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乘除法复习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除法复习”,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课题:复习乘除法总课时:6课时本课时:第2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99—100页第5~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掌握乘,除法计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表内乘,除法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梳理,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表内乘、除法的计算,看谁今天算得又对又
快,(出示课题)
二、复习乘法口诀
1.出示乘法口诀表。
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背一背。
2.对口令。
(1)二六()八八()七八()
四七()二八()六八()
(2)()()十八()()三十六
()()十二()()二十四
其中第(2)组,学生想到几种填法就说几种,答案不惟一。
三、计算方法复习
1.提问:乘法口诀表中,除了每行最后一句口诀,其余的每句口诀
都可以算出几道乘法算式和几道除法算式?
2.口答:根据以下几句口诀,说出相应的乘法、除法算式。
六七四十二五七三十五
七九六十三四六二十四
3.完成期末复习第5题。
(1)学生独立思考,填写算式。
(2)提问:为什么也可以用加法、乘法求出这里一共有多少个草莓?
(3)师小结。
4.完成期末复习第6题。
(1)3分钟内完成,了解全班的正确率和完成速度。
(2)集体订正,针对错误及时纠正。
5.完成期末复习第8题。
(1)学生解答。
(2)说说为什么第(1)题要用除法计算,第(2)题还是用除法计算
呢,两道算式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6.完成期末复习第9窟。
(1)出示线段图,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口述图意.
(2)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3)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4)比较: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5)小结。
四、作业
期末复习第7题。
随堂练习二
L口算:
4×9=24+4=32+4=35+5=
8×3=9×3=30+5=2×9=
3×5=7×4=2×2=8×7=
6×9=14+2=21+7=6×6=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敷.
()×3=124×()=329×()=36
42+()=616÷()=436+()=4
6()=1()÷4=6()÷6=3
28÷())=49+()=I0()÷5=3
3.笔算:
42÷73×740÷5
8×672÷94×9
拓展训练:
明明练习写大字,她把“我爱北京天安门”这句话依次反复练习写,第60个字应写哪个字?

精选阅读

乘除法的关系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乘除法的关系》,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乘除法的关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第11~15页例1~2,课堂活动第1~2题以及练习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1?在计算与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发现乘与除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过程,并有成功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3?能运用乘除法的关系进行验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情景中探索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主题图,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游乐园玩一玩。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乐园情景图,你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说出自己选择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解答。

教师板书算式:12×5×4=24012×4=4848÷4=1248÷12=4……

(2)学生认真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1:都是乘除法算式。

学生2:12×4=48和48÷4=12这两个乘除法算式有相同的地方,好像有点关系。

……

(3)同学们观察得好,你能观察出乘除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教师:刚才我们从情景图中知道:每棵树上挂了4个灯笼。

12棵树上挂了48个灯笼。

通过这3个信息列出了3道算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3道算式。

12×4=4848÷4=1248÷12=4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说说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和每个算式解决的问题。

(2)看一看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1:都说的是同一件事。

学生2:…

教师:同学们观察讨论得很好,找出了这3道算式之间的一些关系,我们继续来研究下面的问题是不是也有这种关系?

2?教学例2

出示例2情景图,学生选择两个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

请在12页上写出1道乘法算式和2道除法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算式。

65×15=975

975÷65=15

975÷15=65

说说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再比较上面3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做好记录)

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教师:议一议,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再汇报。

3?讨论

0不能做除数“0不能做除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先计算下列各题:

(1)0÷4=0÷5=0÷134=

(2)0÷0=6÷0=

学生猜一猜这两组算式的商是几?说出理由。

(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说明)

4?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都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三、课堂活动

1.教科书第14页课堂活动第1题。

师生对口令,然后同桌互对口令。

2?教科书第14页课堂活动第2题。

先读题,问:从题目的要求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独立练习,并写出依据。

抽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学生独立做在作业本上。

2.练习三第2题和3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说出依据。

五、课堂作业

1.练习三第4,5题,学生独立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第13页例3,第14页课堂活动中第3题以及练习三第6~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整除,能判断简单的整除问题。

2?在区别“除尽”与“整除”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从除法中整理出“整除”的过程,能判断简单的整除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学例3

(1)口算。

(教师板书结果)

6÷2=39÷2=15÷12=250÷50=26÷13=25÷7=160÷1=0÷9=76÷21

(2)观察口算题及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议一议。

(3)全班按小组汇报交流发现的情况。

(算式都是整数除以整数计算结果有“除尽”和“除不尽”两类,或有“有余数”和“没有余数”两类……教师将学生发现的情况一一板书出来让学生讨论,同时注意引导得出“整除”来)

(3)教师小结出整除的意义。

像6÷2=3,0÷9=0……这些除法算式都没有余数。

6÷2=3我们就说6能被2整除,或者说2能整除6。

(让学生齐读书第13页)

再让学生尝试说说:250÷50=,26÷13=,谁能被谁整除。

(4)再次引导学生讨论:在表示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的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有什么特点?每个学生举出几个表示整除的除法算式。

2?“说一说”下面哪个算式的除数能整除被除数

(1)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最后全班反馈。

重点讨论25÷4中的除数能整除被除数吗?

