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移动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移动”,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修模块一第二章第一节题目: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课时

新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
目标分析:
1.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2.读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3.读“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从中分析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教材分析: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是关于三圈环流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分析和推导。这部分内容既是这节课的核心,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一节热力环流和空气水平运动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也是由小空间尺度地理问题扩大到大的空间尺度地理问题的迁移;还是学习和探讨下一部分“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注重通过“假设——活动—思考—理解—形成结论—实验制作或实践验证”的形式,引导探究学习。
学情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得到发展,学习困难较大。热力环流、风的受力或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前几节课逻辑推导能力的培养和紧密联系实际的分析过程,学生对学习地理的方法有了新认识和新的心理准备。但仍有部分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习惯于“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并缺乏小组交流意识和协作精神。

知识与技能:
绘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平面图),并说出移动规律是课标的要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不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所以对这个过程我们可以通过理想地球单圈环流的铺垫,分步附加地球自转(地向偏向力)、公转(季节性移动)得到三圈环流及其季节移动规律;最终把推导得到的结论让学生明确下来。这些结论包括在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按发生规律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方向。
过程与方法: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名称、分布、移动规律。通过从理想假设出发不断附加条件,使模型逐步贴近实际,是简化复杂问题,探索其规律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受推导过程的逻辑的严密性,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和运动的、而联系和运动是有规律的,,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它不仅是课标明确要求的内容,更是下一节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的前提,而气候因素又是自然环境中活跃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教学难点: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作为教学难点是因为它的推导过程比较严谨,牵扯的相关知识较多。

教学方式: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主要方法:
1.图表解说法:指导学生看图、说图、绘图等活动获得地理信息。
2.归纳法:指导学生对所获得的各种地理信息,进行思维加工提炼概括。
3.演绎法:指导学生寻找发现各种地理信息之间的内存关联、并借助这种关联进行地理推理从而获得新的地理信息。
4.练习法:指导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基础上,运用所学做练习从而在运用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地理能力。
理由
1.本节课涉及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学习困难较大,多媒体教学能充分体现直观性原则。
2.仍有部分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缺乏小组交流意识和协作精神。传统教学能节约时间,增大容量,提高效率。

1.三圈环流的形成比较复杂,从复习“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入手,要求学生用板图作出“北半球单圈环流”的示意图,再结合地转偏向力来引出北半球的三圈环流,这样由浅入深,学生能更好的接受和理解。
2.组织学生开展诱导式探究性学习:启发学生逆向思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依照“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探究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有了北半球的样本,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就构成不了问题了。
3.借助手势或口诀进行理解和记忆。学生各科知识记忆量太大,又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消化,需要借助记忆窍门儿。
4.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从网站下载一些用“FLASH”做成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移动”等课件进行教学,又节约时间,又能触动学生的感官,效果会更好。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中国地图出版社)
《地理图册必修一》(中国地图出版社)
《地理教师教学用书必修一》(中国地图出版社)
《大气的运动》powerpoint(网上下载)
《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Flash(网上下载)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习题回顾

1.回答以下问题
①若此图是热力环流
侧视图,A、B、C、D四处比较,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
气压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学生回答问题

复习热力环流,巩固其形成过程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导入新课

探究学习

知识落实

课堂小结②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则A、B中___处是城区。
讲故事“马纬度”,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南北纬30°附近的海面上经常无风?

1.提问:如果上面说的A地是北极,B地是赤道,地球不自转,这样大范围的大气会如何运动呢?
2.承转:教师提出问题,真正的地球是不停转动的,而且地球的表面并不是均匀的,因此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
3.提问:我们仍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只考虑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北半球的大气环流会是怎样的?(尝试画出图形)
引导学生思考:
(1)赤道附近地区空气上升,两极附近地区空气下沉,在近地面气压状况如何?
(2)纬度30°附近地区空气下沉,近地面气压状况如何?
(3)纬度60°附近地区空气上升,近地面气压状况如何?
(4)赤道低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
(5)副热带高压带与极地高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

4.让学生总结气压分布规律。

5.教师引导学生在图上绘制高低纬度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并提问学生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下,风向应如何绘制

6.教师让每位学生在北半球示意图上写出所有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并标出风向

7.教师让学生尝试画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图

8.问题回归“马纬度无风的原因”

9.教师使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Flash演示

7.

