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第四单元

13、在大海中永生

教学要求:

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习用“不仅——也——”造句。

4、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难点: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

深情。进而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

朽功绩。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投影邓小平爷爷的照片)

师:大家看看这照片上的老人,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师:同学们认识这位老人吗?

说一说你所了解的。

师:这看似平凡的老人却为我国作出卓越贡献。他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

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提出者。他一生为我国作出了很多贡献,临终前,还再

三叮嘱,死后要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

献给祖国和人民。

师: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就是??(生齐说:邓小

平爷爷)

(投影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2、解题:

(1)师:“永生”是什么意思?

(2)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表扬,并

把重要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3)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自己试着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标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相机解释词义,使学生理解后

读出词语的感情)

船舱崭新呜咽痛悼海疆超越属于

澳门舷窗震撼爱戴奔流不息波翻浪涌

A、指名读,其他同学指正。

B、齐读生字词。

2、请七位同学分别读七段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给对这七位同学读书的情况做

出评价。

3、指导难读的小节:

师:在读书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困难的,让大家来帮你。(估计学生对第1、

第3小节有困难,重点指导)

(1)指名读第l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a、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b、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

后一个篇章。

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

最后一个篇章。

(2)指名读第3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a、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b、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四、再读课文:

1、自己仔细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看课文可分为几部分?2、讨论

分段情况:(总结归纳段意并板书)

一(1)飞向大海

二(2—4)撒向大海

三(5—7)告别大海

五、再读生字,指导易错字

1、齐读生字,读准字音

2、师:(重点指导)你觉得哪个字写起来有困难,需要老师或同学的帮助?

舱:舟字旁的一横应该是一提崭:上小下大

呜:右边是个乌,不是鸟咽:左窄右宽

悼:右下的十字的竖上短下长超:走字上的短竖上长下短,一撇要长

疆:弓字应写的直、狭长,而且上面两部分的距离应该一样

属:左面不超出厂字头,右面超出厂字头

3、学生在书P126上的描红。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主人公邓小平爷爷的情况、分段及段落大意)。

3、上节课同学们还提了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为什么

还能‘永生’呢?这节课上我们就把这些问题都消灭了。

二、精读感悟

(一)、细读第1段:

1、齐读第1段。你从第1段中读出了什么?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呢?

2、引导朗读以下的句子,感受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播放录音朗读)

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

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引导读好低低地缓缓地)

(1)指名读,组织学生评议。

(2)听录音。

(3)再指名读,然后齐读。

3、师:“崭新的历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课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

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邓小平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

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

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所以说骨灰撒放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

篇章”)

4、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语速徐缓,语音沉稳,体会当时人们的悲痛不舍

的心情。

5、谁来试着背诵这一节?

过渡:邓小平爷爷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的中国人民,用他的聪明智慧,使人民的生

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十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

他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在1997年7月1日、澳门在1999年12

月20日都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尸体,

不留骨灰,这是何等高尚啊。人们的心情多么矛盾,不想小平同志离开,又不忍心违背

他老人家的遗愿,所以??(引读第2节)

(二)细读第二段并背诵

1、学习第2节:

(1)引导理解“呜咽”“痛悼”的意思。

(2)最后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后面省略了什么内容?在涛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齐读第2节

(4)生再次自由朗读,读出人们悲痛不舍的感情。

(5)练习背诵。

2、学习第3节:

(1)投影出示第3节(师:但是伟人还是离去了,也许??引读第3节)

(2)师:a“奔腾不息”是什么意思?

b那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到哪些地方?

c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介绍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及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

化,说明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功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并说明因为小平爷爷是2月19

日去世的,没能亲眼看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所以低低地缓缓地,不忍离去。)

d四个大组分别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比比哪组读得好。

(3)四个“也许”能颠倒吗?为什么?

(4)增强气势朗读第三节的四个带“也许”的分句(第一组朗读第一分句,第

一、第二组合起来读第二分句,依次类推)

(5)师:邓小平爷爷的影响太大了,他的影响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

(出示投影)“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

界”

a让学生齐读这句话。

b师:超越时代指的什么?

超越国界有是什么意思?

c师: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什么感情?

d指名读,组织评议。

e小结:这句话句式整齐,情感充沛,要读出这样的内涵:小平爷爷及其丰功伟绩人民

不会忘记,他的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e再次齐读。

f用“不仅??也??”造句。(引导学生发现也后面的感情更强烈)

(7)练习背诵第3节。

3、学习第4节,读出感情。

4、齐读第二段。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两部分:飞向大海和撒向大海,知道了小平爷爷的

丰功伟绩和人民对他依依不舍的感情,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三部分。

三、作业

1、语文练习册上的23课练习。

2、用“不仅??也??”造句。

3、背诵并默写1——4节。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A、上节课我们学习哪两部分,大家回想一下,第一部分写了什么?

B、那架专机是怎样飞向大海的?

C、“低低地,缓缓地”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D、大家想看看当时的情景吗?(播放录象)

E、配乐齐背第一段。

2、师:A、飞机飞到了祖国的辽阔大海,去完成小平爷爷最后的遗愿,把骨灰??(生齐说:撒向大海)

B、播放骨灰撒大海的录象。

C、小平爷爷还是随着奔腾不息的浪花离去了,而浪花会帮助小平爷爷完成他未了的心

愿,把他带到他生前希望去的地方。也许??(引读第3节)

D、起立齐背2、3小节。

3、小平爷爷的遗愿以已经完成了,人们也要??(生:告别大海)

二、精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后评议。

2、师:“水天一色”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又指什么?

3、师:“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

A、听到什么了?

B、体会一下小平爷爷说这句话时的心情,谁来试着读?

C、为什么说是“仿佛听到”?

D、请同学读这段话“从那??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4、有感情地齐读5、6两节。

5、请一个小组读第7节。

师:A、其他同学想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全文作结,并点明课题。)

B、你是怎样理解“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的?

C、“在大海中永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还能“永生”呢?这样写表达了人民什么样的感情?

D、有感情地齐读第7节,试着背诵。

E、播放录象,师总结。

总结:小平爷爷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使祖国更加繁荣,使人民更加幸福。虽然小平爷爷离开我们已经有七年多了,但他的光辉形象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小平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7、齐读全文。

三、情感延伸:(投影小平爷爷的照片)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觉得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师:今年是小平爷爷诞辰100周年,同学们有什么美好的祝愿想送给他吗?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地背诵课文,默写5——7节。

2、搜集小平爷爷的资料,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他。

板书设计:

13、在大海中永生——丰功伟绩

飞向大海:低低地缓缓地

最后一个篇章

撒向大海:呜咽痛悼

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告别大海:与谁同在

在大海中永生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感悟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给予”的内涵,深刻领会“给予是一种快乐”。

3、通过阅读感悟父子情深和高尔基的真爱。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体会父子情深和高尔基的真爱;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给予”的内涵。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策略: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点,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对文章的难点部分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联系生活实际,突破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

教学准备:高尔基的资料及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故事梗概。

2、初步感受高尔基与儿子之间的“真爱”。

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给予”的内涵,并深刻领会“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哲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故事梗概。

2、初步感受高尔基与儿子之间的“真爱”。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生活入手,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主谈一谈,父子、母子及母女等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自主谈)

当学生谈及到父爱或母爱时,相机引出课题,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著名作家父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2、板书课题:《14、高尔基和儿子》(师有意留出空白,将“他的”二字不写,让学生补充),同时让学生体会《我和妈妈》与《我和我的妈妈》两个题目的不同之处,然后再谈谈上述两个题目的不同之处。

3、让学生谈一谈和高尔基有关的话题。诸如:高尔基的名言等。

4、出示课件(名言、画像等),让学生思考问题:

读了课题之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他的儿子叫什么名字?是干什么的?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5、出示课件,了解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略)

6、在了解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生平之后,我们通过读题知道本文是一篇记叙文,那么,到底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呢?

过渡:下面我们只有通过读文,才能知道故事的由来。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故事梗概

1、初读课文,

(1)出示要求:

a、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b、借助后面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

c、读顺句子。对于比较难读的长句子要反复读几遍,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直到读通为止。

d、读通全文。把课文多读几遍,想想每一个自然段说了什么事。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A、指名逐段试读课文。

学生读,教师作如下引导:

提醒学生注意字生字词的读音(轻声、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大屏幕出示生字(略)

三、再读课文,总体领略高尔基与儿子之间的“爱”

1、请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评委。

2、学生读,大家评论。

指导读好长句子。

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3、让学生说说本文讲了什么事。(预设:可以把儿子栽花、爸爸赏花放在一块,也可把其分开。)

学生自然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是总启,写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第一件事——儿子为爸爸栽花。

第三段:(第4—5自然段)写第二件事----高尔基赏花。

第四段:(第6—9自然段)写第三件事——高尔基写信勉励儿子。

四、精读第一自然段,感知高尔基父子亲情的“爱”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这里的“爱”字,与题目中的“他的儿子”是相互照应的)

五、指导写字和生字词

做到“身直、肩平、头正、臂开、足安”和“三个一”(胸离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眼离纸一尺)。将课后3个生字认真描一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给予”的内涵,并深刻领会“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初谈“给予”。

1、你认为文中哪一句话意义最为深刻?