(2)教师小结:要判定算式中除数能否整除被除数,要看除法算式是不是整除,才能确定。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3题:学生读题后,先独立完成,然后抽生订正,请同学帮助有错的同学并说明理由。

2?练习三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回答,再集体订正理由。

3?练习三第8题:学生先独立试做,订正时抽学生说说依据。

4?练习三第10题:学生独立试做,再集体订正。

四、拓展练习

1.练习三第13题:学生独立思考后试做,对有困难的同学可在小组中商量,全班汇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9,11,12题。

乘除法的运算性质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方法。

2、会运用这个除法运算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56087 180036 48068 72098

56056 180018 480(68) 720(98)

2、简便方法计算

609-51-49 846-121-279

3、动手做

24个圆片平均分成2组,再把每组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体会连续等分:可以分了再分,也可以先求出两次一共分成多少份,然后一次分完。)

4、引入新课:除法的运算性质。

5、出示目标(见学习目标)

二、自互学习:(出示例3)

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

1、指名读题。

2、(出示学习指导)

(1)根据题中的信息列出算式,并计算。

(2)试一试,你还能想出其它的方法吗?如果有困难,可以与书进行交流。

(3)对比一下,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能用语言概括一下你发现的规律吗?

(5)试着用字母表示出这个规律。

自学时间5分钟。

3、学生自学(学生对照学习指导,自学,并完成学习指导的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4、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三、精讲要点

1、小组汇报。

2、解决各小组中在自学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

3、小结:除法的运算性质。

4、练习:教材P43做一做,指名板演。

四、当堂检测

1、判断

(1)1456-(324+456)=1456-456-324

(2)100(254)=100254

(3)400(4025)=4004025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3200254 2000258 35014

3、有1440个玩具,每24个装一盒,每6盒装一箱,一共要装多少箱?

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八册P37—P38,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懂得在除法里0不能作除数的道理。

2.利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改写乘除法算式和改编乘除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理解乘法的意义

(一)呈现问题情境

1.导入:今天这节课老师首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请大家准备好纸笔,老师这里有几道算式,接下来由我来报算式,请你们把听到的算式记下来,并且计算出结果,要求听清楚了吗?

2.教师报算式:5+5+5

12+12+12+12+12 (指名两生在投影片上写)

3.请同学们看一下你们所记的算式,像这样的算式,你能举例吗?(指名学生报算式,其余听写)

(1)如在教师或学生报算式的过程中,出现有同学听不清楚的情况,则提问:怎样报才能让大家听清楚呢?

(2)引导学生感受到按这样的方式报算式不容易记,并且书写麻烦。

4.反馈、投影校对

(1)讨论两种书写方式

①用连加形式写

②写成乘法

A.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B.简便在哪里?

C.比较加法列式与乘法列式的结果、意义是否相同。

(2)提问: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

明确必须是相同加数连加。

5.揭示乘法的定义

(1)你能说说什么叫乘法吗?

(2)教师小结:所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3)投影出示定义、齐读。

二、理解除法的意义及乘除法的关系

(一)感知乘除法的关系

1.将上题其中一道乘法算式改写成除法算式。(指名改写)

2.你能仿照这样写三道算式吗?

3.观察三道算式之间的联系

(1)小组交流

(2)反馈、讨论

①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写算式各部分名称

②引导学生认识到乘法算式中的积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乘法算式中的两 个因数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商。

(二)理解除法的意义

1.投影出示:( )×8=24

5×( )=30

(1)提问: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求?

(2)你能说说在什么情况下用除法求吗?

①指名回答

②同桌互讲

引导学生发现已知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情况下用除法求。

2.揭示除法的意义

(1)除法实质上是求什么?

(2)投影出示定义、齐读

(三)揭示乘除法的关系

教师:乘法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四)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出示课题)

三、巩固练习

(一)填空

1.22881÷263=87 2.472×23=10856

87×263=( ) 10856÷472=( )

22881÷87=( ) 10856÷23=( )

3.( )×15=105 4. ÷ =

105÷( )=7 × =( )

( )÷( )=( ) ( )÷( )=( )

(1)说说填写的依据

(2)第4小题中 、 、 可代表哪些数?

