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八年级数学重要复习资料:条形图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八年级数学重要复习资料:条形图”,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八年级数学重要复习资料:条形图

【知识点】:
1、统计图中1格表示不同单位量,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判断1个表示几个单位。数据大,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数据小,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小。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明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直观、方便、便于察看。
4、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确定水平方向,标出项目;确定垂直方向代表的数量(一格代表的数量);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度不同的直条;写出标题。
补充【知识点】:初步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够从中获得信息,并能回答相应的问题。
栽蒜苗(二)(折线统计图)

小明参加班长竞选,需进行演讲答辩与民主测评,民主测评时一人一票,按“优秀、良好、一般”三选一投票.有关评分规则如下:
①演讲答辩得分按“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计算平均分”的方法确定;
②民主测评得分“优秀”票数×2+“良好”票数×1+“一般”票数×0;
③综合得分=演讲答辩得分×0.4+民主测评得分×0.6.
如图是7位评委对小明“演讲答辩”的评分统计图及全班50位同学民主测评票数统计图.
(1)求小明民主测评为“良好”票数的扇形圆心角度数;
(2)求小明的综合得分是多少?
(3)在竞选中,小亮的民主测评得分为82分,如果他的综合得分等于小明的综合得分,他的演讲答辩得多少分?
某社区要调查社区居民双休日的学习情况,准备抽查240名居民进行统计,现有三种抽查方案:方案一:从一幢高层住宅楼中选取240名居民;方案二:从不同住宅楼中随机选取240名居民;方案三:选取社区内240名学生.
(1)上述抽查方案中,最合理的方案是______.
(2)将最合理的调查方案得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并制成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在这个调查中,240名居民双休日在家学习的有多少人?
(3)请估计该社区5000名居民双休日学习时间不少于4小时的人数.
七年级(1)班学习委员亮亮对本班每名同学晚上完成作业的时间进行了一次统计,并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图1、图2)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
(1)该班共有多少名学生?
(2)将图1中的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成.
(3)如果七年级共有500名学生,请估计七年级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超过1.5小时的有多少学生?
为了解某住宅区的家庭用水量情况,从该住宅区中随机抽样调查了50户家庭去年每个月的用水量,统计得到的数据绘制了下面的两幅统计图.图1是去年这50户家庭月总用水量的折线统计图,图2是去年这50户家庭月总用水量的不完整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1)根据图1提供的信息,补全图2;
(2)请你根据上述提供的统计数据,估计该住宅区今年每户家庭平均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米3?
政府为了更好地加强城市建设,就社会热点问题广泛征求市民意见,调查方式是发调查表,要求每位被调查人员只写一个你最关心的有关城市建设的问题,经统计整理,发现对环境保护问题提出的最多,有700人,同时作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调查是______调查;
(2)共收回调查表______张;
(3)提道路交通问题的有______人;
(4)请你把这个条形统计图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m.jaB88.com

一家食品公司的市场调查员将本公司生产的一种新点心免费送给36人品尝,以调查这种点心的甜度是否适中,调查结果如下:
CCCBADBCCDCCABDCEC
ECCABECBCCBCCCBCDC
请你用表格整理上面的数据,画条形图,并推断甜点的甜度是否适中.

