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三课自然环境和人口分布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第三课自然环境和人口分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三课自然环境和人口分布

如何创设教学环境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如何让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和人为改造之间的关系?
如何激励学生查找资料和表述资料?
如何将乡土资源和课本教材结合在一起?

历史老师的挑战
新学期又到了,仔细翻看着拿到的课书,汤老师遇到了新的难题。似乎历史的痕迹太少,而地理的专业性太强,这对一名历史专业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新的挑战。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该如何上好这一堂课呢?汤老师坐在办公桌前思索着……
学生的准备
学生们也在为上好这节课而忙碌着……
视觉的冲击
上课的铃声响起,汤老师走进了熟悉的课堂,看着一张张熟悉的脸,先前的紧张和不安顿时消失了……
简单的开场白之后,汤老师放了一组事先准备好的资料片段:这里有黄土高原的窑洞、北美洲因纽特人的雪屋,有南美洲的热带雨林、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哈尔滨的雪地,有奔腾不息的长江水、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有南极洲的企鹅、可爱的大熊猫、澳大利亚的袋鼠……
学生一下子激动起来,教室里有了一些小小的骚动。但伴随着屏幕上问题的出现,教室里又恢复了宁静。
“你看到了什么?”
“雪山、沙漠、大江……”,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
“高原、盆地形容的是什么?”
“热带雨林地区的温度如何?而雪地里的气温呢?”
“黄土高原,顾名思义它的土壤类型属于黄土?那么,大家知道我们这里的土壤又属于什么呢?”
有了上一个学期的知识积累,学生们轻松的回答着。
这下又轮到汤老师出场了,她委婉地说道:“地形、气候和土壤都是自然环境的组成因素,当然除了这三个方面之外,还包括水文、生物等自然因素。
师生间的交流
接下来屏幕出现的是:五种地形的素描图和等高线图。
汤老师望着学生们,问到:“从图上看,人类主要聚居在哪些地方呢?”
“小河边。”
“比较空的地方。”
“地势比较平坦的地方。”
“海拔较低的地方。”
汤老师又问:“为什么分布在这些地区呢?”
“离河近,取水方便,还可以到河里去捕鱼,如果旁边有农田的话还可以用来灌溉农田,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如果发生火灾,还可以紧急救火。”学生的回答虽有些稚嫩,却透出智慧的光芒。
“海拔高,比较冷。”
汤老师告诉大家,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区,由于空气稀薄,很少有人在那里居住。
“那么,沙漠地区比较热,适合人类大规模居住吗?”
“不能。”
“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因为沙漠地区的气温太高,人类不能适应,而且沙漠地区下雨的时间不多,比较干旱,大部分地区不适合农业生产。”
“回答的太好了”,汤老师及时的给予了表扬。
问题还没有结束,汤老师又抛出了疑团:“既然干旱的沙漠地区不适合人类的大规模聚居,那么,能不能聚居在雨量充沛的热带雨林地区呢?”
“老师,不行的。”显然,有同学很着急。“我知道,在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地区,有很多毒蛇,还有食人蚁,太危险了。”
“那么什么地区最适合人类大规模聚居呢?”
“温带地区”……
又到汤老师做总结的时候了。她告诉学生:气温的高低、降水的多少、土壤的好坏、地形的差异、河流的远近、流量的大小使地球上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特征,当然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课堂在延伸
下面的活动我们按老规矩,分组进行。各组来介绍一下我们苏州的自然环境特征。
为了荣誉,各组的成员们都在做最后的准备……
“苏州西临太湖,北面是长江,东部离东海很近,此外还有阳澄湖、金鸡湖等湖泊。水文状况很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很适合人居住的地方,四季分明,气候温润……”
“第一组的介绍很不错”,汤老师评价着。
“苏州地势平坦,平均海拔仅3~5米,属平原地形。土壤为适宜水稻生长的肥沃的水稻土,这使苏州的农业比较发达……”
第二组也有所侧重的介绍了苏州的自然环境特征。
……演说还在继续……
展示你的实力
汤老师的问题又来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发现城市的规模扩大了,而同时农田的面积减少了;经济发展了,厂房增多了,污染严重了,空气质量下降了;路多了,河少了,某些绿化被破坏了……
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既促进了生产,也改变了自身的生活环境,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些破坏。那么,你认为,改造自然环境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赞成利大于弊的举左手!”
“赞成弊大于利的举右手!”
“你的理由呢?”
同学们各执一词,全班迅速分为两个派别,各说各的理,气氛异常激烈。
一场小型的辩论会开场了……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适应。但是,学生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地理的专业性知识含量在逐渐提高,如何将较为专业的知识点深入浅出的表述出来,如何将书本和现实结合起来,如何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是这节课努力的目标和成功的所在。
此外,这节课在选材上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侧重于对乡土资源的利用。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看到的景入手来探讨苏州的自然环境问题,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关于“改造自然环境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则把理论和现实的碰撞带进了课堂,既是巩固知识点的良方,又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利剑。

