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苏教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苏教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苏教版)

本单元用三个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名人相关事件来表达“无私奉献”的主题。第一篇文章和第三篇文章讲的是大事,第二篇文章写的是小事。

《在大海中永生》这是一篇通讯,根据新华社通讯《在大海中永生》,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线索摘写而成。作者表达的感情真挚,运用的语言丰富,有一定的跳跃性。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人物的相关背景资料,并注意合理地运用。要注意朗读与想象的结合,朗读与理解的结合,做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要注意情节展开与情境创设之间的关系,把握整体,关注细节。要注意感情基调正确定位。悲痛中有激昂,怀念中有爱戴,总的来说,是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这样才和“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文章主旨相吻合。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文章通过记叙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与“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表现了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爱”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引出了“‘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奉献主题。教学中要抓住文章开头的“爱”字,根据两件事情前因后果的关系展开教学过程,特别是后面书信内容的理解,要先和前面的事情联系起来,再作适当的拓展,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仅仅围绕文章最后一句话来组织教学,为理解而理解,破坏了文章的情境。

《艾滋病小斗士》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电视中有过专门的报道。文章运用倒叙的手法,先写恩科西的去世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感叹,再交待恩科西的身世遭遇以及与艾滋病顽强抗争的事例,最后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的讲话进一步阐明主题。全文的教学要结合课后练习3来进行,需要老师们注意的是,如何把恩科西与社会偏见作斗争和他关心其他艾滋病人统一起来。教学时要特别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精神,同时还可以根据事件的前后关系做好教学的过渡。

《习作四》是写一写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平时教学中有很多的缺憾之处,教师也可以写一写对学生的歉意,对教学的缺憾。

练习四中的语文与生活是关于错别字的练习,教师可以把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别字全部梳理出来,让学生订正。

诵读与积累》的内容可以放在教学《成语故事》后进行。

《小小新闻发布会》应该在每天早晨引导学生进行,帮助学生扩充视野。

13《在大海中永生》

教学要求

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会用“爱戴”、“奔腾不息”造句。

4.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进而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

教法学法查资料看课件小组合作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邓小平爷爷的照片)

大家看看这照片上的老人,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同学们认识这位老人吗?说一说你所了解的。

师:这看似平凡的老人却为我国作出卓越贡献。他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提出者。他一生为我国作出了很多贡献,临终前,还再三叮嘱,死后要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就是……(生齐说:邓小平爷爷)(投影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然而,1997年2月19日,这位历史伟人——我们敬爱的邓小平爷爷在北京逝世。他的离去,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巨大损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现在,让我们伴随着沉痛的哀乐,去重新回顾这位伟人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人民,而逝世后,骨灰撒向大海的情景。(播放录象资料两段、定格在邓小平画面)

2、解题:

(1)师:“永生”是什么意思?

(2)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表扬,并把重要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3)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自己试着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标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相机解释词义,使学生理解后读出词语的感情)

船舱 崭新 呜咽 痛悼 海疆 超越 属于

澳门 舷窗 震撼 爱戴 奔流不息 波翻浪涌

A指名读,其他同学指正。老师这里一个红字在课文中读——ye,组的词语是——呜咽,那么你知道它还有一种读音吗?yan

B齐读生字词。

2.请七位同学分别读七段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给对这七位同学读书的情况做出评价。

3.指导难读的小节:

师:在读书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困难的,让大家来帮你。(估计学生对第1、第3小节有困难,重点指导)

(1)指名读第l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a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b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2)指名读第3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a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b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四、再读课文:

1.自己仔细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看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2.讨论分段情况:(总结归纳段意并板书)

一(1)飞向大海

二(2—4)撒向大海

三(5—7)告别大海

五、再读生字,指导易错字

1.齐读生字,读准字音

2.师:(重点指导)你觉得哪个字写起来有困难,需要老师或同学的帮助?

舱:舟字旁的一横应该是一提崭:上小下大

呜:右边是个乌,不是鸟咽:左窄右宽

悼:右下的十字的竖上短下长超:走字上的短竖上长下短,一撇要长

疆:弓字应写的直、狭长,而且上面两部分的距离应该一样

属:左面不超出厂字头,右面超出厂字头

3.学生在书上的描红。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13、在大海中永生

 一、(1)飞向大海

 二、(2—4)撒向大海

 三、(5—7)告别大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主人公邓小平爷爷的情况、分段及段落大意)。

二、精读指导

(一)细读第1段:

1.齐读第1段。你从第1段中读出了什么?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呢?

2.引导朗读以下的句子,感受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播放录音朗读)

 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表现人们不忍伟人离去的悲痛心情;也暗示人们,伟人仿佛不忍离去,在离别之际忍不住还要最后再看一眼他的人民以及这块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土地。)

指导朗读:我们在朗读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这两个词语,(读时语速——徐缓、语音——低沉,读出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

3.师:“崭新的历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课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

4.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语速徐缓,语音沉稳,体会当时人们的悲痛不舍的心情。

5.过渡:邓小平爷爷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的中国人民,用他的聪明智慧,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十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他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在1997年7月1日、澳门在1999年12月20日都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邓小平爷爷把毕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这是他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这是何等高尚啊。人们的心情多么矛盾,不想小平同志离开,又不忍心违背他老人家的遗愿。

6.现在就让我们怀着这悲痛而又恋恋不舍的心情,用低低地缓缓地语调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点击出示)(放哀乐)

(二)细读第二段并背诵

1.学习第2节:

(1)引导理解“呜咽”“痛悼”的意思。

(2)最后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后面省略了什么内容?在涛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齐读第2节

2.学习第3节:

(1)投影出示第3节(师:但是伟人还是离去了,也许……引读第3节)

a“奔腾不息”是什么意思?

b那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到哪些地方?

c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让我们与奔腾不息的浪花一起去缅怀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吧!请同学们把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邓爷爷的丰功伟绩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共享吧!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介绍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及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说明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功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并说明因为小平爷爷是2月19日去世的,没能亲眼看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所以低低地缓缓地,不忍离去。)

d四个大组分别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比比哪组读得好。

(2)四个“也许”能颠倒吗?为什么?

(3)增强气势朗读第三节的四个带“也许”的分句(第一组朗读第一分句,第一、第二组合起来读第二分句,依次类推)

(4)师:邓小平爷爷的影响太大了,他的影响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

(出示投影)“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5)练习背诵第3节。

3.学习第4节,读出感情。

4.齐读第二段。

(二)精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后评议。

2.有感情地齐读5、6两节。

(1)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引读——

(2)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

(3)读了邓爷爷的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4)指导朗读这句话。

3.请一个小组读第7节。

A其他同学想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全文作结,并点明课题。)

B你是怎样理解“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的?

C“在大海中永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还能“永生”呢?这样写表达了人民什么样的感情?

D有感情地齐读第7节,试着背诵。

三、总结全文

1.总结:小平爷爷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使祖国更加繁荣,使人民更加幸福。虽然小平爷爷离开我们已经有七年多了,但他的光辉形象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小平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齐读全文。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地背诵课文,默写5到7节。

2.搜集小平爷爷的资料,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他。

板书设计

在大海中永生

邓小平

中国人民的好儿子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激发诵读感悟之趣,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话的意思,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法学法分角色朗读背诵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

2.

