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甲骨文与青铜器导学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班级:姓名:小组:编号:
(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知道甲骨文和金文,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
2、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成就。
1.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做。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开始的,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发展而来的。
3.殷墟出土的商朝青铜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
(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猜猜下面的甲骨文字,你能说说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有什么渊源关系吗?
2.学习小组疑点、难点:
请你自己设计一个表格,把本课的内容填在表格内。
(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一)选择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2.我们今天的汉字来源于:()
A.金文B.小篆C.甲骨文D.陶器上的符号
3.《尚书》中记载道:“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当时人们
使用的文字主要是()
A.刻画符号B.甲骨文C.金文D.小篆
4.青铜器是下列哪三种金属的合金?()
A.铜铁铅B.铜锡铅C.铜铝铅D.铜金铝
5.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其代表作是()
A.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C.青铜立人像 D.牛尊
6.甲骨文不可能记载的内容是( )
A.商王室狩猎B.日食、月食C.盘庚迁殷D.禹传子、家天下
7.首次发现甲骨文的地点是( )
A.河南安阳B.陕西西安C.湖南宁乡D.四川广汉
8.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古代青铜器是:( )
A.毛公鼎B.四羊方尊C.青铜立人象D.司母戊鼎
9.下列各项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青铜器 ②铁器 ③石器
A.①②③ 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
10、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A.兵马俑B.司母戊鼎C.竹木简D.青花瓷
(二)观察右图,回答:
①图中文物名称叫什么?制造于何时?
②该文物反映了当时什么手工业发达到较高水平?该文物在世界上有什么地位?
③从这件文物上,你想到或看到了什么?
(三)识读下列图片
1)、图中的文字叫什么?它盛行于哪个朝代?
2)、这种文字一般的刻写材料是什么?
3)、图中文字与现代文字有什么关系?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七年级历史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学案分析”,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七年级历史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学案分析
课标要求:
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1)知识与能力:知道甲骨文、金文的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青铜器制造过程工艺。
(2)过程与方法:尝试识别十二生肖的甲骨文;通过游戏认识甲骨文与汉字一脉相承的关系;欣赏青铜器的视频短片,想象青铜器制造过程及其高超工艺,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江泽民语),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并树立起文物保护的意识。
设计原因:
三维目标设计紧密围绕课本内容,体现出识记、理解、运用三层能力的教学。
说重点难点
学会辨识甲骨文及金文,了解青铜制造工艺。
由于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本课出现的名词和概念必须进行重点讲解。
如何理解甲骨文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主要是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学生,要准确把握这一观点有一定的困难。
说学情
初一学生感性认识强,对历史的学习兴趣高、爱动脑、求知欲强;而本课内容又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针对这种情况,课堂上教师应该以饱满的情绪营造愉悦的氛围,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营造学习历史的浓厚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课的教学内容制定:
1.教学方法:以模拟历史情境、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为主,辅以讲授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学,感悟历史。
2.学习方法: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自主体验,合作讨论,重点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重点突破方法:
通过多媒体播放历史资料和整合课程资源,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本课内容。
2、难点突破方法:
运用展台猜字、直观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甲骨文的图片和资料,通过课堂讨论、讲解、想象等方式,使学生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渊源关系
说
教
学
准
备
由于本节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介绍的是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与青铜器,所以在教学中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搜集大量的历史资料,同时配发导学案,使学生明白探究活动的内容,这样可以将多媒体内容,教材内容,导学案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更加自如,更加轻松。
1、导课设计:
教师多媒体展现甲骨文十二生肖中的四个字:羊、牛、鸡、猴,让学生猜是今天的什么汉字?(绝大多数学生能猜中,师问生猜的根据是什么?学生会答出:形状像)教师在此基础上自然导出: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象形文字的一种——甲骨文,及与其同一时期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2.过程设计:
(一)、甲骨文
(1)、观看视频《一片甲骨惊天下》,完成导学案上关于甲骨文的所有内容。
(2)、学生扮演讲解员,讲述商代贵族占卜的场景,并说明甲骨文产生的过程。
(3)、猜字游戏:老师现场展示五个甲骨文字,让学生猜测所对应的现代汉字。
过渡:当时除了将文字刻在甲骨上之外,还可以刻在什么东西上?
