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十单元酸和碱学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十单元酸和碱学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十单元酸和碱学案
1.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用途
2.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酸碱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1.常见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和用途2.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酸碱性、酸碱度的影响和意义4.从学习化学中体验科学探究方法
难点:1.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
2.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及探究方法
知识要点:
一.常见的酸
1.盐酸(HCl)
(1)Hcl气体的水溶液(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白雾
2.硫酸(H2SO4)
(1)浓硫酸腐蚀性(2)浓硫酸吸水性
3.酸的通性(H+)
(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HCl,稀H2SO4)(H前)
(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大多数金属氧化物)
(4)酸+碱→盐+水
二.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NaOH)
(1)俗称:苛性钠、火碱、烧碱(2)易潮解→干燥剂
2.氢氧化钙(Ca(OH)2)
(1)制法:CaO+H2O=Ca(OH)2
(生石灰)
(2)俗称:热石灰、消石灰
3.碱的通性(OH-)
(1)与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溶液遇碱变蓝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
(3)碱+酸→盐+水
三.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范围0~142.pH7酸性pH7碱性pH=7中性
【模拟试题】第十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园林工人在树杆下部涂上一层石灰浆,这里石灰浆的作用是()。
A.美观大方B.杀菌作用
C.标记作用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下列生产实践中,没有用熟石灰的是()
A.降低土壤的酸性,改良土壤B.建筑工业上制三合土
C.干燥气体D.处理工厂中含硫酸的废水
3.棉花、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适宜生长在偏酸的土壤中,而大豆不论在弱碱性或弱酸性的土壤中均适宜生长。现测得某块田地的pH约为7.5,此地适宜种植()。
A.小麦B.棉花C.大豆D.玉米
4.下表中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注入一种叫蚁酸(具有酸的性质)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痛痒。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一些家庭中的常见物。它是下列中的()
A.牙膏或肥皂水B.食盐水
C.火碱溶液D.食醋
5.如下图所示,它是某同学设计的几种气体分别跟几种碱溶液反应的实验装置,其中所示意的实验现象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6.盛浓硫酸和浓盐酸的两个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则两瓶溶液()。
A.质量都增加了B.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大了
C.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了D.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变
7.某工厂排出的废水经检验pH7,并含有较多的Cu2+,它们对人体、牲畜和农作物都有害,从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切合实际的合理方案是加入()。
A.NaCl和HClB.Na2SO4和MgCl2
C.CaO和铁粉D.石灰石和Ag
8.如下图所示,在烧瓶里收集满某种气体,烧瓶用带导管(导管一端事先已经绑好一个气球)的胶塞塞紧。当拔开胶塞迅速倒入某种液体,立即塞紧振荡,可以看到气球逐渐膨大,瓶中气体和倒入的液体可能是()
A.氢气、水B.二氧化碳、盐酸溶液
C.氯化氢、氢氧化钾溶液D.氨气、氢氧化钠溶液
9.以下是一些食物的近似pH:(1)苹果3.3~4.5、(2)鸡蛋清7.6~8.0、(3)番茄4.0~4.4、(4)玉米粥6.8~8.0、(5)柑橘汁3.4~4.2,胃酸过多的人宜经常食用的是()。
A.(1)(4)B.(4)(5)
C.(2)(4)D.(3)(5)
10.现榨出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你猜想其原因可能是()。
A.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B.苹果汁中含有Cu2+
C.苹果汁中含有OH-D.苹果汁中含有Na+
11.某种消化药片的有效成分氢氧化镁,能减缓因胃酸过多引起的疼痛。在氢氧化镁与胃酸作用的过程中,胃液pH变化的情况是()

