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⑴知识目标
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特点及其作用;手工业进步的表现;商业繁荣的表现、特征;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⑵能力目标
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
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度(生产力)入手分析新的社会现象(生产关系)的能力。
通过对明清经济发展的分析和对“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自备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强化“左图右史”的学习历史的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和相关史料,观察图片,培养学生从书和史料中寻求答案的正确的学习历史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⑴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⑵通过设疑讨论、辩论会、表演小品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⑶通过查阅资料、准备小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明清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今天改革开放政策、珍惜改革开放成果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处理方法
重点: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闭关锁国”政策
难点:资本主义萌芽
课前导学
通过小学、初一上学期历史知识的学习及影视、课外书等的熏染,初一学生有一些历史知识的积累,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主动性都很高,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愿望也很强。但是本节课的内容涉及的是抽象的经济现象,是学生知识点和兴趣的“盲区”,因此教师必须在教法上多探讨。
教学策略和方法
复习提问法:既巩固以前所学的相关内容,又可导入新课,还可以满足初一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良好愿望,加强师生互动
重点讲解法:经济领域的相关知识学生较陌生,教师需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
材料辅助法:将书中的相关史料和图片用多媒体、投影等形式预先处理,让学生表演施复夫妇经营史一段。
重点讲解法:经济领域的相关知识学生较陌生,教师需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材料辅助法:将书中的相关史料和图片用多媒体、投影等形式预先处理,让学生表演施复夫妇经营史一段。这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本内容。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自古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早在半坡和河姆渡时期,我们的先民们就已经培育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和粟(学生回答),商朝时有了五谷(稻、黍、粟、麦、豆)(学生回答),汉朝时中原和西域互通有无,传入了葡萄、石榴、核桃、苜蓿、胡萝卜等(学生回答),北宋时我们又从国外(吕宋岛)引进了高产的水稻占城稻(学生回答)。
到了明朝时期我们又从国外引进了多种农作物,大家想不想知道是哪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学生进行争论,表明自己的观点:陆续回答出问题。
尽可能多的提供信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讲授新课: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农业(教师指导学生看书,让学生找出引进的农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农作物品种增多
玉米:(教师讲解)明朝文献中又称“御麦”、“玉麦”、“西番麦”等,原产美洲大陆从美国南部经墨西哥直到秘鲁和智利的狭长地带。1494年哥伦布从美洲归来时把玉米果穗作为珍品奉献给西班牙国王,玉米开始传入欧洲,而后向世界各地传播。16世纪时引入我国,开始时在山区种植,到明末,福建、浙江、云南、贵州、广西、河南、河北、山东、甘肃、陕西等地都有种植。
甘薯:(教师讲解)甘薯又名“番薯”、“地瓜”、“金薯”等,分红、白、黄、紫等多种。甘薯的引进,改善了我国农作物的结构和食谱,成为我国旧时代度荒解饥的重要食物之一。据古籍记载,荒年时“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清道光年间,福州人在乌石山建“先薯亭”以纪念这一成功的引进。为了纪念陈振龙,人们将他誉为我国的“甘薯之父”,国际上也将他带苗回乡的时间定为甘薯传入我国的时间。
马铃薯:(教师补充)大约在1573----1620年传入我国。由于它高产,成熟条件要求低,因此成为世界上种植范围最广的作物,解决了全世界三分之二人口的粮食问题。
花生:(教师讲解)又称落花生、地豆、番豆、长生果、万寿果等,原产南美。我国也是花生的原产地之一,不过一直没有把它当作重要的油料作物,直到美洲的新品种传入以后,它才成为我国许多地区的主要油料作物。
向日葵:(学生可答出又名葵花)
(教师讲解)又称朝阳花,原产美洲,17世纪从
东南亚传入我国,时称“西番葵”、“丈菊”等。
我国在先秦时代已经知道这种植物,古人也已经
食用葵子,但它成为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明代引
进美洲新品种以后的事了。
(教师小结)这些农作物的引进,大大丰富了
我国农作物的品种。
学生从书中找出引进的农作物,拿出带来的实物
引导学生看世界地图,找到相关国家,弄清引进线路
学生朗读材料
引导学生看中国地图
教师引导学生看书中相关内容,也可找学生朗读
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回答出玉米、甘薯、马铃薯别名
资料,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接受更多的信息。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1这些农作物为什么都来自美洲?
教师可简单介绍美洲15世纪末西欧殖民者入侵前印第安人创造的文明,其中居住在中、南美的印第安人数目较多,有的比较先进,曾创造发达的农业文化,建立了早期的奴隶制国家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2明朝为什么要大量引进高产的农作物?
