄又脆弱,几场大雨可冲走所有的表土。用不了几年时间牧场主就得放弃原来的牧场,去寻找新的牧场。
④砍伐和焚烧热带雨林远不止毁灭无数的动植物物种。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这是一种连锁反应。
……
⑤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和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气含量。其次,放火毁林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
11.选文采用的是什么说明顺序?(1)
1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
13.第④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1)
 14.请你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警示人们增强环保意识。(2)

(二)、阅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完成练习。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昆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亿万年前,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候,昆虫还不多。花色素淡,传粉授精,依靠风力,全部是风媒花。后来出现了被子植物,昆虫也繁生起来。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更分化为萼和花冠(花被和花冠通称花瓣)。花瓣不再是绿色,而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形状也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发芳香,这就成为虫媒花。“蜂争粉蕊蝶分香”,昆虫给花完成传粉授精的任务。
1.本段的说明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本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亿万年前的裸子植物全都是风媒花。
B.随着昆虫的繁生,裸子植物变成了被子植物。
C.被子植物的花瓣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形状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发香味。这样可以吸引昆虫。
D.裸子植物依靠风力传粉受精,被子植物主要依靠昆虫传粉受精。
3.文段最后引用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一句诗,你认为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厄尔尼诺现象
在南太平洋的东岸,即南美洲的厄爪多尔、秘鲁等国的西部沿海,著名的秘鲁寒流由南向北流经这里,与赤道流(暧流)相遇,形成了世办上著名的渔场。这里的鱼产量曾占世界海洋鱼类总产量的1/5左右。但是近几十年来,约每隔27年,秘鲁渔场便发生一次海洋生物浩劫,鱼死鸟亡,渔业大幅度减产,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意为“圣婴”,即上帝之子。
厄尔尼诺出现时,不仅秘鲁沿岸的气候突然变化,其他许多地方的气候也一反常态:该热的地方不热,该冷的地方不冷;该下雨的地方赤日炎炎,焦土便地,一向少雨的地方却大雨滂沱,洪涝成灾。这是什么原因?
原来厄尔尼诺来临是,海洋温度会变得异常高导致海洋上空大气层气温升高,打破了大气环流中热量、水流等动态平衡分布,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厄尔尼诺出没无常,很难找到它的规律。20世纪以来,它出现了17次,每次都使全球许多地方的气候来了个改变。如1972年厄尔尼诺出现时,热带和亚热带许多地方就经历了一场百年少有的寒流,1976年我国东北收回成命反常的低温气候,造成粮食减产。1982年、1983年,厄尔尼诺再次来临,这次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东太平洋海水升温最高达6°C—9°C,对全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灾害频频发生,如印度出现特大干旱,秘鲁发生雪崩。这一次,厄尔尼诺在全世界造成大约1500人死亡和至少1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进入20世纪90年代,厄尔尼诺更是频频光顾,造成全球气候。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呢?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太平洋赤道带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了平衡的缘故。这时,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暧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于是发生海水增温、海水抬高的现象。
1、划线部分主要说明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产生什么影响?

2、厄尔尼诺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3、这篇文章采取的说明顺序是属逻辑顺序,具体就是。

4、第二自然段“这是什么原因呢?”在文章结构上起作用。
5、请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6、第四自然段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7、第四自然段中带点的“大约”“至少”能否删去?为什么?
8、厄尔尼诺频频光顾造成严重影响,试举出近年来你耳闻目睹的一二个事例。

Ⅱ、说明文的阅读解题方法
1.说明对象(注意区分:全篇还是局部)
2.说明对象的特征一般是事物说明文,可在文中直接找出或概括各段的要点。
3.说明的主要内容
A、事物说明文:主要内容=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
B、事理说明文:可从现象的起因(根源)、性质(工作原理、危害性)、解决措施(用途、发展前景)等方面入手。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常见于事物说明文);逻辑顺序(常见于事理说明文)
5.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⑴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摹状貌(即说明文中的描写)。
⑵作用:其目的是为了说明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往往是该段所要说明的。
6.说明文的语言:准确和生动
⑴准确:常以加点字能否删去的形式出现。答题规范:不能删去,**(加点字)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不符合实际情况,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⑵生动:主要的体现在形容词、动词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上。