二.填空题
12.盐酸、硫酸、硼酸、柠檬酸、乳酸、醋酸、乙酰水杨酸等是生活中常遇到的各种酸,你能指认它们吗?请把它们分别填在下列空格中:
(1)柠檬里含有的酸_________________;
(2)牛奶里含有的酸_________________;
(3)食醋里含有的酸_________________;
(4)阿司匹林含有的酸_________________;
(5)由胃分泌的帮助消化蛋白质的酸_________________;
(6)用于汽车电瓶中的酸_________________;
(7)医院里用来冲洗眼睛或治疗烧伤的酸_________________。
13.小红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向医生和化工厂的工作人员访谈,了解到生活中下面一些做法都用到碱,如(1)烧碱、(2)氢氧化镁乳剂、(3)氢氧化铝、(4)熟石灰、(5)尼古丁、(6)氨水等,请在下列做法后的空格中填上相应的碱。
(1)有助于排空消化道的碱_________________;
(2)用于制造肥皂的碱_________________;
(3)清洗镜框或玻璃用到的碱_________________;
(4)用于鉴定二氧化碳的碱_________________;
(5)农业上用做化肥或医药上用到的碱_________________;
(6)作为中和胃酸药物的碱_________________;
(7)作为建筑材料的碱_________________;
(8)吸烟有害健康,是因为烟中含有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碱_________________。
14.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为除去铁钉上的锈迹,某学生将带锈迹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盐酸中,他首先看到锈迹溶解,溶液呈______________色。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一会儿,又看到溶液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这是因为铁钉部分溶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牙膏中,常用极细小的碳酸钙粉末做填充剂。此碳酸钙粉末的制备过程为:(1)煅烧石灰石;(2)制Ca(OH)2;(3)向Ca(OH)2中通入二氧化碳得到碳酸钙。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过程:(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
16.植物的花、果、茎、叶中大都含有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会显示不同的颜色,有的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现取三种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各取少许,用稀酸或稀碱检验,结果如下:
请回答:
(1)不能用做酸碱指示剂的是____________。
(2)已知苹果的近似pH为2.9~3.3,将大红花汁滴入苹果汁中,呈现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色。
17.下图所示,是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制作的一个封闭生态瓶(瓶中生物生长良好),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瓶放置在明亮的窗台上(天气晴朗并不采用其他光源),那么生态瓶中早晨水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填“7”“=7”或“7”),傍晚时水溶液的pH___________(填“7”“=7”或“7”);理由是______________。
18.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石蕊试液;在烧杯中B中装入10mL浓盐酸,然后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如图)。过几分钟后,可以观察到烧杯A中液体变成_____________色。由该实验可知(浓)盐酸具有的性质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下图所示,装置a为弹簧夹,b为分液漏斗的活塞(通过开、关活塞可以随时滴加液体)。先关闭b,打开a,将混有少量CO的CO2气体由左侧导管通入,充分反应后,排出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然后关闭a,打开b,一段时间后,排出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过程中发生的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回答题
20.自从非典型肺炎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现以来,一些医用消毒剂走进了百姓家。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1)对“非典”患者的用品、住过的房间消毒,应用的消毒剂为__________。
(2)外伤患者的伤口消毒,选用更合适的消毒剂为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3)如果两瓶消毒剂的标签都没有了,你如何用化学方法去检验此消毒剂是双氧水还是过氧乙酸?
四.分析题
21.二氧化硫(SO2)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与水。现有某探究实验小组欲利用下图装置和药品制取二氧化硫,并探究二氧化硫与水在通常情况下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你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
(1)假设:SO2与水在通常情况下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是一种酸。
(2)设计方案: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再验证SO2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最后验证SO2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3)查阅资料:你认为该研究小组需要查阅的资料内容中应包括下列中的___________(填写编号)。①SO2易溶于水,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SO2能被浓硫酸干燥。
(4)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____________。
②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SO2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当有SO2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论:原假设__________________(填“成立”“不成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C3.C4.A5.B6.C7.C8.C9.C10.A11.B
二.填空
12.(1)柠檬酸(2)乳酸(3)醋酸(4)乙酰水杨酸
(5)盐酸(6)硫酸(7)硼酸
13.(1)氢氧化镁乳剂(2)烧碱(3)氨水(4)熟石灰
(5)氨水(6)氢氧化铝(7)熟石灰(8)尼古丁
14.;黄;;气体冒出;
15.(1)(2)
(3)
16.(1)万寿菊(2)橙
17.(1)金鱼藻,绿萍(2)7;=7
生态瓶在无其他光源的情况下经过一个夜晚,主要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较多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与生态瓶内的水反应生成较多的碳酸,使生态瓶内酸的浓度较高,生态瓶在白天,由于有阳光的照射,主要进行光合作用,消耗较多二氧化碳,从而使瓶内含较少的碳酸,从而使瓶内酸的浓度降低。
18.红(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2)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19.CO;CO2;;
三.回答题
20.(1)过氧乙酸
(2)双氧水,因为双氧水有消毒杀菌作用,且分解产物是水,对伤口无刺激作用。
(3)取少量的样品,加入少量的水稀释后,取少量稀释后的液体,分别向其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是否变红。
四.分析题
21.(3)①②③(4)①SO2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②水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SO2溶于水生成酸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
③吸收多余SO2气体,避免污染空气
(5)成立。JaB88.cOm

扩展阅读

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教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教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

3、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

2、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1、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中和反应

4、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

1、从离子角度认识酸碱的概念

2、从离子角度分析酸碱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3、书写有关酸碱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阅读、归纳、总结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提问] 如何给物质分类、引导学生回忆归纳

(一名学生上黑板填写,师生判断补充,保留后面练习用)

[提问]常见的酸有哪两种?引导学生回顾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浓硫酸的特性,稀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等。

[练习]1、下列物质露置空气中质量减小的是( ),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食盐水 D、氢氧化钠固体

2、现有稀硫酸、石灰水、食盐水三瓶无色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它们一次鉴别开来的是( )。

A、石蕊试液 B、二氧化碳 C、酚酞试液 D、氯化钡溶液

[提问] 什么是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变色如何?上述练习2能否用PH试纸鉴别,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的作用有何不同?

[阅读] 学生阅读P49、P61有关内容

[练习]小华帮助家人科学种田,查阅有关农作物生物最适宜的PH范围见表:

点击此处免费下载本资源全文http://本站所有资源免费下载不收取任何费用,欢迎您下次再来。

也许您也喜欢下面的内容:酸和碱的复习课教学设计酸和碱复习课教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单元备课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案设计第十一单元第2课题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新人教版)


第十单元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知道酸和碱各自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知道酸和碱的腐蚀性,能熟练取用酸和碱及其溶液。

3.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浓硫酸、氢氧化钠强腐蚀性和浓硫酸稀释实验,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行活动探究—寻找指示剂,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3.通过几种常见的酸和碱化学性质探究比较,能简单的归纳出几种酸和碱各自相似的化学性质。

4.通过酸和碱溶液导电性实验的探究,知道溶液导电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2.知道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它本身就起源于人类生产活动,树立学好化学,更要用好化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①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以及寻找指示剂的探究。③认识身边的物质,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物质

教学难点:

为什么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不同的碱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呼气比赛:投影上播放比赛内容和具体操作步骤:

(各小组推荐一代表)

①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紫色石蕊试液。

②小心的用饮料管向试管中呼气。

③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讲解:同学们,根据已有知识,我们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紫色石蕊试液遇碳酸变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常见的酸和碱,讲授新课:

阅读:教材P48第一段和“资料”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投影:①通过阅读教材,你对酸、对碱有了哪些进一步了解?

②你所知道的酸和碱有哪些?

