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密度教案设计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密度教案设计”,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
第二节密度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2.养成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3.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二、难点:1、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
2、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铁块和铝块。
学生用(每组):托盘天平和砝码、体积为10cm3、20cm3、30cm3铁的块和木块各3个。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学

二、合作互动
探究新知

(一)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1.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关系。
2.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

(二)密度

1.定义
2.公式

3.单位

4.密度的物理意义
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三、密度公式
ρ=m/V的应

m=ρv
v=m/ρ
的应用

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景创设】
教师播放《打金匠做假金项链骗取典当行十万元》的视频。
【课件展示】
【提出问题】
你知道犯罪嫌疑人口中所说的“比重”在物理学中称为什么吗?
【小结】
犯罪嫌疑人口中所说的“比重”在物理学中称为《密度》。
【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6~2密度》。
【板书】§6~2密度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鉴别金饰品的行话“比重”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由感性认识慢慢上升到理性认识,开始这节课的学习。)
【过渡语】
《密度》这个概念对于我们来说可能较为陌生,那质量和体积大家熟悉吗?
【课件展示】
【提出问题】
是体积大的铁块质量大,还是体积小的铁块质量大?
【引导点拨】
用手来掂一掂桌面上体积不同的铁块,并说出你的感受。
【提出问题】
两个铁块,如果一个体积是另一个的2倍,质量也会增加到原来的2倍吗?也就是说,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
【过渡语】
下面我们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来《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板书】
一、实验探究:
1、实验目的:
【课件展示】
一、实验探究:
1、实验目的: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探究、合作研讨】
1、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体积分别为10cm3、20cm3、30cm3的铝块、铁块各1个.
2、实验表格
物质实验次数质量(g)体积(cm3)质量/体积(g/cm3)
铁块110
220
330
物质实验次数质量(g)体积(cm3)质量/体积(g/cm3)
铝块410
520
630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利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和收集实验数据的能力。)
【提出问题】
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和画出的图像,从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板书】
2、结论:
【课件展示】
2、结论:
(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同种物质的比值是一定的
不同物质比值一般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让学生根据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关系,明确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存在差异。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加以描述的能力。)
【过渡语】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性质,物理学中引入了密度这个物理量。
【板书】
二、密度:
【自学指导】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密度相关知识,完成导学案的内容。
【课件展示】
1、密度的概念是什么?
2、密度计算公式的文字表达式以及字母表达式分别是什么?
3、密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常用单位是什么?如何读?
【板书】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
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密度。
2、计算公式:
3、单位:kg/m3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密度这个物理量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
【课件展示】
【提出问题】
从这个表格中,我们知道铁的密度是7.8g/cm3,那等于多少kg/m3呢?下面我们来共同计算一下。
【课件展示】
解:铁块的质量m=78g=78×10-3kg=7.8×10-2kg
木块的体积v=10cm3=10×10-6m3=10-5m3
那么木块的密度为
=7.8×10-2kg÷10-5m3

