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考物理第一轮波粒二象性导学案复习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考物理第一轮波粒二象性导学案复习,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20xx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十七、波粒二象性

【课题】波粒二象性
【目标】
1、理解光电效应现象,掌握光电效应规律
2、了解黑体、黑体辐射、光的波粒二象性和德布罗意波
【导入】
一、黑体与黑体辐射
1.热辐射: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温度有关。
2.黑体:能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3.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4.能量子:普朗克认为,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ε(称为能量子)的整数倍,即:ε,1ε,2,3ε,...nε.n为正整数,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称为能量子。能量子的表达式:ε=hν(其中普朗克常量h=6.62610-34JS)
二、光电效应:
1.内容: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表面发射出电子(光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光电子是物体表面的电子吸收光子能量产生的。
2.光电效应的规律:
(1)任何一种金属材料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的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入射光照射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
(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3.光子说:爱因斯坦提出,在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与其频率成正比,即E=hγ.
4.光子说对光电效应的解释(见课本P31-34)
5.爱因斯坦光电方程:Ek=hγ一w;其中γ为入射光子的频率,W为逸出功,Ek表示光电子所具有的最大初动能.
三、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充分表明光是波,而光电效应现象和康普顿效应又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光是粒子。事实上,光具有波动和粒子二重特性。俗称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在传播时更多地表现为波动特性,在与物质微粒发生作用时更多地表现为粒子特征;波长越长的光波动性越显著,频率越高的光粒子性越显著;大量光子的整体行为表现为波动性,少量光子的个别行为表现为粒子性。
光是一种概率波,一切微观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
四、概率波、物质波:
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任何一个运动物体,都有一种波和它对应,波长为λ,这种波叫做物质波。P=h/λ,其中p是运动物体的动量,h是普朗克恒量。

【导研】
[例1](2007年江苏卷8、)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两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谱形状及其温度在不同方向上的微小变化。他们的出色工作被誉为是宇宙学研究进入精密科学时代的起点,下列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黑体谱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微波是指波长在10-3m到10m之间的电磁波
B、微波和声波一样都只能在介质中传播
C、黑体的热辐射实际上是电磁辐射
D、普朗克在研究黑体的热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例2]某金属在一束黄光照射下,恰好有电子逸出,在下述情况中,正确的是()
A.增大光强度而不改变光的频率,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不变
B.用一束强度更大的红光代替黄光,仍可发生光电效应
C.用强度相同的紫光代替黄光,单位时间内逸出的电子数减少
D.当入射光频率增为原来的两倍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为原来的两倍

[例3]如图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图线,由图可知()
A.该金属的极限频率为4.27×1014Hz
B.该金属的极限频率为5.5×1014Hz
C.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
D.该金属的逸出功为0.5eV

[例4](20xx天津8)用同一光管研究a、b两种单色光产生的光电效应,得到光电流I与光电管两极间所加电压U的关系如图。则这两种光()
A照射该光电管时a光使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
B.从同种玻璃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大
C.通过同一装置发生双缝干涉,a光的相邻条纹间距大
D.通过同一玻璃三棱镜时,a光的偏折程度大

[例5]现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线度为d的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为满足测量要求,将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设定为d/n,其中。已知普朗克常量h、电子质量m和电子电荷量e,电子的初速度不计,则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加速电压应为()
A.B.C.D.
【导练】
1、(2008年上海市高三物理质量抽查卷).热辐射是指所有物体在一定的温度下都要向外辐射电磁波的现象。辐射强度指垂直于电磁波方向的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接收到的辐射能量。在研究同一物体于不同温度下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与其辐射强度的关系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图线:图中横轴λ表示电磁波的波长,纵轴Mλ表示物体在不同温度下辐射电磁的强度,则由Mλ—λ图线可知,同一物体在不同温度下,将()
A.向外辐射相同波长的电磁波的辐射强度相同。
B.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范围是相同的。
C.向外辐射的最大辐射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D.向外辐射的最大辐射强度电磁波的波长向短波方向偏移。

2、关于黑体和黑体辐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普朗克根据能量子假说的观点得出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且公式与实验非常吻合,揭示了微观世界量子化的观点。
B.实验表明,对于一般材料的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而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温度有关。
C.虽然我们用肉眼看不见黑暗中的人,但此人也向外发出热辐射,我们可用红外摄像拍摄到此人
D.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中,维恩公式在短波区与实验非常接近。

3、下列四个实验示意图中,能揭示光的粒子性的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粒子的波动性,电子流通过狭缝是电子间相互作用产生的。
B.用质子流工作的显微镜比用相同速度的电子流工作的显微镜分辨率高
C.光电效应深入地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的一面。光电效应表明光子具有能量。
D.物质波既是一种电磁波,又是一种概率波,在微观物理学中可以用“轨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