归纳、汇总:

1.常见的酸有盐酸(HCl)、硫酸(H2SO4)、碳酸(H2CO3)、醋酸(CH3COOH)等。从名称上判断最后一个字都是“酸”,即“某酸”;从结构上看都含有氢元素。

2.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铝(Al(OH)3)、一水合氨(NH3.H2O)等。除一水合氨,从名称上看都叫“氢氧化某”;从结构上看都含有氢氧根(OH)。

引导:

通过刚才的呼气比赛我们发现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发现的问题,提出猜想,并用事先准备好的药品和仪器进行实验探究,设计并完成探究报告。

教师适当的引导,可能出现的猜想有:

①其它酸(如盐酸、硫酸、醋酸等)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碱类(如氢氧化钠、石灰水等)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若能变成什么颜色?

③其它物质的溶液遇到酸或碱是否也会发生颜色的改变?

……

猜想式探究报告:

假设或猜想

验证方法及操作过程

实验现象

结论及其原因

新的发现或疑问

将各组猜想及验证的结果进行交流总结:

1、其它酸(如盐酸、硫酸、醋酸等)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碱类(如氢氧化钠、石灰水等)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讲解: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酸红碱蓝),说明它对酸或碱起到一种指示作用,这种能和酸或碱溶液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如:紫色石蕊试液就是一种常用的指示剂)。

通过大家的实验探究我们还发现:

3.无色酚酞试液及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的酒精浸出液遇到酸或碱溶液,也能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如下表所示):

酒精中

酸溶液中

碱溶液中

酚酞试液

无色

无色

红色

大红花

粉红色

橙色

绿色

紫罗兰

紫色

红色

蓝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皱菊

无色

无色

黄色

随堂练习:

1.上表列出的五种物质中,不能作为酸碱指示剂的有(填名称)。

2.小明在厨房中取少量白醋滴入大红花的花汁中,他看到的现象为。

3.各小组桌上都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请对该无色溶液的酸碱性提出猜想,并根据本节课探究出的酸碱指示剂对你组的猜想进行验证。

猜想(假设)

操作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及结论

第二课时:

讲解: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些常见的酸,现在我这儿有一瓶盐酸和一瓶硫酸,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常见酸的性质。

展示:盐酸和硫酸

引导:学生根据实物和投影的内容进行观察分析。

播放实验录象:分别在两个已调零的天平上放上敞口的浓盐酸和浓硫酸,称出起始质量,久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天平指针的变化,并让学生完成表格。

投影:

浓盐酸

浓硫酸

颜色、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打开

瓶盖

现象

瓶口有白雾

无明显现象

原因

有挥发性

无挥发性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无刺激性气味

敞口

久置

现象

质量减小

质量增加

原因

有挥发性

有吸水性

讲解:通过观察和录象我们就会发现: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挥发出的氯化氢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瓶口形成白雾;因此,敞口久置后质量会减轻。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无挥发性,所以打开瓶盖瓶口没有白雾,但敞口久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质

量增加。因此,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讲解:某地一大学生用浓硫酸泼熊的报道,播放有关浓硫酸毁容的电视画面。

讲评:用浓硫酸泼熊和毁容都说明了这些人缺乏珍爱生命的

观念和法律意识;同时也体现出浓硫酸强烈的腐蚀性。

[活动与探究一]:

实验内容

浓硫酸在纸上写字

用木棒蘸浓硫酸

将浓硫酸滴到布上

一段时间后的现象

纸张的笔画部分变黑

木棒上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黑

滴到酸的布由黄变黑,容易破损。

结论或原因

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能使纸张、木条、布甚至皮肤脱水而腐蚀。

启发

使用浓硫酸时要特别小心。

讲解:从试剂店购得的硫酸一般是98%的浓硫酸,而平时使用的硫酸通常是稀硫酸,那怎样把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呢?

回答:许多同学可能会说“容易,加点水不就行了吗?

[活动与探究二]:按学生猜想,照教材P52页图10-5装置小心进行实验。

讲解:通过实验大家不难发现,简单的向浓硫酸中加点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浓硫酸在稀释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热,使水沸腾,带动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危及人身

安全。那么,正确的稀释方法应该怎样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52页后看我演示。

[活动与探究三]:按照教材P52页图10-6装置小心进行实验。

提问:这两个实验在装置上和操作顺序上有哪些不同?你能将正确的操作过程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出来吗?

小结:稀释浓硫酸时应该:酸入水(或大入小),沿内壁,慢慢倒,不断搅。

强调: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热量的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热量的散发,防止液体暴沸,发生危险。

提问: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万一不慎将浓硫酸弄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如何处理?

结论: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在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提问:(1)用大量水冲洗的目的是什么呢?

(使浓硫酸稀释且带走稀释时放出的热量。)

(2)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目的又是什么呢?

引导实验: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再逐滴滴入5%的碳酸氢钠溶液,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讲解: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稀硫酸和碳酸氢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下面各小组就以盐酸、硫酸为例,按照投影的内容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投影内容见资料链接,并印成讲义发放给每个小组。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注意操作的规范性,时间8-10分钟。)

讲解:通过同学们的实验,我们就会发现:

1.盐酸、硫酸等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酸能与指示剂反应。

2.镁、锌、铁等活泼金属都能与盐酸、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酸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以前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

3.盐酸、硫酸中生锈的铁钉上的铁锈都逐渐溶解,溶液均变成黄色,说明酸能与金属氧化物(Fe2O3、CuO等)发生反应。因此,可以用稀盐酸或稀硫酸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如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要求各小组以“这节课的收获”为题,展开讨论,派代表上台演讲。

第三课时:

展示: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各一瓶。

提问:这四瓶物质中哪些属于酸,哪些属于碱?