=7.8×103kg/m3
即:7.8g/cm3=7.8×103kg/m3
【课件展示】
1g/cm3=kg/m3
【板书】
1g/cm3=1×103kg/m3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密度的两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较为容易出错。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还学习了利用密度的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一举两得。)
【提出问题】
由以上计算过程可知:铁的密度是7.8×103kg/m3,你知道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吗?
【板书】
4、物理意义:
【课件展示】
铁的密度是7.8×103kg/m3,物理意义是1m3铁的质量是7.8×103kg。
【过渡语】
我们了解了铁和铝的密度,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其它物质的密度。
阅读课本小资料--密度表,了解“一些物质的密度”,根据自己的发现,解决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阅读了阅读课本小资料--密度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
体积较小
2、关于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正确
是?
A.由公式可知.ρ与m成正比,m越大ρ越
大.
B.由公式可知.ρ与V成反比,V越大ρ越
小.
C.对某种物质而言,当物质的体积一定
时,ρ与m成正比.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
质的密度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设计意图:对于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通过了解物质的密度,总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这样学生较为容易接受。)
【提出问题】
根据以上的学习内容,你得出那些规律?
【课件展示】
5、ρ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m、v无
关,在数值上等于m、v的比值。
【板书】
5、ρ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过渡语】
我们的一个好朋友,遇到了困难,你能不能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帮他来解决呢?
【课件展示】
【典型例题1】
小华同学在学校运动会上获得了100m短跑金牌,他想知道这块金牌是由什么做成的。于是他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了它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26.7g和3cm3。
试求:(1)、这个金牌的密度是多少?
(2)、请你根据密度表判断它可能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要求学生利用仿照教师求铁块密度的步骤进行求解。注意单位】
物理量符号单位
国际单位常用单位
质量mkgg
体积Vm3cm3
密度ρkg/m3g/cm3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及时纠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解决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过程中单位的换算,熟练掌握密度计算的注意事项及步骤。)
【提出问题】
由密度的公式ρ=m/V你可以得到求物体质量、体积的表达式吗?
【板书】
m=ρvv=m/ρ
【过渡语】
下面我们利用这两个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展示】
【典型例题2】
1.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高37.94m,由413块花岗岩砌成。碑心石是一块整的花岗岩,长14.7m,宽2.9m,厚1m,它的质量有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过程中单位的换算,熟练掌握m=ρv
v=m/ρ的计算过程、注意事项及步骤。)
【课件展示】
从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国家质检单
位判断这个金项链的主要成分是银的依据是什么吗?
【预习提示】
今后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能不能自己来鉴别呢?请同学们预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观看视频。

小组交流讨论并回答:
密度
(学生们此时可能会回答出来是密度,也可能不会,此时教师就直接给出答案。)

学生直接回答:
熟悉

猜想:
体积大的质量大

动手操作,根据感受进行回答:
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体积为原来的2倍,质量也为原来的2倍,也就是说,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观察实验器材

小组讨论:根据实验表格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求出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实验。为了节省时间,物体的体积教师已经测量过,直接在表格中给出。】
在坐标纸上描点、连线,作出m-V图像。
【实验结束后,学生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己的实验数据和图像。】
分析论证,交流讨论后得出实验结论: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依据m-v图像分析)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依据表格中1、2、3或4、5、6三次实验的数据分析)
不同物质比值一般不同
(依据表格中1和4、2和5或3和6两次实验的数据)

阅读课本,思考问题,完成导学案的内容并交流展示:
1、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密度。
2、密度公式表示为
3、单位: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g/cm3(读作:克每立方厘米)

【此内容让学生到黑板去板演,其它学生在练习本上写】

小组交流讨论并展示小组的结论。

看课件的解题过程,明确密度两个常用单位之间的关系。

学生根据刚才的计算结果回答:
1g/cm3=1.0×103kg/m3
小组讨论后回答:
1m3铁的质量是7.8×103kg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速度的物理意义来解决这个】

阅读课本中的小资料,并完成导学案中的内容。

小组交流讨论并展示:
1、D
分析:A.酒精与煤油的密度相同;B.水银为液体,它的密度比固体的都大;C.水和冰是同种物质而密度不同。D.根据ρ=m/V可知,当m相同时,ρ大的v较小。
2、D
分析:A缺少控制变量v,B缺少控制变量m,C物质确定ρ的大小也就确定。
【不仅要学生说出答案,更要认真地分析各个选项包含的知识点,说出选择的理由。】

根据以上的学习,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并展示:
ρ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m、v无关,在数值上等于m、v的比值。

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检查,教师找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同学利用多媒体展示。
解1:金牌的质量m=26.7g
金牌的体积v=3cm3
那么金牌的密度为
=26.7g÷8cm3
=8.9g/cm3
=8.9×103kg/m3
此金牌可能为铜制造的。
解2:金牌的质量m=26.7g=26.7×10-3kg
金牌的体积v=3cm3
=3×10-6m3
那么物体的密度为
=26.7×10-3kg÷(3×10-6m3)=8.9×103kg/m3
此金牌可能为铜制造的。
【学生仿照教师求铁块密度的过程求解,并利用多媒体展示,大家共同分析评价。】

