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选择题

1.C2.D3.C

二、填图题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

D.江南河E.涿郡F.余杭

G.洛阳H.长安

三、材料解析题

(1)隋文帝统治时期,改革制度,注重吏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2)隋文帝励精图治,提倡节俭,轻徭薄赋,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措施,并收到显著的效果。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选择题

1.D2.C3.C

二、辨析题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第3课 “开元盛世”

一、选择题

1.C2.A3.A4.D

二、材料解析题

(1)这是唐朝诗人杜甫的《忆昔》。“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

(2)唐玄宗统治前期,重视吏治,提倡节俭,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定;借助曲辕犁、筒车等先进农具,唐朝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仓库充实;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制造和丝织业均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水平;随着产品的丰富,各种商业贸易往来不断,经济空前繁荣,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选择题

1.B2.B3.C

二、读句子,找答案

①②③④⑥⑦⑨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一、选择题

1.D2.B

二、多项选择题

ABCD

三、填图题

A.回鹘B.吐蕃C.南诏D.黑水靺鞨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一、选择题

1.C2.A

二、填表题

姓名

到达国家

主要事迹

影响

鉴真

日本

传播唐文化,设计唐招提寺

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玄奘

印度

游学印度,翻译佛经

《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一、选择题

1.D2.D3.B

二、列举题

建筑方面:(1)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2)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雕版印刷:唐朝印制的《金刚经》(868年),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诗歌: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有两千多位诗人,创作了近五万首诗歌。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一、选择题

1.C2.B3.B

二、材料解析题

(1)描写的是唐朝乐舞的情况。

(2)“太真”是杨玉环,即杨贵妃;“禄山”是指发动“安史之乱”的边将安禄山。

(3)“公孙氏”是指唐朝著名舞蹈家公孙大娘。

(4)唐朝时期的音乐、舞蹈,大量吸收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再加以创新,呈现出气势恢弘、风格多样,既优美和谐,又铿锵热烈的特色。

第一单元自测题

一、选择题

1.B2.B3.B4.A5.D6.C

7.A8.D9.D10.A11.A

12.A13.B14.B15.A16.A

17.A18.B19.B20.D

二、连线题

三、列举题

“覆舟”的朝代:秦朝、隋朝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严刑峻法的统治,人民赋税和徭役十分沉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秦二世继位后,统治更加残暴,终于爆发了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了秦朝政权。

隋朝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隋文帝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但隋炀帝继位后,建东都、开运河、修长城、伐高丽,不仅浪费了大量物力、财力,也使服役者大量死亡,终于导致了隋末农民大起义。

“载舟”的朝代: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文帝、景帝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他们提倡节俭,注意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发展生产,社会财富不断积累,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安定局面,为汉武帝“大一统”时代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材料解析题

(1)材料中的“他”指的是唐代高僧玄奘。他要去天竺学习、研究佛经。

(2)他以亲身见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一书。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3)玄奘不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高僧,同时也是一位翻译家和友好交往使者。他独自一人,不远万里,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前往天竺游学,表现出了坚强的性格和毅力;在天竺,他勤奋求学,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回国后,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启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具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学习的道路上,从来没有坦途,成功只属于那些意志坚定、勤奋刻苦的人。同时,我们还要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不断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吸收外来先进文化。

五、简答题

1.同意。

原因:(1)隋朝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顺应了历史潮流;(2)隋文帝在政治上进行改革,确立了三省六部制,这一制度为唐朝所承袭;(3)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力役制”,这一制度也为唐朝所沿用;(4)隋朝创立科举制,成为此后封建王朝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影响深远。

2.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使诗人充满了自信和自豪,追求一种自觉的人格独立。而诗人李白,以其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天然清新的语言、豪迈奔放的风格,成为盛唐诗坛上最耀眼的一颗巨星。代表作品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望庐山瀑布》《将尽酒》等。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祸乱迭起的时代。他一生颠沛流离,饱经忧患,深刻地体察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弊端,体验到了下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和困苦。他所创作的诗歌,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强烈关注,充满着忧国忧民的感情,被誉为“诗史”。代表作品有《春望》《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等。