过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我们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碱,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们的性质,并以它们为例通过实验来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4-P55页有关内容,

[活动与探究一]:以小组为单位做以下几个实验,完成表格:

1.取两只表面皿,用镊子夹取一小块氢氧化钠放在其中一只表面皿上,用药匙取少量氢氧化钙放在另一只表面皿上,观察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颜色、状态以及一段时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2.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再加入等量的水,振荡,使它们充分溶解,静置后观察现象。

3.取一只蒸发皿,加入适量的水,用镊子夹取一块生石灰小心的放如蒸发皿,观察现象。(表格发到每个小组)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化学式

俗名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

溶解性

腐蚀性

特性

制备

〈组织交流〉

将部分小组填写的表格通过视屏展示台在全班交流。

展示、播放:展示被浓氢氧化钠溶液腐蚀的鸡爪,播放建筑工人用石灰浆粉刷墙壁的画面。

总结:

1.氧化钠为白色固体,化学式为NaOH,易溶于水,有很强的腐蚀性,所以又叫火碱、烧碱、苛性钠,使用时要特别小心;氢氧化钠还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因此,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那么,氢氧化钠应该怎样保存呢?

2.又叫熟石灰或消石灰,化学式为Ca(OH)2,是白色粉末,建筑工地从石灰窑买来的石灰是生石灰(CaO),加水就得到熟石灰,CaO+H2O=Ca(OH)2,反应放出的热量足以使鸡蛋煮熟;氢氧化钙也有腐蚀性。

过渡:接下来我们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为例,通过实验来探究碱有哪些化学性质?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报告

讲解:通过大家的动手实验、观察分析、总结交流,我们发现:和酸一样,碱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碱能与指示剂发生反应,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还能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讲解:通过两节课的实验探究,我们发现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不同的碱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时什么原因呢?

[活动与探究二]:

请大家按照教材P56页图10-10的改进装置,根据[实验10-9]的内容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

液体名称

分析原因

灯泡发光的有

不发光的有

说明:改用学生电源和1.5V小灯泡,采用并联电路,石墨电极和烧杯一定要清洗干净。否则,残留在烧杯和电极上的杂质溶解在酒精或蒸馏水中,一旦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也会使灯泡发光。

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找到能导电的液体和不能导电的液体,但原因却不是很清楚。

引导:观看教材P56页图10-11。

演示:盐酸、氢氧化钠等在水中解离过程的动画课件。

讲解:从图10-11和动画我们可以看出,盐酸、硫酸等酸溶液都能解离出氢离子(H+),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溶液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OH—),正是由于这种结构上的相似,所以不同的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不同的碱也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总结:略

作业:新学案

教后:

课题二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

2.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从而认识物质溶液的酸碱度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烧杯实验的操作,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寻找身边物质测其pH,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3.通过测定一些液体的pH,学会区分身边一些物质的酸碱性强弱

4.通过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实验的探究,知道一些劣质洗发液对头发的损伤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和“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以及“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的探究,加深对中和反应理解的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

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酸和碱两类不同的物质,如果把它们两者的溶液混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活动与探究]

①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②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溶液。

③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引导:溶液的酸碱性我们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来指示,如果我们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先滴上几滴无色酚酞试液,继续上述实验,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

指导观察图10—14

小结:NaOH+HCl=NaCl+H2O

举例:Ca(OH)2+2HCl=CaCl2+2HCl

2NaOH+H2SO4=Na2SO4+2H2O

归纳、汇总: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钙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这样的化合物称为盐。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投影:展示有关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系列图片

归纳: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如经常下酸雨形成的酸性土壤可以加入熟石灰中和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如硫酸厂的污水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3.用于医药

如胃酸过多时可服用含氢氧化铝等碱性物质的药物,夏天蚊虫叮咬后可涂氨水、牙膏等碱性物质中和蚊虫分泌的蚁酸。

[第二课时]

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盐酸是酸性物质。如果我现在由于生产实际的需要,要用到酸性很弱的盐酸溶液,那么我们怎样来知道盐酸溶液的酸性强弱呢?

阅读:组织学生阅读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

归纳:

溶液的酸碱度用pH表示,范围为0—14

①酸性溶液pH7,pH越小酸性越强

②中性溶液pH=7

③碱性溶液pH7,pH越大碱性越强

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用pH试纸

举例:pH试纸的使用、方法,并同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值。

引导:提出实验要求,指导完成探究报告

注意点:

①平时我们接触到的物质那些是酸性的,那些是碱性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如何?

②肥皂、洗衣粉可以直接用手使用,厕所清洁剂能否也用手直接洗,为什么?指导阅读教材P63页,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①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控制在一定pH范围内

②农作物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③测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④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指导学生进行教材P63页的活动与探究,

(上课之前让各小组把准备好的头发放到不同pH的溶液中,但至少要留一根,便于比较。)

观察浸泡在不同pH溶液中的头发,与剩余的头发进行比较,让部分学生上讲台演示。

组织学生讨论:

1.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有什么影响?对你选择洗发液有什么启示?

2.把课前准备内容按小组交流每位同学发一张pH试纸(分成两半,注意保管),每小组一张比色卡,回家实验:

1.测量你家使用的洗发香波的pH。

2.测量你家使用的护发素的pH。

(各小组整理好数据,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小论文。)

总结:略

作业:新学案

教后:

第十单元酸和碱(人教九下)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②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③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重点和难点

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准备

教师: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玻璃棒

学生:写有“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酚酞”字样的纸帽、试管、研钵、纱布、玻璃棒、小木棍、小块布、石蕊、酚酞、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浓硫酸、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胡萝卜(可用其他有色花)

教材延伸

①实验10-2中的表格的下面加“保存方法”的内容对学生初次接触危险品是十分重要的。

②在盐酸和硫酸用途的表格右边还应加一个空表内容,让学生填“我知道的用途”,这样更利于学生将已经认识的科学知识与新知识有机结合。

③教材只讲了指示剂遇酸、碱时的变色情况,应该补充遇到中性溶液时的情况。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点评

第一板块:指示剂

引入、发现、提出问题

情景问题引入:由问同学们熟知的哪些食物是酸、碱入手,切入酸和碱的知识。

学生探究结果:食醋、大多数水果(有酸味)中含酸;有些没熟透的水果(有涩味)如青柿子,还有皮蛋有涩味等。

教师提出新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其他的酸也能使石蕊变红?”“碱又使石蕊变成什么颜色?”

