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学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学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m.jAB88.COM

1.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教师寄语】课堂是知识的超市,展示是生命的狂欢。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其单位换算。
2.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能进行简单测量。
3.知道什么是误差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
长度的测量是本节的重点,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是本节的难点。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
目标一从木工尺到米原器
1、如果不许使用尺子,你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写出你的一种测量方法:………………………………………………………………………………,如果请一高一矮的两位同学用步来量教室的宽,结果相同吗?。同一长度的测量得不出统一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必需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是国际单位制。
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下图是其它常用单位及单位换算。
3.单位换算:70Km=……………………………………mm90nm=……………………………………m(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目标二测量长度
3、常用的长度的测量工具是。
4、使用带有刻度的测量工具时,都要先做到“三观察”:(一)观察零刻线(请用红色笔在下图标出);(二)观察量程:即测量工具一次所能测量的范围,下图刻度尺的的量称为………………………;(三)观察分度值:即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也就是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下图刻度尺的的分度值为………………………
5、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方法点拨:记住“四个对”)
①选对:根据测量要求,会选择恰当的刻度尺。
②放对: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起始边沿对齐,有刻度的一侧与被测物体的边沿对其。(记住“两个对齐”)
③读对: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④记对: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三者缺一不可。准确值=格数×分度值,估计值是不满一格而估计出来的值。如右图,A尺准确值为18×1cm=18cm,估计值为0.3cm,结果为18.3cm。B尺准确值为×=……………,估计值为,结果为18.26cm。(这是重点,一定理解)
目标三实验探究测量教科书长度
6、由于估计值的存在,使得测得的数值与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和错误不同,错误是由于人为因素操作不当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减小误差的主要方法是多次测量求。
7、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填入表中。
目标四测量时间
8、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其它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单位换算是1h=……………………min=……………………S。
【巩固提升】试试我的身手,我最行!
1.一位同学测量了两物体的长度,忘了写单位,请你帮他填上:小明的身高为1.60_____;一层楼高为30____;
2.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勿忘草花瓣的花粉,其颗粒直径只有0.006毫米,合微米,是迄今发现的直径最小的花粉粒之一。
3.同一长度的四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7.2mm、25.3mm,其中有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
4.如图所示,用两根刻度尺甲、乙分别测同一物体长度,甲尺的读数是,乙尺的读数是,造成测量值不同的原因是。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

扩展阅读

《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探究,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探究,”,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理念】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是电学部分的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它是在上一章学生“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对于本节教学的设计,力求达到:1.体现“同主题,不同型”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渗透类比和比较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设置困难,学生参与,合作交流,不断深入探究的方式,力求达到让“学生实验”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平台。2.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创造性的思维”,即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多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包括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老师规范实验步骤的传统教学模式,倡导学生提出多样化的实验方案,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对象分析】

基于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多的物理,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但在有些方面学生发展还比较薄弱,比如:撰写实验报告的内容和格式上、评估交流能力上等,教学中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内容是一个纯粹而完整的实验探究,强调在过程中体验,学习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教材的编写极大的体现了开放性的理念,在制定计划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画出实验电路图;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并能正确执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并记录;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撰写实验报告,这样的设置,给学生极大的自主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能动性。

3.从科学的内容的角度来看,本实验是电功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综合性强,它是在学习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等器材的使用、学习了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学习了电功率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生的体验,知道测量电功率的原理是P=UI,会画实验电路图,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学习电路故障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灯泡发光亮度和实际功率的对应关系;进一步理解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与联系,认识到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学习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等器材的使用,在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灯丝电阻的变化并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释。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原理。

2.知道如何测定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和实际电功率。

3.会自己设计实验电路、选用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有序地进行实验、读取数据、计算小灯泡的功率。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测量小灯泡的功率的过程,对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有更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3.通过学习撰写实验报告,培养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4.通过本实验探究的评估交流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尝试,用已知知识去解释某些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2.通过评估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通过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实验态度和尊重事实、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策略】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上一章的第二节已经测量过小灯泡的电阻。还记得是怎么测的吗?

