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作文教程之专题学习12、直面荣辱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教程之专题学习12、直面荣辱”,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作文教程之专题学习12、直面荣辱

专题解读】
对话题的理解及立意
 “荣辱”一词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上的释意为“光荣和耻辱”。很显然,这实质上是一个两面辩证式的话题,这类话题往往要注意兼顾话题两面之间的关系,从两者的关系中找到一个合适的结合点来入手。当然,由于本话题两者之间的特殊联系,重心放在其中一面,应该也是符合话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的要求的
荣与辱的关系:“荣”与“辱”,是对立的两极。每个“荣辱”,一褒一贬,一取一舍,语言工整,是非分明。每个“荣辱”,都是一个尺度,从根本上界定了社会生活中的真与假、是与非、美与丑的界限。每个“荣辱”,又是一对红绿灯,毫不含糊地告诉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鼓励,什么该抵制;什么该提倡,什么该摒弃。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根本上就是要分清“荣”与“辱”的界限。不要把“荣”当“辱”,也不要把“辱”当“荣”。一个人,如果颠倒了“荣辱”,就会失去自律,放纵自己去干那些不应该干的事情。一个社会,如果颠倒了“荣辱”,就会失去他律,鼓励所有的人去干那些不应该干的事情。这样的倒错现象如果不加遏制,将是十分可怕的。所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必须首先处理好“荣”与“辱”的关系,明荣知辱,分清是非,筑起最起码的道德防线。
进一步探究,每个“荣耻”的后面都有很多复杂的问题。对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很多新课题,包括已经发生的种种“荣辱”倒错现象,需要做具体深入的研究。所以,我们在旗帜鲜明地倡导“八荣八耻”的时候,必须对“荣”与“辱”的内涵和界限进行非常仔细深入的研究,争取把现代社会出现的很多新问题逐步说清楚。既要解决“荣辱”倒错的问题,也要防止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写作指导】
对于直面荣辱这个题目,首先要把握“直面”,所谓直面,就是直接面对,要写自己在面对荣辱时的态度,不回避,不畏缩。在面对光荣和耻辱时是积极面对,还是消极退避;是居功自傲,还是一蹶不振。面对荣辱时自己的所思所想,所闻所感是什么,要直接写出来,不能不写。
荣的概念是什么,是光荣,是荣耀。辱是什么,是耻辱,是屈辱。不同的人对荣的理解因认识不同而各异。有的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后晋高祖石敬瑭以把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换取契丹支持他做后晋皇帝为荣,而正义之士认为卖国求荣做辽的儿皇帝是最大的耻辱。
人生里,有些仗,是明知输都要达到的,有些委曲求全,忍辱苟活的胜局,还真不如败得轰轰烈烈。只要你放下名利,看轻得失,笑迎失败,坦对荣辱,心就会淡定下来。这个世界,顷刻间,又沉静如佛,风不乱,水不惊,万事不扰。
立意角度:
1、荣辱是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
2、荣辱感指导实践。
3、荣辱感虽是个人感受,但与整个社会形势不可分割。
?4、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5、宠辱不惊。
?6、失去荣辱的人会变得浑浑然。
荣辱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八荣八耻是对荣辱的高度概括。社会主义荣辱观也就是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八荣八耻”就是以人格为观照的人生观、是非观和价值观。
在荣誉面前不应夺人之美,守住本心,守住诚信,自己反而更获尊荣,门德尔松告诉英国女皇,他所演春天的《伊塔尔慈》是他妹妹所作。
一个人成功时,如果他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那么他就更应看轻看淡胜利,付出更多的努力,冷静面对、直面荣辱,我们才能在布满荆棘的途中稳步前进。
面对荣辱时,要有过人的胆识,顽强的意志和非凡的定力,才能使他经受火与水的考验,成为无坚不推的精钢。
我们在写作时要对荣辱观有一个全面了解,自己写作前的构思主要应在立意上下功夫,然后确定选用自己所熟悉的最擅长的文体写作。文章的重点应该写怎样对待荣与辱。至于体裁不限,可以写记叙文,写一个直面荣辱的故事,重在交代铺叙荣是什么辱是什么,然后写对待荣辱时的态度。也可以写议论文,重点写对待荣辱应取的态度,联系实际抨击荣辱错位的现象,深挖根源,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旗帜鲜明的表明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鼓励,什么该抵制;什么该提倡,什么该摒弃。
【论据精华】
有关荣辱的名言
1.君子不以利害义,则耻辱安从生哉!——孔子
2.忠诚是通向荣誉之路。——左拉
3.众人以亏形为辱,君子以亏义为辱。——尸子
4.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毛泽东
5.好胜者必争,贪勇者必辱。——林逋
6.荣誉就像萤火虫,远看闪闪发光,近看既不发热,也不怎么亮。——约翰韦伯斯特
7.依靠别人的名声生活是可悲的。——尤维纳利斯
8.不朽之名誉,独存于德。——彼德拉克
9.坚持你的主义,主义重于生命;宁愿生命消失,只要声誉能够留存。——裴多菲
10.一个放弃了名誉的人就等于放弃了生命。——阿雷蒂诺
11.名誉能有力地激发欲望。——格雷厄姆格林
12.社会荣誉源自物质占有,而有时它又更像是获得这种占有的跳板。——弗兰克帕金
13.对于光荣的企求,和生物所同具的保全生命的本能,其间并无区别。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孟德斯鸠
14.如果你打算谋求一已的幸福,你就不要为扬名显迹最大的光荣并不在于从来不摔跤,而在于每次摔倒后都爬起来。——哥尔德斯密斯
15.名声有时会产生某些无用的东西。——托马斯富勒
16.虚荣心强的人,与其说是为了脱颖而出,不如说是由于自以为出类拔萃,因而不惜耍弄欺瞒,谋略的手段,使虚荣心获得最大的满足。——尼采
17.当你做成功一件事,千万不要等待着享受荣誉,应该再做那些需要的事。——巴斯德
18.世界荣誉的桂冠,都用荆棘编织而成。——贾赖
19.荣誉不能寻找,任何追求荣誉的做法都是徒劳的。——歌德
20.荣誉在于劳动的双手。——达芬奇
21.如果死后才得到盛名,那我倒不急于得到它了。——马泰尔
22.真正的名声,是在虚荣之外。——莱昂
23.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住它,否则就一事无成。——居里夫人
24.不经艰苦就得不到桂冠,不经磨难就得不到成就,不经灾祸就得不到荣誉。——佚名
25.虚荣、浮华、卑鄙狭隘的毛病,……是极普遍的,人们常发现自己有这些毛病,也常发现别人有这些毛病,所以人们虽然仰望比较完善标准,却从来不苛责这些缺点。——居里夫人
26.埋没在底层的人才真正值得敬重,他一辈子辛勤,一辈子奔忙,不求声誉和光荣,只有一种思想给他鼓动,为公众利益而劳动。——克雷洛夫
27.该得到的荣誉却未得到,比不该得到荣誉而得到要好得多。——马克吐温
28.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佚名
29.一个人不应受名誉、金钱和地位的诱惑,……去忽视正义和其他德行。——柏拉图
30.当信仰丧失了,荣誉也失去了的时候,这人等于死了。——惠蒂尔
31.追求赞誉的人,功绩不会很大。——普鲁塔克
32.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的事业。——爱因斯坦
33.荣誉如同生命一样,一旦失去,就不可复得。——赛勒斯
34.虚荣以嘲弄别人为能事;自傲使人卑贱,野心使人穷凶恶极。——斯达尔夫人
35.所谓名誉者,是众人对于我的过人之处的承认;若我虽有过人之处,众人不愿意承认,则虽有过人之睡,名亦不立。——冯友兰
36.虚荣心首先以社会为对象,名誉心则首先以自身为对象。与虚荣心针对社会相反,名誉心是对自身品格的认识。——三木清
37.虚荣心和好奇心是我们灵魂的两条鞭子。后者驱赶我们把鼻子放在一切东西上面,前者禁止我们犯游移不决的毛病。——蒙田
38.虚荣之于我们不啻是劳动的激素,休息的油膏;它紧紧依附在生命之泉上。——拉斯金
39.虚荣是追求个人荣耀的一种欲望,它并不是根据人的品质、业绩和成就,而只是根据个人的存在就想博得别人的欣赏、尊敬和仰慕的一种愿望。所以虚荣充其量不过等于一个轻浮的漂亮女人。——歌德
40.虚荣,与其说是骄傲的标志,倒不如说是谦卑的标志。——斯威夫特
41.说一个人爱虚荣,那意思只是指他对自己在别人身上产生的影响感到高兴。而一个自高自大的人则以他在自己身上产生的影响为满足。——比尔博姆
42.慕虚名而处实祸。——《武帝》
43.名誉是一件无聊的骗人的东西;得到它的人未必有什么功德,失去它的人也未必有什么过失。——莎士比亚
44.荣誉并没有绝对的目的,并不能超过生命的自身的存在和价值。——叔本华
45.太重视名誉正是一般人最常犯的错误。——佚名
46.每个人的虚荣心是和他的愚蠢的程度相等的。——佚名
47.虚荣心对于每个人都是非常丑恶和讨厌的,因为每个人都毫无例外地具有它,而且两种虚荣心永远不会互相喜欢。——佚名
48.虚荣心同真正的悲哀是完全矛盾的感情,但这种感情在人类天性中是那么根深蒂固,连最沉痛的悲哀都难得把它排除掉。在悲哀的时刻,虚荣心表现为希望显得伤心、不幸、或者坚强;我们并不承认这种卑鄙的愿望,但是它们从来;甚至在最沉痛的悲哀中,也离不开我们,它削弱了悲哀的力量、并非美德和真诚。——列夫托尔斯泰
49.虚荣的最高形式是爱名望。——桑塔亚那
50.爱惜衣裳要从新的时候起,爱惜名誉要从幼小时候起。——普希金
51.无论男人女人,名誉是他们灵魂里面最切身的珍宝。——莎士比亚
52.我的荣誉就是我的生命,二者互相结为一体。取去我的荣誉,我的生命也就不再存在。——莎士比亚
53.人有一个好名声,就等于拥有一大笔财产。——托富勒
54.名声,你激励培养着纯洁的心灵,你是高尚者的最后一个弱点,鄙视欢乐,使人在艰苦中苦度时光。——弥尔顿
55.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墨翟
56.唾沫还是静静的咽下去好,免得后来自己舐回去。——鲁迅
57.名誉是人生的第二生命。——佚名
58.对名欲的欲望,是一切伟大心灵的本能。——伯克
59.宁可死掉也不能失口毁了自己的名誉。——戈里蒂
60.在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财富中,最有价值的,除了一副倨傲的气派外,就数美名了。——门肯
61.不管我们受到什么样的耻辱,我们几乎总是有能力恢复我们自己的名誉。
——拉罗什富科
62.美名胜过大财,恩宠强如金银。——佚名
63.当恩宠和财富抛弃了某人,我们就会发现他身上隐藏着愚蠢,而这种愚蠢过去从未有人察觉。——拉布吕耶尔
64.除了能造福于人类的工作之外,世上再也没有什么事业能真正而永久的名声了。——查萨姆纳
65.……一生奉献于两个神明,即荣誉与英勇。——蒙森
66.只要能够保持自己的荣誉,我就相当富足了。——普拉图斯
67.生命是每一个人所重视的;可是高贵的人重视荣誉远过于生命。——莎士比亚
68.名誉虽然不是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但是它离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是最近的。——约翰洛克
69.荣誉之所以伟大,就因为得之不易。——华兹华斯
70.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
71.显赫的名声是一种巨大的音响,其音愈高,其响愈远。——拿破仑
72.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孟德斯鸠
73.名誉比生命宝贵。——莫里哀
74.凡真心希冀起初而永久的光荣者,不介意暂时的光荣。——纪德
75.荣誉比生命更宝贵。——罗曼罗兰
76.宁可死上千百次,也不能损害自己的荣誉。——爱迪生
77.荣誉的获得在乎把一个所有的才德和真价值无损无伤地显露出来。——培根
78.如果毁掉了你的名誉,分明也就是送掉你的性命。——塞万提斯
79.屈服在权威的前面是一种耻辱。——佚名
80.尊于位而无德者黜,富于财而无义者刑。贱而好德者尊,贫而有义者荣。——陆贾
81.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王通
82.要是我失去了我的荣誉,就是失去了我自己。——莎士比亚
83.荣誉感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因而只有那些禀性高尚、积极向上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具备。——爱迪生
84.荣誉不是法令所管得到的。——马克吐温
85.对名声的蔑视会导致对美德的蔑视。——琼森
86.我不能把利益放在荣誉的前面,我的荣誉是比利益更重要的。——莎士比亚
87.你不诋毁死者的名声,你的名声才能永存。——萨迪
88.只有善行才会为你带来声誉。——萨迪
89.对于高贵的人,荣誉是一种醇酒。——罗丹
90.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金缨
91.财富或声誉的宠儿们在我们眼前纷纷落马,却不能改变我们的雄心。——沃维纳格
92.荣誉不过是一块铭旌。——莎士比亚
93.名誉是生命之流中的泡沫。——泰戈尔
94.荣誉使艺术盛兴,一切有志于钻研的人,无不受着荣誉感的激动。——西塞罗
95.遇到的困难越多,得到的荣誉也越大。——西塞罗
96.性清者荣,性浊者辱。——左芬
97.虚荣是其他人的骄傲。——佚名
98.在生活中,虚荣是被创造区别开来的兴趣,将虚荣与艺术上的兴趣相比较并以思考的人,也许能够找到切实解决虚荣的办法。——三木清
99.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魏征
100.只因忘宠辱,到此不伤神。——惠严
中国古人的荣辱观一般分为四个方面:

(一)爱国:
礼义兼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七》)
损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感思诗三十八首》)
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杜甫《再经照陵》)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李益《塞下曲》)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陈与义《伤春》)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陆游《夜泊水村》)
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辛弃疾《满江红》)
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心天地知(陈子龙《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李梦阳《奉送大司马刘公归东山草堂歌》)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

(二)利民:
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欲上民,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老子六十六章》)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全行为上(《史记赵世家》)
轻摇薄赋,以宽民力(方勺《青溪寇轨》)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诗雅大雅民劳》)
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杜甫《有感五首》)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无花(龚自珍《已亥杂诗》其五)
更将散布人间世,化身万亿发光明(康有为《属草堂诸子汇刻其功课簿系诗》)

(三)乐群:
(助人)
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
度在身,稽在人。人爱我,我必爱人;人恶我,我必恶人。(《列子符》)
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欲人之从己也,必先从人。(《国语晋语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王勃《别薛华》)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李颀《送魏万之京》)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欢欣夹道行。共说向来曾话我,生儿多以陆为名(陆游《山村经行因施药》)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高翥《秋日》)
(信义)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以仁为富,以义为贵(《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系辞上》)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枢言》)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白居易《天可度》)
(四)修身:
(崇实)务为(伪)不久,盖虚不长。(《管子小称》)
无征不信(《礼记中庸》)
修学好长,实事求是(《汉书河间献王传》)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韩愈《桃源图》)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白居易《放言五首》)
(勤俭)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尚书君陈》)
罔游于逸,罔滛于乐(《尚书大禹谟》)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台城》)
(法治)治民一众,不知法不可(《管子七法》)
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有度》)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动(《韩非子心度》)
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商君书君臣》)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吕民春秋慎大览察今》)
法简而人重,其弊也请谒公行,而威势下移。法繁而人轻,其弊也人得苟免而贤不肖均(苏轼《私策问》)
(戒奢)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论语述而》)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陆游《关山月》)

有关荣辱的事例
长江大学舍己救人英雄集体:2009年10月24日下午2时20分左右,张志鹏、陈天亮两名少年在荆州宝塔河段玩耍时,不慎滑入江中,生命危在旦夕。听到呼救后,陈及时、方招等6名同学冲向出事地点,来不及脱掉衣服,就跳入了寒冷的江水中向落水少年游去。与此同时,何东旭等9名同学很快手拉手组成“人链”,由江岸延伸至江水中配合施救。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三位英雄在他人面临危难之时,义无反顾的伸出援手,把生的希望带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展现了他们崇高的道德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的英雄壮举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结果。他们是父母的骄傲,是社会的良心,是民族的精英,是时代的楷模!他们的一生是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濮存昕是我国第一个拍“预防艾滋病”公益广告的人,也是中国第一位“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他到医院与艾滋病握手相拥,他走上北京街头义务献血……他用自己的行动表达自己对科学的崇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与对社会的责任。
学术腐败问题
陶弘景说:“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可见对自己的要求之严,反观现在高校出现的诸如学术腐败、学术标准丧失的现象,令人深思。您如何看待荣辱观念与人格塑造的关系?第一,把为学与做人分割了。儒家的学说,以修身为基础,《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无论职位高低,修身都是每天必做的功课。而修身当先知耻。《孟子尽心上》上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人不能没有耻辱之心,没有耻辱之心的无耻是最大的无耻。古人读书为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完善自己的人格,而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或者猎取功名富贵。两种不同的为学目的,必然导致两种不同的学风和两种不同的结果。第二,趋荣避辱的途径不正当。在当前高校的竞争机制之下,各种待遇与职称、成绩挂钩。有些目光短浅的人,为了达到“胜出”的目的,想方设法,甚至不择手段,最后声名狼藉。失去了道德引领的竞争,哪有不出问题的?我们不妨读读《荀子》,里面谈荣辱之处触目皆是,有一篇的篇名就叫《荣辱》。荀子说,“好荣恶辱”是人类的共性,君子与小人都有这种愿望,无可非议。问题在于,“所以求之道则异也”,如何趋荣避辱,君子与小人却是大相径庭。小人巧言令色,好行诈骗,却千方百计地伪装自己,试图以此来博取荣名,结果适得其反,只能徒自取辱。君子不同,君子从提高自身做起。对于学者而言,要通过提升业务能力入手。所谓“一物不知,深以为耻”,反映的是一位真正的学者的学术态度,终身不知疲倦地钻研问题,经由此途而得到的学术荣耀,是真正的荣耀。如果急功近利,一本书没有读完,就想写几本书,耍小聪明,甚至剽窃,这都是没有耻辱之心的表现,注定要失败的。
时下有些读书人,把书本当做谋生的工具,读书与做人是两张皮,甚至连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某些学者也不能免俗。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认知的本体,从根本上来说,人一生的追求,都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境界。如何提高?要靠学习,包括对真知的亲身实践。离开了实践,功夫就是不完整的,或者是假的,因为知和行必须是合一的。所以,孔子要求学生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小人儒把学问挂在嘴上,说的和做的可以完全是两回事。君子儒把学问放在心上,言行是一致的。作为高校的教师,同样要解决荣辱观的问题,什么是耻?怎样才能远离耻辱?一定要从修身的问题上抓起。

