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八年级物理上册2.4升华和凝华学案新版苏科版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八年级物理上册2.4升华和凝华学案新版苏科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升华和凝华
【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对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学习重点、难点】
1.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2.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而学生易误认为需通过液态这一过程。
【学习器材】
碘锤、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锥形瓶、瓶塞、枯树枝、樟脑丸、火柴、多媒体
【学习内容】升华和凝华
问题一:什么是升华和凝华
1.发现问题(学生自学)
【活动】碘的升华和凝华
【分析】
给固态的碘加热后,烧杯内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没有液态的碘出现,说明固态的碘受热后能直接变成气态的碘蒸气。停止加热冷却后,烧杯壁出现了紫色的碘颗粒,没有液态的碘出现,说明气态的碘蒸气遇冷后又可直接变为固态的碘。
【结论】

(教师精讲):
注意直接二字
2.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有哪些呢?
(教师精讲):
(1)并不是所有物质都会发生升华和凝华现象,仅有部分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所以一些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我们要记住:
碘加热变成蒸汽;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樟脑丸变小;
冰雕逐渐消失;用久了的灯丝变细但灯泡发黑;舞台上的白烟等。
(2)升华过程并不是熔化过程加汽化过程,它是有固态直接变成气态,中间不会出现液态。同理,凝华过程也不会出现液态。

问题二: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1.(学生自学)
1.冰花是如何形成的?冰花是附着在窗子玻璃上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为什么?

2.分析用久的白炽灯泡为什么会发黑?

3.对于生活中常说的“下霜”,能不能理解为霜是白天降的?

4.探究干冰粉喷洒在舞台上就形成白雾,那么舞台上的白雾是怎样形成的呢?

2.(展示演练)
3.(教师精讲)

问题三: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1.(学生自学)
2.(展示演练)
3.(教师精讲)
1.用干冰保鲜食物
2.舞台上制造烟雾
3.人工降雨

问题四:升华和凝华的特点
1.(学生自学)
2.(展示演练)
3.(教师精讲)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当堂检测):
1.白炽灯使用钨丝作为灯丝,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这种现象属于()
A.先凝华后升华B.先蒸发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D.先汽化后液化
2.下列四种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A.晾晒的湿衣服变干
B.夏天,水蒸气在凉玻璃上形成水珠
C.在东北地区,低温雨雪天气,树枝上出现雾凇
D.冬天下雪后,堆在户外的雪人没有熔化成水却逐渐变小了
3.深秋季节,早上起来常常会在草叶上看到霜,关于霜的形成()
A.熔化、放热B.熔化、吸热
C.凝华、放热D.凝华、吸热
4.在云层中喷洒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喷洒干冰的目的是()
A.使空气液化B.使空气中的小水珠汽化
C.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D.干冰熔化变成雨水
5.夏天,从冰柜里拿出冰糕,会看到冰糕冒“白气”,冰糕的包装纸上也会出现“白霜”,这是由于()
A.“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白气”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6.一个白炽灯用久了之后,它的钨丝会变细,,且灯泡内壁变黑。说明钨丝工作时的温度很高,先发生了现象,变成了钨蒸气,需要热,关灯后钨蒸气在灯泡上遇冷发生现象,需要热。
7.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请你解释这一现象。

(总结评价):
项目小组自学得分小组展示得分小组堂清得分本人得分
得分

【课后作业】

相关阅读

八年级物理上册4.2透镜学案新版苏科版


透镜
【学习目标】
1.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了解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2.知道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3.会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4.会简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会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难点:会简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学习器材】
凸透镜、凹透镜、圆柱型塑料瓶、平行光源、多媒体
【学习内容】
一、初识透镜

问题一:透镜的分类
1、发现问题(学生自学)

第一类:

特点:名称:

第二类:特点:名称:

问题二: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初步判断方法

2、(展示演练):
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书上的文字或其它物体(透镜距书或物体较近),你会发现
通过透镜看到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的。
通过透镜看到的物体的像是缩小的。
3、(展示演练):
一束平行光(如太阳光)通过凸透镜。现象:
一束平行光(如太阳光)通过凹透镜。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大致完成以下光路:

结论:凸透镜对光线有__作用,所以凸透镜又称为____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_作用,所以凹透镜又称为___透镜
4、(展示演练):
归纳总结,寻找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常见的眼镜的镜片就是透镜。根据以上方法,辨别近视眼镜的镜片是_____透镜;而老花镜片是______透镜。