实验探究指示剂变色规律

游戏:部分学生分别扮演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并分别戴上写有相应名称的帽子,手执一支试管。

另一部分学生扮演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手执相应滴瓶,并将药品滴入前面四种物质扮演者手中试管,让同学们观看颜色的变化。

分析讨论:完成书本P49页表格,探究出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并讨论出以上四种物质,哪种是酸,哪种是碱。

知识突破,引入新问题:“这里有两种其他液体,一种是自来水,一种是食盐水溶液,请我们两位指示剂朋友来鉴别一下,它们是酸还是碱?”接着由同学扮演物质,做实验,观察现象,问这两种物质究竟是酸还是碱。

学生探究结果:指示剂在这两种液体中颜色没有变化,说明它们既不是酸,也不是碱,而是一种中性的液体。

课件演示指示剂变色规律:画面是一只变色龙,身上写着“石蕊”两个字,跳动着分别走到写有酸、碱、中性溶液的烧杯前,分别将左爪、右爪、尾巴伸入三个烧杯中,伸入后相应部位夸张一点适当变大,并变各种颜色,且唱着歌:“我是一只变变变色龙,遇到酸我就变成那红色,遇到碱我就变成了蓝色,通常的中性环境下我就是那紫衫龙王。”歌声仿《我是一只小小鸟》,欢快、诙谐,男声唱。

师:请同学们将酚酞遇酸、碱、中性液体的变色规律编成一些易记忆的韵语或创作成其他活泼的形式来帮助我们记忆,内容不求完美,只求有趣实用。

生:创作形式多种,并纷纷展示自己的成果。例如:“我也是一种指指指示剂,我只在遇到碱时才变成红色娘子军。通常在中性环境下我是无色的,就连酸也奈何不了我,无法让我变颜色(仿《我是一只小小鸟》歌词)。”

发现其他指示剂──酸碱使指示剂变色的应用

学生分组制取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胡萝卜(或其他物质)的酒精浸出液,再分别滴入前面四种溶液中,记录实验结果,由同学们讨论交流,比较所制四种指示剂中,哪些变色效果好些。

第二板块:几种常见的酸

学生真情感受熟悉的物质

第一组物质:盐酸、硫酸、硝酸。

要求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但不能尝。

第二组物质:食醋、苹果、柠檬、橘子、山楂片、泡菜等。

要求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

探究几种常见的酸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自学P50页内容,自我提问、自主探究,再汇报自己的理解和新发现。

学生讲述自学的教材内容,概括学习方法,补充新发现:

学生表现出两个亮点:

(1)自我提问、自主探究用表格展示内容:

自我提问

的问题

自主探

究结论

酸有什么共性?

都有酸味、都有酸性

在生活中发现有哪些含酸的物质?

我们在前面讲的一些水果、食物如:食醋、苹果、柠檬、橘子、山楂片、泡菜等有酸味,人在反胃时感到酸味。说明它们是含酸的物质。

酸有什么作用?

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化工原料,人类社会生活离不开酸。

(2)概括学习方法和对教材的建设性意见:

①记忆酸的物理性质时可用概括性的字表达理解知识的步骤。如“色、态、味、沸、密等”;

②第一张表的下面要补“保存方法”这一内容,因为酸是危险品,是必须注意的内容;

③第二张表格右边应加“我们已经知道的知识”,这样就可以把原有的知识和现在的新知识结合。

第三板块:浓硫酸的腐蚀性

课件展示:酸在工农业生活中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许多方便,再展示浓硫酸伤人后皮肤照片、清华大学某学生用浓硫酸到动物园验证狗熊是“聪明”还是“笨”的事件、酸使工厂设备加快腐蚀等画面。

观后教师评述: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我们做实验时不掌握好浓硫酸的这一“个性”,很可能就被腐蚀皮肤、衣服等。

教师做游戏实验:用一支新毛笔蘸浓硫酸在宣纸上写“浓硫酸的吸水性”。请同学们帮助讲解这一游戏的原理。

学生讲解:多个学生争先恐后上台讲解,突出强调了“原来浓硫酸的腐蚀的原因就是它的脱水性造成的”。

教师扩展引导:其实,除了浓硫酸有强烈腐蚀性之外,其他的酸也都有一定的腐蚀性,例如在有酸时,铁锈蚀会快多了。所以我们要全面掌握它们的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怎样稀释浓硫酸?请学生再从两方面收集、整理信息。其一:教材中告诉我们什么?其二:观察下一段课件内容。

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看书、课件展示稀释浓硫酸方法不当导致危害的画面;规范操作稀释浓硫酸的步骤画面。

师生互动实验:教师先分步演示,要求学生观察、感知后探究出原因。教师先演示实验10|4,第一步:向小烧杯中倾倒20毫升水,再沿烧杯内壁注入10毫升浓硫酸,此时不搅拌;第二步:学生近距离观看无色液体分为两层,分析讨论原因;第三步:边搅拌混合液边让同学们摸烧杯的外壁。

学生探究结果:

探究知识类别

探究结果

稀释浓硫酸不正确操作的后果

导致伤人或腐蚀物品。

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对于皮肤还要尽快到医院治疗。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的原因

在于它的脱水性。

稀释浓硫酸正确的操作方法

(见“师生互动实验”)

启示

我们不断要学会安全使用酸的方法,更应该具备一个安全的“大脑”,这就是社会责任感。要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健康,在实验室里千万不能用酸和同学开玩笑。

