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学设计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能熟练写出压强公式、单位,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会应用压强公式分析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具体方法,并能解释与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学习运用比值定义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压强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体现压力作用效果的重要物理量之一。压强不仅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是材料力学、热力学的核心概念。《课标》中属于理解层次的内容要求只有四条,压强是其中之一,可见压强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占用重要地位。与速度、密度的定义方法相同,压强的定义采用的是比值方法。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中学生还将学习另一个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功率。学生在形成速度、密度概念的过程,为本章压强概念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样,理解压强概念,反过来有助于速度、密度概念的巩固、深化。

本节内容由“压强”“怎样减小和增大压强”两部分内容组成。两部分内容彼此关联,只要学生对压强的概念理解到位,就能顺利解决减小和增大压强的问题。压强概念的形成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解决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压强的概念,并能用压强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三、教学策略

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极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不清,为让学生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通过不同的实验最后达到同样的目的(老师要提前为学生准备丰富多样的实验器材)。另外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生充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头削尖的铅笔、四角小桌、海绵、细沙、图钉、木板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对物体形状的改变会有大有小,我们称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观看图片1:描述你看到的现象。

图1

两个人对雪地有压力吗?压力产生了怎样的作用效果?

两个小朋友体重相同,压力大小相同吗?两人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吗?

你觉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教师引导学生按图2实验:

思考:这里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两个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吗?

两个手指形变的程度相同吗?哪一个大些?

用力稍大些,手指感受有什么变化?

你觉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观赏、体会。针对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现象:在雪地里行走的人会深深地陷入雪中,而在滑雪板上的人则可以在雪面上自由自在地滑动。

两个人对雪地有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雪地形变。两个小朋友体重相同,压力大小相同,但两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这是由于他们与雪地的接触面积不同引起的。所以压力的作用效果应该与接触面积有关。

学生进行实验,并回答问题。

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手指形变。两个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但两个手指形变的程度不相同。与笔尖接触的手指形变更大些。用力稍大些,手指感觉更痛。压力的作用效果应该与接触面积和压力都用力稍大些,手指感受有关。

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有意识地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进一步拉近物理与学生的距离。

新课教学

(30分钟)

一、压强

让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现有如下器材:用钉子做腿的小桌、海绵、砝码、木板、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装有沙子的容器等。试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教师提醒学生:设计实验时注意思考如下问题:

怎样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

怎样改变压力大小?

怎样改变受力面积大小?

设计和进行实验时要控制哪些变量?

压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给他起个新名字叫压强。

思考: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能否运用速度、密度的定义方法给压强下一个定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出压强的定义、符号、公式。

根据压强的公式,压强的单位应该是什么?

为了纪念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上的贡献,我们把N/m2用一个专用名称代替:帕斯卡(Pa)。

1Pa=1N/m2

1Pa表示物体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将一张报纸对折一下,平铺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Pa。

投影课本中的例题,建议学生做后教师再讲评,从解题思路、书写格式、公式运用上,给予指导。

学生进行实验,积极参与教学。在活动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比如学生选择按照教科书所示的实验进行实验。

实验1:把小桌桌面朝上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

实验2:在小桌桌面上放一个砝码,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

实验3: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

实验1和2中,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海绵被压下的深浅不同,表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实验1和3中,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海绵被压下的深浅不同,表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压力和受力面积。

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压强的公式为:

公式中各符号代表的物理量和单位:

p──压强──帕(Pa)

F──压力──牛(N)

S──受力面积──平方米(m2)

锻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归纳能力。

设计并进行实验时,有意识地利用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与速度、密度的定义方法相同,压强的定义采用的是比值方法。

使学生对物理单位大小有基本的认识。

二、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让学生将桌上的图钉按入木块,体验后,提出问题:你希望钉尖对木块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希望钉帽对手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

1.减小压强的方法

讲述: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将会被压坏。

举例:房屋建设中,楼层修得越高,楼体对地面的压强就越大,可能会使地面下陷,楼房倒塌,造成损失。因此需要减小楼房对地面的压强,你知道人们在造房子时是如何减小对地面的压强的吗?

学生讨论得出: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减小压力可以减小压强。

你还知道哪些生活中减小压强的例子?

2.增大压强的方法:

思考:你站立在地面上,怎样才能很快地使地面受到的压强增大到原来的两倍?

哪些生活场景需增大压强?人们通常用哪些方法增加压强?