§2人口的分布
ThedistributionofPopulation

1、充分利用地图资料,知道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使学生学会分析人口分布特点的原因。
2、重点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3、结合书上的“活动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知识的拓展能力。
4、利用练习,进行知识的巩固。

地图册、自制幻灯片

读图指导法、启发式

一、世界人口
1、分布特点
2、原因
(1)自然环境
(2)社会因素
3、稠密地区最稠密:南亚、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
第二密集地区:西欧
第三密集地区:美国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周围
4、稀疏地区
二、中国的人口分布
1、特点:不均衡
2、人口地理界线:黑河——腾冲线
(1)东南:
(2)西北:

(复习)略。
(导入)你们知道我们的地球上现在有多少人吗?
他们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人口的分布
(看一看)看书本P19图。世界人口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有的地方人很多,有的地方人很少
——还有的地方没有人定居
(提问)是什么地方啊?
——南极洲
所以,在今天的联合国国旗的世界地图上没有南极洲。(看图)
(看一看)颜色最深的有哪些地区?
(学生回答)略。
(提问)颜色深说明这个地区的人口分布是稠密还是稀疏?(介绍,我们一般形容人口的分布特点可以用“稠密”和“稀疏”)
(讨论)你们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活动)略。
(过渡)说完了世界,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的人口分布情况。
(看一看)看地图册P16页,中国的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分布同样不均衡
(提问)哪些地区人口比较稠密?哪些地区人口分布比较稀疏?
——东南稠密,西北稀疏
以什么线为分界?
——漠河-腾冲线
(练一练)结合书上的“活动区”展开。
(学生活动)略。
(讨论)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在哪里?
(学生活动)略。
(总结)结合板书。
(巩固练习)见填充图册

相关知识

自然环境


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环境(共2课时,第1课时)
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第一大洲,并说明依据。
2、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3、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学习过程学案备注
一、世界第一大洲
试着描述自己家庭住址。1.你家住什么村(社区)门牌号码多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

(一)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回答
1、见书P3活动1
2、比较亚洲与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2、
(二)读图6.2亚洲的范围,完成要求
1、见书P3活动2
2、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范围,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三)结合以前所学,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四)读图6.4亚洲地理分区,完成要求
1、见书P4活动4
二、地形和河流
听歌曲《亚洲雄风》,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
(一)读图6、5回答
1.看图例,注意海拔5000米以上,3000-5000米,以及200米以下分别用什么颜色表示。然后找出这几种颜色分别在图中的哪些区域。

2.讨论:从以上可以得出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

3.在图中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指出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体会亚洲地势的特点。
4.如果我们沿着30°N纬线把亚洲切开,看到的地形剖面图会是下面的哪一幅呢?
5.亚洲这样一种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对其河流的流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找出长江、黄河、湄公河、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鄂毕河、叶尼塞河,看看它们各流入哪个大洋,并说说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

(二)读图6.7、6.8说说亚洲和北美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自我检验:(见学习与评价)

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环境(共2课时,第2课时)
学习
目标1、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及相关资料说明亚洲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2、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学习过程学案备注
三、复杂的气候
1、请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明亚洲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

2、读图6、9亚洲的气候类型回答
⑴亚洲主要有哪几种气候类型?为什么复杂多样?

