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一政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政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高一政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案
一、教学要求
1、基本要求
(1)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明确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主要实现形式
(3)了解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4)知道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区别
(5)了解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2、发展要求
(1)把握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2)理解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二、基础知识
1.、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________。
3.公有制经济包括:经济、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
4.国有经济的是我国国民经济的_______,掌握着国家的_______,在国民经济中起________
5.公有制_____地位的主要体现:一是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作用。
6.为了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深化国有企业____________改革,健全______________,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__________和_________.
7.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_______________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___________.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____________、有利于增强_________、有利于提高________________.
8、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_____________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___________________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格局.

三、思考问题
1、任何不同所有制经济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就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吗?

2、混合所有制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吗?

3公有制经济越多越好,比重越大越好吗?Jab88.cOM

4、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地位是平等的吗?

四、深化拓展
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区别: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离不开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保证公有制占主体地位最主要的就是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对整个国民经济起支配作用。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等于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因为公有制经济还包括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侧重于所有制结构中各种所有制成分的比例讲的;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则是就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对国民经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所起的作用而言的。

2、对两个“毫不动摇”的理解: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两个“毫不动摇”有着丰富的含义。
(1)两种所有制的社会性质是一致的。不管是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形式,是为了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服务的。
(2)两种所有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平等,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各自优势,公平竞争。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力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两种所有制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是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3、误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经济是指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现阶段,我国还存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毫不动摇地鼓励和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4、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关系
(1)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并不等同。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本的组织和运营方式。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和劳动群众集体占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公有资本如何组织、管理经营。
(2)公有制离不开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它是通过公有制的具体形式来实现的。同一种所有制可以采用不同的实现形式,不同的所有制也可以采用同一种实现形式。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现阶段,我国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涌现出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新形式。

5、判断股份制的性质,不能笼统的说是姓公还是姓私,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如果是公有资产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但不等于是公有制经济,它仍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五、巧建结构

六、应用练习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公有制为主体”
的正确理解是
A.公有制在各个经济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
B.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成分必须保持在50%以上
C.公有制在各个地方都必须保持量和质的优势
D.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2、某奶牛养殖大县的一百多农户自发成立“奶联社”,将奶牛集中起来,由奶联社组织养牛
能手对奶牛统一饲养、管理;每头牛作价5000元入股,固定分红,5年返利6000元。入社
后奶牛的饲养成本下降,奶牛的产量上升,奶价因原奶质量提高而上升。从所有制性质上看,
奶联社属于
A、个体经济、混合所有制B、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
C、混合经济、股份合作制D、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
3、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加强的同时,个体经济快速发展。
统计资料表明,1978年全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为15万人,到2007年6月底,全国个体经
济从业人员为5309万人。个体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在于
①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它适应了我国现实生产力的状况
③它可以吸纳大量人口就业④它是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经济成分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扩展阅读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两汉政治经济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刺史制度;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察举制度;编户齐民。

二、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根据现实需要不断改革。培养学生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汉初统治者基本上承袭秦制,目的是巩固和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维护国家统一,恢复和发展经济,推动历史的进步,到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才真正巩固下来。

2.两汉的统治者制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主观上是希望达到长治久安,但由于时代和阶级局限,其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阶级矛盾。

3.两汉时期出现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他们治国理财的方针、制度和经验,值得研究和总结。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刺史制度;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察举制度;编户齐民。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的理解“汉承秦制”的含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指出:两汉是指西汉和东汉。

然后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是封建时代的必然产物。

“汉承秦制”,不是照抄照搬,一成不变。而是在秦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对维护国家统一、安定社会、发展经济具有进步意义,使西汉达到鼎盛的局面,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讲授新课:

一、刺史制度

1.西汉的刺史制度

刺史制就是监察制。

秦朝时,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汉武帝为加强监察地方的诸侯王和地方高官,在各州均设置刺史,即监察官。

西汉时,刺史低于郡守,但代表中央,权力大,便于皇帝直接控制地方。

2.东汉的刺史制度

东汉初年,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刺史定期巡行所属郡国,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东汉时,刺史有了固定治所,变成具有统郡职能的长官,开始掌握军队,刺史举

劾官吏,不再需要三公案验,即可黜免。

3.评价:监察制度是必要的,但在执行中.刺史逐渐演变为地方长官,权力不断膨胀,

失去了监察官的作用。

二、郡县制和封国制的并存

1.西汉的郡国制:

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这是地方政权组织。

西汉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同时又兼有封国制,封国分王国和侯国两级,王国实际上

与割据无异。侯国直属朝廷,不受所在郡管辖。

西汉王朝解决封国问题,主要是采取暴力和非暴力两种方式。如:

A.景帝平定七国之乱。B.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制定“附益法”。

2.东汉的郡国制

汉光武帝对诸侯王控制也很严。

汉光武帝继续推行汉武帝时的“附益之法”,不许封王养士,限制封国势力的发展。

52年,光武帝命郡县收捕诸王宾客,牵连而死者以千数。

讨论与思考:两汉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和封国制,两者相比的其利弊在哪里?

三、察举制制度

1.西汉的选官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扩大西汉的统治基础,汉武帝颁行了新的选

官制度,注意选拔人才,充实官僚机构。选拔人才渠道主要有

察举(选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汉武帝即位后,令郡国

岁举孝、廉各1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仕进的主要途径。

征辟制: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宫吏的制度。汉武帝连续大规模征召才能之士,令

官吏陪同入京,到京后,亲自召见,被看中的,授予官职。

引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了解西汉人才选拔制度形成的过程及积极作用。

2.东汉的选官制

东汉继续推行西汉的察举和征辟制度。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

东汉时不少士大夫为了博取高官厚禄,采取贿赂请托,营私舞弊,特权横行,这

些世家大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发展成为门阀士族。

那些所谓举主、府主和门生、故吏互相勾结,形成一个个官僚集团。这些官僚集

团在镇压黄巾起义中,乘机扩大武装力量,形成割据一方的军阀。

四、编户齐民

1.何谓“编户齐民”?

被西汉政府正式编入户藉的自耕农、佣工、雇农等,称为编户齐民。

编户齐民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

2.编户齐民对封建国家的义务(农民的主要负担):

田租:十五税一;

人头税:A.算赋:120钱;B.口赋:20钱;

徭役:每年一个月,不去则交更赋代役;

兵役:一生服役2年。

3.评价:汉初的赋税制度,对农民的剥削较轻,但随着汉王朝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生活日益奢侈腐化。国家、地主和官吏对农民的剥削也日益加重,汉末,终于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封建制度的本质就是剥削压迫农民的制

考点2: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1、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

认识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年的地方行政制度。分析封国制产生的原因、特点;归纳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认识王国问题解决的意义。

2、察举制;

认识察举制是汉朝重要的选官制度、并理解其概念及目的。归纳察举制在两汉的演变及影响。

3、编户齐民

认识编户制度是汉朝的行政管理制度和赋税制度;掌握该制度的目的、内容及影响。

1、“汉承秦制”的主要含义

①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②承袭秦朝的监察制。汉武帝发展为刺史制度,监察郡国等地方高官。东汉时,刺史地位进一步提高,后成为地方长官,掌军政。

③承袭秦朝的郡县制,郡守县令的任免权归皇帝。

④承袭秦的田租、户赋徭役、兵役制,西汉发展为编户制度,以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

2.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的革新

两汉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两汉社会制度比起秦朝更加完备,汉朝在废除苛法的前提下,进行革新。包括:刺史制度、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察举制、编户齐民等。在这些内容中,主要是围绕着三个方面的关系与矛盾展开的,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矛盾、选用官吏的形式,对百姓的管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通过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此外,通过“推恩令”和“附益之法”,削弱和限制藩王的活动。在选用官吏的形式中,以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为最主要的途径之一。通过实行编户制度,加强对百姓的管理。

3、编户制度

编户齐民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秦始皇统一后,对赋税制度进行了统一和改革。公元前216年,命全国各地自报占有田亩数目,即文献记载的“令黔首(百姓)自实田”。这是我国历史上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土地登记制度的开始。秦朝还规定田租十税一,人民有服徭役、兵役的义务。汉代,承袭和发展了秦朝这一制度,一套完整的封建管理制度和赋税制度正式形成。西汉政府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人口,剥削农民。编入户籍的民户,主要是广大农民,但也包括无爵位的地主和小官吏,其中人数最多的是自耕农。

编户齐民具有独立身份,依据资产多少划分大家、中家、小家三等,隶属地方政府,承担国家赋税、徭役、兵役,资产多者多纳税。农民的主要负担有四项,即田租、人口税、兵役、徭役(或纳更赋以代役),编户齐民制度有利于国家对农民征收赋税。

