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密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②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③会用量筒和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②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②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③通过对各种物质密度的了解,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㈠引入新课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不同特性来区分、鉴别它们。比如:
教师出示一杯清水和一杯盐水,问:哪个同学知道这里哪一杯是清水哪一杯是盐水?你是根据什么来鉴别的?
学生回答:可以尝一尝,有咸味的是盐水,根据味道。
教师出示一颜色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问:同学们怎么分辨老师手上拿的哪是铁块哪是铝块?
学生回答:测质量,质量大的是铁块。
教师问:“铁比棉花重”这名话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如果不对,加上什么条件才对?
学生回答:不对,因为它们的体积不同。
这说明:物质除了上面的(颜色、味道、熔点等)这些特性以外,还存在其它的某种特性,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㈡新课教学
1:学生预习课本49页图2—17,问:同学们观察了图2—17后有什么发现?
(生: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又不相同)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3:猜想与假设
4: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1)选择研究对象:取木块、铝块作为研究对象
(2)选择器材:实验中应选择哪些测量工具
(3)实验过程:实验的步骤有哪些?要收集哪些证据?怎样收集?
5:学生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
将学生分成九个小组,分别用大小不同的木块、铝块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通过处理,填写在课本50页的表格中。:
质量(g)
体积(cm3)
1cm3物质的质量m/v
铝块1M.JAB88.Com
铝块2
铝块3
木块1
木块2
木块3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适当的点拨。如测水的质量与体积时是先测体积呢?还是先测质量?怎样才能使测量的误差最小)
6:分析与论证
问:通过实验,是否验证了你的猜想?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你还有哪些收获?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木块(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它们的体积增大几倍,质量出跟着增大几倍。即“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表中数据发现:木块、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即:“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师述:“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这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我们将它命名为——密度。
教师补充:从数学除法的意义可以知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等于“物体单位的质量”,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密度的概念:物理学中,将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师生一起归纳密度的计算公式,单位的来源,读、写及表达的物理意义。
密度=质量/体积
单位:质量的单位有g和kg;体积的单位对应有cm3和m3则密度对应的单位是g/cm3及kg/m3。
单位的互换:1g/cm3=103kg/m3
7:学生观察课本40页密度表。
从密度表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教师总结:
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与质量、体积、形状无关。
②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如:水和冰密度不同。
③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m3的水质量为1.0×103kg。(这一数据要记忆)
㈢自主归纳,评价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㈣板书设计:
探究——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3:单位:g/cm3及kg/m3。
4:水的密度及物理意义: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m3的水质量为1.0×103kg。
㈤作业
见课堂作业。
课后反思:密度是第四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考试的题目千变万化,有实验设计实验探究计算题说理题等等,需要课后去琢磨,所以让学生理解密度的定义很重要。
扩展阅读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法点拨
本节在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习利用公式间接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积单位一般是毫升(mL),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单位的。1mL=1cm3.
同许多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一样,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直尺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量筒测量。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溢杯法”: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量筒内水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测量石蜡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体对应的体积,再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石蜡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
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3、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二、量筒的使用
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
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5、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块的体积。
(2)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三、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达标自查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和。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2、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时候,要用量筒来测量,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填“能够”或者“不能”)浸没入液体中。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4g的位置。这个石块的质量是,体积是,密度是。
4、为了减轻飞机的质量,制造飞机时,应该选用密度较的材料。
5、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学要测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则应选择()
A、50mL,5mLB、100mL,2mLC、250mL,5mLD、400mL,10mL
6、使用托盘天平的时候,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加减砝码的时候,可以用手轻拿轻放B、不允许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里
C、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D、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读数
7、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A、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B、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倒掉油以后烧杯的质量
8、下面是小明在测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写下正确的操作步骤序号()
A、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铁块密度
B、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C、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D、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
E、根据数据V1、V2算出铁块的体积V
9、根据密度的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物质的性质,与质量、体积无关
能力提高
10、在调节托盘天平指针前,发现指针偏向刻度线中央的右侧。为使天平横梁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调节螺母()
A、向或移动B、向左移动C、不必移动,而移动游码D、以上三种都可以
11、给你一台天平、一把直尺、一枝铅笔,测出一卷细铜丝的长度,写出你的方法。
12、用铁、木分别做成体积相同的实心立方体,问哪一个质量大?为什么?