2、

小编推荐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

8.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完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知道课题“金蝉脱壳”就是一个成语。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8成语故事

3、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但这些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要求。

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三则成语故事了?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1)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生字、正音。

chuōsāifènglùbìyùnhǔ

戳腮俸禄壁韵唬

(2)指导词语,注意正确书写。

腾空俸禄自相矛盾画龙点睛

戳穿墙壁滥竽充数张口结舌

4、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

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指导预习及写字。

1、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书写习字册。

四、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意思。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请同学上黑板板书三个成语。

二、精读《自相矛盾》。

1、“矛”和“盾”,你们能分得清吗?请同学看图指一指。“矛”(古文字图)上象其锋,中象其身,下端有銎(斧子上安丙的孔),所以纳柲(古代兵器的柄)。“盾””(古文字图),瞂也,所以扞身蔽目。“厂”象盾之侧是形,“十”象盾之握,“目”象盾之用。

2、(1)“矛”很“锐利”,锐利就是锋利的意思,矛“锐不可当”。

(2)“鲁迅的文笔很锐利”,这里的“锐利”是(目光、言论、文笔等)尖锐的意思。

(3)“盾”很“坚固”,坚固是牢固的意思,盾“坚不可摧”、“牢不可破”。

3、讨论:“夸口”的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

“张口结舌”的意思。刚刚还“夸夸其谈”的楚国人,为何“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4、联系实际说说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三、精读《滥竽充数》。

1、滥竽充数,“滥竽”的意思是吹不成调的竽。真是“竽”的错吗?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1)南郭先生知道了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的消息,他想

(2)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当他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他想

(3)当他得知齐湣王喜欢听别人一个一个地吹,他又想

(4)看到不吹竽拿到同样俸禄的南郭先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5)看到了流浪街头的南郭先生,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

(6)对于今天的那些“滥竽充数”“以次充好”的厂家,你会对他说

四、精读《画龙点睛》。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⑴张僧繇画的龙点睛前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美中不足)

⑵“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的作用?(腾空飞去——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

(3)“点睛”在现实中的运用(包装,好的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画龙点睛”的作用;劣质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滥竽充数”)

2、背诵课文

9、推敲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具学具: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分配: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幽居即兴妥帖吟哦簇拥斟酌宽恕莽撞推敲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恰当差人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妥帖朝愈簇拥宽恕门闩莽撞

避让响亮沉睡推敲家境贫寒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尚、妥:上小下大。

贾:上宽下窄。

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推敲

皎斟尚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推敲斟酌妥帖

2、填空:

()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3》备课教案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3》备课教案

练习3

教学要求:

1、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3、读背《幸福》,通过和续写的对比诵读增加积累。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拒绝别人。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3、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拒绝别人。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而现代京剧在对传统京剧进行变革的基础上,更讲究唱词的优美和内涵。

(2)(教师放录音)教师要求学生对照题中唱词来听。

(3)教师简介《红灯记》的剧情。(可以出示一些剧照)重点把这段唱词的前因后果说清楚。

(4)学生再认真看唱词,了解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间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讲解。

(5)学生联系剧情来想一想这段话的弦外之音。(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这样说)

(6)学生在了解弦外之音的基础上,再细读这段话。

2.教学第二部分。

(1)教师再次放录音,学生对照这段话听。(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来学唱。

3.教学第三部分。

(1)指名读谚语,学生交流,理解这些谚语的意思。

(2)教师根据谚语适当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3)学生抄写这些谚语。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2)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3)教师重点指导“郊野、碧蓝、嫦娥”等词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第二课时

一、第三题(诵读与感悟)

1.读背《幸福》。

(1)指名读题,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学生自由地读,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或问老师、同学。

(3)教师范读。

(4)学生讨论“幸福”在文中的含义,理解着去读背。

(5)集体练读,同座练背。

2.拓展。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这个结论。

(2)根据得出的结论,学生自由讨论“河流、蜜蜂、小鸟、我”的幸福是什么。,

(3)按学生讨论的结果来续写。

(1)学生将自己续写的部分跟原作连在一起诵读,感受两种文字在读时的感觉是怎样的。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谈感受。

3.审题。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虎字头、病字头的书写方法。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教师讲解“虎、病”的写法,学生练写。

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的话题“学会拒绝”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当别人对你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让你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时,你应该怎

么办?对!我们应该学会拒绝。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读一读题中所列的三种情况。(思考怎样去拒绝)

(2)分组分问题练说怎样去拒绝。(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分角色练说)

(3)每组每个问题推荐代表表演,师生评议。

3.反馈。(1)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2)评议小结。

板书设计:练习3

口语交际:学会拒绝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伊索寓言》备课教案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伊索寓言》备课教案

12.伊索寓言

一、设计理念

“教材只是个例子”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并学会用“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习伊索寓言,并且迁移运用这种方法,为《蚂蚁和屎壳郎》编写寓

意,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的,让学生初步掌握学寓言的方法,从而打开学寓言的一扇大门。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掌握“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好三则寓言的寓意。

2、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回读、仔细品味,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尝试为《蚂蚁和屎壳郎》这则伊索寓言编写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梳理归纳

1、屏幕阅读《伊索寓言》相关背景资料,汇报交流:得到了哪些信息?及时总结。

2、引入课题。

3、自由朗读,整体感体课文,要求:读准、读通三则寓言故事。

4、汇报读书后的感受,随机归纳梳理。

预计学生会汇报(1)故事内容简说;(2)对角色的评价;(3)对寓意的个性理解。

过渡语:读了这测寓言,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了故事内容,但这还不够,学寓言,不仅要读懂内容,还要理解寓意。

(二)找准寓意,初步理解

1、快速默读寓言故事,把寓言中表明寓意的相关语句划出来。

2、交流汇总投影出示三句寓意:都在文末,点睛之笔(精练、概括)。

3、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提提问题。(提醒:抓关键词)

过渡:这些语句都表达了几则寓言的寓意,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放回文中,用心默读思考:寓意是怎么从故事中得出来的?试着找找故事与寓意的联系。

(三)抓住联系,深入体悟

1、默读第一则《狐狸和葡萄》,自主找故事与寓意之间的联系。

2、指名读故事,齐读寓意,反馈交流。

3、教师随机小结点拨。

4、小结方法: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是怎样与故事联系起来的?

5、齐读寓意,强化感知。

6、自主尝试,运用方法学《牧童与狼》、《蝉和狐狸》。

7、反馈交流,随机点拔,发现、梳理后两则寓言的故事和寓意的有机联系。

8、再次小结方法,读寓意。(寓意是紧密联系故事,从故事中精心提炼出来的,与故事密不可分、水乳交融)

9.教师出示从另一个角度提炼的《蝉和狐狸》的寓意:“一个居心不良的人,不管用多少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的阴谋,总有一天会被人识破的。”

请学生运用方法评议。

过渡:《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语言的最后用依据精练的话点名寓意。这是伊索寓言的特点。

(四)迁移方法,尝试概括寓意

1、为从《蚂蚁与屎壳郎》写寓意。

2、交流、评比优化

3、教师出示下水文,师生评议。(五)作业

运用抓联系的方法,拓展读《伊索寓言》

敢于挑战,尝试个性化理解寓言故事

附件:

蚂蚁与屎壳郎

夏天,别的动物都悠闲地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大麦,给自己贮存冬季吃的食物。屎壳郎惊奇地问他为何这般勤劳。蚂蚁当时什么也没说。

冬天来了,大雨冲掉了牛粪,饥饿的屎壳郎,走到蚂蚁那里乞讨食物,蚂蚁对他说:“喂,伙计,如果当时在我劳动时,你不是批评我,而是也去做工,现在就不会忍饥挨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这个故事说明,凡事要事先做好打算,做到有备无患。

B这个故事说明,目光短浅,只贪图眼前享受,没有长远打算的人,早晚要吃亏的。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第四单元

14再见了,亲人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认识“役、妮”等八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3、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体会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

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1、出示题目:“亲人”是什么意思?(有血缘关系的,关系亲密的人)谁是我们的亲人?

