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西欧庄园》教学设计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西欧庄园》教学设计”,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西欧庄园》教案设计

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欧庄园的

管理情况、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基本史实。

2.通过西欧庄园里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理,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

3.通过小组讨论,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西欧庄园的特点

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中古”:也称“中世纪”,指封建社会历史阶段。封建时代的

欧洲乡村是如何管理的呢?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呢?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__庄园__。

2.在领主

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__自给自足__的__经济和政治__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__自由的农民__和__缺少自由的农奴__。

3.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__直领地__”,剩下的耕地是__佃户__的“份地”。

4.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__共用地__”,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5.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

产者,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知识点二庄园法庭

6.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__庄园法庭__。

7.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

员,开庭的时间、地点__不固定__。

8.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__庄园公共秩序__的作用。

9.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__罚金__。

10.法

庭审判依据__习惯法或村法__。庄园法庭既维护了__领主__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阅读教材P38~39,探讨下列问题。

(1)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人?

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2)在庄园里土地是如何划分的?

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3)根据下面的材料,分析西欧庄园的性质。

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

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

大部分产品。

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4)结合下面的材料,分析领主与佃户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

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庄园主干活,庄园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庄园主干活。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探究二庄园法庭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

材料二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某人不按规定的价格卖酒,也要被罚款。

(1)材料中反映了西欧

庄园具有什么权?根据所学知识猜测主持法庭的是哪些人?

司法权。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2)根据两则材料分析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是什么?

罚金。

(3)材料中反映了哪些行为会受到法庭的制裁?

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到庄园以外磨面粉、侵犯全体村民权益的行为等。

(4)西欧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是什么?

习惯法或村法。

(5)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欧庄园法庭有什么作用?

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

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也有利于维护佃户的权益,同时庄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四)归纳总结整体感知

(五)课堂检测巩固新知

见本书对应练习。

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对于庄园的特点,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我着重通过大量史料,让学生分析、理解庄园的特点,并通过西欧佃户与中

国封建社会农民的比较,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延伸阅读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西欧庄园》优质教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西欧庄园》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欧庄园的管理情况、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基本史实过程与方法通过西欧庄园里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理,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通过小组讨论,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接受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精神

教学重点:西欧庄园的特点

教学难点: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农奴阿布拉黑的一天(片断)

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他驾着一队耕牛稳步行走,把土地梨成整齐的田垄、田沟。春光明媚,令人神清气爽,但阿布拉黑头脑中经常出现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会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

阿布拉黑脑海里也会浮现修道院长和其手下僧侣的形象,他们穿戴着干净的衬衣、衬裤、兜帽、长袜、暖袍和羊皮手套。僧侣每年都领取新衣服,而阿布拉黑却没有衣服可换,依旧穿着污迹斑斑的长上衣和绑腿,甚至它们破旧不堪。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西欧庄园》,走近西欧中世纪的庄园生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图片展示:《庄园图解示意图》

2.教师讲述:“典型的庄园”包括着一个农村和周围的田地。但是普通的庄园,并不如此整齐。较大的庄园往往包括着几个农村,小的庄园有的只占着一个农村的一部分。庄园的土地是封建领主所有,而直接生产者的农民通过各种地和形态,从封建领主的手中取得占用一部分土地的权利,进行个体生产。

3.学生自主学习: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人?在庄园里土地是如何划分的?