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面对各种政治弊端和社会黑暗现象,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认为诗歌应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白居易的诗歌大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代表作品有《秦中吟》《新乐府》《卖炭翁》《琵琶行》《长恨歌》等。

3.(略)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选择题

1.B2.C

二、填图题

A.东京(开封)B.上京C.兴庆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选择题

1.D2.C

二、读图题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宋代造船业发达,为海外贸易提供了条件。宋代所造的海船,不仅船体大、装货多,而且结构坚固,抗风暴能力强。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海船有多个密封舱,即使其中一两个密封舱发生漏水现象,船只仍能安全航行。

第二,宋代经济繁荣,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为海外贸易提供了大量出口商品。宋代的丝织品和瓷器畅销海外。

第三,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四,两宋时,泉州、广州等地都有许多外国商人居住,政府委派外国商人进行管理。在泉州,有不少外国商人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政府允许他们在那里修建清真寺和公共墓地。

三、简答题

两宋时,我国南方农业得到迅速发展,逐渐超过北方。

(1)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由于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大量劳动力,使大片荒地得到开垦,耕种面积不断扩大。(2)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使粮食产量不断提高。(3)从越南引进耐旱涝、生长期短、生长力强、稻穗长的占城稻,水稻在宋朝时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一、选择题

1.C2.C3.B

二、联想题

想到了宋代社会的市民生活。

(1)东京城里的夜市上,小吃很多,夏季还有冷饮。(2)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种类很多,包括带馅的包子。每年腊月初八,南北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3)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其中的勾栏是专供艺人演出的地方。(4)宋代称春节为元旦。除夕夜,合家围炉而坐,饮酒唱歌,直到天明,称为“守岁”。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选择题

1.B2.D

二、读图题

(1)图中人物为元世祖忽必烈。

(2)经济措施: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开凿两段新运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开辟了空前的海运,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政治措施: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使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作用:元世祖忽必烈采取的这些政治、经济措施,加强了对全国的有效统治,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一、选择题

1.B2.B

二、判断题

1.×2.×3.√4.√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一、选择题

1.DF2.B

二、读图题

(1)欧阳询;隋末唐初(2)颜真卿;唐朝

(3)柳公权;唐朝(4)黄庭坚;宋朝

第二单元自测题

一、选择题

1.B2.D3.B4.C5.D

6.D7.D8.D9.C10.C11.B

12.B13.D14.A15.D16.D

17.A18.A19.B20.D

二、配伍选择

A.一代天骄毕升(D)

B.“神品”成吉思汗(A)

C.郾城大战元世祖(E)

D.活字印刷术赵孟(B)

E.开凿新运河岳飞(C)

F.“宋画第一”李公麟(F)

三、列举题

(1)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并记下了一颗彗星扫过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2)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为世界各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3)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4)东汉时期,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5)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6)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了七百多年;(7)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8)北宋时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了四百年;(9)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指南针的国家,北宋时,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10)我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1)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编成《授时历》一书,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在通行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

四、材料解析题

(1)宋代商业活动的特点:①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出现了很多商业都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②宋代商业打破了营业时间的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2)瓦子是一种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中有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瓦子里还有许多摊位,卖饮食、药材的,卖古玩、字画的,剃头、剪头的,相面、算卦的,等等,十分热闹。

(3)原因:宋朝的建立,消除了晚唐以来的割据局面,社会经济得以发展;宋代农业、手工业高度发展,为商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边境贸易和海外贸易的扩大,促进了宋代商业的发展。