联合国规定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配合今年的“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某实验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对全校师生开展了“爱好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分析整理后完成了下面的两个统计图.
其中:A.能将垃圾放到规定的地方,而且还会考虑垃圾的分类;
B.能将垃圾放到规定的地方,但不会考虑垃圾的分类;
C.偶尔将垃圾放在规定的地方;
D.随手乱扔垃圾.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校课外活动小组共调查了多少人?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2)如果该校共有师生3060人,那么随手乱扔垃圾的约有多少人?
某中学现有学生2870人,学校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拟调整兴趣活动小组,为此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根据采集到的数据绘制的统计图(不完整)如下:
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电脑”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为______度;
(2)共抽查了______名学生;
(3)在图2中,将“体育”部分的图形补充完整;
(4)爱好“书画”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______;
(5)估计现有学生中,有______人爱好“书画”.
某校为了解九年级学生体育测试情况,以九年级(1)班学生的体育测试成绩为样本,按A,B,C,D四个等级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绘制成如下的统计图,请你结合图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说明:A级:90分~100分;B级:75分~89分;C级:60分~74分;D级:60分以下)
(1)请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样本中D级的学生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百分比是______;
(3)扇形统计图中A级所在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是______;
(4)若该校九年级有600名学生,请样本估计体育测试中A级学生人数约为______人.
某商场对今年5月上旬某天销售A、B、C三种品牌雪糕的情况进行统计,绘制下列统计图,根据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这一天雪糕的销售总量;
(2)求B品牌的销售量及A、B品牌销售量所占的百分数;
(3)根据(2)补全统计图;
(4)根据统计信息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延伸阅读

八年级数学重要复习资料:平移


八年级数学重要复习资料:平移

知识要领:平移是指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按照某个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平移
它是等距同构,是仿射空间中仿射变换的一种。它可以视为将同一个向量加到每点上,或将坐标系统的中心移动所得的结果。即是说,若是一个已知的向量,是空间中一点,平移。
将同一点平移两次,结果可用一次平移表示,即,因此所有平移的集是一个群,称为平移群。这个群和空间同构,又是欧几里德群E(n)的正规子群。
二、基本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1)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2)图形平移后,对应点连成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直线上)
(3)多次平移相当于一次平移。
(4)多次对称后的图形等于平移后的图形。
(5)平移是由方向,距离决定的。
(6)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这种将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位置移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为平移
平移的条件:确定一个平移运动的条件是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三三个要点:
1原来的物体
2平移的方向。
3平移的距离。
四.平移的作用:
1.通过简单的平移可以构造精美的图形。
2.平移长于平行线有关,平移可以将一个角,一条线段,一个图形平移到另一个位置,是分散的条件集中到一个图形上,使问题得到解决。
初中数学平移知识点总结(二)

(1)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由一个位置平移到另一个位置,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平移前后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
(2)平移的性质:
①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共线)且相等
②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平移前后的两条对应线段的四个端点所围成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四个端点共线除外)
③对应角相等,对应角两边分别平行,且方向一致。
(3)用坐标表示平移: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纵坐标不变,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横坐标不变,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
(4)平移的条件:图形的原来位置、方向、距离
(5)平移作图的步骤和方法:将原图形的各个特征点按规定的方向平移,得到相应的对称点,再将各对称点进行相应连接,即得到平移后的图形,方法有如下三种:平行线法、对应点连线法、全等图形法。

条形图与扇形图


一、教学任务分析

知识技能

结合实际领会频数、频率概念并能统计频数、计算频率;理解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数学思考

经历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描述数据的过程,感受条形图、扇形图描述数据时的直观性,形成对条形图、扇形图特点和用途的认识。

情感态度

经历对条形图、扇形图描述数据的学习和分析,体会统计数学思想方

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利用,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交流、相互合作的学习态度。

解决问题

通过对条形图、扇形图描述数据过程的研究,认识两种统计图的特征,能进行简单的统计应用;结合统计图表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作出预测判断,从而解决问题。

重点

用条形图、扇形图描述数据的过程,利用不同的统计图获得相关信息。

难点

条形图、扇形图描述数据的各自特征,结合信息提出问题。

二、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结合学生年龄制成图形揭示课题

活动2现场统计喜欢各种颜色人数学习频数、频率概念

活动3学习例题逐步探究出条形图、扇形图的特点

活动4习题训练促进提高

活动5教学反思课堂小结

活动6设置疑问布置作业

通过利用对学生各自的年龄统计,制成条形图、扇形图,引入课题。

通过对学生喜爱各种颜色人数的统计,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频数、频率两难概念,淡化概念的严格定义,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运用。

