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人民军队的创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11课人民军队的建立

基础知识[

了解[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知识要点

掌握

“反抗→受挫→开辟新路→星火燎原”这样一个历史进程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再现情景

从课文和插图中体会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特点,理解以退为进策略的正确性,认识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精神的宝贵价值

论从史出评价事件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光辉典范

讨论探索

秋收起义的队伍进军井冈山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崇敬革命前辈业绩

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道路到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前辈为此作出了伟大贡献,他们的业绩永远值得后人崇敬

思想意识

必须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斗争策略,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难点: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的原因(理由)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领导的国民革命为什么会遭到失败?

(A.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B.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严重危害。)

2、南京国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质?(反动的性质,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后来,武汉和上海的反动势力汇合起来,对幼年时期的共产党继续进行疯狂镇压。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积极分子惨遭屠杀。但是,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檫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重新投入战斗。(布置学生阅读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

一、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的概况怎样?(要求学生说出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

A.时间: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就定在8月1日。

B.地点:江西南昌。[要求学生在58页地图上标明位置]

C.领导人:朱德、周恩来、贺龙、陈毅等

D.结果:一度占领南昌,撤出南下途中受挫。)

2、《南昌起义》图中的演讲者是谁?(周恩来)

3、“动脑筋”: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为什么要撤出南下广东?(遭到反动军队包围,不宜与敌人硬拼,计划南下广东,争取外援,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北伐。)

4、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什么重大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教师小结、过渡:当时,毛泽东也接受党中央的指派,回到家乡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二、井冈山会师

1、毛泽东怎样发动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完成“练一练”:

A.工农革命军三路进攻的出发地:修水、铜鼓、安源。

B.受挫后会合的地点:文家市。

C.改编部队的地点:三湾。

D.最后落脚的地点:井冈山。

2、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提醒学生进行敌我力量对比分析时,注意观察57页“文献资料)

A.敌强:武器装备齐全,掌握着城市的控制权,但在农村的力量却比较薄弱。

B.我弱:在国民革命和秋收起义中连续受挫,损失很重,但能艰苦奋斗,可以适应农村的生活。)

3、观察彩色图片《井冈山会师》和57页课本内容,说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分点提问——)

A.会师时间:1928年4月

B.改编后的部队名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

C.领导人:朱德、毛泽东

4、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启发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答题思路。然后,层层引导:

A.双方力量对比情况:敌强我弱,敌人的力量集中在城市,在城市起义不可能全胜。

B.井冈山条件:位于湖南、江西交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有利于部队给养的筹集;离大城市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按照纲要信号的线索梳理本课知识:

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南昌起义→

南下受挫

}井冈山会师

→星火燎原

南昌起义时间、领导者: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星星之火,时间、领导者、地点:1927年9月、毛泽东、湘赣边界

可以燎原秋收起义过程、意义:从攻打城市到进军农村,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开始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时间: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会师的双方:朱德、陈毅和毛泽东率领的军队改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

一、选择题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是

A.南昌起义B.广州起义C.百色起义D.秋收起义

2.“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引自毛泽东1927年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赞颂的是

A.上海工人起义B.南昌起义C.湘赣边界起义D.广州起义

3.与南昌起义相比,秋收起义的突出特点是

A.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B.开始了中共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新时期

C.以夺取城市为主要目标D.余部转向农村创建革命根据地

4.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是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三湾改编D.井冈山会师

5.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B.广东革命根据地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湖南革命根据地

6.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

7.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贺龙D.朱德

二、材料分析题
1、材料“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湖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请回答:

(1)这段歌谣涉及到哪几个历史事件?(2)材料中说“讲起‘八一’历史长”,请你计算一下“八一”历史至今有多长?2、看图回答问题:

(1)图片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握手的人物是谁?(2)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3)该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延伸阅读

第11课人民军队的建立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11课人民军队的建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1课人民军队的建立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知识要点

掌握“反抗→受挫→开辟新路→星火燎原”这样一个历史进程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中体会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特点,理解以退为进策略的正确性,认识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精神的宝贵价值

论从史出评价事件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光辉典范

讨论探索秋收起义的队伍进军井冈山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崇敬革命前辈业绩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道路到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前辈为此作出了伟大贡献,他们的业绩永远值得后人崇敬

思想意识必须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斗争策略,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重点难点

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难点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的原因(理由)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给出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全体学生)

二、学生准备

全体学生据预习目标预习课文。

学法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领导的国民革命为什么会遭到失败?

