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自由组合规律试验知识梳理(中图版必修2)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自由组合规律试验知识梳理(中图版必修2)”,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Jab88.cOm/p>生物:2.2.1《自由组合规律试验》知识梳理(中图版必修2)
知识梳理
一、探究性状间自由组合机制
1.用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进行杂交试验,黄色圆粒在子一代和子二代中都表现出来,绿色皱粒在子二代中也重新出现,同时子二代中还出现了两种性状的新组合: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从中可以得知粒色、粒形这两对性状是分开遗传的。
2.在体验自由组合规律发现的过程中,我们采用测交方法验证自己提出的假设时,从理论上得到的后代表现型比值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
3.孟德尔当年用黄色圆粒豌豆F1与绿色皱粒豌豆的测交试验验证假说时实际得到的结果如下表: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测交比
F1作母本312726261∶1∶1∶1
F1作父本242225261∶1∶1∶1
二、总结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1.孟德尔在解释纯种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试验时,认为豌豆的粒色和粒形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黄色和绿色由Y和y基因控制,圆粒和皱粒由R和r基因控制。子一代在形成配子时,Y和y分离,R和r分离。两对基因分离的同时相互自由组合,形成的雌雄配子各四种:YR、Yr、yR、yr,比值为:1∶1∶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子二代有九种基因型,其比值为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1∶2∶2∶4∶1∶2∶1∶2∶1;子二代有四种表现型,其比值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
2.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分离和组合时互不干扰。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这就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
3.由于基因的自由组合,杂交后代中不仅出现了亲本类型,还出现了双亲性状重新组合的新类型。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每个个体都有很多性状,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化,使生物界多样性不断丰富,这有利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知识导学
1.学习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时,与基因的分离规律作横向比较,建议学习时注意以下几点:
(1)通过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明确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比例是如何得出的,以及每种表现型中基因型的类型及所占比例,结合一些例题进行计算运用。
(2)两对等位基因常考查的后代比例为9∶3∶3∶1、1∶1∶1∶1、3∶3∶1∶1,把这些比例亲本的基因型搞清楚,当作公式定理来利用即可。
2.学习本部分时,要熟悉F1杂合体(如AaBb)产生配子的种类、数量与比值,区分一个杂合体与一个精(卵)母细胞在产生配子的种类与数量上的差异,如下表:
可能产生配子的种类实际能产生配子的种类
一个精原细胞4种2种(AB、ab或Ab、aB)
一个雄性个体4种4种(AB、ab、Ab、aB)
一个卵原细胞4种1种(AB或ab或Ab或aB)
一个雌性细胞4种4种(AB、ab、Ab、aB)
一定要通过掌握解题方法,结合精选例题来掌握该部分内容。在实践上应用也结合典型题目来掌握巩固,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疑难突破
1.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或多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传递情况
F1等位基因对数2对3对…n对
F1产生配子种数2223…2n
F1配子组合数4243…4n
F2基因型种数3233…3n
F2表现型种数2223…2n
F2基因型之比(1∶2∶1)2(1∶2∶1)3…(1∶2∶1)n
F2表现型之比(3∶1)2(3∶1)3…(3∶1)n
F2纯合子之比…
根据此规律推测个体基因型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
如:已知豌豆的黄粒(Y)对绿粒(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现有A、B两种豌豆,A为黄圆,B为黄皱,两者杂交的后代有黄圆、黄皱、绿圆、绿皱4种表现型,请写出A、B的基因型。
剖析:先弄清显隐性关系,已知黄、圆为显性性状。然后根据显性性状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隐性性状一定是一对隐性基因,写出个体已知的基因。A已知是黄圆,至少含有一个Y和一个R,将另一个未知的留下空位,如Y_R_。B是黄皱,至少含一个Y,皱是隐性性状应是rr,故B为Y_rr。
最后根据子代每对基因分别来自双亲,亲代每对基因不可能传给一个子代的原则,从后代中的隐性性状入手来分析:后代中有绿粒出现,一定是2个yy,应来自双亲,故A亲本中含有y,B亲本中也含有y。将A、B的空位处填入y;再分析后代中的粒形,后代中有皱粒出现,说明A、B两亲代中均含有r,将A的另一空位处填上r,最后即成为:A:YyRr,B:Yyrr。
2.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要点
(1)两对相对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这两对基因又分别位于什么上?
(2)两亲本基因型、它们产生的配子、F1的基因型是怎样的?
(3)对配子的产生过程、种类、比例和特点怎样理解?
(4)四种配子结合机会如何?
剖析:解答这些问题时要掌握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真正地理解其内在的规律。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分离和组合时互不干扰。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相关阅读