利用教材精选的例题,设计一系列学生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活动,提出了若干个不同要求的情景问题,让学生在进行活动与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出条形图与扇形图各自特点,加深对两种统计图的进一步认识。

通过习题训练,巩固新学知识,拓展思维,结合图表信息提出问题,学会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大胆课后反思,以学论教,归纳总结。

通过课外作业,扩大视野,自查知识掌握情况,培养课后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1、统计各年龄人数(各年龄由一学生统计)

2、教师制成条形图、扇形图,引入课题

[活动2]

1、在红、白、黄、蓝、黑五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教师统计成表格形式)

喜欢的颜色

人数

2、结合统计信息,教学频数、频率概念

试问:结合表格信息,你还能再说出一些频数,算出它的频率吗?

2、出示情景2(射击),说出其中的一些频数、频率。

、从教师讲解、学生练习中悟出:频率=频数/数据总数(×100%)

教师提问统计各年龄人数要求,学生自报年龄并统计也结果,教师结合数据制成统计条形图、扇形图。

本次活动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对条形图、扇形图的初步感知。

回答教师设置的问题,教师引出频数、频率概念。

结合情景,学生再次感知概念。积极讨论,正确表达。

本次教师重点关注:

1、频数、频率概念的自然引入。

2、学生对两难概念的正确感知。

3、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

利用学生的实际年龄、自身喜欢的颜色,引入课题、学习新知,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欲望。

利用有趣的射击情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频数、频率概念的先教,有助于分散教学难点。

[活动3]

1、例题学习:观察地图中给出了2002年1月1日我国大陆地区31个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媒体展示)

a、问题:1)31个城市中,空气质量为一级、二级……,五级城市各有多少个?

2)各占百分之几?

b、引导思考:针对这两个问题,聪明的同学你会怎样去解决呢?是不是从地图中数出一级城市个数,回答一级,再去数出一级城市个数,回答一级?结合我们所学知识哪个同学有更科学合理的好方法?(引导说出用表格统计数据)

C、学生合作完成表格填写(课前准备好),根据表格信息,解决例题问题


2、设置问题引出统计图,感知各自的特点

1)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样的统计图来描述空气质量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的城市的个数呢?为什么?

2)媒体展示空气质量级别的城市个数条形统计图(展示中包含作图步骤与方法);


3)读图:空气质量为一级的有个城市?哪一级空气质量频数最大?空气质量为一级的多还是为四级的多?

4)你能发现用条形图来描述每一级别中城市个数的优势吗?说说你的看法?

5)问引出扇形图(从上面的条形图中,能看出空气质量为三级的占百分之几吗?那能利用什么统计图来进行描述呢?)


6)读图:空气质量为三级至五级的城市占百分之几?这个数据说明什么?(帮助树立环保意识)

7)你又能发现扇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上与条形图有什么不同吗?也说说你的看法。

3、比较探究条形图、扇形图各自的特点

①平行展示两统计图,学生结合教师设计的小问题,相互交流讨论;

②试探究其各自特点;

③归纳、展示两图形特点。

教师出示例题及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合作完成数据表格统计的填写。

通过学生思考教师问题,逐步认识到条形图及扇形图对数据描述的重要性、优越性。

学生读图获取统计图中正确的、有用的信息。

结合问题,学生交流讨论、积极思考,探究条形图与扇形图各自的特点。

本次活动教师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正确地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正确填写。

2、教师引导上应及时、有效,让学生沿着清晰的思路解决问题。

3、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交流,能比较准确地探究出条形图和扇形图各自的特点。

4、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导行教育(环保意识)。

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引导,学生能逐步认识到条形图与扇形图对数据描述的重要性,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通过平行展示,设置问题引导思考,有助于学生探究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活动4]

1、习题(1)问题:观察此图形,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如果你是这家店的老板,你会怎么做?

