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⑵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⑷经历建立速度概念的过程,理解速度的定义方法——比值定义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原本比较“熟悉”的速度,会有新的、更加透彻的认识,从中体验到科学方法的魅力,启迪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我们周围的物理现象。
2.教材说明
本节主要内容有: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物理量,了解一些运动物体大致的速度值,学会速度的计算和单位换算,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是上一节机械运动知识的延伸,后面两节描述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和“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也要用到这些知识。
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是:首先通过“活动1”,引导学生从两幅情景图中归纳出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为建立速度的概念提供方法上的准备。然后教材利用图9-14提出问题:如果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都不相等,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启发学生讨论、深思。此问题解决了,自然就得到了速度的定义方法。于是教材接下来一气呵成,顺次介绍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和计算。本节教材的最后是机械运动的分类,运用速度的知识,研究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本节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建立速度概念的过程,理解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科学方法,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节教学难点:速度定义中的“单位时间”,学生不容易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速度的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学生对速度单位的写法、读法、换算都不习惯,是本节教学的又一个难点。
3.教学建议
本节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关键是让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理解速度的内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又要重视科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领悟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经历速度概念和公式的建立过程,学会用速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可开门见山,用大屏幕播放一段短跑或游泳比赛的视频资料。为提高学生的兴趣,比赛场面要热烈,扣人心弦,场景中最好有学生熟悉的我国著名运动员,也可以用学校运动会短跑比赛的录像资料。当比赛进行到中途时,暂停播放,问学生:就现阶段来说,谁跑(游)得最快?你是如何判断的?学生回答后,继续播放,直至运动员全部到达终点,再次提问:到达终点后,裁判员是如何比较他们快慢的?通过学生讨论、回答,总结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一是“时间相同比路程”,二是“路程相同比时间”。
如果找不到有关视频资料,也可以采用下述教学方法。教师问学生:咱们班谁跑得比较快?请推荐两位。教师根据学生的推荐,点出两位同学的名字(有真实感),继续提问:现在我们要比较×××和×××谁跑得更快,怎样办?请大家想办法、出主意,看能想出哪些比较方法。让学生自由讨论,思考回答。最后总结出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点明本节课的课题:事实上,不只体育运动需要比较快慢,汽车、火车、飞机等运动的快慢也是人们所关心的。本章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快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速度及其计算公式
⑴速度的定义
让学生观察教材图9-14和图注文字、数据,提出问题:汽车和飞机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都不相同,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呢?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因为学生在小学数学课中已学过速度的计算,他们容易想到算出二者的速度,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比较汽车和飞机运动的快慢。
教师追问:为什么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能比较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实际上采用了上述哪种比较方法?
这一点学生以前没有思考过,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感悟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路程除以时间是物体1s通过的路程,所以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比较快慢,实际是相同时间比路程。学生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也就真正理解了速度的定义方法。至此,速度的定义可以说已呼之欲出了。
这时教师趁势介绍速度的定义。
为帮助学生理解“单位时间”,教师可将它具体化为1s、1h等,并结合前面学生算出的汽车和飞机的速度值来说明。
最后结合速度的定义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能够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可见利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可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这种方法叫比值定义法。大家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物理量也是用比值法定义的?(密度。)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用这种方法来定义新的物理量。
⑵速度的公式
启发引导学生写出速度的公式:如果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同时板书三个字母及对应的物理量名称),你能根据速度的定义,写出计算速度的公式吗?
