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虽有嘉肴》教案分析
【教材分析】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中的《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是一篇有关古代大学教育的论文。它首先阐明教育能够化民成俗的重要功能,因而国君必须尊师重道,使全民知道学习的重要。它是我国古代的教育理论、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总结,是研究中国教育史的经典著作。
《虽有嘉肴》主要论述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文章开头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的道理。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最后得到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并且言简意赅,浅显易懂。
【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掌握几种文言字词的学习方法,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直至背诵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文中教学相长的道理。
3.通过诵读法反复朗读背诵文章,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4.领会教学相长道理,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并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掌握几种文言字词的学习方法。
难点:理解文章大意,领会文中教学相长的道理,并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一案两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作品,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礼记》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其中很多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短小生动,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它对我国几千年的思想、教育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研读其中的一篇《虽有嘉肴》。
二、熟读课文,感知内容
熟读课文,给加点字的注音。
嘉肴(yáo)自强(qi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三、疏通文意,积累词语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但不去品尝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反省自己;知道了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5.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6.《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分析课文,质疑解难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
明确:“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
文章开头从“虽有佳肴”引申到“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最后得到教学相长的结论。
2.读完本文,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给你怎样的启示?
明确: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畅谈。
3.你还了解《学记》中的其他有关学习的内容吗?
明确:例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译: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设学施教。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译:单独学习而不与朋友互相切磋,就会孤陋寡闻。
五、梳理归纳,盘点提升
几种文言现象:
1.古今异义
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虽有至道(古义:好到极点;今义:到)
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2.通假字
《兑命》曰“学学半。”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达标测试】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虽有嘉肴()(2)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5)教然后知困()(6)然后能自反也()
(7)然后自强也()(8)教学相长也()
(9)学学半()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古义:()今义:()
(2)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3)虽有至道古义:()今义:()
(4)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翻译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翻译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翻译
(5)故曰:教学相长也。
翻译
(6)《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翻译
4.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布置作业】
掌握字词及译文,完成相关练习。
【自我反思】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疏通文意,感知文章内容。
3、陶冶情操,品味文化意蕴。
【教学步骤】
一、感知新课之趣
1、猜字激趣。
(设计意图:借助字形,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初步建立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简介《礼记》。
《礼记》是四书五经之一,它细致地规定了各种祭祀、职位以及重要事件的标准化礼仪流程,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古代中国人的日常行为规范。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积累文学常识的意识,增加对经典的了解。)
二、体会文言之味
1、把握读音。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完后提示易读错的字词。
生僻字:嘉(jiā)肴(yáo)兑(yuè)命
多音字:自强(qiǎng)教学相长(zhǎng)学(xiào)学半
(设计意图:从规律的角度疏通字音,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2、体会音韵。将文中对偶句的前后半句设成两种颜色后投影,师生对读。
读好对举: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要点:体会对偶句式的工整、节奏分明、琅琅上口的特点;感受排比句的气势,在朗读中一句比一句的语调稍高。
(设计意图:在朗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培养文言语感。)
3、理清文意。师生合作读课下注释,积累重点文言词。
(设计意图:在朗读中积累文言词语,进而理解文言的内容。)
三、理解文章之意
主活动:演读课文。请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请同学们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小组内分角色演读课文。
活动步骤1:理清层次,分配内容。
请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小组内分配朗读的内容,要能体现文章的结构层次。
方法指津:借助关联词等标志性词语,可以分清文章层次,进而把握全文思路。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明确:根据一个“是故”这个词,可以将文章分开一二层。“故”指因此,应该是全文的总结,据此分开二三层。
活动步骤2:标记重音,体会情感。
将那些最能表达作者观点或情感的语句进行标注,请你用“我发现重读……(词语)能读出……的情感”的句式进行交流。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重读“弗“不知”,能读出一种错失珍品的遗憾之情。)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重读“不足”“困”,读出一种自惭形秽的沉重心情。)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重读“自反”“自强”,读出一种重获力量的振奋之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重读“也”,拖着读,读出一种恍然大悟的喜悦心情。)
活动步骤3:组内演练,展示朗读。
小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展示,教师相机点拨。
小结:把每句背后蕴含的情感串联起来,就是这篇文章的情味。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我们要从看似枯燥无味的文字中品味出古代学子求学的心路历程。
(设计意图:在朗读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在朗读中背诵。)
四、品味技法之巧
讨论:文章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这个观点的?
明确:本文说理条理分明,采用类比引入——层层推进——得出结论——引用补证的方式,严谨而有味的完成了说理。
先从“嘉肴”、“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在从教与学的关系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兌命》“学学半”的话加以佐证。这种说理的方法叫作“类比推理”。
(设计意图: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重难点。)
五、体悟意蕴之妙
1、唤醒已知,丰厚积累。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格言警局吗?
学习之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思考讨论,深化理解。
现代社会也闪耀着先贤的哲思之光,美国学者于1946年研究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图表,与本文内容做比较,看看两者有没有相似性。
教师补充点拨:这是美国学者于1946年研究提出的理论。但是,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在《礼记学记》中这么简洁、精辟地阐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文言文承载的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
3、话说感悟,传承精神
我们今天的学子读这篇文章难道不是与古人心心相通的吗?请同学们结合学习经验,说说“教学相长”给自己的启示。
明确:学习很重要,因为学习之后才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授他人很重要,因为教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不断提高自己。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虽有嘉肴》教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重点】掌握本文翻译
【课时】1
【教学过程】
导课
1、《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明确:“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二、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2、给下列红字注音:
嘉(jiā)肴(yáo)自强(qiǎng)兑(yuè)命学(xiào)学半
3、解释下列字词。
虽(即使)旨(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
困(不通理解不了)是故(所以)自强(自我勉励)
自反(自我反省)故曰: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推测语气,大概。)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了解文章节奏
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本文翻译。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2277.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