精选阅读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苏教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苏教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苏教版)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黄山奇松》:本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黄果树瀑布》: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我们”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黄果树景观得壮美和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莫高窟》:课文生动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课文所介绍的敦煌艺术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教学的重点是读书指导,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
《习作5》:这次写习作训练的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四幅神情各异的脸蛋图和一段文字说明。第二部分是对本次习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要把事情写具体,要给习作定题目,最重要的是学习准确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练习5》:本次练习有5项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煌、尊、录、弦、绣、腐、帝、誉、陡、屏、屹、卧、哗、缝、隙、隔、轰、膛、醉等生字,能够正确朗读、书写,理解在文中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熟练朗读课文,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黄山松之奇,黄果树瀑布壮美,以及莫高窟文化历史,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自然的情怀。
3.能够运用四人小组平台开展互助学习,运用学法迁移开展自学活动,运用编写导游词训练和提高学生语言转述或者复述能力。
4.能够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和语言表达方式,尤其是体会和运用排比、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能够运用习得方法开展小练笔。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和了解写法。
教学难点:学以致用。
16黄山奇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品读迎客松的部分。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方法:
朗读法、指导法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20黄山奇松
2.简介黄山。
二、初读课文
A自学课文:
1.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
3.读读下面的词语,想想她们的意思:
陡崖屹立遒劲郁郁苍苍
宾客盆景饱经风霜情有独钟
郁郁苍苍枝干遵劲枝干蟠曲
B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C检查自学情况:
1.理解词语。
陡崖:陡峭的山崖
屹立:高高直立
遒劲:雄健有力
郁郁苍苍:形容树木长的茂密,一片青绿
饱经风霜:长期经受过自然界的各种锻炼
情有独钟:感情专一,特别偏爱
2.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3.齐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提示生字描红的注意点:
陡:左窄右宽
遒:半包围结构,书写顺序先里后外
郁:左右等宽
2.学生用钢笔描红这几个生字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3遍
2.读、抄词语(文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知道“天下第一奇山”指哪一座山?(生:黄山)板书黄山
师:黄山有四绝,以(),(),(),()闻名天下,于是古人赞美黄山——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人也说:“感受黄山,天下无山“然而人们对黄山奇松却情有独钟,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去欣赏黄山的奇松。
多媒体出示: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自由读,齐读。
设疑:那么,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
2.补板课题:奇松的“奇”用红色粉笔写大。
3.师:这里的“奇”你是怎样理解?(生回答)
4.师:带着你对“奇”的理解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奇”
生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难读的句子和段落多读遍。
出示生字新词:誉为,陡崖,屹立,玉屏楼,宾客,卧,枝干遒劲,枝干蟠曲,郁郁苍苍(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指名学生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请几名学生说。
三、品读探“奇”
1.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师:黄山是松的世界,松的海洋,而最妙的观松处是玉屏楼。在玉屏楼上,你会看到哪些名松?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带问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生读文,指名说。
四、品读“迎客松”
1.过渡:看来这三棵名松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墨去感受迎客松。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苏教版)
第四单元知识点
13《在大海中永生》
1、《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事件通讯,记叙了历史伟人邓小平的骨灰撒放大海的动人情景,讴歌了伟人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的深深怀念之情。本文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线索组织材料。为了充分表达人民对小平同志深深的怀念,作者展开联想的翅膀,运用了拟人、排比、对偶等手法,以生动的语言使读者深受感染。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
2、“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3、“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对人有益的、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东西。
4、“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给”,给予;“拿”,索取。高尔基希望他的儿子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希望他的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让所有的人都需要”的人,这是一种超脱了人间亲情之上的崇高的爱。
5、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
15《艾滋病小斗士》
1、《艾滋病小斗士》一课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故事。
2、称恩科西为“艾滋病小斗士”是因为他不但能坦然面对艾滋病,不悲观,不消沉,还能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轩然大波庞然大物恍然大悟勃然大怒浑然一体荡然无存井然有序泰然处之
练习四
1、读读下面的名言
①给予是快乐的。②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③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第四单元

13、在大海中永生

教学要求:

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习用“不仅——也——”造句。

4、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难点: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

深情。进而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

朽功绩。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投影邓小平爷爷的照片)

师:大家看看这照片上的老人,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师:同学们认识这位老人吗?

说一说你所了解的。

师:这看似平凡的老人却为我国作出卓越贡献。他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

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提出者。他一生为我国作出了很多贡献,临终前,还再

三叮嘱,死后要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

献给祖国和人民。

师: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就是??(生齐说:邓小

平爷爷)

(投影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2、解题:

(1)师:“永生”是什么意思?

(2)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表扬,并

把重要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3)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自己试着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标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相机解释词义,使学生理解后

读出词语的感情)

船舱崭新呜咽痛悼海疆超越属于

澳门舷窗震撼爱戴奔流不息波翻浪涌

A、指名读,其他同学指正。

B、齐读生字词。

2、请七位同学分别读七段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给对这七位同学读书的情况做

出评价。

3、指导难读的小节:

师:在读书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困难的,让大家来帮你。(估计学生对第1、

第3小节有困难,重点指导)

(1)指名读第l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a、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b、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

后一个篇章。

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

最后一个篇章。

(2)指名读第3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a、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b、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四、再读课文:

1、自己仔细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看课文可分为几部分?2、讨论

分段情况:(总结归纳段意并板书)

一(1)飞向大海

二(2—4)撒向大海

三(5—7)告别大海

五、再读生字,指导易错字

1、齐读生字,读准字音

2、师:(重点指导)你觉得哪个字写起来有困难,需要老师或同学的帮助?

舱:舟字旁的一横应该是一提崭:上小下大

呜:右边是个乌,不是鸟咽:左窄右宽

悼:右下的十字的竖上短下长超:走字上的短竖上长下短,一撇要长

疆:弓字应写的直、狭长,而且上面两部分的距离应该一样

属:左面不超出厂字头,右面超出厂字头

3、学生在书P126上的描红。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主人公邓小平爷爷的情况、分段及段落大意)。

3、上节课同学们还提了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为什么

还能‘永生’呢?这节课上我们就把这些问题都消灭了。

二、精读感悟

(一)、细读第1段:

1、齐读第1段。你从第1段中读出了什么?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呢?

2、引导朗读以下的句子,感受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播放录音朗读)

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

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引导读好低低地缓缓地)

(1)指名读,组织学生评议。

(2)听录音。

(3)再指名读,然后齐读。

3、师:“崭新的历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课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

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邓小平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

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

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所以说骨灰撒放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

篇章”)

4、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语速徐缓,语音沉稳,体会当时人们的悲痛不舍

的心情。

5、谁来试着背诵这一节?

过渡:邓小平爷爷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的中国人民,用他的聪明智慧,使人民的生

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十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

他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在1997年7月1日、澳门在1999年12

月20日都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尸体,

不留骨灰,这是何等高尚啊。人们的心情多么矛盾,不想小平同志离开,又不忍心违背

他老人家的遗愿,所以??(引读第2节)

(二)细读第二段并背诵

1、学习第2节:

(1)引导理解“呜咽”“痛悼”的意思。

(2)最后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后面省略了什么内容?在涛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齐读第2节

(4)生再次自由朗读,读出人们悲痛不舍的感情。

(5)练习背诵。

2、学习第3节:

(1)投影出示第3节(师:但是伟人还是离去了,也许??引读第3节)

(2)师:a“奔腾不息”是什么意思?

b那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到哪些地方?

c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介绍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及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

化,说明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功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并说明因为小平爷爷是2月19

日去世的,没能亲眼看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所以低低地缓缓地,不忍离去。)

d四个大组分别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比比哪组读得好。

(3)四个“也许”能颠倒吗?为什么?

(4)增强气势朗读第三节的四个带“也许”的分句(第一组朗读第一分句,第

一、第二组合起来读第二分句,依次类推)

(5)师:邓小平爷爷的影响太大了,他的影响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

(出示投影)“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

界”

a让学生齐读这句话。

b师:超越时代指的什么?

超越国界有是什么意思?

c师: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什么感情?

d指名读,组织评议。

e小结:这句话句式整齐,情感充沛,要读出这样的内涵:小平爷爷及其丰功伟绩人民

不会忘记,他的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e再次齐读。

f用“不仅??也??”造句。(引导学生发现也后面的感情更强烈)

(7)练习背诵第3节。

3、学习第4节,读出感情。

4、齐读第二段。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两部分:飞向大海和撒向大海,知道了小平爷爷的

丰功伟绩和人民对他依依不舍的感情,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三部分。

三、作业

1、语文练习册上的23课练习。

2、用“不仅??也??”造句。

3、背诵并默写1——4节。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A、上节课我们学习哪两部分,大家回想一下,第一部分写了什么?

B、那架专机是怎样飞向大海的?

C、“低低地,缓缓地”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D、大家想看看当时的情景吗?(播放录象)

E、配乐齐背第一段。

2、师:A、飞机飞到了祖国的辽阔大海,去完成小平爷爷最后的遗愿,把骨灰??(生齐说:撒向大海)

B、播放骨灰撒大海的录象。

C、小平爷爷还是随着奔腾不息的浪花离去了,而浪花会帮助小平爷爷完成他未了的心

愿,把他带到他生前希望去的地方。也许??(引读第3节)

D、起立齐背2、3小节。

3、小平爷爷的遗愿以已经完成了,人们也要??(生:告别大海)

二、精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后评议。

2、师:“水天一色”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又指什么?

3、师:“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

A、听到什么了?

B、体会一下小平爷爷说这句话时的心情,谁来试着读?

C、为什么说是“仿佛听到”?

D、请同学读这段话“从那??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4、有感情地齐读5、6两节。

5、请一个小组读第7节。

师:A、其他同学想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全文作结,并点明课题。)

B、你是怎样理解“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的?