2、课文中的“亲人”指谁?(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鲜人民)这句话离别的话是谁说的?

3、介绍时代背景: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朝两国人民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1958年10月撤离朝鲜。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引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4、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那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二、深入研读,展示探究过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1)大娘为志愿军战士洗衣服,几夜无眠;

(2)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3)小金花,为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

(4)大嫂,为挖野菜,炸伤了腿。

2、走进情境,感受体验。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①交流。学生说句子,自由谈体会。

②重点出示: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哪里写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难和危险?大娘她们仅仅是为我们送来打糕吗?还为我们送来了什么?(鼓励、希望、信心……)

抓住动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想象一下,说说大娘还会为我们做哪些事?

也许大娘做的事还有更多更多,这一切,怎么不使我们感动和敬佩呢?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③引读:是啊,素不相识的大娘虽然不是我们的母亲,但却像母亲一样,甚至胜似母亲。因此,在离别的一刻,我们志愿军战士动情地说——(生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师引,大娘,您就是我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母亲!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最感动人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随机理解词语:同归于尽、噩耗

②重点指导:小金花的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她的死重于泰山。但小金花为什么没有哭呢?

出示句子:“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失去妈妈的痛,对敌人的恨,这两种情感是多么真切,对比又如此强烈。有感情地朗读。

③引读:刚强的小金花,在失去妈妈的一刻,她没有哭,但当与志愿军叔叔离别时,她却哭了,她与志愿军战士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所以,当志愿军叔叔与小金花离别时,关心地说——(生读)“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小组交流体会。

②重点交流,出示句子:

“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

到前沿阵地上挖野菜,会有哪些危险?那大嫂为什么还要去挖呢?这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③引读:为了给战士们挖蔬菜,大嫂却为此付出了双腿残疾的代价,所以在志愿军心目中,这位大嫂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所以,在离别的一刻,战士们满怀真情地说——(生读)“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再读课文,加深体验:

1、在这些感人的故事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个人的事迹呢?有感情地读一读。

2、交流展示朗读。

3、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4、是的,八年的血雨腥风一起渡过,八年的峥嵘岁月共同走过,血与肉凝成的深情厚谊怎能不感天动地?怎能不牵肠挂肚啊!让我们齐声读——再见了,亲人!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领悟写法

1、选择你最感动的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分别读不同的故事。

3、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三个自然段虽内容有别,但写法相似,这三个朝鲜人民的代表人物都为志愿军付出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说不尽的关心帮助,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这样高的代价”,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每一段最后的一个反问句,都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三、刨根究底,再读再悟

1、可亲可敬的朝鲜人民,为什么要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志愿军战士呢?再读课文,找出句子体会。

2、交流:

◇“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

◇“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我们缺少野菜……”

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3、志愿军战士踏上异国他乡,与朝鲜人民共同浴血奋战;朝鲜人民关心志愿军战士,军民一家人,同甘共苦,都是为了什么?(为了共同的敌人,为了共同的心愿——和平,这就是爱国主义,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

四、创设情境,体验朗读

1、当离别的抽泣声与长鸣的汽笛交织在一起时,当我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再见时,当列车的轰鸣一声紧似一声时,你的心情是怎样呢?请通过第四、五、六自然段的朗读来表现出你的心情。

2、指名读——互评——齐读。

3、读了这几自然段,你觉得当时的场景可以用哪几个词来形容?(难舍难分、依依不舍……)

4、正是因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两国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所以说这种友谊是伟大的友谊,这种感情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五、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齐声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吻来说的,但是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肯定也有千言万语要表达。想一想,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以角色,以他们的口气,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

六、作业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摘录使自己感动的句子。

15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认识本课12个生字,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1)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

(2)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语感,说自己想到的,教师可以引导:光明、灿烂、永垂不朽等。

2、快速默读课文。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语言表达可以多种多样,也不要求过分简练,大致的意思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

①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②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

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么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断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3、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

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自由讨论。

5、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班长?

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职守……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外貌、动作、神态等)

2、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

交流,品读:

小组汇报,出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重点讲解: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苍老?这说明了什么?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吃得多吗?“嚼”字写出了什么?(食物少,难吃,硬)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3、研读“笑”意。

◇“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鱼汤这么少,为什么老班长还“笑着说”?从“笑”到“收敛了笑容”,再到“露出了一丝笑意”,你读懂了什么?

4、长时间的辛苦劳累,长时间的饥饿折磨,终于把老班长累跨了,饿跨了。他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黑水潭边。同学们,当我好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

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后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忠于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

5、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四、前呼后应,解困释疑

1、出示最后一段话。思考:“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所以,这篇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3、总结: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五、作业

1、复述课文。

16桥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3、认识本课6个生字,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6、你觉得这是一名怎么样的老汉?

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换来了一百多号村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第二课时

一、抓住言行,研读体会

1、指名读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然后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课堂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1)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大山。”

①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老汉真是“一座山”吗?为什么?

老汉先村民到来到木桥前,却没有夺路而逃生,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受人“拥戴”,老汉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拥戴。老汉为什么会受村民“拥戴”呢?想象老村书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事例。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①比较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突然跑上前,从队伍里拉出一个小伙子,叫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很。

“冲、揪、吼、像只豹子”写出了什么?(动作果断,不容置疑。)

②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后代,为什么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老汉?(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殉私情,舍己为人)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出示句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①老汉如果能喊,要喊的是什么?写下来。

交流朗读学生所写的句子。

②这是一位怎么的老汉?

老汉是村支书记,也是一位父亲,他血气方钢,他也充满父爱。但是,当个人与大家的利益相冲突时,他毅然选择的是“先人后己”!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说的太多太多……

3、再读加深感受:再选择第七到二十三自然段中令你最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二、启发想象,体验感悟

1、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齐读最后四自然段。

2、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参考题目:

爷爷,我们想您!

老支书,慢走!

挥泪送别老支书!

我们永远纪念您!

洪水退后……

四、领悟写法,激发情感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根据学生的理解和领悟,随机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发现。

(1)巧妙的设置悬念。讨论: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

(2)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

(3)语言简练,语句简短。

……

五、作业

1、摘录课文中有特色的句子。

2、排演课本剧。

17梦想的力量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2、能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到“梦想的力量”,感受人们对非洲人民的同情和爱,能画出有关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说说。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瑞恩说的话。

课前准备:

搜集资料了解非洲缺水的状况

教学过程:

一、“梦想”的质疑

1、出示课题:梦想的力量

2、读了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

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梳理归纳:

(1)谁的梦想?

(2)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3)梦想是怎么实现的?

(4)这个梦想究竟有什么力量?

二、“梦想”是什么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2、尝试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

◇“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梦想?”

瑞恩的梦想在不断地变大,从挖一口井到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三、“梦想”怎样实现的

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意见,进一步深入理解。

(1)瑞恩为攒够这七十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①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大声朗读。

“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②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瑞恩还是一个孩子,是什么使他放弃玩耍的机会,做那么多的家务活。当时瑞恩心里会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瑞恩的同情心感动了很多人,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很多人的支持。

①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一周以后,瑞恩受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瑞恩筹齐了大一口井的钱。”

◇“瑞恩的老师没想到……是瑞恩和同学们更非洲的孩子们通上了信。”

②当人们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中听到瑞恩的故事后,他们会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

3、再次默读课文,深入地思考:是什么是瑞恩的梦想成真?

实现梦想不仅仅是钱,更是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四、“梦想”的力量

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2、课堂交流。

(1)打好了瑞恩的第一口井。

①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

②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边时,他会像些什么?

③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而激动?为什么而幸福地流泪?

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2)“瑞恩的井”基金会成立,已经为非洲打了30口井。

3、讨论:你还认为“梦想的力量”大在哪里?

梦想的力量,能够唤起人们的爱心,能够为非洲人民带来生存的希望,能够为非洲建设作出贡献。

五、作业

1、摘录瑞恩说的话。

2、瑞恩满怀希望的去募捐,当他得知七十块钱只够买一个水泵时,幼稚的他并没有失望,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虽然这非常非常难,但瑞恩依然执着地做着。他的执着感动了妈妈的一位朋友。她决定帮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他把瑞恩的事写成了文章。

如果你就是妈妈的朋友,你会在文章中写些什么呢?请结合上下文,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参考题目:《执着的瑞恩》、《瑞恩的梦想》、《瑞恩的井》……也可以自己命题。

口语交际四感动

教学目标:

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课前准备:

1、公益广告片段;刘翔的图片;音乐《丹顶鹤的故事》;

2、搜集古今中外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

1、播放电视广告。配音: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

2、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

二、开拓视野,感受“感动”

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古代历史上就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请同学们来说说这些故事。

1、讲古代感动的故事。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2、随机设问:你为什么而感动?