归纳总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减小压强可以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压力或者减小受力面积。

认真体验并交流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类和归纳。

学生思考并回答:在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

学生举例:履带拖拉机有宽宽的履带、骆驼有宽大的脚掌、钢轨铺在枕木上等。

学生思考后回答:只要抬起一只脚。根据压强的公式,人对地的压力不变,抬起一只脚时与地的接触面积减半,对地的压强就增大一倍。

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更容易引发学生兴趣。

从物理走向社会,学以致用。

联系自身创设情景,容易让学生感觉物理真实地就在自己身边。

课堂小结

(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相关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的存在。能通过实例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量级,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3.能说出液体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4.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测量原理,掌握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前一章已学过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对压强知识有所了解。但由于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气体的压强也容易被人们忽视。大气压强更为抽象,虽然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但却很难感受大气的存在,因此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到大气压的存在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很难感受到,学生对大气压的认识不深甚至不正确,在教学中应通过实验加深或纠正学生的认识。用大气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对学生来说难度也比较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训练,以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规范表达的能力。大气压的测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但不是重点。教学中,可以采用播放托里拆利实验视频的方式,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学好本节知识,有利于加深对已学的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还能加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大气压的存在、用大气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大气压的测量。

三、教学策略

本课的基本教学思想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大气压确实存在;知道大气压以及大气压对生活的影响。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其基本教学思路是──由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后展开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及幻灯片的展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增强学生对大气压知识的了解。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只空杯、吸盘两个、饮料瓶、水、大小试管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老师演示:取一个饮料瓶,向里面倒一些热水,稍后把热水全部倒出去,迅速把瓶盖拧紧。让学生观察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进一步让学生思考:是谁把饮料瓶压瘪的呢?

演示:取两只试管,一只较细,一只稍粗,较细的试管刚好能够放进稍粗的试管里,并能在里面自由移动。如图1,在稍粗的大试管内装满水,把较细小试管慢慢插入大试管中。手扶小试管,将大试管倒置,放开手。你将看到什么现象?

图1

指出上述发生的不可思议的现象,都与大气压强有关。

观察并回答,瓶子变瘪了,同时会听到“喀拉喀拉”的声音。

把瓶子压瘪的只能是空气。

观察并回答,大试管里的水会从两试管间的缝隙流出,同时看到小试管不仅没有掉下来,反而在大试管中上升。

原理揭秘:装置倒置后,大试管中的水由于重力的作用,会流下来,小试管上方的空间的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小试管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着向上运动。所以会看到小试管在大试管中上升。

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新课教学

(30分钟)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液体压强是怎样产生的?

思考: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大气是否受重力?大气是否具有流动性?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是否也有压强?

指出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具有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与液体压强一样,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指导学生做好以下小实验:

1.“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2.“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

3.“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怎样?这是什么原因?

多媒体课件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感受大气压之大,简单分析其中的道理:向外抽气的目的是使球内部气体压强减小,球外面的大气压把两个半球紧紧压在一起,很难分开。让球内部进气,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把半球分开。这有力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学生回答:液体受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因而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大气与液体一样,也受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因而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

学生做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

运用类比进行思考,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

有意识地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进一步拉近物理与学生的距离。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演示: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下同),观察杯中水是否充满?接着换用量筒和细长玻璃管,重复上述过程。

学生讨论: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是什么原因使水能随着容器上升?如果容器足够长,水能否升高到任意高度?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的思路: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投影托里拆利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思考:开始时,水银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候停止下降?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引导学生讨论:

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与否、上提、下压是否有关?

如果玻璃管上端敲破一个洞,管内的水银将会向上喷出还是向下落回水银槽?

学生阅读:气压计并了解其作用。了解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演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液体液面上方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就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了解高压锅的道理。

利用视频展示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经过讨论之后,使学生认识到:水能随着容器上升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大于管中的水压。当管内水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管内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满整个管子了。通过测量大气压能托起液柱的最大高度,可以间接地测量大气压的大小。

刚开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于大气压,所以水银会下降。当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时,水银会停止下降。所以大气压就等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学生讨论得出:因为,液体压强与水银柱的高度有关,而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与否、上提、下压无关。

破洞后的玻璃管与水银槽成了连通器,管内的水银将向下落回水银槽。

托里拆利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利用大气压托起液体,通过测量大气压能托起液柱的最大高度,间接地测量大气压的大小。为了降低学生认识的难度,有必要增加几个过渡性的实验。