五、论述题(略)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选择题

1.D2.B

二、材料解析题

(1)①先秦时期,实行贵族世袭制,官僚大多由这些贵族中选拔。②汉代选官制度主要有征辟和察举。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制度,主要是朝廷“征召”有才能的人出来任职;察举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主要是地方举荐人才到朝廷任职。③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实行九品中正制。“九品”即将各种人才分为九个等级,“中正”是专职品评、选拔官吏的官员。由于“中正”多从其家族门第选官,怀才的寒士很难获得高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④隋唐以后,朝廷主要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

(2)科举制度是隋文帝创立的。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太宗时,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极严;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并开创了殿试的先例;唐玄宗曾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

积极作用:①科举制度打破了门阀士族对选官的垄断,将官吏的任命权收归中央;②通过科举考试,许多有才华的人被吸收到统治者行列,扩大了封建统治者的阶级基础;③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教育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3)明朝时,朝廷开始采用“八股取士”的办法。科举考试只许从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必须按照严格的八股文程式完成,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原因:由于采用“八股取士”,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皓首穷经,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结果往往浪费一生精力,一无所成。即时考中做官,他们也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选择题

1.B2.D3.C

二、材料解析题

(1)寻找建文帝;弘扬国威;发展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

(2)明朝初年,国力强盛;明初经济发展,为海外贸易提供了大量商品;明朝造船业发达。

(3)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抵达的国家多。

(4)郑和下西洋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选择题

1.B2.B

二、填表题

朝代

主要措施

秦朝

“焚书坑儒”

汉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

八股取士

清朝

大兴“文字狱”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一、选择题

1.A2.D

二、材料解析题

我郑成功不避艰难险阻,率军驱逐占据台湾的荷兰侵略者;艰苦奋战了很多年(泛指郑成功的抗清活动),才收复了祖先的基业。田横尚有如此多忠于自己的将士,我更应该和人民同甘共苦;即使吃再多的苦,我也不会离开台湾和人民。

(田横,战国时齐国贵族。秦末,起兵反秦。汉朝建立后,他不愿称臣于汉,于是自杀。其部下闻讯,也全部自杀以殉。郑成功借此典故表明自己不愿称臣于清的心迹。)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选择题

1.B2.D

二、填表题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选择题

1.B2.A

二、讨论题

这些规定根本没有必要。

它反映出清朝统治者两方面的心态:一方面,由于当时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害怕这种扩展会危及到自己的统治,所以严格限制外国人的活动;另一方面,清朝是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政权,出于对汉族人民可能与洋人勾结、颠覆清廷的猜忌和防范,清朝统治者严格限制华人同外国人接触。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一、选择题

1.C2.B

二、填表题

人物

时代

主要成就

扁鹊

春秋战国之际

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

华佗

汉代

发明“麻沸散”;编成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张仲景

汉代

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世称为“医圣”

孙思邈

唐代

著有《千金方》一书,被后世称为“药王”

李时珍

明代

写出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一、选择题

1.B2.C

二、填表题

书法家

朝代

书法特点及代表作

欧阳询

由隋入唐

笔法方圆兼济,结构严谨匀称;代表作为《九成宫碑》

颜真卿

唐代

创立“颜体”,字体雄浑敦厚;代表作为《颜氏家庙碑》

柳公权

唐代

创立“柳体”,他的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代表作为《玄秘塔碑》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宋代

他们的书法各有新意,人称“宋四家”

赵孟

元代

他的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董其昌

明代

他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第三单元自测题

一、选择题

1.C2.A3.A4.A5.A6.C

7.A8.D9.D10.D11.B12.B

13.A14.B15.D16.C17.A

18.C19.A20.A

二、连线题

三、读图题

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建的。

它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四、简答题

1.“三宝”是我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的另一称号。明朝初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东南亚和印度的许多地方。郑和船队所到之处,都与当地人民公平交易,受到人们的热情欢迎。题目中提到的三宝垄、三宝洞、三宝山等,是后世人们为了纪念郑和而命名的。

2.原因:清朝统治者为了从思想领域严格控制知识分子,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文字狱”。

