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八年级语文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教学目标:

1.训练迅速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

2.研究探讨、深入领会文中重要的语句

3.体会邓小平同志举重若轻、刚柔相济的言语技巧

4.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重点:深入领会文中具有深层含义的重要语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文章深层含义的意识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想:本课在深入领会文中具有深层含义的重要语句是,拟用学生探讨的方式来解决,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文章深层含义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预习作业

二、导入

香港

闻一多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啊!我身分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啊!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啊!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选自闻一多先生诗歌《七子之歌》

1.香港割让历史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1898年,签订《民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到期

2.香港归还历史

A.1982年9月——1983年6月,双方主要就原则和程序问题进行会谈。

B.1983年7月——1984年9月,丙国政府代表团就具体实质性问题进行了22轮会谈。

C.1984年9月26日草签了中英《联合声明》和三个附件,谈判圆满结束

D.1985年5月27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互换批准书,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生效。

三、析结构——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

1.上个单元,我们重点学习了“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的方法,本文共有7个自然段,从结构上讲,哪个段落是文章的重点段呢?

2.我们可以看出,全文是总分总结构,第二部分重点谈了三个问题。三个问题的主要观点是:

A.关于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B.关于香港回归后的管理方式问题,邓小平宣布“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当然,有些要加以改革。香港仍将衽资本主义,现行的许多适当的制度要保持”(这个观点,后来概括为“一国两制”)

C.关于香港回归前的平衡过渡问题,邓小平说:“小的波动不可避免,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总是就能避免大的波动”。

四、品语言——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并学习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一)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

外交语言与其他场合的语言不同,既要明白通畅,又要在卑不亢,它最讲究语言技巧。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时,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记者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总理说:提起这支笔啊,那可就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周总理这几句话不仅保全了国家的尊严,而且给予有力的回击。

邓小平先生既是非常出色的政治家,也是非常优秀的外交家。在与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就体现了他举重若轻,刚柔相济的语言技巧。读这篇文章,我们就不能只是理解一个大概意思,而应深入领会文章的深层含义,领略一代伟人的睿智。

1.“如果中国在一九九切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

明确深层含义:收回香港主权,是12亿中国人民的意志。邓小平的背后,站着的是12亿中国人民。

2.“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明确深层含义:今天的中国政府决不像晚清政府那样软弱可欺,也决不像李鸿章那样搞屈辱外交,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

3.“如果十五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

明确深层含义:这句话表明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决心。

4.“中国宣布这个决策,从大的方面来讲,对英国也是有利的,因为这意味着届时英国将彻底地结束殖民统治时代,在世界公论面前会得到好评。”

明确深层含义:英国的殖民统治,是英国对世界的侵略的掠夺,是英国历史的耻辱,决不是光荣的。英国政府应该认识殖民统治的罪恶,只有彻底结束殖民统治时代,才能彻底改变英国的国际形象。

5.“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明确深层含义:中国政府不怕英国政府采取敌对态度,不怕英国政府制造混乱。如果英国政府顽固地坚持敌对态度,制造灾难,那么中国政府将用武力收回香港,到头来英国政府也不会有好结果。

(二)学习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1.“一九九切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明确:本句准确在“香港”这个要领明确、范围准确。

2.“我的看法是小波动不可避免,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此题也可放到“探究深层含义”一部分)

明确:本句的语言准确“小的”与“大的”两个词语上。因为小的波动不可避免,一切波动都不出现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希望出现大的波动。

五、小结

此时,可播放1997年7月1日中国收回香港时的录像,以激起学生的爱国豪情。

六、作业

相关阅读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伽利略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

2、过程与方法:培养语言能力及对其所运用的生动语言进行正确说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及作者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示事物隐秘的愿望。

二、教学难重点:

1、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要不断探索未知世界。

2、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

3、层层设疑,安排巧妙。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斜塔上的实验》导入,请学生谈谈伽利略对科学的贡献,在他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科学精神。这样一位世界级的科学家说出了一句具有吸引力、说服力和震撼力的话——《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作者简介: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是近代实验科学与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者之一。他被认为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

二、字词教学

啁啾(zhōujiū)喈喈(jiē)翌(yì)日彗(huì)星

宽宥(yòu)弥(mí)补臆(yì)度窒(zhì)息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优柔寡断:办事迟疑,没有决断。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臆断:凭臆测来断定。迥然:形容差别很大。

嗣然:以后。(书面语)愕然:形容吃惊。

宽宥:宽恕,饶恕。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结合“探究练习一”,讨论为什么“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明确:随着个人知识的增多,他所意识到的未知世界的问题也增多了,知识愈多愈发现自己无知。

四、细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写作者的一个重要发现:知识浅薄者夸夸其谈,而知识丰富者优柔寡断。

第二段:以“从前有一个人”对声音的认识为例,表明知识愈多愈感到自己的无知。

第三段:以不知蝉发声原理作类比,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

五、阅读第二段

思考:课文第二段详细叙说了一个人知识愈益增多却又愈感无知的过程,

找出文中的几个事实?又表明了什么?

