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等问题,增强阅读和比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读、讲、议结合,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阅读、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同时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难点:是如何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这堂课学习内容的重要特点,是较高的分析、理解难度与较强的故事性并存。因此,采用以“导”为主的教学法,读、讲、议结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提取有效信息,并有机地联系所学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以讲故事的方式增强趣味性和感性认识,以免使教学变得枯燥。

1.导入

请学生阅读导言部分,知道“维新变法”是以救国为宗旨的。提问“‘维新变法’,要变的是什么,要实行的是什么制度”后,指导学生阅读每课一得”,思考回答问题,以对变法运动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加深对其“救国”目的的理解。然后以“这场运动是如何开展的,这条道路能行得通吗,为什么”的问题导入新课。

一.[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学生看书,了解“公车”的含义。

背景。回忆马关条约》的影响,认识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

简单经过。关于时间、地点、发起人,让学生了解即可。对于上书的主要内容,提问学生答出后,进一步提问“拒和”“变法”的含义(“拒和”是指不在(马关条约)上签字;“变法”是指改变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以此帮助学生认识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要求抵御外悔、救亡图强的心声,加强思想教育。

结合小字部分对康有为、梁启超进行简单介绍,并请学生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政治思想的主要区别。

影响。点明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即可。

二.[警世洪钟《天演论》]

教师提出问题:公车上书后,维新派为了进一步推动变法运动的发展,开展了哪些活动?(天演论)宣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归纳,教师做适当指导。重点强调严复在《天演论》中的主要观点和进步影响。

三.[短暂的“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建议教师注意采用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变法开始。教师应根据课本内容首先强调背景,再次帮助学生认识当时的危急局势。对于变法开始的标志和为什么称为“戊戌变法”,要求学生了解即可。可解释“国是”的含义。

主要内容。简要解释每一条变法内容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指导学生按经济、军事、政治、教育等类别归类。可给学生2--3分钟时间看书,然后采用抢答竞赛方式让学生当场记忆。

影响。可将这一时期主要史实列出,以帮助学生思考并结合课本内容对“百日维新”做出客观评价。

时间近代化历程主要中外战争

19世纪40——60年代两次鸦片战争——惨败

191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封建地主阶级

(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甲午中日战争----惨败

19世纪90年代末至20世纪初百日维新——民族资产阶级

(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惨败

随后置疑:为什么“百日维新”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结局。首先强调其结局是失败了。关于失败原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回答。如果学生理解能力较强,可进一步指出并简要说明维新变法的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

最后,可以“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的改革与进步”为题进行讨论,请学生就自己感触最深的某一内容谈谈认识,只要言之有理都应鼓励。教师最后注意强调,不管维新变法运动功过如何,在当时的中国,它确实是爱国的和进步的。‘

精选阅读

维新变法运动


科目

历史

年级

班级

134

时间

课题

第五课维新变法运动

线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要求变法,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史实的了解,认识到他们承担起救亡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是当时中国国情所决定的,树立个人奋斗与国家民族的振兴相统一的人生观、价值观。

2、通过对戊戌变法过程的讲述,歌颂谭嗣同等维新人士为变法图强而英勇就义的大无畏精神,使学生认识,中国封建势力顽固派的抵抗是本次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内容,培养学生分析19世纪末中国的国情,认识救亡图存是当时最紧要的任务。而学习戊戌变法的历史,又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性与具体进程中的曲折性。

2、通过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资产阶级维新知识分子变法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他们是由士大夫转化来的新型近代知识分子,既具有进步性又具有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从中学会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

3、学习百日维新及其历史意义与教训时,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争夺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分车上书;康、梁的维新思想及其传播;维新派同顽固势力的论战;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重点

1、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

2、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

3、对戊戌变法运动的评价

难点

1、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

2、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

3、对戊戌变法运动的评价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二新授[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帝国主义列强更加认为中国是一块可以任其宰割的肥肉。(一)瓜分狂潮

展示时局图

北极熊,代表俄国,将整个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它的势力范围;

虎,代表英国,吞食我最富庶的长江流域作为势力范围;

德国,象一条七寸毒蛇一样把我国的山东紧紧缠住

狂奔乱跳的大青蛙,代表法国,一举伸向我两广、云南

小太阳、日本,气焰嚣张,又把我国的福建作为它的势力范围。

图的东南部还有一只秃鹰正向中国飞来,它代表美国,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迟到者”,但它不会吃其它帝国主义国家残羹剩饭就善罢甘休,而是另有企图和阴谋的……。