学生回答石头或青铜器上。
老师讲解有关金文的知识并过渡到青铜器。
(二)、青铜器
(1)、幻灯片上出示有关青铜器的制造工艺,结合课文完成导学案上关于青铜器的内容。
(2)、学生扮演讲解员,讲述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司母戊鼎的具体内容。
(3)、开展“青铜器精品展”
老师幻灯片展示大量精美青铜器,并让学生对青铜器的种类进行划分。
3.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奴隶制大国,商朝的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是上古文化中绚丽的瑰宝,而甲骨文和青铜器正是商朝文明的标志,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4.课堂巩固(略)
5.板书设计
甲骨文——记录卜辞——我国最早的文字
“商文化”
青铜器——司母戊鼎——世界最大青铜器
设计意图:
以这样的方式导入,贴合初一学生的感性认知特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①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②设计意图:通过现场模仿,创设生生对话平台;进一步了解甲骨文的产生与应用。
③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甲骨文与现代汉字间的关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④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顺势过渡到金文和青铜器。
⑤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幻灯片和阅读课文填写有关青铜器的内容,使学生先了解青铜器的制造工艺。
⑥设计意图:通过现场模仿,创设生生对话平台;进一步了解司母戊鼎及其背后的象征意义。
⑦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感觉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器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2.初步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三、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以下教学法:学生自学、合作析疑、提升解惑、拓展运用。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有效的学习活动中,运用教材自读去感知教材,落实基础知识;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去深化教材,分析解决问题;运用整体认知的方法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理解知识;运用拓展思维,达到借古鉴今、学史明智的目标。
四、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搜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夏商周时期文明的代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青铜器工艺的高超。
学生:收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资料,课前感知教材。
五、教学过程
同学们,传说大禹制作九鼎,鼎是青铜器的一种,在夏、商、西周时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设计意图:通过鼎引出本课的学习主题,认识青铜器是夏商周文明的象征,从整体上感知新课所学内容。
同学们阅读“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部分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青铜器
出现时间
用途
功能
特点
工艺
代表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教师出示答案。(见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设计,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让学生认识青铜器出现的时间、它的用途、功能及特点,知道这一时期青铜器的代表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大家看到表格中“铸造技术”一栏是“泥范铸造法”,那这种方法是怎样铸造青铜的呢?
首先,需要用泥土做一个模子;模子烧制后用泥土包裹在外面,并将包裹好的泥土切分、剥离,成为外范;接下来将模子最外层刮去,并与外范重新组合;然后进行高温焙烧,并趁热将青铜溶液倒进模和范中间的空隙中,冷却后弄碎内外的模范,一件青铜器就完成了!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下面我们看一下青铜器主要有哪些种类:(见课件)
鼎和簋是食器。
觚和爵是酒器。
耒和铲是生产工具。
镜和灯是日常用品。
编钟是乐器。
师:同学们知道哪个青铜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吗?
生:司母戊鼎。
师:对,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一位商王祭祀母亲“戊”的,高1.33米,重832.84千克,工艺非常复杂,需要二三百名工匠合作完成,是迄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图片,让学生感知青铜器种类丰富,技艺高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整学习状态。
甲骨文记事
同学们思考一下,文字出现后,有什么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思考。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记录文明成果,传承文化信息;实现了跨时空交流;使思维更加精密准确;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根等。(教师不要单纯告诉学生结论,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实例中得出这些结论,初步形成一种文化自信。)
我们的祖先是怎样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呢?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甲骨文记事”部分的内容,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是谁?
2.甲骨文主要记载哪些内容?
3.它的发现有什么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出示答案:
1.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清朝的王懿荣是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的第一人。
2.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3.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对汉字的形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让学生认识甲骨文的出现、它的用途、发现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都是象形字。(见图片展示“木”字)
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见图片展示“本”“末”二字)
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见图片展示“休”字)
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成大量的汉字,现代汉字很多字都是形声字。
师:同学们再来看一个甲骨文字形举例的图表:
从上面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甲骨文有以下的造字特点:
(1)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2)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
(3)甲骨文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甲骨文的造字方法,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认识古人的造字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拓展延伸:
猜猜以下几个甲骨文都是什么字?
展示图片(见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对甲骨文造字特点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我们今天学习青铜器和甲骨文,有助于我们认识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明。回顾历史,让我们为我们的民族自豪吧!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7710.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