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熔化和凝固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5.2熔化和凝固
【教师寄语】人生最大的对手是自己,自己最大的对手是懒惰!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在结构上的区别。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
2.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3.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
本节重点是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难点是实验数据的图像转化方法。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
目标一认识晶体
1.从结构上看,我们可以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2.有…………………………………………的固体叫做晶体,常见的晶体有……………………、……………………、……………………海波、冰等。
3.……………………规则结构的固体叫做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有……………………、……………………、……………………玻璃、沥青等。
目标二固体的熔化
一、实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
1.物质从……………………变为……………………的过程叫做熔化,如冰化成水;物质从……………………变为……………………的过程叫做凝固,如水变成冰。
2.提出问题: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有什么不同的规律?
3.设计实验:①选取实验的材料,如右图所示。②进行实验器材的组装。按右图由下往上对器材逐次进行组装并调整。③把装着萘的试管放在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而不是直接用火加热试管,是为了使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如下表
在右边的方格纸上画出晶体萘的熔化图象。
5.在第6min,观察到萘开始熔化,继续加热,萘的温度…………………(填“升高”或“不变”),此时萘的状态为…………………;第9min,固体萘全部熔化为液体,熔化过程共持续了…………………min。在熔化过程城中萘要不断…………………热量,温度…………………。我们把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熔点。
6.右图是非晶体玻璃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上可以看出,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在升高,即没有一定的…………………。这是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主要区别。
7.实验结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热量,温度;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热量,温度。
目标三液体的凝固
1.液体的凝固是固体熔化的逆过程。晶体凝固时要…………………………热量,温度不变。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2.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图……………(填“甲”或“乙”)是晶体的凝固图像,理由是………………………………………………………………………………,其中……………段正处于凝固过程;图……………(填“甲”或“乙”)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目标四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应用
1.把矿石中的铜熔化成液体铸造各种铜器。
2.我们使用的铝锅,就是把铝块熔化成液体,倒入模型中,冷却后就成了铝锅。
3.北方的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凝固时会放出热量,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太低。
【巩固提升】试试我的身手,我最行!
1.下列各固体物质,是晶体的是………………………………………;是非晶体的是………………………………………。
①玻璃②海波③沥青④冰⑤铁⑥松香⑦食盐⑧石英
2.上物理课时,老师写下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反映的一个共性是……………………………………………………………。
3.如右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填A或B)物质是晶体,判断的依据是……………………………………………………………………………,其熔点是……………℃。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2)了解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的物理意义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熔点和凝固点
学习重点和难点: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性质制成的,把_______________规定为0℃,把___________规定为100℃。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4.2熔化和凝固学案化范围,选择_________合适的温度计。
(2)、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________,不要碰到容器的_______,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后方可读数。4.2熔化和凝固学案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__________,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_________相平。
3、用4.2熔化和凝固学案一支原来示数为4.2熔化和凝固学案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时气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
A、38℃;B、37℃C、36℃D、35℃
二、自学导引(见课本81页)
1、夏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这是为什么?
2、随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3、冰变成水的过程中,物态由态变为态,这种现象叫,这种物态变化需要(吸热、放热);相反如果水结成冰,物体由态变为态,这种现象叫做,这种物态变化需要(吸热、放热)
4.熔化与溶化不同,前者表示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后者表示物质溶化在溶剂中的过程.