(2)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3)北回归线穿过哪些气候类型?
(4)观察北纬30度穿过的气候,有何特点?
3、读图6、10回答
(1)比较雅库茨克和孟买两地的气温状况,分析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2)比较哈尔滨和乌兰巴托的降水状况,分析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
4、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及阅读材料《被淹没的土地》,说说亚洲季风气候降水特点及其对农业有何影响?

5、读图6、12说明非洲气候分布有何特点?

自我检测:(见学习与评价)

第六章第2节人文环境(共2课时,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阅读统计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
3、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学会分析不同地域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背景。
二、学习过程
学案备注
(一):人口众多
仔细阅读课本P10第一段,图6.13、6.14,完成下列问题:
1、2000年,世界人口亿,亚洲亿,占世界人口%,、和是亚洲人口稠密地区。
2、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个,其中亚洲有_____个。
读课本P11图6.15,回答:
3、按人口数量排序,亚洲排在世界第位,排在第二位、第三位的分别是洲,洲,人口最少的是洲,没有人居住的是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亚洲位于第位,位于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分别是洲和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洲。
4、亚洲众多的人口,对__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对土地的压力使土地和粮食生产产生了恶性循环,结合P11材料完成课本P12表格。
(二):复杂的文化
请仔细阅读课文P12第一段及阅读材料,你一定会回答下列问题:
1、亚洲大小民族共______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的_______,人口最多的民族是_____。亚洲是一个多民族的大洲,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创造了各自的文化,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这三大文化的发祥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地区最明显的共同点:都是位于河流的_____游,属于冲积平原,水源稳定,土壤肥沃;从温度带来看,都位于_________带;从海陆位置来看,都处于________地区(内陆或沿海),降水_____。
由此可见,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2、读图6.17,根据他们的生活习惯推测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3、在教材14页表中填写出与自然条件或民族习俗相关的图的标号。
三、自我检测(见填图册P5第二题1、2、3)

第六章第二节人文环境(共2课时,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阅读地理图表及分析数据,了解亚洲各国家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原因。
2、了解三类产业的划分及在不同国家中所占的比重。
二、学习过程
学案备注
(三)经济发展差异
请仔细阅读课文P14第一段和P15第一段,回答以下问题:
1、亚洲中的发达国家是_____,大部分国家属于____________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很_______(大、小)。
那么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呢?请你仔细读P15图6、18,你一定能回答下列问题:
1、亚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最少的国家是________,多的是少的_____倍。
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低于500美元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结而言,亚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差距________。
4、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处于()水平
A高等B中等C中下等D低等
通常,人们把社会生产的各部门分成三类产业,请同学们图P16的材料和图6.19,找出答案:
1、社会生产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类产业。
2、比较这些国家的三类产业构成,说说它们的差异:发达国家日本_____产业比重很小,_______产业比重最大。发展中国家缅甸以_____产业为主。总的来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_____产业比重越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低的国家,____产业比重越大。

三、自我检测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
2.据图分析日本地形特点及其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3.指出日本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学习过程
学案备注
一、东亚岛国
1、学生自学
日本领土由、、和四大岛及其附近多个岛屿组成;位于东部,西北部。按世界的人种分,日本属于人种,日本居民中人数最多的民族是民族。
2、合作交流:
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日本的经济有何影响?