强调 不可为0,因为0不能作除数。

(二)改编应用题

1.6箱蜜蜂一年可以酿蜜420千克。每箱蜜蜂一年可以酿蜜多少千克?(投影出示)

列式、计算

2.将上题改编成一道乘法应用题和一道除法应用题。

(1)4人小组互编

(2)指名编题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何收获?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及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及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及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复习内容:
教材第104~105页,完成期末复习第1~6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能熟记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进一步发展数感,提高计算能力。
2、在复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复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复习已学知识的一些基本方法。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谈话:本学期的数学课程基本结束了,请大家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谈话:我们一起来把本学期所学知识整理一下吧。
引导学生整理并板书:
【原创】二上总复习教案: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及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揭示: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表内乘除法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复习乘除法的含义。
1、看图写算式。
☆☆☆☆
☆☆☆☆
☆☆☆☆
□+□+□=□□+□+□+□=□
□×□=□□×□=□
□÷□=□□÷□=□
根据学生口答完成填空,明确三种算式的含义,记住乘除法的各部分名称,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几个几相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法、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移动五角星变式为乘加、乘减练习:
☆☆☆☆☆
☆☆☆☆☆
☆☆
□○□○□=□
3、学生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题。
集体交流:你是怎样想的?你能说出每一道算式表示的含义吗?
4、口答:算式18÷3=6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3×6=18表示什么意思?
5、学生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4题。
指名汇报每个空的计算算式和得数。
三、集体背诵1到9的乘法口诀。
四、应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1、出示口诀:四六二十四
请学生根据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提问:哪些口诀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
2、在2、4、32、8中,任选3个数,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3、指导学生完成期末复习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把得数写在对应的孔雀尾巴上。
小组讨论:5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上数字有什么规律?
2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上数字有什么规律?
组织学生汇报,并小结:
5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上数字是0或5,如果5和一个单数相乘积的个位上数字是5,如果5和一个双数相乘积的个位上数字是0;
2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上数字可能是:0、2、4、6、8,这些数字都是双数。
五、全课小结
六、巩固练习
1、随堂练习。
学生先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5、6题。
指名板演部分易错习题,集体评议。
引导学生交流并小结两步计算的计算顺序:
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小结竖式计算的计算要点:
①比较:加法、减法、乘法竖式的格式和除法竖式有什么不同?
②体会除法竖式计算过程中每一步的含义,提醒学生注意商的位置。
2、补充练习。
⑴补充基本练习,口头解答。
一个乘数是7,另一个乘数是5,积是多少?
两个乘数都是8,积是多少?
两个加数都是5,和是多少?
4个6相加的和是多少?
4和6相加的和是多少?
被除数和除数都是9,商是多少?
18里面有几个2?
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几个7相加得21?
用15连续减3,需要减几次,最后得数为0?
怎样分叫做平均分?
21个苹果,可以平均分成()份,每份()个,也可以按每份()个,平均分成()份。
28÷7=4,这个算式读作(),表示()或()。
4×2=8,这个算式读作(),表示()或()。
⑵补充拓展练习。
①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7×()<354×()<26
()×8<31()×3<27
②7个6相加的和,再减去11,得多少?
③4个6相加的和,再除以8,商是多少?
④画12个○,把它们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⑤△+△+△+△=12
○+○+○=18
○+△=()
⑥◎+◎+◎=9
◎+□=8
◎×□=()
⑦△=3○=5□=7
△×□-○=()
○×□+△=()
⑧把下列算式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78-88×672÷82×37×78÷4
⑨两个相同乘数相乘,它们的积在40和50之间,这两个乘数是几?
⑩一道除法算式中,除数和商都是4,被除数是多少?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教学没有括号的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整数四则运算方法,会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学生也曾学习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但这些试题要么是同一级运算,要么是乘加、乘减算式,都是乘法在前,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的,因此本单节课着重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特别教学乘除法在后需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两步式题,这一内容很重要,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根据本课时在单元教学中的地位,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法制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美德。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理解含加、减、乘、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加、减、乘、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学会解答两级两步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素材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对游乐园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容易由分步列式过渡到列综合算式,很自然地理解相关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2、利用比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不断提高理解水平,让学生由分步列算式,再过渡到列综合算式;让学生通过比较列出的不同的综合算式,进一步理解和突出运算顺序,这样层层推进,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索,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3、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并综合算式,并结合实际问题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关混合运算顺序后,及时让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247=15+10-8=632=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渗透法制内容和爱护环境教育。
3、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4、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7+(43)
=7+12
=19
43+7
=12+7
=19
43=12
12+7=19
追问:这是谁列的?
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43)
=7+12
=19
问题: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7+123
=7+4
=11
问题:1.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2-16476-26+46819+11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小动物回家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
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先填空,在列综合算式。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247=
632=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43=12
12+7=19
追问:这是谁列的?
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43)
=7+12
=19
追问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追问2:为什么先算43?
43+77+(43)
=12+7=7+12
=19=19
追问:
问题: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7+123
=7+4
=11
问题:1.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75-34+46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
进行计算?
(二)小动物回家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
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2×4×7=

6÷3×2=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4×3=12

12+7=19

追问:这是谁列的?

