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初一历史上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01知识管理
知识点1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__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知识点2休养生息政策
汉高祖采取__________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__________政策,注重________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知识点3“文景之治”
________和________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__________。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__________”,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__________,反对奢侈浮华。
文景时期,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府库充盈。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__________”。
02基础过关
知识点1西汉的建立
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描写了哪一朝代的建立过程()
A.西汉B.东汉
C.西晋D.东晋
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知识点2休养生息政策
3.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4.汉朝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进步,耕作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下图是出现于汉代的一种新式农具,它的主要用途是()
A.灌溉B.播种
C.收割D.耕地
知识点3“文景之治”
5.下列中国古代帝王中,吸取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的是()
①秦始皇②秦二世③汉高祖④汉文帝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6.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不包括()
A.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
B.下令士兵回乡务农
C.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D.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7.“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这段描绘与下列哪一盛世局面有关()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03能力提升
8.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是()
A.社会经济非常萧条
B.统治者宽厚仁慈
C.儒家思想的盛行
D.社会劳动力缺乏
9.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哪一项不符合历史史实()
A.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官府奖励
B.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当时刑罚极为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剖腹等10多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秦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西汉初年实行什么政策?
材料二: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期怎样的社会景象?
材料三: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
——《汉书•食货志》译文
(3)材料三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期间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至少举出3点)
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容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
材料二: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
(1)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吗?
04直击中考
12.(鞍山中考)“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高祖建的政权称西汉。被称作高祖的是()
A.陈胜B.吴广
C.刘邦D.项羽
参考答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知识管理
1.刘邦长安2.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农业3.汉文帝汉景帝三十税一以德化民勤俭治国文景之治
基础过关
1.A2.C3.C4.B5.B6.B7.A
能力提升
8.A9.D10.(1)秦朝的暴政;休养生息的政策。(2)西汉初年,天下刚刚安定,人民非常贫困。天子的车骑不能配齐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将军和丞相只能乘坐牛车。(3)西汉初年至汉武帝初年,社会经济非常繁荣。汉高祖: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汉文帝和汉景帝: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田赋定为三十税一;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11.(1)秦朝的统治者奢侈腐化,汉文帝注意节俭。(2)秦朝因为实行暴政而亡国;汉朝初期的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直击中考
12.C
第13课明朝的统治
导学提纲
一、明朝的建立
1.背景:元朝末年,统治,社会黑暗,民不聊生。
2.爆发:1351年,发动红巾军起义,揭开了元末农民起义序幕。
3.建国:1368年初,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朱元璋就是。
4.灭元:年秋,明军北伐,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措施:
(1)政治:①在地方上废除机构,设立“”,三司互不相属,直属中央。②在中央取消,六部处理朝廷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废除制。
(2)军事:为了独揽军权,朱元璋在中央设立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共管军队。
(3)设立厂卫制度:朱元璋设立,开创明代特务政治的先河;太祖以后又设置、西厂,合称“”,厂卫制度成为明代政治的毒瘤。
三、八股取士
1.选官制度:明朝时,仍采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但考试内容和文体形式都发生了变化。
2.考试范围:题目:选自。观点:必须遵循朱熹《四书集注》的观点。
3.文体:必须按呆板同定的格式来写,这就是,人们称明朝科举为“八股取士”。
4.影响:是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制度,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巩固训练
1.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A.秦朝B.西汉C.唐朝D.明朝
2.“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这里“罢丞相”的皇帝是()
ABCD
3.明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恭览庶政,大臣专权自恣(放纵)”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A.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管理朝政
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C.废除丞相,强化君主专制
D.大兴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
4.据史书记载,明初明太祖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重大改组”体现在()
①设立锦衣卫②设立军机处③设立驻藏大臣④废除宰相制度
A.①②③B.③④C.①④D.②③④
5.明朝时设置了监管臣民一言一行的机构——锦衣卫。直接指挥锦衣卫的是()
