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1届高考生物重点知识复习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2011届高考生物重点知识复习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重点知识整理(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整理人:程道承

呼吸作用

一、呼吸作用过程

1、有氧呼吸

阶段场所物质变化产能情况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

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

大量能量

总反应式及物质转移:

2、无氧呼吸

阶段场所物质变化产能情况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不产能

二、O2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三、细胞呼吸的能量变化

★当CO2释放总量最少时,生物呼吸作用最弱,最宜存放。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点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条件O2和酶酶

产物CO2和H2OC2H5OH和CO2或乳酸

能量大量能量少量能量

点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第一阶段的场所及转变过程相同

—1—

光与光合作用

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色素分布

二、光合作用过程

总反应式:

物质转移(以生成葡萄糖为例):

三、光照和CO2浓度变化对植物细胞内C3、C5、[H]、ATP和O2及(CH2O)含量的影响

[H]ATPO2产生量C3C5(CH2O)

光照强→弱

CO2供应不变减少减少减少上升下降减少

光照弱→强

CO2供应不变增多增多增多下降上升增加

光照不变

CO2供应减少相对增加相对增加减少下降上升相对减少

光照不变

CO2供应增加相对减少相对减少增加上升下降相对增加

四、专有名词辨析

1、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强度):真正的光合作用强度。

2、净光合作用速率(强度):表现光合作用速率,可直接测得。衡量量:O2释放量、CO2吸收量、有机物积累量。

3、呼吸作用速率:衡量量:O2消耗量、CO2产生量、有机物消耗量。

—2—

五、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光照强度、光质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3、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关系

(1)黑暗(2)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3—

其他知识整理

一、高中生物反应式

1、光合作用

2、有氧呼吸

3、酒精发酵

4、乳酸发酵

5、醋酸发酵

二、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暗反应)、高尔基体(形成纤维素:单糖→多糖)

三、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为消化液其中无消化酶,其消化方式为物理消化即:胆汁对脂肪颗粒起乳化作用。

四、寒冷时体温调节主要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主要增加产热,减少散热。

炎热时体温调节主要为神经调节主要增加散热。

五、恒温动物不管是炎热还是寒冷,产热=散热。

六、细胞吸水/失水能力

质壁分离:失水细胞液吸水能力失水能力

质壁分离复原:吸水细胞液吸水能力失水能力

七、在鉴定脂肪时。用苏丹Ⅲ染液(橘黄色)或苏丹Ⅳ染液(红色),染色过程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出现透明小颗粒(脂肪)出现在细胞外,原因是: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将细胞切破,并有脂肪游离出来。

延伸阅读

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光合作用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光合作用”,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点7光合作用
高考风向标:生物的新陈代谢是高考的考查重点,特别是围绕光合作用的过程、条件与场所、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C3和C4植物的比较、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等展开的试题,在每年的高考中必有出现。复习中应该首先重视对光合作用过程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理解,并学会结合农业生产解释提高作物产量的原理和途经。

考查类型一:与光合作用发现有关的实验考查
1.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个小时,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有关的实验如右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叶片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消耗掉
B.该实验对照不充分,应该再加一个不做暗处理的叶片做对照实验
C.该实验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应该先把叶片放在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热脱色,再用碘蒸气处理,这样实验结果更明显,同时也可避免叶片再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实验现象
D.该实验不但可以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还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2.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右图所示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时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曝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从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有关的实验的评介中,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之所以选水绵为实验材料是因为水绵不仅有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而且螺旋分布于细胞中,便于进行观察分析研究
B.实验中用极细的光束是为了能准确判断水绵细胞中释放氧的部位;之后又用完全曝光的水绵与之做对照,从而证明了实验结果完全是光照引起的,并且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C.先选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是为了排除实验中光线和氧的影响,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D.该实验利用了细菌的应激性特点,该细菌吸收O2后,氧原子最先出现在CO2中
考查类型二:叶绿体中的色素
1.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得到的色素带颜色较淡,分析其原因可能()
①加入的丙酮太多②用无水乙醇代替丙酮③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
④研磨时没有加入CaCO3⑤研磨时没有加入SiO2⑥取的叶片叶脉过多,叶肉细胞过少
A.①③B.②④⑤C.①③④⑤⑥D.③④⑤⑥
2.如右图所示,某同学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改进装置,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应向培养皿中倒入层析液
B.应将滤液滴在a处,而不能滴在b处
C.实验结果应是得四个不同颜色的同心圆
D.实验得到的若干个同心圆中,最小的一个圆呈橙黄色
3.下列有关植物细胞中色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植物的根细胞中没有叶绿素,所以对植物的根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不会获得绿色试管苗
B.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作用
C.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全都存在于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上
D.用缺Mg的培养液去培养植物幼苗一段时间后用其叶片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最终在滤纸条上只能观察到最上面的两条色素带

