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八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八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人耳的构造,结合挂图认识人感知声音的途径
2、认识骨传导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
1、人产生听觉的过程
2、通过探究,感知骨传导
3、利用双耳效应解释实际现象
【知识链接】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播声音
【学法指导】:
1、复习生物课人耳结构,了解人产生听觉的生理原因
2、通过小实验感受骨传导
【导学过程】:
1、结合挂图认识人耳结构,了解听觉产生的过程
2、小实验:
(1)用木棒敲桌子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把两只耳朵堵住,
用牙齿咬住一根筷子,木棒敲桌子声,通过筷子传入人耳。
感受两次听到声音的区别
(2)三名同学一组,一名同学蒙住眼,在操场上感受另外两名
同学说话的方向位置
【学习小结】:
1、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2、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
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是判断
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也就是双耳效应
【达标检测】:
1.人耳感知声音基本过程:声波作用于人耳,引起振动,
这种振动经过传到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传
给,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有时巨大的声音会使鼓膜穿孔,这时会造成,可以
通过方式感知声音或借助于助听器。
3.关于双耳效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双耳效应就是两只耳朵产生的效应
B、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源的方向
C、双耳效应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D、立体声双声道耳机利用了人的双的效应
【作业】:同步训练

相关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秋季学期八年级物理学案

第五章电流与电路

《5.1电荷》导学案

一、信息与评价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说出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说出验电器的原理及作用;说出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所用推理方法

3通过做静电实验,培养探究兴趣

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难点:为什么只存在两种电荷及摩擦起电原因。

三、自主学习:(一)预习导学:

1、如何才能带电?

2、自然界中分为_____和_____电荷

3、电荷之间有什么相互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子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________带正电,________带负电。

5、________叫元电荷,用符号________表示。一个元电荷所带的电量是________________

6、金属导体中,自由移动的电荷是________。

7、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_______,B与C一定能相互__________。

8、手拿一根金属棒,用毛皮或丝绸摩擦,金属棒一定()

A、不带电B、带正电

C、带负电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四、合作探究:(一)活动与实践:请同学们准备一些碎纸屑,然后用塑料尺摩擦自己的头发后去靠近碎纸屑,看能发现什么?

1、什么是摩擦起电?

2、如何定义正电荷和负电荷?

3、_________叫做电荷量,简称_________,单位_________,符号_________

4、摩擦起电的实质:

思考:毛皮与橡胶棒摩擦过程中,转移的电荷是什么?从哪个物体转移到哪个物体?

(二)问题探究:

1、电荷间相互规律

用带电的玻璃棒分别去靠近悬挂着的带电的另一根玻璃棒和橡胶棒,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再用带电的橡胶棒分别去靠近悬挂着的带电的另一根橡胶棒和玻璃棒,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结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验证物体是否带电,实验室常用_________来检验(展示实物,组内相互介绍验电器构造)

2、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演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思考:验电器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3、阅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完成下列题目并小组内讨论交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导体,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绝缘体,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导电靠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导电和带电的区别:

五、课堂检测

1、把一个带电体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一带电体的带电情况是.

2、在干燥的空气里,用梳子梳头发,头发随梳子飘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头

发越梳越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说明理由

4、有A、B、C、D四个带电体,若A排斥B,A吸引C,C排斥D,已知D带正电。那么A、B、C物体各带什么电?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塑料不易导电也不易带电B.金属易导电也易带电

C.塑料易导电易带电D.金属易导电不易带电

知识点整理:

《5.2电流和电路》导学案

一、信息与评价

使用时间:小组:姓名:

小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目标:

1.识记电流的形成及方向的规定;认识电源、用电器和开关的作用,能画电路元件符号;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能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

3.在实验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重点: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画简单的电路图

难点:电流的形成;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和根据电路画电路图

三、自主学习:(一)预习导学:

1、_________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_____,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____流经____流向________

