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中国近代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二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中国近代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二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曰)
(1)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
▲(2)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建军节的由来)
(3)结果:余部兵分两路,一路到广东海陆丰地区,另一路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
2、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1)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最大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红色故都”:瑞金)
(2)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3、红军长征:(1934.10——1936.10)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2)出发地点:瑞金;会师地点:甘肃会宁
(3)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艰难: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穿过草地、[巧渡金沙江后,跳出敌人包围圈]
(5)胜利标志:红一、二、四方面军(即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6)意义:
一、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曰)
1、军队:关东军地点:沈阳
2、国民党态度: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方针
3、结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4、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二、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曰)
1、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2、目的:通过“兵谏”,逼蒋抗日
3、中共和平解决基于民族利益(人物:周恩来等人)
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三、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37.7.7)
1、人物:第29军(佟、赵)
2、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开始全面抗战。
3、八路军、新四军改编:
4、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四、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30万人以上
五、主要战役:
1、▲台儿庄战役(1938年)国民党军队(李宗仁)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重大胜利。
2、▲百团大战八路军(彭德怀)、华北2000多千米战线
(1940年8月)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战役。
六、中共七大:(1945年4月)
1、地点:延安
2、主要内容:(1)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2)制定政治路线:
(3)确定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
(4)选择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3、意义:胜利的大会,团结的大会
七、日本无条件投降
1、1945.8,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
2、毛泽东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号召
3、1945年8月15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结束。
4、台湾光复:1895年《马关条约》被占领,1945年8月,回归祖国。
八、人物:
1、聂耳:《义勇军进行曲》曲作者
2、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曲作者
3、徐悲鸿:画家
▲4、侯德榜:“侯氏制碱法”
九、抗战胜利的原因:
意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一、重庆谈判(1945年8月—10月)
1、抗战胜利后,中国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2、中共赴重庆谈判的目的:为了表明中共和谈诚意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3、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4、结果:签定《双十协定》(1945年10月,内容:)
5、未达成协议:①解放区民主政权 ②人民解放军的合法地位问题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经过:
1、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①开始标志:1946.6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②中共抵抗作战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作战方式:运动战
结果:粉碎全面进攻
2、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
①地点: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
②中共抵抗(1)陕甘宁解放区:西北野战军(彭德怀)党中央转战陕北
(2)山东解放区: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孟良崮战役
▲3、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1947.6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4、三大战役:
①辽沈战役军队: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
(1948.9—11)关门打狗的“门”:锦州
战绩:共歼敌47万多人
作用: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第一次取得数量上的优势。
②淮海战役军队: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刘、陈……)
(1948.11—1949.1)中心: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战绩:歼敌55万多人
作用: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渡江作战奠定基础。
③平津战役军队: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
(1948.11—1949.1)先打两头:张家口、天津
战绩:歼灭和改编52万多人(傅作义的军队接受和平改编)
作用:基本上解放华北全境
④三大战役后,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加速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5、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曰—23曰)
①军队:百万雄师
②战线:在江西湖口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
③国民党政权被覆灭的标志:1949年4月23曰,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6、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7、中国近代社会的两次历史性变化:
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中国近代史(八年级)标志事件汇编
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事件——鸦片战争(1840—1842)
2.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鸦片战争
3.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战争爆发。
4.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5.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的事件是——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
6.标志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1894年威海卫战役
7.标志中国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条约是——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定
8.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事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9.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是——1901《辛丑条约》的签订
10.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事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11.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12.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洋务运动
13.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公车上书
14.标志着戊戌变法开始的事件是——光绪帝颁布改新诏书
15.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是——戊戌政变
16.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标志性事件是——辛亥革命
17.清朝统治结束的标志——辛亥革命
18.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的标志——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组阁成功,孙中山宣布解职
19.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0.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是——1919年五四运动
2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事件是——1921年**一大的召开
22.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的事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3.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4.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事件是——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25.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事件——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26.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的事件是——1927年,南昌起义
27.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的标志事件——南昌起义
28.长征开始的标志——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29.长征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胜利结束。
30.日本局部侵华或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
31.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32.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33.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七七事变
34.日本投降的标志——1945年8月,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35.抗日战争结束的标志——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
36.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屡败的局面的事件是——抗日战争的胜利
37.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38.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是——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9.国民政权垮台的标志性事件是——1949年4月,南京解放
40.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是在——三大战役

相关推荐

中国近代史单元复习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中国近代史单元复习”,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近代史单元复习

内容介绍: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复习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近代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初步阅读、理解和归纳一些基本的历史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问题;认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复习策略:

1、从整体上理清大的线索。

2、注意对知识的迁移运用,掌握知识的联系。

3、辨证地看待一些历史问题,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主次。

4、分析比较历次运动。

5、认识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各阶层、无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中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6、在复习时,应纵向地梳理教材中民主革命历史线索,横向地归纳比较各时期民主革命的特点,举一反三。

知识体系: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列强侵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甲午战争(1894年)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 虎门硝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反抗侵略甲午战争中的爱国官兵

收复新疆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

近代化探索戊戌变法(维新派)

辛亥革命(革命派)

新文化运动(激进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919—1936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6—1949年)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内容标准:

1、讲述林则徐虎门硝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5、讲述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知识构建立: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

内容标准: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构建: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内容标准: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知识构建: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线索: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就一直不断地对中国进行着各种侵略。到1931年,日本先后发动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使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然而国民党政府继续推行所谓的不抵抗政策,进一步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感召下,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也发动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答应“停止剿共,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也随之开始进行全民族的神圣抗战,经过八年的艰苦斗争,最终取得了抗战的彻底胜利。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内容标准:

1、简述九一八事变爆发原因、时间、标志和影响,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简述七七事变的经过、结果和意义,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4、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5、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6、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时间、主要内容及意义;

7、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知识构建:

第15课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一、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1、爆发:蓄谋已久

1931年9月18日,沈阳柳条湖事件

2、结果: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

3、各方态度:

(国民党)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

(共产党)多次发表宣言,号召共同抗日;

华北危机——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一二九运动后,1935年12月,中共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西安事变中共努力促成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人民)广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4、影响:民族危机加深,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二、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1、原因:民族危机加深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扩大侵华的其他事件:

1932年,日本策划成立长春伪满洲国;

1932年1月28日,上海“一二八事变”;

1935年,策划华北事变,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中国各界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表现

①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广泛开展武装斗争;

②1931年11月,东北军(将领马占山),嫩江桥抗战;

③1932年1月28日,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英勇反击;

④1933年5月,国民革命军(冯玉祥、方振武)和共产党(吉鸿昌)组成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

⑤1935年,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三、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1、背景:

①日军占领华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根因):

②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影响;

③中共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④国民党内部分化,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共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主张抗日;

⑤蒋介石亲赴西安督战(直因)。

2、时间、人物;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

3、经过:苦谏——哭谏——兵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4、结果:在各方面的努力和影响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签发“停止剿共,联共抗日”的决议。(★强调中共的努力)

5、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即将来临。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单元线索: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战。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施行反动政策,并悍然发动内战。面对国民党的反动政策,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最终胜利,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经过三年多的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内容标准:

1、知道重庆谈判的原因、结果和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内战爆发的时间、标志及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西北战场的战况、战果)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经过、影响,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的史实。

3、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条件、时间、经过和意义和渡江战役的结果、意义,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明确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的反动政策,以及面对国民党的反动政策,中共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对策及其结果。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最终胜利,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

政治方面:

1、内战爆发前,努力争取和平民主,参加重庆谈判;

2、内战爆发后,领导全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孤立蒋介石;

3、战略决战胜利后,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革命胜利后,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4、国民党政权覆灭后,召开政协会议,初步形成国家政治制度。

军事方面:

1、内战初期,以歼敌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2、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始了全国性的战略反攻;

3、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发动三大战役,基本消灭敌军主力;

4、1949年4月,北平谈判破裂后,发动渡江战役,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经济方面: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为解放战争迅速取胜作保证。

能力培养:

学生能清晰的理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中共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作的努力。

知识构建:

一、重庆谈判

1、原因:

国民党:主要原因:争取准备内战时间,欺骗国内外舆论

真实意图:推卸内战责任

共产党:响应(全国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

努力制止内战,争取和平民主

表明和平诚意

用事实揭露美蒋假和平的阴谋

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争取中间力量

2、时间:1945年8月

3、过程:中共毛泽东、周恩来等飞抵重庆谈判

4、结果:国共签署《双十协定》

国民党接受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召开政协会议的建议;但拒绝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5、意义:表明了诚意,扩大了影响,迫蒋被动。

二、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1946年6月,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2、1946年6月—1947年2月,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过程:政治上:建立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孤立国民党反动派;

军事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3、蒋介石收缩战线,转入重点进攻(山东、陕北)

4、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粉碎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全国性战略反攻序幕)

1、时间:1947年夏,

2、经过:刘、邓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陈庚率晋冀鲁豫太岳兵团挺进豫西(孟良崮战役)

陈、粟率华东解放军主力进军豫皖苏地区

3、影响:三军“品”字进军,互为犄角,钳制中原,威胁宁、汉;形成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形势。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内容标准:

1、

2、

3、

4、

知识构建: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内容标准:

1、

2、

3、

4、

知识构建:

2019中考历史知识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


2019中考历史知识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

西方列强的侵略史:

1、鸦片战争(1840—1842)

英国侵略中国,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重大改变。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攻占中国首都北京(这是西方列强第一次占领中国首都),并且火烧了北京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为了实现霸占亚洲的计划,于1894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化成的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英美法德日恶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于1900年在天津大沽登陆,进攻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5、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炮击我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占领沈阳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6、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1937—1945)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一百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1、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

2、1860年太平军打败洋枪队,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3、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边境危机严重,左宗棠收复新疆。

4、甲午战争中,邓世昌以身殉国。

5、义和团和爱国清军抗击八国联军,取得廊坊大捷和杨村大捷。

6、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的抗日义勇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涌现出了杨靖宇(河南确山人)等抗日英雄。

7、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开展敌后游击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胜利。国民政府军队在正面战场抵抗侵略,取得了台儿庄大战的重大胜利。

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1、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取得胜利。

2、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展开。

试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1、在方法上向西方学习。

2、从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3、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反映中国先进人物为挽救民族危亡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

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提纲:近代化的起步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提纲:近代化的起步”,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提纲:近代化的起步

一、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2)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3)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区别: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物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留学生。后期:又提出“求富”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6)评价(意义):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二、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多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这次上书为“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变法的内容: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2)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前后104天,因此叫“百日维新”。1819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三册P71表)

(4)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三、辛亥革命

(1)孙中山的主要活动,a、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b、1905年,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于8月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a、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废除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

b、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是,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闪耀着光芒。

四、新文化运动时间:1915年起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里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复古思想到处泛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目的:反对尊孔复古。

(2)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4)新文化运动的阵地: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5)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斗争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

(6)新文化运动的作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性质)

(7)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8)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9)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770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