考查类型三:光合作用的过程、条件、场所的考查(高考要求:熟练掌握光合作用的各个阶段场所和化学反应,在脑海中形成稳定的动态影像)
1.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条件、场所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由于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所以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
B.叶绿体中的色素和酶都分布在囊状结构薄膜上,并且色素都能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C.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产生的[H]都能和O2结合产生水
D.光合作用产生的NADPH既做为暗反应的还原剂,又能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于一个处于发展期的森林生态系统来说,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应多于各生物细胞呼吸产生的ATP
B.光合作用的发生需要有光合色素,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原理是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
C.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都有水的参和水的产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二个阶段有水的参与,在第三个阶段有水的产生,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O2,有氧呼吸第二个阶段消耗O2
D.光合作用是把光能转变成电能,再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然后再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而细胞呼吸是把稳定的化学能全部转活跃的化学能

3.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
B.玉米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叶肉细胞中合成的
C.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由叶绿体基质向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移动,而ADP则是由叶绿体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中移动
D.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都可以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其中NADPH还可以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
4.在下列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的分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B.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C.C4植物CO2的固定发生在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中
D.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需要色素和酶,暗反应则不需要色素,但需要多种酶参与

考查类型四:光照强度、CO2的改变对光合作用中ATP、NADPH、C3、C5含量的影响,请分析下列两种情况:
情况1.若突然中断光照,则ATP、NADPH、C3、C5
情况2.若突然中断CO2,则ATP、NADPH、C3、
C5
1.(2007年郑州模拟)右图是一晴朗夏日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B点与A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中的C3、C5、ATP、NADPH的含量发生的变化依次是()
A.升、升、升、升B.降、降、降、降
C.降、升、升、升D.升、升、降、降
2.图甲表示A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A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在不同光照强度环境下,光和速率受CO2浓度影响的变化曲线。a点与c点相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b点与c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分别有什么变化()
A.高、高B.低、基本一致C.低、高D.高、基本一致

考查类型五:同一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光合作用与线粒体有氧呼吸的图型关系分析
请在下面绘出叶绿体与线粒体之间在不同情况下的O2和CO2的联系图(用箭头表示)

图1:只进行呼吸图2:光合呼吸

图3:光合=呼吸图4:光合呼吸
(2007年黄岗模拟)如图所示阳生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及其相关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ATP的运动方向是由叶绿体的基质到叶绿体的囊状结构
B.叶绿体、线粒体结构内基因的遗传特点是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比
C.图中的叶肉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大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
D.真核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线粒体,原核细胞都不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考查类型六:光合作用影响因素常考图型的分析
A点表示:
B点表示:
AB段表示:
B点之后表示:

1.(07山东卷)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产生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2.下图分别表示两个自变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下列分析错误是()
A.甲图中a点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酶
的数量
B.乙图中d点与c点相比,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
中C3的生成量多
C.图中M、N点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P点的限制因素是温度
D.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走势将稳定不变

3.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装置中,研究在10℃、20℃的温度条件下,分别置于5klx、10klx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结果如右图所示(横坐标为时间,单位:小时)。对右图所做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20℃时的呼吸速率是10℃时的4倍
B.在10℃、5klx的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3mg
C.在5klx光照下,10℃时积累的有机物比20℃时少
D.在20℃、10klx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6mg

考查类型七:条件改变对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或CO2补偿点、CO2饱和点)的位置的影响

1.如右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曲线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B.已知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时,a点下移,b点右移,d点下移
C.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左移
D.如果该图表示阴生植物,改绘成阳生植物,则c点右移,d点上移
2.(2006年四川理综)将川芎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调节小室CO2的浓度,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CO2吸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左移
B.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右移
C.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右移,b点右移
D.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左移,b点右移
考查类型八:一天当中某密闭温室内O2或CO2的量(或浓度)变化曲线分析
典例分析:右图为一天当中某密闭温室内O2的增加(或减少)速率,据图分析填写下列各小题:
1图中显示一天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段是点到点
2一天当中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时间点是点
3温室内O2最多的时间点是,氧气最少的时间点
是。

1.右图1为研究植物光合作
用速率的日变化装置图,在自然环
境中,测得夏季某晴天一昼夜小室
内氧气的变化如图2,有关说法不
正确的是()
图1图2
A.若环境温度改变,则曲线中a点不变
B.若以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大豆幼苗,则曲线中a点将向右移
C.若用18O标记CO2,则18O的转移途径为:CO2三碳化合物(CH2O)
D.若改用玉米幼苗进行实验,则10~14时无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

2.右图为一天当中某密闭温室内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只考虑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该曲线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BC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缓慢,可能原因是BC段的气温比AB段低,导致BC段呼吸作用比较弱
B.图中D点和G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EF段浓度下降较慢的最可能原因是蒸腾作用太强,由于缺水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所致
D.从图中信息可判断出一天当中O2浓度最低的时刻是D点,O2浓度最高的时刻是G点
3.右图表示一株水稻的叶肉细胞内C3化合物含量在一天内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光合作用是从C点开始的
B.G点出现的可能原因是中午温度太高,引起气孔关闭,导致CO2吸收量减少
C.根据CE段C3化合物的变化,可以判断出此段时期内C5化合物的变化趋势应该是先下降后上升
D.CD段的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白天该地区暂时由晴天转为阴天造成的