第四板块:小结

教师引导:这一节课主要是同学们根据不同材料和实验自己探究出来的,我们学到了一系列的知识,也学会了很多方法,同时也明白了不少道理。知识、方法、道理就像我们到旅游区去各种景点一样,我们是从哪里走进的,又是从哪里出来的?现在请大家画一张探究旅游的“导游图”,然后来比较看谁的“导游图”更明了、更科学。

用拟人化的手法展示物质,通过人物的活动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形象且生动,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探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形式有其原创性。

大胆尝试突破,教师还引入中性溶液,突破了书本的禁锢,又可以对比学习知识,让知识结构完整、清晰;课件风趣、直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很自然地得到了一次升华,又便于学生记忆,值得借鉴。

小块知识点也能反映出认知规律。本块教师采用了“发现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尝试应用”的认知规律学习指示剂,并用它来认知酸碱,层层递进,一气呵成,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能双丰收。

教师引导学生从实物鉴别入手,调动学生的智慧,学生看、摸、闻、尝等感性活动,再提问引起学生理性思考,由感性知识自然上升,过渡到理性知识,课堂气氛活跃而又不肤浅,寓教于乐。学生自我提问、自主探究中的表格内容,反映出他们的自学的深度和广度,也表现出他们在探究中有意识地注意创造好的学习方法。学生所述的三个问题,其中一条是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两条是对教材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很有创见性,它证明学生的思维只有真实进入探究后才会爆发出最大的创造力。

浓硫酸的腐蚀性虽然是一个较危险的实验,但教师并不是个人包办,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深刻地感受。从学生探究结果看出,学生是主动吸取基础知识与技能,从“启示”分析,他们从浓硫酸的腐蚀性中认识到生命的脆弱、生命的可贵,同时也感受悟出任何事物都有有利和有害的两面性,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

教师的小结是一个智慧的亮点,教师的小结不是重复已有的知识点和技能,而是抓住知识、方法和明确的道理“三维目标”来全面整合所学习的内容,小结的形式采用的是画“导游图”的形式,它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

学生画探究“导游图”:学生分组“画图”,形成多种小结方式。下面展示一组学生的“导游图”: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①了解酸的通性及原理,能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②通过对酸和碱性物质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③体会化学与人类有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同时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

重点和难点

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准备

学生分组:每张实验桌上摆放试管若干、滴管、稀盐酸、稀硫酸、稀醋酸、稀硝酸、NaCl溶液、Na2SO4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洁净紫甘蓝叶片、剪刀、镁、锌、铁、铜、生锈严重的铁钉、粗铜丝、试管夹、酒精灯。

教材延伸

①活动探究(1)表格中应加一些生活可作指示剂的物质做对比实验,这样感性认识会更丰富,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结合更紧密。在(1)的表格下面对应两种指示剂加“规律性认识”,有利于小结、系统认识知识。

②在除锈这一块应补充一点,“用物理方法也可以除锈”,这样使学生认识在不同的场合或要求下可使用不同的除锈方法。

教学设计

环节一:慧眼识酸

教师:实验桌上有未贴标签的稀盐酸和NaCl溶液,请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后给它们贴上标签,注意实验安全。

学生:(探究活动1)①滴加石蕊溶液;②将紫甘蓝剪成细丝浸泡;③放入洁净小铁钉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我们按“安全、科学、简便、明显”的原则,来评价同学们的方案。

方案①最优,方案③次之,方案②第三。

学生:(对教师提问)能否用酚酞溶液来区别?

教师:(将矛盾交给其他同学)哪些同学能解答这一问题?

学生:不能!酚酞溶液遇酸和中性的NaCl溶液都不变色。

教师:我今天还准备了其他一些新鲜蔬菜、鲜花等含指示剂的材料,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各种实验,进一步探究“认识酸的方法”。

学生:(探究活动2:设计近二十种实验,并在教材表中补充表格内容填写实验报告)

花的种类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盐酸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硫酸中的颜色

玫瑰

粉红色

粉红色

粉红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大红花

粉红色

橙色

橙色

教师:同学们的创造力都很强,如果我们要检验某种物质是否是酸,手头又没有石蕊溶液的情况下,就可以用上述方法。

教师:结合探究活动1和探究活动2的体会,思考稀盐酸中的什么成分使石蕊溶液变红?

学生:石蕊溶液本身含有水,因此不是水的作用;NaCl溶液中有Cl-,而NaCl溶液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那么也不是Cl-的作用;应该是酸中的H+使石蕊溶液变红。

教师:(教师从知识的角度及时提升方法)同学们分析正确,而且我们做出这些结论时用到的就是推理方法。请同学们再用我们已经探索出来的方法去认识我们所知道的其他酸是否也具有这些性质。

学生:(学生探究活动3)用稀醋酸、稀硝酸做正面证明;用Na2SO4溶液等非酸溶液做反面证明。

点评:教师通过三个探究活动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方法,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三个活动层次逐渐深化,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兴奋状态,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环节二:猜它是谁

教师:(设置游戏场景,有四个金属王国的“潜水运动员”要比赛潜水时间)学生分别装稀盐酸、稀硫酸设置“游泳池”。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情、声音等表现比赛的过程,同组学生在纸上写出“运动员姓名”(金属名称)和潜水时的变化(化学方程式)。

学生:(此时游戏化)各组学生用桌上的药品做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后讨论结论,并商量“表演方法”。

各组学生的表演形式不一样。现举一组学生表演例子:

运动员

肢体语言

表情

变化

名次

摇晃、抖腿

冷笑

无气体产生

1

耸肩、腿颤

皱眉、抽冷气

Fe+H2SO4=FeSO4+H2↑

2

浑身乱晃

呲牙咧嘴

Zn+H2SO4=ZnSO4+H2↑

3

双手紧掐颈部

翻白眼

Mg+H2SO4=MgSO4+H2↑

4

排名次的理由是:镁反应最快,在酸中呆的时间最短,名次最后;铜不反应,应得冠军。

教师:请同学们总结酸的化学性质,还要小结原因。

学生:(用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快速描述出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的性质,后分析原因)原因:酸只能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是酸中的H+与活泼金属发生了反应,放出氢气,另一种生成物的阳离子是相应的金属离子,阴离子是酸的阴离子。

教师:通过学习酸的这一条性质,能不能将它提升成为我们的技能?