反馈检测

本节课通过不断设定条件,逐步得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首先假定地表均匀、不考虑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地表气流运动为单圈环流;然后假定地表均匀、考虑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但实际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那么实际情况下大气环流状况是怎样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学生听故事并思考

学生进行思考

读书P37,学生尝试画出理想状态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学生分组讨论,画出三圈环流图,得出结论

学生观察总结气压分布规律

学生画图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画图

学生画图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观察

学生完成检测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课后思考提出的问题。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内容

温故知新使学生回忆热力环流原理得出全球大气会有规律地运动起来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绘图分析能力

强化记忆

知识巩固、迁移

学以致用

归纳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为下一节课作铺垫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充分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并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立体的、动态的图像呢?这是一直以来的一个难题。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通过观察电脑动态演示,再经过仔细思考,认真讨论后自己总结得出答案。由于结论是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反复讨论得出的,并且头脑中有立体直观的动态图像,因此学生自我感觉思路清晰而严谨,应用起来就得心应手。同时课堂上也存在学生不能理解而又容易被老师忽略的问题,如:
问题1: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后,哪支气流上升?(中纬西风上升)
问题2:在“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中,学生不明白地球高空在哪里?(如右图所示,在赤道上和极点上分别画出4个人站在地面上,再用虚线画出地球的高空,这样画空气上升和下沉箭头就迎刃而解了)
习题:
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请在下图中的直线上画出箭头将环流完成;
(2)写出a、b、c所代表的风带;
(3)E、F、D所代表的气压带。

2.读“南半球风带、气压带位置图”,回答问题:
(1)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北极附近出现了极昼
B.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C.南亚吹偏南风
D.常有寒潮天气影响我国
(2)风带、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是交角的存在,导致的回归运动。
(3)此时A、B、C、D中点最干热;最湿热的是点;气压较低的是、两点;气压较高的是、两点。

相关阅读

2.2 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2.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了解季风的形成和分布,知道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

2.读"东亚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

3.读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三、德育目标

1.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2.理解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教【教学重点】

1.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对气候的影响。

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

推进(新知识传授)

[教师精讲]

师: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形式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它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生:输送和交换热量。

师: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促进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我们首先要学习三圈环流。

(板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师: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会驱使大气不断的运动。

下面我们一起先做一个活动。

(活动)P36活动1

看图2.9“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师:(强调)假设在地表均匀且地球不自转,也就没有了地转偏向。由于高低纬度获得太阳辐射不同,在赤道和极地间就会产生热量差异,那么在赤道和极地间会形成怎样的大气运动?

生:热力环流。就半球而言,是单圈环流。

师:在教材第36页图2.9中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

生:(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箭头)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极地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使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所以,高空的空气由赤道向极地流动,近地面的空气由极地向赤道流动。

(投影)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北半球部分)

师:(在学生回答后分别显示大气运动的方向箭头、高低气压的位置)

想一想,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生: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大气一有水平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过渡)

师:很好。地球是不停转动的,而且地球的表面并不是均匀的,因此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那么全球大气到底是怎么运动的呢?我们仍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只考虑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

(逐步投影)三圈环流图及低纬环流立体图(北半球)

师:(讲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1.低纬环流

①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压;

②来自赤道上空向北流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变成自西向东的方向,在北纬30°附近的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偏转成东北信风。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①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高纬地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偏转成中纬西风。

(参照讲授情况补充历史故事:在航海路线上,为了确保安全,常选择稳定的信风带航线,而不走多风暴的西风航线,故称信风带为“贸易风”。第二次世界大战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日本海军就是大胆地选择了多风暴的西风带航线,出乎意料之外偷袭成功的)

②北纬90°由于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气流从高纬流向低纬地区偏转成极地东风。

③这两支性质不同的气流在北纬60°附近相遇后,暖轻的气流爬升到冷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北纬60°附近高空形成高气压,气流向南北两方分流,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南半球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因此相反。

(投影)“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示意图”

师:由于三圈环流的存在,在全球共形成了相间分布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请大家观察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熟练画出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简图,并记住其名称。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两点:

(1)明确赤道和极地的冷热,确定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的位置,归纳出高低压相间分布的规律,画出七个气压带。

(2)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原则画出六个风带。

生:(学生到黑板和在草稿纸上反复操练,指认并画出六个风带和七个气压带)

有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

而且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师:很好。(引导学生思考)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

生: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气运动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个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

(过渡)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这是怎么回事呢?

(动画演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师:气压带和风带是怎样有规律的移动呢?

生: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春秋分时,所有风带、气压带的位置关于赤道对称。北半球夏半年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各个风带、气压带的位置都比春秋分日向北偏;北半球冬半年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各个风带、气压带的位置都比春秋分日向南偏。从夏至日开始,各个风带、气压带向南移动;从冬至日开始,各个风带、气压带向北移动。

师:风带、气压带季节移动的原因是什么?