4.在一个透明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NaHCO3稀溶液,将杨树树叶片迅速封入其中,装置如图所示,摇动容器,使容器内空气中的CO2和溶液中的CO2达到动态平衡,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实验。下列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光照几分钟后,容器内溶液的PH将减小
B.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溶液PH的变化速率趋于变慢
C.如果将装置置于暗室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将减小
D.该装置可以用来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

组别一二三四
温度/℃27282930
暗处理后重量变化/㎎﹣1﹣2﹣3﹣1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3+3+3+1
5.将状况相同的某种绿叶分成四等组,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再光照1小时(光强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由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7℃
B、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9℃
C、27~29℃下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D、30℃下的真正光合速率为2㎎/h

考查类型九:光合作用化学反应式中元素来源去路的分析(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高考常考内容之一,特别是反应式中各元素的来源和去路的分析更应该熟练掌握)

光合作用:
易错点分析:光合作用过程中C元素的转移途径
①C3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C元素的转移途径:

②C4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C元素的转移途径:

1.用示踪元素法来追踪某种元素在生化反应中的转移途径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方法。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18O标记CO2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发现CO2的中的氧一部分转移到了(CH2O)中,部分转移到了H2O中
B.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氧的同位素分别标记H2O和CO2进行了两组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C.用14C标记的CO2作为玉米光合作用的原料,C的转移途径是CO2C3(CH2O)
D.用3H标记H2O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3H的转移途径是H2O[H](CH2O)

2.用放射性同位素18O标记的CO2作为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原料,一段时间后放射性18O将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些物质中()
○1C6H12O6○2H2O○3O2○4其它有机物
A.○1B.○1○2C.○1○3D.○1○2○3○4
3.给金鱼藻提供18O标记的H2O,在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后,放射性18O将可能会出现在哪些物质中()
○1C6H12O6○2CO2○3O2○4其它有机物
A.○1B.○2○3C.○1○3D.○1○2○3○4

2012届高考生物教材复习:光合作用与固氮——光合作用


选修本

第8课时 光合作用与固氮——光合作用

知识精华

1、光合作用中的能量变化是:

光能→_______→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2、C3植物与C4植物叶片结构的比较

比较项目C3植物C4植物

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特点功能

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细胞较________,含有无________的叶绿体C3途径,C3被还原

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完成光合作用含正常叶绿体,与鞘细胞共同构成“_______”C4途径

3、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光合作用效率的比较

(1)提高光能利用率:包含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如轮作),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如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2)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包括光照强度和光质、CO2浓度、温度、必需矿质元素、PH等。

4、光合作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光合作用面积所固定的太阳能,可以用生产的有机物的量表示,也可以用植物释放的______的量表示,还可以用植物吸收_______的量来表示。

题例领悟

例1、ATP中所贮存的能量和可以接收的能量分别是()

A、化学能、只能是电能B、电能、化学能

C、化学能、电能和化学能 D、化学能、只能是化学能

解析:ATP中含有的是化学能,这是毫无疑问的,但ATP接收的能量可以是化学能(呼吸作用中有机物氧化分解时,合成ATP)。ATP还可以接受电能:在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中电子的流动过程中合成的ATP,其中所贮存的能量就来自电能。答案:C

例2、施用农家肥能提高温室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理由中,正确的是()

A、促进植物对水的吸收B、提高温室内CO2的浓度

C、提高光照强度 D、矿质元素含量高

解析:在温室内施用农家肥,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其原因有二:一是提供了矿质元素,但其中的矿质元素含量不一定高,用它与化肥比较显然含量要低得多,其二是含有机物,农家肥中含有家畜的排泄物及未被消化吸收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被土壤中的分解者分解后,一方面将其中的矿质元素归为无机界,另一方面将其转化为CO2和H2O等也归为无机界。答案:B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叶绿体中光能转换成电能时,电子最终来源及最终受体分别是()

 A、叶绿体a、NADPH B、H2O、NADP+

 C、叶绿体a、、NADP+ D、H2O、NADPH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必需物质最正确的一项是 ()

 A、O2和能量 B、ATP和[H]

 C、NADPH和ATPD、NADP+和ATP

3、将CO2最终还原成糖类等有机物的还原剂以及使H2O氧化的强氧化剂分别是()

 A、NADP+和叶绿素a B、NADP+和失去电子的叶绿体a 

 C、NADPH和叶绿体a D、NADPH和失去电子的叶绿体a

4、C4植物中构成维管束鞘的细胞是()