二、焦点与焦距
问题一:与透镜相关的名词
1、(学生自学)
以凸透镜为例,学习透镜相关名词:
①光心(O):

②主光轴:通过且于透镜平面的直线称为透镜

③焦点(F):与主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F点

④焦距(f):
2、(展示演练)
如何来测量一个凸透镜的焦距?
3、(教师精讲):
与凹透镜主轴平行的入射光经过凹透镜后将变成发散光线(如下图)。
将这些发散光线反向延长也会交于主轴上的F点,由于这一交点F不是光线实际会聚的点,因此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
问题二:透镜的几条特殊光线
1、(教师精讲):
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展示演练):
你能根据图4-13及4-14的光路图及光路的可逆性完成以下的光路图及总结出透镜特殊光线的折射规律吗?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后;
②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
③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

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
②延长线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
③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

三、会聚和发散的奥秘
1、(展示演练):
观察:一束激光通过三棱镜后,出射光线将向哪个方向偏折?
发现:一束光线经三棱镜后,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画出这束光在三棱镜内和离开三棱镜后的路径。结果表明,出来光线向_____________偏折。
联想:画出平行光线经下图1中后的大致光路图,联想凸透镜和凹透镜,体会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图1
(当堂检测):
1.通过透镜观察邮票上的图案,如所看到的图案的像是缩小的。则此透镜一定是__________;如所看到的图案的像是放大的。则此透镜一定是__________。
2.将凸透镜的一面正对着太阳光,另一面正对一张白纸,改变透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观察白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这时镜片与纸间的距离近似等于凸透镜的__________,平行光线会聚的这一点叫做__________。一般的凸透镜有_______个这样的点。
3.试画出与已知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4.请完成图所示的光路图

5.在图示的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

6.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__(会聚或发散)作用,容易引发火灾;骄阳似火的中午不要给花浇水,此时若往花的叶子上浇水,常把叶子烧成一个个黑点,水滴相当于__________镜,对光有________(会聚或发散)作用,使叶子表面温度__________(升高或降低)。
7.小红在观察阳光通过甲乙两个眼镜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时,发现两个眼镜形成的光斑情况不同。阳光通过眼镜甲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亮,而阳光通过眼镜乙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由此判断眼镜甲是_____透镜,乙是是_____透镜。

8、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某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
A、凸透镜前任意位置B、凸透镜的焦点上
C、凹透镜前任意位置D、凹透镜的焦点上

(总结评价):
项目小组自学得分小组展示得分小组堂清得分本人得分
得分
【课后作业】

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
升华和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重点、难点】
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难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而学生易认为需通过液态这一过程。
【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画面):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白气滚滚”。
二.新课讲授:
1.实验探究:人工造“雪”
(1)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在巡视指导时要强调两点:一是要缓慢加热;二是要学生注意观察瓶底有无液态物质出现。
(2)组织各小组学生代表汇报实验观察的结果
(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观察结果、讨论总结得出:
①:固态的樟脑丸粉末经加热后能直接变成气态的樟脑丸蒸气;
②:气态的樟脑丸蒸气要冷却后方可直接变成固态的樟脑丸粉。
教师板书: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时要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时要放热。
2.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的实例;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人工降雨的原理及过程。师生共同分析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升华—→凝华—→熔化。
三.课堂小结:由学生叙述本节所学的基础知识。
四.当堂巩固
【化解重难点】
通过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加强实验指导、教师启发点拨,着重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
【典型例题】
〖例1〗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产生“白云”,使舞蹈演员好象在云中飞舞。舞台上的这种“白云”是()
A.喷射的真实的烟雾;B.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液化成的“雾”。
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雾”
〖例2〗在下面列举的现象中,不是升华现象的是()
A.碘加热时变为蒸气C.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B.萘制的卫生球日久变小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例3〗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
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B.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C.结束游泳上岸后身上会感到有点冷
D.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巩固训练】
1、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凝华C.凝固和液化D.汽化和升华
2、去年冬季,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往年少见。从物态变化分析,“雾”的形成属于___现象,“霜”的形成属于___现象;“霜比往年少见”说明我市去年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___(高/低)。
3、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D
A.熔化B.凝华C.汽化D.升华
【课后练习】
1、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___热.物质从固态
直接变成___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___热.
2、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出现“霜”,玻璃—起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_
__现象。
3、寒冷的冬天玻璃窗常会出现“窗花”,“窗花”出现在窗户的___(填“内”或“外”)
表面。
4、家用白炽灯用久后,灯泡内壁会发黑,这是因为电灯灯丝发生()
A.升华B.凝华C.先升华后凝华D.先凝华后升华
5、夏天,人们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冰棒纸外面有“白霜”,这是由于()
A.“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白气”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D.“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教后记】