三、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看录像填课本83页的表格并画曲线图。
2、结论:海波在熔化前温度,海波在熔化时温度海波在熔化后温度;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四、熔点和凝固点
1、根据各种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将固体分为和,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没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相同)。
3、使晶体熔化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要使液体凝固成晶体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五、反馈训练
1、熔化和凝固现象:下列两个成语各说的是哪一种物态变化:
滴水成冰:。冰雪消融:
2、在有些古代宫殿中,有许多空心铜柱子支持着宫殿的屋顶,在夏天走进宫殿会感到冷气沁人。原因是空心的铜柱中装进了许多冰块,由于使温度降低,所以宫殿里很凉爽。
4.2熔化和凝固学案国外研制出一种衣料,其纤维中添加了微胶囊,这种胶囊中所含的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在温度降低时会凝固。人们穿上用这种衣料做成的衣服,在气温降低时倍感温暖。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在熔化和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一直在变化
B.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
C.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
D.把一块-100C的冰,放到00C水中会部分熔化,盆中的水量增加。
4、由课本84页表格数据判断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铜锅熔化钢块也行B.铜球掉进铁水中不会熔化
C.在-265℃时氧气是固态D.-40℃的气温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的
5、晶体在熔点时()
A一定是液态B一定是固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2节熔化和凝固
整体设计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1.能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4.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来得出相关结论,继而利用多媒体手段来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本节设计以学生熟悉的冰变成水及水可以变成水蒸气等现象,让学生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继而引入物态变化,引入本课题。注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熔化和凝固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固体熔化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实验探究归纳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总结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实验数据的处理及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
3.了解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象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烧杯、试管、海波、石蜡、水、液态酒精、计时表、冰块、铁块、保险丝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的事例:铁矿石在高温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温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学生思考交流:还能举一些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吗?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饮料中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推进新课
一、物态变化
活动体验:
(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现什么现象?
学生操作实验,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水。
这些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归纳总结:
1.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如冰、水、水蒸气就是水这种物质的三种状态。
2.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
1.概念归纳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例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液等。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例如: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
例子:说出下列物态变化名称
(1)冰棒化成水:熔化
(2)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固
(3)把废塑料回收再制成塑料产品:先熔化再凝固
出示固体海波和蜡,提出问题:它们怎样才会变成液态?在熔化过程中,它们的温度有什么变化?
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熔化和凝固的过程有什么特点?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物质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呢?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是不断上升的。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烧杯、试管、计时表、海波(硫代硫酸钠)、石蜡、水等
介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强调酒精灯和温度计的用法
酒精灯的使用1.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2.用外焰加热3.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盖盖灭(不能用嘴吹)
进行实验:
(1)四个同学为一组,选出一名同学作为组长,负责本组探究性学习,教师课前要对组长进行指导,交代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能顺利进行。每一组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探究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
(2)组装实验装置:把硫代硫酸钠和石蜡分别装入两个试管中,并插入温度计,再把试管按图示装置固定。往烧杯里倒入冷水,使水位高于装固体颗粒的那部分试管(图中只画了一套装置,另一套装置完全相同)。用两个酒精灯分别给两个烧杯加热,观察两试管内固体熔化情况,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直到固体完全熔化。
(3)第1小组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40℃开始计时,每隔0.5分钟读取一次温度值观察物质状态,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
第2小组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50℃开始计时,每隔1分钟读取一次温度值观察物质状态,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
实验要求: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观察:(1)对海波及石蜡加热时,温度计的示数变化。(2)不同温度下它们的状态。(3)熔化时它们的状态及温度。
记录:实验中的数据。
表一海波熔化时温度、状态随时间变化情况记录表
时间/s0.511.522.533.544.555.566.5
温度/℃414344454647474747.54851.553.555.5
状态固态固液共存液态
表二石蜡熔化时温度、状态随时间变化情况记录表
时间/s789101112131415161718
温度/℃5255586162636566.569727483
状态固态粘稠状态液态
学生交流思考:海波及石蜡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状态的变化一样吗?
分析论证:各小组将描在坐标纸上的点连成一条曲线。根据图象分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小组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
交流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
设计意图: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常见现象之一,选择这一内容让学生参与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有利于体现“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新课程理念。
三、熔点和凝固点
对比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曲线。
海波的熔化图象石蜡的熔化图象
学生讨论交流,思考:
(1)两种物质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2)每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与石蜡各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吸热、放热情况如何?
归纳交流:从实验现象及描绘出的图象容易看出,
(1)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达到48℃,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2)随着不断加热,石蜡的温度升高,在此过程中,石蜡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
得出结论:
(1)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一类固体叫晶体;如各种金属、冰、海波等。
另一类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如松香、沥青、玻璃等。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3)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学生讨论交流:物质凝固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2)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晶体只有达到一定温度时才开始凝固;
(4)凝固过程放热。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7570.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