第一单元知识提要:游记
一、常识部分:
1.作家作品:
《巴东三峡》的作者是刘大杰(1904——1977),他是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
《周庄水韵》的作者是赵丽宏,是当代作家,
二、课文的理解分析:
《巴东三峡》
1.解题:“巴东”是指四川东部,“三峡”是指我们的母亲河——万里长江上的一段最为雄伟壮观的景象“山水画廊”。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它共长193公里。
2.结构:本文按照作者的游踪顺序,由湖北的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游览三峡。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总述三峡水的的险恶形势和作者的感受。
第二部分(3——6):详述作者游西陵峡的经过。
第三部分(7——8):详述作者游巫峡的经过。
第四部分(9):详述作者游瞿塘峡的经过。
第五部分(10):写游后作者的心情。
3.内容:这是一篇内容翔实的山水游记。作者叙述了经过长江三峡沿途所见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开头引用民谚渲染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叙述自己的感受:叹其奇伟,恐其险恶。特别强调巫峡最为险恶。接下来,按照逆流而上的顺序,写西陵峡山势之高低和水势之缓急,还具体描绘了它的四段景色:略写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狭;详写灯影峡两岸的景色:江北险而无味,江南玲珑秀丽;又详写了崆岭峡的险峻形势:山横江中水极窄,崆岭滩险如鬼门关,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上水行船难过;再写米仓峡(兵书宝剑峡)山崖高峻,昭君村,峰峦如聚。三峡中最美的一段是巫峡,所以作者在7、8两段里详尽的描述了巫峡水险山高,云雾多变的奇美景色。作者在写游瞿塘峡的经过时,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山水,又侧重描绘了两岸的人文景观: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作者以叙述自己走出三峡后“脱去危险”的愉快轻松,来反衬出三峡的险恶。
4.主题: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详尽的描绘了我国著名的长江三峡的雄伟美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5.特点:①依次描述,层次分明。②抓住特征,详略得当。③多种手法,生动形象。④恰当引用,画龙点睛。
《周庄水韵》
1.解题:周庄,是一个镇名,在江苏苏州城东38公里处,昆山市西南33公里,在上海大观园旁的淀山湖畔,是“中国第一水乡”,“水韵”是指水的情趣。是作者在三次游了周庄后写出来的。
2.结构: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落,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4):略写前两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5——6):详写第三次游周庄的情景。
3.内容:本文紧扣住“水韵”二字,从不同的季节(春、冬)、不同的情态(动态、静态)、不同的角度,按照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的描述了这个水乡的景色。先写总体印象:周庄的水美——倒影如画(静态美),波动似绸(动态美);周庄泛舟有诗意——桥多舟多,桥上低头看舟,船里抬头看桥;周庄的水多——无处不在,凭桥连缀,此中情景,恰似水城威尼斯。接下来,作者略写了前两次的情景:第一次是在春天,春雨蒙蒙,犹如一幅水墨画;第二次是在冬天,雪后景美,色声动人。然而作者并没有满足于一两次的浮光掠影,于是他又三游周庄,把周庄又做了个更仔细的观察,详细描写了周庄的水韵:在一个温暖的春夜(旅游节)周庄彩光映河,多姿多彩,船过波起,光斑漾动,静水莹莹,星光闪动,蓝天黑屋脊,相映成图画,庆典的焰火,缤纷的礼花,水光相映,摇曳生辉。周庄的夜晚如梦如幻,童话般的神奇。
4.主题:这篇游记作者通过三次写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充分表现了周庄的“水韵”,写出了它的多姿多彩和动人心弦的景象,表现了周庄水乡在改革开放以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和对外开放意识。
5.特点:①按照时空顺序,多角度去描写景色。②先略后详,逐步加深了描写。③运用多种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描写景物。
三、1、字词
袅niǎo崆kōng浣huàn秭zǐ瞿qú巅dIān夔kuí滟yàn滪yù橹lǜ斑bān斓lán眩xuàn谛dì娴xián熟璀cuǐ璨càn湛zhàn恬tián逶wěi迤yí安谧mì牦máo牛潸shān然娓wěi繁衍yǎn篝gōu火脍kuaì炙zhì巉chán擎qíng皑ǎi砭biān镢jué烙lào印镳biāo炽chì
词语:渺小奇伟清寒斑斓迷离炫目晶莹参差谛听娴熟摇曳璀璨凝重缤纷勾勒
颠簸戈壁肃穆涟漪妩媚震慑伫立粗犷安谧篝火沟壑谦卑灵感喧嚣炫耀猥琐赫然
袅袅不断如泣如诉瞬息万变稍纵即逝扑朔迷离海市蜃楼潸然泪下得天独厚脍炙人口
自然而然安家落户世外桃源虚无缥缈首屈一指超尘脱凡重峦叠嶂微不足道自惭形秽
眼花缭乱分道扬镳