2、习题(2)问题:从这两个统计图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信息?根据你发现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

[活动5]

1、从这节课上,你有什么收获?

2、调查课堂教学学生的满意程度?结合反馈信息,制成统计图。

[活动6]

例题中空气质量除了按一级、二级……、五级的质量级别分组,还能利用别的方法进行分组吗?试完成P57练习,那将使你这节课的知识掌握更深一步哦!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教师适当指导、鼓励、教育。

本次活动教师重点关注:

1、学生获得的信息是否准确。

2、对学生创新的回答给予肯定。

学生大胆发言、教师用心倾听、及时反思。

课外作业独立思考完成。

巩固所学知识,开放性习题的设计与练习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防止思维定势。

习题(2)设计另一目的,通过习题思考,反思自身不良表现,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为了学生自查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培养课后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反思

学生的学习应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重视学生差异,不能把一堂课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和结果,更主要的是注意兴趣与方法的引导。

………………………………………………(以下反思授课后完成)

八年级数学重要复习资料:逻辑推理


八年级数学重要复习资料:逻辑推理

定义:
把不同排列顺序的意识进行相关性的推导就是逻辑推理。简而言之可以理解为宇宙中任意基本“原件”的排列组合得出的现象或概念,属于唯心主义范畴。假如存在不同的感知系统,对于“同一组基本原件”在特定时空的排列组合方式所呈现的现象或概念,可以得出不同的逻辑推理方式。
基本依据:
当对一个命题的正确性进行判断时,一个东西不能同时是什么又不是什么,不可能同时是甲又是乙,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说明在逻辑上是矛盾的。
一般解法:
从某一个条件出发,根据其他条件进行正确推理,如果最后得到的结论满足全部条件而不出现矛盾,这就是所要求的方案;如果得到相互矛盾的结果,就必须改换其他条件重新开始,知道得出满足条件的方案为止。
逻辑中有三种逻辑推理的方式:
演绎、归纳和溯因。给定前提、结论和规则,而前提导致结论,则可分别解释如下:
演绎用来决定结论。它使用规则和前提来推导出结论。数学家通常使用这种推理。
举例:若下雨,则草地会变湿。因为今天下雨了,所以今天草地是湿的。。
归纳用来决定规则。它借由大量的前提和结论所组成的例子来学习规则。科学家通常使用这种推理。
举例:每次下雨,草地都是湿的。因此若明天下雨,草地就会变湿。。
溯因用来决定前提。它借由结论和规则来支援前提以解释结论。诊断和侦探通常使用这种推理。
举例:若下雨,草地会变湿。因为草地是湿的,所以曾下过雨。
6大逻辑推理技巧:
1.计算推导:
计算推导是逻辑推理过程中最基本的方法。我们每个人从小学开始就学会做计算了,但是对于计算的用处究竟有多大,能够透露出多少隐藏在问题背后的信息,就不是人人都清楚的了。
事实上,计算和其他推理技巧一样,都是我们进行逻辑推理时最基本、最可靠的工具,特别是在运用代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它往往能暴露问题的本质,使我们得出充足、可靠的结论。但是要注意:计算推导一定要完备,不能漏掉任何一种情况,哪怕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如此的不正常。
2.演绎推理:
演绎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在演绎推理过程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结论不能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
对于一个正确的演绎推理过程,如果其前提是真的,则所得到的结论也一定是真的,这是演绎推理的一个重要特征。