3、不仅我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层出不穷。小组说说感动的故事。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讲讲。

4、不仅有许多感动的故事,我们的生活中更不乏感动的图片或音乐。

5、配乐引出《丹顶鹤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却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音乐响起)

6、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7、出示刘翔的图片。这是谁?你喜欢他吗?说说他的故事。

再听刘翔获冠时响起的国歌声。同学们,当我们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腊雅典,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你感动吗?为什么?

8、小结:感动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因为我们善良,所以我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

三、互动交流,重温“感动”: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

指名说话。

一位同学说完后,请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引导学生说最感动的地方,说清感动的原因。

2、组织小组进行“感动2005”比赛活动(根据上课时间自由调整),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拟定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3、开展活动。在音乐《感恩的心》中结束。

习作四感动

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2、能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力争写得具体、生动。

课前准备:例文一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文:

1、怎么样才能把一件感动的事写具体呢?

出示例文《感动的心》

(1)自由读故事,划出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2)交流:课文是怎么把这些感动的地方写具体的?

夜,深了,端茶、喂水还在进行着,疯女人还在不停地说着。忽然,她对着一位二十多岁的乘务员叫了一声“妈妈”,那位乘务员居然毫不犹豫地答应着,就是这一声“哎”,却深深地感动了一个神经不正常人,它让一个疯女人说出了一声久违了的“谢谢”。

为什么用上“居然”?去掉行吗?为什么?

(3)再读文章,哪些句子写得特别有感情,划下来,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4)交流朗读,小结:抓住故事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来具体描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能把文章写具体。

二、指导写作

1、选择自己最感动的故事的片断,写下来。

2、交流写作:请学生把自己写的片断展示出来,读后,请同学评一评,哪里写得好?哪里还可以改进?

3、按方法小组评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完成习作:

1、把这篇文章全部写下来。题目自定。

2、教师巡回指导。

二、讲评习作:

1、指名读,说说写得好的地方,再提出修改意见。

2、独立修改。

附:例文

感动心灵

今年七月,我到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少年之星”创新作文大赛颁奖大会,在返程的北京西站——重庆T9次列车13号车厢上,发生了惊人的一幕。

像晴天霹雳,一个疯女人搅乱了旅客们的兴致。

她一上车就说个不停,开始,人们似乎没有察觉到她的反常,不一会儿,就发现她是一个神经不正常的人。有人报告了列车长,列车长带着两名乘务员立即来到了13车厢,并在13车厢的旅客中找到了一位医生,那位医生很乐意地为这位病人看病,并将自己随身带的安定药给那位病人服下。

为了照顾好这位疯女人,列车长决定,派两名乘务员日夜守护在她身边,以确保病人和乘客的安全,那位医生也把自己的下铺让给了那位病人,自己就睡在那位病人的中铺,以便随时照顾她。

就这样,乘务员、医生、乘客他们并没有嫌弃那位疯子,而是用爱心演绎了一段人间真情。

列车长和乘客们开始为这位疯女人的命运担忧起来,她是哪里人?家在哪里?为什么没有人护送?列车长说:“从她的行李中没有找到可以证明她身份的证件,她既然上了我们的这次列车,我们就要对她负责,保证安全地把她送到重庆站,然后再想办法联系家人。”

乘务员轮流照看着这位疯子女人,他们既要耐心地听她说个不停,又要防备她对乘客的伤害,列车每到一站,乘务员都要特别小心,将她紧紧地拉住,以防她下车跑了。一位乘务员阿姨说:“我当了二十几年乘务员,遇到这种特殊的旅客还是第一次,我们要尽力照顾好她。”他们为她买来了方便面、面包等。

乘务员们的爱心深深地感动着乘客们,几位好心的乘客也毫不犹豫地加入到看护那位疯女人的队伍中,他们有意地去和她说话,然后给她东西吃,给她水喝。在他们爱的呵护下,那疯女人似乎有一些清醒了,她说她叫穆仕晴,三十三岁,在北京做清洁工,家在贵州,其它什么都不知道了。

夜,深了,端茶、喂水还在进行着,疯女人还在不停地说着。忽然,她对着一位二十多岁的乘务员叫了一声“妈妈”,那位乘务员居然毫不犹豫地答应着,就是这一声“哎”,却深深地感动了一个神经不正常人,它让一个疯女人说出了一声久违了的“谢谢”。

爱是多么伟大,她可以让没有正常思维的人心灵感动。

用爱抚平寒冷的心扉,让心灵去感动心灵,使黑暗的世界打开一扇光明的大门。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备课教案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课教案

8.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完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知道课题“金蝉脱壳”就是一个成语。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8成语故事

3、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但这些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要求。

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三则成语故事了?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1)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生字、正音。

chuōsāifènglùbìyùnhǔ

戳腮俸禄壁韵唬

(2)指导词语,注意正确书写。

腾空俸禄自相矛盾画龙点睛

戳穿墙壁滥竽充数张口结舌

4、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

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指导预习及写字。

1、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书写习字册。

四、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意思。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请同学上黑板板书三个成语。

二、精读《自相矛盾》。

1、“矛”和“盾”,你们能分得清吗?请同学看图指一指。“矛”(古文字图)上象其锋,中象其身,下端有銎(斧子上安丙的孔),所以纳柲(古代兵器的柄)。“盾””(古文字图),瞂也,所以扞身蔽目。“厂”象盾之侧是形,“十”象盾之握,“目”象盾之用。

2、(1)“矛”很“锐利”,锐利就是锋利的意思,矛“锐不可当”。

(2)“鲁迅的文笔很锐利”,这里的“锐利”是(目光、言论、文笔等)尖锐的意思。

(3)“盾”很“坚固”,坚固是牢固的意思,盾“坚不可摧”、“牢不可破”。

3、讨论:“夸口”的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

“张口结舌”的意思。刚刚还“夸夸其谈”的楚国人,为何“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4、联系实际说说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三、精读《滥竽充数》。

1、滥竽充数,“滥竽”的意思是吹不成调的竽。真是“竽”的错吗?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1)南郭先生知道了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的消息,他想

(2)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当他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他想

(3)当他得知齐湣王喜欢听别人一个一个地吹,他又想

(4)看到不吹竽拿到同样俸禄的南郭先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5)看到了流浪街头的南郭先生,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

(6)对于今天的那些“滥竽充数”“以次充好”的厂家,你会对他说

四、精读《画龙点睛》。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⑴张僧繇画的龙点睛前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美中不足)

⑵“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的作用?(腾空飞去——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

(3)“点睛”在现实中的运用(包装,好的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画龙点睛”的作用;劣质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滥竽充数”)

2、背诵课文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14、秦兵马俑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

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

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课前准备:兵马俑资料的搜集。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2、思考:秦兵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3、指名交流。

三、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2、为了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文的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3、说说游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四、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2、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

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兵马俑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威武凝重

骑兵俑勇猛善战

兵车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4、学习第10节引读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6、齐读课文第11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三、归纳小结。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14、 秦兵马俑

举世无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规模宏大

15、埃及的金字塔

教材分析:这篇说明文以清晰的条理,平实的语言,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赞扬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教材简析:

【世界各地】——展现出劳动者的聪明与创造智慧

第四单元由3篇状物散文组成,展现出劳动者的聪明与创造智慧。

走进《秦兵马俑》,你会感受到享誉世界的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你会感叹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队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走进《埃及的金字塔》你会看到金字塔的“巍然屹立,傲对碧空”,金字塔的宏伟精巧,的确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走进《音乐之都维也纳》,你会体验到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它“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秦兵马俑》这篇课文的第十自然段写得十分精彩——“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第一句是这部分的中心句。它既对上文作了小结,又对下文的内容作了提引。“极为”放在“精美”的前面,更加突出了兵马俑的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地位。接下来具体介绍了兵马俑的不同神态。作者运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地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倾听到,那一个个威猛将士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与辛酸……正是作者的独巨匠心选择了恰当的观察视角,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读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悟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伟大。

13、秦兵马俑

文本解读: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要想学生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来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好像有点难度。而因特网给了我们很大的便利,学生可通过集音、形、色于一体的专题网站来感悟课文。

教学构想:

本课的教学,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学时,为了避免枯燥的讲解,可先让学生充分浏览专题网站中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的语言,领悟课文的特点。课堂上可采用“分组交流、代表发言、组员补充、感情朗读”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一点是,这课的教学还应比较注重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以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表现出来,使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

的词语。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

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课前准备:兵马俑资料的搜集。教学时间:二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2、思考:秦兵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3、指名交流。