小组讨论并交流展示:
m=ρvv=m/ρ
【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后,教师找学生到黑板展示】

阅读课本例题,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完成【反馈练习】
。学生完成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全体学生进行交流评价。

观看图片,思考回答问题:
密度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梳理知识点,明确重难点

四、当堂检测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出示答案,生生互批,教师点评【见附件2】完成检测题

五、布置作业出示习题【见附件2】课后完成
【教学反思】
一、教案的“亮点”
1、对于密度这个概念,学生们很陌生,为了引入这个概念,我利用了人们熟悉的生活中识别金饰品真伪的生活常识进行了引入,在本节课的结尾,又提出了能不能自己来鉴别,让同学们提前预习下节内容。
2、对于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这个实验,我又加入了根据实验数据求质量与体积比值的关系这个环节,为学习密度这个概念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做好了铺垫,做足了功课,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对于密度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我采用了利用实验数据及密度公式进行计算的方式,既让学生熟悉了做计算题的基本步骤,又让学生明确了在计算过程中单位换算的技巧,更让学生明确了密度两个常用单位间的关系。
4、对于例题的处理,我先让学生利用ρ=m/v结合我在推导密度单位的例题进行了计算,然后利用推导公式m=ρv和v=m/ρ进行了计算,既降低了跨度,又降低了难度。符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教学宗旨。
5、注重了学生们学以致用的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的进行了反馈练习,让学生及时的进行自我学习的达标检测。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能听懂课,不会做题。由于密度的概念抽象,学生一时很难理解透,由于数学内容没有跟上,学生不会公式变形,进行密度的有关计算难度大。应从密度的物理意义入手,讲解数学知识,训练公式变形,规范解题格式。
2、不会选用合适的单位进行计算。由于体积的单位换算较复杂,密度的单位有两个,让学生明确其换算关系。
3、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学时间上有可能较为紧张。

附件1
板书设计:
§6、2密度
一、实验探究:
1.实验目的:
2.结论:
二、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
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密度。
2、计算公式:
m=ρvv=m/ρ
3、国际单位:kg/m3
1g/cm3=1×103kg/m3
4、物理意义:
5、ρ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m、v无
关,在数值上等于m、v的比值。
附件2
【反馈练习】
1、一个容积为2.5L的塑料瓶,用它装水,最多能装多少kg?(1L=1dm3)
2、一捆铜线,质量是89kg,铜线的横截面积是25mm2。不用尺量,你能知道这捆铜线的长度吗?它有多长?
【课堂检测】
1、关于物质密度的计算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密度ρ和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ρ和物体的体积V成反比
C.物质的密度ρ和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和物体的体积V成反比
D.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体积成正比
2、一支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剩下半支,则()
A.质量减半,密度减半B.体积减半,密度加倍
C.质量减半,密度不变D.质量、体积、密度都减半
3、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填“甲”或“乙”),甲的密度是
g/cm3。
4.铜的密度是8.9×103kg/m3,意思是;体积为0.5m3的实心铜制零件的质量是kg。若将它截去一半,则其质量为___________,体积为___________,密度为。
5.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丙三种不同的物质做了实验,实验时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和体积,下图表格记录了实验中测量的数据:

(1)分析表中的实验次数1与2与3、4与5与6、7与8与9,可归纳出初步结论是:。(2)分析表中的实验次数___可归纳出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
(3)进一步分析上表中的数据,还可得出的结论是:
(a)同种物质的;
(b)不同种物质的。
(4)由以上分析可初步认为表示了物质的特性。
6.人类在新材料探索的道路上总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就是新材料探索的重要成果,该物质的坚固耐用程度不亚于钢材,且能承受1400℃的高温,而密度只有3kg/m3。已知某大型的飞机采用现在盛行的超高强度结构钢(ρ钢=7.8×103kg/m3)制造,耗钢130吨;若采用“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需要“气凝胶”质量为多少吨?

