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二章第二节动物的行为学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二章第二节动物的行为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二章第二节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
一、课前预习
1.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等。
2.从动物行为获得的过程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3.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在于、和对人有益的动物,和对人类有害的动物。
二、慧眼识珠
1.下列行为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A.母鸡下蛋B.小鸟索食C.猫捉老鼠D.壁虎断尾
2.下列关于先天性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偶尔碰巧形成的B.它是通过学习掌握的
C.它是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D.它是由生活环境所迫的
3.下列几种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鸟类育雏B.鹦鹉学舌C.野鸭迁徙D.蜘蛛结网
4.“蜻蜓点水”与下列哪种动物的行为结果相同?[]
A.鲫鱼产卵B.蝙蝠捕捉蚊子
C.海豚戏水 D.母鸡孵卵
5.变色龙随环境的变化而变换身体的体色,这种行为对变色龙来说[]
A.不易被敌害发现 B.有保护作用
C.属于防御行为 D.包括A、B、C三项
6.不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是[]
A.金丝猴 B.大雁 C.白蚁 D.鲫鱼

三、明辨是非
7、蜜蜂是一种具有社群行为的昆虫[]
8、蚯蚓走迷宫的行为非常复杂,这是一种学习行为[]
9、动物的防御行为有利于动物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10、只有高等动物有学习行为,低等动物没有学习行为[]
四、穿针引线
11.下列几种动物的行为,各属于哪种行为,用线连接起来:
①一只为首的猴子带领一群猴子在丛林中活动A节律行为
②蜥蜴在遇到敌害时断掉尾巴逃脱B社群行为
③孔雀东南飞C防御行为
④两只公羊为争夺一只母养而顶角D争斗行为
⑤青蛙张口伸出舌头捕捉害虫E觅食行为

五、巩固提高

12.在非洲草原上,猎豹的奔跑速度是很有名的,它经常要去追捕羚羊,羚羊在全力奔跑一阵以后,会突然停住,马上改向另一侧跑去。如果它不拐弯,仍然直跑,那么它很有可能被猎豹抓住。羚羊虽然跑的不一定很快,但它在奔跑过程中有急转弯的特殊本领,因此它常常能从猎豹的爪子下逃脱。
(1)短文中提到了哪几种动物行为?

(2)羚羊在生活中遇到强敌时突然改变奔跑方向,这属于一种什么行为?

(3)这种行为对于羚羊自身和种族有什么意义?

相关知识

第二章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第二章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学目的:

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重点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仪器:集气瓶(5个装有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等。

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其次是(),还有(),()和(),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呢?

【回答】(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红磷的燃烧实验。

【问题引入】

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比如小白鼠的缺氧实验)而不是用肉眼去看?

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回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确认目标】这节课来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

【问题讨论】描述氧气物理性质。想一想,氧气有味吗?氧气溶于水吗?

【回答】无色、气体,无味,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

【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

【回答】靠腮呼吸。氧气来自水中。

【结论分析】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

(4)液态(沸点—183°C)、固态均为淡蓝色。

【问题讨论】

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

【阅读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1.将木炭加热至红,放入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白光。

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

【回答】二氧化碳

【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阅读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这瓶氧气与前几瓶有何不同?瓶底铺少量的沙子(或少量水也可以),思考为什么?将铁丝加热至红伸入集气瓶中。

描述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提问】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沙子(或水)?生成黑色固体的温度很高,掉到集气瓶底会怎样?

【讨论】会引起集气瓶炸裂。

【回答】防止集气瓶炸裂。

【结论】此黑色固体的名称是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铁缓慢氧化生成的红色的氧化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阅读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

1.将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至燃烧。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

2.将燃着的硫粉伸入集气瓶中。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提问】这种带刺激性气味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质组成的,为什么在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回答】防止硫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阅读实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1.将小半截蜡烛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中点燃

2.把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现象:剧烈燃烧,蜡烛很快就燃烧完了,集气瓶内壁有小水珠。

3.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现象: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集气瓶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了什么?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

【回答】有水珠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结论】蜡烛(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问题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知,物质在较纯的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由此可见: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

【思考并回答】(更剧烈),(活泼)

【阅读实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观察现象:木条燃烧起来了。

【提问】为什么残存火星的木条会再次燃烧起来?