学生:利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再利用电压表测出了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然后用欧姆定律I=U/R的变形公式R=U/I算出了小灯泡的电阻。

学生:为了测量更准确,还利用变阻器进行了多次测量,然后求平均值。

教师: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教师出示一个实验用的小灯泡)同学们知道“3.8V,0.3A”说明了什么?是不是只能在3.8V的电压下工作,通过它的电流只是0.3A?

学生:3.8V是小灯光的额定电压,0.3A是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学生:小灯泡可以在不同的电压下工作,通过的电流也可以大于或小于0.3A。

教师:怎样测量灯泡的电功率呢?

学生:根据P=W/t可知,可以利用电能表和钟表测量。

学生:也可以利用公式P=IU测出电压和电流,计算出电功率。

教师:如果我们要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用哪种方法呢?为什么呢?

学生:小灯泡不能接在家庭电路上,应该用第二种办法测。

二、进行新课

[想想议议]

教师:同学们能设计一个方案来测出小灯泡的功率吗?

(同学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动手经验,并且急着参与,会非常肯定地回答:能)

教师:大家一定还记得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叫(同学们一起说)额定功率。如果不是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什么功率?

[投影]测量要求:分别测量以下三种情况下的实际功率。

(1)使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发光。

(2)使小灯泡两端电压是额定电压的1.2倍,并观察小灯泡亮度。

(3)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并观察小灯泡亮度。

教师:同学们现在可以设计实验,并做好记录。

(学生经过以前的探究活动,已能了解实验活动的基本程序,所以,不必过多讨论,用投影提醒学生即可)

[投影]

[设计实验]

●设计思想(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

●实验器材:(注明使用器材规格)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教师巡视,及时指导.设计完成后,可以进行实验)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数据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存在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提醒学生做第(2)个实验时,需小心调节滑动变阻器,以免实际电压超过额定电压,因电压过大而烧坏灯泡。在同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巡视,及时指导)

[分析和论证]

[评估与交流](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选择2~3组同学利用投影和大家交流。(要求同学配合投影上台讲解)

[投影]

第一组实验报告

[题目]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目的]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

[实验原理]根据公式P=UI,测出灯两端电压和通过灯泡电流,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电路]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设计如下电路。

[说明]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其两端电压,因为要测量不同电压下的功率,所以电路中要接入滑动变阻器,用来改变小灯泡两端电压。

[实验器材]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

[说明]电源的选择应考虑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大于小灯泡额定电压的1.2倍,但不能过大。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要求

发光情况

电流(A)

电压(V)

电功率(W)

1

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2

小灯泡两端电压是额定电压的1.2倍

3

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2.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

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值的1.2倍,观察灯泡发光情况,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

4.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观察并做记录。

5.断开开关,整理实验器材。

[说明]

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时注意:

(1)连接过程中开关应始终处于断开状态。

(2)根据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值,估计电路中电流、电压的最大值,选择合适的量程,并注意正负接线柱的连接及滑动变阻器正确接法。

(3)连接好以后,每个同样检查一遍,保证电路连接正确。

2.合上开关前,应检查滑动变阻器滑片是否在最大值的位置上,若不是,要弄清楚什么位置是最大位置并调整。

3.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要首先明白向什么方向可以使变阻器阻值变大或变小,怎么调能使小灯泡两端电压变大或变小。

[实验结论]

由公式P=IU计算小灯泡的功率。(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通过分析和比较得出)

[结论]

(1)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功率不同。实际电压越大,小灯泡功率越大。

(2)小灯泡的亮度由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

[评估]

能想到问题,我们都考虑,基本上没有什么错误。结束

教师:我们这组同学非常自信。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互相交流,谈谈你在设计实验及实验过程中有什么新的感想,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我们组认为实验中最容易出错的就是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一错,滑动变阻器阻值就从你想的最大成为实际的最小。合上开关就容易使电表偏转过激。

学生:电流表、电压表的接线也很重要,如果接反了,表针“反打”也会损坏电表的。

学生:实际接线前可以先将实物按电路图中的位置摆放好,然后再连接,这样接起来不容易连接错,检查也容易。

学生:实验过程中,滑动变阻器开始在阻值最大的位置,调节的时候阻值从大到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会从小变到大。测量时为什么不先测低于额定电压时的功率,依次测量等于额定电压和高于额定电压的功率,以免变阻器阻值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还容易错?