学生阅读第二段,讨论、交流:

明确:

起先生活于“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这个人,喂养了许多鸟,能够欣赏鸟类美妙的歌喉,“聊以自娱”,并对“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大为佩服。可见此时此刻,他是自得的,愉悦的。后来他听到牧童吹笛发出的“十分悠扬”的声音,本以为是一只小鸟,便“出去捕之”,待到发现真相,惊诧不已,表明这个人对笛的无知。“他通过思索意识到:假使牧童未从此地路过,他将永远不会晓得,自然界有两种产生声音和乐音的方法”,这一个“意识”,表明这个人已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惭愧过去的自得自满。于是“他决定离家出走”,主动地进行探求。

接着,文章写第二天这个人发现了提琴的演奏也能发出“各种悦耳的”乐音,并竭力让读者去想像他的“惊愕”之情,表明这个人进一步发现了新的天地,也越发认识到自己过去知识的贫乏。“他偶然见识了这两种意想不到的产生声音和乐音之新法后,遂开始相信自然界尚会存在其他方法”,这名话总结了上两次的发现,指出笛声、琴声都是“偶然见识”,“意想不到”,他的思想已经解放,相信还会有其他发出声音和乐音的方法,似乎对于这个已经有了一定思想准备的人来说,不会再有什么让他惊讶的声音了。

但文章下面又写了“然而又令他感到十分奇妙的是”,开门之际门框和铰链也会“奏乐”,“用一只手指的指尖,敲着一只杯子的杯口”,也能发出清脆的响声,还有昆虫与鸟雀相比,发声的原理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人原有的声学知识完全不能用来解释昆虫的发声原理,他更有了无知之感。渐渐地,他又知悉了各式各样的乐器,对声音的认识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时,他以为自己无所不晓了,可他捉到一只蟑后,却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之中”,可见知识愈多,愈显无知,愈加惊愕。这个人研究蟑发声的方法,但一切方法都不能影响蟑的发声,充分表明蟑的发声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于是,“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他认为自己只是知道“某些”发声方法,而不知的方法却有“上百种”之多。已知的太少,未知的太多,随着已知部分的增加,未知部分也进一步增大。全段文字,一次次写他知识的增加,一次次转折开去写他愈感自己的无知。

六、讨论探究

(一)第二自然段与第三自然段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第二段是叙述和描写,第三段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二)事实论据

1、本段中写了哪些乐音?讲到了哪些发声原理?

明确:鸟儿的叫声。牧童的笛声。小提琴演奏声。门枢和铰链的摩擦声。指尖敲杯子的杯口。黄蜂、蚊子、苍蝇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声,蟋蟀用振翅而非气息发声,风琴、喇叭、笛子、弦乐器、含在嘴里吹奏的铁簧片。靠气息发声,靠翅膀快速振动发声到以口腔作为共鸣体,以气息作为声音媒介物的奇特方式。

2、文中的“这个人”知道的发声方法越多,他对声音的认识高度就越高,但他为什么遇见新问题时,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

明确:人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3、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发声方法?

明确:吹口哨、吹树叶。(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4、本文运用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

明确:使文章通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

七、能力训练

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的理解。

八、总结归纳

本文以人类对声音和乐音的知识愈多而又愈感无知的情况为据,说明了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

九、布置作业

写一篇随笔,谈谈你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

附:板书设计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伽利略

知识浅薄者夸夸其谈,知识丰富者优柔寡断。

表明知识愈多愈感自己无知。我们的知识有限

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类比)

八年级政治下册《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教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此时就可以对教案课件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八年级政治下册《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政治下册《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教案

一、
本框由“公民权利的广泛性”和“正确行使权利”两目组成。分别介绍了公民享有的权利是广泛的以及怎样正确行使权利等内容。第一目:“公民权利的广泛性”。主要探讨公民权利的广泛性,公民的权利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得出结论:我国公民的权利具有广泛性。接着说明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第二目:“正确行使权利”。主要探讨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二、
八年级学生对自己所享受的权利略知一二,模糊,对行使权利知之,不懂得行使自己的权利,更不知道尊重他人的权利,观念淡薄,另外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懂得如何维权因此,树立权利意识。学会、维权显得十分重要。、
1.知道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能够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2.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
3.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
四、
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五、
教师:收集相关案例素材;为学生提供相关法律书籍和资料。
学生:通读教材;查阅相关法律书籍和资料。
六、
环节一::欣赏:
思考:
小结:权、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姓名权专利权、赔偿权、劳动权、休息权。
二:新知探
思考:
小结:
公民基本权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平等权;
二、政治权利和自由;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二,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三、宗教信仰和自由;
四、人身自由权;
五、对国家机关极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
六、社会经济权利;主要包括:第一,财产权;第二,继承权;第三,劳动权;第四,休息权;第五,物质帮助权;第六,离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
七、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八、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
九、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侨眷是指华侨、归侨在国内的眷属
视频欣赏:广场舞引来放狗枪击,权利冲突能靠暴力解决?
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就可以随意的行使权利吗?
小结:

环节三:心灵感悟

春节期间,祁先生请几个朋友到某酒店吃午饭,祁先生点了四块葱花饼,但吃到第二块时,发现葱花饼上有一只死蟑螂,大家顿时胃口全无。祁先生先后叫来服务员和领班讨个说法,结果一无所获。祁先生只好找经理,被告知经理不在,无奈,祁先生付了饭钱,拿上那块葱花饼,要了发票离开了酒店。这顿没吃完的午餐共花了279元整。
小试身手:
甲:找帮朋友把酒店砸了,免得他再坑害别人。
乙:在酒店门口贴一张大字报,把他们的丑事曝光,看谁还会来吃饭。
丙:要求酒店经理给予20倍的赔偿。
丁:还是到有关部门去反映反映再说。
请你给祁先生出个主意,他应该听谁的?不应该听谁的?并说明理由。
环节四:行为提
不正确行使权利的行为当时的做法今后怎么做学习上环节五:小结
:当堂达标

D.超出法律规定范围和允许的范围行使权利,不负法律责任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
④公民在行使集合、游行权利时,可以随心所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七、

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我们的家园》学案苏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我们的家园》学案苏教版

教学课题第二十五章关注我们的家园教学目的1.了解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资源现状和相应的保护措施,认识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了解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理解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以及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2.通过阅读教材和课外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获取、选择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作用、破坏因素和相应的保护措施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通过了解我国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了解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作用,渗透热爱自然的教育;通过认识保护自然的紧迫性,渗透责任感的教育。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作用、破坏因素和相应的保护措施
1.上课之前,要求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并可根据教材内容作相应的材料扩展,以便正式上课时讨论交流。
2.正式上课时,教师可通过复习生态平衡的概念以及对生态平衡的维持引入新课,提出“环境保护”的课题。同时指出保护环境一方面要防止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要对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保护。本节课主要研究对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3.对于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采用学生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方式进行。学生讨论时,围绕三个问题进行:一是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作用,二是我国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状况及破坏因素,三是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相应措施。对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可以分开进行讨论,也可以同时进行讨论。最后归纳出知识要点(见下表)
项目
知识点
具体内容(略)

森林的保护
森林对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

提高全国森林覆盖率的指标

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具体措施

草原的保护
草原的三大功能

草原植被的破球因素

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的措施

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我国野生生物资源的状况

我国特有珍稀动物和植物

我国野生生物面临的危险

我国保护野生生物资源的措施

4.对于“自然保护区”内容的教学,首先应从环境保护的总前提下,提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除建立自然保护区外,植树造林、制定有关法律法规等都是环境保护的手段。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教学,可以从“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对象”和“由国家划定”两个角度入手分析,给出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之后,可以由教师介绍或由学生列举一些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及本地区的自然保护区,并分析列举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这样一方面可以将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具体化,同时在此基础上引申出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保护自然是不是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实例(如森林的合理采伐、鱼塘的适量捕鱼等),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只要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就能够有效地保护自然。
5.总结时,教师要重申: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进行自然保护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更多的时候应该在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只有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从长远观点和整体观点出发来综合考虑环境的保护,才能有效地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本课题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本节为全课程的结束篇,容易被忽视,教师对于本节内容的教学应从全书的高度上予以重视,按照生态学的观点,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生态学知识,学会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树立起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2.本节教学过程中,学生讨论的内容很多,并且讨论内容的范围很广,学生讨论时可能会有一些与教材内容相距较远的内容,教师不应简单地否定,而应以参与讨论的平等身份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的讨论,最后归纳出知识内容的要点。
3.本节教学中,观点和情感教育的内容很多,有很多用于情感和观点教育的素材,教师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同时避免简单地灌输,而应在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中进行渗透。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则在做到“润物细无声”的基础上,还要作为结束语明确地提出来,并应指出,这是每一个现代人都应有的意识。
1.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作用、破坏因素和相应的保护措施,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因为:
(1)了解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作用,是进行保护的前提,而只有清楚破坏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因素,才可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保护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是自然保护的重要内容。
(2)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分析能力。
(3)这部分知识内容之中,渗透着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教育。
2.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因为:自然保护区是国家(或省市)划出的加以保护的区域,用以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等。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仅可以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而且能使这些动植物得到良好的繁衍和发展,另外也便于科学家们对于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进行研究,为引种、驯化等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种源。所以,自然保护区有“资源库”之称,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重要手段。
3.“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作用、破坏因素和相应的保护措施”知识的教学,由于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并且理解起来不是很难,造成教学中不容易吸引学生,所以是组织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323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