参考答案
反馈练习:
1、【答案】2.5kg2、【答案】400m
达标检测: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甲1.5
4、【答案】1m3铜的质量是8.9×103kg;4.45×103kg;2.225×103kg;
0.25m3;8.9×103kg/m3。
5、【答案】(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1与4(或3与6与8);
(3)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4)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密度)
6.【解析】解:结构钢的质量为m1=130t=1.3×105kg
“气凝胶”的体积等于钢的体积,“气凝胶”体积为
V2=V1=m1/ρ1=1.3×105kg/(7.8×103kg/m3)=16.7m3
“气凝胶”的质量为m2=ρ2V2=3kg/m3×16.7m3=50.1kg=0.05t
【答案】需要“气凝胶”质量为0.05t

扩展阅读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3.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知识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
2.学会与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熏陶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教学重点】
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用密度来鉴别物质,能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
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特别是水的反常膨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奖牌、锥形瓶、瘪了的乒乓球、小盆、筷子、电热壶、酒精灯、自制溢水杯等。
学生准备:自制纸风车、气球、火柴、热水、冷水。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情境导入】大家欣赏屏幕上的两幅神奇的图片。课件展示图片

【提问】小小鲜花上放置了一个比花儿大了那么多的一个叫做“全碳气凝胶”的固体,为何花儿没有被压憋?可能是“全碳气凝胶”这种物质具有什么特性的原因?
【讲述】“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密度仅每立方厘米0.16毫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据介绍,“全碳气凝胶”还是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只能吸收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有机溶剂,而“全碳气凝胶”的吸收量可高达自身质量的900倍。
各种新型材料的研究发现由于应用,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密度与人们的社会生活联系得十分紧密,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生活中运用密度知识解决或解答的一些问题
板书课题§6.4密度与社会生活
(设计意图:以不可思议的社会现象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认识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从生活走向物理。)

欣赏图片
思考、讨论
口答:可能是密度非常小的原因。

听讲感受科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认识密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产生积极学习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
新课讲授:
(一)密度与温度
(1)温度对物体密度的影响
学生活动1

学生活动2
(2)风的形成

(3)水的反常膨胀
一、密度与温度
【讲述】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个问题:乒乓球不小心压瘪了,但是没有裂口,你能让它恢复原状吗?
让一个学生讲台前示范。(课前用电热水壶加热一些热水)

【提问】你认为乒乓球变得完好的原因是什么?
【追问】1、乒乓球里的气体受热膨胀,质量是否改变?
2、乒乓球内气体的密度如何变化?
【归纳总结】由此可见,物质的密度受温度影响。
【导入】下面我们动手实验,试着总结物质密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
活动2观察锥形瓶口绷紧的气球先后在热水和冷水中的形状变化。
点拨:热水逐渐淋向锥形瓶外壁,冷水中加冰。注意安全。

让两个学生做演示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现象,思考橡皮膜形状变化的原因。

想一想:瓶内气体的密度怎样变化?
师生交流矫正:锥形瓶内密封的气体热胀冷缩导致气球形变。气球形变引起气体密度变化。
【归纳总结】
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活动3拿出自制的小风车,放在酒精灯上面,看风车能够转起来吗?
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观察

【引导思考】你知道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吗?可得到什么结论?

【归纳总结】
空气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提问】生活中人们哪些地方利用了风力?
课件展示风力的应用
(设计意图:了解风能的利用,拓宽学生视野,认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深入认识】
日常生活中气体、液体、固体的密度受温度影响一样吗?
【讲述】在我们这里的冬天连续降温后,好多家庭的太阳能水管、室外的自来水管经常发生水管冻裂的现象,是“冻”的吗?你知道原因吗?自学教材内容,试着回答。
师生交流:从密度表可知,冰的密度比水的小,所以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就把水管胀裂了。
总结:上述事例说明水不简单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水结冰时体积膨胀了,反而是“热缩冷胀”。我们称之为:水的反常膨胀。
出示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图像,分析图像你能得到哪些发现?

【想想议议】:水的反常膨胀在冬天对水中生物有何意义吗?