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4×3)

=7+12

=19

追问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追问2:为什么先算4×3?

4×3+77+(4×3)

=12+7=7+12

=19=19

追问:

问题: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7+12÷3

=7+4

=11

问题:1.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7×5-34+4×6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

进行计算?

(二)小动物回家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

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小数乘除法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小数乘除法》,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的商。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改写时应该怎样想

教学难点:改写时应该怎样想,如果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教学小数除以整数

1、学生共同研究相同的对象。

(1)、出示例5:21.5乘除以10、100、1000各是多少?

(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21.5÷10、100、1000的商

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照下面的样子板书:

21.5÷10 =2.15

21.5÷100 =0.215

21.5÷1000 =0.0215

(3)引导观察、比较:每次除得的商与被除数21.5比较,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把一个小数除以10,就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把一个小数除以100、1000呢?

(4)充实感性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2-3个小数,分别把它除以10,100,10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并在小组里交流。

(5)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刚才的发现的规律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

2、指导完成“练一练”

第1题:学生应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注意:在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时,如果数里原有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要指导学生怎样补“0”,弄清楚补在哪里,补几个“0”。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数的小数部分缺少几位,可以在小数末尾添几个“0”;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数的整数部分位数不够,可以在整数部分的最高位的前面补“0”。

“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再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算法和结果。

三、 应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规律,进行计量单位的换算。

1、 教学例6

(1)、口答2000米=( )千米、5000米=( )千米

在这些简单的问题里体会只要除以1000,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2)、出示例6中的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

求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多少千米,只要怎么办?

(3)提问:500米=( )千米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从较大单位的数量改写成较小单位的数量要乘进率和向右移动小数点,推理出较小单位的数量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量应该除以进率和向左移动小数点。

(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作单位的数,可以用500除以1000;计算500除以1000时,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你是怎样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的?愿意把你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吗?

2.教学“试一试”

完成后说说你是怎样移动小数点的?

适当指导改写30米的写法

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4、5两题。

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有谁知道为什么同样的物体在月球上会轻很多呢?适当介绍相关的知识。

3,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根据“每10吨铁矿石可以炼铁6.05吨”能求出什么问题?

四、全课总结(略)

教学后记

教学中要注意逆向思考,全面地掌握规律。反过来,这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引导学生说说如果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相当于这个小数分别除以多少?)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分析

第二课时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例2。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2×4×7=

6÷3×2=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4×3=12

12+7=19

追问:这是谁列的?

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4×3)

=7+12

=19

追问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追问2:为什么先算4×3?

4×3+77+(4×3)

=12+7=7+12

=19=19

追问:

问题: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7+12÷3

=7+4

=11

问题:1.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7×5-34+4×6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

进行计算?

(二)小动物回家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

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第十课时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3、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一、把握教材,找准重、难点。

教材先复习已学过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指出它们的运算顺序,然后通过例1着重教学怎样脱式,分步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在这之前,计算两步式题,考虑到数目比较小,大都是口算,运算顺序也比较简单,同学书写能力也较差,只要求直接写出得数。从本单元开始,要求分步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以便为今后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在同学通过“做一做”初步掌握脱式计算的写法以后,再通过例2教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例2中有两个例子,左边是同学熟悉的,右边的例子是教学的重点。通过两个例子的比较,使同学更清楚地认识到,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论乘法在前面或是后面,都要先算乘法。接着通过例3教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也是把右边的例子作为教学的重点。这里要说明一下,有关运算顺序的结语都放在例子的前面,是因为运算顺序自身都是规定(当然这些规定是合理的),所以可以先出结语,然后用例子说明,不需要先出例子,再概括出法则。

二、注重对比,在对比中掌握运算顺序和格式。

比较,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本节课安排了三次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如例题教学第1题中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的对比,在对比中解释综合算式的特征。如例题教学后第1题和第2题的对比,从对比中揭示出运算顺序。如练习中32+3×20与32+3-20、56-7×8与56÷7×8的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体验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以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对运算顺序的体验。