二、多山的地形
1、自学:(结合P18日本地形图)
日本的地形以为主,沿海平原狭窄,最大的平原是。且多多。日本的最高山峰是山,它是一座火山
2、合作交流:
试从板块运动学说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三、温湿的气候
1、学生自学
日本主要气候属气侯和气候,气候特征明显。太平洋沿岸夏秋季节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是。
2、合作交流:
讨论日本河流短小湍急的原因。
自我检测(学习与评价)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经济状况,知道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和经济发展的有利、不利条件。
2、知道日本主要工业门类,了解日本主要工业城市的分布及重要港口,探讨日本工业集中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原因。
3、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二、学习过程
学案备注
一、阅读课本21-22,完成下列各题:
1、日本的哪些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靠进口?主要来自哪些国家和地区?
2、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3、日本的贸易对象主要有、和。
4、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读P23图7.13,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上找出日本的下列工业城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
2、想一想: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哪里?为什么这样分布?


3、日本著名的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是和,位于东京东北约50千米的是日本新兴的科学城。
4、日本的首都是,国花是,日本国内的最高峰是。
5、阅读课文24-25页思考:日本文化有什么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自我检测(学习与评价)

§7.2东南亚(第1课时)
一、学习内容
1、自主学习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
2、进一步提升读图、填图等技能。
二、学习过程
学案备注
1、东南亚的组成
读教材P27图7.18和教材P3图6.4填空:
东南亚包括半岛和群岛两大部分,两者之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海峡,其中与我国直接相邻
与我国隔海相望。
2、东南亚的位置
(1)纬度位置:读教材P26图7.17,寻找特殊纬线,填空:
东南亚的中部被穿过,其大部分地区位于线和线之间,从五带来说,属于带。
(2)海陆位置:读地图册P2~3“世界地形”填空:
东南亚北接洲,南与洲隔海相望,东临洋,西临洋,可谓:“南北连接两大洲,东西沟通两大洋”,被誉为“十字路口”。
3、东南亚的地形(以中南半岛为例)
学生完成教材P31~~32活动题
4、东南亚的气候。
读教材P7图6.9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1)东南亚主要有两种气候类型,中南半岛是气候,马来群岛是气候。
(2)完成教材P30活动题第2题,归纳两种气候的特点。
三、及时反馈
1、学生完成《填充图册》P8~9第一题和第二题。
§7.2东南亚(第2课时)
一、学习内容
1、自主学习东南亚的人文环境(交通、农业和旅游)特点。
2、进一步提升读图、填图等技能。
二、学习过程
学案备注
1、东南亚的交通
学生完成《填充图册》P10第四题的1、2、3、4、5
2、东南亚的农业
学生自学教材P28~~29的内容,填空:
(1)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主要经济作物有
、、和。
(2)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有、和。
(3)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是。
完成《填充图册》P9第三题的1、2。
3、东南亚的旅游
学生自学教材P32的内容,填空:
东南亚绝大多数是种人,有许多的和在此生活。
华人和华侨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旅居国外,区别是放弃了中国国籍,并加入了所在国国籍的人是,仍然保留中国国籍的人是。
我国古代的人口迁移主要的“闯关东”、“走西口”和“下南洋”三种,猜一猜,东南亚的华人和华侨是哪一种的后裔:。
东南亚的旅游景点众多,有缅甸仰光的,印度尼西亚的,柬埔寨的。
东南亚的新加坡因为城市中绿地众多,终年鲜花吐艳,被誉为
“”。
三、及时反馈
1、学生交流东南亚其它的旅游景点。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
2、能够熟练的运用好地图为自学服务。
二、学习过程
学案备注
1、印度的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读教材P35图7.34,印度大致在________纬度到_______纬度之间,北回归线穿过它的________部。
(2)海陆位置:西临________海,东临________湾,南临________洋。
2、印度的地形
三大地形区:北部为________山地,中部为________平原,南部为________高原。
3、印度的气候
(1)大部分地区为气候,全年,一年中分季和季。
(2)每年的月至次年的月,受影响,降水,为季;月至月受影响,降水,为季。
4、完成P35活动题1、2、3
三、自我检测(学习与评价)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找出印度的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说明其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资源的关系。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掌握热带季风气候对印度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学习过程
学案备注
一、读P37图7.38、7.39和7.40,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印度冬季和夏季的盛行风向。
2、孟买的气温、降水有何特点?
3、热带季风气候对印度农业有什么影响?(友情提示:参看课本P39活动题1)
4、思考:(小组讨论)
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最主要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二、完成P37活动题2
三、完成P37活动题1、2
四、读P40图7.43完成下列各题
工业部门分布中心资源条件
棉花工业
麻纺工业
三、自我检测(学习与评价)