A、细胞较小、含没有基粒的叶绿体 B、细胞较小、含有基粒的叶绿体

C、细胞较大、含没有基粒的叶绿体 D、细胞较大、含有基粒的叶绿体

5、C4植物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是在 ()

 A、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B、叶肉细胞叶绿体和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内

C、维管束鞘细胞内 D、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内

6、下面叙述中,对于农田里的农作物来说,确保良好的通风透光的不正确叙述是()

A、可充分利用光能 B、可增大光合作用面积 

C、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D、可提供较多的二氧化碳

二、简答题

7、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在叶绿体中的______上完成的。第二步所转换形成的能量储存在_____和 ______中。第三步转换形成的能量储存在______中。

8、在光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中,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得失电子的情况是___________。

9、C3植物与C4植物叶结构中维管束鞘细胞的不同点是:前者_____ 而后者____________。

10、在C4植物的光合作用中,C02中的C转移的顺序是先_____中后_____中。

11、对绿色植物来讲.组成NADP+和ATP的重要组成成分及糖类的合成与运输所必需的矿质元素分别是___、____和_____。

12、.可以使粮食产量明显提高的措施,除了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增大光合作用面积,还应当提高农作物的_______和通过_______为农作物提供氮素。

自我评价答案

一、1、B 2、C 3、D 4、C 5、B 6、B

二、7、类囊体 ATP NADPH 糖类等有机物

8、先失电子,后得电子

9、无叶绿体 含有无基粒的叶绿体

10、C4 C3

11、N P K

12、光合作用效率 生物固氮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专题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导学复习


专题6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执教人:使用时间:2012.3.3

1.光合作用基本过程Ⅱ

2.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Ⅱ

3.细胞呼吸Ⅱ

请构建本专题知识网络

考点一: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过程

下图是探究酵母菌进行呼吸方式类型的装置,叙述错误的是()

A.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不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C.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D.假设装置一、二中的液滴均不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只进行无氧呼吸

(2011新课标)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

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

1.根据CO2产生量和O2消耗量判断细胞呼吸方式:

2.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

考点二:影响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

下图是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曲线:

请思考:

①缺镁培养液中,B点如何移动?

②假定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上图的测定温度为25℃,如果温度由25℃提高到30℃,则图中点A、B、C如何移动?

③假定上图为喜阳植物,那喜阴植物的B点如何移动?

(2007山东理综)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呼吸速率、总(真正)光合速率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式:

考点三:测定呼吸速率、光合速率的方法

某转基因作物有很强的光合作用强度。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该转基因作物光合强度测试的研究课题,设计了如下装置。请你利用下列装置完成光合作用强度的测试实验,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先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①甲、乙两装置的D中分别放入,装置乙作对照组;

②将装置甲、乙的玻璃钟罩进行处理,放在温度等条件相同的环境中;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2)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①甲、乙两装置的D中分别放入,装置乙作对照组;

②把装置甲、乙放在;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3)实验操作30分钟后,记录甲装置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实验30分钟后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测定植物呼吸作用甲装置(填左或右移)1.5厘米

乙装置右移0.5厘米

测定植物净光合作用甲装置(填左或右移)4.5厘米

乙装置右移0.5厘米

(4)实验分析:假设红墨水滴每移动1cm,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少1g。那么该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是g/小时。白天光照15小时,一昼夜葡萄糖的积累量是g。(不考虑昼夜温差影响)

某同学欲测定植物叶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速率,作如图所示实验。在叶柄基部作环剥处理(仅限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入和输出),于不同时间分别在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为1cm2的叶圆片烘干后称其重量。M处的实验条件是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3小时(不考虑取叶圆片后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和温度微小变化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测得叶片的叶绿体光合作用速率=_。

请你对本节课你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等级:A:熟练掌握B:基本掌握C:一般D:不会)

内容能熟练掌握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过程能掌握测定呼吸速率、光合速率的实验方法能熟练运用光合作用、细胞

呼吸的原理解决相关题目

等级

(ABCD)

----课后巩固区

必做题:1—4题(限时10分钟)