三、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2、为了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文的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3、说说游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四、指导写字。1、老师示范。2、学生描红。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

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兵马俑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威武凝重

骑兵俑勇猛善战

兵车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4、学习第10节引读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6、齐读课文第11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三、归纳小结。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 19、 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14、埃及的金字塔

文本解读:

整篇文章以清晰的条理,平实的语言,介绍了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代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苏教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苏教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苏教版)

本单元用三个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名人相关事件来表达“无私奉献”的主题。第一篇文章和第三篇文章讲的是大事,第二篇文章写的是小事。

《在大海中永生》这是一篇通讯,根据新华社通讯《在大海中永生》,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线索摘写而成。作者表达的感情真挚,运用的语言丰富,有一定的跳跃性。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人物的相关背景资料,并注意合理地运用。要注意朗读与想象的结合,朗读与理解的结合,做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要注意情节展开与情境创设之间的关系,把握整体,关注细节。要注意感情基调正确定位。悲痛中有激昂,怀念中有爱戴,总的来说,是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这样才和“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文章主旨相吻合。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文章通过记叙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与“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表现了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爱”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引出了“‘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奉献主题。教学中要抓住文章开头的“爱”字,根据两件事情前因后果的关系展开教学过程,特别是后面书信内容的理解,要先和前面的事情联系起来,再作适当的拓展,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仅仅围绕文章最后一句话来组织教学,为理解而理解,破坏了文章的情境。

《艾滋病小斗士》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电视中有过专门的报道。文章运用倒叙的手法,先写恩科西的去世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感叹,再交待恩科西的身世遭遇以及与艾滋病顽强抗争的事例,最后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的讲话进一步阐明主题。全文的教学要结合课后练习3来进行,需要老师们注意的是,如何把恩科西与社会偏见作斗争和他关心其他艾滋病人统一起来。教学时要特别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精神,同时还可以根据事件的前后关系做好教学的过渡。

《习作四》是写一写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平时教学中有很多的缺憾之处,教师也可以写一写对学生的歉意,对教学的缺憾。

练习四中的语文与生活是关于错别字的练习,教师可以把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别字全部梳理出来,让学生订正。

诵读与积累》的内容可以放在教学《成语故事》后进行。

《小小新闻发布会》应该在每天早晨引导学生进行,帮助学生扩充视野。

13《在大海中永生》

教学要求

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会用“爱戴”、“奔腾不息”造句。

4.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进而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

教法学法查资料看课件小组合作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邓小平爷爷的照片)

大家看看这照片上的老人,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同学们认识这位老人吗?说一说你所了解的。

师:这看似平凡的老人却为我国作出卓越贡献。他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提出者。他一生为我国作出了很多贡献,临终前,还再三叮嘱,死后要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就是……(生齐说:邓小平爷爷)(投影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然而,1997年2月19日,这位历史伟人——我们敬爱的邓小平爷爷在北京逝世。他的离去,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巨大损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现在,让我们伴随着沉痛的哀乐,去重新回顾这位伟人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人民,而逝世后,骨灰撒向大海的情景。(播放录象资料两段、定格在邓小平画面)

2、解题:

(1)师:“永生”是什么意思?

(2)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表扬,并把重要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3)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自己试着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标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相机解释词义,使学生理解后读出词语的感情)

船舱 崭新 呜咽 痛悼 海疆 超越 属于

澳门 舷窗 震撼 爱戴 奔流不息 波翻浪涌

A指名读,其他同学指正。老师这里一个红字在课文中读——ye,组的词语是——呜咽,那么你知道它还有一种读音吗?yan

B齐读生字词。

2.请七位同学分别读七段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给对这七位同学读书的情况做出评价。

3.指导难读的小节:

师:在读书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困难的,让大家来帮你。(估计学生对第1、第3小节有困难,重点指导)

(1)指名读第l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a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b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2)指名读第3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a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b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四、再读课文:

1.自己仔细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看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2.讨论分段情况:(总结归纳段意并板书)

一(1)飞向大海

二(2—4)撒向大海

三(5—7)告别大海

五、再读生字,指导易错字

1.齐读生字,读准字音

2.师:(重点指导)你觉得哪个字写起来有困难,需要老师或同学的帮助?

舱:舟字旁的一横应该是一提崭:上小下大

呜:右边是个乌,不是鸟咽:左窄右宽

悼:右下的十字的竖上短下长超:走字上的短竖上长下短,一撇要长

疆:弓字应写的直、狭长,而且上面两部分的距离应该一样

属:左面不超出厂字头,右面超出厂字头

3.学生在书上的描红。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13、在大海中永生

 一、(1)飞向大海

 二、(2—4)撒向大海

 三、(5—7)告别大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主人公邓小平爷爷的情况、分段及段落大意)。

二、精读指导

(一)细读第1段:

1.齐读第1段。你从第1段中读出了什么?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呢?

2.引导朗读以下的句子,感受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播放录音朗读)

 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表现人们不忍伟人离去的悲痛心情;也暗示人们,伟人仿佛不忍离去,在离别之际忍不住还要最后再看一眼他的人民以及这块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土地。)

指导朗读:我们在朗读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这两个词语,(读时语速——徐缓、语音——低沉,读出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

3.师:“崭新的历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课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

4.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语速徐缓,语音沉稳,体会当时人们的悲痛不舍的心情。

5.过渡:邓小平爷爷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的中国人民,用他的聪明智慧,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十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他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在1997年7月1日、澳门在1999年12月20日都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邓小平爷爷把毕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这是他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这是何等高尚啊。人们的心情多么矛盾,不想小平同志离开,又不忍心违背他老人家的遗愿。

6.现在就让我们怀着这悲痛而又恋恋不舍的心情,用低低地缓缓地语调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点击出示)(放哀乐)

(二)细读第二段并背诵

1.学习第2节:

(1)引导理解“呜咽”“痛悼”的意思。

(2)最后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后面省略了什么内容?在涛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齐读第2节

2.学习第3节:

(1)投影出示第3节(师:但是伟人还是离去了,也许……引读第3节)

a“奔腾不息”是什么意思?

b那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到哪些地方?

c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让我们与奔腾不息的浪花一起去缅怀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吧!请同学们把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邓爷爷的丰功伟绩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共享吧!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介绍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及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说明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功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并说明因为小平爷爷是2月19日去世的,没能亲眼看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所以低低地缓缓地,不忍离去。)

d四个大组分别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比比哪组读得好。

(2)四个“也许”能颠倒吗?为什么?

(3)增强气势朗读第三节的四个带“也许”的分句(第一组朗读第一分句,第一、第二组合起来读第二分句,依次类推)

(4)师:邓小平爷爷的影响太大了,他的影响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

(出示投影)“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5)练习背诵第3节。

3.学习第4节,读出感情。

4.齐读第二段。

(二)精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后评议。

2.有感情地齐读5、6两节。

(1)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引读——

(2)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

(3)读了邓爷爷的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4)指导朗读这句话。

3.请一个小组读第7节。

A其他同学想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全文作结,并点明课题。)

B你是怎样理解“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的?

C“在大海中永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还能“永生”呢?这样写表达了人民什么样的感情?

D有感情地齐读第7节,试着背诵。

三、总结全文

1.总结:小平爷爷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使祖国更加繁荣,使人民更加幸福。虽然小平爷爷离开我们已经有七年多了,但他的光辉形象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小平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齐读全文。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地背诵课文,默写5到7节。

2.搜集小平爷爷的资料,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他。

板书设计

在大海中永生

邓小平

中国人民的好儿子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激发诵读感悟之趣,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话的意思,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法学法分角色朗读背诵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

2.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苏教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苏教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苏教版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编排了三篇课文《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路花香》、习作是。这三篇课文让学生走进神话寓言的宝库,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激发阅读兴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丰富多彩,并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积淀语文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

单元教学目标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培养使用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

2.培养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做记号的习惯。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在理解自然段意义的基础上简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5.培养主动阅读相关拓展阅读的习惯。

6.能读懂习作的要求,按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并把过程或原因交代清楚。

7.能认真倾听他人的话语。

三、课文解读

《开天辟地》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神话故事。文章充满神奇现象,语言优美;《普罗米修斯盗火》是一篇古希腊神话,主要讲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一路花香》是一篇印度寓言故事,是讲挑水工利用“破损的水罐”渗水的特点形成的美好的景象,阐明了世上每一件东西都有它的存在价值,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

13.《开天辟地》教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纵横交错”、“开天辟地”等词语。

2.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6、7、8自然段。

3.认识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预习学案

一、说一说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可围绕“谁开天劈地?为什么要开天辟地?怎样开天辟地?结果怎样?”来讲一讲。)

二、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导学案

一、交流预习学案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展示。

二、合作探究

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在开天辟地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请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三、学生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成功并不遥远》

课堂检测

请同学们用下面的成语,说一说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

混沌不分混天黑地

大刀阔斧开天辟地

与日俱增顶天立地

变化万端改天换地

课后作业

今天老师给大家留了一个作业,开天辟地是一篇神话,在我们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还流传着许多这样的神话传说,如《女娲补天》、《八仙过海》……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资料,用我们这堂课上的方法学一学,你一定会读到许多新的信息,我们再一起来交流,好吗?