学习了密度和温度的关系,请总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
师生总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关系。
想一想、辩一辩
夏天销售汽油的价格应当比冬天上调还是下降?你的理由?
师生矫正。
(设计意图: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讨论,解决问题:用热水烫。

学生演示乒乓球放入热水中稍后恢复原状的实验。

交流: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其恢复原状。
口答:质量不变。
根据密度公式可知: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密度变小了。

(设计意图:以动手实践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从生活走向物理。)

了解实验细节

观察实验,思考现象的成因。
热水中:橡皮膜鼓起来
原因:锥形瓶受热,里面的空气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冷水中:橡皮膜凹下去
原因:锥形瓶放于冷水中,里面空气遇冷体积缩小,密度变大。

体会、记忆

观察现象:风车转动起来。

思考、讨论,总结交流:
上升的空气产生的风力推动了风车。

学生讨论、交流。

观察图片,了解风能的利用

风力发电、取水、灌溉、磨面、驱动帆船

阅读课本120页第二段回答: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气体的“热胀冷缩”最明显。固体、液体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自学教材内容“水的反常膨胀”
思考、讨论冻裂的原因。

总结出水管冻裂的原因: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把水管胀裂了。

听讲、体会

思考、讨论回答:
水在0—4℃之间--热缩冷胀;
在4℃以上---热胀冷缩。
4℃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

交流:4℃水的密度最大,因而在水的最下层,即最下层的水温最高。即使水面结冰后,水底温度仍为4℃,利于生物存活。

学生归纳结论: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密度变小。温度降低密度变大。固、液体受温度影响较小。

想想议议后回答:下降
因为夏天气温高,汽油密度小,相同体积质量小,所以下调油价。
(二)密度与物质鉴别2、密度与物质鉴别
【导入】: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生活中可以利用密度这一性质来鉴别物质。
【讲述】你们的校友学姐张敏曾在国际帆船比赛中获得金牌2枚、银牌一枚。现在我手中也有一枚奖牌,谁能帮我确定一下这枚奖牌是不是纯金的?说说你的方法。
师生交流,课件展示:天平测量质量为39.5g,自制溢水杯测出体积大约为5cm3。你如何判断,这种奖牌是否纯金制成的?

针对学生的做题情况进行点评,强调解题步骤。
【讲述】人们在生活中喜欢佩戴饰品,但是一般不是一种材料制成,这时测量密度可以对其是否纯质组成做出初步判断。但是我们从密度表可知,一些不同物质的密度也用相同的,这时可以利用硬度、气味、颜色等等继续辅助鉴别。
请总结鉴别物质的思路方法
【归纳总结】
1.先求出物质的密度。
2.查密度表确定。(此方法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真伪)
3.若不同物质的密度相等的情况下用其它方法来鉴别物质。如:气味,颜色,透明度,硬度,可燃性等等。
(设计意图:利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的小问题,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应用性。)
思考、交流解决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密度,对照密度表,学会用密度鉴别物质。

学生练习。2人板演计算过程。
ρ=m/V
=39.5g/5cm3=7.9g/cm3
=7.9×103kg/m
因为7.9×103kg/m<19.3×103kg/m,
即ρ<ρ金
所以不是纯金制成的

听讲、体会

了解物质鉴别的一般方法。

理解、做笔记
(三)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讲述】:密度是物质的基本性质之一,你了解密度在我们生活生活中有哪些重要应用吗?
组织学生阅读自学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生交流,课件展示:
1、商业中鉴别牛奶、酒等的浓度、农业生产中配制盐水选种
2、矿藏的勘探
3、根据不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讲述:某一种新材料的问世及其应用,往往会引起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阅读“材料与生活发展”,了解人们认识、利用材料的历程。
(设计意图:了解自己生活中使用到的物理知识。有关心社会的成长责任感。)
【综合应用】
全部学习了本章知识,试试解决下面一道习题。课件出示例题
例题:一空瓶质量为200g,装满水时总质量为700g.若用来装另一种液体,装满后总质量为600g,则该液体可能是什么液体?
分析:要知道该液体可能是什么液体,应先知道它的质量、体积,然后求它的密度,根据密度确定是什么液体。
学生板演,师生交流矫正。
(设计意图:巩固密度知识,加深理解,并学会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身边的事情,实现学以致用。)思考,带着问题阅读自学教材关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交流总结,谈谈自己的想法。