选做题:5题

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生物新陈代谢光合作用生物固氮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2011届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生物新陈代谢光合作用生物固氮”,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专题二生物新陈代谢光合作用生物固氮
一、基础知识网络框架
第一部分植物的新陈代谢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是生物界中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其实质是完成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第二部分动物的新陈代谢
动物的新陈代谢的主要内容是动物体内的细胞获得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及物质在细胞内的变化情况。
二、掌握规律与方法不断提高层次
按新陈代谢的性质综合分为二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生物的物质代谢特点、基本过程、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综合;
第二个层次是生物能量代谢过程以及与物质代谢之间关系的综合。
复习本专题时,应抓住新陈代谢的本质,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初、高中生物相关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如图。
三、考点核心整合
1.理解新陈代谢与酶和ATP的关系
新陈代谢是细胞内一系列有序的化学反应的过程,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过程。酶和ATP是新陈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种物质。新陈代谢的一系列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和ATP的供能条件下完成的。细胞是新陈代谢的场所,所以大多数酶发挥作用的场所在细胞内,也有的酶在细胞外发挥作用,例如进行细胞外消化的各种消化酶。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主要围绕着酶的特性、影响酶的活性的条件展开命题,复习时应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主要能源和最终能源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是ATP,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如肌肉收缩、腺体分泌、合成代谢、神经传导和生物电等。生物体内的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有机物中都含有大量的能量,但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糖类在体内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合成了ATP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糖类等有机物中含有的能量最终来自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所以,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是太阳光能。
ATP的结构简式可以写成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表示高能磷酸键。1moL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高达30.54kJ
链接提示
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变是真正意义上的可逆反应吗?
提示:(1)从反应条件分析:ATP水解是一种水解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是水解酶;ATP的合成是一种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于合成酶。
(2)从能量分析来看: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来自于高能磷酸键能,而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吸收的光能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的化学能。
(3)从ATP的合成与分解场所分析:ATP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而ATP的分解场所较多。(4)ATP与ADP相互转化的意义使细胞内ATP的含量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进而构成生物体内部稳定的供能环境,其物质含量很少,但是因为转化速度很快,故能源源不断提供能量。
综上,在生物体内的反应可概括为“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或解释为“物质是循环的,能量是不循环的”。
3.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中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这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复习时要切实理解其实质——完成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完成两大变化:水分解产生氧气和[H],合成ATP。暗反应阶段完成CO2的固定和还原。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发生,而呼吸作用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一般来说,植物在白天和晚上的呼吸作用强度基本一致,呼吸作用的强弱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复习时抓住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规律。注意联系实际,特别是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分析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明确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充分利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反应式,从原料、产物和条件(如光照、温度、CO2、O2等)等方面进行分析。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过程,包括三个步骤:光能转换成电能(需要色素,主要是叶绿素a);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合成ATP的过程);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前两步发生在光反应过程,第三步发生在暗反应过程。
4.光合作用的有关计算
(1)根据光合作用反应式进行有关物质的计算
(2)根据光合作用反应式进行能量计算
(3)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综合计算
在光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时进行:
光合作用实际产氧量=实测的氧气释放量+呼吸作用耗氧量
光合作用实际二氧化碳消耗量=实测的二氧化碳消耗量+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
光合作用葡萄糖净产量=光合作用实际葡萄糖生产量-呼吸作用葡萄糖消耗量
5.充分关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曲线分析)
(1)、外界因素
外因曲线含义
光照光照强度

阳生(阴生)植物: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光合作用速率增大;超出一定范围,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
A点:只进行细胞呼吸
B点: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光的补偿点)
表现为既不吸收也不释放CO2
C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光的饱和点)
表现为再增大光强,光合速率不再加快
光质
单色光中
A曲线:表示红光照射时
B曲线:表示篮紫光照射时
C曲线:表示绿光照射时

CO2
浓度

1、单独分析A或B的含义: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CO2浓度的增大,光合作用速率增大;超出一定范围,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
2、A为C3植物,B为C4植物,因为C4植物能利用低浓度的CO2进行光合作用。
矿质
元素

N:蛋白质合成的必需元素
P:合成ATP的重要元素
Mg: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
K:有利于光合产物(有机物)的运输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和反应介质
影响气孔的关闭,进而影响CO2的吸收
温度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速率随着加快;超出一定范围,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







响多曲线坐标的分析方法:坐标中同时存在多个变因,所以分析时要确定其它变因,
控制只能存在要研究的一个变因如下图,若要分析光强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则自能在某一温度下研究。

浓度1曲线:在CO2浓度1下,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强的增强(升高),光合速率加快,超出一定范围,光合速率达到最大。
P点之前,影响光合速率加快的限制因素是光强
P点之后,影响光合速率加快的限制因素是CO2浓度

30℃曲线:30℃下,在一定范围内,随着CO2浓度的增大,光合速率随着加快,超出一定范围,光合速率达到最大。
P点之前,影响光合速率加快的限制因素是CO2浓度
P点之后,影响光合速率加快的限制因素是温度

30℃曲线:30℃下,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强的增强,光合速率随着加快,超出一定范围,光合速率达到最大。
P点之前,影响光合速率加快的限制因素是光强
P点之后,影响光合速率加快的限制因素是温度
(2)、内部因素
内因曲线含义
不同
植物

在相同光照(与光照强弱无关)条件下:
光合速率大小:ABC

影响因素:A植物细胞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和
色素要较B、C多。

同一
植物
不同
生长
发育
阶段
合部

某植物叶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叶龄的增大,
光合速率加快;当叶片的成熟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随着叶片的衰老,关合速率逐渐下降。