学生:在不是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用电器的功率不是额定功率,该叫什么呢?

教师:同学们非常认真,非常棒。谁能来解释刚才那几个同学的两个问题呢?

学生:(同学讨论)不是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时就叫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就可以。

学生:我们认为先从低于额定电压开始测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先测额定电压更好。这样在观察小灯泡亮度时有明显的区分,容易观察。

教师:不知道哪组同学对他们的解释满不满意,下去以后可以参照以前实验继续探讨。

学生:老师,我们发现今天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装置与上一章测“小灯泡电阻”时的装置一模一样。

教师:(教师表现很在意)是吗?还有什么?

学生:测量的内容也一样,都是灯泡两端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学生:实验过程中的要求和注意的问题也基本一样……

教师:有不一样吗?

学生:两次测量的目的不同,上次是要测电阻,这次是要测功率。

学生:从今天的测量数据也可以算出小灯泡电阻。

教师:可以的话,大家算一下电阻。

学生:三次测量算出的电阻值基本相同,但有小的差别。将三次测量的值加起来算平均值就知道小灯泡的电阻了。

教师:大家都求出电阻了吗?有没有新的发现?

学生:电阻可以求平均值,今天测的功率不能求平均值。

学生:上次多次测量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这次是为了比较在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功率和发光情况。

教师: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好,请同学们比较计算电阻的公式R=U/I和计算电功率的公式:P=UI,式中的电流和电压相同吗?

学生:如果是同一次测量,就是同一个电流值和电压值。

教师:大家将式中的电流替换电压或用电压替换电流,看有什么结果。

学生板演:P=UI=I2R=U2/R(R=U2/R=I2/P)

教师:同学们看变形出来的公式,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电灯铭牌上一般标的都有,就可以利用它们直接求小灯泡的电阻。

学生:如果知道小灯泡不是在额定电压下,而是在实际电压下工作时的实际功率。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你手中的小灯泡上的额定值,求出小灯泡的电阻。再求出实际电压下电流值和功率值,和你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如有误差,分析原因.(也可留在课后完成)

哪组同学认为你们的实验非常有特色,可以展示给大家,共同交流。

●小实验:学习用电能表测量家用电器的电功率。

教师:同学们明白电能表铭牌上标的“3000R/KW·h”的物理意义吗?

学生:它表示电路中消耗1度电,电能表的铝盘转动了3000转。

教师:同学们知道该如何利用电能表测量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吗?还需要哪些器材?

学生:还要秒表,可以利用公式P=w/t进行计算。

学生:可以先在电路中只接入一个家用电器,设电能表的转数为NR/KW·h,让这个用电器工作一段时间,记下所用的时间t(用小时作单位),并记下电能表所转的圈数n,则用电器的电功率P=n/Nt(单位是千瓦)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同学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电功率的理解,巩固了电流表、电压表的操作技能,锻炼了设计实验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更充分交流,在相互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甚至是错误,在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知识。

四、练习(课堂作业)

五、板书设计

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目的: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结论:可以使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的思想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提出修正意见和一些创造性的想法,力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探究式学习不仅巩固了原来知识,还较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评估与交流能力。评估是对实验过程的反思,可以培养学生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从评估中汲取经验教训,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评估,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整个学习过程密切联系实际,自始至终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各种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学生的观察、理解、反思、创新等活动中获得。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⒈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⒉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进一步加强变量控制法思维能力的培养。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和演示实验探究,总结出液体压强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在生活经验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实验猜想。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教材在通过课本图8-18的演示导入之后,把新课教学重点放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上。采用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以加深印象和培养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学生实验中要用U形管压强计测量液体的压强,所以教材中先用图8-20简单说明了它的原理。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以水作为对象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并辅以演示实验探究密度对液体压强的影响。
教学用具
演示用:压强计、水、盐水、酒精、大烧杯、透明盛液筒、水槽、刻度尺等
学生分组用:压强计、大烧杯、水槽、刻度尺、水、盐水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难点:探究出液体内部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四、教学内容主要内容与过程