【思考并回答】因为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可助燃(支持燃烧)。

【问题讨论】如何证明一集气瓶中装的是氧气?

【回答】将带火星的木条抻入气体中,若木条燃烧复燃,则证明此气体为氧气。

结论: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支持燃烧(助燃)

【讲述】我们说一种物质的性质决定了他的用途,那么,氧气有哪些用途?

二、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助燃)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木炭、硫、铁,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三、氧气的获得教学目的:知识: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教学用具: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其它:火柴。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教学意图: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阅读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小结】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教学意图: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阅读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观察记录:热的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教学意图:学会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比。【阅读实验】待试管内不再产生气体时再加入少量氯酸钾并加热,把带火星木条伸入管口内观察。【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有无变化。观察记录:试管内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答: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教学意图:通过认真分析实验的发生、发展和条件,找出规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催化剂):(2)加热高锰酸钾教学意图: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文字表达式,知道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起催化作用。【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哪些仪器?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选用哪些仪器?2.收集方法(1)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略重或密度比空气略大)答:实验室制氧气需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酒精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选用的仪器有水槽、集气瓶、玻璃片。教学意图:从氧气的物理性质思考、认识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制法的关系。【问题】给试管中固体加热应如何操作?为什么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为什么?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操作?答:(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后炸裂试管。(2)试管夹应夹持试管中上部。(3)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短。(4)先均匀加热,再将火焰固定在约品处加热。用排水法收集完毕时,应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后炸裂试管。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接近瓶底。教学意图:培养正确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实验操作的关系。【问题】用排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验满?如何检验氧气?3.操作要求4.验满方法5.检验方法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中检验;记录并加深理解。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理解。

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按照新课标要求,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更好落实这一要求,力求课堂做到知识性加愉悦性。知识性强调学生要学有所得,而愉悦性则表明学生在整个课堂当中要身心愉悦。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热情,由浅入深,让学生自主构建“动物的行为由先天遗传或后天学习而获得,大致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种类型”这一核心概念,并由“海南四大名菜”和“海南热带水果”链接练习对这一概念的掌握加以巩固,最后由“羊羔跪乳”和“乌鸦反哺”等动物行为引发学生思考。
教学分析
1.1.教材分析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在本节中,学生只需学习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课本一开始由“想一想,议一议”创设学习情境。例子虽然新鲜有趣,但缺乏相关视频,不足以在最短的时间抓住学生眼球。于是在本堂课中将导入一环的内容替换为视频《鹦鹉妞妞》。在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篇幅中,课本先是罗列了动物多种多样的行为(在课件中以图片逐一展示),再分析这些行为从获得的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在这一阶段,课本只是对概念进行一个阐述。而为了让学生巩固这一概念的学习,课本紧接着又安排了资料分析。例子鲜活生动,设置的讨论题目由浅及深。让学生在资料分析中逐渐加深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后,又让学生去往更高的学习层次,让其思考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有何意义。至此,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以及两者对动物生存的意义便已跃然纸上。
1.2.学情分析
学生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有模糊的认识,也能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但是并不能给两者有一个很好的定义。需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自己去得出定义,并可以用定义去区别其他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但在学生理解动物的行为对其生存的意义时,存在一定难度,需及时给学生以提示,让他们在更短的时间收获更多的知识。
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表达能力,老师要做的只是给予引导,让他们自己去探索问题的答案。
1.3.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以及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教学难点
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
(1)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
(2)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实例,知道这些行为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1.2.能力目标
能在视频、资料和所给提示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提高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3.情感目标
由“乌鸦反哺”等动物行为引发学生思考——何为“百善孝为先”。
教学策略和手段
课堂始终贯穿“知识性加愉悦性”。以视频、图片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作为兴趣点,激发学生自觉进行思考并解决相关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鼓励并加以提示。关注学生本身,尽可能照顾到学生的每个需求。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鹦鹉妞妞》,提问:鹦鹉妞妞唱歌这一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吗?如果不是,这种行为又是怎样形成的?观看视频,思考问题。让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在兴趣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2.明确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1.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认识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知道本节课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新课,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1.展示图片——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
2.提供贴纸,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其分为两类。1.观赏图片。
2.以小组为单位将动物的行为进行分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进行归类的同时也提升了组内成员的合作能力,在讨论声中逐渐获得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一个浅显理解。
4.构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这一重要概念。1.展示学生贴图成果,并让学生解释归类的依据。
2.在黑板上画出表格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在学生解释的基础上适度进行补充,完善概念。小组合作,尝试进行解释。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表格区分二者,更加干脆、精炼、一针见血。
5.资料分析分组完成资料分析。
共同完成讨论题1;
第一、第二组完成讨论题2;
第三、第四组完成讨论题3;
共同完成讨论题4。
表现最好的组,给予奖励。阅读资料,组内完成分配任务。如有疑问,可举手示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参与进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
6.小结以表格总结知识点。理顺知识点。温故而知新。
7.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鹦鹉妞妞唱歌这一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吗?如果不是,这种行为又是怎样形成的?回答问题。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能更加高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今后的学习埋下很好伏笔。
8.情感升华展示图片——乌鸦反哺和羊羔跪乳,引发学生思考其中的涵义。
思考:我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增强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9.练习以海南四大名菜和海南热带水果链接练习题。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海南名菜或海南热带水果,解决对应的练习。让学生在趣味中巩课堂所学。了解海南。