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的特点。
2、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填图能力。
二、学习过程
学案备注
(一)地理位置(教材P41图7﹒45):
1、纬度位置:找出并描绘北极圈和60°N纬线,以纬度为主(低、中、高),在五带中以带和带为主。
2、海陆位置:位于_________大陆________部,俄罗斯国土东濒________洋,西临________海和________海,北临______________洋。
(二)地形(教材P41图7﹒45)
1、俄罗斯自西到东,分为四个地形区,依次是_______平原、_______平原、________高原和_________山地。它们之间的分界线是山脉、河和河。地势特点西________东________。
2、完成教材P42活动题1(3)
(三)河流(教材P46图7﹒51)
俄罗斯河流众多,被俄罗斯人誉为母亲河的是___________河,该河全长________千米,是欧洲第________长河,它与________海、________海、________海、________海和________海相通,称为“五海通航”。
(四)气候(教材P7图6﹒9)
1、完成教材P42活动题2
三、自我检测
1、完成地图册P14~15第一二两大题。

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俄罗斯的工业、交通运输和城市的分布。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学习过程
学案备注
一、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和工业
读教材P44图7.48回答下列问题:
1、俄罗斯的自然资源主要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教材P45活动题1
二、俄罗斯的交通
1、完成教材P48活动题1、2
三、俄罗斯的城市和文化
1、学生自学教材P47的内容,填空
(1)俄罗斯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是。
(2)俄罗斯的传统舞蹈是,在首都有著名的场和
宫。
(3)俄罗斯现任总统是,现任总理是。
三、自我检测
1、完成地图册P14~15第三大题。

§8.1中东(第1课时)
一、学习内容
1、自主学习中东关键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
2、进一步提升读图、填图等技能。
二、学习过程
学案备注
(一)总体概况:“热”——世界焦点地区
1、了解“中东”词语的来源(以教师的讲解为主)。
2、中东热在什么地方?(学生自学教材P50的内容概括)。
(二)原因之一:“要”——兵家必争之地
1、中东在哪里?(位置)
读地图册P38—39和教材P3图6.4填空:
中东的大部分位于洲的(分区),中东与西亚的区别:从国家来说:中东==西亚—+。
1、中东的位置特色(三洲两洋五海之地)
学生参考教材P51的地图填空:
中东地跨三洲是指:洲、洲和洲,沟通两大洋是指:洋和洋,濒临五大海:海、海、
海、海和海。
学生完成教材P52的活动题的表格。
(三)原因之二:“多”——石油资源丰富
1、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位置?(三个世界之最)
中东石油的量、量和量均居世界之地。
2、中东石油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湾及其沿岸,主要国家有、、
、等。
3、中东石油的消耗
中东石油绝大部分通过运往、、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三、及时反馈
1、学生完成《填充图册》P17第二题。
§8.1中东(第2课时)
一、学习内容
1、自主学习中东稀缺的水资源和巨大的文化冲突。
2、进一步提升读图、填图等技能。
二、学习过程
学案备注
(二)原因之三:“少”——淡水资源匮乏
1、中东的气候
学生完成教材P54的活动题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填充图册P17第三题)
2、中东的河流
中东主要的河流有河和河,河流水量小,流量短,河流通常流经多个国家,为国际性河流。
(三)原因之四:“杂”——文化差异大,冲突巨大
1、中东的宗教文化
中东是世界上三大宗教的发源地:教、教和