2、仿句
①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赏析:这个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滩”等词语,运用排比句式突出了江水之险。语句整齐简短,给人深刻的印象。
②山的好处,在不单调。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赏析:这个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山峰有了人的动作,化静为动,显得生动有趣。
④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赏析:这个句子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的奇幻多变。两个比喻的连用,与庐山的对比,突现了巫山云雾的神奇有趣。
⑤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赏析:此句细腻地描写出水声的婉转柔和,比喻巧妙恰切,语言优美动人,引起人无限的遐思。这⒊古诗谚语
①巴东三峡巫峡长,猿猴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②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谚语)
③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古怀今》)
四、精段阅读——究
(一)《巴东三峡》中描写巫峡的两段文字,2、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1、文段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举例说明,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巫峡的江水、山和云的特点各是怎样的?
3、文中两处引用的作用是什么?
4、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练习仿写。
5、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6、请以导游的身份向父母或朋友介绍巫峡的景致。
(二)《周庄水韵》第4-6段可从以下几点探究。
1、作者向我们描述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作者为什么略写前两次而详写第三次游周庄的情景?
3、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4、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说说它的精彩之处,并练习仿写。
5、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述第三次游周庄的情景的?
6、作者通过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是要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7、如果你去周庄,你会对周庄的哪一方面最感兴趣?为什么?
第二单元复习提要:新闻
(一)常识部分:
1.作家作品: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体裁是消息《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特写。
2、文体知识:新闻作为一种文体是目前世界上发表量最大、受众最多的文体,它通过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对当前的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进行报道。其特点是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它通常有这样几种形式:消息、特写、电视解说词、通讯。
(1)消息的要素及结构特点:
消息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消息的结构: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主体(消息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的扩展和阐释)、背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有时省略或暗含在主体中)。
(2)特写及其特点:
特写也叫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它侧重于“再现”,采用文学手段,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某些重要精彩的场面。
(二)基础知识部分:
1.字词:萨sà矜jīn阪bǎn噙qín翩piān淇qí冉rǎn簰pái梭suō苟gǒu籼xiān蕊ruǐ矢shǐ钵bō
2.词语(课文注解以外):急流勇退、冉冉、率先、穿梭、同期声、截止、丰硕
(三)课文的理解分析:
第一篇:《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1.解题:这是一篇消息。正标题是“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下面的一行字是副标题“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正标题概括了报道的中心事件,用一个“喜”字贯穿全文;副标题突出了中国得票数之多,充满自豪。
2.背景:申办奥运会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1990年7月,邓小平视察北京亚运村时提出:“中国要申办奥运会。”1993年开始首次申办,到2001年7月13日申办成功,“申奥”一直是举国上下普遍关心的话题,为“申奥”贡献力量是全国人民共同的行动。现在中国已具备了办奥运会的各个方面的条件,相信2008年的奥运会在我国一定会开的最完美、最壮观、最成功。
3.结构:第一部分(1——2):导语。概述了报道事件中的核心内容:
中国以绝对优势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第二部分(3——11):主体。用足够的材料和典型的事例将导语部分具体化
第一层(3):说明中国的态度。(认真履行承诺,办好奥运会)
第二层(4——5):报道了两轮投票的情况。(确凿数据:118-参加数,第一轮44、第二轮56)
第三层(6——11):报道了中国人及国际体育界人士的反映。
文章开始的第一句话(略粗的黑体字)叫电头,主要是交代消息的来源,反映消息迅速及时,背景和结语都蕴涵在主体里。
4.内容:开始作者先以抒情的笔调表达中国人申奥成功后的无比喜悦和无比激动之情,又用一组确凿的数据展示中国的优势,说明中国申奥成功是众望所归。接下来是各界的反映。5.主题:这则消息迅速及时地向全国人民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喜悦,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兴奋的心情。
5.特点:语言简洁明了,如:“该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的“该”字,就写出了无限的感慨。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如:写刘淇对记者说,“刚才签字的钢笔无比珍贵,要永远保存下去”的细节,说明了奥运会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第二篇:《别了,“不列颠尼亚”》
1.解题:这是一篇特写,“别了”是告别,“不列颠尼亚”本是英国皇家游轮的名称。题目表面的意思是告别了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实际的意思是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了,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2.背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样的报道有很多,而较完整的反映英方撤离的情景的唯一一篇。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此文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3.结构:第一部分(1):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降落,接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相当于导语部分。
第二部分(2——11):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以及有关背景资料。这也是文章的主体。
4.内容:本文开门见山的点题,然后记叙了英国的告别仪式。第一个场景:下午4点30分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第二个场景:晚6点15分举行英国治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第三个场景: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下降,五星红旗升起。第四个场景:7月1日王子和港督登船离港。
5.主题:这篇特写性消息,集中地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对英国一个半世纪的殖民地统治结束后的无比欣喜之情。
6.特点: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资料,加大了文章的容量;语言庄重,对比鲜明,耐人寻味。