提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4.材料展示:

材料一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

材料二从日出劳动到日落,劳动的报酬十分微保他的家一般是简陋的小屋用糊了泥巴的篱笆建造的。地面就是泥土,从上面下来的雨和雪使泥地变得又湿又冷。农民在一只箱子里塞进些稻草当他的床铺。他的伙食粗糙而单调——不是黑面包就是褐色的面包。如果收成不好就挨饿。饿死的事情决不是没有听说过。他当然是文盲,而且是迷信和恐惧的牺牲品,也时常受到邪恶的领主管家的欺骗。他还要交很多的租税并服役,可以说,他是一个被蔑视、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可怜虫。

5.问题思考:材料二中农奴的生活说明了什么?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西欧庄园的性质。

提示:农奴依附于封建主,缺乏人身自由;自由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6.材料展示: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庄园主干活,庄园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庄园主干活。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7.问题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领主与佃户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提示: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优秀教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设计

1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4.教师提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

5.教师提问: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提示: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分散的一种状态。后来逐渐转向集中状态。

目标导学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1.材料展示:有的富裕农民原先是某庄园的庄头,负责替领主管理庄园生产和其他事务。他们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由于农业发展、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在财富普遍积累的基础上,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他们是土地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

提示: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富裕的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2.材料探究:

材料一在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材料二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1)材料一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叫什么?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什么的保护?

提示: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是城市居民。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保护法的保护。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反映了市民阶层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权利的扩大。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三、课堂总结

11世纪后,随着西欧城市与工商业复兴,社会经济的闭塞局面得到改观,对外交往逐日增多,12、13世纪,英、法等国开始了消除割据、推动中央集权化的政治进程。近代欧洲文明在这一时代孕育。

西欧中世纪的文明并非“黑暗时代”所能涵盖,特别是中世纪后期,王权兴起、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以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正是西欧近代得以崛起的重要因素。

3板书设计

1.庄园的衰落和瓦解

2.租地农场的出现

3.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出现

4.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

4教学反思

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具体教学中,我主要从认识经济方面的变化入手,运用大量史料,引导学生探究庄园制度的变化,了解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以及这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探寻新航路》教案

课程内容

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了解到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引导学生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对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世界形势,浸润历史核心素养的唯物史观;在评价人物过程中鼓励学生从小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念和意识,从小培养家国情怀。

教材分析

本课为教材第五单元第15课,共有三个子目,分别是“探寻新航路的热潮”“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

1500年是世界历史的转折点,此前世界各地区相对平行、各自独立发展,有些地区几乎与世隔绝;1500年之后的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这中间的关键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着深刻的历史地理甚至社会文化背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要求扩大国外市场的经济原因是其向外发展的根源;此外“黄金热、香料说、宗教扩展说”等原因也是影响新航路开辟的因素。另外也要看到新航路能够开辟离不开一些客观条件的支持,如地圆学说,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等。

理解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后,就要了解如何开辟新航路,紧密结合教学挂图或教学课件,从时间、空间等不同维度带领学生参与到新航路开辟的经过,从迪亚士、哥伦布到麦哲伦的航行故事中感受事情发展变化过程。

新航路开辟后给西方、给中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有积极有消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去分析。

课堂时间有限,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基础情况,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可能难以面面俱到,而是更需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需要将历史的整体性展现给学生,前后知识的串联,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内容还蕴含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等情感的培育。

学情分析

经过七、八年级的历史学习,九年级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趋势,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从能力上来说,要能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初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够初步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分析、论证,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对象是初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对学科知识、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虽处在学业压力较重的学段,但是经过两年的历史学科学习以及师生关系的默契培养,学生依然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对历史课堂期待无限,愿意分享和表达自身观点。教师在充分展示学科魅力的同时,依旧要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见微知著培养其分析性思维、实用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教学难点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教学资源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6月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世界历史地图册九年级上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18年6月版

(3)唐志拔:《海船发展史话》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4)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第2版

(5)姜守明:《世界尽头的发现:大航海时代的欧洲水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

(6)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版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海洋,伴随着人类生生不息的成长!而海洋意识与海洋发展战略,对每一个国家来说,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向海而兴,背海而衰,这也是很多国家民族的历史都证明了的一个事实。”

大家能结合我们之前所学过的历史,来谈谈你对“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的理解吗?