影响因素:主要是由于色素分子的合成与分解所导致的。

6.如何理解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午休”现象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都在时时刻刻变化着,所以光合作用速率在一天中也有变化。光合作用进程一般与太阳辐射进程相联系,从早晨开始光合作用逐渐加强,中午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到日落则停止,成为单峰曲线。但当夏天光照强烈时,光合作用便形成两个高峰,一个在上午,一个在下午,中午前后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呈现“午休”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三点:①由于气温过高,蒸腾作用旺盛,水分在中午供应不上,气孔关闭;②由于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③光合作用的产物来不及运走,积累在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阻碍细胞内二氧化碳的运输。
7.扩散、渗透与吸胀作用的区别
在一般情况下,分子运动的总趋势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就生物体来讲,扩散作用是指在扩散物质运动方向之间没有膜作为屏障的分子运动。
渗透作用是水分子或其他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是扩散作用的一种特例。简单地说,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叫渗透。不过气体(如O2、CO2等)通过半透膜的现象通常称为扩散作用。低浓度溶液(包括清水)中的水通过半透膜进入较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就叫渗透作用。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方式叫渗透吸水。一般来讲,产生渗透作用必须有两个条件:①有半透膜;②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吸胀作用不同于渗透作用。靠亲水物质(如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吸水膨胀的现象叫做吸胀作用。没有形成液泡的细胞可进行吸胀吸水。
8.水分的吸收、运输与利用
植物细胞吸水还是失水取决于膜两侧的溶液浓度差,或者说取决于根细胞液与土壤溶液的浓度差。通常情况下,土壤溶液的浓度比根毛区表皮细胞液浓度低,土壤溶液中的水分通过两条途径进入根的导管,在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下,依次进入茎、叶导管,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只有1%~5%被植物体各部分利用。
9.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矿质元素离子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矿质元素的吸收与根细胞的呼吸作用、细胞膜上的载体有关,载体的不同决定了植物对矿质元素的选择吸收。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和对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矿质元素进入植物体后随水分运输到植物体各个组织、器官后,在植物体内有两种利用情况:重复利用(如N、P、K、Mg等离子)和不重复利用(如Ca、Fe等离子)。如果某植物体内缺乏了前者,衰老部位的矿质元素可以转移到幼嫩部位,而衰老部位的组织细胞因缺乏这种矿质元素而首先受到伤害;如果植物体内(或土壤中)缺乏不能被再度利用的矿质元素,植物原有组织中的这些元素不能转移,所以首先受到伤害的是幼嫩部位。
10.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
特征阳生植物阴生植物
叶绿体结构基粒较小,基粒片层数目少基粒较大,基粒片层数目多
叶绿素叶绿素含量较少,叶绿素a与叶绿素b比值较大叶绿素含量相对较多,且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相对较小,叶绿素b的含量相对较多
光饱和点全光照的100%(高)全光照的10%~50%
光补偿点全光照的3%~5%(高)全光照的1%以下(低)
11.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a)光: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逐渐增强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强度也随着加强;但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就不再增加。另外光的波长也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通常在红光下光合作用最快,蓝紫光次之,绿光最慢。
在生产上的应用:延长光合作用时间:通过轮种,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
(b)CO2: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只有当环境中的CO2达到一定浓度时,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0.03%,如果浓度提高到0.1%,产量可提高一倍左右。浓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产量不再提高。如果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0.005%,光合作用就不能正常进行。
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最低CO2浓度称为CO2的补偿点,即在此CO2浓度条件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相等。一般来说,在一定的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就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这时的CO2浓度称为CO2的饱和点。
在生产上的应用:温室栽培植物时,施用有机肥,可适当提高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c)温度:温度可以通过影响暗反应的酶促反应来影响光合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提高,光合作用加强;温度过高时也会影响酶的活性,使光合作用强度减弱。
在生产上的应用:适时播种;温室栽培植物时,可以适当提高室内温度。
(d)水分: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水分还能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CO2进入植物体内(如夏季的“午休”现象)。
在生产上的应用:预防干旱;适时适量灌溉。
(e)矿质元素:如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N是光合酶的组成成分,P是ATP分子的组成成分等等。在生产上的应用:合理施肥,适时适量地施肥
(2)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途径措施或方法
延长光时补充光照
增大光合作用面积间作、合理密植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控制适宜光强、提高CO2浓度(如通风)、合理施肥(供应适量必需矿质元素)
提高净光合作用速率维持适当昼夜温差(白天适当升温,晚上适当降温)
链接提示:下图中的甲、乙两图为—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CO2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甲图是在春季的某一晴天,乙图是在盛夏的某一晴天,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曲线中C点和正点(外界环境中CO2浓度变化为零)处,植株处于何种生理活动状态?