A.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

B.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严重危害。。)

2、南京国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质?(反动的性质,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后来,武汉和上海的反动势力汇合起来,对幼年时期的共产党继续进行疯狂镇压。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积极分子惨遭屠杀。但是,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重新投入战斗。

学习新课:

一、检查预习目标。(找一排学生依次回答)

1、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意义)

2、秋收起义的时间、领导人。

3、井冈山会师的时间、部队。

二、小组合作讨论:

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三、老师据大纲强调重点(指导学生掌握):

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8月1日成为人民军队诞生的纪念日。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光辉典范。

四、多媒体展示。

五、课堂展示。

1.在地图《南昌、秋收、广州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上找出:南昌、井冈山等地。

2.讲述毛泽东等人的故事。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

2、预习新课。

教学反思:

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导学案第15课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
[识记与理解]
1、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史实;
2、记住中国先后建立起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北海舰队三支海军以及第二炮兵部队;
3、了解人民空军建立初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辉煌战绩;
4、知道重要的兵种和军种
5、记住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6、记住1998年人民解放军在抗洪抢险中的英雄事迹
[能力与方法]
1、通过分组查阅中外军队装备情况、比较新中国建立前后军队装备情况并进行交流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查阅、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军的情感。在认识科学技术与国防建设的密切关系的基础上,激励学生为国家的强盛而刻苦钻研、发奋学习。
2、通过军民共同抗震救灾、森林灭火的史实,歌颂军民鱼水情谊,歌颂解放军一心为民的革命风尚。
[重点]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的建立和发展。
科技强军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难点]本课涉及的一些军事术语
[教法]讲述法、讨论法、合作探究式
[教具]教材、插图
[导入新课]
看1999年天安门广场世纪大阅兵的图片,展示了中国军队的雄风,提问:为什么外国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中国的悲剧不再重演?我国怎样依靠科技强军捍卫了共和国的尊严?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防建设成就。
[讲授新课]
(板书)一、人民海军、人民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教师讲述:经过50多年的努力,人民解放军建立了四个军种和诸多兵种。
阅读第二段,思考:1、人民海军是怎样建立的?我国海军建立哪几支舰队?
2人民空军是哪一年建立的?为什么把人民空军称为共和国的“空中保护神”?
3、说说抗美援朝战争中空军的辉煌战绩?
资料:在庆祝中国空军建军60年之际,我们不能忘记在空军建设道路上前赴后继牺牲的155名飞行员。他们在战争和和平建设中所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鼓舞着后代人在空军建设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作为停放在展厅和停机坪上的苏制杜(又翻译为图)—2飞机,并不引人注意,殊不知它是我军唯一立下赫赫战功的轰炸机。当年,年轻的空八师22团的空军将士,两次飞临美李匪帮控制的大和岛,取得了击落击伤八架敌喷气机和炸死地方高级军官摧毁雷达阵地的辉煌胜利,但由于提前到达会和空域,失去了我米格15喷气机的保护,我方也付出损失四架战机的代价。
(板书)二、科技强军战略的实施
阅读思考: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解放军确立了什么战略?
2、中国的导弹部队是怎样建立的?
讨论:为什么要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人民解放军是怎样实施这一战略的?
阅读了解:科技强军战略的实施使人民军队发生了怎样巨大的变化?
3、进入新世纪人民解放军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小结:1978年以来,人民解放军确立了的战略,削减万军队,调整,把有限的财力用于研制兵器,培养
的高科技人才,组建部队,提高军队的现代化程度。
(板书)三、永葆人民军队的本色
阅读思考,人民解放军怎样保持了人民军队的本色?
[巩固小结]
新中国建立后不久就成立了军、军,经过50多年的努力,海军已发展成拥有、、、
的海上防御力量。空军发展成由、、、
组成的多兵种部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解放军确立了战略,提高军队的程度。
[布置作业]做《探究》第15课