生: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引起的。

(投影)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

生:(观察气压带和风带各个季节时所在的位置)

师:如果黄赤交角为0°,还会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吗?

生:不会。因为如果黄赤交角为0°,太阳直射点就一直在赤道上,太阳直射点没有了南北向的季节性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也就没有了季节移动。

(过渡)上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但由于地表是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在冬季或夏季温度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就使气压带和风带局部断裂,分割成一些高低气压中心。使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

(板书)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师:海陆热力性质有什么差异呢?

生: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

师:那么,冬季,大陆与海洋相比较,哪里的气温低?哪里的气温高?夏季呢?

生:大陆增温和冷却比海洋快,同纬度的大陆温度夏季比海洋高,冬季比海洋低。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活动。

(投影)教材第39页活动3图示(引导学生按步骤分析)

师: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相比,陆地热容量小,海洋热容量大,相同的太阳辐射使陆地气温变化大,海洋变化小,相比较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

那么,冬季大陆会形成高气压还是低气压?

生:冬季大陆会形成高气压。

师:为什么?

生: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空气收缩下沉,空气冷而重,近地面形成高气压。

师:夏季大陆会形成高气压还是低气压?

生:夏季大陆会形成低气压。

师:为什么?

生: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暖而轻,近地面形成低气压。

师:图中两个空气柱分别位于哪个气压带上?

生:冬季空气柱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夏季空气柱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上。

师:如果分别以这两个空气柱为中心绘出几条闭合的等压线,气压带还呈带状分布吗?

生:不会,图中的气压带会被高低压中心切断。

师: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生:这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地球上的气压带会被切成块状分布于大陆和海洋上。

师:很好。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冬夏季分别形成不同的高低压中心。

(投影)图示和表格(内容待提问学生后逐个显示)

夏季

冬季

气温

气压

气温

气压

原因

陆地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海洋

(投影)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和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生:(在老师引导下探究分析归纳)

(投影)表格内容待提问学生后逐个显示

生:(回答填表)

A

亚洲大陆

太平洋

大西洋

7月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1月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师: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影响。冬季的亚洲高压(也叫西伯利亚高压)和夏季的夏威夷高压(也叫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就很大。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三圈环流的形成和分布,又学习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知道北半球冬夏季的气压中心。

布置作业:

教材第38页活动2:制作三圈环流模型。(通过自己亲手制作三圈环流模型,搞清楚三圈环流的形成原因)

利用硬纸片制作三圈环流模型。

2.2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季风环流与气候学案(人教版必修1)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2.2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季风环流与气候学案(人教版必修1)》,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2.2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季风环流与气候学案(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了解气候的形成因素。2.掌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3.掌握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4.学会分析气候特征、成因及判断气候类型。
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①____________差异。
2.气压分布
(1)北?半球7月:② 被大陆上的③ ? 切断,使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1月:④ 被大陆上的⑤ ? 切断,使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2)南半球:呈⑥____状分布。
3.影响中国的气压:冬季⑦____________高压对我国影响显著;夏季西太平洋⑧________高压对我国影响很大。
4.东亚季风
(1)成因:⑨____________差异。
(2)风向:冬季盛行⑩________风;夏季盛行________风。
(3)性质:冬季风________;夏季风________。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作用
(1)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________和________得到交换。
(2)是各地________和________形成的重要因素。
2.影响气候的形成
(1)不同________和________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________类型。
(2)部分气候类型下的环流形式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____________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________控制;
地中海气候:受____________带和________带交替控制。
我的疑惑
1. 
2. 
3. 
探究点一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
探究材料 教材P36图2.12大陆空气柱。
歌曲《黄土高坡》中唱到“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这两种风和气压带关系密切。
1.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还是低压?对全球气压带有什么影响?夏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还是低压?对全球气压带有什么影响?
 
 
2.歌曲中的西北风和东南风是怎样形成的?
 
3.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不同点。

 
 下图所示季节,上海和孟买的盛行风向分别为()
A.东南季风、西北季风
B.东南季风、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东南季风
D.西北季风、东北季风
探究点二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探究材料 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丰富,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一年四季,大地呈现出一派绿色,水网密布;纬度大致相同的非洲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
1.阅读材料,思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2.北纬30°穿过的地区大多是沙漠。为什么只有我们中国是一个风景如画的“超级大绿洲”呢?
 