(2)根据甲图推测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段,其中光合作用强度最高的是点,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点。
(3)乙图中FG段CO2吸收量逐渐减少是因为,以致光反应产生的和逐渐减少,从而影响了暗反应强度,使化合物数量减少,影响了CO2固定。
(4)乙图曲线中间E处光合作用强度暂时降低,可能是因为
解析:本例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因素:CO2浓度、光强,以及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表观速率的关系(表观速率=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首先,要认真看清坐标的含义,然后进行曲线分析;其次,要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联系起来考虑,并用两个生理过程进行的条件和时间进行分析。注意光合作用强度决定的制造有机物量与有机物总积累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第三,乙图的E点CO2吸收率降低的机理,不仅要从外界因子的整天变化情况及此时的限制因素考虑,还要联系植株的其他生理活动进行思考。
答案:(1)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等于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时;(2)BF;D;E;(3)光照强度逐步减弱;ATP;NADPH;(4)温度高,蒸腾作用过强,气孔关闭,影响了CO2原料的供应
12.与新陈代谢直接相关的四大系统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其消化和吸收作用主要是在小肠内进行的。小肠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系列与其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即消化管长,延长了食糜在消化道内的停留时间,有利于消化和吸收;小肠内壁上有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面向肠腔的部分有微绒毛的存在,所有这些结构增大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另外,小肠壁内存在着消化腺,不断地向肠腔内分泌含多种消化酶的消化液,小肠绒毛内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体内的细胞通过呼吸系统获得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具体过程是在肺部和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前者使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而后者则相反。
完成排泄功能的主要器官是肾脏,而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通过对肾单位结构功能的复习,可搞清楚血浆、原尿、尿液在组成成分上的异同及意义。
循环系统是以上系统完成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的,血液循环起着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作用。
12.弄清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及其关系
对于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归纳。
一是来源:糖类、脂类和蛋白质是不溶于水的有机高分子物质,不能被动物直接吸收,动物只有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将其水解成小分子、溶于水的物质才能被吸收,其消化过程为:
链接提示
脂肪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重要化合物,它不仅是重要的储能物质,还有维持体温,减小内脏、器官的摩擦,减轻机械振荡的作用。在细胞内,脂肪和糖类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在减肥时,若不注意节食糖类,即使不摄入脂肪,也不会达到理想效果。
二是去向:进入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在细胞内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三大营养物质共有的途径是氧化分解释放出所含有的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不共有的途径是是否在体内储存起来,即糖类和脂类在体内可以储存,蛋白质在体内不能储存。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实质上是介绍了糖类、脂类和蛋白质在体内相互转化的情况,科学实验证明了三大营养物质之间在体内可以进行相互转化,这一过程是通过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如丙酮酸)完成的。由于三大营养物质的中间产物基本相同,故这些中间产物构成了三大营养物质联系与转化的桥梁。对于人来讲,糖类和脂类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转化,多余的蛋白质可以转化成糖类或脂肪,但糖类和脂肪只能转化为组成人体的非必需氨基酸(12种),8种必需氨基酸不能由糖类和脂肪转化而来,只能靠从食物中摄取。
在细胞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可以总结归纳如下:
四、考题名师诠释
(2006天津高考理综,5)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B.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全部来自ATP
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D.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解析:蓝藻细胞中无线粒体,有氧呼吸是在细胞膜上进行的;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全部化学能全部来自ATP、NADPH;ATP分子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答案:D
点评:我们要把ATP的化学组成,产生场所、与ADP的相互转化关系搞清楚。
(2006江苏高考,14)下列关于人体内物质代谢以及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等过程转化为各种蛋白质
B.只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人就不会发胖
C.当血糖含量低于45mg/dL时,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给,发生功能障碍
D.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而非必需氨基酸只能在体内合成
解析:三大物质中,糖类和脂肪在人体内可以相互转化,所以多吃糖亦可导致人体发胖;蛋白质可以转化成糖类或脂肪,而脂肪和糖类只能有条件地转化成人体的部分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取,而非必需氨基酸可以来自食物,也可以来自糖类和脂肪的转化。血糖浓度过低,会导致人低血糖昏迷。
答案:C
如下图所示的玻璃容器中,注入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并投入少量的新鲜绿叶碎片,密闭后,设法减小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会看到叶片沉入水中。然后再用光照射容器,又会发现叶片重新浮出液面。光照后叶片重新浮出液面的原因是()
A.叶片吸水膨胀,密度减小
B.溶液内产生的CO2大量附着在叶面上
C.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产生的O2附着在叶面上
