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虽有嘉肴导学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虽有嘉肴导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0《虽有嘉肴导》导学案

目标呈现:
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3、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学习重点】
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学习难点】
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一、预习热身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相关背景: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礼记》一书的编定者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成为士人必读之书。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2、自主学习
(1)、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
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
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
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
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
○13其此之谓乎
(3)、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学学半古义: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二、活动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2.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3、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4、“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三、盘点提升:
《礼记》名句积累,并翻译这些名句。
(l)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译文】

(2)贤者钾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译文】

(3)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译文】

(4)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译文】

四、我的收获
学完本课后,你的收获是什么?请写在下面。
1、

2、

精选阅读

八年级语文下册《虽有嘉肴》教案分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虽有嘉肴》教案分析

【教材分析】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中的《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是一篇有关古代大学教育的论文。它首先阐明教育能够化民成俗的重要功能,因而国君必须尊师重道,使全民知道学习的重要。它是我国古代的教育理论、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总结,是研究中国教育史的经典著作。

《虽有嘉肴》主要论述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文章开头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的道理。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最后得到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并且言简意赅,浅显易懂。

【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掌握几种文言字词的学习方法,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直至背诵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文中教学相长的道理。

3.通过诵读法反复朗读背诵文章,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4.领会教学相长道理,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并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掌握几种文言字词的学习方法。

难点:理解文章大意,领会文中教学相长的道理,并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一案两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作品,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礼记》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其中很多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短小生动,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它对我国几千年的思想、教育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研读其中的一篇《虽有嘉肴》。

二、熟读课文,感知内容

熟读课文,给加点字的注音。

嘉肴(yáo)自强(qi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三、疏通文意,积累词语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但不去品尝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反省自己;知道了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5.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6.《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分析课文,质疑解难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

明确:“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

文章开头从“虽有佳肴”引申到“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最后得到教学相长的结论。

2.读完本文,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给你怎样的启示?

明确: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畅谈。

3.你还了解《学记》中的其他有关学习的内容吗?

明确:例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译: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设学施教。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译:单独学习而不与朋友互相切磋,就会孤陋寡闻。

五、梳理归纳,盘点提升

几种文言现象:

1.古今异义

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虽有至道(古义:好到极点;今义:到)

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2.通假字

《兑命》曰“学学半。”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达标测试】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虽有嘉肴()(2)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5)教然后知困()(6)然后能自反也()

(7)然后自强也()(8)教学相长也()

(9)学学半()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古义:()今义:()

(2)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3)虽有至道古义:()今义:()

(4)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翻译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翻译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翻译

(5)故曰:教学相长也。

翻译

(6)《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翻译

4.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布置作业】

掌握字词及译文,完成相关练习。

【自我反思】

八年级下册语文《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语文《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一、导入

教师写课题《虽有佳肴》,学生指出错误,“佳”应改为“嘉”。

佳:美丽的;嘉:美好的。比较正式的。

如果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老师刚才的错误,应该是“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请翻译这句话的意思。

二、正音、形

虽有佳文,弗读,不知其音也。

齐读全文,正字音。

虽有佳文,弗写,不知其形也。

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听写两个词语。

纠正字形,并请用文中的句子来形容。“学然后知不足”,并翻译。

三、背诵课文

请说说你背诵的方法。

句式对称。

结构清晰

类比引出论点

整个过程,实际上到这为止,都进行的很清晰。而且学生答出了句式对称的特点,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可这时候,我却横生枝节,问:“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与后面的句子,可不可以融合一下,然后学生就说不出来了,按说这一处本就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可我却在此处纠结了好长时间,最后,学生也懵了,我自己也绕进去了。后面,就草草的结尾了,一切也随之失败了。

1、这一过程,一是老师缺少必要的变通。二是,对内容备的还是不够透,没有一语中的,点明缘由。

2、而且,“教学相长”我在备课时本是特意查了读音的,但只是草草看了一眼,并没深究,结果讲课时,出现了字音反复的现象,真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3、并没有突出文章的读。

4、总是想讲出点知识,没有尊重学生的认知感受,他们不去思考,老师讲再多都是无用的。

5、所讲内容,都是流于表面,都是学生自己能够掌握的,没有提升。

教师自己还停留在浅层阅读上,没有能力引导学生。

今后,要潜心研究每篇课文,不仅仅是课文本身,相关资料都要去查,去探究。所谓,厚积薄发,没有厚积是真的发不出来呀。

也就是说,课堂上最核心的还是学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能解决地就放手,老师需要的是组织,组织活动,让他们一步步掌握自己能掌握的知识。然后,是引领,引导他们到达一个他们自己攀登不上的高度,这才是老师的职责和任务。

教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困。

初一语文20.虽有嘉肴教案


课题

虽有嘉肴

总第课时

备课

时间

20__年__月__日

主讲人

学科

语文

年级

班级

教案

集体备课

修改意见

备注

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2.积累重点词语。

3.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所说的道理。

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并默写课文。难点:

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所说的道理。

考点、易错点:

1.默写。

2.文言词语及语句翻译。

教学过程必须体现的环节: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1分钟左右)

二、自学指导

三、学生先学

四、检测(15分钟左右)

五、后教(讨论更正)(10分钟左右)

六、当堂训练(20分钟左右)

七、教学反思

教案

集体备课

修改意见

备注

教学设计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十二章。请看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2.积累重点词语。

3.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所说的道理。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

屏幕显示:

1.听录音,给生字注音。

2.自由朗读一遍,如有生字请举手。

3.学生齐读课文一遍。

4.朗读比赛,比谁能读准字音,读得顺口。

学生听后,自由朗读,质疑问难。

教师指名朗读,他生听后纠错。教师板书生字。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翻译课文。

屏幕显示:

自学指导一

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自学要求:

1.结合课下注释及手头资料翻译课文,标出疑难处。

2.小组交流疑难。

3.6分钟后比比谁翻译的比较好。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教师指名翻译,其他同学补充,强调圈画重点词语。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理解课文内容

屏幕显示:

自学指导二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2.“教”与“学”的关系如何?能否在课文中找出清楚地说明两者之间关系的语句?

3.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自学要求:

1.朗读课文,思考问题,文中圈画批注。

2.有疑难可同桌小声交流。

3.6分钟后看谁回答的好。

交流明确:

1.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3.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五、第四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背诵课文

出示自学指导四

熟读课文,直至会背。

自学要求:

1.反复朗读课文,直至会背。

2.可采用分层背诵的方法。

3.看谁背的又快又好。

六、当堂训练

(一)解释下列词语

1.虽有嘉肴2.弗食

3.不知其旨也4.虽有至道

5.弗学,不知其善也6.教然后知困

7.然后能自反也8.然后能自强也

9.教学相长也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兑命》曰:“学学半。”

七、作业布置:

做《配套练习册》一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835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