C、“在大海中永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还能“永生”呢?这样写表达了人民什么样的感情?

D、有感情地齐读第7节,试着背诵。

E、播放录象,师总结。

总结:小平爷爷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使祖国更加繁荣,使人民更加幸福。虽然小平爷爷离开我们已经有七年多了,但他的光辉形象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小平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7、齐读全文。

三、情感延伸:(投影小平爷爷的照片)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觉得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师:今年是小平爷爷诞辰100周年,同学们有什么美好的祝愿想送给他吗?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地背诵课文,默写5——7节。

2、搜集小平爷爷的资料,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他。

板书设计:

13、在大海中永生——丰功伟绩

飞向大海:低低地缓缓地

最后一个篇章

撒向大海:呜咽痛悼

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告别大海:与谁同在

在大海中永生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感悟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给予”的内涵,深刻领会“给予是一种快乐”。

3、通过阅读感悟父子情深和高尔基的真爱。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体会父子情深和高尔基的真爱;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给予”的内涵。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策略: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点,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对文章的难点部分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联系生活实际,突破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

教学准备:高尔基的资料及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故事梗概。

2、初步感受高尔基与儿子之间的“真爱”。

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给予”的内涵,并深刻领会“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哲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故事梗概。

2、初步感受高尔基与儿子之间的“真爱”。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生活入手,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主谈一谈,父子、母子及母女等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自主谈)

当学生谈及到父爱或母爱时,相机引出课题,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著名作家父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2、板书课题:《14、高尔基和儿子》(师有意留出空白,将“他的”二字不写,让学生补充),同时让学生体会《我和妈妈》与《我和我的妈妈》两个题目的不同之处,然后再谈谈上述两个题目的不同之处。

3、让学生谈一谈和高尔基有关的话题。诸如:高尔基的名言等。

4、出示课件(名言、画像等),让学生思考问题:

读了课题之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他的儿子叫什么名字?是干什么的?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5、出示课件,了解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略)

6、在了解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生平之后,我们通过读题知道本文是一篇记叙文,那么,到底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呢?

过渡:下面我们只有通过读文,才能知道故事的由来。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故事梗概

1、初读课文,

(1)出示要求:

a、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b、借助后面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

c、读顺句子。对于比较难读的长句子要反复读几遍,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直到读通为止。

d、读通全文。把课文多读几遍,想想每一个自然段说了什么事。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A、指名逐段试读课文。

学生读,教师作如下引导:

提醒学生注意字生字词的读音(轻声、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大屏幕出示生字(略)

三、再读课文,总体领略高尔基与儿子之间的“爱”

1、请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评委。

2、学生读,大家评论。

指导读好长句子。

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3、让学生说说本文讲了什么事。(预设:可以把儿子栽花、爸爸赏花放在一块,也可把其分开。)

学生自然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是总启,写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第一件事——儿子为爸爸栽花。

第三段:(第4—5自然段)写第二件事----高尔基赏花。

第四段:(第6—9自然段)写第三件事——高尔基写信勉励儿子。

四、精读第一自然段,感知高尔基父子亲情的“爱”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这里的“爱”字,与题目中的“他的儿子”是相互照应的)

五、指导写字和生字词

做到“身直、肩平、头正、臂开、足安”和“三个一”(胸离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眼离纸一尺)。将课后3个生字认真描一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给予”的内涵,并深刻领会“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初谈“给予”。

1、你认为文中哪一句话意义最为深刻?

2、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北师大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北师大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宝山路小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期第四单元导学案(北师大版)

耿黄乡主备人:审核人:

五年级()班小组:姓名:编号:

课题:唱脸谱课型:预习展示总课时:1课时分课时:第1课时

学习目标1、我能认会本课2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中不同脸谱与人物性格的联系,感受丰富多彩的京剧脸谱文化。

3、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歌曲《唱脸谱》品味其韵味,并能背诵下来。

学习重点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中不同脸谱与人物性格的联系,感受丰富多彩的京剧脸谱文化。

学习难点结合歌曲《唱脸谱》品味其韵味。

时间预设自学导学15分钟、交流协作10分钟、展示激励10分钟、巩固5分钟。

学案导案

●自学导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了两遍,争取读通顺、读流利。

2、我把生字读三遍,并把课本中生字组的词划了下来。

3、我发现易读错、易写错的字有:

4、我来再读一遍课文,找出京剧中不同脸谱与人物性格的联系。

蓝脸窦尔敦刚强阴险红脸

黄脸白脸

5、我能找出文中我了解的故事传说。

谈话

导入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相信你一定能行。

●交流协作

对学:1、对子互读课文,正音。

2、我能和对子说说自己了解的故事传说。

群学:1、组内交流易读错、写错的生字。

2、讨论自主学习。

结合“知识链接”或课外积累来谈。

●达标测评

我会辨别形近字组词:

猴()韦()勾()

侯()围()构()字体

工整

书写

快速

知识链接

窦尔敦:窦尔敦的故事出于旧小说《彭公案》。京剧《盗御马》又名《连环套》《坐寨盗马》。

典韦:《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曹操的一员猛将。

托塔李天王:中国神话中从多闻天王(四大天王)演化而来。在《封神演义》中是周时陈塘关总兵李靖。

鸳鸯瓦:京剧脸谱的画法。以一种颜色作底色,用黑色勾画眉、眼、鼻三窝,分割成脑门和左右两颊三大块,形状像三块瓦一样。如晁盖、马谡、关胜等的脸谱。鸳鸯瓦也是中国传统屋瓦形式,一俯一仰,形同鸳鸯依偎交合,故称鸳鸯瓦。因《长恨歌》中一句千古名句“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而名扬天下”。

宝山路小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期第四单元导学案(北师大版)

耿黄乡主备人:审核人:

()班小组:姓名:编号:

课题:我喜欢课型:自学展示总课时:两课时分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我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宁静致远、精致、凄凉、享受、炫耀、尊荣、蕴涵”等词语的意思。

3、我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目标3

难点:目标3

时间预设:自主学习(10分钟)、交流协作(10分钟)、展示激励(15分钟)、

达标测评(5分钟)

学案导案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10分钟)

1、我来把课文认真地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我要把课后生字读三遍,我发现易读错、易写错的生字有:易读错

易写错

3、我的摘录笔记。

4、我不太理解的词语有:

5、我再默读一遍课文,这回我感到轻松多了。

课文选取了生活中的个场景、片段进行描写。

6、我要把我喜欢的段落美美的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交流协作(15分钟)

对学:1、我要和对子互相读课文,正音。

2、我要和对子交流摘录笔记,还要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群学:

1、组内交流易读错、易写错的生字。

2、我要和组员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讨论自主学习5。

4、组内展示自己的朗读。

●展示激励(10分钟)

1、我把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2、汇报生字。

3、我要展示自己的摘录笔记。

4、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达标测评(5分钟)

1、我会辨字组词。

巷()孤()

卷()狐()

2、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凄凉()享受()炫耀()

尊荣()蕴涵()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只要认真对待,一定能独立认字学词的。

摘录笔记不要完全照搬他人的,可以摘录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进行个性化摘录。

找近义词、结合上下文来体会,都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交流时要积极参与进来哦!

敢于展示自我的孩子最有魅力!

认真答题,交一份自己最满意的答卷!

宝山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期第四单元导学案(北师大版)

耿黄乡主备人:审核人:

()班小组:姓名:编号:

课题:我喜欢课型:展讲课总课时:两课时分课时: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要结合本课练习写阅读提纲。

2、我能通过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3、结合文章结构及语言的特点,进行仿写练习。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3

时间预设:自主学习(10分钟)、交流协作(10分钟)、展示激励(10分钟)、

深化引领(5分钟)、达标测评(5分钟)

学案导案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10分钟)

1、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

2、以第一段为例,我会认真思考:作者喜欢的是什么?她为什么喜欢冬天的阳光?你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3、我来结合课文写出阅读提纲。

⑴用直线画出课文的中心段。

⑵哪些段落可以很明显的划分在一起?为什么?

⑶我要写出阅读提纲。

●交流协作:(10分钟)

群学:自主学习2、3

●展示激励(10分钟)

1、自主学习2、3

2、朗读展示:我要融入自己的感情,美美地读读最打动我的地方。

●深化引领(5分钟)

1、本文是一篇,文章结构很特别,每一自然段开头都用领起下文,使这些自然段形成了

2、我也能仿照作者写一写自己喜欢的。

达标检测(5分钟)

我会填。

我喜欢冬天的(),我喜欢春天的(),

我喜欢夏天的(),我喜欢秋天的()。

我的收获:

本节课我发言了()次,我学会了(

),我的不足之处是(),今后我会()。

认真读课文,你一定能行。

以此方法,通读全文,就可以走进作者内心,体会其情感。

静下心来,再次浏览课文,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交流时要积极参与,认真倾听,才能有所提高!