后果:清代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1)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唐与吐蕃关系日益密切。

(2)元朝时,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元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

(3)清朝时,中央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①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领袖达赖五世,赐予他“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②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后来,清政府颁布法令,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③清政府在中央又设理藩院,管理包括藏族在内的少数民族事务。

五、材料解析题

通过图一可知:明朝中期以后,在苏州、松江等地的丝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施复夫妇拥有三四十台织机,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他们之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

通过图二可知:明清时期,徽商是我国商人群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他们经营范围广,资本雄厚,所以自己居住的房舍也建造得极其豪华。

通过图三、图四可知:明朝时,商品经济非常活跃,北京和南京成为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国内外的各种货物一应俱全。

期末自测题

一、选择题

1.A2.C3.C4.A5.C6.C

7.A8.C9.D10.C11.D12.B

13.C14.D15.C16.C17.D

18.C19.B20.C

二、填表题

人物分类

人物

生活时代

代表作或主要活动

史学家

司马迁

西汉

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司马光

北宋

著有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戏剧家

关汉卿

元朝

代表作为《窦娥冤》

汤显祖

明朝

代表作为《牡丹亭》

医学家

孙思邈

唐朝

医学著作为《千金方》

李时珍

明朝

医学著作为《本草纲目》

著名高僧

鉴真

唐朝

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设计唐招提寺

玄奘

唐朝

前往天竺研究佛学;著有《大唐西域记》

民族英雄

戚继光

明朝

在东南沿海抗倭

郑成功

清朝

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三、配伍选择

(D)苏轼(B)杜甫(A)李白

(C)白居易(G)戚继光(E)辛弃疾

(F)文天祥

四、判断辨析

1.(√)2.(×)3.(√)4.(√)

5.(×)6.(√)7.(√)

五、材料解析题

(1)宋元时期,政府鼓励对外贸易;明清时期,严格限制甚至禁止海外贸易。

这种变化表明:到了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封建制度已开始没落。

(2)明清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根源在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同时,又有隔绝大陆与海外反清势力联系、防范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等现实考虑。

(3)明清统治者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也人为地阻断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国人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六、论述题(略)

精选阅读

松鼠导学案及答案


课题:松鼠
【学习目标】
1.学会根据事物特点组织材料的方法。
2.诵读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3.激发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形象生动的说明,准确运用词语。
【学法指导】重点指导学生掌握作者是如何描写松鼠的,特别让学生学会如何形象、生动的说明。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驯()良矫()健帽缨()榛()子乖()
榉()实橡栗()蛰()伏苔藓()
2.解释:
驯良:
矫健:
蛰伏:
3.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国著名学者。其主要作品有、
等。本文主要介绍了松鼠、和等特点。

4.摘录文中表现松鼠特点的精彩语句。
5.读完文章,你有疑问吗?请将你的疑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二、课堂助学
1.导入

2.整体感知

①你认为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划分的?

②作者为什么说“松鼠是“讨人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3.合作探究
①如果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那么你该如何向你的同伴介绍自己呢?

②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认为松鼠还具有哪些特点?

4.师生质疑、解疑。

5.请用一句话总结本节课你的所得。
三、巩固练习
阅读语段并讨论问题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轻快,非常()捷,非常()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A(总老)是()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凉。它们B(常常通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根据课文,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
2.A、B两处应选填:AB
3.松鼠的特点是、、,第二段抓住特征来写。
4.“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5.选文第一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6.从文中找出形象地说明松鼠特点的形容词。(5个)

7.课文第三段讲到“松鼠虽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禽兽类,常吃的是杏仁、棒子、榉实和橡栗”同样是讲吃东西,为什么不把它放到第2段里一起说?