高一生物教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教学设计


高一生物教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内容和本质。练习提出假设,并设法求证的科学研究方法。掌握运用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分析问题的方法。

2.通过介绍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孟德尔在遗传学实验中是如何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揭示遗传规律的,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通过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安排,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现象的分析,使学生学会透过遗传现象去分析遗传的本质,对学生进行“现象与本质关系”的哲学观点教育,使学生能够运用哲学观点分析事物规律。

重点、难点分析

1.自由组合规律是遗传学的第二基本规律。掌握这一基本规律,对于学生深刻理解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介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时重点有三:

(l)通过介绍孟德尔进行的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使学生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本质。

(2)通过介绍孟德尔是如何着手分析纷繁复杂的遗传现象的,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3)对自由组合规律本质的理解,取决于对有性生殖过程中由于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而引发的配子类型、合子类型的理解。因此,在本课题中配子类型、合子类型的计算也是一个重点。

2.由于配子类型、合子类型的计算涉及到减数分裂、受精过程的知识,如果前面的知识留有漏洞或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这部分内容就会成为难点。要突破难点,就要及时把有关内容与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联系起来,在不断复习中逐步前进,达到对难点的突破。

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第一课时

1.为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教学时可以先把课文中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解,分步提供给学生。

(1)当用黄豌豆与绿豌豆进行杂交的板书出现在黑板上以后,教师问:“怎样才能知道这一对相对性状中哪一个是显性性状?”学生自然会回答:“在F1代中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教师接着再问:“关于豌豆颜色的性状会在第几年表现出来?”借此机会就可以把前面的讲过的有关“种子的性状在当年就可以见到”的内容复习、巩固一遍。“杂合体的种子种下去,后代将出现什么样的性状分离比?”

(2)在对这个问题有了令人满意的答案以后,教师在原有一对相对性状的基础上就可以再增加一对相对性状(如:豌豆的圆滑的种子对皱缩的种子)。“关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实验大家已经熟悉了。现在我们再增加一对相对性状,使这个实验成为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实验。大家看看应该如何做?对于这个实验的结果,你预计会是什么样?”这时应给学生留出议论、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此期间板书)然后转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活动。

2.在亲本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问题提出以后,对于“如何做”已不是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一阶段要解决的是如何分析配子的基因型种类并对F2代的表现型作出预测。

当豌豆子一代的性状(黄圆)在黑板上出现以后,学生自然会说:“在子一代中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这时因为有两对相对性状,教师要追问一句:“在这种情况下,谁对谁是显性性状?(是黄对绿是显性?还是黄对皱缩是显性?)”因为这时出现了两对相对性状,在这里有必要让学生明确:“显性和隐性是关于生物同一特性的不同类型而言的,不能把不同的特性混在一起谈显、隐性关系。”

对“如何分析F1产生配子的基因型种类?”的问题,学生的思路应该会想到“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但是“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如何遗传呢?”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交待一下:“这样的两对基因称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问题,学生仅凭脑子想,往往很难想出结果。这时教师可以同时请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来画“一个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时可能含有非同源染色体的情况。”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画。在这个要求下,因为要求是画一个细胞,所以一个学生应该只能画出一种可能──两种类型。如画多了,教师要指出他审题不细。实则对全班学生既是个提醒,也是对前面内容的巩固。不管这两个学生画出的配子是否包含了配子含有非同源染色体的四种类型,教师都应问其他学生“非同源染色体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因为会有一些学生感到困难,在得到“没有其他的分法了”的答复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用分枝法分析配子类型的方法。具体方法是:教师先用分枝法画出两对同源染色体在配子中的组合情况(详见课后小资料),再与刚才提问的两名学生画出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在配子中的组合情况对照,相符合后,继续画出三对同源染色体在配子中的组合情况。总结两对同源染色体在配子中的组合种类和三对同源染色体在配子中的组合种类,就可得出“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方式不同,配子可能的种类数为2的n次方”的结论了。这是因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是形成两种配子──“2”,所以有几对同源染色体就要乘几次2,即2n,“n”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3.在解决了杂合体的配子种类问题之后,回到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具有这四种基因型的两性配子结合,将形成多少种基因型的合子?”的问题使学生的思路转向对合子类型──F2代性状分离比的预测。大多数学生能认识到:这次组合也是多种可能性都有的。“那么,都有哪些可能性呢?”教师通过对这一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再次使用棋盘格法分析合子基因型的所有可能性。

