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及其控制
【学习目标】
1.了解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2.知道噪声的来源以及噪声的危害
3.知道从三种途径来控制噪声
【学习重点、难点】
1.噪声控制的三种途径
【学习器材】
课件
【学习内容】
(学生自学)我们听的声音,除了乐音外,还有一些刺耳难听、令人厌烦的声音,这类声音是由声源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且强度过大,称为。
(教师精讲):从物理观点看:做规则振动的------乐音
做无规则振动的------噪声
从环保角度看:只要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学习的声音都叫做噪声。
一、噪声的来源
(学生自学)结合书上的图片和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噪声的主要来源有、
、。
二、噪声的危害
(学生自学)通过自学:我们知道的噪声危害有哪些:
(教师精讲):
人们用分贝来表示声音的强弱,分贝用字母dB表示。人耳所能听到的最弱音为0dB。90dB以上的声音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40-50dB是较理想的环境。
三、噪声的控制
(学生自学)人们可以在控制噪声,包括改进声源的结构,采取减振、隔振等技术和加装消声器等。在控制噪声,包括隔声、吸声和消声等,在减弱噪声,如带耳塞、耳罩、头盔等。
(当堂检测):
1.在城市道路旁常见右图所示的标牌,标志的含义是:____________,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途径来减弱噪声.
2.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中减弱;第三种是在处减弱噪声。
3.如下图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音乐的波形,图是噪声的波形。
4.关于噪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0dB就是没有声音
B.雪后的街道上格外寂静,是因为松软的雪可以吸声
C.特种兵使用的微声冲锋枪射击时,声音很小是因为采取了消声措施
D.城市高速公路两旁放置的隔声板是为了阻隔汽车行驶时发出的噪声
5.下列措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是()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B.纺织工人戴防噪声耳罩
C.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D.放鞭炮时捂耳朵
6.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关闭房间的门窗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7.人们用“dB”划分声音的等级,“dB”是用来计量:()
A.声音的高低;B.声音的大小;
C.声音的音质;D.声音的强弱.
8.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A.装饰、美观;B.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C.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D、提高声音的音调.
(总结评价):
项目小组自学得分小组展示得分小组堂清得分本人得分
得分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3.4平面镜学案新版苏科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平面镜
【学习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的虚像。
3.知道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难点】
1.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过程。[
2.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学习器材】
玻璃板、夹子、干电池、白纸、直尺、蜡烛
【学习内容】
一、平面镜成像特点
问题一:平面镜中的像究竟在什么地方?
1.发现问题(学生自学)
猜想与假设:像好像在
2.(展示演练)
(1)在实验桌上铺一张白纸,并用笔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沿直线竖直在桌面上,在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枚相同的电池A、B
(2)调节电池B的位置,使电池B与电池A在镜中的像重合并用笔做好记号。
(3)不断变换电池A的位置,重做几次。
(4)移开电池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上,直接观察白纸。
3.(展示演练)
得出结论:
问题二:平面镜成的像和物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1.发现问题(学生自学)
猜想:
2.(展示演练)
(1)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用两个支架架住玻璃板,使玻璃板竖直。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停止移动,观察像的特点。注意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等。
3.(展示演练)
得出结论:
问题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怎样的?
1.发现问题(学生自学)
猜想:
2.(展示演练)
(4)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用直线把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5)改变蜡烛与镜面的距离,再做一次实验。
3.(展示演练)
得出结论:
(教师精讲)
平面镜能成虚像;像与物体等大;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展示演练):
(1)平面镜所成的像(能/不能)呈现在白纸上,是(实/虚)像。
(2)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不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不垂直)。
(4)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不相等)。
(5)像与物(是/不是)上下颠倒的;(是/不是)左右相反的。
二、用对称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问题:怎样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阅读课本67页,解决问题(学生自学)
2.(展示演练):用对称法作出下列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三、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展示演练):
(1)举例说明平面镜对人类有益的一面。
(2)举例说明平面镜对人类有害的一面。
(当堂检测):
1.平面镜成像特点是:成的像是像,像与物体的大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2.距离平面镜4m处站立着一个身高1.8m的人,他距离镜中自己的像的距离是m,像的高度是m,人移动后,人与像间的距离是6m,则人向镜面移动了m,此时像的高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平静的湖面是天然的镜,桥在湖中的倒影就是桥的像(“实”或“虚”).
4.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应为6m.现在因为屋子太小而使用了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4m,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m.若视力表全长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m.
5.铅笔向平面镜移动,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用铅笔尖顶在平面镜上,测得铅笔尖的像距铅笔尖为4mm,则镜子的厚度是,要使铅笔和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垂直,则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应为。
6.如图所示,M是一个放在桌面上的方格盘,N是垂直于盘面的一块玻璃板,盘中有两粒黑色棋子,它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应是图中的()
7.如图所示,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8.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面镜中的像是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到‘
B.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不能在镜中成完整的像
C.平面镜后面放一块大木板,会挡住镜前的人在镜内的像
D.平面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
9.如图所示为一时钟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那么此刻的实际时间是()
A.11点20分
B.2点35分
C.3点55分
D.12点40分
10.如图为“F”状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总结评价):
项目小组自学得分小组展示得分小组堂清得分本人得分
得分
直线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其判断方法,培养学生从现象中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3.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速度的测量
【学习器材】
秒表、刻度尺、玻璃管、橡皮塞、橡皮筋(红线)、清水、红墨水、坐标纸、铅笔和Flash课件,图片,视频等。
【学习内容】
问题一:什么是勻速直线运动
1、发现问题(学生自学)观察实验
2、实验探究: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
活动:在一根内径约为1m,长约50cm的玻璃管中注满水,留一小气泡,使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
提问:如何测出气泡通过10cm、20cm、30cm和40cm所用的时间?
(教师精讲)
1、为了便于对路程和时间进行读数,可用红线或橡皮筋做标记。
2、标记的起点最好离管底稍远一些。
3、秒表测时间之前,让管中气泡运动几次,对其运动快慢情况有一定认识,以便有的放矢地测量运动时间。
4、为了便于观察,可在清水中滴几滴墨水。
(展示演练)1.按自己的方案进行实验,把测量结果记录到表格。
路程s/cm10203040
时间t/s
2.把表格中的数据在书本坐标轴上画出图像来。
问题二: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根据图像,谁能说一下气泡的运动规律是怎样的?
运动速度近似不变。
(学生自学)(展示演练):1.做匀速直线运动
2.观看一些近似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教师精讲):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与时间和路程无关
2.不同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不一定相等
问题三:怎样来求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
计算方法:v=s/t。
问题四: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
1、(学生自学)看课件演示:播放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录像,记录比赛成绩。
2:根据教材给出的数据能否判断刘翔在110m的运动过程中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3.观看课件:苹果下落的过程
(展示演练):
变速直线运动
问题五:对于变速直线运动,怎样来计算它们的速度?
(教师精讲):
1.仍用速度公式v=s/t。,这时算出的速度是平均速度。
2.例题讲解
课件演示动画:一列长为360m的火车穿过一条长1800m的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时108s。求:(1)火车的运行速度,(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
(展示演练)
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通过相同路程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下列运动能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地球的运动B.赛跑中冲刺的运动员
C.刚刚起动的汽车D.正常工作的传送带上的货物
3、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时的速度为9m/s,中途的速度为8m/s,冲刺时速度为10m/s,他的成绩为12.5s,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10m/sB.8m/sC.12.5m/sD.11.1m/s
七、(总结评价):
项目小组自学得分小组展示得分小组堂清得分本人得分
得分
文章来源://m.jab88.com/j/5252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