学生:(讨论,形成多种答案,一组学生代表发言)不可将醋放在锅中长时间烹调,不可用铝制品调拌要放醋的凉菜。

点评:在这一板块中,教师用游戏的方式巧妙梳理了旧知,对金属拟人化的处理并及时联系生活,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层面促进知识向运用层面转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充分,思维深刻,学习成为一种才艺的展示和心理愉悦的享受。

环节三:除锈专家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除铁锈的方法,用到过哪些除锈的方法?

学生:小瓦片磨铁锅;砂纸打磨生锈的部位等。

教师:这都是物理方法除锈。在化工生产中人们用什么化学原理除锈?(教师演示实验,用稀盐酸的量掌握合适,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

教师:我还要请同学们帮助我分析其中的原理。(教师强调用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来说明)

学生:(一组学生展示自己小结的表格内容)

文字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三氧化二铁(铁锈的主要成分)+盐酸氯化铁+水

Fe2O3+6HCl==FeCl3+3H2O

学生:(另一组学生发言)老师在做实验的同时我们也做了几个实验,把锈铁钉放在NaCl溶液、Na2SO4溶液、水中不反应,这些实验也反证化学方法除锈只能用酸,而且是酸中的H+在起作用。

学生:(第三组学生发言)我家附近有一家车辆翻新厂。师傅说有些金属仪器抛光前、电焊前都要用酸除锈。我认为金属氧化物都能和酸反应。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做一次实验。

学生:(学生分组实验,由于没能掌握好酸的用量,出现了多种实验现象。开始时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当铁锈消失以后,铁钉表面会冒出气泡,溶液颜色变淡,最后由黄色变成浅绿色。学生之间发言出现多种内容,一种与老师实验现象相同,另一种是如实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强调应当实事求是地汇报实验现象,即使实验失败,也可以从失败的实验中得到教训)

学生:(学生通过争论一致赞同第二种意见)

教师:原因是什么?

学生:取用的稀盐酸或稀硫酸的量不同造成实验现象不一样。我们认为:当酸不足或适量时,铁锈与酸反应;当酸过量时,与铁锈反应剩余的酸就会继续与铁反应。

教师:同学们从自己实验、观察、汇报及大家的讨论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1:酸也能和铁发生反应,所以清除铁锈时不能把铁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

学生2:反应产物氯化铁与氯化亚铁颜色不同。

学生3:做实验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要实事求是地描述所发生的现象。

教师:为了进一步证明酸是“除锈专家”,请你们利用桌上的仪器和药品,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学生:(学生自主实验中出现了多种实验方案,其中一些组的学生展示了造“铜锈”和除“铜锈”的实验)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将粗铜丝的一端缠绕在试管夹上,把另一端在酒精灯上灼烧,形成约3cm长的黑色氧化铜薄层,趁热插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里,20s后取出:黑色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漂亮的淡蓝色,反应原理:CuO+H2SO4=CuSO4+H2O。

点评:教师做完一个“较理想”的演示实验后,在小结基础知识后,让学生自己来重复刚才的实验,但未给学生点明“酸的用量”的要求,这样就挑起学生的一个新的“思维矛盾”。在这个矛盾中学生通过争论、再探究等主动活动,理解了新知识,明确了实验一定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的价值观。最后又拓展学生思维,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了酸是“除锈专家”的内涵。

环节四:盘点收获

教师: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明确了哪些道理?

学生:知识类:酸的三条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是由它的H+体现出来的。

①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遇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②酸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越靠前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

③酸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除锈。

方法类:类比迁移方法──盐酸、硫酸使石蕊溶液变红,则硝酸、醋酸、苹果汁、桔子汁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酸能除铁锈,也能除掉铜表面的氧化铜等。

归纳推理方法──已知:2HCl+CaCO3=CaCl2+H2O+CO2↑、2HCl+Na2CO3=2NaCl+H2O+CO2↑则可归纳推理出:含有CO32-的化合物能与酸反应生成H2O、CO2与另一种化合物。

实验对比鉴定方法──应用酸的化学性质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等。

道理类:在学习中只有科学的态度,才能保证形成科学的方法,有了科学的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大脑真正聪明起来。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①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

②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碱相似化学性质及其原因。

重点和难点

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难点: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准备

药品:NaOH固体、20%NaOH溶液、CaO固体、澄清的石灰水、盐酸、硫酸、蒸馏水、乙醇、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洗净的鸡爪、去壳的熟鸡蛋。

器材:导线、灯泡、烧杯、试管、软塑料瓶、表面皿、滴管、点滴板。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评

引入新课

演示:

1.实验(如图)观察甲、乙中发生的现象。

2.清水变“牛奶”:吹入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问题:大家想一想,这些神奇的现象存在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多么奇妙的化学世界!

学生疑问:

1.熟鸡蛋为什么会掉下去呢?

2.“牛奶”能喝吗?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通过神奇的化学实验把学生轻松地引入化学课堂。

实验引导NaOH的性质及用途

取固体NaOH观察,放入表面皿上,在试管中溶解固体NaOH并感知其温度变化。

问题:1.NaOH固体表面溶解的原因。

2.怎样保存NaOH固体?

3.它能做干燥剂吗?

演示实验10-8:观察用20%NaOH溶液浸泡过的鸡爪。

问题:1.鸡爪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

2.使用NaOH时应注意什么?