当F2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经分析预测出来以后,教师用“我们模拟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其真实结果如何呢?”的提问把学生带回到课文内容的教学中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孟德尔对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与我们的模拟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如何分析这个实验的结果呢?”由于学生是从对一对相对性状的分析过渡到对两对相对性状的分析,这个分析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就没有太大困难了。“从所给出的第一对相对性状看:子二代的分离比符合3:1;如果从给出的第二对相对性状看:子二代的分离比也符合3:1。”这里教师应提出问题“对于这个实验结果你如何分析?请提出你的看法或假设。”并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分析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都会分离,符合分离规律,而非等位基因在配子中可以自由组合,可以认为是两个3:1的组合,因而F2代表现型出现了9:3:3:1的分离比。要让学生明确,决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之间没有联系,即不在一条染色体上,而在非同源染色体上。

4.“决定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之间没有联系──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而在非同源染色体上。”“这也就是说:‘这里的杂种一代会产生分别含有四种基因型的配子且数目相等’”。“如何求证这一假设?”教师可以用“为了求证假设的准确性,我们还可以设计相应的实验来进行验证。这种实验叫什么实验?”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如果感到茫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孟德尔当初是如何求证自己的假设的?”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来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测交实验的作用,加深对假设、预测要进行求证、验证,这一科学方法的印象。

关于测交的实验,应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从测交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可以证明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从而验证假设的成立。

5.本课时如有时间应该对杂交实验的F2代的表现型进行分析,明确以下几点:

(1)黄圆和绿皱是原有的亲本类型,而黄皱和绿圆则是重组类型。

(2)双显性的黄圆占F2代的9/16,其中双纯合体占1/9,一纯一杂或一杂一纯各占2/9双杂合体占4/9。双隐性的绿皱占F2代的1/16。

(3)重组类型各占3/16,这3/16中,双纯合体占1/3,一纯一杂或一杂一纯各占2/3。

(4)F2代四种表现型的基因型可写成“通式”:黄圆──Y—R—(即YYRR、YyRR、YYRr、YyRr4种基因型)、黄皱──Y—rr(即YYrr、Yyrr2种基因型)、绿圆──yyR—(即yyRR、yyRr2种基因型)、绿皱只有yyrr1种基因型。

虽然上述分析并非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但通过分析,不但可以加深理解F1产生数目相等的四种类型配子的实质,而且对于学生用此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大有帮助。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是下一课时的内容。

第二课时

l.组织学生复习孟德尔进行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结果,以及孟德尔是如何解释和验证的等内容。强调F1代的基因型是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在形成配子时可形成数目相等的4种类型配子,这是出现F2表现型分离比的关键。

2.在复习的基础上,提问学生: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什么?要求学生答出:实质是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接着问学生: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如何遗传呢?由于有了上节课的基础,要求学生答出: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在配子中自由组合。至此,可以归纳总结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和内容了。可以由学生归纳总结,也可以组织学生看书,明确几个问题:①什么基因自由组合?②非等位基因在什么时候自由组合?③非等位基因为什么能自由组合?④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与等位基因分离是什么关系?⑤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如何?

3.当学生又一次学习了孟德尔发现规律的科学实验过程后,进一步提出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有什么意义?让学生思考或讨论。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实践上去考虑。应该强调指出,教材中关于“纯种高秆抗锈病小麦与纯种矮秆易染锈病小麦的杂交”的复习题是一个很好的联系实际的问题,也是说明此规律实践意义的一个很好的实例,必须让学生掌握此题的解法。

关于此规律的理论意义,要强调通过基因的自由组合,能产生出“重组类型”的变异,这就是“基因重组”,为后面学习可遗传的变异奠定基础。

4.本节课的最后,应该指导学生认真做教材后边的复习题中的填表题(关于豚鼠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组合)。通过解此题要教给学生解遗传题的思路,可归纳出以下几点:

(l)凡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基因型可写出一半来,如豚鼠黑毛可写成 C-的形式,另一个基因待定;

(2)凡表现型为隐性性状,可直接写出其基因型,如豚鼠的白毛直接写成cc;

(3)把两对相对性状分解为一对、一对来考虑,使问题简化;

(4)每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组合,都可按子代表现型的分离比,来反推亲本的基因型。