2、在金属导体中,是靠__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那么负电荷移动的方向和电流方向____。

3、电路至少需由___、___、___、___几部分组成,他们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电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状态。

5、常见电学器件的符号,如:灯泡_______开关______导线_______电源________

6、电路中有电流的条件是:必须有______,而且电路是_________

7、下列元件中,既可以当电源,又可以当用电器的是()

A.干电池B.蓄电池C.电动机D.开关

8、如图5-5所示,开关闭合后,两盏灯同时发光的电路是()

A.甲图B.乙图C.丙图D.丁图

四、合作探究:

(一)活动与探究:

1、这里有电池、小灯泡、开关和导线,怎样让小灯泡发光呢?如果把小灯泡换成小电动机,你能让它转动吗?(小组讨论,用课桌上的实验器材验证一下。注意:不能用导线直接将电池两端连起来,连接时开关要断开)

2、小组内讨论:灯泡为什么能发光,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呢?怎样才能得到持续的电流?

3、电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还能列举出生活中的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吗?

4、阅读课本103页小资料,你学到了什么?

5、对照课本,画出下列元件的符号。(看谁画的又好又快!)

电池________开关________灯泡________电动机________电压表________电流表________电阻________滑动变阻器________

6、活学活用:请画出P121图5.2-1能使灯泡发光的电路图(要求:尺规作图)

五、课堂检测

1、电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2、下列电路图与实物图一致的是()

3、画电路图

4、图4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各开关都闭合后,灯泡L2被短路的是()

5、实验室有三盏灯,闭合开关时三盏灯同时亮,断开开关时三盏灯同时熄灭,可见这三盏灯的连接。()

A.串联B.并联

C.两盏灯并起来再和第三盏灯串联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雷雨时,避雷针的尖端能不断地向空中释放电子,关于避雷针中的电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地面流向尖端B.从尖端流向地面

C.没有电流D.由地面和空气带电多少决定的。

梳理知识,反思教学

《5.3串联和并联》导学案

一、信息与评价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二、学习目标:

1.说出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会读、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例举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的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2.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区别串、并联电路,从而培养对实际问题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逐步养成遇事必思,见问必究的良好习惯;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过程中,培养大胆实验,执着探究的精神.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难点: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归纳出正确结果.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新版人教版)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学习重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学习难点】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基础知识】
一、声音的产生:
1.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说话时在振动;敲鼓时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出声音。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停止,停止。
2.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
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
二、声音的传播:
3.声的传播需要,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充当介质的可以是、或。不能传声。
4.声以的形式向外传播,我们把它叫做。
5.我们平时听到声音是靠传播的。人潜入水中时仍能听到岸上人的说话声,这说明也能传声。人隔着枕头能听到钟表的“滴答”声,这说明也同样能传声。
6.声传播的快慢用描述,大小等于声在内传播的,单位为。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和介质的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播最快,在中次之,在中最慢。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
7.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回来形成回声,回声比原声晚以上才能将它与原声区分开,即要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发出声音的人至少要距障碍物远。
【典型例题】
例1.声音通过空气传入我们的耳朵,唱歌时,演唱者的在振动;笛子等管乐器发出动听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小河流水哗啦啦”是由振动发出声音。
例2.我们听到隆隆的雷声是通过传播的。中国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伴随着悠扬的东方音乐,完成各种各样的动作,这说明声音也能通过传播。
例3.如右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
的空气,闹铃响声会逐渐;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
闹铃响声又会逐渐。该现象说明真空。
所以,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交谈。
【巩固练习】
1.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