第三部分作文复习指导
为便于操作,我们再从六个方面略加说明。①醒目的标题。标题醒目,是整篇文章的一个亮点。仅这一点就能使阅卷者为之瞩目,并对尚未谋面的文章产生较大的好感。先声夺人,这是提升作文档次的一种极有效手段。②精彩的开头。开头是展现给阅卷者的第一缕阳光,考生尤需悉心打造。它不仅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而且也带给阅卷者一份好心境。③意味深长的结尾。结尾是留给阅卷者的最后一道风景,一定要给阅卷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惊喜。④深刻的议论。一段甚或一句精彩的议论,不仅可以升华文章的主旨,而且还能给人以心灵的感悟和启迪。⑤动人的细节。如果说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那么细节就是人物的血肉。只有抓住了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语),才能使形象丰满起来。⑥美化的文面。文面整洁干净,书写端正美观,字清晰规范标点准确无误,篇段合乎款式,字数合乎规定,等等。
(一)画龙点睛精心拟题
1、标题是作文的眼睛。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读者对本文便会一见钟情。
2、“题好一半文”。
3、从内容上看,文章的题目要力求新颖脱俗,使人一见有为之一震的感觉。
4、从立意上看,要“求真求细”“量体裁衣”,力求让拟定的题目能概括文章的主要精神。
具体方法
1、巧用修辞修辞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生动鲜明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如:
(1)比喻《我渴望老师的“阳光”》
(2)借代《人生需要掌声》“掌声”代“鼓励”
(3)层递《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4比拟(5)对偶(6)对比
(7)双关《我最需要一剂良药》文中“良药”既能治腿疾有能治心病,一语双关,内蕴丰富。
(8)设问《错?对!》先问后答,以简驭繁,又穿插标点,构思巧妙。
(9)反问(10)顶真(11)反语(12)仿拟(13)引用(14)反复
2、善于引用(1)引用诗词(2)引用歌词3、借用符号
(二)整体构思确定主旨
1、循规蹈矩2、着意求新3、逆向求异4、深入开掘5、咏物意蕴6、画龙点睛
值得注意的问题
1、话题与材料脱节,另起炉灶,立意偏颇。话题作文最要紧的扣住主题,但一些考生却去写毫无关系的事情,结尾又不点题。文体不限,并非不要文体。有些考生写出“四不象”的作文,各种表达方式不恰当地组合在一起,前面看像记叙文,后面看又像议论文。这种“大杂烩”自然影响到文章中心的表现,进而影响到对文章整体水平的评价。
2、所用材料陈旧,或所编故事不合生活逻辑,过份夸张、失真,有不少套用现成的材料。一些考生有的叙事空洞,苍白无力;有的胡编故事,经不起推敲;有的叙述没有真情实感,无病呻吟。
3、论题太大,议论空泛。一些考生的文章自始至终没有点明论题,观点不鲜明,论证不严密,举例不典型,甚至全文没有一个清晰的论据,全是自己的话翻来覆去地讲,影响了文章的说服力。
4、看重创新,有时弄巧成拙。
5、所拟题目不能准确传达所给材料的主题信息,文题不统一。
6、其他:错别字、语句不通、漏拟题目、字数不足、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