怎样认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与含义:在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的特点是自然经济,农业是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因此,封建统治者非常重视农业,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经济政策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面倾斜。重农抑商政策是历代封建王朝一直奉行的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和政策。

(2)产生和发展: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最早在魏国李悝改革中有所体现;之后,商鞅变法中将重农抑商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并付诸实施、大力推行;到西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最为突出;后来,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把它作为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3)实质与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实质上是维护封建的经济基础。评价重农抑商政策要注意它的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不同时期其历史作用是不同的。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如商鞅变法,积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使秦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的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西汉初期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也兴盛起来。到了明朝中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活跃,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封建统治者继续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并利用封建专制制度实行一系列的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措施。如清政府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等。这就严重障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也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导致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滞后,因此,在封建社会的晚期,重农抑商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则具有明显的消极作用。

例1.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与西周的分封制都是()

A.都是封建中央集权制B.封建专制的产物

C.为巩固其统治而实行D.随社会经济基础变化而瓦解

本题答案是C本题主要考查西汉分封制和西周分封制的理解和比较。西周的分封制是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而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中央集权和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故可排除A、B两项;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的瓦解是统治者一系列措施的结果,并非因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西汉的社会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自始至终都未发生变化,所以D项也不正确。两个时期分封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

例2.下列对汉朝察举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而建立的选官制度

B.内容包括察举、皇帝征召等

C.察举是两汉选官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D.西汉选举的主要依据是门第族望

本题答案是D。本题旨在考查准确掌握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明确汉朝监察制度建立的目的、内容及实行的概况。A、B、C三项叙述正确,D项表述有误,因为,门第望族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是在东汉而非西汉。

例3.对汉朝编户齐民制度性质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B.是一种赋税制度

C.是一种地方行政机构D.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

本题答案是D。该题主要考查对两汉编户制度的正确认识,两汉对百姓的管理实行编户制度,在编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有独立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据此分析可判断D项符合题意。

例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被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前汉书》卷14

材料2:(晁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史记》卷106

材料3:(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

──《前汉书》卷64

材料4:自此以来,……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至哀、平之际,皆继体苗裔,亲属疏远,生于惟墙之中,不为士民所尊,势与富室无异。

──《前汉书》卷14

回答:①根据材料1,说明汉初分封王国的依据是什么?试指出这一依据正确与否?

②根据材料1、2说明西汉为什么要解决王国问题?材料2、3的解决方法有何不同?

③材料4说明了什么问题?

④试对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作出正确的评价。

本题重在考查学生阐释历史材料的能力。材料一、二反映西汉前期诸侯王的设立意图以及后来变化的结果,要善于把材料的叙述与题目的设问要求结合对应回答。第(2)题要求对比材料二、三,要善于从材料中分清不同手段及产生的不同结果。第(3)问是认识能力的考查,要注意从“解决”上思考。

(1)“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天下初定,昆弟少,诸子弱。”实行郡县并行制。王国和侯国势力膨胀,权力增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2)前者主张强行削弱王国特权;后者主张加大分封,分割减少诸侯王的封地。其结果是,前者容易激化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酿成叛乱;后者使诸侯王封地越来越小,势力日渐削弱,无力与中央对抗,从而使中央集权大大加强。(3)强大的中央集权是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

1、政治上,封建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巩固。

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此制度建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

②这一制度有中央和地方两大行政制度。从中央制度来看:秦朝设立三公九卿制,其中相权较重,可以辖制百官。西汉汉武帝改革官制,组成内朝和外朝,开始有意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还实行了监察制度(刺史制度)和选官制度(察举制)。从地方制度来看:秦朝否定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郡县制,至西汉中期则从实践中认识到分封制的弊端,实际上取消了这一制度,然而地方割据则在刺史制度和察举制推行后期变得十分严重。

2、封建统治思想的演变。

①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加强镇压,实行暴政;

②西汉初年,推行黄老思想,“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③西汉汉武帝开始,儒学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