展示时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表达要流畅、大方。

要从“你喜欢什么”“它为什么值得你喜欢”“你怎样喜欢”这几点来写,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14、秦兵马俑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

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

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课前准备:兵马俑资料的搜集。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2、思考:秦兵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3、指名交流。

三、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2、为了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文的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3、说说游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四、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2、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

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兵马俑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威武凝重

骑兵俑勇猛善战

兵车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4、学习第10节引读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6、齐读课文第11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三、归纳小结。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14、 秦兵马俑

举世无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规模宏大

15、埃及的金字塔

教材分析:这篇说明文以清晰的条理,平实的语言,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赞扬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教材简析:

【世界各地】——展现出劳动者的聪明与创造智慧

第四单元由3篇状物散文组成,展现出劳动者的聪明与创造智慧。

走进《秦兵马俑》,你会感受到享誉世界的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你会感叹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队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走进《埃及的金字塔》你会看到金字塔的“巍然屹立,傲对碧空”,金字塔的宏伟精巧,的确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走进《音乐之都维也纳》,你会体验到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它“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秦兵马俑》这篇课文的第十自然段写得十分精彩——“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第一句是这部分的中心句。它既对上文作了小结,又对下文的内容作了提引。“极为”放在“精美”的前面,更加突出了兵马俑的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地位。接下来具体介绍了兵马俑的不同神态。作者运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地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倾听到,那一个个威猛将士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与辛酸……正是作者的独巨匠心选择了恰当的观察视角,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读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悟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伟大。

13、秦兵马俑

文本解读: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要想学生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来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好像有点难度。而因特网给了我们很大的便利,学生可通过集音、形、色于一体的专题网站来感悟课文。

教学构想:

本课的教学,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学时,为了避免枯燥的讲解,可先让学生充分浏览专题网站中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的语言,领悟课文的特点。课堂上可采用“分组交流、代表发言、组员补充、感情朗读”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一点是,这课的教学还应比较注重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以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表现出来,使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

的词语。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

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课前准备:兵马俑资料的搜集。教学时间:二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2、思考:秦兵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3、指名交流。

三、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2、为了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文的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3、说说游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四、指导写字。1、老师示范。2、学生描红。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

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兵马俑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威武凝重

骑兵俑勇猛善战

兵车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4、学习第10节引读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6、齐读课文第11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三、归纳小结。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 19、 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14、埃及的金字塔

文本解读:

整篇文章以清晰的条理,平实的语言,介绍了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代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提纲(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提纲(苏教版)

第四单元复习

13、在大海中永生

一、字词:民族爱戴崭新呜咽篇章痛悼海疆属于

波翻浪涌无边无垠奔腾不息水天一色震撼人心

二、课文链接:本文是一篇事件通讯,按“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线索写的。充分表达了人民对邓小平同志深深的怀念,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拟人、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对偶句: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邓小平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课文填空: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 银色的 的专机离开北京首都机场,在首都上空 低低地 地 缓缓地 地 绕飞一周,然后 穿过云层,飞向祖国辽阔的的大海。机舱里安放 着 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 骨灰 。一位以自己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 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 伴着 骨灰, 撒向 无垠的大海。大海 呜咽, 寒风 卷着 浪花,痛悼 伟人的离去……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 伴着 骨灰, 撒向 无垠的大海。大海 呜咽, 寒风 卷着 浪花,痛悼 伟人的离去……“呜咽”可以换成词语_抽泣____、__啜泣_等词语,意思不变。 

三、背诵全文。用“爱戴”和“奔腾不息”造句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一、词语::姹紫嫣红染红脸庞

二、课文链接:

1、课文通过叙述高尔基和他的十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的两件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以及高尔基育子先育心拳拳爱心。

2、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高尔基在他的散文诗《海燕之歌》中,把革命者比作与暴风雨搏击的海燕。其实,高尔基本人就是勇敢的海燕”。他不仅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他的代表作有《童年》、《在人间》、《母亲》等。,他还为孩子们创作了《 意大利童话 》《 俄罗斯童话 》等作品。

3、背诵全文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美好的东西”分别指鲜花和欢乐。

5、“‘给’,永远比‘拿’愉快……”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给”永远比“拿”愉快。给是奉献,拿是索取。给别人欢乐,自己也能得到愉快

三、学完了本课你想到了高尔基的哪些名言?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

3、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十五、艾滋病小斗士

一、词语:轩然大波坦然呼吁另眼相看

二、课文链接:

1、文中的“小斗士”指的是恩科西__,他的死,引起了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这其中有__联合国秘书长安南___和__南非前总统曼德拉__。

2、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

因为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3你认为艾滋病小斗士恩科西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一个勇敢顽强,关心他人的人。

练习四

一、成语积累:

刻舟求剑守株待兔螳臂挡车滥竽充数

掩耳盗铃买椟还珠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二、成语练习:

刻舟(求)(剑)守(株)待兔

(川)流不息金(碧)辉煌

卧(薪)尝胆(首)屈一指

2017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7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17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本单元用三个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名人相关事件来表达“无私奉献”的主题。第一篇文章和第三篇文章讲的是大事,第二篇文章写的是小事。

 《在大海中永生》这是一篇通讯,根据新华社通讯《在大海中永生》,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线索摘写而成。作者表达的感情真挚,运用的语言丰富,有一定的跳跃性。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人物的相关背景资料,并注意合理地运用。要注意朗读与想象的结合,朗读与理解的结合,做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要注意情节展开与情境创设之间的关系,把握整体,关注细节。要注意感情基调正确定位。悲痛中有激昂,怀念中有爱戴,总的来说,是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这样才和“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文章主旨相吻合。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文章通过记叙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与“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表现了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爱”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引出了“‘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奉献主题。教学中要抓住文章开头的“爱”字,根据两件事情前因后果的关系展开教学过程,特别是后面书信内容的理解,要先和前面的事情联系起来,再作适当的拓展,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仅仅围绕文章最后一句话来组织教学,为理解而理解,破坏了文章的情境。

《艾滋病小斗士》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电视中有过专门的报道。文章运用倒叙的手法,先写恩科西的去世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感叹,再交待恩科西的身世遭遇以及与艾滋病顽强抗争的事例,最后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的讲话进一步阐明主题。《习作四》是写一写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平时教学中有很多的缺憾之处,教师也可以写一写对学生的歉意,对教学的缺憾。

练习四中的语文与生活是关于错别字的练习,教师可以把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别字全部梳理出来,让学生订正。

《诵读与积累》的内容可以放在教学《成语故事》后进行。《小小新闻发布会》应该在每天早晨引导学生进行,帮助学生扩充视野。

13在大海中永生

首案编写王晓娟

二度修改路影

教学目标: 

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其中绿线格里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习用“爱戴”“奔腾不息”造句。

4.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进而理解课题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

教法学法:收集资料反复诵读小组交流教师引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l.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其中绿线格里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习用“爱戴”“奔腾不息”造句。

4.能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介绍邓小平

(点击课题)齐读课题

“永生”是什么意思?

人们明知这位伟人已与世长辞,但仍希望他在大海中获得永生。

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让我们一起带着悲痛、赞颂、怀念的感情再来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一起去为这位伟人送行

二、自读课文

请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老师知道大家有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那就是预习,那么通过预习以及刚才的自读课文,现在这些生字你们认识吗?(点击生字)

(1)指读、齐读。

(2)强调”呜咽”。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长句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讨论分段情况。

五、布置作业

查找邓小平的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视频资料缅怀邓水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从内心深处萌发出对邓小平爷爷的无限崇敬和敬仰之情。

2.通过对重点语段的朗读感悟,感受邓小平同志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怀。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视频资料缅怀邓水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光盘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

1.引出邓小平同志说的话。

在今天的课文中,主人公邓小平就有这样一句值得回忆或回味的话,通过昨天的预习,谁来说说是哪一句。

2.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悲痛之中。

二、精读感悟

(一)细读第1段:

1.播放背景音乐,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找出能看出他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的句子。

2.汇报、交流。

(1)引导学生理解“带领人民书写崭新历史”和“最后一个篇章”。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3.“崭新的历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课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邓小平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所以说骨灰撒放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4.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语速徐缓,语音沉稳,体会当时人们的悲痛不舍的心情。

5.试着背诵这一节?