教师讲解一是郑和下西洋后明朝的对外交往日趋频繁,大量农作物的引进是中外经济交流的重要表现:二是明朝时人口粮食问题依然存在,政府需要高产农作物解决人口粮食问题
(教师导语)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我们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呢?
2手工业(教师引导学生用精练的语言归纳、概括)
棉织业:由南到北形成一批基地
(用多媒放“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嘉善县城所在地)纱”的民谣。)
丝织业:苏州南京
制瓷业:瓷都景德镇形成
教师引导学生看书中或投影“青花海水行龙纹扁瓶”)讲解:始于宋、成熟于元的青花瓷,鼎盛于明代。
教师导语)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进步,下面请同学们看书中相关内容,概括出明清商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大商人出现徽商和晋商
投影显示:《皇都积胜图》
(教师详解)这是明朝人绘的反映明代中后期北京商业繁荣的图卷。全图长2182厘米,纵32厘米。画面从卢沟桥经广宁门(今广安门)进入北京城区,又经正阳门、棋盘街、大明门、承天门(今天安门)、皇宫等街市,向北延伸至居庸关。描绘了北京繁华市
区的商业街道面貌。街上车马行人熙来攘往,茶楼酒肆店铺林立,招幌牌匾随处可见,马戏、杂技演场聚有大群看客。在效区的一条大街上,人们马驮、车载、肩挑、手提着各种物品,来来往往。正阳门和大明门之间的“朝前市”,出售着布匹衣裳、毛皮绸缎、陶瓷器皿、书籍字画等种类繁多的商品。游人顾客边走边看、非常热闹。此图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徽商和晋商的相关内容,看《徽商的房舍》图,解释:商人赚钱后修建精美的家宅,购置大量良田。也有一部分投资从事手工业生产。
教师解释:“东西两洋”是指东洋和西洋,
“西北两口”指张家口和古北口。该图反映
了当时南京经营货物的广泛性,是当时商品
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
学生通过思考,踊跃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看松江出产的精美棉布图,请学生朗读
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概括。
2引导讨论书中“动脑筋”中的问题,最后形成“纺纱织布不仅要求一定的温度,更重要的是要求有一定的湿度”的结论。
3学生看书中或投影“青花海水行龙纹扁瓶”
4学生看书中相关资料
5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南都繁会图》,学生能答出“南都”是南京
学生对明清高超的手工技术赞叹
活动与探究:
资本主义萌芽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教师讲解)从刚才同学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明朝丝织业中小生产者两极分化:有的因经营亏损而失败,沦为受人雇佣的机工,有的则善于经营,不断赢利,积累数千金的资产,织机由三、四张增至三、四十张,雇佣众多机工,从小手工业者发展为机户,成为早期的资本家。施复夫妇就是早期的资本家(学生答),受雇佣的机工就是工人(学生答),他们靠劳动计日领取工资(学生答)来维持生活。那么这种雇佣关系的出现就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在中国的明朝则表现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教师引导)明朝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后并没有大踏步的向前发展,而是举步维艰。为什么?(学生通过看书可找出“闭关锁国”这个词)
三“闭关锁国”政策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原因三条:传统观念、统治者的妄自尊大、防范外来侵略
过程三步:禁海政策、四口通商、一口通商
(教师可适当补充清政府实行该政策的一些资料来
加强学生的理解)
影响三句:消极自卫、阻碍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与
世隔绝最终落伍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后的“动脑筋”,组织讨论
对比郑和下西洋、引进外国农作物和清朝闭关政策的不同后果,让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想法”大致思路:1吸取“闭关锁国”政策的教训,应广泛交往;2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3今天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内容:明清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学生回答)。农业、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教师应强调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四者之间的关系──—前提条件和结果)。但是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却严重的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致使中国近代与世隔绝、迅速落伍。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学生议论,自由发言。
1.教师引导学生看书中施复夫妇经营丝织机房图和旁边的补充资料,重点提示学生看他们开始时的规模,后来的经营规模.