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卷面清楚,书写工整奖励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05 1.改写——《望梅止渴》
魏武(指魏武帝曹操)行役(行军),失汲道(路上没有水喝),军皆渴,乃令曰:“前有梅林,饶子(果实多),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选自《世说新语假谲》)
要求:①改写成记叙文。
 ②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充实内容,增补细节。
2.看图作文,文体不限。
 04(一)以《渴望》为题作文。
(二)请以《______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在生活中,你也许会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也许是快乐的,也许是自信的,也许是坚强的……只要写出真实的你,那就是最感人的!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文章要有真情实感。
(三)请仔细看下面的图,然后按要求完成作文。
要求:1.根据图中所给提示,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2.文题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05 04

总结:综合几年的作文考题全部是选题作文
形式有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读后感,给漫画写作文,
选自己最拿手的写,最好选择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参考答案
仿句⑴如果我是清风,我吹绿大江南北如果我是清风,我将荡涤世间一切污浊 
⑴钱可以买到 华丽的服装,但不一定 能买到亮丽的青春。
⑵钱可以买到 取暧的电热器 ,但不一定 能买到人间的温暖。
古诗背诵1、折戟沉沙铁未销2、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5、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6、化作春泥更护花;千树万树梨花开。7、唐白居易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古文阅读《承天寺》3答: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答: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反问闲静旷达又悲观感伤复杂
5答:明静形闲空6答:不好。“寻”有一种急欲找到失物似的迫切感,确切写出作者渴望与好友共同赏月的急切心理,“访”则无此意。7答:月光秋夜月光旷达(豁达)
答:因此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有名无实,所以自称为“闲人”,但也反映出他胸怀愤懑,有自嘲自解的心态及旷达的心境。
《曹刿》1答: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答: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A
答:照应下文,为下文写庄公的“鄙”作铺垫,又表明曹刿的远见卓识。答:①曹刿的民本思想,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句话可看出。②曹刿的知己知彼的战略思想。③曹刿善于抓住有利于反攻和追击时机。④曹刿作战时运筹帷幄。答:齐国是大国,情况难以预测,恐怕有埋伏,所以曹刿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他看到了“其辙乱”和“其旗靡”。答: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先发制人。
答:他知道“肉食者鄙”,他们既没有远见,又没有军事谋略,也因为战场的形势千变万化,只有“战则请从”,才能确保胜利。答:有远见卓识,对国家对人民有责任感。
议论文(课内)1.①⑧⑨2.②⑦⑩3.被白求恩(或白求恩的精神)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且医术高明4.白求恩同志那些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人使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更加突出,更难能可贵,更令人敬佩5.略
课外(三)25、前例说明没有挫败使人孤独、痛苦;后一例说明挫败可以带来惊喜、幸福。(意思对就得分)26、耶酥李靖 孙中山 27、(1)“这份绝望”指的是对宇宙的伟大,感到人类永远无法逼近那百万光年之处的光体。(2)“兴奋昂扬”是因为意识到人类尽管无法征服自然,达到人生的崇高境界,但也永远不会失去追求和理想。(第二问答“意识到人类尽管无法达到人生的理想境界,但绝举放弃对理想的追求”,“意识到人类虽然永远不能逼近那百万光年之处的光体,但绝不会放弃对宇宙的探索和认识”,“意识到人们有时无法追摹到某种境界,但会在追求和发现中心悦诚服”也得分。意思对就可)28、不断遇到更令我心折的人,不断更探得勾魂摄魄的美景,好让我能更彻底的败溃,从心底承认自己的卑微和渺小。29、①有必要。作者广泛举例,可以证明“寻求挫败”不仅是自己的个人体验,而且具有普遍意义。②无必要。既然写“我”寻求挫败,就应该只写自己的经历和体验。③有必要,但略嫌多。可以删去一点,以突出“我”寻求挫败这一重点。