牛奶比水的密度大,牛奶浓度大,密度就大;
酒精比水的密度小,酒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饱满的种子密度大,在盐水中下沉,瘪的种子密度小,在盐水中漂浮。

通过对样品密度等信息的采集,可以确定矿藏和种类及其经济价值。

在体积相等的情况下,用密度小的材料,可以减小物体的质量,从而节能、方便运输。
阅读科学、技术、社会“材料与生活发展”交流人们认识、利用材料的历程。
学生阅读例题,并解决该题,交流解题所得归纳解题思路。
学生板演
V=m水/ρ
=(700-200)g/1.0g/cm3
=500cm3
ρ液=m/V
=(600-200)g/500cm3
=0.8g/cm

三、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回顾所学。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学生讨论梳理知识要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用密度来鉴别物质
3、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达标检测师巡视、讲评完成检测题
见附件1
五、布置作业出示思考题题目见附件2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6.4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
(1)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2)水的反常膨胀:0--4℃时水热缩冷胀。4℃时水的密度最大。
2.密度与物质鉴别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人们可以根据密度来鉴别不同的物质。
3、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
1.教学过程始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自主学习。教学中首先通过新型材料“气凝胶”的神奇现象,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入课题。接着完成教材设计的2个想想做做实验,总结密度于温度的关系。再创设“奖牌是纯金的吗”的情境问题来具体研究密度在物质鉴别中的应用;通过讨论分析来了解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最后自学密度在材料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体现教学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实验探究、教学互动,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3.本节课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已经具备的密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密度与温度及物质鉴别。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课前要求学生动手做的实验,大部分学生没有动手去做。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热情很高,但不能深入思考,学习动机不明确。。
2、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密度与温度关系上,实验分散精力较多,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比较差,讲解节奏显急躁,不深入。
附件1:课堂检测
1、事实表明:4OC时水的密度,温度高于4OC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变;温度降低于4OC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变;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密度变,人们把水的这个性质叫做水的反常膨胀。
2、据报道,我国科学家造出“世界上最轻材料——全碳气凝胶”,这种材料密度仅为0.16mg/cm3,“0.16mg/cm3”表示的物理含义是。如图为一块100cm3的“全碳气凝胶”放在一朵花上,该“气凝胶”的质量为g。研究表明它最多能吸收自身质量900倍的有机溶剂,则100cm3的“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收的有机溶剂的质量为g。
3、不漏气的橡皮氢气球由地丽上升过程中,下列关于球内气体的质量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不变,密度增加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增加,密度不变学科王D。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4、下列实际应用中,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
A.用纳米薄层和纳米点制造存储器等纳米电子器件
B.用热值较高的燃料给火箭提供动力
C.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景中倒塌的“墙壁”
D.用熔点较低的酒精制成能测量较低温度的寒暑表
5、纯牛奶的密度为(1.1~1.2)×103kg/m3,李明很想知道学校每天营养餐中的牛奶是不是纯牛奶.他和几个同学根据所学密度知识进行了如下测定:首先用天平称出一盒牛奶的质量是250g,喝完再称得空盒质量是26g,然后认真观察牛奶盒,发现牛奶的净含量是200ml.问:经他们检测计算同学们喝的牛奶是否符合纯牛奶标准?
答案与提示:
1、最大,小,小,大,小
2、1cm3的气凝胶质量是0.16mg;0.16g;144
3、B4、C
5、解:一盒牛奶的总质量m1=250g,空盒质量m2=26g,
牛奶的质量:m=m1﹣m2=250g﹣26g=224g,
牛奶的体积:V=200ml=200cm3,
牛奶的密度:ρ=m/V==1.12g/cm3=1.12×103kg/m3,
在(1.1~1.2)×103kg/m3的范围之内,该牛奶符合纯牛奶标准.
答:经他们检测计算同学们喝的牛奶符合纯牛奶标准.