学生写出速度的公式后,教师指出:用公式来表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既简明又准确,使用起来也很方便,是研究物理常用的一种方法。但要注意,学习物理公式时不能仅记住其表达形式,还要注意理解它所包含的物理意义。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对应的,s是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t是该物体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不能根据公式乱代数据计算速度。
⑶速度的单位
首先让学生弄清速度单位的来历和意义:根据速度公式,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等于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即m/s或m/s-1;在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可以问学生:你还能写出速度的哪些单位?(如cm/s,km/min等)当然对这些单位不做教学要求,只是让学生举一反三,掌握方法。知道了速度单位的来历,反过来,当我们看到速度的某个单位时,还应该知道它的物理意义,如3m/s表示1s内通过的路程为3m。
对于速度单位的读法和写法要作规范化要求,提醒学生不要沿用小学数学中的习惯。如学生把5m/s读成“每秒5米”,应加以纠正。
关于速度单位m/s和km/h之间的换算,不少学生感到困难。关键要教会学生换算的方法,即分子、分母分别换算,然后计算,让学生自己练习变换,经两、三次练习,使学生逐渐掌握,不要死记它们之间的数值关系。
⑷速度的计算
学生在数学课中多次做过速度的计算题,物理课学习速度的计算,重在让学生养成用“公式”分析问题的习惯。初中学生刚开始学物理,用公式求解物理题,要讲究解题的规范性,同时注意公式的物理意义。
解答物理计算题的过程一般分为“已知”“求”“解”“答”四个部分。
写“已知”和“求”,能够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学生理清物理过程,抓住题目的关键条件,以后解题熟练了,学生逐渐养成了审题和分析的习惯,“已知”和“求”可以不写。在“已知”中,必须用规定的物理符号表示题中的已知量,单位可在这一步中统一。对于“求”,同样用规定的物理符号表示题中的所求量。
“解”是解题过程的重点,应包括:
①写出所依据的公式或变形公式,如果题目中出现了两个以上的物理过程,如教材例题中涉及到“飞机的运动”和“自行车的运动”,公式中的各物理量还要标上“角码”以示区分;
②代入数据和单位;
③进行数学运算,得出结果。
最后是“答”,根据计算结果,说明问题的答案。
对于教材中的“例题”,第一问可由教师示范解答,第二问可让学生练习解答,教师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总结解题注意事项,然后再补充一道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解题方法。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关于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最好能播放流星划过夜空,或飞机拖着烟雾做特技飞行的一些场景,使学生意识到物体做机械运动时,总要经过一定的“路线”,然后让学生观察教材图9-15和图9-16,体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物体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例子。
“活动2”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数据,感性地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教学时,可让学生根据教材图9-17提供的信息,计算汽车在各自时间中的速度值,然后分析比较计算的结果,看(a)、(b)两图汽车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然后列举生活中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和可以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如列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小球在光滑的桌面上滚动,都可以近似地当作匀速直线运动。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加速或减速行驶,粉笔从手中落下,都是变速直线运动。
关于“信息游览”中的“一些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让学生知道常见物体运动速度的大约数值即可,不要求记住确切的数据。教学时可让学生自学阅读表中的信息。为加强学生的印象,学生阅读后可以做一个竞答游戏,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几个速度值,让学生猜可能是哪些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
4.教学评价
课堂测评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速度有哪些新的认识?
2.如果用“物体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定义速度(v′),那么速度的公式、单位将会是怎样的?物理学中为什么不采用这种方式来定义速度?
3.根据机械运动的分类,掷出的铅球在空中所做的运动属于运动;直线运动可分为运动和运动,在平直的轨道上启动的火车做运动。
4.陆地上奔跑最快的动物——猎豹,快跑时速度可达40m/s;海洋里游动最快的鱼——旗鱼,速度可达108km/h;天空中飞行最快的鸟——褐海燕,速度可达5km/min。假设让这三种动物在一起比赛,谁是冠军?谁是亚军?谁是第三名?
5.气象预报称:台风中心正以25km/h的速度向距150km的某地接近。请你算一下,台风中心多长时间到达该地?
6.图1是汽车上的速度表,汽车按表上所指示的速度匀速行驶15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7.假日里,小红的爸爸开车带全家去风景区游玩,已知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总路程为84km。小红从公路公路标志牌上看到,他们出发20min,汽车行驶了30km,那么照此速度计算,他们再用多长时间可以到达目的地?
参考答案
1.主要是“科学方法”方面的,如: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是“时间相同比路程”,二是“路程相同比时间”,速度是采用第一种方法来定义的;速度等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利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新的物理量的方法,叫比值定义法。2.如果速度(v′)的定义为“物体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那么速度的公式将为v′=,速度的单位将是s/m。如果用这种方法来定义速度,速度值越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人们很不习惯。3.曲线匀速直线变速直线变速直线4.褐海燕是冠军,猎豹是亚军,旗鱼为第三名。5.6h6.17.5km7.36min
“自我评价与作业”指导
1.有两种: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物理学中利用“相同时间(单位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来定义速度。2.⑴真空中的光速是自然界中速度的最大值,为3×108m/s。1.5×1011m⑵约0.29m/s3.略4.匀速直线运动0.8h(即48min)5.2.56.180m
课外活动
两个活动的实验方案都是开放的,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实验,以下方案仅供参考:
1.把昆虫放在坐标纸上,用铅笔在昆虫爬过的小格上画线,描出昆虫运动的轨迹。找一段细棉线,使之与昆虫运动的轨迹完全重合,在棉线上标出轨迹的起点和终点,把棉线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出这两点间的距离,即是昆虫运动的路程。根据昆虫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可算出昆虫的运动速度。
2.几位同学合作进行测量,在100m路程中,每隔10m或20m站一位记时员,可测算出各段路程的速度值。为减小误差,最好多测几次,各段取几次速度的平均值。

扩展阅读

第二节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导学案


11.4认识动能和势能

1.说出什么是能量,记住能量的单位.