说明文课内1.昆虫在自然选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B(昆虫的繁生并不是裸子植物变成被子植物的原因。而且“裸子植物变成被子植物”,这种表述本身也不准确。)3.在这里引用这句诗,既形象地说明了昆虫起到了传粉受精的作用,又增加了语言的文学性,使读者在明白事理时,又能获得美的感受。
课外答:厄尔尼诺对世界气候会产生反常影响。答:厄尔尼诺现象是由于太平洋赤道带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了平衡的缘故。这时,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暧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于是发生海水增温、海水抬高的现象。答:从现象到本质答:承上启下答:厄尔尼诺出没无常,很难找到规律。
答:举例子、列数字。答:不能删去。“大约”表示估计的数字,因为当时是不就是死亡1500人并没有也不可能作精确的计算,如果删去了“大约”,就表示确实是死亡了1500人,一个也多一个也不少,而这是不符合当时实际的,所以不能删去“大约”。
不能删去。“至少”表示估计的最底损失数是100亿美元,表示损失非常惨重。如果删去了“至少”,就表示是精确的计算损失100亿美元财产,而这是不符合当时实际的,因为当时并没有也不可能精确计算出这样的一个数字,所以不能删去“至少”。
 05考题积累部分答案1.ē bīn2.“连”改为“联”“绌”改为“拙”3.C4.删去“防止”或删去“不再”5.沙僧或沙和尚大闹流沙河等6.D7.(1)留取丹心照汗青(2)折戟沉沙铁未销(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8.(1)①这样的②现在写作“增”,增加(2)②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起。③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答对两点得1)
口语交际9.体现尊重和爱护的语气,语言得体,简洁。比如:叔叔,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您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小妹妹,横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或者等绿灯亮时再通过。(“走斑马线”和“绿灯亮时再通过”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1)
综合性学习10.(1)写出风景的地理位置、特点。语言简洁,饱含感情。(2)可以从加大投资、环保、管理等角度回答。(只要合理即可)
04考题积累部分答案自从阿波罗登月后,人们心中对月亮就不抱有神奇的幻想了。
6.此题写错字不得分(1)青山郭外斜(1)(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曾益其所不能(1)
7.(1)柳宗元《小石潭记》(1)(2)“怡”应改为“佁”(1)(3)表示数目不确定chù(1)(4)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1)(5)鱼水潭水清澈(3)
05考题说明文(一)11.逻辑顺序12.列数字,作比较,准确直观地说明了砍伐树木兴建牧场效率极低。13.承上启下14.体现环保意识1,语言简洁1。
04考题小说8.吴敬梓(1)范进赠银(1)
9.语言(1)动作(1)虚伪、贪吝、庸俗、势利(答出3点即可得1)
10.“学而优则仕”,等级观念深入人心,对胡屠户称呼的变化说明了范进灵魂深处的卑污、龌龊。(1)范进多年的追求一旦成真,他马上意识到自己身份已高,再不屑与胡屠户套亲,那份矜持、那份自傲透过语言微妙地表现了出来。(1)
11.找到细节描写得1,分析性格合理得2。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资料(鄂教版八年级下)

一、单元复习目标

1.了解每课的作者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理解并识记、积累每课的生字、生词。

3.复习略读文章的方法,迅速理清文章的思路。

4.分析揣摩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体会汉字语言的丰富多彩与无穷魅力。

5.认识语言的巨大作用,从而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语言。

二、单元内容归纳

《舌战群儒》记叙了诸葛亮与东吴主降派的文武大臣激烈争论的故事,赞扬了诸葛亮的深谋远虑、大智大勇,同时也揭露了东吴以张昭为首的主降派的丑恶嘴脸。

《汉字的魅力》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运用散文化的笔调及富有文学色彩、感情色彩的语言,把汉字集形象、读音和意义三者于一体的特征介绍得清晰明白,引人入胜,全文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形象、真实。

《方块字》是一篇记叙丈,通过记叙王先生讲课的方法与内容,表现了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体现了王先生高超的教学技能。复习本文还要注意作者是如何将复杂抽象的问题解说得清楚明白、生动有趣的。