8.划线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文中哪一句话具体说明松鼠最不像四足兽?找出来写在下面。
第二课时
一、课堂助学
1.导入

2.整体感知
①谈谈本文结构上的特点。

②从动作、行为上,搭窝特点上谈谈松鼠给你的感受。

3.合作探究
①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是怎样说明松鼠“讨人喜欢”的“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的。

②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引导学生比较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体会各自不同的作用。

4.师生质疑、解疑。

5.请用一句话总结本节课你的所得。
二、课堂巩固
①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________(蛰伏、潜伏)不动。它们是十分________(警觉、警惕)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________(轻盈、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②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________(错乱、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③松鼠通常一胎能生三四个。它们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自己的毛,弄得身上光溜溜的,干干净净的,没有什么坏气味。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
1.给文中空缺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2.①②两段都说明了松鼠“乖巧”的特点,请分别指出这两段文字说明的角度。
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第③段的内容及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松鼠的搭窝过程,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找出语言标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巩固延伸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习题。
当然,挖洞不是针鼹的主要职责。它的食物来源是澳大利亚草原、丘陵、沙漠、山地中的蚁类、蚯蚓等,包括澳大利亚人恨之入骨的白蚁。澳大利亚每年许多民房被白蚁毁掉,农民们喜欢可爱的小针鼹自然亦有这一因素在内。
针鼹长着一支管状的长嘴。鼻孔就开在长嘴巴的喙尖,舌头也是针鼹的重要武器,可以伸出嘴外一尺多,舌尖上分泌一种很稠密的黏液,用来粘食蚁虫果腹,据估计它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针鼹一般在白天活动,一天有18小时外出找食,用鼻子探测寻找蚁类和蚯蚓及其他无脊椎动物。它的口鼻可以发现、感受到十分细微的生物电子信号,敏捷地捕捉食物。晚上它睡在灌木丛中的土地里,空凹的原木中,石头缝里,甚至野兔和袋鼠的洞穴中,因为这些动物均奈何它不得。当然,它不去争夺别人的食物。冬季蛰伏,它十分迟钝。在高山地区蛰伏时间长达28周。其实,澳大利亚的冬季并不冷,更无冰天雪地,北部和中部一些地区的气温还有零上15摄氏度呢。在春天的开头几天出洞找食的针鼹动作较迟缓,出来次数较多。针鼹走动速度较慢,如滚动状,但奇怪的是,它能游泳,像刺毛球一般漂在水上.样子十分逗人。
8月至l0月,是针鼹袭击大型蚁穴的季节。蚁穴中有许多带翼的肥壮蚁后,这些蚁后准备了充足的脂肪养料,准备飞出窝,建立新的家。此时,针鼹用长鼻嘴猛袭蚁巢,伸出它充满黏液的舌头,粘住食物,卷入口腔。在粘住蚁后的同时,也会带入许多脏土屑,但这没有关系。针鼹每天吃许多脏土,脏土既帮助消化,又含有稀有元素。针鼹的胃表皮粗糙.和别的哺乳动物很不同。吃了这样丰盛的晚餐.小针鼹长得很快,春夏时一下子大了许多。
1.这段文中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针鼹的食物来源有哪些?
3.澳大利亚人为什么用针鼹做奥运会吉祥物?
4.语段中主要使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5.体会下列标有红色字体词语的准确性。
(1)据估计它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

(2)针鼹一般在白天活动,一天有18小时外出找食,用鼻子探测寻找蚁类和蚯蚓及其他无脊椎动物。

【参考答案】
 

(二)
1.蛰伏、警觉、轻快、错杂。
2.第①段:过水方法、警觉性强、跑跳敏捷、叫声特点。
第②段:窝址的选择、搭窝的方法、窝口的特点。
3.补充交待了松鼠的生理特征及经济价值。通过说明这些内容,指出它“也是一种很有用的小动物”,使文章对松鼠的说明更加完整。这样结尾,既照应文章开头“很讨人喜欢”,又点出松鼠的用途,加深人们对松鼠的了解,使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密,介绍完整。而生动的描写又一贯到底,显得全文风格统一。
4.时间顺序。解析:抓住关键词“先搬些……再用一些……然后……”即可。