2.能说出什么是弹性势能及其影响的因素.
3.重点:说出什么是动能,通过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说出什么是重力势能,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根据现象,指出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及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之间的转化.
4.通过实验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一、什么是能
1.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能”,你能说出几个有关“能”的词吗?如:热能、电能、能源开发等.“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密切联系,比如:电流能做功,说明具有电能.因此,我们认为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它就具有能.
2.能的单位就是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J),能的单位也是焦(J).
二、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湍急的河水能把石头冲走,流水能做功;飞行的子弹能把木板打穿,飞行的子弹能做功;风吹动帆船航行,空气流动形成的风能做功.这些物体都能做功,它们都具有能.它们的能量是由于运动才具有的.水由于运动、子弹由于运动、空气由于运动而具有能.
物理学中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4.判断下列物体中哪些物体具有动能.
A.静坐的人;B.足球场上奔跑的运动员;C.炮膛中准备发射的炮弹;D.从飞机上投出的炸弹;E.被电风扇吹动的空气.
具有动能的是BDE;理由是这些物体正在运动.
5.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三、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6.人们在打桩时,必须把重锤高高举起,当重锤落下时可以做功,因为重锤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重锤下落时沿着重力的方向向下运动了一段距离,所以举高的重锤可以做功,从而将木桩打入地里.一个重锤如果静止地压在木桩上是不能做功的.重锤只有在被举高的情况下才能做功,即重锤被举高时才具有做功的本领——能.
一池静止的水是不能做功的,但是这一池静止的水如果处在高山上,水落下时就可以做功,把水车冲得转起来.
我们把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7.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它的重力势能越大;被举相同高度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8.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弹性势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量有关,弹性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四、机械能的转化
9.如图所示,比较小球在A、B、C处的势能和动能情况(A、B分别在左右最高点,C在中间最低点),可得出结论:物体具有的动能与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0.有摩擦等阻力时,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机械能会不断减少.机械能跟其他形式的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一个物体具有能量,它一定做功吗?不一定.
小结:能与功的关系是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它一定具有能量,但物体具有能量,不一定正在对外做功.
2.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1)如图甲所示,让两个质量相同的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hAhB)滚到水平面上,小球推动纸盒运动,会发现A(选填“A”或“B”)球把纸盒推开的距离远,说明A球具有的能量大(选填“大”或“小”).
(2)如图乙所示,将两个质量不同的钢球(mCmD)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滚到水平面上,并推动纸盒做功,会发现C球将纸盒推开得更远,说明C球具有的能量大.
写出你的探究结论:小球的质量相同时,小球的位置越高,滚到水平面上时速度越大,具有的动能也越大,纸盒被推开的距离越远;高度相同时,小球滚到水平面上时速度相同,小球的质量越大,具有的动能越大,纸盒被推开的距离越远.这说明,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速度和物体的质量有关.
3.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让物体自由下落冲击小方桌,方桌的桌腿是四根钉子,放置在沙箱的沙面上.如图所示.
(1)通过观察钉子进入沙面的深浅来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
(2)比较图中A和B是通过控制质量来验证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高度的关系.
(3)要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应选择图中的C和D进行对比实验.
(4)实验结论: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4.小组内交流讨论,在探究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两个实验中,运用了哪两种科学探究方法.
答案转换法、控制变量法.
5.自制单摆进行实验,讨论它在运动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变化的.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用一根细线和一块橡皮,自制一个单摆,进行实验.用作图的方法画出摆球的运动轨迹.
(2)描述上述实验中橡皮在不同位置(主要是最高点、最低点)重力势能及动能的变化情况.
答案橡皮在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动能为零;橡皮在最低点时重力势能最小,动能最大.上升过程中橡皮的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即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降过程中橡皮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即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3)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吗?你能举例说明么?