在这一课中我设计了4个层次的不同练习:1、把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培养逆向思维。2、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在改错中体验混合运算的格式和运算顺序,巩固新知,培养认真负责的态度。4、比一比,在比较中沟通联系,建立认知结构。

计算教学是很枯燥的,混合运算的掌握需要一定量的练习,重复机械的训练,往往造成学生的厌烦。因此我们追求形式多样练习,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使学生愿意计算,从而充分发挥每一道题的作用。

表内除法的复习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表内除法的复习”,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表内除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9页表内除法,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学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引导学生回顾本期已学知识。看目录相互说说,要求学生全班交流。概括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的变换,统计。
2.我们今天来复习表内除法。板书:表内除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亲切、自然、民主、平等的交谈中自然引入了课题。
二.复习整理:
1.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样算的?(小黑板)
32÷481÷915÷5
24÷642÷740÷8
24÷314÷2
先独立做在课本上,再说一说怎么样算的。
2.针对刚才学生容易错的内容,用听算的方法,选拓展练习中的题进行训练。
在草稿本上听算练习。
3.复习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可挂图出示,小组讨论后学生口答)
出示挂图:教材第119页的第1题。(如果没有挂图可让学生看书)
想一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小组讨论交流后,口答。
4.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在○填上“<”“>”“=”。引导学生正确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笔试一试复习表内除法,并同时找找学生的问题,了解学情。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除法知识来解决。
三.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第1、2题。
巡视、评改。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同桌检查。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及时查漏补缺。
四、拓展性学习:
1.口算。
15÷5=6÷3=16÷8=9÷3=
45÷9=56÷7=49÷7=2×4=
45÷5=56÷8=63÷7=8÷2=
2.看图,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计算。
3.在○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8○4=221○3=7
20○5=256○9=5430○5=6

《乘法和除法》整理与复习


【复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总复习《乘法和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难点】
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复习重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题卡
【复习过程】
一、小组交流,整理知识
1、揭示课题
师:上一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八单元乘法和除法整理和复习,那我们现在就来一起复习乘法和除法。(板书)
2、小组交流
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把整理的结果互相交流一下,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相互补充,看看谁整理的更全面,更完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能让学生再次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归纳,也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比较中找到不足,同时也能互相补充。)
二、个别展示,构建知识网络
1.个别展示
师:看来同学们都整理得不错,接下来我们就请几个同学分享一下他们的整理图吧。(并对该学生的整理图进行评价或给予建议)
[实物投影展示]
(设计意图:因为每个学生都独立整理过知识图,让个别学生出来展示、分析,有助于其他学生视觉上的欣赏与学习,同时也给予优生一个展示的平台。)
2.学生之间评价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看与听,再让他们对展示品作评价,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查漏补缺,同时也可以学习到别人好的地方。)
三、回顾整理,解读老师的知识图
1.教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学习老师整理的步骤与方法,并板书。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展示知识图时能够看出很多的遗漏、不够完善,所以学生们会很期待看看老的知识图,有一睹为快的心情。)
2.学生对老师知识图的评价
(设计意图:能给老师提出建议,能肯定老师的整理,能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更加深刻,对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更加清晰。)
四、巩固练习
1.错题分析
(1)134
×16
804
134
938
(2)我国的花卉品种丰富,百合花约有40个品种,杜鹃花大约是百合花品种的17倍,杜鹃花大约有多少个品种?
40×17=680(个)
答:杜鹃花大约有680个品种。
(3)400×50的末尾有3个0。()
(设计意图:练习之前给学生打一针“强心针”,提醒他们以往经常做错的题,让他们自己发现,找出问题所在,为下面的练习做铺垫。)
二、基础题。
(1)计算。
357×68=268÷53=
(2)填空。
1、笔算270×20时,先算27×2=(),再在积的末尾添()个0。
2、6(9×21≈12000,方框里最小填(),最大填()。
3、两个因数的积是810,这两个数各自扩大10倍后,相乘的积是()。
(3)应用题。
1、小林家的果园今年收了310千克梨,收的苹果是梨的19倍。一共收了多少千克苹果?
2、一辆长途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错题分析”的铺垫,学生在做题时就会更认真,更细心,尽量不让自己犯以上的错。同时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拓展题。
小马虎在计算除法的时候,把除数43错写成34,这样得到的商是32,余数是32,正确的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设计意图:课堂应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要促使好学生更优,应潜移默化的发散他们的思维,教会他们数学学习的思考方法,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六、全课总结和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收获,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强化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

板书设计:
口算解决问题

估算乘法和除法笔算
积和商不变的变化规律

《乘除法复习》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除法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137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