八年级物理上册2.2汽化和液化学案新版苏科版


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体验蒸发现象,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在蒸发过程中需吸热的物理本质,了解其应用。
2.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记录数据,描绘图像,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知道蒸发和沸腾统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时吸热;与之相反的过程成为液化,液化时放热。
4.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习重点、难点】
1.蒸发的特点和液体蒸发时要吸热,有致冷作用。
2.通过实验总结出沸腾的现象和沸腾的特点。
3.液化现象和液化的方法。
【学习器材】
水、酒精、温度计、烧杯、铁架台、烧瓶、金属盘
【学习内容】
问题一:什么是汽化现象?
(学生自学)
问题:夏天晾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展示演练)
水从态变成了态跑掉了。
(教师精讲)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问题二:蒸发现象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学)
1.每位同学手背上涂上酒精,观察液态酒精有什么变化?手背有什么感觉?
2.将温度计插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测量酒精的温度;再将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怎么样变化?

(展示演练)
1.涂在手背上液态的酒精,手背感觉。
2.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示数。
(教师精讲):
分析:
酒精从液态变为气态跑掉了,这是发生了蒸发现象;手背感觉凉和温度计示数先降低,都说明了物体温度的降低,这种温度的降低原因是酒精蒸发时从所依附的手背和温度计上吸收了热量,从而我们可以知道:蒸发要吸热。
生活中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现象?
如: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感到冷……

问题三: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自学)
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有何现象能支持你的猜想?

(教师精讲)
总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问题四:沸腾现象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学)
分组探究水的沸腾(思考:如何缩短水到达沸腾所需的时间?)

注意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
水温升到90℃后,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知道水沸腾并持续2min后停止读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标出各个时刻水的温度,然后用平滑的曲线将它们连接起来,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展示演练)
时间/min00.511.522.533.544.5…
温度/℃
(1)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
(2)水中气泡在沸腾前上升时会变,沸腾时上升时会变
(3)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
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此时水的温度。
(4)水沸腾后拿走酒精灯,停止加热,水(不能/仍能)继续沸腾,说明水沸腾时要。
(5)实验时水温度达到℃(沸点),才开始沸腾。
(教师精讲):
总结沸腾的特点和条件:
1.沸腾的特点:沸腾时需要吸热,沸腾时温度不变
2.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问题五:蒸发和沸腾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精讲):
蒸发沸腾
共同点液化现象,吸热液化现象,吸热

别(1)仅发生在液体表面
(2)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
(3)缓和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1)液体内部和表面
(2)在一定温度(沸点)下才能发生
(3)剧烈
(4)影响沸点高低的因素:
液体表面上气压的大小

问题六:液化现象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学)
什么是液化现象?能否举出生活中液化的具体事例?

(展示演练)
物质从态变成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教师精讲)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外壁会“出汗”;
冬天,戴着眼镜的进入温暖的房间,镜片变得模糊不清;
冬天,嘴里吐出的“白汽”;
水壶烧开水时,壶嘴不断冒出的“白汽”;
…………这些都属于液化现象。
(展示演练)
水蒸气液化的实验:
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瓶内和瓶口的上方,
看到什么现象?
在瓶口上方倾斜放置一个金属盘,观察金属盘的底面,
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中,水汽化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这里是采取了的方法实现水蒸气液化的。
(教师精讲)
总结:
液化要放热;
液化有两种方式:和。

(当堂检测):
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A.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盖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
C.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D.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人冰箱
2.夏天扇扇子,身上会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A.液化吸收热量B.汽化吸收热量
C.液化放出热量D.汽化放出热量
3.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
A.水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B.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
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D.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
4.夏天我们吃冰棍时,撕开冰棍包装纸,会发现冰棍冒“白气”,。这是由于冰棍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现象而形成的。
5.冬天,医生检查患者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患者口腔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镜子接触患者口腔时患者感到太冷
B.进行消毒
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D.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6.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
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
7.如图,将盛有水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烧杯中的水达到100℃并沸腾,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
A.温度略低于100℃B.温度为100℃,并沸腾
C.经较长时间,才能沸腾D.温度为100℃,但不能沸腾。

(总结评价):
项目小组自学得分小组展示得分小组堂清得分本人得分
得分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241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