板书设计

13.开天辟地

神力开辟天地

盘古

身躯化生万物

教后反思

《开天辟地》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古代的神话故事,因此我首先让学生读故事、听故事,然后再把有关的故事复述给同学们听,这样做,能巧妙地运用语文课外资源,拓展了学生视野,是大语文教育观在语文教学中的反映。这样做还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把听到的故事原原本本地复述是要花一番思考和组织的功夫的。这样做也让学生再一次认识了神话的本质,并相机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使学生懂得了要为人民造福的道理。

总之,课堂教学除了感知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外,还要拓展学生视野,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方法,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14.《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学案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幸福甘愿受罚的英雄形象,能联系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先说后写。

预习学案

一、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意。

小心翼翼、悬崖峭壁、壮举、大发雷霆、触犯、烟火袅袅

二、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长句。

(1)当太阳神阿波罗驾着太阳车轰隆隆从天空中驶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悄悄地将茴香树的枝条插进太阳车的烈焰中,偷取了火种。

(2)宙斯派天神用沉重的铁链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峭壁上,让他经受烈日暴雨的折磨。

导学案

一、交流预习学案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展示。

二、合作探究

普罗米修斯在盗火后遇到了哪些灾难?你们觉得普罗米修斯是个怎样的人?划出有关的句子认真读一读。

三、学生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成功并不遥远》

课堂检测

1.比一比,再组词。

偷()惩()啄()罚()

愉()征()豚()训()

2.复述普罗米修斯盗火后的故事。

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说话、写话。

板书设计

14.普罗米修斯盗火

普罗米修斯机智勇敢

宙斯心狠手辣

15.《一路花香》教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预习学案

1.我会读

水罐完好无损日复一日不禁骄傲惭愧

渗出浇灌花瓶欣赏道歉漏掉

2.我明白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谁的故事?你更喜欢谁?

导学案

一、交流预习学案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展示。

二、合作探究

是谁为我们带来了一路花香?他为什么这样做?你从中感悟出了什么?请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来说明。

三、学生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成功并不遥远》

课堂检测

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能谈一谈吗?

课后作业

搜集一些与本文寓意相通的名言警句,读一读,背一背,并选择一条做成书签送给自己。

板书设计

15.一路花香

完好水罐骄傲自大

破损水罐也有价值

自身存在的价值

练习四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3.练习写好钢笔字。

4.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5.口语训练,说漫画.处处留心,了解汉字的奥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谁来把第一题的题目要求读一读?(指名读)

处处留心就能发现“汉字的学问真不少”

2.读短文思考:

1)我和杨雨恬在预习过程课文时,对哪个汉字产生了疑惑?

2)他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自由认读

2.指名读、齐读、小组比赛读,自由练读这8个成语,读准每个音。

3.同桌商量这8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4.看谁背得最快。(指名背、齐背、同桌互背)

三、教学第三题

1.写好钢笔字

2.教师范写提醒:“口”在不同的位置,大小形状也不同

3.笔笔谁的钢笔字写得最棒

三、口语交际《说漫画》

引入正题,进行“说漫画”口语交际。

1.提问:同学们喜欢漫画吗?(这一环节中,鼓励学生不同的见解,可以喜欢也可不喜欢,但一定要讲出自己的理由。)

2.欣赏课文中的漫画[实物投影展示](刚放出画时不要立刻提出要求,留出空白,学生小声议论也可,暗暗赞叹也可。)

3.谈谈你的感受。

4.集体交流,讲讲寓意,你明白了什么?根据漫画中小花狗的神态编故事,与同学交流。

四、总结,课堂延伸实践活动。

1.再看图,总结一下漫画的特点,你能用自己的话表述吗?

2.根据回答,教师总结:漫画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往往不需要一个字就可以表达出深刻的思想,让人在会心一笑中受到启发。

3.谈谈你还看过的漫画有哪些?引出漫画种类。

4.老师与学生同看漫画,分享少年时的快乐。

教后反思:

这次练习一的口语交际是学会感谢。这个题目设立的真的很好。我们面对的孩子,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的关注特别多,在学校、在社会人际交往上就缺乏感恩的心,许多关怀和帮助在他们看来本来是理所应当的。这一口语交际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学会怎样说感谢的话语,如何表达自己感谢的心情。

今天的口语交际,使我有了一个观念上的转变。就是对口语交际命题的把握,形式的创造,都应该站在大语文观的角度上。不仅仅为了让学生会说一两句话,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多项能力的培养。

第五单元教学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由四篇课文组成:《说勤奋》、《李时珍夜宿古寺》、《维生素C的故事》、《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如何通过这四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熏陶?在研读文本,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强烈感受到,教一篇课文眼光绝不能只盯着这一课,课文学习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是驾文本之舟驶入孩子们的生活: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生活领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二、教材文本解读

学生要达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第二学段的阅读阶段目标,并为第三学段的学习打下基础。按照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阶段目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四个方面:

1.学习默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初步感受文章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文章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读教材,可以看出本单元四篇课文后的练习都围绕着上述目标。《说勤奋》课后练习4“抄写句子,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为的是训练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后练习5“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既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暗示着说理文的一般写法。《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后练习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维生素C的故事》课后4“默读课文,说说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课后练习5“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这些练习设计的目标无不指向学生朗读、复述、默读能力的培养,并由此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课后练习4“找出课文中加引号的词语,说一说这些词语为什么要加引号”其实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变化,进而体会引号的用法。《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后还要求学生用上课文中的一组词语练习“说一段话,描写夜景”,这是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看得出,这样的安排头绪简单,重点突出,方便教师教,也方便学生学,语文阅读实践落在了实处。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能说出课文中关键词句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

2.抄写、听写词语,用词语说话,积累语言。

3.通过朗读、默读、背诵、复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4.通过对语言的理解、感悟,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内心世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对理想、成功、勤奋,有初步的感受和体验。

四、教学理念: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五、教学措施:

1.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

2.走进文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要注意的是,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应该以读为本,在反复的朗读、默读中理解感悟。

3.适当教给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本单元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可以适当教给学生一些理解句子的方法,如联系背景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抓住关键词理解等。

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尝试让学生提出问题。

六、课时安排:

每节课二课时,作文一课时,单元练习1课时。共10课时。

16《说勤奋》教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怎样理解“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

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从小不论干什么事情要勤奋,不要做懒惰的人。

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

滚瓜烂熟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名列前茅有所作为远渡重洋

二、我能朗读课文。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遍。

三、想一想

通过读课文,你想到那些勤奋苦读的人物?

四、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导学案

一、交流预习学案

1.小组交流:生字读音、课文朗读。

2.全班交流展示。

二、合作探究

1.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2.学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内容说一说: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再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感受。

3.体会交流

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剥离技术所产生的影响,

这些事实证明,勤能补拙,成功来自勤奋是真理。

三、学生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成功并不遥远》

学生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成功并不遥远》第一部分。

1.学生自读这本书。勾画其中优美段落和感觉最深的句段。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每小组有代表发言,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说出自己的感受。

课堂检测

一、给带点的字找正确的读音。

勤(qínqíng)奋远渡重(zhòngchóng)洋

剥(bāobō)离华(huáhuà)罗庚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直”的意思有:A挺直,使笔直;B公正的,正义的;C直爽,爽快;D一个劲儿,不断地。

理直气壮()急起直追()心直口快()

三、课文内容填空。

1.()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2.课文中司马光从小就很(),长大后就更()了,还做了个()自励自勉。这样他用了()的时间写成了史学巨著()。向我们说明了:天才在于()。

3.正如著名数学家()所说:“(),一分辛苦一分才。”

四、课后作业

1.收集几条有关勤奋成才的名言

2.举办一次故事会,题目是:“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

16说勤奋

司马光童第周华罗庚

一生勤奋有所作为作出贡献

教学反思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寻找他们两个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在交流司马光和童第周相同点时学生都说他们都获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同时学生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从句子中我让他们找司马光和童弟周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当然学生也很容易就找到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找相同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找不同点,于是学生告诉我他们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找有关句子弄明白一个是天资聪明,一个是起步晚,基础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突破课文的难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通过这样比较以后的学习,学生理解难点到这里便水道渠成了。