5、在验证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单缝,如果时间足够长,底片上会出现衍射图样
B.单缝宽度越小,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粒子的位置,但是粒子的动量的不确定量更大
C.光子通过单缝的运动路线像水波一样起伏
D.单个光子通过单缝后打在底片的情况呈现出随机性,大量光子通过单缝后打在底片上的情况呈现出规律性

6.(20xx江苏物理12C)(1)研究光电效应电路如图所示,用频率相同、强度不同的光分别照射密封真空管的钠极板(阴极K),钠极板发射出的光电子被阳极A吸收,在电路中形成光电流。下列光电流I与AK之间的电压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

(2)钠金属中的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从金属表面逸出,这就是光电子。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的过程中,其动量的大小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

(3)已知氢原子处在第一、第二激发态的能级分别为-3.4eV和-1.51eV,金属钠的截止频率为Hz,普朗克常量h=Js.请通过计算判断,氢原子从第二激发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过程中发出的光照射金属钠板,能否发生光电效应。

扩展阅读

--光的波粒二象性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光的波粒二象性”,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2)知道概率波的概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教材先总结前面所学知识,提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并进一步指出光波是一种概率波:大量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少量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高的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低的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
分析二:教材中内容要求较低,学生掌握部分以记忆为主。

教法建议
建议:可以由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学生再阅读课本自学,最后学生回答问题,有不明白的地方由教师解释。

--示例

光的波粒二象性

教学重点: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教学难点:对波粒二象性的理解

示例:
由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光波能干涉和衍射,说明光具有波动性;而光电效应又说明光具有粒子性,那么光波到底是波还是粒子呢?),学生再阅读课本自学,最后学生回答思考问题,有不明白的地方由教师解释。

探究活动

题目:光学发展史
组织:个人
方案:科普论文
评价:科普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教学目标

(1)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2)知道概率波的概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教材先总结前面所学知识,提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并进一步指出光波是一种概率波:大量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少量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高的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低的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
分析二:教材中内容要求较低,学生掌握部分以记忆为主。

教法建议
建议:可以由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学生再阅读课本自学,最后学生回答问题,有不明白的地方由教师解释。

--示例

光的波粒二象性

教学重点: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教学难点:对波粒二象性的理解

示例:
由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光波能干涉和衍射,说明光具有波动性;而光电效应又说明光具有粒子性,那么光波到底是波还是粒子呢?),学生再阅读课本自学,最后学生回答思考问题,有不明白的地方由教师解释。

探究活动

题目:光学发展史
组织:个人
方案:科普论文
评价:科普性

高三物理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教案34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三物理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教案34”,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三节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2)知道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
(3)知道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和粒子动量关系。
(4)了解不确定关系的概念和相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了解物理真知形成的历史过程;
(2)了解物理学研究的基础是实验事实以及实验对于物理研究的重要性;
(3)知道某一物质在不同环境下所表现的不同规律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阅读和教师介绍讲解,使学生了解科学真知的得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不断得到纠正与修正;
(2)通过相关理论的实验验证,使学生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了解电子衍射实验,使学生了解创造条件来进行有关物理实验的方法。
教学重点: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波长和粒子动量关系。
教学难点:实物粒子的波动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学生阅读-讨论交流-教师讲解-归纳总结。
教学用具:课件:PP演示文稿(科学家介绍,本节知识结构)。多媒体教学设备
(一)引入新课
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光的一些特性和相应的事实表现,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来认识光的本质和把握其特性呢?(光是一种物质,它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特性,分别举出有关光的干涉衍射和光电效应等实验事实)。
我们不能片面地认识事物,能举出本学科或其他学科或生活中类似的事或物吗?
(二)进行新课
1、光的波粒二象性
讲述光的波粒二象性,进行归纳整理。
(1)我们所学的大量事实说明: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分立性和连续性是相对的,是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光子的行为服从统计规律。
(2)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概率遵从波动规律,物理学中把光波叫做概率波。
2、光子的能量与频率以及动量与波长的关系。