3.NaOH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1.NaOH是白色固体。

2.表面吸水、溶解。

3.试管外壁发热。

我从书本上找到了答案:

1.潮解。

2.密封。

3.能。

1.哇!真厉害!

看看书本上怎么说……

2.使用它应小心,注意安全。

3.作用:化工原料、清洁剂……

设计的问题紧紧围绕实验,简明扼要,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思维的兴趣,巧妙点拨,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进行了安全教育。

实验引导Ca(OH)2的性质及用途

材料引入:

1.冬天园林工人用石灰浆将树干底部刷白。

2.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很牢固。

3.装石灰水的试剂瓶用久后瓶壁上有一层白色的膜。问题:

上述材料中涉及到的物质和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10?9:取生石灰加水观察现象。

问题:1.实验现象及反应。

2.Ca(OH)2的用途是什么?

3.使用它有哪些注意事项?

粉刷久后为什么会变白变硬呢?

涉及Ca(OH)2与CO2发生了反应,生成了坚硬的CaCO3。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与此相关呢?

我想知道!

1?放热

2?消毒、建筑材料等

3?具腐蚀性,注意安全

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所讲化学物质,又从实验的角度感知若干关于氢氧化钙的知识。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的同时,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并学以致用。

分组实验活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分组实验:

1.NaOH、C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2.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滴加NaOH溶液,密封观察。

3.向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

问题:1.上述三个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熟鸡蛋掉下去的原因。

3.“清水变牛奶”的原因。

4.碱有哪些类似的化学性质?

活动:竞赛书写相关的反应原理。

1.遇石蕊都变蓝色!

遇酚酞都变红色!

2.软瓶变瘪!CO2与NaOH反应后压强减小。

哦,蛋是这样掉下去的!

3.石灰水变浑浊

哦,“清水变牛奶”原理如此!

4.我能归纳碱的化学性质。

竞赛:我要夺第一!我最怕书写化学方程式了,但只要掌握规律就很简单了。

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在实验中加以归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更加深刻。教师的问题回应了最开始的实验,学生理解更透彻。竞赛活动的开展,强化了化学用语的学习。

实验引导酸、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演示实验10?10:分别试验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乙醇的导电性。

问题:1.上述哪些物质能导电?

2.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3.酸、碱如何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反思小结:通过本次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①学习掌握了哪些知识?②学会运用哪些方法?③明白哪些道理?

真有趣!小灯泡发光了!

1.能导电的有硫酸、盐酸、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2.导电是因为发生电离,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3.酸会离解出H+;碱会离解出OH-。

我又有了一些进步!(从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小结)

这些短小的问题点到了学生的许多弱点,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反思、整理、归纳、小结和交流,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方法都不断提高。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教学目标

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实验准备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盐酸至红色刚好褪色。

蒸发实验所得溶液结晶。

相关的CAI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问题结构

引导性材料

请一名同学朗读课前准备的有关焦裕禄主要事迹的材料;介绍附近工厂排放的废水的情况(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纪录片)。

问题1: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问题2:能否利用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提出解决的办法?要利用到哪个知识点?该知识点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同学们在讨论回答上面的问题后,教师做简要的评价,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本第60页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问题3:课文中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问题4:你还知道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哪些应用了中和反应的实例?它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问题5:你能写出本课题中关于怎样处理工厂废水的反应原理吗?

问题6: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没有想过对谁提出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拟订一份调查报告给有关部门,其中包括你了解的情况和改进的方案。

点评:问题结构是构成教学思路的基本的材料,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活动的智力保证。教师展示问题结构的技巧是,先给学生“焦裕禄事迹”等各方面的材料,为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将学生的思路送进“前沿阵地”,然后再层层深入。问题结构在抓住知识属性的基础上,针对中和反应的应用,采用层层递进的形式不断深入,不断变换研究问题的角度实质,这一过程落实了知识技能目标,强化了过程方法目标,点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第二板块: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和厕洁精洗厕所里的污垢

引入课题探究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活动与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汇报、交流

活动与探究是酸中的什么离子,与碱中的什么离子相互作用。学生猜测、讨论、分组实验、总结

用课件演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验证猜想与结论)

实践与应用“酸雨”导致土壤酸化;用洗洁精清洗厨具

实践与应用设计实验:皮蛋有涩味,如何验证它呈酸性还是碱性,在食用前可如何处理并完成该实验

第三板块:教学范例

我们已经知道

①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

②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③胃酸过多的病人可以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④被蚊虫叮咬后,可以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氨水)的药水,可减轻痛痒。

我们还应知道

提出问题:

酸有哪些性质?碱有哪些性质?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反应?

猜想:

我猜想酸和碱之间会发生的反应有:。

实验探究收集证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取10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酚酞试液。

2.向1中再逐滴加稀盐酸,边滴加边搅拌至颜色刚好为无色。

3.蒸发反应后的溶液。

小结:

1.酸与碱反应的实质──中和反应。

2.盐的定义。

知识小结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物是盐和水。

我发现的新问题:

猜想

依据

设计实验验证

实验现象

结论

12我们怎样应用

①解释“向土壤中洒熟石灰”的秘密。

②一些工厂排出的污水中含有酸,要除去它,加什么物质最合适?

③皮蛋味涩,如何做可除去涩味,亲自动手试试看。

④被蚊虫叮咬处肿成大包,这是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可涂一些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可减轻痛痒,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⑤醋可以将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除去,说明去垢的原理是什么。

⑥?早晨空腹时,为什么要少吃苹果(或酸性食物)较好?凉胃后医生建议吃的药丸,请想一想主要药物的化学性质是酸性还是碱性?治疗胃病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⑦上网收集有关中和反应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教学设计

我们的感受

学完本节,我的收获是:。

我的启示是:。

我的发现是: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772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