科举制的创立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科举制的创立》,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⑵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法:指导预习,问题设置指导课前预习工作: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做好预习工作。第一组:了解隋唐以前我国采取什么选官方法。第二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科举考试究竟怎样考。一个普通读书人怎样才会成为进士。第三组:找出课文中提到哪几位人物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哪些历史人物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如岳飞、司马光等。第四组:排练一个短剧小品(1分钟以内)“看榜文”。学法:阅读、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二、教材简析
1.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皇帝的作
2.难点:如何客观评价科举制度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及其对中外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设计
㈠导入: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唐朝杰出的皇帝,请说出他们分别是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很好,他们统治期间,中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持续发展的盛世局面。他们的统治措施中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是什么?(善于用人)正确。那么,你们是否知道,隋唐时期的封建统治者通过什么方式来选拔人才呢?(科举制度)不错。也许你们听说过科举制度,但它具体是怎么回事,读书人怎样才能适应它的要求,达到升官入仕的目的。哪一科最重要等等。知道这些的人可能不多,今天我们就专题学习这一内容。(板书课题)
㈡教学新课:
请同学们先不看教科书,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科举制度?(让学生自己讨论,自由发言。)同学们讲得都很有道理,简而言之,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就叫科举制度。大家都预习过课文,请一起回答: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隋朝)现在,请第一小组的同学展示你们的预习成果,派一位代表介绍隋唐以前我国采用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介绍“九品中正制”)好,×××同学出色地完成了预习任务,关于九品中正制大家只需要明白一点就够了。那就是到了后来,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的推荐,才可以做高官。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由于出身寒微,难以担任中央和地方高官,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现在我们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这种选官方式有什么不好?(让学生踊跃举手,自由发言)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7页的内容,找出在科举制度的产生过程中有哪几件重要事情。(学生阅读课文后,举手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一、隋朝时科举制诞生(板书)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板书)2、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板书)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以下两个问题(让学生看投影)①科举制度与过去的选官制度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他给各种身份的人带来了什么变化?(如地方官、贵族子弟、贫贱读书人等)②通过科举制度,获利最大的是谁?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8页图片,并阅读左边小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请一位同学解释这句诗的意思。(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说明)我想,现在大家应该明白科举制度对谁最有利了吧。从唐太宗开始,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请同学们阅读第18页的内容,找出哪几位人物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学生阅读并举手回答,教师板书)二、唐朝时科举制度逐步完善(板书)1、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板书)2、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板书)3、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板书)根据以上内容,我们一起来讨论几个问题(让学生看投影)①请看第18页“动脑筋”,请问:这种“帖经”的试题类型和我们今天的什么题型很相似?你认为这种题型好不好?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②请看第20页“动脑筋”,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试赋好不好?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的考试内容,你会怎么做?能否再估计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局面?(学生自由回答)③请第二组的同学派一名代表,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完整的科举考试是怎样进行的?一个普通读书人需要经过哪些环节才能成为进士。学习了科举制后,我们应该明白这一点。(学生代表作具体介绍,本组其余同学可作补充)很好,第二组同学也认真进行了预习,他们究竟说得对不对?我们看完一段录像便会知晓。(播放《中华历史五千年》中的一段录像)现在,请第三组同学派代表起来介绍一下,历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是通过科举制当上官的,他们都有什么作为?(学生回答,教师稍作评价)同学们,中国古代有种说法,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那么,你能否相象出一个书生在金榜题名时的喜悦心情呢?现在,请第四组的同学共同表演一个小品:看榜文。(学生表演)我想,同学们现在对科举制度应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科举制在中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它对我国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现在我们来共同讨论一个话题。活动与探究:请从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社会风气以及对中外的影响等多方面来分析,应该如何评价科举制度?请先不要看书,充分利用自己的课外及社会知识,联系刚学过的课堂知识,展开联想。(鼓励学生不要怕答错,大胆发言,自由发挥)通过同学们口若悬河、丰富多彩的回答,我感受到了大家课外知识的广泛、思路的开阔、想象的丰富,有些同学的回答不仅很有道理,而且还有独到之处,值得称赞。现在我们来看第19页的内容。书中给我们归纳了三条:三、科举制度的影响(板书)1、改善了用人制度(板书)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板书)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板书)正如同学们所说的,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不止这些,它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走向了极端,其不良影响十分明显。
㈢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围绕一个问题进行了步步深入的探讨。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一下,我们是围绕什么问题进行讨论的,又是怎样步步深入的?(学生总结)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496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