复习
1什么是压力?
1、什么是压强?压强跟什么因素有关?压强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㈠引入新课
演示P139图8-18迷你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液体也存在着压强,而且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那么都有哪些因素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主要探究的内容。
㈡新课教学
⒈先介绍压强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边介绍边演示)。
⒉让每一组提出一个猜想,然后选择3-4个进行验证。
⒊学生分组实验,将实验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并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点评。
⒋实验数据记录表格(附)。
分析实验数据:
⒌学生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6.教师在学生参与下演示酒精和盐水在同一深度的压强,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7.液体压强的规律总结: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8.液体压强规律的应用:拦河坝上窄下宽、深水潜水服。
五、小结
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小结。
六、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能不能从理论上证明液体压强的规律呢?
七、板书设计

§8—2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
一、复习
1、压力
2、压强:
二、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
⒈猜想:
⒉实验探究:
⒊得出结论: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三、应用:
八、课后思

《科学之旅》的教学探究


一、制定教学目标

人教版新教参第九页写道:“这部分相当于全书的绪论,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二是初步了解学好物理应该注意的事情”。根据《课程标准》里规定的“课程目标”,我制定本节的教学要求还有:

①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逐步教会学生“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初步领悟“直觉并不都是可靠的,只有进行科学研究,才能很好地认识自然规律”,逐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树立正确科学观”。

②初步培养学生“能在观察物理现象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和“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③初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二、实验--

为了实现本节教学目标,我注重学生参与、阐明学习方法,并体现身边物理。

1.注重学生参与

“注重学生参与”,就是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比如:

(1)“低压沸腾”:

教师在演示书中图0.1-1所示的实验前问学生:“停止沸腾的热水,浇上冷水后会发生什么现象”?演示完后再追问:你猜对了吗?”、你还有别的办法,让停止沸腾的热水,不再给它加热也能沸腾起来吗?”……

然后再指导每组学生都做“使用一个大注射器,也能让小试管里的热水沸腾起来”的“低压沸腾”实验。主要做法有:①用新购买的大注射器,到医院里去兑换使用中的大注射器,以推管用水湿润后靠其重力能自由下滑为宜。②用试管夹夹住小试管,向管里倒进装在保温瓶里的热开水,管内仅留1-2ml空间,堵紧用最小号打孔器打孔的胶塞。③将大注射器的推管用热水湿润后推进注射器前端,将注射器前端的乳头直接插进胶塞孔里,然后用力向上拉推管,小试管内热水会立即“沸腾”起来,慢慢放松推管后再用力向上拉它,小试管内的热水会第二次“沸腾”起来,再重复上述动作,直到小试管内的热水不再沸腾时为止。如果此实验进行顺利,教学时间有余,还可以指导一名学生表演“用冷水能使烧瓶中的热水沸腾”一次,再向瓶内再加热水,使瓶颈内仅留有2-3ml空间,塞紧带孔的胶塞,使用“两用气筒”抽气,教学效果更好。

(2)利用市面上出售的手持简易放大镜(直径约5~10cm、焦距约9~110n,售价在2~3元/个),安排学生做图0.1-3实验,效果比使用光具座上配套的放大镜好。教师要提示学生:“什么条件改变了,才造成透过放大镜所观察到的现象(注:应为“物像”)发生了改变”?

总之,在学生做观察实验时,要逐步培养学生“有初步的观察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现象,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发生的条件”,使学生逐步“养成爱问‘为什么’的习惯,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究我们不知道的自然规律”。

2.阐明学习方法

为了使学生能深刻地理解“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地思索而总结出来的”,更突出“观察、实验和思索”是学好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我们设计了下列实验(以下各实验,均先让学生猜想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然后再验证其猜想是否正确。这样,不仅能突出“观察、实验和思索”是学好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而且还有利于适时地进行“想象并不一定都符合事实”等思想教育):

(1)吹乒乓球:

把图0.1-4所示的“吹乒乓球”实验,变为学生实验的困难是:由于人的“肺活量”有限,常见的漏斗管径较粗,所以用力吹气时,乒乓球在漏斗里旋转而不下落的时间较短。改进的办法有:

①在直径约3.2~4mm脱掉药皮的电焊条芯上(或直径相应的十字花螺丝刀杆上),用厚纸卷几层长约10cm纸筒,然后塞进漏斗管内,露出管外部分纸筒,用透明胶带包扎好,确保不漏气。

②用展平的铁筒饮料盒铁皮制作铁片漏斗:先剪出半径4~5cm圆形,再剪掉约1/4圆面积后围成漏斗型,仿上所述卷成一根长约8cm铁皮管焊牢即可。铁管吹气一端套紧一段长约3cm软塑管,以防伤唇。

教师先演示:把乒乓球放在展平的掌心上,用漏斗口对着乒乓球水平吹气,球将很快滚动落地。再把球装进口朝上的漏斗里后问学生:谁能用漏斗向上“吹气把球吹起来?”(一定要注意口腔卫生,下同)先让体质弱的女学生吹,再让“不服气”的体质壮的男学生吹,然后师生共同做实验,结果谁也不能把球吹起来。

教师再演示:让漏斗口朝下后把球放进漏斗里,一松手,在重力作用下球将下落。再问学生:如果把“球装进口朝下的漏斗里先用手摁住,然后用力向下吹气后再松手,球将会怎么样”?师生共同做实验,结果出乎学生的预料,停止吹气后球才下落,学生十分惊奇;接着把球放在桌面上问学生:“不准直接用手接触球,有什么办法能把球从桌面上移到展平的掌心里”?用漏斗罩住乒乓球后用力吹气,也能达到上述要求(注:若把球放在掌心上,将漏斗内壁离球约1cm间隙后用力吹气,结果会使球向上跳进漏斗里转动,也能引起学生惊喜)。

(2)吹铁架台:

将自行车内胎的气门芯拔掉,在气门嘴子上接一根长约50cm乳胶管(管口另一端插进一段有倒角的短玻璃管,用以便于吹气,下同),保留气门嘴子,将内胎截取约30cm长、内胎两端胶死不漏气,用铁罐头盒皮在铁架台的铁杆上围一段长8~10cm铁管、焊缝,取下铁管,把它的一端砸扁成刀刃状。

实验时,先把内胎平放在讲桌上,把铁架台的底座压在内胎上问学生:谁上来用嘴从乳胶管端吹气,“把铁架台‘吹’起来?”(注:由于受“吹乒乓球”的实验影响,学生心理状态不言而喻),先找一名体质弱的女学生上台表演,结果铁架台能跳离桌面(注:断续、快速吹气,铁架台将上下跳动、甚至倾倒)。再把铁架台倒置,铁杆端插进铁管里,只让砸扁的刃状管端压在内胎上(刀刃跟内胎垂直,能使吹气后的内胎不滚动),教师用一只手的虎口部位扶住铁架台的上部铁杆,以使铁架台不能倾倒,然后再问学生:现在谁能“上来憋足一口气,也能把铁架台‘吹’起来”?结果,包括教师在内用力吹气,铁架台均为纹丝不动。

(3)一口气把人“吹”起来:

把手扶拖拉机尾轮用的内胎的气门芯拔掉(若选用胶制充气的游泳用的救生圈,由于容积太大,吹一口气时现象不明显;若使用2个胶制暖水袋、打孔的8号胶塞、短玻璃管、玻璃三通管和乳胶管,把它们“并联”起来做实验,效果亦好),气门嘴子上接通一根长约1.5米乳胶管,把内胎平放在前排实验桌上,上面盖严一块五合板等(板的适宜部位先钻孔,穿过乳胶管、露出气门嘴子)。

教师:“现在请一位同学上来蹲在五合板上,我憋足一口气就能把他(她)‘吹’起来,信吗”?实测表明,体质好的男老师深吸一口气,能把80千克的自己吹离桌面4cm以上,体质一般的女教师憋足一口气,也能把40千克的学生吹离桌面4cm以上。以上两个实验,我们过去是为《帕斯卡定律》和《液压机》两节教学内容设计的。帕斯卡定律的实质,是大小不变地传递压强、而不是压力!在本节课内演示,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有力地证明“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而且还能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等思想教育,学生反映甚好。