第二章第二节人体怎样获得能量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二章第二节人体怎样获得能量》,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二章第二节人体怎样获得能量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
2.解释人体内能量的释放过程。
3.举例说明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树立良好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量的释放
难点: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能量的释放。
学习内容及方法:
一、能量的摄取
人体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具体说是来源于食物中的。
食物的热价是指1克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
▲、和都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其热价分别为千焦/克、千焦/克和千焦/克。其中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二、能量的释放
▲人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一个消耗和产生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场所是人体内的,所释放的能量用于进行和。
三、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每个人维持生存所需要的能量因、、而有所不同,也与和_有关。
学习疑问:

视野拓展:
1.一个人在冬天比夏天往往饭量大一些,试分析原因。

2.人在清醒、静卧、空腹、室温20℃条件下所消耗的能量称为基础代谢。在此条件下所消耗的能量主要用于那些生命活动?

3.比较有机物在人体内氧化分解与在体外燃烧的异同。
是否
需要氧能量的
形式是否产生
二氧化碳释放能量
的速度分解
场所
体外燃烧
体内分解

达标检测:
1.下列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A.水、脂肪、糖类B.脂肪、糖类、蛋白质
C.水、无机盐、维生素D.糖类、蛋白质、维生素
2.下列等量的食物中,燃烧时放热最多的是()
A.馒头B.花生C.牛肉D.苹果
3.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A.糖类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
4.将小白鼠和青蛙从25℃的环境转移到5℃的环境中,它们的耗氧量的变化是()
A.都增加B.都减少C.前者增加,后者减少D.前者减少,后者增加
5.人在寒冷环境中出现不由自主的“寒颤”现象是由于()
A.怕冷的缘故B.“寒颤”使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平衡
C.皮肤受寒冷刺激,温度降低D.使产热量增加,防止体温下降
6.人的各种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下列活动消耗能量最多的是()
A.唱歌B.扫地C.快走D.骑车
7.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胖墩”不断增加,从营养卫生的角度出发,造成“小胖墩”的主要原因是()
A.营养良好B.营养不良C.缺少运动D.缺乏维生素
8.在100克饼干样品中,有蛋白质20克,脂肪10克,糖类60克,维生素10克,那么它能为人体提供的总热量约有()
A.1761千焦B.1783千焦C.476千焦D.1671千焦
9.右表数据为不同年龄组的人,每天所需能
年龄组每天所需能量的平均值(千焦)
男性女性
10--1292408820
13--151134010080
16—18130209240
19—35117608400
36—55105007560
56--7588206300
量的平均值。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每天所需能量主要用于和

(2)从上表中看出组的人每天所需能量最多。原因是

(3)假如一位15岁的男生在一段时间内每天能量的摄入量低于11340千焦,他会变得怎样?

(4)食物中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是,这种物质来源于绿色植物的。

我的收获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9452.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