《谈笑》是一篇以文艺笔调阐释事理的说明文。文章紧扣“笑”字,用分类说明的方法按逻辑顺序把一百多个表示笑的词语连缀成篇,借以说明“祖国语言是何等丰富,何等生动”这一中心。文中丰富的描写笑的词语,让我们大开眼界,学到了丰富的知识。

《读联之悟》是于沙的一篇佳作,文章主要阐析了作者在阅读对联时的感悟。提到了对联对于读书、写作、惜时、做人、养生等方面有诸多启示,对联的确是一种言少意丰的丈学形式。表达了作者对“联”的喜爱。

三、写作指导

1.写作目标

⑴深人体会汉字的博大精深。

⑵了解造成语言有趣现象的主要原因。

⑶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语言现象。

⑷培养充分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2.写法指导

⑴从你感兴趣的语言现象中选定一个作为研究对象。做好搜集资料的工作,可与同学合作,分头上网查询,或者到图书馆、书店查阅相关书籍,做好资料摘录。

⑵将搜集的各种资料进行归类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适用的范围、表达的特点与效果。用卡片或表格将研究结构记录下来。用精练的语言表述自己的研究结果,这就是文章的观点。

⑶将文章的总观点分解出几个小观点,分别举出事例加以证明。

⑷尝试下列做法:①描述某种有趣的语言现象(对联、歇后语、广告语、流行语),引出所要研究的问题。②用一句或一段话把这种语言现象的规律性概括出来,作为你的观点。③多列举几个有趣的例子证明你的观点。④总结,进一步强调你的观点。

3.精美例文

模糊语言的妙趣

读《阿凡提的故事》,真令人忍俊不禁。且看其中的一则:

大阿訇理发总不给钱。

一次,阿凡提给他刮脸时间:“你要眉毛吗?”

“要,当然要!这还用问!”

飕飕几刀,阿凡提把眉毛刮下来递到大阿訇手中,阿訇哭笑不得——谁叫他说“要”呢。

“你要胡子吗?”阿凡提又发问了。

有了上一次的教训,阿訇赶紧说:“不要,不要!”

又是飕飕几刀,阿凡提将胡子刮下来扔到地上。

阿訇火了,阿凡提却说:“我不都是照您的吩咐做的吗?”

故事中的几个“要”和“不要”,可以作不同的解释,换句话说,它的语义具有模糊性。“你要眉毛吗厂这里的“要”,阿訇理解为“要保留”。而阿凡提却执意“要剃掉”。胡子呢?阿訇说的“不要”,指的是“不要刮掉”,而阿凡提却依“不要保留”的语义来处置。聪明的阿凡提,正是利用语言的模糊性达到了捉弄阿訇的目的。

模糊语言具有不确定性,不精确性,以及相对性,亦此亦彼等性质。由此而建立起来的模糊语言学,是一门年轻的新兴科学,产生于70年代中期。它源于1965年美国学者L.A.查德创建的模糊教学。

模糊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而且,人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应用它。

《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陆虞候受高太尉的指使,要在草料场害死林冲。陆虞候的鬼鬼祟祟引起了茶酒店李小二的怀疑,赶忙报告林冲。林冲问:“那人生得什么模样?”李小二道:“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甚髭须,约有三十余岁。……”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贼也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显然,李小二使用的是模糊语言,提供的是一组模糊数据。“五短身材”,到底短小程度如何?“白净面皮”;究竟白到什么地步?“没甚髭须”,应该怎样估算?“约有三十余岁”,是31岁,抑或35岁?有趣的是,根据李小二所提供的模糊数据,林冲迅即作出了判断,随后的事实证明,这一判断是准确无误的。

自然,人们对模糊语言有时也难免产生误解。请看一则小幽默:

丈夫(行窃归来):“看,收获不小吧?”

妻子:“你干这种事时,为什么不替我和孩子想想?”