课堂小结

(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能总结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能利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升力产生的原因,进而解释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原因。

3.能利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感受液体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认识规律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提高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气体和液体都能够流动,称为流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对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的拓展。本节内容由“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飞机的升力”两部分内容组成。教学的重点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难点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相关现象。

三、教学策略

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学生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并不多。因此,教学时尽量选取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直观且生动有趣的小实验,引导学生把压力、压强跟流速联系起来,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对于飞机的升力,可以通过制作小小的机翼模型并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让学生体会科学原理的价值。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角硬币、直尺、两个乒乓球、细线、蜡烛、火柴、两根塑料吸管、两张纸、机翼模型。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做两个“漏斗”吹球球不走的小实验:准备两个漏斗,一个漏斗朝上放置,一个漏斗朝下放置。把乒乓球放置于漏斗中间,往漏斗里吹气。事先让同学猜想,球会不会被吹走,球会不会掉下来,然后再实验。

学生活动:硬币“跳高”比赛

(1)比赛设计:如图1,将一枚一角硬币放在离桌边5cm处,在硬币前10cm处用直尺架高约2cm。

图1

(2)比赛规则:使嘴巴靠在桌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吹气(不准吹硬币),使硬币翻越直尺。每个人都进行活动,使硬币成功翻越直尺或看谁硬币“跳”得更高。

(3)思考:吹气前,硬币上下两个面受不受大气压?吹气时硬币上下两个面所受大气压是否发生改变?

学生猜想、观赏、体验有关的现象。

针对问题积极思考,并尝试回答:吹气前,硬币上表面受向下的大气压,下表面受向上的大气压,它们大小相等,相互抵消。吹气时硬币向上“跳”,说明硬币受到向上的压强比较大,这可能是硬币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减小造成的。因为吹气,加快了硬币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实验现象与学生猜想不一致,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新课教学

(30分钟)

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物理学中把没有一定形状,且很容易流动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前面我们学习过的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都是流体静止时产生的。当流体流动起来以后对物体的压强会发生改变,那么流体产生的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

1.提出问题:流体产生的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

猜想1:液体和气体流动速度越快,产生的压强越大。

猜想2:液体和气体流动速度越快,产生的压强越小。

猜想3:液体和气体流动速度越快,产生的压强不变。

3.设计进行实验

实验1:如图2两张纸自然下垂,向两张纸中间吹气,看见了什么现象?

图2

实验2:杯子里放入乒乓球,往杯口水平吹气,能否让乒乓球在杯子之间跳跃,试一下看看。

实验3:如图3,将事先折好的两只小船,放入脸盆内,然后用注射器向船中间的水域冲水,两船如何运动?

图3

一组选其中一个实验探究,做完后可以探究其他实验。

4.交流与合作

请每小组派一个代表就刚才的实验,上来重新演示,说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5.结论: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

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现象:

(1)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离站台边缘1m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黄色的安全线,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地方候车,这是为什么?

(2)狂风发作时,经常会揭起屋顶的瓦片,这是为什么?

(3)夏季我们经常把门窗打开,“过堂风”让我们凉爽不已。可是风却经常把门给关上,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4)1912年秋季的某一天,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海轮──“奥林匹克号”正航行在大海上。在离“奥林匹克号”100米远的地方,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与它平行疾驶着。这时却发生了一件意外事情:小船好像被大船吸过去似的,完全失控,一个劲儿地向“奥林匹克号”冲去。小船怎么会被大船“吸”过去呢?

实验1的现象是纸向中间靠拢了。原因:不吹气时,纸张两侧的空气相对静止,致使空气对纸作用的压强相同,气体压强不会引起纸张运动。而吹气时,纸张内侧空气流动快,压强变小,内外造成压强差,空气将纸张压在了一起。

实验2的现象是乒乓球会跳出来,跳到另一杯子。

原因:往杯口水平吹气,杯口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杯子内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内外压强差把乒乓球托出来。

实验3的现象是:分开的小船靠在了一起。原因:冲水后,两船之间的水流快,压强小,两船外面水流慢,压强大,因此船内外的压强差将两船挤在了一起。

学生思考并回答。

以科学探究的学生研究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让学生做并分析原因,培养思维和表达能力。

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科学的应用价值。

二、飞机的升力

教师示范让学生跟着做:如图4,取一张纸条,手持一端靠在嘴唇下,另一端自然下垂,沿纸的上方水平吹气,手中的纸会怎样?使气流加快,看到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图4

视频展示飞机起飞,思考:飞机的机翼形状是怎样的?飞机飞行时升力是如何产生的?飞机起飞时,顺风和逆风哪种起飞方式有利?