注意:秦汉时期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政治上的突出特点就是封建上层建筑的日趋完善,全国“大一统”的思想观念,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官方意识形态,成为中国的历史传统,在巩固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秩序、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学习目标(考点阐释)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B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创造消费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②消费所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的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注: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
2.我国现阶段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A
(1)公有制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主体地位的体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3.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种类A
①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
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②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所有制形式。
③外资经济: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
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2)作用(概括):有利于发展生产,扩大就业,增加个人和国家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和意义B
(1)原因: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意义: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水平真题感悟
1.(07年)判断:我国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7年)在我国,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股份制经济D私营经济
3.(10年)随着上海世博会的临近,消费者对世博会特许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攀升,使得相关产
品的生产厂家一片忙碌。这说明
A生产决定消费的水平B我国对外开发水平进一步提高
C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D我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4.(11年)十几年前,为满足人们对彩电、冰箱的需求,彩电业、冰箱也迅速发展;近几年,由于人么对健康和休闲的需要,美容、健体、娱乐、旅游业随之兴旺发达起来。这表明
A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B消费决定生产的质量和水平
C生产对消费起决定作用D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5.(12年)数字音乐播放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问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消费和娱乐方式。这表明
A消费促进生产B生产决定消费
C公司生产经营的直接目的是消费D消费需求带动新产业的成长
6.(12年)一对夫妇筹资开了个火锅店,夫妻俩既当店主又当服务员。随着生意的红火,他俩开起了火锅连锁店并雇工经营,自己当老板。火锅连锁店属于
A公有制经济B集体经济C个体经济D私营经济
7.(10年)“草根经济”以小型企业、微型企业(10个雇员以下)、城乡个体工商户、创业者等
为主体,属于非公有制经济。过去我国强调发展单一的公有制经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逐步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
本经济制度。“草根经济”得到了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城乡
经济注入了活力。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经济生活》角度看,发展“草根经济”有何意义?(4分)
答:“草根经济”促进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利用分散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有利于扩大社会服务、增加就业;有利于方便群众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在性能、款式上有了很大改进,价格也有较大下降,许多人对家庭轿车的向往也越来越强烈。这主要表明()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3.人们把我国实施“菜篮子”工程的成功经验概括为:要想填满“菜篮子”,必须搞好“菜园子”。这表明()
A.满足消费必须发展生产B.生产与消费不可分割,二者互相起决定作用
C.消费比生产重要D.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4.我国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落实国家关于非公有资本、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有关规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这种格局()
①适应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②有利于改变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不平等地位
③有利于拓展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④有利于大幅度提高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收入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5.广东2012统计数据表明,在3.17万亿元的生产总值中,民营经济占了约4成,比2002年总量翻了一番多。这表明广东这艘“经济巨舰”的“发动机”,正在由外向带动为主的“一个半引擎”驱动,转向内、外源经济并进共荣的“双轮驱动”。上述材料表明了()
A.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的格局得以进一步发展
C.非公有制经济将冲击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是平等的
6.国家发改委制定并印发《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
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从经济学角度看,说明了()
①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坚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 
③民间资本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民间资本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种重要的公有制经济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7.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是基础()
A.物质资料的生产B.消费C.生产资料所有制D.商品生产
8.女装每隔两周上一次新款,男装上新款的周期也缩短至一个月。时下,顾客的个性需求助推厂商家加快更新换代的速度,各类服装大步迈入“快时尚”。这表明()
A.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B.消费决定生产的质量和水平
C.生产对消费起决定作用D.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写A,错误在括号里写B)
1.生产和消费互为动力。( )
2.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主体。( )
3.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都是私有制经济。( )
4.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
5.我国的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在基本经济制度中地位相同。( )
6.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三)简答题
1.烟草有毒,吸烟有害。某校高二1班以“远离烟草、关爱生命”为主题开展活动,请你参与。
在讨论过程中,大家对吸烟有害达成共识,但对“禁烟是否会影响地方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分歧,同学们分成正反两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正方:禁烟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反方:禁烟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
请你站在其中一方的立场上参与辩论,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论证本方的观点。
红冲AP23-10
2.列举《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中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相关的知识点。
经济: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
政治:我国的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性质、政党制度、民族关系
哲学:规律的客观性、事物的性质决定、社会基本规律
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表1 江苏省某市各种所有制企业数量情况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
2000年35家20家20家10家
2012年7家8家52家70家
注:表中所减少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大多与非公有资本以股份制的形式组成混合所有制企业。12年来该地区经济总量翻了两番,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所创造的产值占全部产值的80%以上。
表2 该市劳动力在各种所有制企业中的就业情况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
2000年20%25%35%13%
2012年8%10%45%33%
注:12年中,该市每年新增劳动力达12万人,共有25万人实现了再就业,2000年该市失业率为7%,2012年该市失业率仅为4%。
表1、表2(含注)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答:①表1反映了该市2000年以来,公有制企业数量减少,所有制结构在不断调整和优化,股份制成为该地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并由此带来了该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表2反映了该市自2000年以来,劳动力在各种所有制企业中的就业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非公有制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成为该地区新增劳动力就业和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主要渠道,失业率下降。

