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二章第二节人体怎样获得能量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二章第二节人体怎样获得能量》,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二章第二节人体怎样获得能量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
2.解释人体内能量的释放过程。
3.举例说明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树立良好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量的释放
难点: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能量的释放。
学习内容及方法:
一、能量的摄取
人体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具体说是来源于食物中的。
食物的热价是指1克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
▲、和都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其热价分别为千焦/克、千焦/克和千焦/克。其中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二、能量的释放
▲人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一个消耗和产生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场所是人体内的,所释放的能量用于进行和。
三、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每个人维持生存所需要的能量因、、而有所不同,也与和_有关。
学习疑问:

视野拓展:
1.一个人在冬天比夏天往往饭量大一些,试分析原因。

2.人在清醒、静卧、空腹、室温20℃条件下所消耗的能量称为基础代谢。在此条件下所消耗的能量主要用于那些生命活动?

3.比较有机物在人体内氧化分解与在体外燃烧的异同。
是否
需要氧能量的
形式是否产生
二氧化碳释放能量
的速度分解
场所
体外燃烧
体内分解

达标检测:
1.下列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A.水、脂肪、糖类B.脂肪、糖类、蛋白质
C.水、无机盐、维生素D.糖类、蛋白质、维生素
2.下列等量的食物中,燃烧时放热最多的是()
A.馒头B.花生C.牛肉D.苹果
3.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A.糖类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
4.将小白鼠和青蛙从25℃的环境转移到5℃的环境中,它们的耗氧量的变化是()
A.都增加B.都减少C.前者增加,后者减少D.前者减少,后者增加
5.人在寒冷环境中出现不由自主的“寒颤”现象是由于()
A.怕冷的缘故B.“寒颤”使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平衡
C.皮肤受寒冷刺激,温度降低D.使产热量增加,防止体温下降
6.人的各种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下列活动消耗能量最多的是()
A.唱歌B.扫地C.快走D.骑车
7.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胖墩”不断增加,从营养卫生的角度出发,造成“小胖墩”的主要原因是()
A.营养良好B.营养不良C.缺少运动D.缺乏维生素
8.在100克饼干样品中,有蛋白质20克,脂肪10克,糖类60克,维生素10克,那么它能为人体提供的总热量约有()
A.1761千焦B.1783千焦C.476千焦D.1671千焦
9.右表数据为不同年龄组的人,每天所需能
年龄组每天所需能量的平均值(千焦)
男性女性
10--1292408820
13--151134010080
16—18130209240
19—35117608400
36—55105007560
56--7588206300
量的平均值。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每天所需能量主要用于和

(2)从上表中看出组的人每天所需能量最多。原因是

(3)假如一位15岁的男生在一段时间内每天能量的摄入量低于11340千焦,他会变得怎样?

(4)食物中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是,这种物质来源于绿色植物的。

我的收获

延伸阅读

第二章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第二章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学目的:

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重点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仪器:集气瓶(5个装有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等。

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其次是(),还有(),()和(),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呢?

【回答】(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红磷的燃烧实验。

【问题引入】

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比如小白鼠的缺氧实验)而不是用肉眼去看?

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回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确认目标】这节课来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

【问题讨论】描述氧气物理性质。想一想,氧气有味吗?氧气溶于水吗?

【回答】无色、气体,无味,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

【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

【回答】靠腮呼吸。氧气来自水中。

【结论分析】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

(4)液态(沸点—183°C)、固态均为淡蓝色。

【问题讨论】

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

【阅读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1.将木炭加热至红,放入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白光。

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

【回答】二氧化碳

【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阅读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这瓶氧气与前几瓶有何不同?瓶底铺少量的沙子(或少量水也可以),思考为什么?将铁丝加热至红伸入集气瓶中。

描述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提问】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沙子(或水)?生成黑色固体的温度很高,掉到集气瓶底会怎样?