3.体现身边物理

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到,多数学生是带着“物理难学”等思想包袱,坐在物理课堂里的。本节教学,要把学生的“沉重负担”,转变为“愉快享受”,充分体现物理就在身边”。为此,我安排了下列“用嘴做的学生实验”:

(1)力学──做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将直径约为5cm的铁制废香脂盒(盒盖越紧越好,除“万紫千红”牌香脂盒外,其余铁盒一般均可选用,加盖印章使用的印油铁盒和装擦鞋油铁盒效果最好),在盒底和盒盖的中心部位,用锥子各扎两个间距约1.5cm孔,分别插进一个用粗铜丝围成的“U”状把手,盒内铜丝两端向两侧弯成90°,在盒内焊牢不漏气。在盒底边缘用锥子扎孔,在盒外焊牢一个自行车废辐条帽,连接一根长约30cm、经过严格消毒的输液用的塑料管,管端插进一段废油笔芯塑料管(这样便于吸气)。实验前,在盒盖内侧四周涂满擦手油或凡士林等起密封作用,盖紧盒盖,一位学生用嘴从吸气管端吸出盒内部分空气,另一位学生手持两个铜丝半环拉手,通常用力也不能把盒体拉开(每次实验前,均要重新涂抹一下密封油,否则容易漏气。如果气温较高,要把盒盖浸泡在凉水中,使密封油变稠)。

(2)热学──做蒸发吸热实验:

温度计和蒸发等热学知识,学生在小学自然课里已经学过。首先让学生记住温度计在室温空气里的示数,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在下列情况下,温度计的示数是怎样变化的:

①用嘴对着温度计的玻璃泡轻轻哈气时;

②把玻璃泡置于室温下的酒精(灯)里时;

③取出玻璃泡后立即对它轻轻哈气时;

④持续哈气到酒精蒸发完之后1~2分钟时(敬请注意:“玻璃泡沾满酒精后的温度计置于空气里,它的示数变化”的常见参考答案均跟实验事实不符!只要大家亲自动手做实验,就会得到正确答案)。

(3)声学──做声音的发生实验

(4)光学──观察光的反射实验

课前在窗台上放一满碗水,使平静的水面能把阳光(或单束激光)反射到室内墙壁或天棚上。实验时,教师先用手指弹动一下碗边,让学生观察被水面反射的阳光有何变化。待水面平静后,请一名学生用嘴对着水面大声说一句话(注意此时头部不能遮挡阳光),再让学生观察被水面反射的阳光。

(5)电学──做人体电池实验:

把用砂布磨光的直径约为3mm粗的铜、铝丝各一根,平行地穿过厚塑料泡沫(起定位作用)。我们是把它们分别接在固定在一块小方木上的接线柱上,做成长期使用的教具,使其间距约为2cm,一端露出约4cm长,另一端用导线分别接在灵敏电流计的两个接线柱上,此时表针不动。教师先演示: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闭合开关以后,小灯发光、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均偏转后再指出:电流看不见、摸不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小灯泡的发光和电表指针的偏转等,能够判断出它的客观存在。然后再让学生把铜、铝丝同时含在嘴里,并让它们跟唇、舌和口腔的内表面充分接触,表针也能立即偏转。若任意调换一根导线的任意端接点,则表针反偏(注:此实验可为”电流方向”和“直流电表的接线规则”等教学打下伏笔)。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认为,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从学生上第一节物理课开始,要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物理环境,提供充足而又必要的探究实验条件,使学生都能手脑并用地学好物理知识,同时受到多方面的科学训练:逐步地树立科学思想、端正科学态度、训练科学作风、形成科学习惯、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技能、发展科学思维、陶冶科学情操、提高科学素质和启迪创新意识。决不能把初中物理课上成“第二数学”,更不应该把学生领进“题海”的深渊。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600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