这些年,我们的社会从贫困走向富裕,在这一过程中,上上下下比较多的注重物质利益,是一个必然的现象。但是,不能让它成为一个永久的现象,随着经济水平的大幅提升,一定要加大道德教育的比重。《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一定要在教师中展开荣辱观的教育。只有教师都有强烈的道德自尊和自律,反对学术腐败才能成为学术界的自觉行为。孔子把知、仁、勇作为人的三大美德,他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一个人只要好学,差不多就是个聪明人了。懂得一个道理,能够身体力行地去做,几乎就是仁者了。人不是圣贤,会做错事情,但只要能引以为耻,迅速改正,可以说就是勇敢了。孔子的这些话,对于我们在学术界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依然有积极的意义。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自称贱臣,对吴王执礼极恭,吃粗粮、睡马房、服苦役,“服犊鼻、著樵头;夫人衣无缘之裳、施左关之襦。”小心伺候夫差,做到百依百顺,养马,夫人给水、除粪、洒扫。三年不愠怒,无恨色。胜过夫差手下的仆役。夫差生病,勾践前去问候,还掀开马桶盖观察夫差刚拉的大便,体贴夫差的病情。“问疾尝粪”,博得吴王夫差之欢心,时间过去3年,由于勾践尽心服侍,再加伯嚭不时接受文种派人所送之礼而在夫差前为勾践说好话,使夫差认为勾践已真心臣服,决定放勾践夫妇和范蠡回国。最后勾践回到越国,灭掉了吴国。
司马迁,遭宫刑,在当时算是奇耻大辱,生不如死。不过他坚持活下来还完成了《史记》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他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二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司马迁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为太史令后开始阅读、整理史料,准备写作,到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基本完成全部写作计划,共经过十六年。这是他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
秦桧卖国,虽已历千载,人犹骂之;周作人附敌,虽一代文学大家,也难抵消公众所不齿的污点。二毛子、皇协军、黑狗子等败类,也无一不被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明末清初的才子吴梅村,先仕明,后仕清,做了贰臣后,不敢愿谅自己,悔恨交加,诗风也一变而为苍凉凄楚。其绝命诗中有云:“追往昔,倍凄咽,故人慷慨多奇节。为当年沉呤不断,草间偷活……竟一钱不值何须说,人世事,几完缺?”称自己为一钱不值。这是失节者在民族气节之旗下的战栗。
1995年3月7日下午3点,头天晚上加班到两点的珠海市南山工业区瑞进电子公司的工人,好不容易盼到10分钟的工休时间,工人们太累了,一名身体染病的女工实在不能支撑,伏在工作台上打起了盹。然而谁也没有想到,韩国女老板金珍仙顺手操起一块线路板朝这位女工猛砸过去……紧接着大发雷霆,吼叫着要各生产线管理人员直身站立举起双手作投降状,然后要车间工人统统跪下。人群中有一个人直直地站着,愤怒地望着这个外国女人。女老板吼叫着:“你为什么不跪?”这个人说:“我是不会给你跪下的!”这个中国青年员工的名字叫孙天帅。孙天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士可杀而不可辱”的气概,更是中国人不畏强暴,毅然捍卫自身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鲜明写照。
德国的波恩大学为了表彰巴斯德的杰出研究成果,给他寄来,名誉博士证书。可是在1870年晋法战争爆发后,德国侵占了法国的大片领土,巴斯德非常愤怒,他立即将名誉学位证书返还给波恩大学,以表示对德国侵略者的抗议。
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一个学生,实验取得成功后非常骄傲,遭遇失败后却又哭丧着脸,巴甫洛夫教育他说:“学者在成功面前,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获得成功之前的挫折和教训,而不是成功后的赞扬和荣誉,这对年轻人尤为重要。”
2009年物理学诺尔奖得主高琨听到喜讯时只淡淡说了一句“受之有愧”将功劳归于同伴,而不是一味地肯定自己的作用,这彻底展现了一位伟人在面对荣誉时所表现出来的谦逊与无私。
季羡林辞去三顶桂冠:对待国学大师的荣,国学泰斗、国宝,为报到学生看行李,他是正确看待荣辱的典范。
用最大的宽容来对待他人,是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
在荣誉面前不应夺人之美,守住本心,守住诚信,自己反而更获尊荣,门德尔松告诉英国女皇,他所演春天的《伊塔尔慈》是他妹妹所作。
一个人成功时,如果他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那么他就更应看轻看淡胜利,付出更多的努力,冷静面对、直面荣辱,我们才能在布满荆棘的途中稳步前进。
面对荣辱时,要有过人的胆识,顽强的意志和非凡的定力,才能使他经受火与水的考验,成为无坚不推的精钢。
钱学森面对导弹之王,航天之父的诱人光环只是淡淡一笑,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数以千计的夜以继日的工作团队,并一再强调这是团队的荣誉而不是个人的功劳,还多次将自己所得巨奖金额捐出,这是他所选择的面对荣的正确态度。
当耻辱来临时,不要被他击垮,要勇敢地面对他,分析它,用努力来祛除耻辱,迎来荣耀。

现实荣辱观错位:马路边拣起一元钱认为是丢面子,再没有昔日少先队员的拣起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的光荣感;更有的将拍马屁看成是光荣,将直言相谏看成是耻辱,将掩饰过错看成是光荣,将知错就改看成是耻辱:将不懂装懂看成光荣,将虚心求教看成是耻辱。
范跑跑为救自己的命跑出教室还大言不惭的说连母亲也不救,忘记起码的道德准则,活在世上也是遭人唾骂的,是恬不知耻。

【名篇欣赏】

(一)站立在荣辱之上微笑
汪曾祺说:中国人有一种很“皮实”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我想,更倾向于士大夫身上那种儒道互补的孑然气质。
天上云卷云舒,堂前花开花落,那种荣辱皆忘,宠辱不惊的淡然,正是皮实的精髓所在,它弥漫在岳阳楼的滔滔的江水之上,有了居庙堂之高的博大,它洋溢在快哉亭浩浩的雄风之中,有了处江湖之远的洒脱。
时间的风吹过历史长长的河,多少人的荣与辱在里面泛起浅浅的涟漪,傅雷先生说:所有的荣与辱对于高贵的心灵都是一样的,折射出他们不中庸,不苟且的人格,而区别于小人。
确乎,荣与辱的界线早已模糊在“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的傲然独立里,早已朦胧在司马迁受宫刑的屈辱与熠熠生辉的《史记》间。那钟鼓馔玉,钟鸣鼎食之家的荣,那抑郁不得志,不容于世的辱,都只是时光里的昙花一现,最终留下的,是荣辱背后灼烧真我的眼睛。
约翰.克利斯朵夫从宫廷的演奏者到潦倒的钢琴家,冉阿让从偷面包的苦刑囚到德高望重的市长到再次变为深居简出的老人,老舍从《骆驼祥子》到自沉太平湖底,他们的人生里都充满了荣与辱的交替变幻,在荣辱间艰难地前行,但他们并未如履薄冰或欢呼雀跃地来面对这些,他们以一种从容的,镇定的而又坚韧的态度走过了这一切,良辰美景,狂风疾雨,荣耀的光环,屈辱的包袱,并没有叫他们改变一点点神色和方向,而是在时光中守住了自己。
喜欢林雨堂老先生的一句话:一个人的荣与辱都不是生活的核心,而是一段小小的插曲。它们本就是由世俗人界定的东西,又哪里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值得在意呢?
一个人的荣与辱确实只是沧海一粟,伟大的心灵从不因此而增添或缺失什么,又想起那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他把草芥一样的生命汇入了浩浩天下的河流,以天下之荣辱为个人之荣辱,终于褪下黯淡的尘世杂尘,让呕哑的沉吟成为后世永恒的旋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贤者以洒脱看待荣辱,傲然成为挺立的风景,山水间有了其千古咏叹,而圣者以悲悯和博大看待荣辱,成为与苍生融为一体的高贵雕塑,屹立在岁月中微笑。
千古共荣,千古同悲。堂前依然花开花落,天上依旧云卷云舒,往来的时光,站在荣辱之上,我看见了伟大的微笑。
【点评】
本文的标题令人耳目一新,一看标题,就让人感受到那种荣辱不惊的淡然、儒雅。
文章中最大的特点是始终把握住荣与辱的结合,从不同人的荣辱沉浮中显示出君子那种“皮实”精神,每段文字都共振着“皮实”的旋律。全文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另外,作者旁征博引的文学功底把所有的文字都恰到好处地集中在主旨之下,古今中外,信手拈来,又融入自己的见解,渗透抒情议论。可见,小作者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二)荣辱人生
荣——何有?辱——何无?轻轻一笑:荣辱人生!
“天者夜昼,地者衰荣……”走进自然界,许多事物都令我们去思考,那“接天蓬叶无穷碧”的荷花,它不以污泥为辱,而以之为荣,它珍惜上天给它这种成长的机会,让其生根,发芽,执着的成长,它把叶子长成蜻蜓旋转的舞台,它把花儿开成人们美丽的记忆,它把香气弥漫成夏天可爱的理由,它成功了,它没有接受光荣的人生;那“稻菽千重浪”的田野,它们经受了冬天的沉寂,经受了严寒的洗礼,经受了风雪的肆虐,最终导致自己身心疲惫,面色苍白,但它们没有以之为辱,而将这些种种打击作为成长路上的铺路石,为赢得人们的赞扬而感到骄傲,感到光荣。
万物皆如此,而人又何尝不是?回顾历史,有多少文人志士经历了荣辱人生。
还记得那个“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总是酒中仙”的烂漫诗人李白吗?过惯了舒闲生活的他不以宫中生活为荣,而以之为辱,虽然他经历了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生活,但他不以之为荣,相反的让他看到的是一个王朝的衰败,勾心斗角的腐败的官场生活最终让他远离尘世,去追求那种安静的生活,那是一种光荣的生活,不是吗?
还记得那个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吗?那个不啼清泪而啼血的悲鸟?不错,他就是辛弃疾。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他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他却以之为辱,他最终决定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宝马雕车香满路”,而他摒弃这一切他所认为的耻辱,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这样他才感到光荣。
时代变迁,我多想穿越时空,和你们共醉于明月,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的诗句。可我不可以,因为你们不可以,你们的生命属于过去,而思想是永存的,不能共饮没关系,且让我们做一次心灵的朋友吧,我愿意面对荣辱的人生——尽管“长风破浪会有时”,但“直挂云帆济沧海”!
【点评】
本文从两个问句展开,并且迅速地进入作文的主题“荣辱人生”,开门见山,点明主题。
在文章的内容布局上,由自然界的“荷花”和“稻菽”的磨难而及文人志士的荣辱人生,衔接自然而巧妙,在文末也表达了作者直面荣辱人生的坦然和乐观,全篇思路清晰完整,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想法。
另外,文章的语言如行云流水,虽没有“金戈铁马”的豪壮,却洋溢着“沉吟低诉”的婉转。全篇诗文的巧妙引用,信手拈来也显示了作者较为深厚的文学素养。
美中不足的是对李白和辛弃疾的两则材料的运用上缺少变化,属于同一类,也未能在两则材料的基础上收束升华