D.NaHCO3溶液因放出CO2而密度增大
解析:叶片利用NaHCO3溶液释放出来的CO2作光合作用的原料,在有光照的情况下进行光合作用,消耗CO2释放氧气而上浮。
答案:C
下列是两类不同植物叶片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在CO2浓度较低时,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乙是C4植物,CO2的移动途径是:CO2→含四碳的有机酸→三碳化合物
B.甲是C3植物,CO2的移动途径是:CO2→三碳化合物→葡萄糖
C.甲是C4植物,CO2的移动途径是:CO2→含四碳的有机酸→三碳化合物
D.乙是C3植物,CO2的移动途径是:CO2→三碳化合物→四碳化合物
解析:C4植物的叶片结构中有明显的花环型结构,在外圈的叶肉细胞中CO2→含四碳的有机酸。在内圈的维管束鞘细胞中,含四碳的有机酸→CO2→三碳化合物。乙无花环型结构,CO2→三碳化合物→葡萄糖。
答案:C
点评:花环型结构是C4植物叶片结构的典型特征之一,我们要抓住问题的关键结合图形进行区分C4植物、C3植物的不同结构特点。
在a、b、c,3个密封的锥形瓶内分别盛有等量的、成分相同的酵母菌和葡萄糖溶液,现进行如下处理:a瓶通入空气;b瓶通入氮气;c瓶通入空气并90℃恒温,则呼吸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c>b>aB.b>a>cC.a>b>cD.a>c>b
解析:酵母菌既能进行无氧呼吸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强度大,而在90℃恒温会杀死酵母菌。
答案:C
(2006重庆高考理综,2)下列有关新陈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完成有氧呼吸所需要的酶由线粒体DNA指导合成
B.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速率与土壤溶液中矿质离子的浓度成正比
C.用15N标记的蛋白质饲喂小白鼠,一段时间后可在其肝糖元中发现15N
D.用14CO2研究玉米的光合作用过程,最早在C4化合物中检测到14C
解析:完成有氧呼吸所需要的酶少量由线粒体DNA指导合成,多数由细胞核DNA指导合成;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速率与土壤溶液中矿质离子的浓度不成正比,具有选择性;用15N标记的蛋白质饲喂小白鼠,一段时间后不会在其肝糖元中发现15N,因为肝糖原中无15N,只有出现于含氮物质如蛋白质、核酸中。
答案:D
点评:综合考查新陈代谢中控制合成有氧呼吸酶的DNA的存在部位,以及C4植物光合作用中C的转移途径。
(2006广东高考,33请根据以下图、表完成有关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和利用等问题:
不同形态氮素供应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氮源(NH4)2SO4NaNO3
干重增加量(g)
土壤溶液原始Ph
土壤溶液最终pH0.310.13
5.25.2
3.06.0
(1)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区。若要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宜选择根的________区细胞为材料;若要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宜选择根的________区细胞为材料。
(2)图中真菌菌丝能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和水分供植物使用,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又可供真菌利用,两者属于________关系。
(3)上表是不同形态氮素供应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从表中可以得出结论: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4)氮素被植物体吸收后,可参与多种物质的合成,其中包括________(多项选择)。
A.核酸B.NADP上标+C.纤维素D.酶
解析:植物的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许多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伸长区(细胞正在伸长)和成熟区(也叫根毛区,是水分和矿质元素离子吸收的主要部位)四部分。根毛区表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细胞膜上吸收某种离子的载体多,细胞吸收该种离子就多,反之则少。就(NH4)2SO4来说,细胞膜上吸收NH上标+4的载体多,吸收SO离子的载体少;根细胞吸收NO的载体多于吸收Na+的载体,吸收NH的载体多于NO的载体。真菌与根细胞生活在一起,对两者都有利,这种关系叫互利共生。纤维素是糖类,组成元素只有C、H、O,不含氮元素,其余选项都含有氮元素。
答案:(1)根毛区 分生区 成熟区
(2)共生(互利共生)
(3)铵根离子载体多于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载体多于钠离子;铵根离子载体多于硝酸根离子
(4)ABD
点评:根尖四部分结构特点及功能要能熟练掌握,并结合成熟区在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水分吸收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应用。
(2006上海高考,36)_________请完成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某双子叶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结果如下表。表中负值表示二氧化碳释放量,正值表示二氧化碳吸收量。
光照强度(千勒克司)光合作用速度(CO2mg/100cm2叶小时)
1.0-2.0
3.0+2.0
5.0+6.0
7.0+10.0
8.0+12.0
10.0+12.0
(1)在下侧坐标系上绘出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度的关系图。
光照强度(千勒克司)
(2)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度是(CO2mg/100cm2叶小时)。
(3)在光照强度为________千勒克司时,该植物叶片光合成量和呼吸消耗量相等。
(4)在一天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10千勒克司光照下10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100cm2叶片产生的葡萄糖中________mg将转化为淀粉。(取小数点后一位)
(5)据图分析,在0~8千勒克司范围内,光合作用速度受________因素影响;超过8千勒克司时,光合作用速度受________因素影响。
解析:由表中数据绘出曲线可知,在2千勒克司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叶片置于10千勒克司光照下10小时,CO2吸收量为12×10=120(CO2mg/100cm2叶小时),黑暗时间为14小时,CO2释放量为-4×14=56(CO2mg/100cm2叶小时),则一天内CO2吸收量为64(CO2mg/100cm2叶小时),转化为葡萄糖的量是43.6mg。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和CO2浓度,在8千勒克司后随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说明不再受光照强度影响而是温度和CO2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答案:(1)见上图(2)4(3)2(4)43.6(5)光照强度温度和CO2浓度
点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考查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结合曲线及数据让学生正确理解净光合作用和实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757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