答案可以,例如射箭时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水平面上运动的小球撞击弹簧时,将球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归纳总结: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见《导学测评》P5

比较做功的快慢


做功的快慢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的概念,能用比较的方法得出功率的概念。
2、知道功率单位的含义并能形成具体的观念。
3、会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功率的概念的教学,使学生体验概念类比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
功率的概念、意义及计算。
【教学难点】
功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秒表。
【教学方法】
实验法、比较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
观察法、讨论法、比较法、实验探究法、练习法、阅读法。
【板书设计】
§9.4做功的快慢
一、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
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做功的多少和做功相同时比所用时间。
二、功率和测算功率的方法
1、物理学中用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3、功率的计算公式:P=W/t。
4、功率的单位:瓦(W);常用单位还有千瓦(kW)。1kW=1000W
1W=1J/s,表示某物体在1s内做了1J的功。
5、注意:(1)在公式P=W/t中,W、t的单位必须是国际单位即J、s;
(2)要计算功率必须知道功和做功的时间。
6、测算功率的方法:测量出所做的功W和做功的时间t,然后用P=W/t计算出来.
7、例题
例1:起重机以0.1m/s的速度,将一重为4000N的重物匀速提高5m,起重机做功的功率是多少kW?
例2: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功率为22050W不变,当牵引力是8820N时,它的速度最大是多少?当牵引力是2205N,速度是5m/s时,它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提问:1、什么是机械功?怎样才算做功?
2、怎样计算功?
3、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什么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速度是如何定义的?
4、一建筑工地上要把500块砖送到楼顶,用定滑轮往上送,一次运50块,共花了120min,而用起重机运送1次就可运完,只要2min就可以了,已知每块砖重35N,楼高20m。试求定滑轮和起重机各做了多少功?
学生解答:定滑轮做的功:共做n=500/50=10次,
W1=nGh=10×35N×50×20m=3.5×105J
起重机做的功:W2=Gh=35N×500×20m=3.5×105J
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表扬做得既准确又快的学生,鼓励较慢的学生。并讲述:从前面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到做功不仅有多少的问题,还有一个快慢的问题。
教师指导观察课本P165图9-26中a、b两个人做功的多少和做功所用的时间,进而再比较两人做功的快慢,并指出比较的方法,指定学生回答后,再指导学生观察图9-27中a、b两人做功的多少和做功所用的时间,进而再比较两人做功的快慢,并指出比较的方法,指定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一样,比较物体做功快慢有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做功的多少和做功相同时比所用时间。
无论是人做功还是机械做功,都有做功快慢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做功的快慢。
[板书]§9.4做功的快慢
〔新课教学〕
1、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
师: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方法有几种?
生:比较做功的快慢方法有两种,相同时间比做功的多少和做功相同时比所用时间。
[板书]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做功的多少和做功相同时比所用时间。
2、功率和测算功率的方法
师:为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我们引入了速度的概念,为了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入功率的概念.
[板书]物理学中用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对比速度的概念,我们如何定义功率这个概念呢?
生:把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定义为功率。
[板书]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师:如果用P表示功率,对比速度的计算公式,功率的计算公式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P=W/t。
[板书]功率的计算公式:P=W/t。
师:根据公式,功率的单位是什么?
生:J/s。
师: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由功和时间的单位复合而成的,就是J/s,后人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对物理学的贡献,用他的名字来作为功率的单位,简称瓦,符号W。
常用单位还有千瓦(kW)。1kW=1000W
[板书]功率的单位:瓦(W)。1W=1J/s,表示某物体在1s内做了1J的功。
优秀运动员长时间运动的功率70W表示该运动员在1s内做了70J的功。
让学生计算前面的定滑轮和起重机搬运砖块的功率。
P1=W1/t1=48.6W
P2=W2/t2=3000W
由计算我们可以看出起重机的功率大,即起重机做功比定滑轮快。

[反馈练习]:
1、单位换算3×103W=W=J/s。
2、一台加强的功率是4×103W,表示的意义是.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功多的机器,功率就一定大B、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就一定多
C、完成相同的功,耗时多的机器功率大D、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快
4、(1)挖掘机在1min内做了7.2×106J的功,求挖掘机的功率?
(2)人在3S内做功150J,求人的功率?
