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九年级上册《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上册《烛之武退秦师》学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九年级上册《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总结虚词“焉”的用法

2.能力目标

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师寄语】改变不了环境,改变自己;改变不了事实,改变态度;改变不了过去,改变现在。

课前案

【知识积累】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无能为也已

2、共其乏困

3、何厌之有

4、秦伯说

5、失其所与,不知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行李之往来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师

(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辞

(1)公从之,辞曰……(2)归去来兮辞

3、鄙

(1)越国以鄙远(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济

(1)朝济而夕设版焉(2)同舟共济

(3)无济于事

5、微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微言大义

(3)防微杜渐

6、焉

(1)子亦有不利焉(2)焉用亡郑以陪邻

(3)朝济而夕设版焉(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7、以

(1)以其无礼于晋(2)越国以鄙远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4)以乱易整,不武

8、之

(1)亦去之(2)何厌之有

(3)行李之往来(4)是寡人之过也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9、其

(1)吾其还也(2)以其无礼于晋

(3)其皆出于此乎(4)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解释

1、晋军函陵

2、越国以鄙远

3、若不阙秦

4、既东封郑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6、共其乏困

课堂案

一、翻译下列句子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⑵、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⑶、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⑷、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三、课外文段拓展

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完成练习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5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拷x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后汉书乐恢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矜:怜悯

B、诸公多其行,连辟之多:称赞

C、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容:接受

D、以示天下之私私:偏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C、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

善战者因势而利导之

D、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乐恢“耿介”性格的一组是

①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

②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③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④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⑤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⑥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①④⑤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感动了县令,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本郡太守犯法被杀,他“独奔丧行服”: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C、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故人,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

译文:

②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

译文:

扩展阅读

七年级上册《伐无道诛暴秦》学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上册《伐无道诛暴秦》学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上册《伐无道,诛暴秦》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过程和方法
本课使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能力,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
本课难点是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法和学法]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秦汉时期相关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根据课本中的歌谣阿房,阿房,亡始皇导入新课
2、教学过程
一、秦朝灭亡的原因
1、繁重的徭役秦朝的徭役非常繁重。
2、刑法残酷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刑罚的种类繁多。
3、秦二世秦二世(前230-前207),即胡亥,秦始皇少子,秦朝第二代皇帝,更加残暴,他统治时期政治十分黑暗。
二、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陈胜吴广号召起义,农民战争爆发。之后,在陈建立政权。
三、陈胜派主力军向咸阳进攻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率军绕过荥阳,突入关中,直逼咸阳。
四、农民起义推翻秦朝陈胜,吴广起义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战斗,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与此同时,刘邦率军直逼咸阳,秦朝灭亡。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3、练一练最后推翻秦朝是()
A陈胜、吴广起义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4、活动与探究查找成语故事:
这课书的内容涉及的成语故事很多,大家查找一下(包括课本、成语词典和课外读物),看谁找到的多。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5、小结
通过学习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的灭亡,使学生了解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并学会了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也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6、布置作业秦朝灭亡的原因?

九年级上册《内能》学案


九年级上册《内能》学案

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内能。2.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内能概念的建立;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学习过程:
一、快乐自学
㈠、思考:(课本126页想想议议)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我们怎么称呼这种能量?。
㈡、阅读课本P127-129的内容,并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能与分子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用字母表示。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和。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改变内能的;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改变内能的。
5.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
二、合作探究
(一)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阅读课本P127,回答问题。
1.内能和物体质量的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的个数就越多,所以物体内能也就越。例如:温度相同的一大桶水比一小杯水内能。
2.内能和温度的关系: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就越,物体内能也就越。
例如: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
3.内能和物体状态的关系:物体的状态不同时,分子间的距离不同,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也就不同,从而会改变分子的势能大小,所以内能也不同。例如:冰熔化过程中,温度虽然不变(即分子的动能不变),内能却在增加。
(二)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情况有关,如物体质量、高度、速度等,与物体的宏观状况有关;而内能与物体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如物体温度、状态等,与物体微观结构有关。
(三)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阅读课本P128-129页内容回答下面所提出的问题。
将一根粗铁丝放到火炉上烤,铁丝吸收_____,温度_______,内能________.将一杯热水放入凉水中,热水温度,内能;凉水温度,内能。分析得出: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
观察课本P129两个演示实验,回答问题:
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到的现象是,这是。
如图乙所示,瓶内装有少量的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塞紧瓶塞,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时:观察到瓶口附近有出现,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活塞做功时能转化为能,温度,水蒸气成小水滴。分析得出: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
小结:
⑴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和,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⑵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差。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低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
⑶对物体做功,内能,温度,能转化为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温度,能转化为能。
(四)内能与热量的区别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是一个状态量,常说“物体具有内能”;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常说“物体吸收热量”或“物体放出热量”,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
三、自我小结: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1.定义:所有分子和分子的总和。
2.影响大小的因素:物体的和。
3.改变内能的方式:和。
四、当堂训练:
1.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B.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唯一的方法
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D.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g水具有的内能相同
2.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向下压活塞,浸透乙醚的棉花燃烧B.哈气使手暖和
C.搓手使手暖和D.铁丝反复弯,弯折处会发热
3.下列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的过程B.水蒸气顶起水壶盖的过程
C.小孩沿滑梯下滑的过程D.汽车紧急刹车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都要吸热
B.热量总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C.吸热和放热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D.0℃的水结成0℃的冰时,其内能要增加
5.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B.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
C.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D.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升高
6.(选做题)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______能.
7.(选做题)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______,使空气的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
五、我的反思