提问:作为物质的实物粒子(如电子、原子、分子等)是否也具有波动性呢?
3、粒子的波动性
提问:谁大胆地将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只是因为他大胆吗?(法国科学家德布罗意考虑到普朗克能量子和爱因斯坦光子理论的成功,大胆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
(1)德布罗意波: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种波称之为物质波,也叫德布罗意波。
(2)物质波波长:=
提问:各物理量的意义?(为德布罗意波长,h为普朗克常量,p为粒子动量)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为什么德布罗意波观点很难通过实验验证?又是在怎样的条件下使实物粒子的波动性得到了验证?
4、物质波的实验验证
提问:粒子波动性难以得到验证的原因?(宏观物体的波长比微观粒子的波长小得多,这在生活中很难找到能发生衍射的障碍物,所以我们并不认为它有波动性,作为微观粒子的电子,其德布罗意波波长为10-10m数量级,找与之相匹配的障碍物也非易事)
例题:某电视显像管中电子的运动速度是4.0×107m/s;质量为10g的一颗子弹的运动速度是200m/s。分别计算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根据公式计算得1.8×10-11m和3.3×10-34m)
电子波动性的发现者——戴维森和小汤姆逊
电子波动性的发现,使得德布罗意由于提出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这一假设得以证实,并因此而获得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而戴维森和小汤姆逊由于发现了电子的波动性也同获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阅读有关物理学历史资料,了解物理学有关知识的形成建立和发展的真是过程。(应用物理学家的历史资料,不仅有真实感,增强了说服力,同时也能对学生进行发放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电子衍射实验:1927年,两位美国物理学家使电子束投射到镍的晶体上,得到了电子束的衍射图案,从而证实了德布罗意的假设。除了电子以外,后来还陆续证实了质子、中子以及原子、分子的波动性。
提问:衍射现象对高分辨率的显微镜有影响否?如何改进?(显微镜的分辨本领)
5、德布罗意波的统计解释
1926年,德国物理学玻恩(Born,1882--1972)提出了概率波,认为个别微观粒子在何处出现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大量粒子在空间何处出现的空间分布却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
6、经典波动与德布罗意波(物质波)的区别
经典的波动(如机械波、电磁波等)是可以测出的、实际存在于空间的一种波动。而德布罗意波(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简单的说,是为了描述微观粒子的波动性而引入的一种方法。
7、不确定度关系(uncertaintyrelatoin)
经典力学:运动物体有完全确定的位置、动量、能量等。微观粒子:位置、动量等具有不确定量(概率)。
(1)电子衍射中的不确定度
如图所示,一束电子以速度v沿oy轴射向狭缝。电子在中央主极大区域出现的几率最大。在经典力学中,粒子(质点)的运动状态用位置坐标和动量来描述,而且这两个量都可以同时准确地予以测定。然而,对于具有二象性的微观粒子来说,是否也能用确定的坐标和确定的动量来描述呢?

下面我们以电子通过单缝衍射为例来进行讨论。
设有一束电子沿oy轴射向屏AB上缝宽为a的狭缝,于是,在照相底片CD上,可以观察到如下图所示的衍射图样。如果我们仍用坐标x和动量p来描述这一电子的运动状态,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一个电子通过狭缝的瞬时,它是从缝上哪一点通过的呢?也就是说,电子通过狭缝的瞬时,其坐标x为多少?显然,这一问题,我们无法准确地回答,因为此时该电子究竟在缝上哪一点通过是无法确定的,即我们不能准确地确定该电子通过狭缝时的坐标。
研究表明:
对于第一衍射极小,式中为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电子的位置和动量分别用x和p来表示。电子通过狭缝的瞬间,其位置在x方向上的不确定量为,同一时刻,由于衍射效应,粒子的速度方向有了改变,缝越小,动量的分量px变化越大。
分析计算可得:式中h为普朗克常量。这就是著名的不确定性关系,简称不确定关系。
上式表明:
①许多相同粒子在相同条件下实验,粒子在同一时刻并不处在同一位置。
②用单个粒子重复,粒子也不在同一位置出现。

例题解析:
例1:一颗质量为10g的子弹,具有200ms-1的速率,若其动量的不确定范围为动量的0.01%(这在宏观范围是十分精确的了),则该子弹位置的不确定量范围为多大?
解:子弹的动量
动量的不确定范围
由不确定关系式,得子弹位置的不确定范围
我们知道,原子核的数量级为10-15m,所以,子弹位置的不确定范围是微不足道的。可见子弹的动量和位置都能精确地确定,不确定关系对宏观物体来说没有实际意义。
例2:一电子具有200m/s的速率,动量的不确定范围为动量的0.01%(这已经足够精确了),则该电子的位置不确定范围有多大?
解:电子的动量为:
动量的不确定范围
由不确定关系式,得电子位置的不确定范围
我们知道原子大小的数量级为10-10m,电子则更小。在这种情况下,电子位置的不确定范围比原子的大小还要大几亿倍,可见企图精确地确定电子的位置和动量已是没有实际意义。
8、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的特性对比