(5)每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确定后,再把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综合在一起即可。

本课题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本课题的教学中,要始终抓住遗传学研究的一个特点,即从表现型的现象来分析基因型的本质。就是说从看得见、摸得着的性状表现,来推测看不见、摸不着的基因,这正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过程,对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极有好处的。

此外,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特别是具有显性性状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F1代产生配子有4种类型、F1两性配子有16种组合方式等,都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2.由于本课题主要采用了探究的思路、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加上学生程度的差异、学校条件的差异,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可能会有些难度。可以适当增加一课时,使教学过程从容一些,如果增加课时后,时间有富余,正好让学生做一些练习,以巩固学习过的知识。

小资料

一、其他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资料

小麦的高秆对矮秆为显性,能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

家兔中黑色对褐色为显性,短毛对长毛为显性。

南瓜果实白色对黄色为显性,果实盘状对果实球状为显性。

豚鼠黄色毛对白色毛为显性,短毛对长毛为显性。

豚鼠黑色毛对白色毛为显性,毛皮粗糙对毛皮光滑为显性。

在番茄中,红果对黄果为显性,圆形果对椭圆形果为显性。

在桃树的果实中,果皮有毛对无毛为显性,果肉黄色对白色为显性。

鸡的毛腿对光腿为显性,豌豆冠对单冠为显性。

水稻的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早熟对晚熟为显性。

二、用分枝法推算配子可能含有非同源染色体的种类

例如: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推算方法是:将A、a分写为两行,然后再将B、b分别写在A、a后面各成两行。这时共有四行。再将C、c分别写在B、b后面各成两行,共有八行。这时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配子中含有非同源染色体的八种类型(如下图)了。

高一生物教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优秀教学设计


高一生物教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优秀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及结果。

2.理解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遗传图解。

3.理解测交实验及遗传图解。

4.理解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

5.理解自由组合规律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2.通过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训练学生知识扩展能力。3.通过自由组合规律在实践上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规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讲述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揭示的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论的实践观的教育。

2.从基因的分离规律到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发现过程,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

3.通过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具有的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界的一切活动受客观规律的支配。人们认识这些规律,就可以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1.通过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发现过程,再次强调科学规律发现的一般程序。

2.初步掌握应用棋盘式方格和分枝法写遗传图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践上的应用。

[解决方法]

(1)强调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

(2)通过染色体上标有有关基因的减数分裂图解,强调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3)板画有关基因的细胞图。

4)做应用自由组合的有关习题。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解决方法]

应用活动的标有基因的染色体模型,演示减数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而自由组合。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1)自由组合为什么要强调在非同源染色体上?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何遗传?

(2)两对以上的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何遗传?

[解决办法]

(1)画图表示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状况。强调它们之间由于在一条染色体上,往往连在一起遗传,但也有极少分开的,概要介绍基因的连锁互换规律。

(2)通过一对到几对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遗传过程,配子、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

五、教具准备

豌豆种子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挂图,豌豆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挂图,分别标有Y、y和R、r等基因的染色体模型(硬纸板自制)。上述图解及板书,有关习题可由银幕显示,多媒体教学器材。

六、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弄清孟德尔两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的两对相对性状指哪两对?加深对相对性状概念的理解。

2.学生分析F1代为什么只有黄圆一种性状?

3.学生分析F2代四种表现型及比例为9:3:3:1的原因。

4.根据F2的基因型,写出其表现型及比例。

5.学生分析F2出现新类型的原因。

6.学生作测交及其结果的遗传图解。

7.学生分析自由组合规律的两对性状中的每一相对性状单独遗传时是否还遵循分离规律。并归纳出原因。

8.学生自行列表比较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9.学生总结分别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从一对到n对的遗传过程中的配子、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的规律。

10.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做杂交育种的遗传图解。

11.学生做有关自由组合的遗传图解。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银幕显示使学生明确本堂课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了解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及结果。理解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有关遗传图解。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言,孟德尔发现并总结的基因的分离规律,只研究了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但任何生物都不是只有一种性状,而是具有多种性状,如豌豆在茎的高度上有高,有矮;在花的颜色上有红花,有白花;在种子的颜色上有黄,有绿;在种子的形状上有圆形,有皱缩;那么,当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同时遗传时,它们又是遵循怎样的遗传规律呢?孟德尔通过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总结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l.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教师出示豌豆种子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挂图,讲解实验过程之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l)两对相对性状指哪两对?

