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雷电颂》
课题
雷电颂
执教:蔡合良
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
2、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在我的想象中,一直有着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么,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的屈原又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激发学生情趣,引入新课。
整
体
感
悟
1、请同学们讲述你们查找资料后所了解的屈原、郭沫若及《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大致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明确: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人。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进步文化界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既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
2、播放《雷电颂》的朗诵带。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3、你觉得本文在气势上有何特点?
4、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5、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
6、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明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
学生间互相评价,互相示范,进行朗读比赛
在图片、音乐、文字三者有机结合下,使学生沉浸入审美的意境。
品
味
语
言
1、跳读精读:讨论:《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2、概括: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3、在前面的朗读中,我们还发现,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以什么特别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4、讨论:《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学生思考回答课题,讨论探究合作。朗读。找出对塑雪罗汉的生动描写的词语,
使学生既动口又动脑。理解课文,体会情感。体味屈原形象。)
语文
实践:
1举办班级朗诵会。同学们自行选取《雷电颂》中的片段进行朗诵,优胜者给予奖励。
2有兴趣的同学还可结合《屈原》的剧情,进行话剧表演。
互相评价,互相示范,进行朗读比赛
巩固,加深理解课文。
板书设计
屈原: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
教学后记: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河颂》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黄河颂》教案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黄河颂设计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2.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设计与步骤:
一、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片断,以雄壮激越的音乐演唱和朗诵
来感染、调动学生。
二、学生们把预习所查资料展出并汇报交流,共同了解《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颂》中其第二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后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
3.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4.“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5.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
四、内容探究
1.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
2.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3.“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是不是病句?为什么要词性活用?
4.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
五、小结课文
六、欣赏《黄河颂》音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诵并学唱《黄河颂》
2.拓展延伸提高
教学设计与步骤:
一、概述上节课内容,组织《黄河颂》的朗诵表演
二、学唱《黄河颂》
三、组织学生表演唱(安排好领诵、齐诵、个人领唱和合唱,如学生能力强,方能有好的效果)
四、再组织学生欣赏并演唱《保卫黄河》并讨论:为什么保卫黄河就是保卫国家?目标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黄河颂》
五、比较阅读《长江之歌》再次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如能阅读和演唱结合效果更好。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阅读材料见《语文课课练》
练习设计:
练笔1.评析《黄河大合唱》其他乐章的歌词
2.赏析你平日里喜爱的歌曲之一
3.为你熟悉的一段音乐填写出歌词
教学内容:雷电颂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及人物性格。
2、了解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吗?(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是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郭沫若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所创作的历史剧《屈原》,就是要用屈原的爱国精神来教育人们,激励人们。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屈原在其中的一段内心独白,一起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共同感受伟大灵魂的高尚情操。
二、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睥睨咆哮污秽稽首犀利虐待踌躇
鞭挞忏悔罪孽迸射
三、伟人掠影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有关屈原和郭沫若的资料并进行展示:
屈原(约前340-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觉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四、整体感知
1、播放《雷电颂》朗读带
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2、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跟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激情澎湃,气势雄浑。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3、根据听到的录音,请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假设自己就是屈原,自由朗读全文。
五、研读与赏析
1、本文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语段,朗读给大家听,谈谈屈原的内心情感。
2、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请同学们再次跳读课文,思考并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4、《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你觉得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5、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联系写作背景谈谈戏剧的创作主旨。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革命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我们曾学过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静夜》,请你将这两首诗歌与《雷电颂》进行比较,看看它们在抒情方式上有何异同。
板书:
风雷电: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革命力量。
呼唤与歌颂风雷电咆哮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统治集团。
八、教学后记: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231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