2.给出几分钟让学生讨论
3.自由组合把施复夫妇的经营史进行表演.学生基本能表现出自己织丝、善于经营、再投资、扩大规模、雇人等点。
4.在老师引导下回答问题
5.学生通过看书可找出“闭关锁国”这个词
6.教师可引导学生看书、理解乾隆帝致英王的信,讨论回答该政策出台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7.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后的“动脑筋”,组织讨论对比郑和下西洋、引进外国农作物和清朝闭关政策的不同后果,让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想法”大致思路:
1.吸取“闭关锁国”政策的教训,应广泛交往;
2.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
3.今天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重视课堂小结,激励学生反馈,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智能得到发展。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使学生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本课重点是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而被西方列强欺辱一百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理解现实、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所以应重点掌握。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学生较难理解,为本课难点。
导入:出示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的图片,让学生讲出其名称。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
原产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甘薯,自明中期经菲律宾传入中国后,先在广东、福建种植,稍后传入周边省份。18世纪中期以前主要在南方传播,清嘉庆以后,已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次,还应说明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引种推广的意义。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的产量也很高,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原料。
2、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出示三则材料:
自元代以来,松江逐渐发展成全国棉纺织业中心;当时流传“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浙江嘉善魏塘镇)纱”的民谣;
“数年来,肃宁(河北肃宁)一邑,所出布匹,足当吾松(指松江)十分之一矣”。——徐光启《农政全书》
山东邹县“鬻布于邻”。——吕坤《实政录风宪约》
学生从中得到结论:说明到明代,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3、丝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中心:苏州、南京
(2)丝织业的规模:南京的丝织业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4、制瓷业中心:景德镇
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学生回忆唐宋时期我国古代商业情况,以便对比了解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较前代的空前发展。)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直接导致工商业城镇兴起。(讲解《皇都积胜图》,以说明明清两代商业发展的盛况。)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著名。
商人数量大大增多,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又一突出表现。他们拥有庞大资本,合伙经商,往往形成地域性的商业资本集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徽商、晋商”的小字,使学生了解他们的经营范围。应特别注意他们还有人投资于手工业生产,这是一种新趋向。)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闭关锁国”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闭关锁国”的影响
学生讨论: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后果:
①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进而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②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③中国由于落后,最终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想法”的思路大致是:①从“闭关锁国”政策中汲取教训;②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4、小结(略)
5、作业:课后作业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设计理念〗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掌握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大量引进外来高产农作物;棉纺织,丝织和制瓷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能力目标:
①引导学生思考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维能力。
②引导学生联系明清对外交往的情况和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思考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③通过阅读、思考、表述、反问等培训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①“先学后教,以教导学”,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以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
②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
③运用实物展示激趣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15—17世纪,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但封建专制制度却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发展,这说明封建制度已无法推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已经衰落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封建专制制度的落后腐朽。
②通过学习,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罪恶行径,同时认识到落后和封闭就要挨打,只有开放才是民族的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处理〗
1、重点
①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处理:明朝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典型表现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闭关锁国。处理:政策根源:“重本抑末”的封建经济策略;基础:自给自足的超稳定的封建经济结构;思维:天朝大国的浅见陋识;客观原因:欧洲殖民扩张;对中外交往的畏惧;具体表现:海禁;影响:弊大于利,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2、难点:明清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处理:已趋于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社会各方面的进步;事例分析:闭关锁国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失去了广阔的海外市场,阻滞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教学准备〗
1、实物资源
①玉米、土豆、花生等农作物。
②棉布、真丝、呢绒、化纤织物等纺织品。
③清朝铜钱若干。
2、小黑板-----《预习提纲》
(1)明朝时我国广泛引种了哪些高产农作物?你觉得这些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2)明朝时手工业技艺的先进,手工业品的畅销说明了什么?
(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4)“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②“机户”和“机工”各是什么人?他们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③它所描述的情况出现于何时?何地?何行业?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这些地区、这个行业出现这种情况?
④假如你是明朝时的一位“机户”或“机工”,想象一下你一天的生活将是怎样的?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5)闭关锁国。
①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为什么?
②清朝“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你知道同一时期的欧洲政府最关注、热衷的是什么事情吗?