高考历史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复习1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历史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复习1”,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1、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

2、西汉刺史制度建立的时间、职权和东汉刺史职权的变化;

3、汉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和汉武帝解决封国问题的两大措施及其结果;

4、汉朝察举制的性质、作用和东汉前、后期察举制主要依据的变化;

5、两汉编户齐民的概念、身份和负担。

特点:,有所。

①武帝分全国为13州,每州作为——个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刺史级别不高。

但代表中央,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②东汉时期刺史权力增大,东汉末年,执掌州的军政大权。

汉初制与制并存。

王国:名义受,实与无异。

侯国:相当于县,享用,无治民权,受所在郡监督。

 “”:分割王国属地,列侯归郡统辖。

“”:限制诸侯活动,不许招结宾客,不得参政。

目的:为适应的需要。

含义:即选举。是由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西汉主要选官途径。

主要方式:西汉:举,东汉:。

衰落:豪强地主势力发展,门第族望成为主要依据,世家地主由此形成发展。

征召: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①含义: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西汉人口最多时近六千万,东汉末年达五千。六百多万。

②义务及负担:身份独立,依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和、。

田租较轻,但、及附加税、杂役很重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的革新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至溢,小者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摘自《汉书诸侯王表第二》

材料二晁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亟,祸小;不削近迟,祸大。”

摘自《史记吴王濞列传》

材料三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

摘自《汉书主父偃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析汉初分封王国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这一局面的出现使西汉的地方行政体制与秦朝相比有了怎样的变化?后来为何又要解决王国问题?

(2)材料二、三所提出的解决王国问题的方案在实施手段上和产生的结果方面有何不同?

(3)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说明了什么?

2、.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封建中央政权的政治制度有哪些重要调整变化?这些调整变化分别体现了什么治国思想?试评价各自得失?

第二章第三节

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

两汉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两汉社会制度比起秦朝更加完备,汉朝在废除苛法的前提下,进行革新。

(1)“汉承秦制”的主要含义

①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②承袭秦朝的监察制。汉武帝发展为刺史制度,监察郡国等地方高官。东汉时,刺史地位进一步提高,后成为地方长官,掌军政。

③承袭秦朝的郡县制,郡守县令的任免权归皇帝。

④承袭秦的田租、户赋徭役、兵役制,西汉发展为编户制度,以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

(2)两汉政治经济制度与中央集权的关系

①监察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中央控制地方进一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②汉武帝“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了中央集权。

③察举制在西汉中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控制了人才的选拔,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央集权。

④编户齐民制度增加了国家的赋税,巩固了统治。

1、(1)“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势力膨胀,影响中央集权加强。

(2)前者采取强削的办法;后者主张加大分封,把王国的土地再分给子弟。前者使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迅速激化,引起了七国之乱;后者使诸侯封地越来越小,其势力越来越弱,无力与中央对抗。

(2)不正确。因为七国之乱是西汉统治集团内部中央集团势力与地方割据势力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无论是削藩还是推恩,都要触及王国的利益,都要引起诸侯王的反抗。王国问题解决的关键是汉武帝时期国库充足和中央集权势力强大,景帝平定叛乱,加强对王国的治理。如果没有上述条件,单靠“推恩”的方法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

(4)强大的中央集权是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

2、(1)政治制度:秦地方行政制度实行郡县制度,西汉则是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②秦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是奖励军功之人,汉代则主要是察举制。③秦对少数民族的侵扰单纯采用武力打击,西汉则是恩威并用,“和亲”政策、册封制、招抚政策和武力打击并用。④西汉武帝还设立刺史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

(2)治国思想:秦采用法家思想,汉武帝尊崇儒学,尊儒尚法。

(3)各处得失:秦的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起农民起义,导致二世而亡。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为历代沿袭。西汉主要失误在分封制。西汉与少数民族的交往密切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扩大了疆域,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54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