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

班级姓名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3、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

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学习重点】

反驳论证的方法(间接反驳)

【学习难点】

文章所表现的鲁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的领会。

【知识链接】

1、驳论文简介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二是驳论据。三是驳论证。

2、简介“九一八”事变与本文的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而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采取不抵抗政策,“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国联”即“国际联盟”的简称,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和调节相互矛盾,于1920年成立的国际组织。鲁迅指出“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它派出的调查团到我国东北调查后,在发表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中,指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非“合法之自卫手段”,但居然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国联对日本的侵略不采取任何制裁的措施。蒋介石向国联哀求,实际上就是向日本帝国主义哀求,充分地揭露了蒋介石屈膝投降的奴才相。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因此,在当时有些人便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针对上述情况鲁迅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写了这篇文章。

3、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很多,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诗歌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集》等。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集》。

【自主学习】

1、注音

搽()玄虚()省悟()

渺茫()脊梁()诓骗()

2、解释下列词语:

玄虚:

渺茫:

诓骗:

怀古伤今:

为民请命:

【合作探究】

3、一二段这两段话中,揭示了对方什么谬误论点?什么论据?哪些语句最富于讽刺意味?

4、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5、阅读文章3—5段,思考:写驳论,要善于寻找批驳的“突破口”,所谓“突破口”,就是对方谬误的薄弱环节,抓住了它,就能击中要害。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本文以反驳对方的论证,即指出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为“突破口”?

6、揣摩第一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7、揣摩下列加粗字词的表达效果:

……不过一面总是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就是诬蔑。

【精读精练】

阅读理解下文,完成问题。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有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a)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b),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

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8、“正史”是加了引号的,这个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1)这一类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句中,作为比喻,“脊梁”是_______________意思.“状元宰相”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划线的ab两个“中国人”指代什么?请分明指出:

a:中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国人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这几段文字里,作者通过列举事实所确立的正面观点是______.所批驳的观点是_____.

13、指出敌论错误的根源在于

A.捏造事实B.以偏概全C.不明真相D.以小见大

14、作者所写的,这一类人们的总的特点是_________,作者用一个比喻句集中称赞他们的业绩和品格,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鲁迅的语言饱蘸感情.请选择恰当的分析项说明下列加线词分别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讽刺B.赞颂C.自豪D.愤慨

(1)我们从古以来┅┅()(2)所谓正史()

(3)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4)那简直是诬蔑()

【主题阅读】

16、朗读并体会鲁迅的自嘲诗,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旧帽遮颜过闹市,破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这首诗是鲁迅1932年10月12日“午后为柳亚子书”。鲁迅写此诗时正值中华民族内忧外患日益严重之时: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又于1932年进攻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国民党对日不抵抗,却连年发动内战,对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进行残酷围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正是“长天列战云,花树已萧森”之忧,在这白色恐怖笼罩全国,鲁迅时刻都有遇害的危险情况下,鲁迅出于爱祖国、爱人民的挚情,面对敌人的迫害,不畏强暴,沉着应付,不屈不挠,写下了此首自嘲诗,集中地反映了作者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战斗毅力,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是鲁迅旧诗中最为人称道的一首。

【拓展提升】

17、你知道哪些关于“自信”的名言,写在下面。

18、你知道哪些因自信走向成功的名人故事?同学之间交流一下。

第十六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解释下列词语

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渺茫: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诓骗:用谎话骗人。怀古伤今: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为民请命:请命,代人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3、谬误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谬误论据:两年以前,……却也是事实。语句:“总自夸”,“只希望”,“也是事实”,“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4、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

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这是驳论证。

5、因为谬论论据都是被作者给予肯定的事实,谬论论点表面看上去似乎也正确,那么要想驳斥这一观点,最好的方法自然是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即驳论证了。

6、不能,“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及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一味”则是深陷而不能自拔。它们准确的写出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性。7、“总”写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并间接讴歌“中国的脊梁”屡挫屡战的精神。“简直”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

8、表示对正史的否定

9、(1)这一类指进而头苦干的人等(2)中国的脊梁就是现在也未尝少.

10、支柱(中坚,栋梁,支撑)状无宰相指喻当时能公开的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11、a、一小撮中国反动派b、全体中国人

12、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中工人失掉了自信力13、B

14、有确信不自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15、(1)C(2)A(3)D

17、(1)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2)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毛泽东