 1.针鼹的寻食(觅食)
2.它的食物来源是草原、丘陵、沙漠、山地中的蚁类、蚯蚓等。包括澳大利亚人恨之入骨的白蚁。
3.针鼹能吃掉让他们恨之入骨的白蚁,保护他们居住的民房。
4.作诠释、列数字、打比方
5.
(1)“据估计”表明以下数据只是推测,没有精确测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一般”表示了只是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观潮教学案及答案


观潮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教学重点:
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艨()艟()倏()泅()舸()
雉()溯()僦()绮()溢()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
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发纹身()皆出酒食()
既而:既而渐进()既而儿醒()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钱塘江大潮,是闻名世界的奇观,苏东坡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以此来赞美钱塘大潮。那么,钱塘江大潮潮来的景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观看钱塘江涌潮的DV短片,看后请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初读感知大意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
2、学生朗读课文,相互交流点评。
3、学生结合注释探究交流,弄懂大意。
4、学生小组合作质疑问难。
5、教师点拨。
(四)、研读理解构思,欣赏语言美,感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统一
1、学生研读课文,设计问题,质疑答疑,可自主探究也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附可能会探究的问题)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古人说:“富于万篇,贫于一字。”这说明写文章选词炼字是多么重要。试从课文中找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3)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4)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2、师生、生生答疑,品词析句,感悟语言美。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把通过品读、研读感悟的语句,再通过朗读读出美感来。(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五)、教师提问题,学生思考,升华情感
针对学生提的问题,教师提出学生没有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交流。
问题1: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潮?
问题2:据说近几年,有不少人因看钱江涌潮而丧命,是否说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胆识敢于弄潮争标和大自然搏斗,今人就缺乏这种斗志了?
(六)拓展延伸
假如你负责海宁市有关钱江潮申报“世界遗产”一事,由你起草申请报告,你打算从哪些方面谈起,申报理由是什么。模拟申报会,组织同学发言。
三巩固练习
(一)、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①吞天沃日( )②如履平地( )③一舸无迹( )
④鲸波万仞( ) ⑤珠翠罗绮( )⑥艨艟数百(_
(二)、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①略不相睹_____②弄旗、标枪________③吴儿善泅_______④披发文身___⑤溯迎而上________⑥鲸波万仞________⑦僦赁看幕_____⑧席地不容____四、(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②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③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四)、读文答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________________”者是也。
1.解释下列词语
①既望( ) ②际天( )③既而( ) ④沃日( )
2.翻译句子
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②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文中横线上应填写的句子是
4.文中总写大潮的句子是:
5.文中写潮的描写顺序是:
6.文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

八年级语文(上)学案
28观潮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学习重点:
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艨()艟()倏()泅()舸()
雉()溯()僦()绮()溢()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
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发纹身()皆出酒食()
既而:既而渐进()既而儿醒()
二、研讨学习:
(一)介绍作者有关知识。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初读感知大意
1、朗读课文,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
2、结合注释探究交流,弄懂大意。
3、学生小组合作质疑问难。
(四)、研读理解构思,欣赏语言美,感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统一
1、研读课文,设计问题,质疑答疑,可自主探究也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古人说:“富于万篇,贫于一字。”这说明写文章选词炼字是多么重要。试从课文中找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3)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4)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2、有感情地朗读,把通过品读、研读感悟的语句,再通过朗读读出美感来。
(五)、思考、探究、交流。
问题1: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潮?

问题2:据说近几年,有不少人因看钱江涌潮而丧命,是否说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胆识敢于弄潮争标和大自然搏斗,今人就缺乏这种斗志了?