不过在课堂上我认为我还有许多地方做得还不够的,我总感觉课堂上读的部分不够理想,可能是说理性很强的文章,描写得不是很优美,所以学生的朗读就没有那么投入,同时学到最后我让学生起来交流相关名人名言时,由于课前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得不够理想,所以学生不能回答,后来只好我说了两句。看来我以后在课前准备方面要做得更全面一些,而且,学生已经是四年级了,他们完全有能力自己去准备,这样也可以培养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

17《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重点,在前后联系中品词析句,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深刻理解李时珍所宿古寺环境之破败、察访药材过程之艰辛,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而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由衷地产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李时珍那种甘愿奉献,为民造福的精神。

预习学案

1.我会读:

夜幕降临隐隐约约飞鸟桂林

皎洁轮廓材料晓行夜宿

2.我知道:

李时珍是_____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的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医药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名著。

3.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导学案

一、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1.找出课文有关环境描写和对李时珍语言、神情描写的重点词语,体会李时珍的高贵品质。在自读中边圈画边感悟。

2.李时珍为什么会“夜宿古寺”?课文从那几个角度来写李时珍的?仔细读一读,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二、集体探究:

李时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查访过程中,还冒着生命危险亲口品尝药物鉴别药效,你认为这样值吗?

课堂检测

一、比一比,组词

肯()徒()拢()著()

啃()陡()庞()煮()

二、划去不正确的读音或字。

涎(xiányán)滑胭(yīnyān)脂(长常)年累月

生嚼(jiáojué)长年累(lěilèi)月(察查)访民情

三、课文填空。

1.李时珍()代()学家,著有()。是一个()、工作()的人。

2.文中“两种草”指()和(),它们的()相似,()不同。

3.面对不确切的草药,李时珍不仅要细看,更要品尝,体现他()的工作态度。

4.拓展练习(以心开头的成语)

心花怒放心甘情愿心灰意冷心服口服

心平气和心领神会心安理得心烦意乱

课后作业:

阅读《缤纷世界》主题丛书中两篇文章。

1.学生自读这本书。勾画其中优美段落和感觉最深的句段。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每小组有代表发言,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说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甘愿吃苦

甘愿冒险

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在教学时我分两大块进行:

学生们在初读课文时一下就能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到古寺的破败,从他人的朗读中,感受古寺的阴暗、潮湿、危险和荒凉等破败的场景。处理第二段时,我提出一个问题:自学课文5—12自然段,去看看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什么,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感受。孩子们在短时间中想象说话,能把话说完整,言之有理,想象丰富合理。另外,在对文章中多处景色描写在教学中显现的略轻些,如在处理时13节时,可引导学生对这处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加以引导、探究。这样教学过程不留遗憾,却又理解了文本。

18.《卫生素C的故事》教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懂得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和实践。

教学重难点:

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

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事情,能从中获得知识。

预习学案

1.我会读:

路程缺乏艰苦浑身无力

物质适量危险又惊又喜

2.我会做:

镜()浑()眉()螺()

境()辉()媚()累()

3.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1.动笔读书,请你找出文中感人的话,在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写下自己的体会。

2.你是怎样理解“凶神恶煞”这个词语的?你有什么感受?(有感情朗读段落,读出你的感受。)

二、小组讨论:

哥伦布将生病的船员留在荒岛上,这样的做法对吗?找出证据说明自己的观点。

三、学生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缤纷的世界》

1.学生自读这本书。勾画其中优美段落和感觉最深的句段。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每小组有代表发言,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说出自己的感受。

课堂检测

下面汉字可组许多的词语,请你各写三个。

艰()()()程()()()

适()()()秘()()()

质()()()累()()()

课后作业

1.把《维生素C的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2.搜集关于小发明的故事

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国际互联网的结构与功能。

预习学案

1.我会读:

邮递快捷无所不有丰富多彩

查阅付款息息相关万水千山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文字()资料形象()音乐()

()新闻网络()信息()地球()

3.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导学案

一、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点?

2.课文那些地方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3.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感受?说给大家听。

课堂检测

写出表示快的词语:

1.看书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路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间过得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车子开得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利用互联网查阅一次资料。

板书设计:

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大快多

息息相关

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写好钢笔字,注意捺的写法。

2.写好毛笔字,注意两点水和三点水的写法。

3.能根据具体情况,帮助同学出出主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4.懂得人多智慧多的道理,培养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

5.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学生分组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可查字典。

3.说你明白了哪个词语的意思。

教学写钢笔字

观察三个例字的共同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的发现

思考:我们在书写这类字时应该注意什么?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交际情境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是刘备的得力军师)

2.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确实令人折服,不过人们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知道这句话的来历吗?下面老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

(用多媒体课件讲述诸葛亮和小皮匠的故事)

3.后来人们用这句话来说明什么呢?(人多智慧多,人多主意多)生活中难免有人会遇到难题,如果大家来帮忙出点子,想办法,问题就可能较快地得到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行一次口语交际练习《帮他出主意》。(板书课题:帮他出主意)

二、案例引路,小组合作讨论

1.同学们,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又是在谁的帮助下解决的呢?

(指名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经过)

小结: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别人伸出热情援助之手为我们排忧解难。现在有两位小朋友也遇到了困难,你们愿意来帮助他们吗?

2.用课件出示以下问题:

(1)我叫周欣欣,我要参加市少年宫举办的演讲比赛,主题可以是交通安全方面的,也可以是保护环境方面的,我举棋不定,不知选什么内容好,你们能帮我出出主意吗?

(2)我叫赵学谦,我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家里没有其他亲人,我的食宿成了问题,我该怎么办呢

3.提出讨论要求:

(1)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小组长把大家的建议记录下来。

(2)每个同学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说的时候把意思说清楚明白,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板书:清楚明白认真倾听)

三、总结,布置课外作业。

课后按同学们设计的活动方案组织开展活动。

2018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8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018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14、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

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

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资料的搜集。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2、思考:秦兵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3、指名交流。

三、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2、为了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文的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3、说说游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四、指导写字。1、老师示范。2、学生描红。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

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兵马俑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威武凝重

骑兵俑勇猛善战

兵车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4、学习第10节引读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6、齐读课文第11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三、归纳小结。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14、 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15、埃及的金字塔

文本解读:

整篇文章以清晰的条理,平实的语言,介绍了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代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2017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7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17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本单元用三个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名人相关事件来表达“无私奉献”的主题。第一篇文章和第三篇文章讲的是大事,第二篇文章写的是小事。

 《在大海中永生》这是一篇通讯,根据新华社通讯《在大海中永生》,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线索摘写而成。作者表达的感情真挚,运用的语言丰富,有一定的跳跃性。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人物的相关背景资料,并注意合理地运用。要注意朗读与想象的结合,朗读与理解的结合,做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要注意情节展开与情境创设之间的关系,把握整体,关注细节。要注意感情基调正确定位。悲痛中有激昂,怀念中有爱戴,总的来说,是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这样才和“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文章主旨相吻合。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文章通过记叙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与“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表现了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爱”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引出了“‘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奉献主题。教学中要抓住文章开头的“爱”字,根据两件事情前因后果的关系展开教学过程,特别是后面书信内容的理解,要先和前面的事情联系起来,再作适当的拓展,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仅仅围绕文章最后一句话来组织教学,为理解而理解,破坏了文章的情境。

《艾滋病小斗士》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电视中有过专门的报道。文章运用倒叙的手法,先写恩科西的去世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感叹,再交待恩科西的身世遭遇以及与艾滋病顽强抗争的事例,最后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的讲话进一步阐明主题。《习作四》是写一写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平时教学中有很多的缺憾之处,教师也可以写一写对学生的歉意,对教学的缺憾。

练习四中的语文与生活是关于错别字的练习,教师可以把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别字全部梳理出来,让学生订正。

《诵读与积累》的内容可以放在教学《成语故事》后进行。《小小新闻发布会》应该在每天早晨引导学生进行,帮助学生扩充视野。

13在大海中永生

首案编写王晓娟

二度修改路影

教学目标: 

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其中绿线格里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习用“爱戴”“奔腾不息”造句。

4.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进而理解课题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

教法学法:收集资料反复诵读小组交流教师引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l.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其中绿线格里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习用“爱戴”“奔腾不息”造句。

4.能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介绍邓小平

(点击课题)齐读课题

“永生”是什么意思?