(3)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莎士比亚

18、略

延伸阅读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
一.考点导航
1.文艺复兴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于_________,其先驱是__________,他创作的长诗是《______》。他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芬奇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_____国的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艺复兴的时间是_____世纪至________世纪,范围从____________开始,15-16世纪扩展到_________其他国家和地区。
4.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从____________转移到了________沿岸。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爆发的标志是________年,国王____________召集议会开会筹集军费。1649年,英国成立共和国。___________掌握了政权,担任“______________”,实行有利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政策。他去世后不久,____________复辟。为了_____________,1689年,______________通过了《权利法案》,它以_________形式对__________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这样,________________的资产阶级专政开始确立起来。
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_______________,确立了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发展扫清了_______,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美洲的土著居民是_____________人,17世纪初,英国人开始在北美__________沿岸建立殖民地,一百多年以后,已经有______个,这些殖民地居民,除英国移民和土著居民___________人外,还有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以及非洲来的___________。他们共同劳动,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8._________年,美国制定了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___________国家,总统既是_________,又是______________,享有_______________权。________-当选第一任总统。
9..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是结束了__________________,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_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10.独立战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法国大革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火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年____月__日巴黎人民攻占____________。革命中颁布了__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法国大革命的意义:摧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播了___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3.工业革命的时间_______________,主要国家_________________,重要发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创造了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_____________最终战胜了___________;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___________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______先进、______落后的局面;造成了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的分化与对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
二.名师导学
1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点:
相同点:根本原因、性质、领导阶级、在革命过程中,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献、结果、影响。
不同点:原因不完全相同、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特点不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实行的是联邦制,法国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确立的是民主共和制。
2.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历史人物的评价。
人类的历史活动是人的活动,掌握历史人物的基本活动,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能够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活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都有一个关键性的领导人物,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克伦威尔,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华盛顿和南北战争中的林肯,法国大革命中的拿破仑。
3.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颁布的这些文献,在复习时注意比较,重点掌握内容和意义。
(1).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中通过的法律文献包括了《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
(2).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后,资产阶级通过了哪些具有宪法性质的的文献来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法典》。
三.中考压轴
1.14~16世纪,欧洲的思想领域和商业交通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被称为“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其中“世界被发现”是指()
A.尼德兰革命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D.新航路的开辟
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认为:人类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这充分体现出的精神是()
A.人文主义B.唯物主义C.唯心主义D.浪漫主义
3.16世纪,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使大西洋沿岸的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主要商路发生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B.文艺复兴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
4.14~16世纪,世界历史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下列事件为新时代的到来创造条件的是()
①文艺复兴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③新航路的开辟④法国大革命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5.在民主国家里,法律便是国王;在专制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下列国家中最早开始从“国王就是法律”向“法律便是国王”转变的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中国
6.“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全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最终赢得了对立。”——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这段话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中国北伐战争B.美国独立战争C.法国大革命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7.下列关于美国独立战争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①来克星顿打响了抗英斗争的第一枪
②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③《独立宣言)的发表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
④《巴黎和约》签署,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8.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道:“14日,星期二,无事。”然而,这一天却改写了法国历史。因为在这天()
A.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B.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
C.法国建立了共和国D.拿破仑颁布了《法典》
9.有人认为,2010年3月日本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将成为丰田公司的“滑铁卢”。“滑铁卢”作为失败的代名词,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克伦威尔B.圣马丁C.罗伯斯庇尔D.拿破仑
10.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示出社会上的差别。
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任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卜,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列剥夺。
上述材料出自()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民法典》
11.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会(即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举行,英国举办博览会的最主要条件是()
A.新航路开辟B.君主立宪制确立C.“日不落帝国”形成D.工业革命完成
12.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1851年,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开幕,当时陈列的展品不可能有()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
①珍妮纺纱机②网络长椅③火车机车④汽车
A.①②全品中考网B.①③C.②③D.②④
列举题
13请列举英、美、法三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法律文献各一部。
14.请列举下列信息相对应的历史人物。(4分)
(1)发现“新大陆”的意大利航海家——
(2)英国共和国时期的“护国主”——
(3)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
(4)美国第一任总统——
材料题
15阅读材料:
材料一经过漫长的航行后,他和同伴于1492年10月12日突然发现远处有陆地,于是高兴地前往,到了近处一看,原来是座海岛,这个岛就是现在美洲加勒比海上巴哈马群岛中的瓜纳哈尼岛。
材料二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哪一位航海家?(1分)
(2)材料二中有A、B、C三条航线,哪一条是环球航行路线?(1分)率领这支环球航行船队的航海家是谁?(1分)
(3)最早开辟新航路的是哪两个国家?(2分)
(4)谈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2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见于哪一历史文献?它发表于哪一年?是由什么机构通过的?
(2)这一历史文献的发表有何意义?
17
当看到资本主义曙光之时,资产阶级以排山倒海之势冲破了封建制度的束缚,迎来了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从以上叙述中可以看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相同原因是什么?(1分)
(2)在此期间美国爆发了一场什么战争?关键性的领导人是谁?(2分)
(3)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2分)
(4)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共同影响是什么?(1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2、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3、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学习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知识链接】
1、课题解读
阿西莫夫在《新疆域》一书的序言中说,这些文章是“对科学近期进展的回顾和对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成就的重新检讨与评价”。因此,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成为大陆漂移学说的有力证据;作者在解释了斯石英——被压扁的沙子及形成原因之后,重点说明斯石英的性质,为排除“火山说”并确认“撞击说”提供了科学依据。两篇短文,运用科学发现来为某种理论做佐证,表现了作者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力以及深入探索的精神。
2、关于恐龙的灭绝。
在距今大约23亿一8000万年的中生代,恐龙这个庞大的爬行动物,曾是称霸地球的生灵。这些庞然大物在中生代的陆地上自由安闲地生活了1亿多年。但是随着中生代的结束,曾经不可一世的恐龙,竟静静地在地球上灭绝了。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们做了多种预测:一是天气变冷使得恐龙因饥冷死往;二是地震、火山喷发接连不断,大洪水相继肆虐,恐龙们不及逃脱而死去。三是宇宙中有间隔地球很近的新星或新星爆炸,大量高能射线辐射到地球上来,把恐龙杀死;四是可能有小行星直接撞击到地球上爆炸,造成恐龙大量死亡。
3、走近作者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Asimov)(1920—1992),美籍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闻名遐迩,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畅销杂志。
一、课前预习
(一)基础巩固
1、给下列字注音或结合拼音写汉字
遗hái()骨gé()zhě()皱追sù()
劫()难蟾蜍()陨()石携()带
2、解释下列词语
劫难:
 追溯
3、整体感知
明确《恐龙无处不在》的结构及作者的行文思路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
第三部分(15自然段):。
 明确《被压扁的沙子》的结构及作者的行文思路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第4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至全文完),。
4、填空
(1)两篇短文选自________国________作家________的作品,两篇文章同为________。
(2)我国的“恐龙之乡”是四川____________(地名)。