请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到黑板上演算,然后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强调应用公式进行有关功率计算的一些注意问题。并充分肯定基础一般的同学取得的成绩,激励基础不好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注意:
(1)在公式P=W/t中,W、t的单位必须是国际单位即J、s;
(2)要计算功率必须知道功和做功的时间。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P166表格,了解一些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功率,指导学生读出这个表格。
在1s内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功的功率约为1W,
学生从一楼走到二楼的时间花了30S,通过简单计算可得这个同学上楼的功率约为60W。
学生设计:怎样测算出我从地面上将一木块匀速拿到桌面上的功率?需要测出哪些量?需要哪些测量工具?如何计算?
学生讨论,然后教师指名回答。
[板书]测算功率的方法:测量出所做的功W和做功的时间t,然后用P=W/t计算出来.
指定两名学生共同完成这一实验。
3、例题
例1:起重机以0.1m/s的速度,将一重为4000N的重物匀速提高5m,起重机做功的功率是多少kW?
学生练习,让一学生到黑板上解答,教师讲评。
分析:根据G=4000N,h=5m,求出起重机克服物体受的重力做的功
W=Gh,根据v=0.1m/s,h=5m,求出做功的时间t=h/v,再根据
P=W/t,求出起重机做功的功率。
解答:W=Gh=4000N×5m=20000J
t=h/t=5m/0.1m/s=50s
P=W/t=20000J/50s=400W=0.4kW
答:略。
例2: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功率为22050W不变,当牵引力是8820N时,它的速度最大是多少?当牵引力是2205N,速度是5m/s时,它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分析: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为s,其速度为v,根据P=W/t=(Fs)/t=Fv,可得v=P/F,在汽车输出功率一定时,其速度与牵引力成反比,牵引力增大,速度将减小,将已知数据代入即可求出汽车的最大速度;当汽车的牵引力改变,速度改变时,它的实际功率也将发生改变,将已知数据代入即可求出P=Fv,即可求出汽车的实际功率。
已知:P1=22050WF1=8820NF2=2205Nv2=5m/s
求:v1=?P2=?
解:由P=W/t=(Fs)/t=Fv得
v1=P1/F1=22050W/8820N=2.4m/s
P2=F2?v2=2205N×5m/s=11025W
答:略。
师:同学们可能在生活中还接触到一些电器的功率,那是电功率,在以后将继续学习,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66信息窗。
[巩固练习]
1、甲乙两人爬楼梯比赛,已知两人的质量之比是5:6。现在同时出发从一楼跑到三楼,测得甲、乙两人所花的时间之比为9:10,则两人的功率之比是()
A、3:4B、4:3C、25:27D、27:25
2、汽车上坡时,驾驶员通常要换成低速档,以减小汽车的行驶速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A、省油B、安全C、增大摩擦D、增大爬坡的牵引力
〔新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生:知道了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生:我们还学到了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表扬和肯定,并加以复述。
填表比较:
比较运动的快慢比较做功的快慢
比较方法
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运动时间完成相同的功比较所用的时间
运动时间相同比较路程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
物理学中引入的物理量速度功率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概念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
单位时间内物体做功的多少
计算公式V=s/tP=W/t
〔练习反馈〕
课本P167,作业1、2。
课外活动:
1、测算自己爬楼的功率(需要几个同学合作配合)。
2、课外调查:汽车上有速度计,观察汽车在平路上行驶的速度和上坡时的行驶速度有什么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估算大吊车或挖土机的功率,并与吊车、挖土机铭牌上的功率进行,看看自己的估测能力达到什么水平。

初二物理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初二物理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导学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第二节《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班级第组姓名:
课型:新授课课时:共4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体验、交流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知道速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解答简单问题。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初步了解用路程—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二、学习过程:
(一)、认知准备
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事先选定—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如果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研究对象是的,如果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研究对象是的。
3、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我们所选的有关,选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
4、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的,但不能选为参照物;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的;为了方便研究,常选或
作参照物。
5、经过的路线是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站着的同学沿水平方向抛出的小石子在下落的过程中做运动。
6、路程(长度)的国际主单位是,时间的国际主单位是。
7、实验室常用停表计时,你会使用停表吗?