人们明知这位伟人已与世长辞,但仍希望他在大海中获得永生。

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让我们一起带着悲痛、赞颂、怀念的感情再来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一起去为这位伟人送行

二、自读课文

请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老师知道大家有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那就是预习,那么通过预习以及刚才的自读课文,现在这些生字你们认识吗?(点击生字)

(1)指读、齐读。

(2)强调”呜咽”。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长句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讨论分段情况。

五、布置作业

查找邓小平的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视频资料缅怀邓水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从内心深处萌发出对邓小平爷爷的无限崇敬和敬仰之情。

2.通过对重点语段的朗读感悟,感受邓小平同志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怀。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视频资料缅怀邓水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光盘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

1.引出邓小平同志说的话。

在今天的课文中,主人公邓小平就有这样一句值得回忆或回味的话,通过昨天的预习,谁来说说是哪一句。

2.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悲痛之中。

二、精读感悟

(一)细读第1段:

1.播放背景音乐,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找出能看出他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的句子。

2.汇报、交流。

(1)引导学生理解“带领人民书写崭新历史”和“最后一个篇章”。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3.“崭新的历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课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邓小平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所以说骨灰撒放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4.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语速徐缓,语音沉稳,体会当时人们的悲痛不舍的心情。

5.试着背诵这一节?

过渡:邓小平爷爷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的中国人民,用他的聪明智慧,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十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他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在1997年7月1日、澳门在1999年12月20日都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这是何等高尚啊。人们的心情多么矛盾,不想小平同志离开,又不忍心违背他老人家的遗愿,所以……(引读第2节)

(二)细读第二段并背诵

1.学习第2节:

(1)学生欣赏视频,说说自己仿佛听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引导理解“呜咽”“痛悼”的意思。

(2)最后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后面省略了什么内容?在涛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齐读第2节。

(4)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读出人们悲痛不舍的感情。

(5)练习背诵。

2.学习第3节:

(1)投影出示第3节(师:但是伟人还是离去了,也许……引读第3节)

(2)a“奔腾不息”是什么意思?

b那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到哪些地方?

c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让我们与奔腾不息的浪花一起去缅怀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吧!请同学们把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邓爷爷的丰功伟绩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共享吧!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介绍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及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说明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功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并说明因为小平爷爷是2月19日去世的,没能亲眼看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所以低低地缓缓地,不忍离去。)

d四个大组分别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比比哪组读得好。

(3)四个“也许”能颠倒吗?为什么?

(4)增强气势朗读第三节的四个带“也许”的分句(第一组朗读第一分句,第一、第二组合起来读第二分句,依次类推)

(5)(出示投影)“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a让学生齐读这句话。

b超越时代指的什么?

超越国界有是什么意思?

c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什么感情?

d指名读,组织评议。

e小结:这句话句式整齐,情感充沛,要读出这样的内涵:小平爷爷及其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f再次齐读。

g用“不仅……也……”造句。(引导学生发现也后面的感情更强烈)

(7)练习背诵第3节。

3.学习第4节,读出感情。

4.学习5、6小节。

(1)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引读——

(2)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

(3)读了邓爷爷的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4)指导朗读这句话。

(5)齐读第二段。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两部分:飞向大海和撒向大海,知道了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和人民对他依依不舍的感情,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三部分。

板书设计:

 13在大海中永生

 飞向大海:低低地缓缓地(悲痛不舍)

 最后一个篇章

 撒向大海:呜咽 痛悼

也许……也许……也许……也许……

超越时代、超越国界(歌颂)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的5、6、7节。

3.理解课文内容,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A.上节课我们学习哪两部分,大家回想一下,第一部分写了什么?

B.那架专机是怎样飞向大海的?

C.大海呜咽,寒风痛悼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D.大家想看看当时的情景吗?(播放录象)

E.配乐齐背第一段。

 2A.飞机飞到了祖国的辽阔大海,去完成小平爷爷最后的遗愿,把骨灰……

B.播放骨灰撒大海的录象。

C.小平爷爷还是随着奔腾不息的浪花离去了,而浪花会帮助小平爷爷完成他未了的心愿,把他带到他生前希望去的地方。也许……(引读第3节)

 D.起立齐背2、3小节。

3.小平爷爷的遗愿已经完成了,人们也要……(生:告别大海)

二、精读第三段:

1.请一个小组读第7节。

A.其他同学想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全文作结,并点明课题。)

 B.你是怎样理解“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的?

C.“在大海中永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还能??“永生”呢?这样写表达了人民什么样的感情?

 D.有感情地齐读第7节,试着背诵。

E.播放录象,师总结。

总结:小平爷爷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使祖国更加繁荣,使人民更加幸福。虽然小平爷爷离开我们已经有七年多了,但他的光辉形象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小平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齐读全文。

三、情感延伸:(投影小平爷爷的照片)

1.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觉得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今年是小平爷爷诞辰100周年,同学们有什么美好的祝愿想送给他吗?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地背诵课文,默写5棗7节。

2.搜集小平爷爷的资料,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他。

板书设计:

在大海中永生

邓小平

中国人民的好儿子

教学反思:

孩子们对邓小平同志知之甚少,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课文,课前我准备了许多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为学生了解邓小平爷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课文语言很美,所以,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带悟,以读促悟。从学生抑扬顿挫的读书声中我感受到学生已经感受到了邓小平爷爷的伟大。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首案编写王晓娟

二度修改路影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写信”以及“种花”两件生活小事,写出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的浓浓亲情,表现了高尔基注重培养儿子美好心灵的拳拳父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高尔基信中“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含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联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

3.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

教法学法:补充资料合作交流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课文写了几件事。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理解词语、概括内容。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简单介绍一下

2.知识扩展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要求:

1.学生出声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读音指导。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

3.生逐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和指导读好句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默读并思考:课文写了高尔基父子间的几件事?分别用哪几个自然段来写?

2.组织交流。

五、指导写字

 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能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作业: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联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

3.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齐读《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文中写了哪两件事情?

二、品读下面我们先来学习“栽花赏花”感悟父子情深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的感情怎样?开始......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二段。说说你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指名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描写儿子种花草的句子。

3.交流这些句子。

4.练说:高尔基的儿子就要告别爸爸妈妈,回苏联去了,他望着满院亲手栽种的花草,心里想--------------------------------------------。

5.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开了。齐读第四自然段。

6.出示春天美景图。练说:看着儿子种的花,高尔基会怎么做,怎么想呢?

7.出示高尔基坐在花园中的情景。体会高尔基当时的感受、心情。

8.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背诵这两个自然段。

三、品读“写信教子”,感悟信的内涵

1.这些盛开的花儿在你的眼里,就像什么?在父亲的眼里呢?他有独特的感受?你来......我也仿佛看到儿子那红扑扑的小脸。

感受他们的父子情深吧!

2.听老师配乐范读第4、5自然段

边读边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3.“美好的东西”出现几次?他们的意思一样吗?

在这句话中指的是什么?这句中的破折号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4.高尔基儿子种的花草都在父亲的“院子里”,为什么高尔基说是在“岛上”。

5.这句当中“美好的东西”又指什么?是的

“无论......那......”起了什么作用

6.这位同学,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我们来看一下这句话。

这里的“给”是什么意思?“拿”又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这句话给你印象最深?

7.给和拿分别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动动脑筋想想,你答......

是的,高尔基的这句话就是要告诉我们奉献永远比索取愉快。

8.你们能联系自己身边的人或事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四、总结全文

回顾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2012年_秋__季__五___年级__语文____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3、理解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为什么实践起来却很难;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1、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在课前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纠正生字读音,指导书写。

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三、品读感悟,体验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板书(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

 (一)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课文并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2、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语句:“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当父亲再次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3、指导朗读。

(二)父亲的情感

 1、自读课文件找出描写父亲情感的句子。

 2、交流与指导。

(1)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逐句指导: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苏教版)
第四单元知识点
13《在大海中永生》
1、《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事件通讯,记叙了历史伟人邓小平的骨灰撒放大海的动人情景,讴歌了伟人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的深深怀念之情。本文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线索组织材料。为了充分表达人民对小平同志深深的怀念,作者展开联想的翅膀,运用了拟人、排比、对偶等手法,以生动的语言使读者深受感染。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
2、“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3、“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对人有益的、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东西。
4、“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给”,给予;“拿”,索取。高尔基希望他的儿子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希望他的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让所有的人都需要”的人,这是一种超脱了人间亲情之上的崇高的爱。
5、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
15《艾滋病小斗士》
1、《艾滋病小斗士》一课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故事。
2、称恩科西为“艾滋病小斗士”是因为他不但能坦然面对艾滋病,不悲观,不消沉,还能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轩然大波庞然大物恍然大悟勃然大怒浑然一体荡然无存井然有序泰然处之
练习四
1、读读下面的名言
①给予是快乐的。②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③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332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