 
 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模式图下方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________。
A.②—甲B.④—乙
C.⑥—丁D.⑦—丙
(2)图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的季节是________季。
(3)图中气候类型③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类型④地区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要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巧学速记]
1.图示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分布特点
2.图示法记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成因的差异
反思小结
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我的反思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冬、夏季海陆气压中心的位置、影响范围、所处的气压带都是考题的切入点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通过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气候类型是考题的高频点

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海陆热力性质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热低压 ④副极地低气压带 ⑤冷高压 ⑥带 ⑦蒙古—西伯利亚 ⑧副热带 ⑨海陆热力性质 ⑩西北 东南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热量 水分 天气变化 气候 气压带 风带 气候 赤道低气压 西风 副热带高气压 西风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北半球因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陆地和海洋的热力差异对气压分布的影响显著: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热低压强盛,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成块状保留在海洋上;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陆上形成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使其成块状保留在海洋上。这样理想状态下的气压带状分布变成冬、夏季交替变化的气压中心,进而导致大气环流的变化。图示如下:
2.材料中的西北风和东南风属季风环流,其形成分析如下:
运用简图,结合海陆热力性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以及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可得出季风环流形成的原因及过程,具体如下所示:
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不同
考例探究1 B [由图中气压带、风带北移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孟买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的风向分别为东南风和西南风。]
探究点二
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形成起直接的控制作用,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如下图所示:
2.北纬30°附近,一般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干旱,大多形成沙漠。而我国因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形成季风环流,气候湿润,形成风景如画的“超级大绿洲”。
考例探究2 (1)C
(2)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
(3)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或答副高与信风、或答副高或信风)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解析 ①③④⑤⑥⑦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甲、乙、丙、丁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2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学案(人教版必修1)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2.2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学案(人教版必修1)”,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2.2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学案(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圈环流的影响因素,气压带、风带的名称与分布。2.掌握气压带、风带的成因、季节移动规律。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概念:①________________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②________状态。
(2)成因:③________的纬度差异,造成高低纬度间的④________,驱使大气不断地运动、输送和交换热量。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如下图)
(1)三圈环流
成因:高低纬度间的⑤________和⑥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组成:a⑦________、b⑧________、c⑨________。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A⑩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风带E带,风向为风?F带,风向为风?G带,风向为风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________而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________,冬季偏南。
我的疑惑
1. 
2. 
3. 
探究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探究材料 教材P33图2.9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教材P34图2.10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到美国本土,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恐慌。
1.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也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全球的热力环流会怎样?
 
2.如果地球自转,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是怎样形成的?
 
 
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各有什么特征?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量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___________________。C与D之间形成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_,该气压带是________原因形成的。
探究点二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探究材料 教材P35图2.1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1.读图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什么规律?
 
 
2.若黄赤交角变为0°,气压带、风带还会移动吗?
 

 
 7月份主要分布在北半球,1月份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的气压带是()
A.副极地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巧学速记]
1.图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可以分为四步来看:
第一步:地球球面均一,地球不自转——单圈闭合环流,是在单一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如图1所示:
第二步: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转——三圈环流,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如图2所示:
图2
第三步:气压带与风带的纬度分布,如图3所示:
图3
注:上述风均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第四步: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运动——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的移动,如图4所示:
图4
特别提醒 (1)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近地面形成的低、高气压,称为热力型气压。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2)由于气流运动造成的气压称为动力型气压。在近地面气流辐合上升、气压降低,如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辐散下沉、气压升高,如副热带高气压带。
2.图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是以太阳直射赤道为前提的。实际上,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每年都在有规律地南北移动,由此产生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现象。
反思小结
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我的反思
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是考查的重点
气压带、风带
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常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结合起来出考题

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全球性的有规律 ②平均 ③太阳辐射 ④热量差异 ⑤受热不均 ⑥地转偏向力 ⑦低纬环流 ⑧中纬环流 ⑨高纬环流 ⑩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 东北 盛行西风 西南 G极地东风 东北 季节变化 偏北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环流。
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影响因素
①太阳辐射引起的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差异,是大气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②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和原动力,加上地转偏向力的存在,促成了“三圈环流”的形成。
(2)形成
3.(1)气压带的分布及其特征对比
(2)风带的分布及其特征对比
考例探究1 (1)冬 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2)多 A地盛行西风,降水较多
(3)副热带高气压带 C气流轻于D气流 副极地低气压带 动力
解析 由图可知,此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北半球应是冬季。A地处盛行西风带,降水较多。B地是东北信风带,干燥少雨。C是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暖轻气流,所以遇到来自极地的冷重气流D时向上爬升。C与D之间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属动力原因形成的。
探究点二
1.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若黄赤交角变为0°,则太阳始终直射在赤道上,气压带和风带不移动。
考例探究2 C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的气压带只有赤道低气压带。]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768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