(二)运动快慢的比较
1、如右图(a)所示,自行车和摩托车从同一起点、同一时刻出发,经相同的时间它们的位置如图所示。
(a)图表明:在相同的时间内摩托车运动过的路程比自行车,即摩托车运动得。
(b)图表示自行车和摩托车从同一起点、同一时刻出发,都到达终点后它们所用的时间如图所示。
(b)图表明:运动相同的路程,摩托车所用的时间比自行车,即摩托车运动得。
2、在运动会一百米赛跑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观众采用的方法是比较谁跑在前面,即“在_________内看物体的长短来比较快慢的”;裁判员采用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即“物体通过_________的路程,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
综上所述:要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①时间相同时我们比较运动的路程,路程长的运动的,路程短的运动的;②路程相同时我们比较所用的时间,用时短的运动的,用时长的运动的。可见要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既要考虑时间又要考虑路程。
3、小组讨论:甲同学百米跑用了10s,乙同学座汽车行驶0.9km用了2min,谁运动的快?
你是怎样比较出该同学运动的快的?
总结:在运动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得情况下,我们比较运动物体___________通过的路程,谁在内通过的路程长,谁就运动的,谁在内通过的路程短,谁就运动的。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三)速度(V)极其简单应用
1、意义: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
2、速度定义:我们把叫做速度。
3、速度的公式:v=(v表示,s表示,t表示)
4、速度的单位:国际主单位:m/s,读作。
常用单位:km/h,读作。
换算关系:1m/s=3.6km/h1km/h=1/3.6m/s
当堂练习: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
①5m/s=______km/h②10km/h=_______m/s
5、某汽车的速度:V汽车=5m/s的物理意义是
6、速度的计算:计算速度(v=),计算路程(s=)计算时间(t=)
强调:运用上面的公式时,各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要么都是国际主单位,要么都是常用单位。
例题:小丽家距学校400m,她从家走到学校要用5min,走到汽车站要用12min,她家据电影院1km。问:○1小丽步行的速度;○2小丽家距汽车站多远;○3小丽走到电影院需要几分钟。
提醒:一定要注意解题的格式。
(四)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如果物体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那么我们就把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观察右图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右图是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频闪照片(照相的时间间隔相等),由照片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在任意相同路程上所用的时间;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和路程的变化而变化。
3、(s-t图像)
如右图所示:斜线(图像)表示一个物体以m/s的速度沿直线运动时,它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图中A点表示物体在2秒内运动过的路程是4米。利用图像可直接求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过的路程,或运动一段路程所需的时间。从图像上任取一点,将其对应的s,t值代入速度公式即可求出该物体运动的速度。
总结: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4、生活中把一些复杂的运动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可以使问题简单化。
(五)巩固、练习、展示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m,则它的速度为_______m/s,其物理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物体运动24m需要的时间是s。
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4,甲运动的时间是乙运动时间的二倍,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之比是。
4、一机动船在静水中的行驶速度是10m/s,河水的流速是2m/s,则该机动船从相距2.4km的下游甲地行驶到上游乙地需要min。当它从上游乙地返回下游甲地时需要的时间是s。
5、长L的队伍匀速前进,通讯员从队尾将一份文件送达队首的首长处立即返回队尾,此时队伍恰好前进4L,若通讯员走路速度不变,则通讯员走过的路程是,通讯员走路的速度是队伍前进的速度的倍。
6、右图中(a)、(b)两图分别表示了利用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a)是在相同的情况下比较。
(b)是在相同的情况下比较。
7、一列火车长200m,以72km/h的速度通过1.6km的隧道需要的时间是。
8、右图是某时刻汽车速度计指针位置,此时汽车行驶的速度是m/s,保持这一速度行驶2h,行驶的路程是。
9、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通过的路程s越长,运动的速度v越大
B.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t越少,速度v越大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s、t的大小无关
10、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A、80m/sB、10m/sC、5m/sD、无法判断
11、下列速度,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①运行中的火车的速度是72km/h;②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轿车的速度是1.8km/min;③草原上狂奔的猎豹的速度是28m/s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①③②
12、《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瞧不起乌龟。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后,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经到了终点。整个过程中
A、兔子始终跑得比乌龟慢B、兔子始终跑得比乌龟慢
C、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D、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13、甲、乙两同学上学步行的速度之比是3:4,甲同学从家走到学校所用时间是乙同学从家走到学校所用时间的2倍,求:甲、乙两同学家到学校的距离之比。
14、甲、乙两同学沿平直公路同向走路上学,甲在前,乙在后且相距30m,若甲走路的速度是1.2m/s,乙走路的速度是1.5m/s,问:乙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甲。

15、甲、乙两车从相距75km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行驶速度是60km/h,乙车行驶速度是90km/h,问: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102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