(三)直面荣辱
荣,一面胜利的旗帜,插上人生价值认同感的高地。
辱,一艘苦难的航船,载着全部苦难沉重驶向何方?
——题记
一直以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荣和辱泾渭分明,于是荣辱拉着手站在楚河汉界的两边。从小就被灌输“劳动光荣,懒惰耻辱”的思想,“荣”与“辱”这两个本身不带任何色彩的汉字在中国人心里便有了不同的份量。人们追逐“光荣”“荣誉”“荣耀”,回避“耻辱”谈“辱”色变。似乎前人已经把“荣”与“辱”界定得很清楚,后人也就没必要非把“荣”与“辱”调个了。可是,人们谈论这二者真的是只谈论这二者,连怎样区分,如何对待都不曾思考便呼呼睡去,醒后倒也忘得一干二净。
在我们眼中,刘翔振臂一呼“亚洲有我,中国有我”是荣;女排姑娘用金牌唤回曾经的光荣,用胜利开启崭新的梦想是荣;潘刚用一个品牌带给一个民族营养是荣。那么什么是辱呢?是韩信的胯下之辱还是司马迁的极刑?是洪战辉的贫穷还是街角的乞讨?
其实我们根本无法清晰地界定什么是“荣”何为“辱”,为何还要早早给许多复杂的事情简单划一地贴上大标签呢?
界定是困难的,但面对是简单的。一句“胜不骄败不馁”是最浅显却又最深刻的回答。为什么韩信受了胯下之辱却成了历史上高大显赫,举足轻重的人物?为什么司马迁受极刑后还能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当然,也要问为什么名振一时的高官,名人转眼间成为阶下囚?
或许用巴金这一生能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从《家》到《随想录》,在封建迷雾笼罩时,他呼唤青年人冲破“家”的束缚,成就了他的荣耀;经历过那场文化浩劫,他退而总结。在创作的顶峰,他没有骄傲自大,只是默默在创作的土地上耕耘;在文革期间,他用带着忧郁的思想坚持,没有像老舍一样选择立在太平湖中;在经历了苦难屈辱后,他没有跳出苦难开怀大笑,而是紧锁眉头,拿起世界上最沉重的武器——笔。他不宽恕文革,也不宽恕自己。
在人生的荣辱之间,在人生的高潮与低谷间,能做到坦然面对是多么不易。或者巴老的经历是荣辱观的最好做答。
【点评】
本文作者用“界定荣辱”难,“面对荣辱”不易巧妙地与话题衔接。“荣”与“辱”是沉重的,二者泾渭分明,然而界定又是困难的,作者就在这似乎矛盾的关系中,将“荣辱”道得明明白白。
题记醒目而令人深思,材料丰富,说理有理有据。篇末点题,回答了坦然面对荣辱是人生的高境界。
(四)雨雾独想
江南的雨雾总是断断续续,淅淅沥沥,没有大漠黄沙的迅急,也没有北国飘雪的大气。但它却更容易给人以遐想,以思考。
——题记
如果说,点点雨滴是人生屈辱的缩影,那么,不少灵魂就在雨滴中,低下了高昂的头颅,弯下了直立的身躯;但也有许多勇者,在暴风雨中挺直了腰杆,努力地抬起头,只为雨后那一抹眨眼间的七彩。
如果说,弥漫的雾气是人生荣耀的凝聚,那么有多少人在这茫茫雾海中迷失了自己前行的目标,又有多少人,在雾气中,抖落一地虚幻的水珠。
一个踉跄的身影从雨帘中走来,雨水冲洗不去他坚定的信念,脚下的水花拦不住他前行的脚步。他忍受着男子一生最大耻辱——宫刑的折磨,仍用他那支还历史真实的笔,谱写了一曲史家的“绝唱”。司马迁笑着告诉我:人生屈辱只不过像一场雨,终究会被我们从头顶上扯下来,踩在脚下。
黄州快哉亭畔,清泉寺的浣溪沙边,那一弯明月,依旧守望着一个身影。
“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用他强有力的诗句,吹却政治上的片片失意,他用他的气度,他的胸怀包容了天下所有的雨,所有的屈辱。
在跨越时间的镭射线里,一个瘦小的呻吟依旧忙碌在实验室的瓶瓶罐罐中。只为那一克镭,瘦小的身影奋力扎进那小山似的原料中。她——居里夫人,找到的不仅仅是那化学元素,更有那让人窒息的荣誉。在如浓雾般的荣誉中,居里夫人挥了挥手,洒落一地叮当作响的奖牌。难怪有人说:“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没有被奖牌宠坏的人。”
屈辱是雨,有人在雨打芭蕉的脆响中暗自神伤,徘徊不进,也有人在雨滴石穿中掩面哭泣。荣誉是雾,远看时,是那么清晰,走进去时,却又迷失了旧路,直到被轻若鸿毛的雾气压折了脊骨。
荣辱是雨雾,在江南的雨雾中,品一杯香茗,品一出人生荣辱。
【点评】
本文在结构布局上的特色是采用了当前高中生中较流行的“题记”,并能与正文内容紧密相连,总领下文,营造氛围;开篇点出话题,接着便宕开笔墨,举司马迁、苏轼、居里夫人三例,说明他们对待荣辱的态度;文末照应开头,以唯美的语句点题收尾,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本文有三个亮点:一是强烈的扣题意识;二是语言清丽、流畅而富有内涵,描写、抒情使沉重的话题呈现出诗情画意的美;三是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作者将“屈辱”比作“雨滴”,“荣耀”比作“雾气”,表达出了一定的人生哲理,此外,兼有排比、拟人的运用。
美中不足的是本文在结构上虽然较为清晰,但行文缺乏层递性;对所举事例深度的挖掘明显不够。
(五)荣耶?辱耶?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有一则写那个吟《酒德颂》的刘伶:“伶性坦荡,心中无物,尝与俗人忤。人挽袖而欲必筑(拳击)之,伶消其怒曰:‘吾乃鸡肋,岂当君之拳手?’其人废然而止。”
刘伶说自己不过一鸡肋,怎么值得你动手呢?与其说这是一种自贱自辱,倒不如说是一种自嘲自怜。中国人向来重名节,遇到强者便是“士可杀,不可辱”,但若一人得道,也就鸡犬升天,大有“与其荣焉”的意思。
这重荣名里头便透露出一种自大,而像刘伶这样跳出自身的荣辱,反观自身的可怜而加以自嘲的恐怕不多,“荣辱不惊”是需要大智慧的。

其实,就个人而言,荣与辱是很容易变换的,这让我想起了汪精卫。
现在的历史倾向于对汪精卫全盘否定,他似乎已被盖棺论定为“天字第一号”卖国贼。
其实,汪精卫又何尝没有一段意气风发的光荣史呢?早在1907年,为了振奋革命激情,汪精卫冒险刺杀溥仪的父亲,当时的摄政王载沣,事败后,汪精卫被捕。在狱中汪写下了一首大义凛然的就义诗“向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令无数仁人志士为之肃然起敬,大有“士可杀,不可辱”的豪情。
然而就是这个革命英雄四十年后与载沣的儿子溥仪站在了一起,成了日本人的走狗。
所以,荣焉辱焉是需要一些操守的,也不是可以随便评定的,大英雄不也成了大汉奸吗?

文人似乎是更容易忍辱而负重的。不能不提周作人,这个无数学人敬仰的大家鸿儒,这个无数旧友为之扼腕叹息晚节不保的汉奸。
有人说周作人选择留在北平是贪慕那儿舒适安逸的生活,然而我想以周作人的智慧难道还不清楚当亡国奴的无奈?在当时,选择留下比离开是需要更大的勇气的:留下便意味着承担起骂名,离开便是有气节的名士。
然而周作人选择了留下,但若没有他的留下,北平几大高校的几百册藏书恐怕早就“可怜焦土”了。谁又知道这位苦雨庵中的老僧是否早已置个人荣辱于不顾,即便被唾液淹死,也要肩起这笔文化的重债呢?

刘伶说自己是鸡肋,我们又何尝不是呢?然而又谁能否认鸡肋的气节与硬度呢,荣辱都不过一种内化的品质,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点评】
本文立意深刻,构思设计的层次很有纵深感,各部分独立成文而又相互照应统一,以刘伶“荣辱不惊”是需要大智慧统领各则材料,揭示“荣”与“辱”的关系,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说理透彻,选材典型丰富,不落窠臼,能一反定论,提出自己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名言典故信手拈来,语言富有文采,可见小作者平时阅读面之广,语文功底之深厚。本文卷面整洁,字迹端正,丝毫没有涂改的痕迹,全文可谓一气呵成,的确是考场佳作。

【学生佳作之一】
直面荣辱
罗田一中夏锐指导教师何木新
荣辱,是伴随我们成长的必须面对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境遇。因此,拥有正确的荣辱观,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心存荣辱,心中便有了衡量事物轻重的天平,取舍便朗朗于心。善于掌控这把天平的,即使不能流芳百世,也能让人永感于心;弃这天平不顾的,人们将其唾弃。
也许有人将荣辱等价为“面子”;有面子多风光呀,有人为你鼓掌、送鲜花,这不就是荣耀吗?丢了面子,就会在人前人后脸面无光,狼狈不堪,这不就是受辱了吗?
错!这样的“荣辱”是别人给的,如过眼云烟,镜花水月,不足为道。真正的荣辱,是自己内心的抉择的,影响自我的未来甚至一生。
还记得沈从文在遭受文革打击时写给侄子的那封信吗?他写道:“这儿的荷花开得真好…..”在这种倍受摧残的环境中,他无疑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不得享受那艰苦岁月中的清香!正是他面对侮辱时的那份从容谈定及和平的心态,才使得他能够写出《边城》中那么纯朴、和谐的湘水人情画面吧!
如沈老一样,我国历史上也有这么一位坦然面对“辱”的人。他正是司马迁。在他因为被迫降敌的李陵辩护而遭受宫刑之辱后,他痛不欲生,但希望写出“通古今之变”的史书的愿望使他重振旗风,在昏暗的牢狱中,硬是完成了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他们没有向一时的屈辱低头,而是选择了直面事实,将屈辱化为前进的动力,为自己铺就了一条曲折但充满光明的大道!
所以,正确的荣辱观至关重要。
在如今的社会,有生产危害许多人健康的三聚氰胺的奸商,有利用权利牟取个人私利的贪官,有弃教师道德不顾的“范跑跑”,他们终为人诟骂;也有面对落水儿童,勇结人梯援救的大学生,有视学生生命甚于已的教师,还有默默向社会捐献爱心的人士…..他们,永远为人铭记。这两类人,一个可恶可恨如恶魔,一个可爱可敬如天使。而造成这一区别,正是由他们内心持有的荣辱观决定的。
荣辱观不一定非要在惊天动地的事中才展现,生活中每一涉及道德的事都是演绎荣辱观的舞台。在镁光下闪闪发光者,多是能正确面对荣辱的人。
让我们时刻携荣辱而行,成长的路上必将多了颗启明星,我们将不会迷失方向。
【点评】
本文围绕荣辱这个中心,列举正反两方面的事例阐述了正确的荣辱观,“荣辱观不一定非要在惊天动地的事中才展现,生活中每一涉及道德的事都是演绎荣辱观的舞台。”观点鲜明,事例富有说服力,特别是沈从文的事例富有启发性,对比鲜明,语言简洁。
【学生佳作之二】