13、小实验:测量雪的密度
问题:雪的密度在任何地方、不同的时间都一样吗?
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或塑料筒(高约25cm,直径约7cm);
两个塑料袋,一架天平,一个量筒。
操作过程:(1)在冬天时将塑料袋装满雪,记下雪的类型(例如,湿雪、干雪、干粉状雪等)及室外空气的温度;
(2)返回教室内把雪全部倒入一个大碗里;
(1)将一个圆筒称重(m1),仔细地装满雪,不要使筒内留下空隙,再一次将圆筒称重(m2),m2-m1即测得的雪的质量;
(2)取第二个圆筒测量它的体积。方法有二:一是用量具测量;二是将圆筒装满水,用量筒测出其体积,记录下需要水的数量(mL)
(3)雪的密度等于雪的质量除以圆筒的体积;
雪的密度=
(4)在不同温度下重复这个实验,观察雪的密度在不同温度下是否相同。
14、为了判断一个铁球是不是空心的,某同学测得如下数据:
铁球的m/g
水的体积V/mL
水和铁球的总体积V/mL
79
60.0
90.0
(1)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主要步骤怎样?
(2)该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若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测量物质的密度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测量物质的密度》,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1)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法点拨
本节在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习利用公式间接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积单位一般是毫升(mL),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单位的。1mL=1cm3.
同许多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一样,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直尺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量筒测量。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溢杯法”: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量筒内水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测量石蜡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体对应的体积,再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石蜡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
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3、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二、量筒的使用
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
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5、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块的体积。
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三、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达标自查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和。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2、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时候,要用量筒来测量,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填“能够”或者“不能”)浸没入液体中。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4g的位置。这个石块的质量是,体积是,密度是。
4、为了减轻飞机的质量,制造飞机时,应该选用密度较的材料。
5、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学要测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则应选择()
A、50mL,5mLB、100mL,2mLC、250mL,5mLD、400mL,10mL
6、使用托盘天平的时候,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加减砝码的时候,可以用手轻拿轻放B、不允许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里
C、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D、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读数
7、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用天平测出倒掉油以后烧杯的质量
8、下面是小明在测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写下正确的操作步骤序号()
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铁块密度
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
根据数据V1、V2算出铁块的体积V
9、根据密度的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物质的性质,与质量、体积无关
能力提高
10、在调节托盘天平指针前,发现指针偏向刻度线中央的右侧。为使天平横梁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调节螺母()
A、向或移动B、向左移动C、不必移动,而移动游码D、以上三种都可以
11、给你一台天平、一把直尺、一枝铅笔,测出一卷细铜丝的长度,写出你的方法。
12、用铁、木分别做成体积相同的实心立方体,问哪一个质量大?为什么?
13、小实验:测量雪的密度
问题:雪的密度在任何地方、不同的时间都一样吗?
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或塑料筒(高约25cm,直径约7cm);
两个塑料袋,一架天平,一个量筒。
操作过程:(1)在冬天时将塑料袋装满雪,记下雪的类型(例如,湿雪、干雪、干粉状雪等)及室外空气的温度;
(2)返回教室内把雪全部倒入一个大碗里;
将一个圆筒称重(m1),仔细地装满雪,不要使筒内留下空隙,再一次将圆筒称重(m2),m2-m1即测得的雪的质量;
取第二个圆筒测量它的体积。方法有二:一是用量具测量;二是将圆筒装满水,用量筒测出其体积,记录下需要水的数量(mL)
雪的密度等于雪的质量除以圆筒的体积;
雪的密度=
在不同温度下重复这个实验,观察雪的密度在不同温度下是否相同。
14、为了判断一个铁球是不是空心的,某同学测得如下数据:
铁球的m/g水的体积V/mL水和铁球的总体积V/mL
7960.090.0
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主要步骤怎样?