(二)维新运动兴起

1、公车上书——1895年

(1)背景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中,清朝政治制度的腐朽已经到了不可不变的地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渐觉醒,要求改变现状的呼声越来越高。

(提问)他们是谁呢?——康有为和梁启超

1895年恰好是举办三年一次的会试,康有为、梁启超一起到北京赴考,共同领导了这场轰动全国的上书请愿活动,过去“公车”是举人的代称,康有为等人是举人,所以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公车上书”。

(2)过程及影响

维新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公车上书”打破了清朝建朝二百多年以来的先例。冲破了当时舆论沉闷的局面,特别是在封建知识分子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公车上书”之后,维新派在各地创办起了学会、报刊,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展开。

请大家一起来看这张活动表。表里把我们刚刚讲的维新派的活动分成以下的几大类,方便大家记忆,(分别解释)。

著书讲学

上书皇帝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组织强学会(政治团体)

维新变法活动《万国公报》——《中外纪闻》[]

《时务报》--南

创办报刊

《国闻报》——北

展开斗争(三)百日维新

提问: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什么?

——《定国是诏》注意这个“是”,是“是非”的“是”,而不是“事情”的“事”。“国是”是指国家的基本政策方针。颁布《定国是诏》,标志着变法的开始,也是“百日维新”的开始。

提问:由于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所以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

——“戊戌变法”

从6月11日这天开始到9月21日,光绪帝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请同学们仔细看看书本变法的内容。

1、戊戌政变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慈禧在变法诏令颁布的第四天,就威逼光绪帝一天内连发三道谕旨。(1)先把光绪帝的老师翁同翮的职务免去了,这等于砍掉了光绪帝的左右手;(2)她把军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派她的亲信荣禄担任直隶总督,统率北洋军队,以控制北京和天津的局势。(3)她重新抓住了用人权。(4)慈禧还加强警戒,并派人监视皇帝的一举一动,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社会上纷纷传说慈禧会利用九月天津阅兵的机会,发动政变,废掉光绪帝。这情况光绪也察觉到了,他两次写密诏给康有为、梁启超商量对策。康有为、梁启超看了密赵束手无策,抱头痛哭。他们商议后认为掌握一部分军权的袁世凯是唯一可能争取过来的力量。维新派把全部赌注押在袁世凯的身上。让他带兵进京,保护皇帝。那么,袁世凯是否不负所托呢?

——袁世凯是个看风使舵的老狐狸,他出卖了维新派。接到密报,慈禧赶回皇宫,在9月21日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宣布重新“亲政”。百日维新终于失败。

2、百日维新的失败

提问:为什么会失败?

(1)19世纪9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仅仅是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势力太小。相比较,封建顽固派势力就强大得多了。

(2)在变法过程有没有发动人民群众。相反,他们依靠既无实权也无军权的皇帝。

[

课堂小结

I由学生小结

布置作业

历史填图册

板书设计

第五课维新变法运动

①背景

1、维新运动兴起

②过程及影响

①戊戌政变

2、百生维新②失败原因

教学后记

与日本的比较能让学生意识到经济强大是抵御外敌入侵的方法之一。变法的内容较为枯燥,不宜多讲。可对京师大学堂——北大的前身,加以介绍,以鼓舞学生的学习动力。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导入新课)我听说咱们班几位同学排演了一目历史小短剧,(由六位学生表演《时局图》,分别饰演旁白兼清政府、熊、肠、虎、蛙、太阳)首先请他们为大家表演(加分),其他同学思考这个短剧说明了什么问题。(表演短剧,然后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这时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板书课题:第13课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讲授新科)在维新变法运动兴起时中国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来看第一个黑体字,在这一目中我们要掌握哪些内容呢?(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补充课外资料,加分)大家说的都很好,这里讲到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无产阶级产生于什么时期?(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所以中国的无产阶级比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的早。为什么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而不是在其他时期呢?(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我们就以华侨陈起沅所办的继昌隆缫丝厂为例来看一下。(教师解释“缫丝”)谁能介绍一下陈启沅这个人?(学生介绍,加分)。他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是怎样创办