演绎推理中有一种特殊的方法,称为递推。所谓递推,就是利用研究对象之间的联系,用前一步的结论去推导下一步的结论,以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递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考方法,它有点像多米诺骨牌,推倒第一块以后,后面的骨牌就会依次倒下。如果能够熟练运用递推技巧,你会发现,许多看上去很难的题目也可以轻松地找到答案。
3.归纳分类:
归纳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初三。与演绎推理不同,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不一定绝对正确,所以有时我们称它具有或然性。但归纳推理中有一种特殊的完全归纳推理,应用完全归纳推理时,只要我们考察了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那么结论就必然是完全真实的。
在进行归纳推理时,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对它们进行分类,把它们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分别进行分析。分类可以使每一部分的研究对象都比原来的问题更简单,相互之间的关系更清晰。
4.反向思考:
反向思考是解决逻辑推理问题的一种特殊方法。任何一个问题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所谓正难则反,很多时候,从正面解决问题相当困难,这时如果从其反面去想一想,常常会茅塞顿开,获得意外的成功。这就是反向思考。
在进行逻辑推理时,有时已知的条件很多,能够运用的逻辑关系也很复杂,要从众多的可能性中寻找所需要的结果,往往是非常困难的。这时,我们可以运用反向思考方法,从结果出发,排除掉一些不可能的情况,使剩下的情况减少,便于我们最后的分析。如果情况减少到一定程度,我们甚至可以用穷举的方法,依次考察所有情况,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5.图表分析:
在逻辑思考过程中有这样一些问题,所涉及或所列出的事物情况比较多,而且又具有一定的表列特征,这时候如果我们把它转化成一个直观易读的图形或者表格,就会非常容易地迅速寻找到答案。
图表会给我们指出一些逻辑关系链,它们限制了选择的可能性,使得我们需要考虑的情况得到极大的简化。假如不利用图表的帮助,单凭想像,则往往容易产生混乱,难于理清头绪。除了用图表来展现我们看到的问题以外,有时候我们还需要研究别人提供的图表。这时,看出图像的本质就很重要了。
有一种常见的方式剥出图像的本质,那就是染色。所谓染色,就是将研究对象按照一定的要求涂上颜色来解决问题。实质上,染色就是利用图形和颜色来进行分类,从而更加直观地显现出问题的本质。
6.思维变换:
在逻辑推理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改变自己的思路,也就是进行思维变换,它往往可以使问题变得更容易解决。
这里我们着重介绍两种重要的思维变换技巧:对应和转化。
所谓对应,就是将两类元素一一对应,从而把我们需要解决的元素,变换成与其相对应的另外一些元素。对应可以使我们不用去处理问题中较复杂的部分,从而达到简化问题的效果,使问题的解决更方便一些。
转化就是将一个问题转变成另外一个问题来加以解决。和对应有些类似,转化也运用了一一对应的方式,差别在于它更偏重于把整个问题都转化为另一个问题。通常情况下,是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较简单的问题,或者是将一个未解决的问题转化为一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1.如何问问题?
有甲、乙两人,其中,甲只说假话,而不说真话;乙则是只说真话,不说假话。但是,他们两个人在回答别人的问题时,只通过点头与摇头来表示,不讲话。有一天,一个人面对两条路:A与B,其中一条路是通向京城的,而另一条路是通向一个小村庄的。这时,他面前站着甲与乙两人,但他不知道此人是甲还是乙,也不知道“点头”是表示“是”还是表示“否”。现在,他必须问一个问题,才可能断定出哪条路通向京城。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样问?
答案:这个人只要站在A与B任何一条路上,然后,对着其中的一个人问:“如果我问他(甲、乙中的另外一个人)这条路通不通向京城,他会怎么回答?”