要求学生弄清相对性状的概念,只有同一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才叫相对性状,不要把黄与圆,绿与皱当成了相对性状。

(2)F1代为什么只有黄圆一种性状?

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分析性状的显、隐性。

(3)F2代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新性状,即绿圆与黄皱,而且四种表现的比值为9:3:3:1?

任学生去展开想象,自由回答,教师不要忙于对谁对谁错作评判,待有几种不同的答案后,教师说,让我们听听孟德尔是怎样解释的。

教师强调:

(1)黄和绿、圆和皱这两对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这两对基因又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

(2)黄和绿由等位基因Y和y控制,圆和皱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和r控制。两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F1的基因型为YyRr。这也是为什么F1表现为黄圆的原因,教师边讲边画下列遗传图解。(也可以在银幕上逐条显示)

现在,重要的是F1YyRr会产生些什么类型的配子。

大家知道,配子是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要分开,等位基因随之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可以自由组合。位于这些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随之自由组合,产生四种类型且数量相等的配子。即YR、Yr、yR、yr。(讲解同时,教师利用自制的分别标有Y、y和R、r的染色体模型,演示它们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在学生弄清4种类型配子来历的情况下,再讲孟德尔对组合现象的解释。(示豌豆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图解。)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教师讲解遗传过程,着重讲解F1→F2的遗传

强调并板书

其中,黄圆和绿皱为亲本类型,黄皱和绿圆为重组类型。各种表现型中,纯合体都只有一个,教师利用挂图讲解,并指明它们在图中的位置。到现在,大家该知道F2出现两种新类型的原因了吧。教师请学生回答,要求答出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三)总结、扩展

总结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F2代 16种结合方式 9种基因型 4种表现型 比例9:3:3:1

问: 1.如果是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F1产生多少种配子?

2.如果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能产生多少种配子?如果是一个卵原细胞呢?

(答案:1.8种;2.2种、1种。)

(四)布置作业

思考题:F1能不能产生Yy或Rr等类型的配子,为什么?

F1产生4种配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五)板书设计

(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多媒体银幕上显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理解测交实验,进一步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理解自由组合规律,了解分离规律与自由组合规律的区别和联系。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复习提问: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的结合方式,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数量,以及表现型的比例?

讲授新课:

引言 孟德尔用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其F1代只有一种表现型,F2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孟德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作了解释,要确定这种解释是否正确,该怎么办?

要求学生回答出:测交。

(3)测交

问:什么叫测交?这里具体应是谁和谁交?

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测交及其结果的遗传图解。

这是根据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从理论上推导出的结果。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相符,则说明理论是正确的,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不相符,则说明这种理论推导是错误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孟德尔用F1作了测交实验,实验结果完全符合他的预想。证实了他的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在这种情况下,下一步该怎么办?(学生回答,上升为理论)。这个理论就是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4.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独立分配规律)

教师总结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提出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之后,请学生提炼自由组合的实质,要求学生答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然后教师板书。

问:为什么要强调是非同源染色体上,启发学生逆向思维,如果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能不能自由组合?

教师板画:

问:这些基因哪些能自由组合,哪些不能自由组合?原因?加深学生对非同源染色体的理解。

分离规律研究一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规律研究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规律是否与分离规律完全无关呢?请学生对遵循自由组合规律的两对性状中的每一相对性状单独分析。

要求学生得出结果:

粒形:圆:皱=3:1

粒色:黄:绿=3:1

结论:每一对等位基因的传递仍然遵循分离规律,分离规律是自由组合规律的基础。

原因:(要求学生总结)在减数分离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仍然要分开,等位基因仍要分离,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自由组合。

那么,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请学生自行列表比较,在综合几位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下表,在银幕显示。)

(三)总结、扩展

孟德尔通过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总结出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其实质是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由于等位基因都要随同源染色体分开,因此,它们每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仍遵循分离现律。

但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则不能自由组合,它们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连锁互换规律,教师简略介绍摩尔根的连锁与互换规律。

(四)布置作业

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后代出现的重组类型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约占总数的 [ ]

A.1/4 B.l/8 C.3/8 D.3/16

(五)板书设计

3.测交

证明了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的正确性。

4.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独立分配规律)

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多媒体银幕显示本堂课教学应达到的目标。

理解自由组合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

理解在杂交育种中,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引起基因重组的育种方法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复习提问: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什么?

讲授新课:

引 言:孟德尔花了这么多功夫发现的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它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什么用处呢?