附件2:作业布置
1、野战部队行军时携带的压缩饼干与平常的饼干相比,主要优点是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压缩饼干的()
A、密度大,体积大B、密度小,体积小
C、密度大,体积小D、密度一样,体积小
2、如图所示,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空气的密度变_______,所以热空气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
3、一只能够容纳1kg水的瓶子,一定能够容纳得下1kg的()
A、白酒B、汽油C、盐水D、炼油
4、1cm3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5、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答案与提示:
1、C2、小上升3、C
4、同种物质状态变化时质量不变,所以水的质量等于冰的质量,
ρ冰=0.9×103kg/m=0.9g/cm3
m水=m冰=ρ冰V冰=1cm3×0.9g/cm3=0.9g
V水=m水/ρ水=0.9g/1.0g/cm3=0.9cm3
5、把暖气安装在窗户的下面,使窗户下面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会上升;远离窗户的空气温度低、密度大会补充过来,这样可以使房间内的空气对流,使不同位置的空气温度基本一致,取暖效果好。

密度教学设计


第2节密度
整体设计
新《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理解密度。”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为以后学习压强和浮力等知识作铺垫。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让学生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学生可以从中体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初步理解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还可以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在这个活动探究中,由图象找规律是重点和难点。通过分析图象,可以得到铝块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进而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把实验结果推广到其他物质,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同一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如果换用其他物质做实验会发现,物质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意识到: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通过比较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可以分辨不同的物质。物理学中就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
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由图象找规律。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图象法、讨论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长方体蜡块、木块、铁块、铝块)、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一)有两个外表涂有防护漆的立方体,已知其中一个是铁块,另一个是木块,你能在不损坏防护漆的前提下鉴别出它们吗?
问题导入(二)生活中常说“铁比棉花重”,这句话严密吗?
情景导入新版《水浒传》第40集宋江征方腊,攻打城池,战斗异常惨烈。方腊的守城士兵从城头扔下“巨石”,砸死梁山好汉矮脚虎王英。你知道在拍摄这个镜头时,道具“巨石”是由什么特性的材料做成的吗?
推进新课
一、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学生实验调节好天平,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看看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
实验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
提出问题如果同种物质,体积不相等,质量还相等吗?将两个木块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中,这两个木块哪个质量大?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这仅仅是质量跟体积的粗略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准确的数量关系呢?(渗透由粗略到精确,定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设计实验要研究质量跟体积的数量关系,首先要把质量、体积的数值测出来。质量用天平测量;体积可以先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宽、高,然后根据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进行计算。为了便于记录和分析测得的数据,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表格。
进行实验用质量不同、形状规则的长方体的石蜡块和干松木块为研究对象,把它们的质量和对应的体积填入下表。
实验次数石蜡块干松木块
体积V/cm3质量m/g体积V/cm3质量m/g
1109105
220182010
330273015
440364020
数据处理:我们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会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
实验结论同一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即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跟踪例题
在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京同学做了6次实验,如图表格中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实验次数物体质量/g体积/cm3质量/体积/(gcm-3)
1铁块179107.90
2铁块2158207.90
3铁块3237307.90
4塑料块112.5101.25
5塑料块225201.25
6塑料块337.5301.25
(1)分析实验次数为________的数据,可归纳出的结论是: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2)分析实验次数为1、2、3(或4、5、6)的体积与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分析上表中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实验次数1、4中可看到铁块1、塑料块1的体积都是10cm3,质量分别为79g、12.5g,质量是不相同的。(2)分析实验次数为1、2、3的数据,三个铁块的质量跟对应体积的比值都是7.90g/cm3,即铁块的体积增大到几倍时,它的质量也就增大到几倍。(3)铁块质量和体积比值是7.90g/cm3;塑料块质量和体积比值是1.25g/cm3,是不同的。
答案:(1)1、4(或2、5,或3、6)(2)同种物质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3)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二、密度
教师引导物质相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物质不同,其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就是说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在物理学里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
交流总结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
2.计算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质量——千克(kg)
V——体积——立方米(m3)
3.单位换算1g/cm3=1×103kg/m3
4.密度表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其物理意义是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
(2)同种物质状态改变,密度改变。观察密度表中冰和水,它们是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密度不同。
(3)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有个别的特殊情况。观察密度表中的冰和蜡、煤油和酒精密度是相同的。
要点辨析对于公式ρ=mV的理解:
(1)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和体积的比是一个定值(即密度不变)。
(2)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
(3)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
跟踪例题
如图所示,表示A、B、C三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由图可知()。
A.ρA>ρB>ρC,且ρA>ρ水
B.ρA>ρB>ρC,且ρA<ρ水
C.ρC>ρB>ρA,且ρA<ρ水
D.ρC>ρB>ρA,且ρA>ρ水
解析:利用图象来解题是常用的数学手段。要比较三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可用水的密度作标准,利用水在图中的位置,即可确定三种物质的密度大小。
(1)确定水在图象中的位置:取V水=20cm3(横坐标),由ρ水=1.0g/cm3,得m水=ρ水V水=20g(纵坐标),可画出水在坐标中的图象(图略)。
(2)对A、B、C三种物质的图象与水的图象进行比较。由图象可知:当VA=20cm3时,mA<20g,ρA<ρ水;当VB=20cm3时,mB=20g,ρB=ρ水;当VC=20cm3时,mC>20g,ρC>ρ水。综上所述得ρC>ρB>ρA,且ρA<ρ水。
答案:C