、发展起来的?(学生总结回答,学生小组讨论回答不完全,则引导提问:为什么继昌隆缫丝厂会出现这种局面?加分)民族资本主义是否就此止步不前了呢?当然不是,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对比,由此可以看出在什么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快?(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请看大屏幕(出示三段材料),小组迅速交流一下,选出代表回答。(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经济力量的增强为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创造了条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面对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一些开明的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要求学习日本、俄国变法图强,所以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就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板书: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救亡图存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成为维新变法运动的领袖。(出示康、梁的图片),

哪为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康有为、梁启超(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维新变法运动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活动是从“公车上书”开始的(板书),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公车”怎么讲?(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公车上书没有成功但影响很大,冲破了长期以来清朝的黑暗统治下政治舆论沉闷的局面,特别在封建知识分子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公车上书”之后维新运动并未就此停止,而是更广泛的展开了。

看第三个黑体字(板书),这一目我们应该掌握哪些内容?(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教师强调知识要点:强学会、重要的报刊、学会。强学会成立后《万国公报》该为《中外纪闻》,强学会称为维新派的政治团体。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康有为、梁启超都曾提到日本、俄国的改革,其用意就是希望中国也能通过维新变法运动走上独立富强之路,请看大屏幕(出示维新派的代表言论,学生齐读),通过这些言论我们可以看出维新派对改革的认识

和态度,认为改革是唯一的出路。中外历史上由那些改革曾是国家富强起来?(小组讨论回答,加分)联系我国当今的改革开放,从我们的现实生活出发,你有什么看法?(小组讨论,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加分)由此可以看出顺应时代的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才能推动生产了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现在我国进行的体制改革就是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经济体制,是“大改”,一定能使中国走向光明的未来和富强之路。

(小结)小组派代表总结,学生自己出练习题。

(板书)

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第13课

维新变法运动序幕:公车上书

的兴起

开展:强学会和维新运动的展开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学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学案

1、学习目标: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

2、学习重点: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3、学习难点:严复的主要思想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在课文中圈划出来,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维新变法运动

兴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失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经济上:______________;

军事上:______________;

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

文化教育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戊戌变法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4、严复主张学习西方的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

1、严复为什么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呢?假如戊戌变法中国成功了会怎样?

3、疑点与难点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A.强学会的建立B.“公车上书”

C.《定国是诏》的颁布D.保国会的建立

2、1895——1898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主张()

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B.救国图存,变法自强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3、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主要是因为他们()

A.发起了洋务运动B.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C.领导了辛亥革命D.参加了新文化运动

4、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5、将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来的思想家是()

A.魏源B.严复C.康有为D.梁启超

6、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A.康熙帝B.道光帝C.光绪帝D.宣统帝

7、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践行了自己“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的豪言壮语,为变法图强甘愿流血牺牲的爱国志士是()

A.邓世昌B.康有为C.梁启超D.谭嗣同

二、非选择题

康有为在一次上书中说,局势“譬犹地雷四伏,药线交通,一处火燃,四处皆应……割台之后,两载遂有胶州……恐有尔之后,皇上与诸臣欲苟安旦夕而不可得矣……故当今日而思图存,舍变法外,更无他巧”。

请回答:1、材料中的“割台”指什么事?发生在哪一年?

2、材料中的“皇上”是哪一位皇帝?

3、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4、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的倡导下发动了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的结果如何?请列举一位“为变法而流血”的人物。

B、选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你知道中国近代与第二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吗?()

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2、戊戌变法期间,一个英国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不可能了解到的情况是()

A.英国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

B.沙俄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外国商人在上海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D.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有外国军队驻扎

3、19世纪末,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西方军事技术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经济技术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4、初二年级一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的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李明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

A.洋务派主张兴办近代工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B.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运动的序幕

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5、“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这一观点出现在()

A.《海国图志》中B.《天演论》中

C.“明定国是”诏书中D.林则徐给皇帝的上书中

6、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

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其一篇曰《物竞》,又其一曰《天择》。物竞者,物争自存也;天择者,存其宜种也。

材料二:1895年后,他发表了很多文章,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胜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政化之极则。

请回答:1、以上观点出自近代哪位思想家、翻译家之手?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

2、他最负盛名的译著是什么?在这部译著中他宣传了什么观点?

3、这部译著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771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