5.自由组合规律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意义

(1)理论上

生物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要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要自由组合,再加上配子之间的随机结合,导致了基因的重组。基因能够控制性状,基因的重组,必然导致性状的重组,这样,后代出现了亲代所没有的性状,也就是出现了变异。(板书,生物变异的原因之一。)如:黄圆×绿皱,F2代出现了黄皱和绿圆。生物中控制性状的基因的数量是极其巨大的,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多个基因,这些基因很多呈杂合状态,这样,由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就可能产生极其多样的基因型的后代来。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总结下表的问题。

上表各项内容,由师生边总结边填写,必要的地方,如(3:1)2 =9:3:3:1的由来,教师加以一定的说明。

问:基因型为AabbCc的生物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有人答8种,有人答4种)请大家写一写,到底有几种?(写出的结果证明只有4种)为什么会只有四种,请大家注意,我们说的几对是指几对等位基因,在AabbCc里,有几对等位基因?两对。当然只有4种配子了。

根据上表,人的染色体有23对,一对染色体只取一对等位基因,它们自由组合的结果,后代的表现型则为223=8388608种,所以“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也说明了世界上的生物为什么具有如此的多样性。生物变异的原因还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育种上

每种生物都有不少性状,这些性状有的是优良性状,有的是不良性状,如果能想办法去掉不良性状,让优良性状集于一身,该有多好。如果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就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美好愿望。

请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获得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小麦,让每一个学生动手做题,教师检查、引导,学生做完后,请学生谈自己的做法。可能有二种做法。

自交后代不性状分离为纯合体,留下做种,自交后代性状分离者,为杂合体,淘汰。

两种方法,都得到了相同结果,但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学生应回答,第一种,因为少花一年时间,缩短了育种年限。

通过这道练习题,同学们该知道如何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使基因重组去育种了,这种育种方法,叫杂交育种。

(三)总结

在生物遗传的过程中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及不同基因类型的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造成基因的重新组合,从而使后代的性状也发生重组。出现了新的类型。这种变异的原因就是基因重组,实践上,我们也可以让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所控制的优良性状重组,以培养良种,这种种方法叫杂交育种,它的理论基础就是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自由组合规律不只适用于二对等位基因,只要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的多对非等位基因,都适用。

(四)布置作业

讲解根据后代表现型推亲代基因型的方法(推论方法见参考资料)。

(五)板书设计

5.自由组合规律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l)理论上 生物变异的原因之一

(2)实践上 杂交育种

八、参考资料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又称“基因学说”。1909年,美国细胞学家萨顿和德国胚胎学家博韦里各自在研究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与遗传因子之间的平行关系之后,提出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后来,摩尔根及其同事通过果蝇实验,证实了这个假说。1926年,摩尔根发表《基因论》,使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得以确立。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核心思想是:基因是位于染色体特定位置的遗传单位。要点是:个体上的种种遗传性状都起源于染色体上成对的基因,这些基因互相联合,组成一定数目的连锁群;在生殖细胞成熟时,每对等位基因依孟德尔第一定律彼此分离,于是每个生殖细胞只含一组基因;不同连锁群内的基因依孟德尔第二定律而自由组合;两个相对连锁群的基因之间有时也发生有秩序的互换,而且互换率证明了每个连锁群内的基因是呈直线排列的,以及各个基因之间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

推测基因型常用的方法

首先将两个相对性状分解为两个一对相对性状,从而化难为易。

第一种方法,根据后代比数推论,如第四组合,子代黑:白=(10+4):(11+3)=1:1,黑对白是显性,故可推断亲代黑色为杂合体(即Cc);子代粗糙:光滑=(11+10):(4+3)=3:1,可推断亲本均为杂合体(即Rr),因此,两亲本的基因型为CcRr和ccRr。

第二种方法:根据后代有无隐性类型推论,如第四组合,根据显隐关系,可把亲本基因型暂写为C—R—和ccR—,从黑白这对性状看,后代有白色这一隐性性状出现,两亲本必都有c。从粗糙、光滑这对性状看,后代有光滑这一隐性性状出现,也可推论两亲本必有r,因此,可得两亲本基因型为CcRr和ccRr。

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自由组合 在讲述产生四种配子的原因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素质情况,随机讲授如下内容:

出示YyRr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随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活动图或银幕显示用多媒体制作的活动画面。

当多个细胞减数分裂时,有两种排列情况存在,可能性相同,这样,产生了4种类型,且数量相等的配子,即YR、Yr、yR、yr。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
第3课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
考纲要求