过渡:邓小平爷爷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的中国人民,用他的聪明智慧,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十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他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在1997年7月1日、澳门在1999年12月20日都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这是何等高尚啊。人们的心情多么矛盾,不想小平同志离开,又不忍心违背他老人家的遗愿,所以……(引读第2节)

(二)细读第二段并背诵

1.学习第2节:

(1)学生欣赏视频,说说自己仿佛听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引导理解“呜咽”“痛悼”的意思。

(2)最后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后面省略了什么内容?在涛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齐读第2节。

(4)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读出人们悲痛不舍的感情。

(5)练习背诵。

2.学习第3节:

(1)投影出示第3节(师:但是伟人还是离去了,也许……引读第3节)

(2)a“奔腾不息”是什么意思?

b那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到哪些地方?

c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让我们与奔腾不息的浪花一起去缅怀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吧!请同学们把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邓爷爷的丰功伟绩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共享吧!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介绍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及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说明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功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并说明因为小平爷爷是2月19日去世的,没能亲眼看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所以低低地缓缓地,不忍离去。)

d四个大组分别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比比哪组读得好。

(3)四个“也许”能颠倒吗?为什么?

(4)增强气势朗读第三节的四个带“也许”的分句(第一组朗读第一分句,第一、第二组合起来读第二分句,依次类推)

(5)(出示投影)“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a让学生齐读这句话。

b超越时代指的什么?

超越国界有是什么意思?

c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什么感情?

d指名读,组织评议。

e小结:这句话句式整齐,情感充沛,要读出这样的内涵:小平爷爷及其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f再次齐读。

g用“不仅……也……”造句。(引导学生发现也后面的感情更强烈)

(7)练习背诵第3节。

3.学习第4节,读出感情。

4.学习5、6小节。

(1)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引读——

(2)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

(3)读了邓爷爷的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4)指导朗读这句话。

(5)齐读第二段。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两部分:飞向大海和撒向大海,知道了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和人民对他依依不舍的感情,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三部分。

板书设计:

 13在大海中永生

 飞向大海:低低地缓缓地(悲痛不舍)

 最后一个篇章

 撒向大海:呜咽 痛悼

也许……也许……也许……也许……

超越时代、超越国界(歌颂)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的5、6、7节。

3.理解课文内容,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A.上节课我们学习哪两部分,大家回想一下,第一部分写了什么?

B.那架专机是怎样飞向大海的?

C.大海呜咽,寒风痛悼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D.大家想看看当时的情景吗?(播放录象)

E.配乐齐背第一段。

 2A.飞机飞到了祖国的辽阔大海,去完成小平爷爷最后的遗愿,把骨灰……

B.播放骨灰撒大海的录象。

C.小平爷爷还是随着奔腾不息的浪花离去了,而浪花会帮助小平爷爷完成他未了的心愿,把他带到他生前希望去的地方。也许……(引读第3节)

 D.起立齐背2、3小节。

3.小平爷爷的遗愿已经完成了,人们也要……(生:告别大海)

二、精读第三段:

1.请一个小组读第7节。

A.其他同学想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全文作结,并点明课题。)

 B.你是怎样理解“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的?

C.“在大海中永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还能??“永生”呢?这样写表达了人民什么样的感情?

 D.有感情地齐读第7节,试着背诵。

E.播放录象,师总结。

总结:小平爷爷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使祖国更加繁荣,使人民更加幸福。虽然小平爷爷离开我们已经有七年多了,但他的光辉形象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小平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齐读全文。

三、情感延伸:(投影小平爷爷的照片)

1.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觉得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今年是小平爷爷诞辰100周年,同学们有什么美好的祝愿想送给他吗?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地背诵课文,默写5棗7节。

2.搜集小平爷爷的资料,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他。

板书设计:

在大海中永生

邓小平

中国人民的好儿子

教学反思:

孩子们对邓小平同志知之甚少,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课文,课前我准备了许多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为学生了解邓小平爷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课文语言很美,所以,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带悟,以读促悟。从学生抑扬顿挫的读书声中我感受到学生已经感受到了邓小平爷爷的伟大。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首案编写王晓娟

二度修改路影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写信”以及“种花”两件生活小事,写出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的浓浓亲情,表现了高尔基注重培养儿子美好心灵的拳拳父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高尔基信中“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含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联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

3.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

教法学法:补充资料合作交流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课文写了几件事。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理解词语、概括内容。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简单介绍一下

2.知识扩展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要求:

1.学生出声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读音指导。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

3.生逐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和指导读好句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默读并思考:课文写了高尔基父子间的几件事?分别用哪几个自然段来写?

2.组织交流。

五、指导写字

 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能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作业: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联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

3.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齐读《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文中写了哪两件事情?

二、品读下面我们先来学习“栽花赏花”感悟父子情深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的感情怎样?开始......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二段。说说你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指名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描写儿子种花草的句子。

3.交流这些句子。

4.练说:高尔基的儿子就要告别爸爸妈妈,回苏联去了,他望着满院亲手栽种的花草,心里想--------------------------------------------。

5.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开了。齐读第四自然段。

6.出示春天美景图。练说:看着儿子种的花,高尔基会怎么做,怎么想呢?

7.出示高尔基坐在花园中的情景。体会高尔基当时的感受、心情。

8.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背诵这两个自然段。

三、品读“写信教子”,感悟信的内涵

1.这些盛开的花儿在你的眼里,就像什么?在父亲的眼里呢?他有独特的感受?你来......我也仿佛看到儿子那红扑扑的小脸。

感受他们的父子情深吧!

2.听老师配乐范读第4、5自然段

边读边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3.“美好的东西”出现几次?他们的意思一样吗?

在这句话中指的是什么?这句中的破折号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4.高尔基儿子种的花草都在父亲的“院子里”,为什么高尔基说是在“岛上”。

5.这句当中“美好的东西”又指什么?是的

“无论......那......”起了什么作用

6.这位同学,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我们来看一下这句话。

这里的“给”是什么意思?“拿”又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这句话给你印象最深?

7.给和拿分别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动动脑筋想想,你答......

是的,高尔基的这句话就是要告诉我们奉献永远比索取愉快。

8.你们能联系自己身边的人或事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四、总结全文

回顾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桥》导学案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桥》导学案人教版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练生动,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即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教学目标:

1、相机教学“咆哮、狞笑、揪、瞪”等重点词语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抓住人物言行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教学重点:“读、悟”人物形象;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品悟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桥》.

2.桥是一篇小说,全文只有五百来字,由于篇幅短小也叫小小说,(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2012年_秋__季__五___年级__语文____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3、理解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为什么实践起来却很难;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1、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在课前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纠正生字读音,指导书写。

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三、品读感悟,体验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板书(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

 (一)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课文并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2、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语句:“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当父亲再次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3、指导朗读。

(二)父亲的情感

 1、自读课文件找出描写父亲情感的句子。

 2、交流与指导。

(1)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逐句指导: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14、秦兵马俑

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课文采用“总分总”的行文结构,过渡句承上启下的连接,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首尾连贯。全文共11节,分四段。第一段(第1节)写了秦兵马俑的价值和出土的地方。第二段(第2节)用详实的数据、点面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第三段(第3——10节)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第四段(第11节)写了秦兵马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

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

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课前准备:兵马俑资料的搜集。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2、思考:秦兵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3、指名交流。

三、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2、为了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文的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3、说说游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四、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2、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

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兵马俑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威武凝重

骑兵俑勇猛善战

兵车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4、学习第10节引读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6、齐读课文第11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三、归纳小结。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14、 秦兵马俑

举世无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规模宏大 

15、埃及的金字塔

教材分析

本文是国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朴实、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其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方法,赞美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本文条理清楚,语言平实,描写细致,第二到第三自然段详细描写了金字塔的特点和古埃及劳动人民的不朽智慧。这两段文字语言精确,说明方法多样,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是怎样写的,以及这样写的好处,反复朗读品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回顾·拓展四


课题

回顾·拓展四

课时

1

1.通过阅读课文后,能与同学就文中的人物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学会在阅读后进行总结、反思。

2.积累八条谚语,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谚语。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

1、积累八条谚语,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谚语。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

教具

小黑板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我们在阅读本组课文的过程中结识了不少人物,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说说你的理由。

(1)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小组派代表发言。

(3)评价

2.从文中选取两三个人物,加以比较,说说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1)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讨论。