宏观物体微观粒子
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可用牛顿力学描述。没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需用量子力学描述。
有连续可测的运动轨道,可追踪各个物体的运动轨迹。有概率分布特性,不可能分辨出各个粒子的轨迹。
体系能量可以为任意的、连续变化的数值。能量量子化。
不确定度关系无实际意义遵循不确定度关系
9、不确定关系的物理意义和微观本质
(1)物理意义:
微观粒子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位置和动量。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越小,动量的不确定量就越大,反之亦然。
(2)微观本质:是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及粒子空间分布遵从统计规律的必然结果。
不确定关系式表明:
①微观粒子的坐标测得愈准确(),动量就愈不准确();微观粒子的动量测得愈准确(),坐标就愈不准确()。但这里要注意,不确定关系不是说微观粒子的坐标测不准;也不是说微观粒子的动量测不准;更不是说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都测不准;而是说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测准。
②为什么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测准?这是因为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本来就不同时具有确定量。这本质上是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必然反映。由以上讨论可知,不确定关系是自然界的一条客观规律,不是测量技术和主观能力的问题。
③不确定关系提供了一个判据:当不确定关系施加的限制可以忽略时,则可以用经典理论来研究粒子的运动。当不确定关系施加的限制不可以忽略时,那只能用量子力学理论来处理问题。

高考物理第一轮导学案复习


20xx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一、运动的描述(4)
【课题】实验:探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导学目标】
1、了解游标卡尺的原理,并会正确运用和读数。
2、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习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3、学习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即时速度和加速度。
【知识要点】
一、实验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叫做误差.
2.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①系统误差:由于仪器本身不精确、或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理不完善而产生的.
②偶然误差: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物理量的影响而产生的.
3.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①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取绝对值)。
②相对误差:等于绝对误差与真实值之比(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二、有效数字
1.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有效数字。(因为测量总有误差,测得的数值只能是近似数字,如用毫米刻度尺量得某书本长184.2mm,最末一位数字“2是估计出来的,是不可靠数字,但仍有意义,一定要写出来).
2.有效数字的位数是从左往右数,从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数到右边最末一位估读数字止。

三、游标卡尺
游标尺精度
(mm)测量结果(游标尺第n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某条刻度线对齐)
格数刻度
总长每小格与1mm相差
109mm0.1mm0.1主尺mm数+0.1n
20xxmm0.05mm0.05主尺mm数+0.05n
5049mm0.02mm0.02主尺mm数+0.02n
1.结构:游标卡尺的构造如下图所示,它的左测量爪固定在主尺上并与主尺垂直.右测量爪与左测量爪平行,固定在游标尺上,可以随同游标卡尺一起沿主尺滑动.
2.原理及读数方法:
游标卡尺的读数=主尺上读数+标尺上对齐的格数×精确度;
常见游标卡尺的相关数据如下:

四.打点计时器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由于电源频率是50Hz),因此,纸带上的点就表示了和纸带相连的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点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
五.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如图所示,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s1、s2、s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s=s2-s1=s3-s2=……=恒量,即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1)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根据s4-s1=s5-s2=s6-s3=3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出、、,再算出a1、a2、a3的平均值,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用v-t图法:
先根据,求出打第n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后作出v-t图线,图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典型剖析】
[例1]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为12.6mm。若物体的实际长度为12.4mm,则绝对误差△x=mm,相对误差η=。

[例2]读出如图所示游标尺的读数.

[例3](启东08届高三调研测试)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50Hz的低压交变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每5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四个点未画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a、b、c、d、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得到一条表示v-t关系的图线,从而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1)请你在xoy坐标系中用最简洁的方法作出能表示v-t关系的图线(作答在右图上),并指出哪个轴相当于v轴?答:;

(2)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始计时,为求出0.15s时刻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答:;

(3)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2.0cm,e段纸带的长度为10.0cm,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m/s2.
[例4](盐城市08届高三六所名校联考)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以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题图所示。
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方法A:
由……,取平均值g=8.667m/s2;
方法B:
由取平均值g=8.673m/s2。
(1)从实验装置看,该同学所用交流电的电压为______伏特,操作步骤中释放纸带和接通电源的先后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S1、S2、S3、S4、S5、S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中有__________;方法B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选择方法______(A或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____(系统或偶然)误差。
(3)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举出两条)。

【训练设计】
1、如图所示为测量一金属筒时刻度尺示数的示意图,该金属筒长度为cm.

2、(1)某游标卡尺两测脚紧靠时如图甲所示,测物体长度时如图乙所示,则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__mm。
(2)新式游标卡尺的刻线看起来很“稀疏”,使得读数显得清晰明了,便于使用者正确读取数据.通常游标卡尺的刻度有10分度、20分度、50分度三种规格;新式游标卡尺也有相应的三种,但刻度却是:19mm等分成10份,39mm等分成20份,99mm等分成50份,以“39mm等分成20份”的新式游标卡尺为例,如图所示.
①它的准确度是___mm;
②用它测量某物体的厚度,示数如图所示,正确的读数是__cm.

3、如图为用5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的读数,由于遮挡,只能看见游标的后半部分,这个物体的长度为mm.

4、如图为物体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
则A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138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