考点梳理
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1)实验过程
(2)实验结果
中除了出现两个亲本类型(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以外,还出现两个与亲本不同的类型:
和。
(3)结果分析
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结果每一对相对性状,无论是豌豆种子的粒形还是粒色,只看一对相对性状,依然遵循。比例均为。这说明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彼此独立,互不干扰的。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假设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y控制,这样,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的基因型分别是和,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
是和。
(2)杂交产生的基因型是,表现型是。
(3)当在产生配子时,每对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可以。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种,基因型有种,性状表现为4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
基础过关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表明,种子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小明想重复孟德尔的实验,他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自交得到的性状如下图所示。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都是皱粒
B?①②③④都是黄色
C?④的基因型与相同
D?①是黄色皱粒,④是绿色皱粒
2?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不能产生的配子是()
A?YRB?YrC?yRD?YY
3?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AB配子的几率是()
A?0B?1/2C?1/3D?1/4
4?下列基因型个体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A?YYRrB?YYrrC?YyRRD?yyRr
5?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进行杂交实验,产生的是黄色圆粒。将自交得到的表现型分别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
A?1∶1∶1∶1B?3∶1∶3∶1
C?3∶3∶1∶1D?9∶3∶3∶1
6?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者具有相同的细胞学基础
B?二者揭示的都是生物细胞核遗传物质的遗传规律
C?在生物性状遗传中,两个定律同时起作用
D?基因分离定律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7?让独立遗传的黄色非甜玉米(YYSS)与白色甜玉米(yyss)杂交中得到白色甜玉米80株,那么从理论上来说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杂合子植株约为…()
A?160株B?240株C?320株D?480株
8?已知一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生长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AABBB?AABbC?aaBbD?AaBb
9?狗毛褐色由B基因控制,黑色由b基因控制,I和i是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I是抑制基因,当I存在时,B、b均不表现颜色而产生白色。现有黑色狗(bbii)和白色狗(BBII)杂交,产生的中杂合褐色∶黑色为()
A?1∶3B?2∶1C?1∶2D?3∶1
10?番茄的红果(A)对黄果(a)为显性,圆果(B)对长果(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用红色长果番茄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基因型不可能出现的比例是()
A?1∶0B?1∶2∶1
C?1∶1D?1∶1∶1∶1
11?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出现了绿色皱粒豌豆,从理论上,
(1)后代中黄色圆粒豌豆约占总数的;
(2)后代中纯合子占总数的;
(3)绿色圆粒的杂合子占总数的;
(4)双隐性类型占总数的;
(5)与亲本不同的性状占总数的。
冲A训练
豌豆种子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形状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亲本的基因型是(黄色圆粒),(绿色圆粒)。
(2)杂交后代中的基因型有种,其中纯合子占的。
(3)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绿色圆粒的基因型是。
第4课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
考纲要求