(六)拓展延伸
假如你负责海宁市有关钱江潮申报“世界遗产”一事,由你起草申请报告,你打算从哪些方面谈起,申报理由是什么。模拟申报会,组织同学发言。
三巩固练习
(一)、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①吞天沃日( )②如履平地( )③一舸无迹( )
④鲸波万仞( ) ⑤珠翠罗绮( )⑥艨艟数百(_
(二)、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①略不相睹_____②弄旗、标枪________③吴儿善泅_______④披发文身___
⑤溯迎而上________⑥鲸波万仞________⑦僦赁看幕_____⑧席地不容____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③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④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③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四)、读文答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________________”者是也。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既望( ) ②际天( )③既而( ) ④沃日( )
2.翻译句子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文中横线上应填写的句子是
4.文中总写大潮的句子是:
5.文中写潮的描写顺序是:
6.文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
28《观潮》答案四)11)这一句大有横空出世之势,先声夺人提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提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2)“吞吞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动词蝉联而下,写出了弄潮儿生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间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人特别多。3)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涨潮之状,水战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作者由远而近写“涨潮之状”。“水战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各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千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星”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间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4)课文前三段分别描写了钱塘江潮的气势。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犯的突出表现,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写。最后一段则是从侧面描写,观潮的人越多,越是说明钱塘江潮气势的壮观,越是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领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这样,侧面描写与下面描写相结合,对正面描写起了衬托的作用,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现力。
(五)1明确:作者在描写了浙江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之后,又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使得两者相得益彰。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这样的描写,使雄伟之上更添雄伟,壮观之上更添壮观;使自然美与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衬,给读者极其美妙的感受,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作者如此着意刻画出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风景因有了人的活动而更加精彩美丽,表现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2明确:今人用摩托车与大潮中驾船张帆,还有更多的挑战极限,征服自然的冒险活动和科学实践,如长江漂流、飞跃壶口瀑布以及神舟、嫦娥飞天等都能表明现在的我们更具有挑战性。
巩固练习(二)、①助词,的②代海潮③介词,凭④介词,在(三)、(四)、(见注解)(五)、1.2.略3.江横玉系腰4.(第1句)5.由远及近。6.状写海潮气势。

理想教学案及答案


理想

课型:讲读 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寂寥()诅咒()扒窃()玷污()洗濯()
缀连()倔强()蜕()可望不可即()
2.学生查字典或词典,弄清楚“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含义。
请用这些词各写一句话。
寂寥碌碌终生绝处逢生可望不可即
★学生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两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3.学生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一些知识,写在下面。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本诗讲述了什么
哲理?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除此之外,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弄懂?还有什么问题?
也一并写在下面。

5.模仿第一段写几句话。
例如: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二.指导学习研讨
1.导入(由预习.导学导入),简介作者有关知识(学生答,师做适当补充)。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⑴范读、自读、领读、齐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尽量读出自己的理解。
⑵读后讨论:
★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3.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在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后,你对这首诗的内容、语句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列出,
我们共同解决(生提问或师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其主动探究的习惯,生答或师点拨,
培养其合作学习能力)。
示例:⑴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它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⑵第3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⑶怎么理解“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举出1-2个这样的例子。

⑷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

⑸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⑹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
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⑺第11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
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

⑻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小结:朗读、研讨和赏析这首诗歌,应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体会诗歌的形象化语言。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
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4.回读课文,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选择你最欣赏或喜欢的一段诗句来读一读,
要求读准语气、语调,并把它积累在摘抄本上。

三.巩固延伸
1.下列词语书写及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熄灭(xī)饥寒(jī)辍连(zhuì)肥皂(zào)
B.脊梁(qǐ)船舶(pó)倔强(jué)坚贞(zhēn)
C.洗濯(zhuó)孤线(hū)慈爱(cí)夸耀(yào)
D.玷污(diàn)抛弃(pāo)不幸(xìng)庸人(yōng)
2.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②比喻犯过错误的人改过自新。()
③处在危险的境地而化险为夷。()
3.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B.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C.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D.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4.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语。
①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副产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大写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扒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折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美丽的珍珠链,________________。
②理想使你微笑地________________;理想使你倔强地________________。
③给罪人新生,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唤浪子回头,理想是_________。
④理想开花,________________;理想抽芽,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诗后考题。
(一)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1)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2)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①第四小节中画线的句子都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中句(1)把理想比做________________,和前文________________相照应;句(2)则是把理想比做________________,强调理想的_______________。
②诗中用了很多比喻句,除了前面所说的,请在诗中再找一个比喻句。
③请简要分析第一节的句式特点,并模仿这样的形式造句。
教后感