③从历史的角度看,清朝的“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④“闭关锁国”给你的最大感触是什么?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上课前准备好的玉米、土豆、花生等农作物,在学生的疑问中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农产品你知道原产于哪里吗?它们是怎样从国外传入我国,在我国又是怎样发展的呢?学习了这一课你就会了解这些问题。
----56----
二、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23—124页的内容,思考、讨论第1、2、3个预习题,时间3分钟。
师:明朝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口大量增加,粮食供给日益紧张,遇到灾荒年月就尤其突出。为解决粮食日益紧张的问题,明朝大量引进了哪些外来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师:这些高产农作物的种植将起到怎样的作用?(解决粮食紧张问题,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
师: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明清时期的手工业也得到较快的发展。明末科学家宋应星在其编著的《天工开物》中,就记载了纺织、陶瓷、采矿、冶金等18种手工业的发展,其中有许多先进的生产工艺当时还未发明呢?(放映一段有关的录像资料。)
师:当年郑和下西洋所带的物品中,最受外国人欢迎的就是丝绸和青瓷碗盘。现在请思考一下:明朝时手工业技艺的先进、受工业品的畅销说明了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1)当时中国科技仍较发达。
(2)中国的商品有一定的销售市场。
师: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所谓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物品,商品经济是以生产商品为特征的经济关系。那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1)商品种类增多。农民和手工业者生产的粮食、棉布、丝绸、瓷器等都大量投入市场成为商品。
(2)城市繁荣。明朝商业城市很多,较著名的就有三十多座,这些城市大多集中于运河两岸,交通十分发达。而北京和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引导学生看《皇都积胜图》和《南都繁会景象图》,提出问题:图中的“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等招牌,反映了什么景象?(商品经济的繁荣)
师:明清时期中国最有名的商人是晋商和徽商,他们除经商外,还直接投资于手工业生产,成为了早期的资本家。现请看课本第125页有关明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部分,并思考、讨论第4个预习题,时间3分钟。
师: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何时?何地?何行业?(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纺织业)
师: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表现是什么?(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机户出钱购买原料和织机,机工出卖力气为机户干活)
师:机工在什么地方为机户干活?(机房)
----57-----
师:那为什么明朝中期以后江南一带的丝织业中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呢?学生回答时教师引导:
(1)男耕女织本就是封建社会中国农村传统的经济生活。
(2)明朝农业的发展使百姓有了一定的购买力,也使江南地区剩余的劳动力转而专门从事棉纺织业。
(3)唐宋以来,江南已成为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区,像松江等地自元朝以来就是中国的纺织基地,有从事纺织生产的优良技艺,专门人员和销售市场。
假如你是明朝时的一位“机户”或“机工”,想象一下你一天的生活将是怎样的?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现请思考一下,机户雇用机工替他生产,付他工资;机工们干了一天的活从机户哪儿领取工资,是否合理、公平?为什么?在学生回答是教师引导:剩余价值是机户发家致富的奥秘,他们之间雇用与被雇用、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所以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就是雇佣工人。
师:清朝前期实行的是怎样的对外政策?(闭关锁国)
师:“闭关”原指关闭城门,后引申为断绝往来;“锁国”指像锁门似的把国家关闭起来,不与外国交往。“闭关锁国”是明清时期封建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拒绝和他国往来交流的政策。清朝时它得到了严厉的实行,那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推行这种“闭关锁国”的政策呢?在学生回答时,教师与之交流并引导:
(1)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经济策略。
(2)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具有的超稳定性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交流。
(3)统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的固步自封,虚骄自大的浅见陋识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
(4)是在封建专制日趋衰落时对西方殖民侵略采取的消极防御策略,也是对中外交往会危及自身统治的畏惧表现。
师: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为什么?(不可能)
师:那“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严禁沿海居民擅自出海贸易;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
师:联想一下郑和下西洋时的辉煌,并联系今日中国对外开放的成就,我们共同探讨一下清朝“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闭关锁国作为一种消极落后的防御政策,是无法阻挡西方坚船利炮的殖民侵略的,相反会严重妨碍中国自身的发展,导致经济的停止和倒退。中国因闭关锁国,与世隔
------58------
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更看不能及时的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于是,曾经以四大发明而领先于世,推动过世界前进的中国落后了,且差距日益拉大,最终在反对西方国家侵略、奴役、压迫的过程中失败,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师:正是由于这段惨痛的历史教训,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勇敢的加入了世界竞争的行列中,你们应该不忘过去,好好学习,面对未来。
三、课堂小结
明清时期,大量高产农作物的引种,手工业技艺的进步,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使封建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应运而生,但类似与闭关锁国这种背离世界发展潮流的封建国策却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同时也加速了封建制度走向衰亡的进程。
四、自由空间
请学生就今天所学的知识谈谈感想,提提问题。
五、练习:材料“机房之内,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1)材料中“机房”、“机户”、“机工”实质上各指什么?
2)“机工”是怎样获取报酬的?
3)“机户”与“机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4)这种现象出现于何朝何地?
六、作业:简述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条件、表现、意义。
附:板书设计
一、清朝对外交往采取闭关政策,理解其作用
A进步方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自卫作用
B消极方面:阻碍手工业发展,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的交流,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二、农作物引进新品种:
16世纪从国外引进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
三、松江是棉纺织中心,杭州、湖州也是棉纺织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四、明朝制瓷业以青花瓷为主。
五、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8171.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