然后利用电吹风吹机翼模型演示飞机机翼上升与流速的关系。

学生做实验,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原因。

观察到纸条会上飘。如果吹出的气流越快,纸条会向上飘得越高。由于吹气时,纸片上方空气的流速大,压强变小,下方较大的压强将纸片“举”起来了。

机翼上表面是曲面,下表面是平面。飞机前进时,机翼与周围空气发生相对运动,相当于气流快速流过机翼。上方空气和下方空气在相同时间所通过的路程不同,上方空气通过的路程长,下方空气通过的路程短。所以上方空气流速快,气压变小;下方空气流速慢,气压变大。产生了压强差,即下方气压大于上方气压,将飞机向上托住。

机翼上下表面由于产生气压差,而产生了压力差,这个压力差就是升力。

先用一个小实验做铺垫,学生更容易理解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课堂小结

(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学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学案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和压强
2、能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4、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问题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及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难点:
1、什么是压强?
2、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力是___________对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力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物理学中压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压强,用符号_____表示。
5、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________;F:________S: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一)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参看课本的实验(图14.1-3):
(1)三次实验时泡沫被压下的深浅,这显示了________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比较乙、丙,压力一定时,______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比较甲、乙,在受力面积相同时,_________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
(2)在这个探究实验中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二)压强
在上述实验中,如果小桌对泡沫塑料的压力时30N,在受力面积分别为3cm2(桌腿)和30cm2(桌面)时,请计算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分别为_________、__
_____。
可见: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就_______。故此,可用_____________上所受到的压力的大小来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压强,用符号________表示。
(2)公式:____________,由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压强与_______成反比,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与_______________成正比。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______,常用单位还有千帕(KPa)、兆帕(MPa)。1Pa=_____N/m21KPa=_________Pa,1MPa=___________Pa
1牛/米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强:
a、压力一定,减小_________;
b、受力面积一定,增大_______;
c、同时_______压力,_______受力面积。
②减小压强:
a、压力一定,增大_____________;
b、受力面积一定,减小__________;
c、同时__________压力,__________受力面积。
三、巩固提升
1、一本重2.5N的教科书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2m2,试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2、一头重量为6X104N的大象,每只脚掌的面积为600cm2,它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Pa。若大象抬起一条腿,它对地面的压强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拓展延伸
1、重力为10牛顿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压力为______牛顿,方向_____。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压力
B、压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总是一致的
C、压力和重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有的压力是由重力产生的
D、压力与重力无关
3、下列做法中,能够减小压强的是()
A.把书包带做得宽些
B.软包装饮料的吸管有一端被削尖
C.刀钝了用磨刀石磨一磨
D.将水平地面上的长方体砖由平放改为竖放
4、站在地面上的小明想让自己对地面的压强变为最小,他应该()
A.抬起一只脚B.走动C.坐在地面上D.平躺在地面上
5、静止在斜面上的金属块,重为10N,金属块对斜面的压力为6N,金属块与斜面的接触面积为20cm2则金属块对斜面的压强是()
A.5×103PaB.3×103PaC.2×103PaD.8×103Pa
6、一个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压强最接近于()
A.50N103PaB.50N104PaC.500N103PaD.500N104Pa
7、将甲、乙两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它们受到的重力之比是1:3,与水平桌面
的接触面积之比是2:1,则甲、乙两木块对桌面的压强之比是()
A.l:6B.6:lC.1:3D.1:2
8、用手握住一个汽水瓶悬在空中,瓶子保持竖直,如果增大握力,则摩擦力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果物体表面2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强是400Pa,那么该面1m2面积上受到的压强是_______________Pa。

9、α、b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圆柱体,它们的高度相同,质量之比ma:mb=3:5,把它们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则水平桌面受到圆柱体的压强之比pa:pb等于()
A.l:1B.3:5C.5:3D.9:25
10、重为120N、底面积为0.1m2的物体在2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了10m,用时20s.求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11、一同学重力是420N,已知他每只脚与秤台的接触面积为1.4×10-2m2。
求:(1)他对秤台的压力大小和压强大小各是多少?
(2)如果他提起一只脚,他对秤台的压力大小是多少?此时秤台受到的压强是多大?
五、教学后记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138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