九年级上册《核能》学案


九年级上册《核能》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核能、核裂变和核聚变;
2.了解核能的优点,还要知道它可能带来的问题.
学习重点:
核聚变、核裂变
学习难点:
核聚变、核裂变的过程。
学习过程:
一、快乐自学
结合教材151-152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核能是指:原子核或,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核电站的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______的链式反应,而原子弹爆炸是____的链式反应,一瞬间发生原子核裂变释放极大的能量。
3.如图所示为核电站发电流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蒸汽轮机的效率总是小于1
C.蒸汽轮机将核能转化为机械能
D.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二、合作探究
怎样才能有效地获得蕴藏在原子核里的大量核能呢?
(1)裂变指的是什么现象;观察教材上铀核裂变的示意图,结合阅读课文中的讲述,了解铀核裂变释放出核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是怎么回事;裂变释放出的核能十分巨大。用中子轰击铀235,铀核(质量大的核)会分裂成两部分(两个中等质量的核),这种现象叫做核裂变,简称裂变。裂变是获得大量核能的重要途径。
(2)聚变——获得大量核能的另一重要途径
看教材上一个氘(dao)核和一个氚(chuan)核结合成一个氦核的聚变反应示意图(说明:一个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组成,一个氚核由一个质子和二个中子组成,它们发生聚变反应结合成由二个质子和二个中子组成的氦核时,要放出一个中子,并释放出核能).氘核和氚核聚变时放出的能量要比等量的铀核裂变时放出的能量大几倍.聚变需要在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下才能发生,因此聚变又叫热核反应.自然界中,太阳内部的温度高达摄氏1千万度以上,在那里就进行着大规模的聚变反应.太阳辐射出的光和热,正是由聚变反应释放的核能转化而来的.可以说,地球上的人类每天都享用着聚变释放出的能量.前面讲过,原子弹是利用重核裂变现象制成的.而另一种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氢弹,则是利用轻核聚变现象制成的.人们现在还不能有效地使聚变在人工控制下进行,从而和平利用聚变释放的核能.由于聚变不但放出的能量更多,而且所使用的原料来源也极为丰富,可以从海水中提取.例如,从几升海水中提出的氘在发生聚变后可以提供相当于燃烧1千多升石油放出的能量.因此,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核聚变的人工控制(通常又叫可控或受控热核反应)这一非常吸引人的重大课题,并取得了进展.
三、自我小结: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1.原子、原子核:一切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有些物质的分子就是一个原子.原子十分小,它的直径不到一个纳米.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2.核能: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3.裂变:用中子轰击铀235(质量数为235的铀),铀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很大的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
4.链式反应:实验表明,铀核裂变时,还同时放出2~3个中子,放出的中子又可以轰击其他铀核,使它们也发生裂变.这样,裂变将不断地自行继续下去.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如原子弹
5.核反应堆如果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慢慢地平稳地释放出来,就便于和平利用了.能够缓慢、平稳地释放核能的装置,叫做核反应堆.
6.聚变:科学家们发现,较轻的核结合成较重的核,也能释放能量,这种现象叫做聚变.如氢弹.
四、当堂训练:
1.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一是原子核的_______,二是原子核的_______,用人工控制的方法释放核能的装置叫_______,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叫_______.
2.对裂变的链式反应加以控制,使核能平稳缓慢地释放出来地装置叫()
A.原子弹B.氢弹C.核电站D.核反应堆
3.在核电站内,从核能到电能,下列能量转换地过程中,正确的途径是()
A.核能--内能--电能B.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
C.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D.核能--机械能--电能
五、我的反思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175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