直面荣辱
罗田一中何欢指导教师何木新
中国人自古以来对荣辱观十分重视,透过“头可断,血可流,腰杆子不能弯”这句感情浓烈的话语,荣辱的真实重量,自可由心中的那杆道德标杆标量出来,然而荣辱到底是什么呢?
美国人从来都是崇尚自由的,对于个人的行为没有太大的约束,但有一件事却发自内心的让我体会到美国人的荣辱观。
美国一家报社总编辑某某闲坐之际,突然想到许多媒体对新任总统的报道不绝于缕,而退休的那位总统在做什么呢?于是突发其想,在自己开办的报纸上开展了一个“想想总统退休后在干什么”的活动,并应诺答对者将赠送最新款劳斯来斯车一部。
一时间,各种各样的猜疑四处哄传,有的说总统在海边渡假,有的说在为下一届总统竞选做准备,而让人大为疑惑的是,有一个人给总编辑寄来的一封信说道:他在马路上打扫狗粪。而总编辑也把这封信当作无聊者的恶作剧给扔到垃圾箱里了,而最终从总统寄来的一份录相带中知道,退休后的老总统确实是在跟着自己的爱犬为它清理粪便。
从总统来信中可知,因为他的爱犬是外国引进的纯种狗加上许多方面十分优秀,所以总统对它爱护有加,但唯一不足是爱随地大小便,而美国又是十分注重环境的国家,总统考虑到已退休,便高兴地干起了为自家狗清理狗粪的工作。这位总统就是美国前任总统布什。
从小布什总统口中,我们不难知道,一生为总统职位所累,而不得不做好人民的榜样,当摆脱职位的束缚,做清理狗粪的工作依然怡然自乐正是他荣辱观的真实体现。
从中国的俗话,与美国总统的真实言行,我们不难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荣辱,而困难的是直面荣辱时,你是否能正确的做到合适的荣辱观,站在常人角度,保持人格和思想的独立性是一种荣辱观,站在伟人角度,做出正确的合适的生活动作是另一种荣辱观。
找到正确的荣辱观,才能直面荣辱,像布什总统那样对清理狗粪的工作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更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点评】
“直面荣辱时,你是否具有合适的荣辱观,站在常人角度,保持人格和思想的独立性是一种荣辱观,站在伟人角度,做出正确的合适的生活动作是另一种荣辱观。”多么鲜明的观点,紧扣直面做文章,只列举小布什退休的扫狗粪的事例,形象的说明了伟人的荣辱观,一事一议,突出了平凡中见荣辱的主题。

【学生佳作之三】
直面荣辱
罗田一中叶斌指导教师何木新
荣和辱,是两种不同的人性表现。不同的人在面对这两种处境时,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有的人选择冷静的面对荣誉,忍让地面对污辱,便成就了其千古美名;而有的人则是骄傲地面对荣誉;逃避地面对污辱,便造就了其退出历史舞台的尴尬。
2009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在面对荣誉时给我们做出了崇高的榜样,生前他一直默默无闻,获奖后他依旧是默默无闻,美籍华裔科学家高锟当他得知自己被评定为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时,他并没有表现出极大的兴奋与狂喜,而是淡淡地说了句:“爱之有愧”。殊不知,这简单的一句“受之有愧”便将一位伟人在在面对荣辱时所表现出来的淡定、冷静的高尚品德。获奖后他并没有一味地肯定自己的作用,而是始终将功劳归功于同伴,这也彻底地展现了一位伟人在面对荣誉所表现出来的谦逊与无私。
想起自己在生活中获得一点小荣誉时就骄傲得摇头摆尾的可耻做法就感到脸红,与伟人相比,我还得好好修理自己面对荣誉时的态度。
所以,我们在面对荣誉时,应该学习高锟教授那种笑看云卷云舒、静观花开花落,宠辱不惊的态度,从而成就自己人格上的辉煌。
那面对污辱时,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呢?这点上韩信给我们狠狠地上了一课。
青年时的韩信整天无所事是,在街道上游手好闲。一次被几个市开无聊纠缠,要么以性命相搏,要么从他们胯下爬下。这是何等的奇耻大辱,何况“男儿膝下有黄金”。他咬紧牙关,默默地从那人胯下爬过。他选择了忍让,他选择了沉默。于是他便奋发图强,苦读兵法,最终当上了那个令万世瞩目的天下兵马大元帅的位置,成为汉朝的开国元勋。
在面对非人的污辱时,韩信选择了忍让与沉默,并从中取“唯有一翻成就才方为人尊敬的深刻道理,于是,他的忍让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他的沉默点燃了他人生路上的辉煌。
所以,在面对污辱时,我们应该学习韩信那种忍让与沉默,并从中找到动力。应该明白“不鸣则已民,一鸣惊人的道理”。
在面对荣誉时,选择不同的态度也许只在一念之间,而其中对应的人生境况却在千里之外,所以在面对荣辱,请找准自己的榜样。

【点评】
开头开门见山的列举两种不同的对待荣辱的态度,指出其不同结局,观点鲜明。然后以美籍华裔科学家高锟得知自己被评定为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时的淡然态度展现了一位伟人在面对荣誉所表现出来的谦逊与无私。再以青年时的韩信从别人胯下爬过,选择了忍让与沉默,最终当上天下兵马大元帅,成为汉朝的开国元勋的事例,这古今中外事例,论点集中而富有代表性。

【学生佳作之四】
直面荣辱
罗田一中何源指导教师何木新
荣耀和屈辱,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是一种考验,直面荣辱,我们需要胆识,意志和定力。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块铁,是被荣耀之水腐蚀得锈迹斑斑,还是被屈辱之火炼成精钢,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古往今来的成事者,莫不是顺利经过水与火考验而成就自我的。韩信忍得了胯下之辱,才得以脱身,最终封王获地。司马迁忍得了腐刑之辱,才得以完成《史记》,也实现了自己“成一家之官”的理想,范蠡理智地放弃了荣耀,也成功地保全了自己,曾国藩自削兵权,不居功,不自傲,才能赢得朝廷的信任,施展自己的报负……
正是他们面对屈辱和荣耀时的那种过人的胆识,顽强的意志和非凡的定力,才使得他们经受了火与水的考验,成了无坚不摧的精钢,他们不仅成就了自我,也成就了历史。
面对荣耀,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要有定力,非凡的定力和远见卓识。只有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荣耀,才能不被荣耀干扰,偏离梦想的轨道。
一位记者去采访居里夫人,发现她的女儿正在玩她的诺贝尔奖牌,她大吃一惊,居里夫人却说。“我只是想让她知道,荣耀这种东西,只能玩玩而已,千万不要把它太当回事。”居里夫人的女儿后来也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与居里夫人从小灌输的对名誉荣耀的淡泊意识不无关系。假如她像大多数人一样整日为功名利禄而奔走,那么她还能在科学上有如此建树吗?显然不能。
而面对屈辱,更多的是需要非凡的胆识、坚定的意志。只有始终以大局为重的大局观,并且始终不被屈辱冲昏头脑,才能战胜暂时的困难,假若一时沉不住气,最终不仅会使实力受损,还会使自己失掉成功的可能。(重点写了面对荣辱的态度)
有人说,人一生的价值,在面临灾难的一瞬间被决定,我说人一生的成败,在直面荣辱的瞬间被决定,多一份胆识、多一份忍耐、多一份定力,就多一些成功的可能。少一些思考,少一些忍耐,少一些定力,就少了许多希望。
【点评】
本文重点写了面对荣辱的态度,对面对屈辱和荣耀时的那种过人的胆识,顽强的意志和非凡的定力论述精当。
【学生佳作之五】

直面荣辱
罗田一中夏阔指导教师何木新
饮食男女,紫陌红尘,悠悠万事,荣辱最大!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也许你正在为一次小小的进步而得意忘形,也许你正在因一次考试的落榜而黯然神伤…..也许,有太多的也许,然而当你习惯于触筹交错中的喜悦,亦或是沉浸于前呼后唤的虚荣时,你是不是还会有竹的那种未曾出世先有节,直到凌霄仍虚心的气概?当你失落于满腔抱负却无处施展之际,你又会不会选择在隐忍中默默前行的勇气?直面荣辱,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需要我们心里有一份淡定和从容。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实现了“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鸿鸿之志,在长安称帝并建立大齐政权。然而悲的是,当他从一位势力微小的起义领袖上升到一位呼风唤雨,权倾天下的君主时,面对虚荣,他变了,变得那么丑陋。“我花开后百花杀”的愤怒与仇恨并未终止,屠杀在日复一日地进行着,长安城里血流成河。他暴行如织封官赏地,任人唯亲,他要世间的万物都臣服于他的脚下。形势很快陡转直下,唐军很快重振旗鼓,四面围困长安,而他却众叛亲离,苦苦支撑,终于兵败如山倒,如严冬里的菊花,瓣摇蕊落,他就是黄巢。面对荣耀,他迷失自己,权欲无限膨胀,最终当抱负膨胀为野心和杀戳的时候,他注定淹没在自己的杀戳和野心里,这是何等的可悲!正是由于他的放纵和糊涂才酿成一起历史悲剧!
面对英雄人生错位的不幸,我们后来人也只能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了。杜丽就是个好例子,主场作战的巨大心理压力让她意外地丢掉了中国军团志在必得的北京奥运会首金,接踵而来的是怀疑,唾骂和羞辱。面对如潮水般的讥讽,杜丽,她给我们展现的却是一位使者风范。她忍着羞辱和压力,在随后的比赛中努力地调整心态,力压群雄,帮助中国队在24年之后获得在女子50米举枪三个项目的金牌。我们不会忘记,赛前的她留下了痛苦的泪水,但我们更不会忘记,赛前的她留下了痛苦的泪水,但我们更不会忘记,赛后的她再次落泪。可这是夺得金牌后幸福的眼泪,是经历风雨终见彩虹的眼泪,是捍卫枪手荣誉的眼泪。一悲一喜地两次眼泪,是对心灵的洗礼,心理的超越,杜丽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所有人。
亲爱的朋友,面对荣辱,让我们用一颗睿智的头脑,以一份宁静淡泊的心境去审视它,然后留下如梦年华,如云欢笑!!!
【点评】
以“抱负膨胀为野心和杀戳的时候,他注定淹没在自己的杀戳和野心里,这是何等的可悲!正是由于他的放纵和糊涂才酿成一起历史悲剧!”为例,论述了处在荣的时候应取的态度。反面事例精当,引用黄巢的诗句,语言富有文采。