七年级语文学案
6.理想

课型:讲读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学习重点:目标1、2
学习难点:目标2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寂寥()诅咒()扒窃()玷污()洗濯()
缀连()倔强()蜕()可望不可即()
2.查字典或词典,弄清楚“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含义。
请用这些词各写一句话。
寂寥
碌碌终生
绝处逢生
可望不可即
★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两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3.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一些知识,写在下面。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本诗讲述了什么
哲理?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除此之外,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弄懂?还有什么问题?
也一并写在下面。

5.模仿第一段写几句话。例如: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二.学习研讨
1.简介作者有关知识。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⑴自读、跟读、齐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尽量读出自己的理解。
⑵读后讨论:
★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3.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在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后,你对这首诗的内容、语句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列出,
我们共同解决:
示例:⑴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它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⑵第3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⑶怎么理解“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举出1-2个这样的例子。

⑷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

⑸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⑹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
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⑺第11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
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

⑻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小结:朗读、研讨和赏析这首诗歌,应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体会诗歌的形象化语言。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
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4.回读课文,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选择你最欣赏或喜欢的一段诗句来读一读,
要求读准语气、语调,并把它积累在摘抄本上。

三.巩固延伸
三.巩固延伸
1.下列词语书写及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熄灭(xī)饥寒(jī)辍连(zhuì)肥皂(zào)
B.脊梁(qǐ)船舶(pó)倔强(jué)坚贞(zhēn)
C.洗濯(zhuó)孤线(hū)慈爱(cí)夸耀(yào)
D.玷污(diàn)抛弃(pāo)不幸(xìng)庸人(yōng)
2.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②比喻犯过错误的人改过自新。()
③处在危险的境地而化险为夷。()
3.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B.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C.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D.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4.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语。
①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副产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大写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扒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折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美丽的珍珠链,________________。
②理想使你微笑地________________;理想使你倔强地________________。
③给罪人新生,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唤浪子回头,理想是___________。
④理想开花,________________;理想抽芽,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诗后考题。
(一)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1)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2)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①第四小节中画线的句子都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中句(1)把理想比做________________,和前文________________相照应;句(2)则是把理想比做________________,强调理想的_______________。
②诗中用了很多比喻句,除了前面所说的,请在诗中再找一个比喻句。
③请简要分析第一节的句式特点,并模仿这样的形式造句。
学后感

第6课《理想》参考答案
一、1.2.3.4.5(略)二、1.2(略)3.⑴采用比喻、顶针的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⑵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
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⑶意思是说理想使我们充满斗志,鼓舞我们顽强不屈地奋斗。⑷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⑸寂寥,就是寂静、空旷。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⑹(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如古代的岳飞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⑺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观抛弃的,有层进关系。与第8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⑻“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三、1.D2.①可望不可即②浪子回头③绝处逢生3.B4.①副产品:副产品原指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这里指荣誉是社会对正确理想的认同而不是理想的目标。②大写的人:崇高而伟大的人。③扒窃:盗窃,这里指理想的沦落与遗失。④折磨:使在精神或肉体上受打击,受痛苦。这里指考验。5.①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②观察着生活;反抗着命运。③还魂的仙草;慈爱的母亲。④桃李要结甜果;榆杨会有浓阴。6..①比喻,罗盘,灯,照亮夜行的路;海天相吻的弧线,难以追求和获得。②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③句式特点:比喻加排比。造句:(略)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825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