2.俗话“隔墙有耳”说明了能够传声。
()3.以下现象中,能够说明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的是
A.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B.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
C.扬声器发声是由纸盆振动产生的
D.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空气,声音会逐渐变小
()4.将要咬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这时鱼接收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岸——空气——水B.空气——水C.岸——空气D.岸——水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钢铁中的声速小于水中的声速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真空也能传声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6.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多次被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D.以上说法都不对
()7.在雷雨天,经常发现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作响一段时间,这是由于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B.我们的两只耳朵可以交替地听到声音
C.雷声在地面或云层之间多次反射后形成回声D.闪电的速度比雷声大
()8.小房间内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是因为
A.房间里的空气不流动B.在小房间里声音不会发生反射
C.房间里声音传播的快D.在房间里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
()9.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管子,乙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三下敲击声,按先后顺序它们分别是通过哪种介质传到另一端的
A.空气、水、水管B.水、空气、水管C.水管、水、空气D.水、水管、空气
10.小明想估算雷电发生处离他有多远,当他看到闪电的同时开始计时,经过3s听到雷声,则雷声发生处距小明约m。
11.一人向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经过0.5s听到回声,则枯井的深度约为m。(声速为340m/s)
12.用超声测距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则此处海底深度为m。(海水中的声速为1531m/s)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导学案全集(80页)
1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的有关知识,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3、养成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独立阅读新闻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学习流程】

1、查阅解放军渡江作战和解放南阳的有关背景资料。
2、挑选一份刊登简短新闻的报纸准备小组交流。
3、当一回播音员,模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的语气和语速,反复朗读这两则新闻,体会在读新闻时应怎样把握重音、语调、情感和节奏,并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正音。
区域()溃()退锐()不可当歼()灭
要塞()绥靖()阻遏()管辖()逃窜()
4、常识填空:
新闻,又叫,它的结构通常包括、、、、
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
5、在课文中圈点标记出记叙的六要素,与小组同学交流。
6、分别用一两句话或一段话来概括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第一则:
第二则:

7、精读第一则新闻,思考: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2)在第一则新闻中找出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

8、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自主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比较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9、交流自己搜集的报纸新闻,与小组同学一起分析它的要素和结构。
10、能力提高: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间、内容都有连续性。两则联合起来读,可以更好地了解渡江战役的全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详略处理。
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在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用横线画出这篇新闻的导语,并回答:导语交代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文中用“风平浪静”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用“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哪些词语描述了我军的“英勇”和“英雄式的战斗”?请在文中勾画出来。
(4)从结构看,这篇新闻包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部分。
厦门拟到墨西哥办中医学院
厦门市中医院有望与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市合作,在该市开办中医学院和中医医疗保健机构。
记者昨日获悉,目前墨西哥方面已正式邀请厦门市政府与医院代表到墨西哥进行市场调研与合作考察。
据悉,由厦门中医院与瓜达拉哈拉市合作,开办中医学院和中医医疗保健机构事宜,是由美国永嘉公司董事长黄永平先生提议并出资的,目的是宏扬传统中医药文化,扩大厦门市与瓜达拉哈拉市两个友好城市的医学交流。
11、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2芦花荡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品味语言,把握人物性格,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
3、认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难点】
1、把握人物性格,感知人物形象。
2、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流程】

1、给加点字注音。
提防()疟子()寒噤()蹿()
仄歪()飒飒()吆喝()
2、查阅有关孙犁的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淀的地理环境。
3、感受人和事。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自由细读文章,把自己对人对事情的感受写出来。
人物:
事件:
情感:
4、找出最令你激动的句子,作简要分析。
5、结合全文,归纳老头子的性格特征。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二字?

6、试揣摩藏在芦花下的二菱目睹老头子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

7、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进行品味,然后再仿照它写写学校周围的景物。

8、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什么疑难问题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9、请收集一组有关抗日战争的歌曲、图片或故事,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交流。
10、有人认为文章中老头子护送两个女孩子时大意,以致使大菱受伤,这样写不符合英雄的性格和行为,是文中的一处败笔,你认为呢?
3*蜡烛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
2、分析品味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3、分析人物动作描写,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4、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捍卫世界和平。
【学习重难点】
通过朗读、小组探究,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学习流程】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139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