【学生佳作之六】
直面荣辱
罗田一中王喆指导教师何木新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重视气节。有“崇高”者听到别人请自己去当官便去河边洗自己的耳朵;有“忠心”者为了不食周粮而隐于深山,食野果饮露水;而“士可杀不可辱”者比比皆是。他们这些人的确很有中国文人所信奉的气节,而他们所坚守的气节也似乎得到了相应的“荣”,然而窃以为他们的气节观里透露的却是无知与自大,而无知与自大是从来也成就不了“荣”的。荣与辱是一种充满智慧的选择,而绝不是一时头脑发热的意气用事。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苦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迹,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是2006年季羡林“感动中国”颁奖词,其中提到了“宠辱不惊”,又是如何的了?先听听季老的一段话吧,我只讲勤奋。“多么朴实的话语,却不能不让我们看到季老的谦逊,淡泊和对待荣辱的大度。所以当季老辞掉头顶”国学大师“国宝”“学界泰斗”三顶柱冠时,我们没有人怀疑他的真诚,因为季老的一言一行无不彰显着对于荣辱的淡泊,他专心的,他在意的,更多的是他的学问。
面对荣辱而不惊需要崇高的人格。因为人格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让你抛却自身荣辱。不能不提周作人,一个曾经让人敬仰的文豪,一个后来被人斥为“汉奸”的人。有人说他选择留在北平是贪恋那里的生活,这在中国人而言可耻的,汉奸是千载也难洗尽的罪名。然而周作人终究是选择了留下,难道周作人真的已经低幼到了连汉奸的“骂名有多重了吗?,不,他知道,可他做出了更需要勇气的决择——留下,为了北平几大高校的众多藏书而留,那是先祖留给我们后人的瑰宝。周先生在众人的唾弃中无声无息地承担着耻辱,也承受着骂名。荣与辱的交织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周先生那无私的品性,那犹如老黄牛般执着的精神。自甘于辱,自毁于荣,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如此呢?
荣与辱之间闪耀着人性之辉,是荣是辱不是人的评论所决定的。我们都需要努力,等到
那一天我们直面荣辱也能宠辱不惊,我们的人性也就趁于完美了。
【点评】
本文重点论述对待荣辱的大度。以季老辞掉头顶”国学大师“国宝”“学界泰斗”三顶柱冠的事例,论述对于荣辱的淡泊的态度,又以周先生在众人的唾弃中无声无息地承担着耻辱,也承受着骂名论述对于荣辱的淡泊的态度,以有争议的周作人的事例说明,言人所未言。
【练习提升】
1、以“直面荣辱”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2、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材料主旨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事例与现象:印遇龙,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49岁。1978年,大学毕业的印遇龙被分配到位于长沙的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工作。1986年5月,他被派往德国农业研究中心进修。当时,外国人对中国留学生心存偏见,负责带他的Oslege教授只是给他安排了一个很简单的猪饲养试验,并说:“你能完成这个就很OK了。”印遇龙不服气,主动请缨,完成了连国外专家都不曾涉足的“猪回肠末端氨基酸代谢”研究。Oslege教授惊喜地说:“中国人真不简单!”留学期满时,Oslege教授决定长期聘请他工作。
印遇龙的研究方向是动物营养学,而当时中国正缺乏这方面的人才。1987年10月,面对祖国的召唤,他婉拒了Oslege教授的好意,毅然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印遇龙与同事们一起,经过努力,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科研成果。1994年11月,他再一次走出国门,先后到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家学习访问,并于1997年在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皇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99年,中科院实施“百人计划”人才战略,面向世界招聘优秀人才。当时,印遇龙正在加拿大学习,孩子也在那里读书?妻子在陪读。得知这个消息?印遇龙积极应聘,并顺利入选。家人和朋友都劝他:“在中国干一年还不如国外一个月的收入,况且?国内生活条件、科研环境现在都还不是很好,你应该好好考虑一下。”但印遇龙决心已定,他耐心说服妻子继续留在国外陪孩子读书,自己再次谢绝国外跨国公司和大学的高薪聘请,只身一人回到了祖国。他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籍的,我的祖国是中国!

点评与【导写】:印遇龙两次婉拒国外优厚待遇,一心报效祖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作出了生动的注解。热爱祖国是历经千百年陶冶的对祖国最深厚的一种情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中,热爱祖国主要表现为创造灿烂的中华文明,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反对民族分裂,改革弊政,励精图治,治国兴邦。在当代中国,热爱祖国的内涵更加丰富,它不仅仅体现在对养育自己的土地、对父母之邦的深深眷恋和对祖国山川大地的热爱,对祖国独特的文明和文化传统的了解、热爱和传承,体现在报效祖国的情怀和维护祖国利益、尊严、荣誉的行动,还体现在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当前?热爱祖国,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吸收世界文明中先进的成分,以此报效祖国,为国争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

高三语文《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作文教学设计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语文《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作文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高三语文《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作文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①新课程标准对《表达与交流》教学的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②《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在教材中的地位及教材编写意图。

《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编排在必修5的写作与交流单元,这一单元设置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个高要求的专题。这四项要求对应的是高考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一项,应该说是更高一级别的要求,所以放在高二进行。

本课的目标属于丰富,以“讴歌亲情”为话题,就是要学生能够感受亲情,体验亲情,这既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也是精神洗礼的过程。在能力方面,要通过自己的表达,多元诠释亲情,将内容写得充实。要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让写出高水平作品,进而达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目标。

2.学情分析

1.能力基础:学生经过高中必修1——4四个模块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在回顾感受亲情的基础上,能写出情节比较完整的文章,可是在如何让文章内容充实方面,缺少一定的方法与技巧,这方面能力仍待提高。

2.心理基础:高中生对亲情很熟悉,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对亲情的感受会更加的细腻、深刻,有亲情做基础,学生的情感调动一定会更容易,思维会更活跃。但另一方面,他们主要是关注某一件事去写作,以记叙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缺少深入的思考、细致的描写,内容不够丰富。

鉴于此,在《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的学习中,我们特拟定以下方针:

用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用多样的方法指导学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什么是写作中的充实,学习把文章写得充实、生动、形象

2.能力目标

(1)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将自己生活情感体验,以口头和书面形式表达出来。

(2)能够运用细节描写和抒情议论来表现真实细腻的至爱至情,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3.情感目标

(1)感受亲情,体会来自长辈、兄弟姐妹的关爱呵护,感受来自家庭的温暖,体会亲情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感受,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心情感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鉴赏、口头表述和书面表达,学习如何从取材、构思、手法和情感上写的充实。

三、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2.品读法

四、教学流程图

背景导入→明确目标→真情导入→何为“充实”→充实数量(取材和构思)→充实质量(描写、议论和抒情)→充实情感(用心写作)→总结方法,回味真情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由视频资料和照片资料导入,增强视觉和听觉感染力,激发学生共鸣,为赏析环节做铺垫。同时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什么是写作中的充实,学习把文章写得充实、生动、形象

2.能力目标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将自己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以口头和书面形式表达出来。

(2)能够运用细节描写和抒情议论来表现真实细腻的至爱至情,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3.情感目标

⑴感受亲情,体会来自长辈、兄弟姐妹的关爱呵护,感受来自家庭的温暖,体会亲情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感受,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心情感的兴趣

(二)引经据典,理解“充实”

充实之谓美——孟子

扩而充之,使全备、满盈是为充实。——焦循

设计目的:落实“知识”目标,让学生能充分理解“充实”概念,并作为确定讲课重点的重要依据。

(三)捕捉真情,充实“数量”

操作步骤:1.我们应该怎样想?——展开想象,搜罗材料(取材)

2.我们应该用什么?——去粗取精,筛选材料(选材)

3.我们应该怎样用?——构思成文,布局材料(构思)

设计目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书面表达要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通过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在学生参与基础上,总结取材、选材、构思的一般方法,达到“数量”充实。

(四)品味真情,充实“质量”

操作步骤:1.示例对比,妍媸有别。

2.分析经典,探究手法

3.手法集结,感悟妙处

设计目的:贯彻落实课标“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育理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顾及全体学生,培养其思考分析能力。能理解各种表达方式,明白什么是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五)迁移技巧,充实“情感”

操作步骤:1.教师下水,亲自示范。

2.调动情感,启发引导

3.明确要求,具体写作

4.学生展示,美文共赏

设计目的:训练的环节,是课堂落实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让学生明白文章是有感情的,好文章要充实“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写作实践,力争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的目标。

(六)课堂小结

(七)课后作业

以《xxx的时间去哪了》写一篇800字文章,要求材料充实、构思充实、细节充实、情感充实。

六、板书设计:(暂时保密)

七、案例反思

1.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围绕“真情”“充实”两个关键词,层层拆解,层层深入,从充实“量”,到充实“质”,再充实“情”,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同时重点突出,方法得当;

2.教师亲自参与创作:教师不仅能够袒露自己的情感经历和情感故事,为学生铺路,更可贵的是教师能够亲自下水示范,敢于亮出自己,所谓“行胜于言”;

3.课堂效果当堂检测:教学环节中安排学生当堂成文,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

感,同时可以及时反馈课堂,及时调整。

4.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发现的问题和老师有一定的交集,但也有“擦肩而过”的,通过学生自己质疑——解疑——探究,教学内容针对性提高。

5.缺憾:生生“合作探究”常见类型有五种:展示型——分享型——评价型——讨论型——总结提升型。而我的语文课堂中更多是停留在展示型、分享型和评价型,以后要切实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后几种交流方式的必不可少。