2、被上述三大宗教信徒视为圣城是。
3、阿拉伯国家的风俗习惯
学生自学教材P56的阅读材料,并思考它们的风俗习惯与所处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4、了解“阿以冲突”
学生自学教材P56~~57的活动题。
阿以冲突具体是指和的冲突。
三、及时反馈
1、学生完成《填充图册》P16第一题。

§8.2欧洲西部(第1课时)
一、学习内容
1、自主学习欧洲西部自然环境的各个要素,并学会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2、进一步提升读图、填图等技能。
二、学习过程
学案备注
(一)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教材P59图8.15)
1、纬度位置:描绘北极圈,说明欧洲西部属于五带中的带。
2、海陆位置:欧洲西部位于的西部,支离破碎,许多海洋深入到大陆的内部,北部有海和海,南部有海和海。欧洲西部西临洋,北临洋。
(二))欧洲西部的地形(教材P64图8.23)
1、根据上图填写下表
半岛
山脉
平原平原
山脉
半岛
山脉半岛
山脉半岛
山脉
2、根据上表的内容分析:欧洲西部的地形类型以和
为主,地势特征是高,低。
(三)欧洲西部的气候(教材P63图8.22)
1、气候类型:欧洲西部主要由三种气候类型:西部是气候,中部是气候西部,南部是气候。
2、气候特征:分析离海洋的远近与它们气温变化和降水量的大小的关系:距离海洋越近,气温的变化越,降水量越,距离海洋越远,气温的变化越,降水量越。
3、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区别
主要特征
气候类型气温降水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夏降水,分配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夏降水,分配
(四)欧洲西部的河流
1、欧洲西部的最长的河流是河,河流数量,流程,大多流经多个国家,是国际性河流。
三、及时反馈
1、学生完成《填充图册》P18第一题。
§8.2欧洲西部(第2课时)
一、学习内容
1、自主学习欧洲西部的工农业生产和高度发达的旅游业。
2、进一步提升读图、填图等技能。
二、学习过程
学案备注
(一)高度发达的经济(教材P58~59)
1、欧洲西部人中稠密,国家众多,绝大多数是国家。
2、欧洲西部有目前世界是最成熟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简称:,现有成员国个,总部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3、欧盟的高层领导:①“欧盟总统”——赫尔曼范龙佩(比利时首相),②“欧盟外长”——凯瑟琳阿什顿(英国)
4、欧盟成员国的密切联系:学生学习教材P58图8.14,加以归纳。
(二)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教材P64图8.23)
1、欧洲西部的工业以业为主,本区许多国家从国外进口、
、,向外出口、、和工业制成品。
2、欧洲西部主要工业区的分布:比较图8.15和图8.18分析该区的工业最主要分布在、和三个国家。
(三)传统的畜牧业(教材P63图8.22)
1、欧洲西部的农业生产以为主,世界上著名的乳畜大国有
和,其它的乳畜大国有、和。
2、欧洲西部人们的主要食品有、和。
3、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①气候条件:
②地形条件:。
4、欧洲西部高超的乳产品加工技术(学生自学P62的“阅读材料”)。
(四)繁荣的旅游业(教材P65图8.24)
1、学生完成填充图册P20第三题。
三、及时反馈
1、学生完成《填充图册》P19第二题。

§8.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1课时)
一、学习内容
1、自主学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自然环境的各个要素,并分析内在关系。
2、进一步提升读图、填图等技能。
二、学习过程
学案备注
(一)做一做
1、学生自主完成填充图册P21~22第一、二大题。
(二)说一说
1、学生根据所做的题目,说说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自然环境的认识。
(三)理一理
1、填写下表,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自然环境有系统的认识。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特征主要地形区
主要地形类型
地势特征
气候气候分布特征
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自然景观北部:
中部:
南部:
主要河流
三、及时反馈
1、师生合作完成教材P72“活动”第1、2题。
§8.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2课时)
一、学习内容
1、自主学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人种和工农业生产。
2、进一步提升读图、填图等技能。
二、学习过程
学案备注
(一)黑种人的故乡(教材P58~59)
1、世界的主要人种的种人、种人和种人,中国人是
种人,生活在非洲的主要是种人。
2、学生完成教材P69“活动”第2题。
(二)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教材P64图8.23)
1、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具体表现为:
这种经济模式的弊端是:(1)
(2)。
2、学生完成教材P70“活动”第1、2题。
3、学生完成填充图册P22第三大题。
(三)人口、粮食与环境(教材P63图8.22)
1、非洲的人中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
2、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人口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
(1)
(2)
三、及时反馈
1、学生完成教材P72“活动”第3题。