(3)举行小小辩论会,对同一人物不同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说中评,在评中议,在议中辩,在辩中思,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日后的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3.读了原著后,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4.拓展:你还读了哪些中国名著,向大家介绍,同时谈谈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及困惑。如《红楼梦》等……

(1)完成下列表格。

题目

读后收获

人物

性格、特点

个人见解

课内阅读

原著

课外阅读

(2)师生共同评议。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小组派代表发言

评价

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讨论

读了原著后,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回顾·拓展四

在说中评,在评中议,在议中辩,在辩中思,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日后的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达标情况

班级

上课人数

达标人数

达标率

矫正后

达标率

5.1

36

34

94%

100%

优点:四人小组交流讨论较热烈

缺点:阅读感受个别同学谈不出,部分同学谈不好

课题

回顾·拓展四

课时

2

1、积累八条谚语,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谚语。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

1、积累八条谚语,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谚语。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

教具

小黑板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日积月累”

1.教师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学过的歇后语有很多,谈谈你对歇后语的了解(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共同创作的口头广为流传的固定语句,是带有讽劝性、警诫性、经验性和哲理性的语言结晶。有人生哲理、道德修养、时政世态、天文地理……)

现在老师一说出上半句时,请大家马上说出下半句。

小葱拌豆腐──

电杆上插鸡毛──

猪八戒照镜子──

……

2.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八条歇后语。

3.出示文中的歇后语,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4.自读自悟,说一说自己对这些歇后语的理解,说错的地方,其他同学帮助纠正。

5.练习背诵。可采用多种方法,多层次的诵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记住了这八条歇后语。

(1)指名读。

(2)同桌对读。

(3)小组比赛读。

(4)师生对读。

全班一齐背诵。

6.拓展

(1)关于歇后语,你还积累了哪些?

(2)用文中的歇后语进行说话训练。

(3)回家每个人再收集几条歇后语。

二、教学课外书屋

1.《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神话小说,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对认识书中的唐僧师徒四人。那么他们各有怎样的特点,老师希望你们去阅读《西游记》原著,相信书中神奇的故事一定会让你着迷,那扑朔迷离的神话世界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2.布置课外阅读,阅读《西游记》原著。