【讨论】会引起集气瓶炸裂。

【回答】防止集气瓶炸裂。

【结论】此黑色固体的名称是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铁缓慢氧化生成的红色的氧化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阅读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

1.将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至燃烧。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

2.将燃着的硫粉伸入集气瓶中。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提问】这种带刺激性气味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质组成的,为什么在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回答】防止硫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阅读实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1.将小半截蜡烛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中点燃

2.把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现象:剧烈燃烧,蜡烛很快就燃烧完了,集气瓶内壁有小水珠。

3.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现象: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集气瓶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了什么?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

【回答】有水珠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结论】蜡烛(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问题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知,物质在较纯的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由此可见: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

【思考并回答】(更剧烈),(活泼)

【阅读实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观察现象:木条燃烧起来了。

【提问】为什么残存火星的木条会再次燃烧起来?

【思考并回答】因为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可助燃(支持燃烧)。

【问题讨论】如何证明一集气瓶中装的是氧气?

【回答】将带火星的木条抻入气体中,若木条燃烧复燃,则证明此气体为氧气。

结论: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支持燃烧(助燃)

【讲述】我们说一种物质的性质决定了他的用途,那么,氧气有哪些用途?

二、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助燃)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木炭、硫、铁,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三、氧气的获得教学目的:知识: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教学用具: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其它:火柴。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教学意图: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阅读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小结】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教学意图: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阅读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观察记录:热的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教学意图:学会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比。【阅读实验】待试管内不再产生气体时再加入少量氯酸钾并加热,把带火星木条伸入管口内观察。【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有无变化。观察记录:试管内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答: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教学意图:通过认真分析实验的发生、发展和条件,找出规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催化剂):(2)加热高锰酸钾教学意图: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文字表达式,知道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起催化作用。【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哪些仪器?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选用哪些仪器?2.收集方法(1)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略重或密度比空气略大)答:实验室制氧气需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酒精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选用的仪器有水槽、集气瓶、玻璃片。教学意图:从氧气的物理性质思考、认识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制法的关系。【问题】给试管中固体加热应如何操作?为什么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为什么?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操作?答:(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后炸裂试管。(2)试管夹应夹持试管中上部。(3)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短。(4)先均匀加热,再将火焰固定在约品处加热。用排水法收集完毕时,应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后炸裂试管。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接近瓶底。教学意图:培养正确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实验操作的关系。【问题】用排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验满?如何检验氧气?3.操作要求4.验满方法5.检验方法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中检验;记录并加深理解。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理解。

第二章第二节动物的行为学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二章第二节动物的行为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二章第二节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
一、课前预习
1.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等。
2.从动物行为获得的过程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3.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在于、和对人有益的动物,和对人类有害的动物。
二、慧眼识珠
1.下列行为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A.母鸡下蛋B.小鸟索食C.猫捉老鼠D.壁虎断尾
2.下列关于先天性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偶尔碰巧形成的B.它是通过学习掌握的
C.它是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D.它是由生活环境所迫的
3.下列几种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鸟类育雏B.鹦鹉学舌C.野鸭迁徙D.蜘蛛结网
4.“蜻蜓点水”与下列哪种动物的行为结果相同?[]
A.鲫鱼产卵B.蝙蝠捕捉蚊子
C.海豚戏水 D.母鸡孵卵
5.变色龙随环境的变化而变换身体的体色,这种行为对变色龙来说[]
A.不易被敌害发现 B.有保护作用
C.属于防御行为 D.包括A、B、C三项
6.不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是[]
A.金丝猴 B.大雁 C.白蚁 D.鲫鱼

三、明辨是非
7、蜜蜂是一种具有社群行为的昆虫[]
8、蚯蚓走迷宫的行为非常复杂,这是一种学习行为[]
9、动物的防御行为有利于动物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10、只有高等动物有学习行为,低等动物没有学习行为[]
四、穿针引线
11.下列几种动物的行为,各属于哪种行为,用线连接起来:
①一只为首的猴子带领一群猴子在丛林中活动A节律行为
②蜥蜴在遇到敌害时断掉尾巴逃脱B社群行为
③孔雀东南飞C防御行为
④两只公羊为争夺一只母养而顶角D争斗行为
⑤青蛙张口伸出舌头捕捉害虫E觅食行为