2.他们的职业是分别什么?
小王、小张、小赵三个人是好朋友,他们中间其中一个人下海经商,一个人考上了重点大学,一个人参军了。此外他们还知道以下条件:小赵的年龄比士兵的大;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小王的年龄和大学生的年龄不一样。请推出这三个人中谁是商人?谁是大学生?谁是士兵?
答案:小张是商人,小赵是大学生,小王是士兵。假设小赵是士兵,那么就与题目中“小赵的年龄比士兵的大”这一条件矛盾了,因此,小赵不是士兵;假设小张是大学生,那就与题目中“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矛盾了,因此,小张不是大学生;假设小王是大学生,那么,就与题目中“小王的年龄和大学生的年龄不一样”这一条件矛盾了,因此,小王也不是大学生。所以,小赵是大学生。由条件小赵的年龄比士兵的大,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得出小王是士兵,小张是商人。
3.谁做对了?
甲、乙、丙三个人在一起做作业,有一道数学题比较难,当他们三个人都把自己的解法说出来以后,甲说:“我做错了。”乙说:“甲做对了。”丙说:“我做错了。”在一旁的丁看到他们的答案并听了她们的意见后说:“你们三个人中有一个人做对了,有一个人说对了。”请问,他们三人中到底谁做对了?
3.假设丙做对了,那么甲、乙都做错了,这样,甲说的是正确的,乙、丙都说错了,符合条件,因此,丙做对了。
4.鞋子的颜色
小丽买了一双漂亮的鞋子,她的同学都没有见过这双鞋了,于是大家就猜,小红说:“你买的鞋不会是红色的。”小彩说:“你买的鞋子不是黄的就是黑的。”小玲说:“你买的鞋子一定是黑色的。”这三个人的看法至少有一种是正确的,至少有一种是错误的。请问,小丽的鞋子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4.假设小丽的鞋子是黑色的,那么三种看法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假设是黄色的,前两种看法是正确的,第三种看法是错误的;假设是红色的,那么三句话都是错误的。因此,小丽的鞋子是黄色的。
5.谁偷吃了水果和小食品?
赵女士买了一些水果和小食品准备去看望一个朋友,谁知,这些水果和小食品被他的儿子们偷吃了,但她不知道是哪个儿子。,为此,赵女士非常生气,就盘问4个儿子谁偷吃了水果和小食品。老大说道:“是老二吃的。”老二说道:“是老四偷吃的。”老三说道:“反正我没有偷吃。”老四说道:“老二在说谎。”这4个儿子中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其他的3个都在撒谎。那么,到底是谁偷吃了这些水果和小食品?
答案:是老三偷吃了水果和小食品,只有老四说了实话。用假设法分别假设老大、老二、老三、老四都说了实话,看是否与题意矛盾,就可以得出答案。
6.谁在说谎,谁拿走了零钱?
姐姐上街买菜回来后,就随手把手里的一些零钱放在了抽屉里,可是,等姐姐下午再去拿钱买菜的时候发现抽屉里的零钱没有了,于是,她就把三个妹妹叫来,问她们是不是拿了抽屉里的零钱,甲说:“我拿了,中午去买零食了。”乙说:“我看到甲拿了。”丙说:“总之,我与乙都没有拿。”这三个人中有一个人在说谎,那么到底谁在说谎?谁把零钱拿走了?
答案:丙说谎,甲和丙都拿了一部分。假设甲说谎的话,那么乙也说谎,与题意不符;假设乙说谎,那么甲也说谎,与题意不符。那么,说谎的肯定是丙了,只有甲和丙都拿零钱了才符合题意。
7.夜明珠在哪里?
一个人的夜明珠丢了,于是他开始四处寻找。有一天,他来到了山上,看到有三个小屋,分别为1号、2号、3号。从这三个小屋里分别走出来一个女子,1号屋的女子说:“夜明珠不在此屋里。”2号屋的女子说:“夜明珠在1号屋内。”3号屋的女子说:“夜明珠不在此屋里。”这三个女子,其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那么,谁说了真话?夜明珠到底在哪个屋里面?
答案:1号屋的女子说的是真话,夜明珠在3号屋子内。假设夜明珠在1号屋内,那么2号屋和3号屋的女子说的都是真话,因此不在1号屋内;假设夜明珠在2号屋内,那么1号屋和3号屋的女子说的都是真话,因此不在2号屋内;假设夜明珠在3号屋内,那么只有1号屋的女子说的是真话,因此,夜明珠在3号屋里内。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661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