说歇后语

出示文中的歇后语,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自读自悟

练习背诵

指名读

同桌对读

小组比赛读

回顾·拓展四

小葱拌豆腐──

电杆上插鸡毛──

猪八戒照镜子──

学生达标情况

班级

上课人数

达标人数

达标率

矫正后

达标率

5.1

36

34

94%

100%

优点:同桌对读、小组比赛读都读的很好。

缺点:练习背诵时个别同学背的较慢。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导学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导学案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第一自然段,领悟作者是怎样引出黄山奇松的。
课前预习
1.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不错字,不漏字。
2.2.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注意易错的字音字形,把它们多写几遍。
3.3.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4.默读课文,仔细想一想,课文每一节主要写了什么?
5.初读课文,你有什么疑惑?在书中写下来。
6.查资料,了解黄山及黄山奇松。
(方法小贴士:借助网络或工具书,了解黄山及黄山奇松,看看图片及介绍,并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摘抄。)
黄山:
资料链接:黄山奇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挺立于风崖绝顶之上,苍劲挺拔。黄山松针叶短粗,顶平如削,姿态之美堪称一绝。巨松高数丈,小松不足盈尺。由于大自然的造化,使它苍劲多姿:或耸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行云流水;或干曲枝虬,如苍龙清波。株株形态逼真,惟妙惟肖。著名的由玉屏楼前那寿逾千年的迎客松,至今仍生机盎然,成了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还有许多奇松怪石相映成趣,如“梦笔生花”、“喜鹊登梅”等分外瑰奇。
预习反馈
1. 读一读,写一写,在读音易错的生字下注上“△”,字形易错的生字下注上“○”。
陡崖屹立饱经风霜姿态优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誉为宾客情有独钟郁郁苍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给下列加点的生字注音:
誉为()屹立()玉屏楼()宾客()卧倒()
3.比一比,组词:
徒()峰()姿()崖()壮()
陡()锋()资()涯()状()
4.理解词语:
屹立
情有独钟
饱经风霜
遒劲
5.在小组内朗读课文,小组成员给以成绩评定。(☆☆☆)
温馨提示:以上作业完成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学习组组长给以评定。(☆☆☆)
质疑探究
1.初读课文,看一看全文写了几个自然段,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温馨提示:读的时候可以把一些表示主要内容的重点句子画下来,然后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2.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当堂检测
1.1.听写词语:
2.2.联系上下文,查一查字典,写出带点字合适的解释。
四绝闻名
情有独钟誉为
3.黄山被誉为“”。黄山的“四绝”是、、、。黄山的三大名松是、、。
小组内成绩评定(☆☆☆)老师成绩评定(☆☆☆)
第二课时预习作业
1.1.默读课文,仔细想一想,黄山的三大名松各有什么特点?在书中画一画。
2.2.想一想,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3.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黄山奇松的“美、奇”用朗读表现出来。
4.4.练习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作业评价:(业面:业绩:
高邮市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编写:葛华梅审阅:胡恒香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能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预习反馈
根据预习要求在小组内展示:
1.黄山的三大名松各有什么特点?读一读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黄山奇松的“美、奇”用朗读表现出来。
3.练习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学习组组长给予评定。(☆☆☆)
合作探究
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温馨提示:读一读课文,先在文中做批注,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当堂检测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屹立耸立
这棵高大的青松,虽然经历了很多风吹雨打,依然()不倒。
历经沧桑饱经风霜
镇国寺像一位()的老人,俯视着来来往往的船只。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迎客松,,虽然,却仍然,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如同,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乃至。
小组内成绩评定(☆☆☆)老师成绩评定(☆☆☆)
知识积累
读读背背下面的名句、片段、成语。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明末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
迎客松、卧龙松、倒挂松、团结松、龙爪松、探海松、孔雀松,黑虎松……应有尽有,而且千姿百态,各俱神韵。有的像一把巨大的绿伞,撑开了殷勤地等你;有的像云南的孔雀,抖动着美丽的羽毛,炫耀着自己独有的魅力;有的像望穿秋水的伊人,在高处侧着身子苦苦地把你眺望;有的则兀自独立,高傲得像百年孤独的丽人。
描写黄山奇松的词语:枝繁叶茂苍翠欲滴婀娜多姿千奇百怪郁郁苍苍千姿百态
我的收获
学完本课,你的收获怎样,给自己做个评定吧。新课标第一网
自己评价(☆☆☆)同伴评价(☆☆☆)
课后作业
一、造句.
屹立……
饱经风霜……
二、读句子,完成练习。
1.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1)“它”指的是(2)“宾客”指的是
(3)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写出了迎客松
请你也仿写一句:
(4)这句中的“手臂”为什么不加引号?指的是
2.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1)“它”指的是
(2)这句中的“手臂”加上引号表示
(3)“依依不舍”可以换成“”或“”。
(3)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写出了送客松
三、读一读下面黄山松送的名称,看一看它们的图片,大胆展开想象,再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一段话。
黑虎松双龙松凤凰松连理松卧龙松倒挂松团结松龙爪松
温馨提示:作业完成后仔细查看一下,然后你对自己的作业的做个评定(☆☆☆)
作业评价:(业面:业绩:
高邮市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编写:葛华梅审阅:胡恒香
《黄果树瀑布》(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3.学习重点词句,抓住黄果树瀑布的声音的特点,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体会大自然无限生机。
课前预习
4.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不错字,不漏字。
5.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注意易错的字音字形,把它们多写几遍。
6.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4.默读课文,仔细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方法小贴士: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看看每一小节写了什么,然后再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5.初读课文,你有什么疑惑?在书中写下来。
6.资料链接,了解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白水河上。白水河流经当地时河床断落成九级瀑布,黄果树为其中最大一级。瀑布宽30公尺(夏季可达40公尺)落差66公尺,流量达每秒2,000多立方公尺。以水势浩大著称,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考察大瀑布赞叹道:“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
7.读课文第二小节,瀑布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在书中画一画。
预习反馈
1.本课生字中,易读错的生字有哪些?易写错的生字有哪些?把它们写下来。
2.理解词语。
人喧马嘶
喧嚣
谛听
4.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
5.在小组内朗读课文,小组成员给以成绩评定。(☆☆☆)
温馨提示:以上作业完成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学习组组长给以评定。(☆☆☆)
质疑探究
1.文章是按照什么方法来介绍黄果树瀑布的?把文章中表示地点变化的句子画出来。
2.课文第二自然段写黄果树瀑布的水声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学习建议:把上面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进行探讨,还可以把自己预习时的疑惑拿出来和同学探讨一下。
当堂检测
1.听写词语。
2.组词。
逢()醉()隔()喧()谛()
缝()碎()融()渲()啼()
3.课文是按照的方法写的。文章中表示地点变化的句子是
4.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来,就像是
,最后像,盖过了,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从所填的内容可以体会到第二自然段是按照从到的顺序写瀑布的声音,瀑布的声音也由到。
小组内成绩评定(☆☆☆)老师成绩评定(☆☆☆)
第二课时预习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朗读表现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2.黄果树瀑布的形态有什么特点?在书中画一画,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3.置身谷底,作者有哪些感受?为什么说“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4.完成课后作业3作业评价:(业面:业绩:
高邮市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编写:葛华梅审阅:胡恒香
《黄果树瀑布》(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朗读表现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2.学习课文3──8自然段,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感受黄果树瀑布壮美。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句,学习准确使用词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4.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预习反馈
根据预习要求在小组内展示:
1.黄果树瀑布的形态有什么特点?读读相关句子。
2.2.置身谷底,作者有哪些感受?谈谈自己的理解。
3.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朗读表现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4.交流课后作业3。
学习组组长给予评定。(☆☆☆)
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温馨提示:读一读课文,先在文中做批注,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当堂检测
一、一、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1.瀑布()起的水花随风飘飞。
2.瀑布泻入谷底()起的水珠直()到我们的脸上,舒服极了。
3.潮水不断向岸边()来。
4.豆大的雨珠()在脸上还真有点疼。
二、按要求写词语。
描写声音的:、、、
形容气势大的:、、、
三、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好像一匹宽幅白练。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这里的“白练”指的是,“织布机的的大合奏”指的是。
小组内成绩评定(☆☆☆)老师成绩评定(☆☆☆)
知识积累
(1)读读背背下面描写瀑布的诗句。
瀑布(叶圣陶)
还没看见瀑布,§山路忽然一转,§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这般景象没法比喻,§时时来一阵风,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2)背诵《望庐山瀑布》——李 白
我的收获
学完本课,你的收获怎样,给自己做个评定吧。
自己评价(☆☆☆)同伴评价(☆☆☆)
课后作业
一、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黄果树瀑布()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远比它宽得多,()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用“﹏”画出抒发作者感受的句子。
3.填空
(1)这段话中形容声响的词语有:
(2)“表现出某种不寻常的力量和形势”是指文中的“”这一词语。
(3)黄果树瀑布的特点是,而庐山瀑布的特点是。古诗中能反映庐山瀑布这一特点的诗句是
二、仿照课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一写你曾经游玩过的地方。写时要注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温馨提示:作业完成后仔细查看一下,然后你对自己的作业的做个评定(☆☆☆)作业评价:(业面:业绩:
高邮市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编写:葛华梅审阅:胡恒香
《莫高窟》(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多音字“佛”,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学习给课文编写段落提纲。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概貌,理解“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这句话。
课前预习
7.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不错字,不漏字。
8.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注意易错的字音字形,把它们多写几遍。
9.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4.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
5.初读课文,你有什么疑惑?在书上写下来。
6.查资料,了解敦煌莫高窟
资料链接: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据武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李怀让重修佛龛碑》记载,乐樽禅师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创凿洞窟,法良禅师接续建造。经过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诸代相继凿建,遂成巨大的石窟群。南区近千米长的崖面上,洞窟鳞次栉比,密若蜂房,中部尤为集中,上下多达5列,已编号洞窟492个,存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唐、宋木构窟檐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位列全国石窟之冠,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温馨提示:如果能上网看看莫高窟的相关图片,你会有更直观的感受。
预习反馈
3.积累本课的四字词语,在读音易错的生字下注上“△”,字形易错的生字下注上“○”。
断崖绝壁威风凛凛惟妙惟肖啧啧赞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妙绝伦宏伟瑰丽漫天遨游腐败无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下列加点的生字注音:
一尊尊()记录()银弦()惟妙惟肖()
刺绣()腐败()佛教()威风凛凛()
3.比一比,组词:
绣()弦()尊()佛fú()肖xiào()
诱()炫()遵()fó()xiāo()
4.理解词语:
威风凛凛
精妙绝伦
惟妙惟肖
宏伟瑰丽
腐败无能
5.在小组内朗读课文,小组成员给以成绩评定。(☆☆☆)
温馨提示:以上作业完成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学习组组长给以评定。(☆☆☆)
质疑探究
1.1.初读课文,看一看全文写了几个自然段,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练习用文中的语言概括。
2.2.理清课文的层次,学习给课文编写段落提纲。
当堂检测
3.1.听写词语:
2.本课总领全文的句子是;总结全文的句子是。全文的结构是。
3.敦煌莫高窟坐落在甘肃省和的怀抱中,个洞窟像排列在。
小组内成绩评定(☆☆☆)老师成绩评定(☆☆☆)
第二课时预习作业
5.默读课文,仔细想一想,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各有什么特点?在书中画一画。
6.想一想,为什么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莫高窟的艺术魅力用朗读表现出来。
8.练习背诵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
作业评价:(业面:业绩:
高邮市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编写:葛华梅审阅:胡恒香
《莫高窟》(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4.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莫高窟的艺术魅力。
5.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6.背诵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
7.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预习反馈
根据预习要求在小组内展示:
1.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各有什么特点?读一读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莫高窟的艺术魅力用朗读表现出来。
3.练习背诵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
学习组组长给予评定。(☆☆☆)
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温馨提示:读一读课文,先在文中做批注,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当堂检测
1.彩塑的特点是,壁画的特点是,藏经洞的特点是。课文抓住彩塑、壁画、藏经洞生动地像我们介绍了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赞扬了
2.先按课文内容填空,再画出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有的菩萨,有的天王,还有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看到这一尊尊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3.藏经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等六万多件。从这句话中的“曾”你读懂了什么?
小组内成绩评定(☆☆☆)老师成绩评定(☆☆☆)
知识积累
一、读读下面的片段,体会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艺术价值。
余秋雨《莫高窟》节选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纷杂的衣饰使我们眼花撩乱,呼呼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在别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来细细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着,身不由主,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在这儿,一个人的感官很不够用,那干脆就丢弃自己,让无数双艺术巨手把你碎成轻尘。
二、推荐阅读余秋雨:《道士塔》读完后,你对藏经洞一定有更深刻的了解。
我的收获
学完本课,写一写你的学后感言。
课后作业
一、为莫高窟设计一条广告语:
二、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莫高窟()有精妙绝伦的彩塑,()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2)按课文在横线上填空。
(3)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作用。
(4)想象飞天的样子,仿照上文,补写省略号的内容。
二、模仿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用上“有……有……有……还有……”或“有的……有的……有的……”。
温馨提示:作业完成后仔细查看一下,然后你对自己的作业的做个评定(☆☆☆)
《练习五》(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把句子写具体。
2.读背《边疆小夜曲》,领会诗歌的意境。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课前预习:
1.1.完成书中“语文与生活”第一部分,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2.2.观察家乡的一处自然景物或名胜古迹,了解它们的特点。
3.3.诵读《边疆小夜曲》,读通、读顺,练习背诵
预习反馈:
根据预习要求在小组内展示:
1.交流“语文与生活”第一部分。
2.围绕一个中心句,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一处自然景物或名胜古迹
3.诵读《边疆小夜曲》
学习组组长给予评定。(☆☆☆)
质疑探究:
《边疆小夜曲》抒发了边疆战士怎样美好的心愿?
温馨提示:读一读诗歌,先在文中做批注,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当堂检测:
一、把句子补充完整。
1、例:凶残得像豺狼一样。
(1)狡猾得________(2)红得________
(3)高兴得________(4)白得________
(5)笨拙得________(6)黑得________
(6)疼痛得________(8)苦得________
2、例:小明急得火冒三丈。
(1)商场挤得________ (2)小华馋得_______
(3)喊声震得________ (4)泪水多得_______
(5)行人多得________ (6)嘴撅得________
二、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1.这座山可真高哇,
2.今天晚上可真黑呀,
3.这座大桥可真宽哪,
4.这棵树可真粗哇,
三、模仿《莫高窟》的写法,围绕一个中心句,抓住特点,描写家乡的一处自然景物或名胜古迹
四、《边疆小夜曲》以“、、”与“、、”作比,抒发了边防战士。
是它们唯一的心愿。
五、练习钢笔字,小组内给以评价。(☆☆☆)
小组内成绩评定(☆☆☆)老师成绩评定(☆☆☆)
知识积累
读读背背下面的歌词,感受歌词中表达的情感。
《草原之夜》歌词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
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
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
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等到千里冰雪消融,
等到草原上送来春风,
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
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预习作业:(第二课时)
1.搜集公益用语,越多越好。
2.准备好笔墨纸砚,准备练写毛笔字。
3.练写钢笔字50个。
《军港之夜》歌词(节选第一段)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
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
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
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
海风你轻轻地吹,
海浪你轻轻地摇,
年轻的水兵多么辛劳。
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让我们的水兵好好睡觉。
《练习五》(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写好钢笔字。领悟行楷的横与提、点与撇等相邻笔画的走势,以及它们之间穿插挪让的美。
2.学写毛笔字。
3.学习设计公益用语。
预习反馈:
根据预习要求在小组内展示:
1.1.组内互评练写的钢笔字。
2.2.组内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公益用语,并说说它们用在什么地方。
学习组组长给予评定。(☆☆☆)
合作探究:
1、仔细观察《莫高窟》的片段,看清楚这一段文字的整体布局,对照自己平时的书写,想一想怎样使书写美观漂亮。
2、根据不同的目的,设计相应的公益用语。
学习建议:按要求在小组内与同学进行探讨,一定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到这样设计的。
当堂检测
1.认真书写下面一段文字。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2.根据不同的地点,设计相应的公益用语。
食堂
水池边
草坪
校门口
楼梯
阅览室
小组内成绩评定(☆☆☆)老师成绩评定(☆☆☆)
知识积累
读读背背下面的公益用语:
1“爱花惜草”公益用语:
共织一片绿阴,常留一分深情。
小草青青惹人怜,劝君款款绕道行。
2“希望工程”公益用语:
节省一分零钱,献出一份爱心,温暖世间真情。
种下一棵树,收获一片绿阴;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份希望。
涓滴之水成海洋,颗颗爱心变希望。
3“保护动物”公益用语:
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只能在博物馆里才见到今天的动物。
地球上没有动物,那是一个没有活力的世界。
4“关爱他人”公益用语: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送出一份爱心,收获明媚阳光。
5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公益用语:
爱惜生命之源,“关”住滴滴点点。
人体的70%是水,你污染的水早晚也会污染你,把纯净的水留给下一代吧!
6.“注意交通安全”公益用语:
带上平安上路,载着幸福回家
手握方向盘,时刻想安全
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
我的收获:
学完本课,你的收获怎样,给自己做个评定吧。
自己评价(☆☆☆)同伴评价(☆☆☆)
课后作业:
在收集公益用语、设计公益用语的过程中,你一定有许多的感受,拿起你的笔,写下来吧。
五年级上册习作5记一件亲身经历的事
学习目标:
1.比较四幅神情各异的脸蛋图,感受它们分别表达的内心情感。
2.展开联想,从丰富多彩的记中选择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来写。
3.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包括把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和心理活动写清楚,从而准确地表达真情实感。
学习重点:
回忆一件亲身经历的事,体验当时的情感:或喜或忧,或伤心或气愤,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并写出这件亲身经历的事。
学习难点:
写出这件亲身经历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前准备:
一、用心感悟生活精心准备材料
1.创造多彩生活。组织开展一些活动,如踩气球、打乒乓球、袋鼠跳等,并做个有心人,用相机拍下一些精彩的镜头。
2.记下心情日记。留心自己每天的生活,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喜怒哀乐。并根据自己记录的内容在旁边画上神情图。
3.采撷生活浪花。打开相册、日记本,静静地回忆,细细地找寻藏在这些神情后面的一件亲身经历的事。
【准备提示:在上课前,可以把这些材料略加整理,把你认为最难忘的一两件用笔标注出来。】
二、在阅读中感悟,吸取语言精华
1.收集写“我”亲身经历事情的名篇或作文,如《儿时捕蝉乐》(盖永强)等
2.仔细阅读,做好摘抄,留下阅读感悟。
【准备提示:阅读时要留意有关人物喜怒哀乐的细节描写,把描写人物动作、表情、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段落做上读书记号并摘抄到采蜜本上。】
三、摘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积累
类别成语、歇后语等
高兴
愤怒
伤心
紧张
愧疚
习作探究
一、阅读题目,明确要求
仔细观察四幅神情各异的脸谱,细细研读题目两段话,想一想,本次习作要点有哪些?
【研读提示:教材中给出了四幅图,其神情各异:微笑的脸、大哭的脸、发怒的脸、开怀大笑的脸。题目具体要求见第二段文字,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要求:1.一件事情。2.事情是亲身经历的。3.写具体,有真情实感。】
二、交流练说,精选材料
1.带来照片,呈上日记,在小组内交流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交流提示:“亲身经历”,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的事情。】
2.精选材料,选择其一,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叙述,突出真情实感。
三、抓住重点,描述具体
1.根据你以前的习作经验,你觉得怎样就能把事情写具体呢?
2.学习例文《儿时捕蝉乐》的方法,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作描写,力求做到细致入微,具体感人,别忘了给习作加题目。
3.动笔写作,反复修改。
【写作提示:本次习作就是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它可以是使你高兴的、后悔的、难忘的、悲伤的……重在亲身经历。要求把事件写具体(起因、经过、结果),真实地描写出当时的心理感受,使读者和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细致描写。】
作后评改
一、自我评价
习作目标书写工整
标点规范一件事情
亲身经历事有顺序
细节描写重点突出
真情实感
自我评价()★
()★★
()★★★()★
()★★
()★★★()★
()★★
()★★★()★
()★★
()★★★
二、同学评价
请好朋友读读你的习作,恳请他(她)给自己提提建议。
朋友的建议:
三、自我修改
根据自我及别人的评价,对照标准,精心修改习作。
【修改提示:此处修改,不仅仅是针对一些字词,还要从选材、描写,题目等方面着手。】
四、我的收获
看了习作评语,听了老师评奖,再读读自己习作,你一定收获不少。记下来吧!这就是你习作的经验。
作后延伸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有趣的值得回味的生活要靠有心人自己去创造。那么,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变优点单调的生活呢?
1.家庭成员围坐在一起聊聊各自的童年,拉近你和长辈之间的距离!
2.和同学或者家人组织几次有趣的活动,比如去野炊、露营,为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