该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若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探究物质的密度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探究物质的密度”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学案§5.2“探究物质的密度”
学习目标1.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
3.通过实验、测量、计算、分析和比较,发现同种物资m/v相同,不同物资m/v不相同。
4.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领会比值定义法
学习重点
难点1.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比值定义法定义密度概念。
自学梳理提纲
二、密度:
1.定义:把某种物质___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2.公式:ρ=______
3.特性: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不同物质密度,一般_____,大小与m、V____,与物质的____(及状态)有关.
4.单位:国际-(kg/m3),读作“”
常用:克/厘米3()
换算:1g/cm3=________kg/m3
合作探究
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提出问题:
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①同种物质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②不同物质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猜想与假设: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_________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研究对象:______、______(多?少?)
(2)所测物理量:______、______
(3)测量工具:______、______
(4)步骤: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取形规、体积不同的两木块,用______和_______把质量和体积测算出来。
(2)取体积不同的两实心铁块,用______和______把质量和体积分别测量出来。
(3)数据表格:
次数物质质量
(m/Kg)体积
(V/m3)比值m/V
1木块1
2木块2
3铁块1
4铁块2
5.分析与论证:
(1)比较1、2(或3、4)得:
①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________;
②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之比,是一个___值,它跟质量、体积_________。
(2)比较1、3(或2、4)得:
不同物质,质量跟体积之比____________。
(3)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可能跟_____有关,它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为了表示不同物质的上述特性,物理学中引入了_____的概念。
达标提升
1.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密度
一般,同种物质,在一定的状态下密度是定值,
它不随质量的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________。
2.一杯盐水,用掉一半,剩下的半杯盐水()
A.其密度减半,质量减半
B.其质量减半,密度不变
C.其体积减半,密度也减半
D.其质量、体积、密度均减半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于给定的一种物质,它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和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它的体积与密度成正比
D.体积一定的不同物体,它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4.有一块金属,质量为237g,体积是30cm3,这块金属的密度是_____kg/m3,这种金属是。
若将这块金属切成两半,则其中一半的密度是__kg/m3。
5.单位换算:
(1)30ml=cm3=m3
(2)5.5g/cm3=kg/m3
(3)7.9×103kg/m3=g/cm3
学习反思
人生感悟
文章来源://m.jab88.com/j/42479.html
更多猜你喜欢
更多-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 - 测量物质的密度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测量物质的密度》,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进一步巩... 测量幼儿园教案 09-23
- 探究物质的密度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探究物质的密度”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学案§5.2“探究物质的密度”学习目标1.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2.会进行密... 小学探究教案 04-07
- 《物质的密度》学案 《物质的密度》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特性。 2、能通过实验探究努力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数据分析及处理能力。 3... 小学健康的教案 11-13
最新更新
更多-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 - 物质的密度课件
-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下册《力的描述》知识点讲解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下册《力的描述》知识点讲解 一、知识点总结 重力、摩擦力、弹力是我们常见的力,对于不同的力有着不同的要求: 1、重力:要掌握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以及重力大小的影响因... 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案 11-06
- 火烧云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的心境。 3、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 小学教学教案 11-06
- 高二化学共价键的形成与类型011 第三单元共价键原子晶体 共价键的形成与类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对H2的形成过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 11-06
-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A...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 11-06
- 物质的密度课件
-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和运动》知识点讲解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和运动》知识点讲解 第八章力和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 高中物理力教案 11-06
- 《特殊的葬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特殊的葬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先写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赛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接着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以及人们为它举行葬礼的情形;最后,又回到... 高中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11-06
- 公仪休拒收礼物 教案教学设计 邵伯中心小学张惠玲 教学要求: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词语。 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4、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理解公仪休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学习公仪休清正... 小学教学教案 11-06
-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第1课时)教学设计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离子晶体 1.定义: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 阳离子:活泼金属的阳离子(例如IA和IIA的金属)和铵根离子。 阴离子:活泼非金属的阴离... 小学教学教案 1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