高考作文专题复习:标题作文审题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考作文专题复习:标题作文审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标题作文审题
标题作文,就是规定了作文的题目、不用自己拟定作文题目的作文。标题作文包括全标题作文和半标题作文两种形式。
近几年,如2008年天津卷的《人之常情》、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浙江卷的《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江苏卷的《好奇心》、广东卷的《不要轻易说“不”》,2007年江苏卷的《怀想天空》、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湖南卷的《诗意地生活》,2006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上海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天津卷的《愿景》。这些高考标题作文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多年来多用话题作文写作,要注意区别,标题作文不同于话题作文,有以下几个主要区别:
一是话题作文提供一个写作范围,其话题仅仅是提示一下内容指向;标题作文一般提供的是中心意思,当然标题本身是话题的除外——近年就有虽是标题,但与话题一样只是起到提供写作范围的作用。
二是话题要求所写内容与之相关即可,而标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语。
三是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一般来说远远大于某些标题作文。
四是话题作文里作者可以自拟文题,而标题作文里作者当然不能另命文题。
标题作文审题,总体地说,应审清标题的内涵和外延、题型与体裁、写作要点,注意题眼、主词、谓语、修饰语,掌握象征义、比喻义等,并不简单。具体方法有:
1.据型定向法。应敏锐审视标题作文呈现出的不同题型特征,从而确定写作的方向重点。
论点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知足——庸人的哲学》等,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论点,须依据论点论证行文。
概念型,如《说意气》、《谈“穿着打扮”》、《“时髦”小议》等,用一个概念提出要论述的问题,则选择与概念有关方面论证行文。
关系型。如《人格与国格》、《位置与价值》、《人与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的概念表明两者关系,文章须要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
对比型,如《自卑与自负》、《生有所息生无所息》等,用两个可以对比的概念或事物来命题,要求论证两者的对比或转化关系。
象征型,如《“绿叶”赞》、《小草的风格》等,选择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命题,要论述事物所象征的某种精神和品格。
比喻型,如《清流与活源》、《赏花育花护花》等,选择能作为比喻和类比的事物命题,要求揭示比喻和类比事物所蕴含的道理。
评议型,如《评“仓廪实而知礼节”》、《北京的符号》等,针对某一人物或某一事件或某一观点进行评议。
引申型,如《从柔石的“损己利人”说开去》、《熊猫废物箱的联想》等,作为引子的某一件事或某个事物命题,则应借题发挥,展开议论。
考证型,如《“一言堂”小考》、《“下笔如有神”新解》等,用需要对某个问题进行考证的形式命题,则应查核并发表议论。
感想型,如《有感于雷军长的“当头棒喝”》、《影片〈鸦片战争〉观后》等,以读后感或观后感的形式命题,则应发表自己的感想并进行议论。
批驳型,如《斥“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忠于原著”质疑》等,用反诘或质疑的句式命题,则应针对不同意的观点或看法,予以批驳。
2.增加内涵法。
一些标题作文,尤其是记叙文,最好的办法是把大题目变小,把虚题变实,把空泛抽象的题目具体化。将标题中的字来组成词,将标题中的词来组成句子,从而确立文章的中心,小口子切入。抓住一点,写深写透,文章才有针对性和现实感,才能具体生动。如2008年湖北高考卷作文“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行文。
3.题眼审视法。关注标题中的题眼。如2008年广东高考卷作文的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关键在于考生能否解清“轻易”一词的内涵以及“说‘不’”的象征意义。审题上的些许难度也为选拔考试建立了合适的区分度。只有找准了题眼,文章的中心才不会偏离。
4.近义推敲法。将标题中的词语的近义词找出来,以警示自己不要落入作文题设置的陷阱中。如要你写“摒弃脆弱,学会坚强”,你就列出脆弱的近义词“软弱”“懦弱”等,这样能发现写“脆弱”离不开“挫折”,没有“挫折”的考验看不出脆弱与坚强。要你写“纪念”你就列出“想念”“思念”“怀念”等,一比较,你就会发现“纪念”除了“思”,还有“行”——有行动。这样可防止审题时剑走偏锋而造成的失误。

高考作文专题复习:材料作文审题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考作文专题复习:材料作文审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材料作文审题
材料作文,是指原先高考沿用了多年的纯材料作文。现在一般不以这种纯材料作文样式命题,此所以列出,仅是有利于比较,因此讲解从略。
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一要吃透比喻义,二要抓住引申义,三要突出关键义。如果是记叙性材料,就要看它写的是什么对象,反映了怎样的主题,表达了作者何种倾向;如果是议论性材料,就要想一想它的论点是什么;如果是寓言、诗歌、新闻性材料,要通过文中的对话、抒情或点睛之笔分析把握其含义。
话题作文和过去的材料作文的异同:
话题作文和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先提供一则材料,然后以材料为触发点,写一篇高考作文。那么,对待这则材料,两种作文形式有什么区别呢?一般而言,过去的材料作文必须使用所给材料,行文的主旨必须与所供材料吻合,如果写议论文,那材料一般应放在文章的开头作为引出论点的依据。它的思维方式局限于:概引材料,亮明观点,举例论证,总结回应。它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捆住了考生的立意手脚。而话题作文则不同,它强调的是行文与材料有关,可扣材料主旨,也可不扣材料主旨;可运用材料,也可完全舍弃材料,是一种非常开放的写作,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检测考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考作文专题复习:培养作文素质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专题复习:培养作文素质,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培养作文素质1
培养几样作文素质,很能解决作文“老大难”问题。应注重如下几个亟需习惯、起码追求:
一、勤于阅读记诵
阅读对作文的作用是巨大的!阅读对于写作的作用一般来说是“熏陶”、“浸染”、“潜移默化”的,对兴趣的培养,感情的陶冶、思想的熏染、收获的教会、知识的灌输、技巧的汲取、语言的磨砺、应是一种长期的、无形的“渗透”。学生在阅读中对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造句……或者说“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及语感等,都能有大量的见识,有了这大量的见识,然后作文才能在借鉴中求异,在模仿中创新。书法家沙孟海回答怎样写好字时说:“要眼中有好字”。我们也可以移用于怎样作好文上:“要眼中有好文”。写作须以阅读为先导,“劳于读书”才可“逸于作文”。见多识广,才能写得丰富、生动,有真情实感、真知灼见。
因此,广泛阅读是语文最大量且最重要的“作业”,成为作文不可不具的重要素养。
二、造语求新避俗
我们一旦动笔写作便应有这样一种追求:力戒文章语言的趋同现象,避免在词语选用、句式结构、语气语势上大同小异、千篇一律,要把根据自己的语言特点,构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作为写作上的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力使自己文章的语言或雅致凝练,或严谨理性,或俏皮幽默,或优美诗意……真正做到凭空逗巧,意外出奇,既生动精彩又与众不同。作文时应该自问:写作中有什么因素比语言更致命呢?求新避俗,不苟言语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作文素养。一旦有了提笔下字便求新避俗的追求或习惯,才能迅速提高感悟语言和调遣语言的能力,才能形成个性语言。
语言避俗求新的途径多得不可胜数。
1、想象修辞——追求形象
海德格尔有句名言:“语言是人口开出的花朵”。
巧设比喻,以求形象生动;铺陈排比,以增奔泻气势;拟人摹物,以求逼真生动;大胆夸张,以显飞扬灵气;多用设问,以求启人深思;反复吟哦,以抒绵绵之情。
不说“我很悲伤”,而说“我心灵的天空一直下着雨”;不说“女人和男人应有平等的社会地位”,而说“女人应是一株木棉,和橡树并立在一起”;不说“没有钱”,而说“囊中羞涩”,说“与孔方兄无缘”,说“‘老人头’不多”……
“对旺角的多家书店,我和一桃以怀素草书的笔意一路草过去,但有时也不免驻足留连。”
——比喻创新别致。
“窗口一闪而逝的年轻面颊便在这深深的秋意中浓浓地开放,开放出灿烂的青春。”
——拟物生动陌生。
“羞嗒嗒的音乐朗诵会,正在火辣辣地开。”
——拟人摹状,别具新意。
2、整散句式——追求参差
“才美不外露,已属难能可贵;大智大愚,更是难上加难。……有麝自然香,已变成了令人发噱的天方夜谈;无麝放假香,才是处世真理”。
“为什么她喜欢绿色呢?虽然五光十色缠绕了她的半生:红色的火热,土黄色的坎坷,灰色的挫折,黑得如此沉重的偏见,以及白得如此刺目的冷漠,但她在任何时候对绿色——象征生命、希望、纯洁的颜色,有着不可抑制的憧憬。”
——能整能散,参差别致。
整句工整而呈气势,散句曲折而显舒缓;整散交错,可参差流转。
3、幽默诙谐——追求情趣
如一位考生论证“当代中学生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必须十份重视课外阅读”,有一段对死抠课本、死记硬背的调侃,变叙述为描写,幽默风趣:
诚然,在考分的压力下,学生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课程教材上,于是乎弯腰驼背兮“孔乙己”,鸡胸鹤腿兮“林黛玉”,双眼昏花兮博士伦,挑灯夜战兮功课如山,许多人陷入了应试操练的怪圈。
议论语言中作生动的简笔描写,而且模仿楚辞,插入“兮”字,读来纡曲含蓄、意味深长,以一种轻松戏谑的笔触表达着严肃的态度,搅拌甜酸苦辣于一“锅”,绕有兴味。
“如果把书的封面比作女人的脸,一个‘抓人’的书名,是放电的媚眼;一位名作家的芳名,是诱人的樱唇;封面其他部分的花花绿绿,是女人脸上的姹紫嫣红。敢于素面问世的图书,一般内容有真货;敢于素面朝天的女人,大多是真美人儿。”(何玉兴《图书比女人》)
有人写道:“明末清初直到传教士马利窦第一次带来世界地图时,王公大臣们强烈要求把中国摆在中间,否则,是可忍,孰不可忍;颇有些倚天不出,谁与争锋,普天之下,舍我其谁之感。”
这样的文字,幽默、活泼、俏皮,能让人耳目一新,身心一爽。
幽默、诙谐、调侃,体现智慧。如果能适时地“幽他一默”,可使文章陡增亮色。
4、精言警论——追求理性
“大地在雪下做着纯洁的梦,春天来把这梦实现。”
“占领春天的空旷要比挤进夏日的葱茏更容易。”
“正是对春日做功利打算的人,才最可能拥有一个丰饶的秋天。”
“惟有在我们的心灵世界里,一朵春花可以永不凋谢,一股春风可以永远吹拂,一阵春雨可以永远淅沥,一缕春晖可以永远明媚。”
这些语句之所以受到喜爱,主要在于它们不是客观地呈现生活,而是寄寓了一种思想;它们不是对思想的明示,而是把它蕴含于形象之中。人们在阅读时,既能获得启迪,又能有一种审美体验的愉悦。概要地说,这些简短质朴的语句里有着灵动并美丽的思想。
鲁迅在有些东西因有违文学创作的审美要求而不能写进文章时说:
“可以画毒蛇和蝎子,但不能画鼻涕和大便。”
余光中提醒各位:
“当你的女友改名为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一片绿叶,饱含着它对根的情谊;一句祝福,浓缩了我对你的祝愿。”
“政治牢骚,中文清高,物理深奥,历史推敲,数学坐标。”
这些文字,姿容别致,理趣盎然。
有理性的警论,或直陈利害,义正词严;或嬉笑怒骂,入木三分;或针砭时弊,酣畅淋漓;或多方设喻,增其灵气。
5、直引化用——追求意蕴
恰当引用一些诗词典故名言警句谚语俗语歇后语顺口溜等,增加作品的文采,丰富文章的文化底蕴。例如:
“聆听‘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故事;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情怀;品味‘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无限忠诚。我发现,我与他们的心近了。”
这些有所引用的文字凝练形象,以少胜多,拓展了思考联想的空间而饶有蕴意。
……
语言表达的避俗求新,方法多样,难以枚举,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懂得因人因事因情因景因时因地而有不同的“我”的写法,力求“语言陌生化”,让习见的内容以一副陌生的面孔出现,使语言表达异于常见的用滥了的表达。“语言陌生化”所竭力对抗的是沉闷与死板、老一套和人云亦云。
克服语言的套版反应,讲出有个性的“我”的话,应成为语言表达的一种追求,以期养成习惯而成为素养。
三、选材小处着眼
如今的作文题(含“话题”作文题),常具“开放型”特点,虽然离不开“现实、理性、人文”这六个字,但涵盖范围非常宽泛,作文取材非常灵活,主题指向非常发散。择须由己,写作前,特别是初学写作者,须针对题目,重视“选点”,这应是写好作文的战略关键。选“点”时,从小处落笔,文章会更有针对性和感染力。先是“大”中求“小”。具体方法有三:
1、添一添
在原来作文题目中采取假定添加限制性定语的作法,尽力缩小写作范围,明确写作的关键所在,使自己的思路尽可能地向着规定的方向集中发展。如题目“烛光”,就可以采用添加成分法缩小写作范围:
楼道里的烛光
那夜的烛光
儿时的烛光
烛光中的感动
烛光之忆
……
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后,文章的选材指向会更加明确、集中,便于写作的顺利进行。
2、断一断
如题目“仰望”,可以形成很多判断:
这是我的仰望。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人生不能没有仰望
我在仰望中重拾信心
人靠仰望把情致铺展成悠远的闲云
……
以某个概念作为话题中心或写作中心,是开放性作文命题的惯常之举;遇到概念型题目,若能将概念变成判断,即以一句简明、深刻、概括性的话语表述概念的特性、作用等,就可从小处、实处打开我们的思路,进而大题小作或虚题实作。
写议论文——这些经过提炼的判断语句可以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写记叙文——这些简明、深刻的判断语句可以作为统摄全文材料的中心。
这些判断语句极能促成“大题”的“小作”。
3、问一问
围绕文题,自己多方设问并找出答案,是缩小写作范围、打开写作思路的有效方法。其中,多方提问是方式,是手段,而自找答案并逐渐聚焦于某一个或几个“点”才是目的。
如作文题“多思”,可以这样思考:
什么是多思?
谁的多思?(我、我俩、老师、父母……)
多思是怎样培养起来的?(父母的教育、朋友的带动、书的影响……)
多思的作用有哪些?(是求知获艺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攀登科学高峰的动力……)
多思能够使人摆脱浅薄,走向睿智吧?
……
然后回答以上问题,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思维逐渐深入,较小的写作切入口也非常容易确定。
需要指出的是,化“大”为“小”并不是自改原文的题目,而是从一个最有利于写作者的角度去争取写作的主动权,抢占独特的切入制高点。
反映主旨则“以小见大”。曹勇军说:“抓住生活瞬间的一点,从一个角度切入进去,用充满灵性的语言穿透生活的表象,给复杂一些简单,给肤浅一些深刻,给困惑一句答复,给结论一些动摇,给生活一个造型,给心灵一次弹跳……”(曹勇军《熬出自己的语言老卤》)
以“小”见“大”就是选出小的角度,小的题材,在有限的篇幅里,开掘出深广的思想内容,具体地说,就是写作者根据一事一例、一情一景,小处着眼,发幽探微,深入发掘,翻出大些的主题:在叙事写景中透视出些人生哲理,透过平凡的现象品味出不平凡的真谛,从细微和局部的描述中显露出庞大的整体,从日常生活片断、小故事中提炼出非常的意义,从细小的场景中揭示出事物的某些本质。这样,文章便深刻,实在,耐读。
短短的千字作文,也只有写“小”,才能写“深”。