《物质的密度》教案


《物质的密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②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③会用量筒和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②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②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③通过对各种物质密度的了解,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㈠引入新课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不同特性来区分、鉴别它们。比如:
教师出示一杯清水和一杯盐水,问:哪个同学知道这里哪一杯是清水哪一杯是盐水?你是根据什么来鉴别的?
学生回答:可以尝一尝,有咸味的是盐水,根据味道。
教师出示一颜色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问:同学们怎么分辨老师手上拿的哪是铁块哪是铝块?
学生回答:测质量,质量大的是铁块。
教师问:“铁比棉花重”这名话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如果不对,加上什么条件才对?
学生回答:不对,因为它们的体积不同。
这说明:物质除了上面的(颜色、味道、熔点等)这些特性以外,还存在其它的某种特性,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㈡新课教学
1:学生预习课本49页图2—17,问:同学们观察了图2—17后有什么发现?
(生: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又不相同)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3:猜想与假设
4: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1)选择研究对象:取木块、铝块作为研究对象
(2)选择器材:实验中应选择哪些测量工具
(3)实验过程:实验的步骤有哪些?要收集哪些证据?怎样收集?
5:学生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
将学生分成九个小组,分别用大小不同的木块、铝块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通过处理,填写在课本50页的表格中。:

质量(g)

体积(cm3)

1cm3物质的质量m/v

铝块1

铝块2

铝块3

木块1

木块2

木块3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适当的点拨。如测水的质量与体积时是先测体积呢?还是先测质量?怎样才能使测量的误差最小)
6:分析与论证
问:通过实验,是否验证了你的猜想?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你还有哪些收获?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木块(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它们的体积增大几倍,质量出跟着增大几倍。即“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表中数据发现:木块、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即:“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师述:“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这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我们将它命名为——密度。
教师补充:从数学除法的意义可以知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等于“物体单位的质量”,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密度的概念:物理学中,将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师生一起归纳密度的计算公式,单位的来源,读、写及表达的物理意义。
密度=质量/体积
单位:质量的单位有g和kg;体积的单位对应有cm3和m3则密度对应的单位是g/cm3及kg/m3。
单位的互换:1g/cm3=103kg/m3
7:学生观察课本40页密度表。
从密度表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教师总结:
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与质量、体积、形状无关。
②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如:水和冰密度不同。
③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m3的水质量为1.0×103kg。(这一数据要记忆)
㈢自主归纳,评价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㈣板书设计:
探究——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3:单位:g/cm3及kg/m3。
4:水的密度及物理意义: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m3的水质量为1.0×103kg。
㈤作业
见课堂作业。
课后反思:密度是第四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考试的题目千变万化,有实验设计实验探究计算题说理题等等,需要课后去琢磨,所以让学生理解密度的定义很重要。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634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