大家谈得都很好,谢谢。

中国的汉朝,不仅有路上丝绸之路,还有海上丝绸之路,它开辟了从南海通往印度洋的航线,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条远洋航线,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海外贸易路线。

到了明朝,郑成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向海而兴,中国自古就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中国这些非凡的远航探险到1433年由于皇帝的命令而突然停止。为什么要使它们停止……至今仍是个谜。但值得注意的是,倘若在欧洲,这种停止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中国的皇帝的确能发布一道道对整个国家有约束力的命令。”

背海而衰,中国的近代史深深给我们上了一课。

中国虽然停止了远航探险,但是西方却没有。大家来对比一下“1420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和“1620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到底发生了什么?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第15课《探寻新航路》。

我们先来解决一个疑惑,何谓新航路?或者说,新航路的定义是什么?

15—16世纪,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

只有定义,并不能解决老师的疑惑,西欧国家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新航路的“新”在什么地方?新航路如何开辟的?新航路开辟有何影响?

让我们从定义出发,开启第一章内容:

《向海洋出发——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有“新”就有“旧”,旧航路是什么情况呢?大家一起来看这张“旧航路”地图

“旧商路”特点:

1、都经过地中海;

2、沟通欧亚两洲;

3、欧亚之间贸易要经过阿拉伯、意大利商人中转。

已有旧商路,为何还要再开新航路?

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史学界有很多的争论。

材料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原因。”

材料二:“14—15世纪在欧洲广泛流传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讲:东方“黄金遍地,香料盈野”。欧洲人对此深信不疑。哥伦布说:“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

材料三:“14世纪西欧人口在黑死病的锐减后开始步入急剧增长期,从而加剧了人口和土地之间的矛盾,迫使各国向外扩张以争夺新的生存空间。”

材料四:“东西方贸易失衡引起的贵金属短缺是中世纪惯有的情况,与资本主义无关,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这种短缺可能变得更加严重了。”

材料五:“西班牙人佩着利刃,携着圣经,把那里土人的肉身残杀了,然后又把他们的灵魂超送到他们向来不认识的救世主上帝处去。”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香料黄金说”“土地扩张说”“东西方贸易失衡说”“宗教扩张说”,其中“资本主义萌芽说”是其开辟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有多种多样的原因,所以西方的欧洲人才能在困境中找到机遇。

同样的,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有困境不要怕,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给你打开一扇窗的,有困境更有机遇。

理解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我们来实战演练一下。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推动力不是哥伦布、达·伽马,而是那些追求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凸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D.资本的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正确答案是:D

接下来我们开启第二章内容:

《向海洋发展——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茫茫海洋,时代先锋,我们先来认识4位航海先锋人物。

成也海角、亡也海角的探险家——迪亚士

独怆然而涕下的发现者——哥伦布

是大英雄,还是刽子手?——达?迦马

第一个环球航海的探险家——麦哲伦

翻开世界地图,我们不难发现,非洲大陆就像一个大楔子,深深地嵌入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这个“楔子”的最尖端,就是曾经令无数航海家望而生畏的“好望角”。它由葡萄牙航海探险家迪亚士于1488年发现,为葡萄牙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在迪亚士心中,他一直梦想去的地方是东方的印度。

到了1500年5月12日,葡萄牙航海家在经过好望角附近,他们遇到了大风暴,有4艘船被毁和打翻,船上人员全部遇难,其中包括迪亚士,迪亚士曾闯过了印度航线的最艰险的道路,但最终他还是没能到达真正的印度。

哥伦布,意大利航海家,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到达了他认为的他自己没有到过的“新大陆”。哥伦布始终认为他到达的是亚洲的印度,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实际上他确实达到了“新大陆”,而这个“新大陆”是之前并未被世界发现的美洲地区。

但这一切,哥伦布并不知道。

哥伦布的遗嘱中这样写道:“圣灵佑助,我获得了并在后来彻底明白了一种思想……承万能的主宰,我在1492年登上了印度大陆……”