五、巩固提高

12.在非洲草原上,猎豹的奔跑速度是很有名的,它经常要去追捕羚羊,羚羊在全力奔跑一阵以后,会突然停住,马上改向另一侧跑去。如果它不拐弯,仍然直跑,那么它很有可能被猎豹抓住。羚羊虽然跑的不一定很快,但它在奔跑过程中有急转弯的特殊本领,因此它常常能从猎豹的爪子下逃脱。
(1)短文中提到了哪几种动物行为?

(2)羚羊在生活中遇到强敌时突然改变奔跑方向,这属于一种什么行为?

(3)这种行为对于羚羊自身和种族有什么意义?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第4节能量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切物体都是有能量,不同运动形式对应不同能量。
初步了解光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和核能等能量形式。
知道各种能量之间可以转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间进行转化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观察教材图片,让学生们自己来认识常见的这些能量形式。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初步认识不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物质世界不同运动和能量形式的认识,尤其对能量转化利用的认识,使学生们对大千世界有一个概括的具体的认识,拉近了物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与我们人类生活、生产、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用实例说明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是本节的重点,分析能量转化和转移现象是难点。
三、教学器材:
教学挂图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各种形式的能量
1.让学生们阅读课文,然后讨论下列问题
①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联系着哪些能量?学生们自己说说每天生活中至少应有哪些能量?
②我们日常生活中消耗的能量是怎么转化的,即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
③如果世界上突然没有电能,整个社会将会怎么样?没有光能这个世界又将如何?
④怎样认识能源技术革命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关系?
分析归纳:
能量是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
不同的运动形态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
(二)能量的转移和转化
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能量都来自于太阳
能量不仅可以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还可以互相转化。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
2.教师小结,并认识能量的转化
(1)点燃火柴,观察光能、内能和化学能及其互相转化。
(2)启闭教室内电灯、演示电能、光能和能内及互相转化。
(3)双手摩擦或手捋铅笔体验机械能、内能及互相转化。
(三)、能量的利用
1.观察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的能量转化,填写下表
洗衣机电灯热水器电扇电视音响电话
电能变成其他能量形式
2.将一细铁丝,来回反复弯折,可以折断铁丝,这时发现铁线是否烫手,分析一下这个过程能量转化。
3.社会调查:(1)市场有一种新型手电筒,不需要电池,晃几下就可以照明。(2)一种玩具塑料球,从高空落地弹起就可以闪出彩光。通过这些活动让同学们感受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
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
(四)、小结:
一)各种形式的能量
1、机械能
2、光能和电能
3、内能
4、原子能
5、化学能
二)能量的转移和转化
三)能量的利用
(五)、课堂练习
1.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能量:
(1)正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具有______能。(2)从高处往下流的水具有______能。
(3)正在发光的电灯具有_______能。(4)干电池具有_______能。
2.下列各种能的转化或转移情况是:
(1)水电站里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____(2)摩擦生热的现象_________
(3)燃料燃烧时放热___________(4)给蓄电池充电__________
(5)水沸腾时水壶盖向上顶起来________(6)用热水加热袋装牛奶__________
(六)、作业
1.小梅同学将能量的转化及常见的例子连线如下,其中有一组出现了错误,请你帮她找出.()
A.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用磨刀石磨刀.
B.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暖水瓶瓶盖蹦起.
C.电能转化为内能——电炉工作.
D.势能转化为动能——向上运动的乒乓球.
2.说明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
(1)、空中飞行的子弹具有能。(2)、在斜坡上行驶的自行车具有能
(3)、被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4)、被葛州坝挡住的江水具有能
(5)、正在下落的雨滴;(6)、在空中飞行的足球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761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