培养作文素质2
四、情感坦诚真切
与语言表达密切关联的是情感。滨田正秀在《文艺学概论》中说:“语言半是事物的代名词,半是精神和情感的代名词。”
“言须由衷”,“妙笔难书是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孙犁也说:“在创作上,不要吝啬情感。情感,付出越多,收回就越大。”
作文中最厌“情感的伪化”:或一副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或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唱低吟”,或一堆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这类作文,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本该属于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和“生活暗示给他的某种思想”,只见一个不真实的自我“避己之短,扬己之长”,在形式上下功夫,在技巧里转陀螺,做一场“漂亮”的文字游戏。
作文中重要的不是高大的空话,不是主流的官话;一篇好文章应该追求“三独”──独家的情感,独立的思考,独特的表达。做到这些都得“言须由衷”,坦诚真切!
言不由衷,则纰漏百出,再美的语言,再巧的故事,也将是形同虚设甚至成为胡乱的编造;坦诚真切,平实也能有深意,浅易也让细思量。像《项脊轩志》的结尾:“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多么平实的文字,多么真切的叙述,因其饱含着睹物思人的真挚,让人黯然销魂!林觉民《与妻书》:“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多么真切的奢望,多么坦诚的傻想,从而蕴含的无限依恋的挚情,又是多么凄恻动人!
想感动别人,至少得先感动自己吧?内容不真,感情不切,怎行!作文的思维品质提高也最要从此处下手。
五、构思简拟提纲
构思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一系列作文思维活动。构思时随笔简拟纲要式草稿,效率会高得多!具体方法是:大致构想,用十来个字就能成纲,别小看它只有十来个字,有了这个简纲,作用可了不得!
1.文章思路脉络(朱自清认为中学生普遍做得不好)就井然呈现了,纲目在前,不易离题,且思路清晰,大大提高作文的思维品质。
2.这提纲相当于有了存放文章素材的一个个抽屉。苏轼都有类似感受的诗语:“作诗火速追亡逋,情景一失永难摹。”可将忽然得之或纷至踏来的闪念火花(包括论点、事例、想法、名言、典故、词句……),就写它一两个或几个字,有用的则及时往适当的“抽屉”里安放。
3.利于任你将这些转瞬即逝的闪念火花从容斟酌与调遣,放心挥笔而成文。
切记:拟纲不误作文功!即使是考场上,花它五到十分钟也无妨。简拟提纲,是写文章时必用、好用、屡用而不爽的法宝!
多少文章大家都是持此法宝写文章的。朱光潜先生在《作文和运思》中谈他编写论文提纲的方法和过程,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他说:“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这种寻思的工作做完了,我于是把杂乱无章的小标题看一眼,仔细加一番衡量,把无关重要的无须说的各点,一齐丢开,把应该说的选择出来,再在其中理出一条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
论文中的逻辑关系集中地表明在提纲上,因此特别需要提纲。就是写记叙文,也应简拟提纲为好。
而我们却不知道提纲对文章写作的“法宝”般的重要性,不列提纲而出现的纰漏可谓太多,太常见。像很多作文中的故事没有说完而不成文章的情形,究其原因,很少为时间不够,较多为写不下去了,该写的,前面又没写够,或前面没想好,后面收不拢了……文章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多说什么,少说什么,这些都是布局方面的构思问题。好些考生往往不假思索,拿起笔就写,即兴发挥,结果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写着写着,曲了,绕了,偏了,离了,也不能自知。这样写的结果,全文很可能就是一大堆杂乱的文字,不知文章重点是什么,缺少逻辑性,更为有甚者则是,自己写的议论文自己都找不出其中心(论点)!
因此,无论是考试还是平时写作——考试时允许简要一点,平时应详尽一些以形成素养——下笔前,都须花点时间安排一下文章的结构,即思索一下文章应该阐述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先后次序如何安排,各个层次应写哪些内容,哪些要多写,哪些要深写,等等。
就说立意这一项的构思吧,其基本过程也都要的——
①排列:把自己对文题的若干感受点铺排开来。如一个材料或话题,至少可写四个方面的论点。
②筛选:即选择最合题意的,感受最深切的、材料最熟悉的、易于出新意的。
③定向:对确立的中心深入思考,阐明什么观点,针对什么实际,记叙什么材料,表达什么感情,都做到心中有数。
④择重:解决“最要写的是什么”的问题。
无论是通篇的或单项的构思,都应边构思边列提纲,提纲就是构思的可视成果。
作文构思的简拟提纲,是大大便利行文、提高作文品质的良好习惯和作文素养,万万少不得!
六、文面清晰工整
文面清晰工整,要养成习惯,包括诸多方面:
标点正确——精严的习惯;
书写工整——讲究的习惯;
行款对头——规范的习惯;
文面整洁——干净的习惯。
《羊城晚报》曾报道广东作文改卷场的老师反映高考作文六大常见病的第一病——“书写难辨:情况严重,多年没有改善迹象。每30篇作文就有1至2篇几乎辨认不出来,有的是字体实在太小或笔画太细,扫描进电脑后根本看不清楚,更多的是字迹非常潦草,错别字又多,给阅卷带来极大困难。现在能写一手漂亮字的学生是越来越少了,能够做到书写工整、规范、方便阅卷的考生还不到一半。”
很多考生平时不讲究作文文面书写。标点有一个,没一个,字让人看不清,读不顺,不愿看,不忍读,备受折磨,生恨构怨,想想,这样的作文将有怎样的下场?
如问:“连字都写不好,能写出好文章吗?”可能有考生回答:“我不是写不好字,是时间不够。”那又不禁要问:“连写清字的时间都不够,能有时间写清文章内容吗?”
须知:行文时,因为有了提纲,成竹在胸了,接着据纲逐段行文,此时则是一边斟酌词句,一边从容工稳地书写的;写字时,用黑墨显笔,字居格子中间,宜大不宜小,宜方不宜斜,标点也是“字”!
禁忌:字迹模糊、缩头缩脑、只蹲不站、连笔牵绕、挤密难辨、横行霸道、该长的短、该短的长、笔画苟且、标点无范、涂改无规。
以上六点,应是考生提高作文水平的起码追求,它毕显出考生的作文素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039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