【家长签字】(温馨提示:请家长写清楚孩子预习时读了几遍课文,请签上姓名)

二、课堂研讨
1、《恐龙无处不在》这篇课文的说明内容涉及到哪两个学科?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2、在《被压扁的沙子》里作者提到恐龙灭尽的两种理论,你能找出来吗?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3、文章的作者提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其实我们中学生所学的各门学科之间也是互相联系的,请你从自己的体会入手,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三、当堂检测
①这颗绝对美丽、闪烁着蔚蓝色光泽的球体,就是人类的家。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这个家,却变得越来越肮脏,空气、海洋、森林,整个地球环境全面恶化,人们已称我们的地球为“不幸的地球”,人类“不幸的家”。
②地球的不幸在于它原有的占陆地三分之二的76亿公顷森林,到20世纪80年代已不足28亿公顷,并且还在以每年18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森林大面积被毁,自然大大降低了地球对空气的净化作用。a目前全世界约有9亿人生活在b对健康十分有害c的环境中。
③地球的不幸还在于全世界每年要生产3.3亿吨有害废物,排放200万吨铅、7800吨砷、11000吨镉到大气层中,这些均超出其自然背景值的20~300倍,严重污染了空气,以至于现在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越来越大,温室效应也日益()。
④地球的不幸更在于人们不仅污染了陆地、天空,还污染了海洋。每年,人们要从船舶倾倒600万吨废物到大海,从船上扔下500万个塑料集装箱,漏油40万吨;目前,地球上已有10%的监测河流受污染,70%的人使用不到安全的食用水,水源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
⑤从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到水资源被污染,这一切人类都被追究为罪魁祸首!这就是地球最大的不幸——人满为患!
⑥让我们用欧文的话结束全文。60年代末,美国宇航员欧文登上月球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地球是那样的伟大而美丽,又是那样的微小和脆弱……请告诉地球上所有的人们,只有我们的地球是温暖的、有生命的,请好好地照料地球,珍惜地球!
1、.阅读全文,并给这篇文章加一个题目。
2、“二氧化碳浓度严重超标”一句是从第②段抽出来的,请将它还原到第②段a、b、c三处中最合适的一处。
3、选择一个恰当的词填在第③段中的括号里。
A.明显B.加剧C.显著D.强烈
4、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
5、要减轻地球的负担,保护地球,你认为人类应采取哪些对策?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蝉和贝壳》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和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掌握写动物的写作技巧。
2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自由朗读课文《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你认为重点的句子画下来,反复朗读。
2、字词学习: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这个词
收敛()聒聒()宽恕()
二、课堂研讨
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蝉的生命意义是什么?我们能从蝉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3、《蝉》中的“想起秋风颜色”,“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三、研讨展示,互动交流
四、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一、预习导学
1、自由朗读课文《贝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你认为重点的句子画下来,反复朗读。
2、字词学习,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这个词
卑()微一丝不苟()
二、课堂研讨
1、作者为什么说贝壳“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宝贝”?
2、作者看到这美丽的贝壳感悟是什么?
3、父亲结尾的一句“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中“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
4、对比阅读《蝉》《贝壳》这篇文章,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三、研讨成果展示,互动交流
四、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学了这两篇课文后,你应该怎样学习呢?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要公的一句名言来回答: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258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