附1:
儿时捕蝉乐
盖永强
又是一年炎夏日,又是知了鸣叫时,不禁想起了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捕蝉的乐趣。那时候不像现在的孩子可玩的多,逮知了就成了我和小伙伴们夏天最大的玩趣。
捕蝉也需要技术含量的。
先说制作工具吧,找来大人扔弃的洗衣粉包装袋,用剪刀把口铰平整。然后用铁丝依照洗衣粉袋口大小窝个圆圈,并且留出个把儿。把洗衣粉袋口用线缝到铁丝圈上,再将铁丝圈把儿固定到长竹竿的一头儿,这样一个很好使的捕蝉工具就大功告成了。
村后有个小树林,那是知了的天堂,当然也就成了我们捕蝉的乐园。拿着做好的工具,寻着知了的叫声,悄悄靠近树木,慢慢举起竹竿,屏住呼吸,大气不敢出,把洗衣粉袋口对准还在悠闲歌唱的知了,猛地一扣,它就成了袋中之物。在光滑的袋子里只能忽闪着翅膀挣扎,却怎么也飞逃不出。这时我再捉它那真是如探囊取物,易如反掌了。就这样,用不了多少时间,就会逮住不少的知了。
到了晚上,我和小伙伴们也不闲着。吃过晚饭,天刚擦黑,便相约一起拿着手电到各家的院子里或到路边的树上逮“肉蛋”。我们老家称蝉蛹(蝉的幼虫)为“肉蛋”。胖胖的、可爱的蝉蛹样子一如肉乎乎的小圆蛋,这样称呼倒也挺形象。天色刚黑下来,“肉蛋”便从地底下破土而出,慢悠悠地爬到附近的树干上,晚上便在夜幕下静静地脱去外壳,蜕变成一只知了。“肉蛋”若是让我逮着了,便会放在自家屋里的纱窗上。第二天一早,纱窗上有多少只知了壳就会对应有多少只知了,有的知了还趴在自己蜕去的壳上。当然,它们都成了我的战利品。
现在的孩子可玩的太多了,能亲近大自然,体会到我儿时捕蝉乐趣的孩子恐怕不多了。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苏教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5742.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