真正到达印度的是葡萄牙航海家:达·迦马,他开辟了西欧直达印度的海路,他开创的新航线,开辟了欧洲进行殖民掠夺扩张的新时代。

达·伽马在第二次印度探险,他捕俘了一艘阿拉伯商船并将船上几百名乘客,包括妇女儿童全部烧死。据一名葡萄牙目击者叙述:“……在持续了长时间的战斗之后,司令以残暴和最无人性的手段烧毁了那只船,烧死了船上所有的人。”

据说,达·伽马此次航行掠夺而来的东方珍品:香料、丝绸、宝石等,其所得纯利竟超过第二次航行总费用的60倍以上。

麦哲伦:葡萄牙人,为西班牙王室效力探险。1519年—1521年率领船队完成环航地球,麦哲伦在环球途中在菲律宾的部族冲突中被当地居民砍死。船上的水手在他死后继续向西航行,回到欧洲。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

茫茫海洋,时代先锋,让我们再来重走这4位航海家的航线路线。(展示绘制地图)

茫茫海洋,时代先锋,让我们再来重走这4位航海家的航线路线。(展示汇总图表)

趁热打铁,我们来实战演练一下。

麦哲伦等环球航行的线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

B.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欧洲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

答案:D

对比4位航海家,我们会发现支持他们的国家不是西班牙就是葡萄牙,为什么呢?

材料一15世纪晚期,两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专制体制在航海行动上具有很大的政治、经济优势。

(展示葡萄牙政府为纪念亨利王子逝世500周年建立的发现者纪念碑并补充讲述亨利王子的航海故事)

得出结论:国家的支持

材料二两国都处在大西洋沿岸,便于出发进行海上探险。

(展示西班牙、葡萄牙的地理地图)

得出结论:优越的地理位置,靠海而兴。

材料三不仅掌握了丰富的航海知识,而且集中了许多富有航海经验的水手。

(展示多桅帆船、象限仪、指南针等)

得出结论:具备丰富的航海知识

材料四……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斗争中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情绪和宗教情绪,他们热衷于与东方基督教世界东西夹击共同抗击穆斯林,传播天主教。

(哥伦布远航是悬挂十字军的旗帜出航的,他以此来说明为上帝传教是己任。)

得出结论:狂热宗教的助推

新生事物的生命力总是很强大的,那新航路的开辟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呢?让我们走进第三章《向海洋生存——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展示材料,分析影响。

材料一: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型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1992年哥伦布达到美洲500年,许多国家进行庆祝活动,但是美洲印第安人的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一条标语:“你们的庆祝就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三:“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全球通史》

以辩论形式展开讨论:

论题:开辟新航路的影响

正方:开辟新航路利大于弊

反方:开辟新航路弊大于利

结合材料以及学生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展示16世纪中期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结论1: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展示“三角贸易”航行路线)

材料:在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的现象。

结论2: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材料:“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结论3: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

材料: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

结论4: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全都变了: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各种游记成为畅销书;商业精神大大加强。而这些观念、习俗变化的轨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作用。”

结论5:观念、习俗变迁;促进物产交流

下面我们将这些结论归类,哪些是对欧洲的影响,哪些是对世界的影响。

实战演练,看看大家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否有一个宏观了解。

过去对哥伦布行抵美洲这一事件,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答案:D

新航路的开辟到此就告一段落了,但是探索之路远没有停止。

中国明朝,郑和船队“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横渡印度洋,创造了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虽然揭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但却并未成为大航海时代的一分子。

今天,身处世界任何一方的我们,兴衰相系,荣辱共存。国家、民族、个人在面对现代化新一轮的挑战前,在全球坐标中,将如何得以振兴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

希望大家今后可以从自己的学习、生活,从社会从国家各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第一章:《向海洋出发——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第二章:《向海洋发展——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第三章:《向海洋生存——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5892.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