考点梳理
1?测交验证
(1)实验目的:测定的基因型及产生配子的和。
(2)分析:如果理论正确,则∶1Yyrr∶1yyRr∶1yyrr。
(3)实验结果: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4)证明问题
①的基因型为YyRr;
②减数分裂产生四种配子YR∶Yr∶yR∶yr=。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的上的彼此分离;上的可以自由组合。
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
在育种工作中,人们用的方法,有目的地使生物不同品种间的重新组合到一起,选择出对人类有益的新品种。
(2)指导医学实践
在医学实践中,人们可以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来分析家族系谱图中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情况,并且推断出后代的和及它们出现的,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4?性别决定
(1)概念:指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性别主要是由决定的。
(2)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①性染色体:是和紧密关联的染色体。
②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
(3)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型和型。
5?伴性遗传
(1)概念:由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在遗传时与联系在一起。
写出下表中人类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
基础过关
1?一对夫妇生了“龙凤双胞胎”,其中男孩色盲,女孩正常,而该夫妇的双方父母中,只有一个带有色盲基因。则此夫妇的基因型为()
A?、B?、
C?、D?、
2?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直毛与分叉毛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正常情况下,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的精子类型是四种
C?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性个体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5
D?子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交配,可产生黑身果蝇的比例为1/2
3?下面为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
A?①B?②C?③D?④
4?番茄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圆形果实(S)对梨形果实(s)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将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得到的与表现型为高茎梨形果的植株杂交,其杂交后代的性状及植株数分别为高茎圆形果120株,高茎梨形果128株,矮茎圆形果42株,矮茎梨形果38株。则杂交组合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A?B?
C?D?
5?牵牛花叶子有普通叶和枫形叶两种,种子有黑色和白色两种。现用普通叶白色种子纯种和枫形叶黑色种子纯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为普通叶黑色种子自交得结果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B?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
C?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3/8
D?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与枫形叶白色种子个体杂交将会得到两种比例相同的个体
6?黄粒(A)高秆(B)玉米与某表现型玉米杂交,后代中黄粒高秆占3/8,黄粒矮秆占3/8,白粒高秆占1/8,白粒矮秆占1/8,则双亲基因型是()
A?B?
C?D?
7?拉布拉多犬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毛色,其中黑色(B)对棕色(b)为显性;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颜色的表达,颜色表达(E)对不表达(e)为显性。无论遗传的毛色是哪一种(黑色或棕色),颜色不表达导致拉布拉多犬的毛色为黄色。一位育种学家连续将一只棕色的拉布拉多犬与一只黄色的拉布拉多犬交配,子代小狗中有黑色和黄色两种。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判断亲本最可能的基因型是…()
A?B?
C?D?
8?假定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需的,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需的。基因型均为AaBb的双亲,其子代中视觉不正常的可能是()
A?B?C?D?
9?人的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
A?9/16B?3/4C?3/16D?1/4
10?分析下面家族中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Ⅲ和Ⅱ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C?Ⅲ肯定有一个致病基因是由Ⅰ传来的
D?Ⅲ和Ⅲ婚配,后代子女患病概率为1/4
冲A训练
1?已知某植物开红花是由两个显性基因A和B共同决定的,否则开白花,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植株AaBb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A?4种,9∶3∶3∶1B?4种,1∶1∶1∶1
C?2种,3∶1D?2种,9∶7
2?如图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3?(2011南通模拟)下图为某家族红绿色盲遗传系谱图,Ⅱ和Ⅱ是同卵双生(即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分析回答:
(1)色盲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定律。
(2)Ⅱ的基因型是(基因用A、a表示),Ⅱ和Ⅱ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几率是。
(3)若Ⅲ是女孩,其基因型及比例是;若Ⅲ是男孩,患色盲的几率是。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梳理(中图版必修2)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梳理(中图版必修2)”,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生物:4.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梳理(中图版必修2)
知识梳理
1.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同种生物的所有成员。
(2)达尔文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个体,而现代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
(3)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基因频率:指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2)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突变、迁移、自然选择。
(3)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因素:自然选择。
(4)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形成生殖隔离。
(5)生殖隔离:是指物种间不能进行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
(6)新物种形成的一般方式:由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3.中性学说
(1)突变大多是中性的,对生物既无利,也无害。
(2)中性突变的固定是随机的。中性突变的固定、发展和消失不是通过自然选择保留或淘汰的。
(3)生物进化的速率是由中性突变的速率决定的。表现型水平的生物进化速度时急时缓,而分子水平的进化速度是恒定的。
总之,现代综合进化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会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从而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突变、选择、隔离是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环节。
知识导学
1.对现代进化论的学习,要与达尔文进化论进行比较学习,找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正确理解为什么个体不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自然界中,没有哪个个体是长生不死的。在进化过程中,个体在完成繁殖后死亡,但种群在继续进化发展。
2.理解自然选择是直接对生物表现型的选择,选择的结果使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从而加深对生物进化本质的理解,仔细揣摩基因频率变化与新物种形成之间的差别。
3.阅读课文,领会中性突变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中性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是矛盾的吗?
疑难突破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论有哪些异同点?
剖析:对于现代进化论的理解和掌握,最好是和达尔文的进化论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着重掌握二者的不同点。
现代综合进化论是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整合了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的成果,从进化的单位、进化的实质、物种的形成等方面进行阐述。中性学说是在分子水平上,通过对DNA、蛋白质进行分析,来阐明中性突变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1)共同点: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
(2)不同点:达尔文进化论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及其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克服了这个缺点;达尔文的进化论着重研究生物个体的进化,而现代进化论则强调群体的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并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③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④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观点:①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遗传能使生物保持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变异使物种向前发展进化;②过度繁殖产生的大量个体,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的选择材料,而且加剧了生存斗争;③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④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动力;⑤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⑥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缓慢、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不断进行。一代代通过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积累和加强,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祖先的物种不同,逐渐演变成新物种。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696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