丈夫:“我想到了。不过这家商店没有女人和孩子的衣服。”

妻子所说的“替我和孩子想想”,是一种模糊说法,指的是“犯罪后果”。作为盗窃犯的丈夫,显然产生了误解,这才引出了那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

在司法和外交工作中,模糊语言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传包拯初任定远县知县时,有意运用模糊语言巧断了一桩婚姻案。主告人李侃从小与王氏小姐订婚,正当李家筹办婚事即将迎娶新人之际,一场大火将李侃家产烧得精光。于是,嫌贫爱富的王小姐赖了婚,与财主翟员外之子翟秀才订了婚。李侃到县衙状告王氏。了解实情之后,包公心生一计,他让翟、王、李三人依次跪下:前头是翟秀才,中间是王小姐,最后是李侃。这时,包公开言道:“今日由王小姐自择夫婿。公堂之上不得戏言!王小姐是愿与前夫结婚,还是与后夫结婚?择谁是谁,不得改口,落墨为凭。”王小姐抬头一看,翟秀才在自己前头,于是脱口而出:“大人,小女子愿与前夫结婚。”包拯让三人落了手印,便哈哈一笑:“好!好!王小姐到底慧眼识人,不嫌贫爱富,可敬可嘉!李侃,你把她带回去成亲吧!”等王小姐醒悟过来,已是无法挽回了。原来,“前夫”“后夫”之说,妙在各自都可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解释。包拯正是利用语义的模糊性,巧设了逻辑上称为二难推理的圈套,诱使王小姐就范。

当然,在司法公文中,更多的应避免使用模糊语言。显然,这是不言而喻的。

四、综合性复习

1.复习目标

⑴了解对联的有关特点。

⑵了解对联源远流长的历史。

⑶体会对联的深刻内涵,并从中复习有关知识。

⑷开展写对联、送对联的活动。

2.参考建议

⑴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它具有哪些特点呢?撰写对联要注意什么呢?你可以查阅有关资料,也可以向语文老师请教,还可以找几副对联边欣赏边琢磨,然后举办一次“对联知识讲座”,或出一期“对联知识”的板报。让同学们都能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⑵对联是我国的文化遗产,它的历史,源远流长。你不妨和同学们一起分专题搜集历代名联,在互相交流的基础上自编一本《名联集》,或举办一次名联书法展览。

⑶许多对联都伴随着生动的故事流传下来,如苏小妹戏难秦少游,郭沫若巧对免处罚等。你还知道哪些与对联有关的故事呢?开一个故事会,将自己搜集的对联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听,多有意思1

⑷写对联有很多讲究,不妨先从对对子开始。举办一次对对子比赛,看谁对得快.对得多。既可以将上联或下联空出几个字不写,让参赛者想出贴切的字词嵌入;也可以根据上联或下联拟出对句。

⑸撰写一副对联赠给老师或社区的老人们,一定很有意义。

附一:笠翁对韵开篇: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附二:一组名联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江苏无锡东林书院联)

3.成果展示

对联的起源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的种类

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

春联: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楹联: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

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扑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大新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收拾山河酬状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婚联: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如:巧借花容添月色--欣逢秋夜作春宵

挽联:

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寿联:

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如: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

对联的要求

对联的要求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对联的要求如下:

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另,古诗的音节主要有两种,一是两字一顿,叫“双音步”,一是一字一顿,叫“单音步”。双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为主,第一字可不严格要求

上下联内容要相关: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名联赏析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代志能遵教受;

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成都武侯祠联

赏析:本联仅用52字,简明扼要地评价了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光辉显赫的一生。上联第一句,以“谨慎”二字首先点出了诸葛亮的主要性格特征。第二、三句,作者以两个短小对仗的排比句,概括了诸葛亮的两大重要业绩。接着用“何期”二字,将笔锋一转,道出了诸葛亮病逝沙场的憾事。这一句充满了感情色彩,似哭、似吼,惋惜、意外、悲怆、崇敬之情跃然纸上,令人深受感染,读来催人泪下。最后一句,指出诸葛亮虽已去世,但其精神永垂不朽,其未竞事业,后继有人。下联从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写起,进一步歌颂了诸葛亮的才能。第二句写诸葛亮长于巧思,智慧过人。最后,作者以讴歌诸葛亮善结统一战线,从而三分天下的丰功伟绩结束全联。全联从大处落笔,一气呵成,把诸葛亮的历史功勋及其深远影响写得恰如其分,真实感人。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285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