A.三司B.内阁C.六部D.皇帝
6.李达是明代的读书人,他寒窗苦读,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他必读的书目有()
A.《史记》B.唐诗C.宋词D.四书五经
7.右图是明朝状元赵秉忠的答卷,共2460字,字迹工整,无一涂改,上有万历皇帝批的六个大字:“第一甲第一名”,现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赵秉忠不可能做到的是()
A.按照朱熹的《四书集注》观点答题
B.会写规范的八股文
C.在考试试卷上发挥自己对朝政的独到见解
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8.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的考试制度的目的是()
A.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B.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
C.选拔皇帝的忠实奴仆
D.推进教育制度的发展
9.明朝的东厂厂公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有名的东厂掌印太监魏忠贤甚至有“九千岁”之称。这表明()
A.东厂厂公只对皇帝负责
B.东厂是明朝的司法机关
C.东厂常用刑具有18套
D.东厂厂公导致明朝灭亡
10.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权的加强()
A.废除丞相B.设立东厂C.分封藩王D.迁都北京
11.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丞相,秦官,金印紫授,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大尉,秦官,金印紫授,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授。
——摘自班固《汉书》
材料二: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材料三:明代《大明律》规定官吏貪赃枉法处分严重,官吏贪腐铜钱80贯以上处死。如果是执法御史贪腐,加重治罪。对贪賍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
——摘编自《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长官的官职名称。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他亲自选拔刺史主要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朱元璋整顿吏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吏治建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12.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的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评价八股取士时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1)科举制度诞生于何时?废除于何时?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3)材料二中顾炎武的观点与材料一中费正清的观点是否矛盾?请说明你的理由。
13.材料解析题。
明朝开国之君,人们评价他,豪气和匪气并存,后世对他的评价可谓是毁誉参半。但无论如何不能忽视他的存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他的功与过。
材料一:明朝初年,胡惟庸做宰相后,权倾朝野。他生杀予夺,骄恣擅权。他不仅毒死了明大祖的谋士刘基,还僭用皇帝专有的装饰。
材料二: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1)丞相制度创于何时?结合材料一思考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
(2)从材料二可看山,元朝行省制有何弊端?明朝行政机构做了哪些改革?有何影响?
材料三:
(3)材料三图中是什么机构的门牌?设立于何时?主要职责是什么?明朝类似的机构还有哪些?
材料四: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人佘也。
——顾炎武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朝科举“八股取士”的看法。
参考答案:
1.D2.A3.C4.C5.D6.D7.C8.C9.A10.C
11.(1)丞相。掌监察。
(2)政绩。重视监察官员的选拔(或重视地方的监察)。
(3)重典治吏(或从重从严打击贪污腐败犯法行为)。
12.(1)隋朝。淸朝(回答1905年也可)。
(2)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促进了教育亊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任答两点即可,似答案中一定要有公平公正的意思存在)
(3)不矛盾。费正清肯定了科举制度曾经起到的积极作用,但到了明淸的时候.科举制度在内容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消极作用越来越大,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其他答案意思相近也可)
13.(1)秦朝。宰相权力过大,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皇权。(言之成理即可)
(2)财权和军国重事,掌握在行省长官手里。废除承相制.撤销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撤销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全国军政大权都集屮到了皇帝手里,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制度。
(3)东厂。明成祖时(或明朝前期)。监视、侦察臣民。锦衣卫和西厂。
(4)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但是在考试形式上做到了标准化。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此时就可以对教案课件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教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一、学习目标
了解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难点:明清加强专制统治措施所造成的影响。
三、课堂学习
课前准备:
1.朱元璋夺取政权后,对功臣大开杀戒,其中波及面最广的是“”。
为了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朱元璋还设立了制度,任意杖责大臣。
2.清朝皇帝继续加强皇权,雍正时期,中央设立,是皇权高度的产物。
3.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明太祖时设立,而东厂则是在时设置的。
4.明朝沿用科举制选拔官吏,只许在内命题,文体称为“”。
一.学习过程
1.明清帝国的更替
时间:年
明朝的建立 建立者:(明太祖)
都城:(南京)
时间:年
清朝的建立 建立者:
都城:
2.皇权高度膨胀
思考:明朝、清朝是怎样加强皇权的?加强君权的措施说明了什么问题?
(1)政治上:
明朝:废除制度,设特务机构(目的、概况、作用),设制度。
清朝:设立(雍正时期),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2)思想文化上
八股取士(命题范围、答题格式、后果);
文字狱(原因、后果)
(3)影响:
二.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A.元朝B.明朝C.清朝D.宋朝
2.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 ()
①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②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
③造成学生死读书,脱离现实生活④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廷杖制度”最早出现在()
A.隋文帝时B.唐太宗时C.宋太祖时D.明太祖时
4.特务机构----东厂设立于 ()
A.元世祖B.明太祖C.明神宗D.明成祖
5.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废丞相制度,设立内阁B.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
C.设立军机处 D.设置理藩院
6.清朝大兴“文字狱”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人民反抗 B.巩固君主专制C.压制知识分子D.加强思想控制
(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明“锦衣卫印”图二举子看榜图
请问答:1.图一“锦衣卫印”由哪位皇帝最早颁布的?
2.图二反映科举制的影响,请问明朝科举制考试命题的范围是什么?答题有哪些格式要求?
3.请概括出上述措施的真正目的。
文章来源://m.jab88.com/j/1768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