§8.4澳大利亚(第1课时)
一、学习内容
1、自主学习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
2、进一步提升读图、填图等技能。
二、学习过程
学案备注
(一)地理位置(地图册P4—5“世界政治地图”)
1、从南北半球看,澳大利亚位于半球,从东西半球看,澳大利亚位于半球。(半球位置)
2、澳大利亚的中部被线穿过,位于五带中的带和
带。(纬度位置)
3、澳大利亚北与洲隔海相望,南与洲隔海相望,东临
洋,东临洋。(海陆位置)
(二)地形(教材P75—76“澳大利亚的地形)
1、澳大利亚的地形单元分东中西三大块:从地形类型来看:东部的大分水岭是,中部是,西部是。
2、地势特征是高,低。
(三)河流(教材P75—76“澳大利亚的地形)
1、澳大利亚的河流数量,流程,虚线表示此地的河流多为
季节性河流。
2、澳大利亚的河流主要有河和河。
(四)气候
1、学生填充图册P24第二大题。
(五)植被
1、澳大利亚主要的自然景观是和。
三、及时反馈
1、学生完成填充图册P23第一题中的1、2、3、4、5。
§8.4澳大利亚(第2课时)
一、学习内容
1、认识澳大利亚美称的含义,并分析其原因。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学习过程
学案备注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在澳大利亚的国徽(右上图)中有两种该国的特有动物,它们是动物界的跳运名将——,和体形庞大的,此外,还有其它的特有动物,如善于游泳的,憨态可爱的。
师生共同完成教材P73—74活动题1、2。
(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教材P64图8.23)
1、澳大利亚的业发达,是世界上数和出口最多的国家。
2、澳大利亚主要出口的农牧产品有、和。
3、澳大利亚的农牧业主要分布在(地形单位),主要气候类型是。
(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教材P77图8.40)
1、澳大利亚主要的矿产资源有、和。
2、澳大利亚的煤矿主要分布在沿海,铁主要分布在沿海,金矿主要分布在地区。
(四)澳大利亚的城市
1、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区,首都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和港口城市是,全国第二大城市是。
三、及时反馈
1、学生完成填充图册P24第三题。

第九章第一节美国(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会利用数字、图表等资料分析说明美国的民族、种族的构成。
2、能够通过查找地图确认美国的领土构成及其地理位置。
3、知道美国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二、学习过程
学案备注
一、移民国家
(一)读下列材料,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
美国几名公民的祖籍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祖先是英国人。
著名科学家爱恩斯坦是德国出生的犹太人。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杨振宁出生在中国。
著名篮球运动员“飞人”乔丹的祖先来自非洲。
说明的问题
(二)读课本80页课文、81页阅读材料和图9.2:
1、说出美国的人种构成。
构成.
2、各国移民在美国经过长期的融合形成了一个什么民族?民族.
3、华人和华侨在哪些城市比较集中?对美国作出了哪些贡献?
比较集中的城市、、
贡献
(三)读课本81页图9.3,思考:
几个人的对话反映了美国存在什么问题?
你有什么感想?
二、美国的自然环境
读P82美国地形图,思考:
1、说出美国的领土组成,描述本土、夏威夷州、阿拉斯加州的位置特点。
领土的组成有、、组成。
本土位于大洲,东临洋、西临洋、南临湾。
阿拉斯加州隔海峡与相望。阿拉斯加州位于群岛上,属于洲的国家。
2、找出美国主体所临的海洋和国家,并指出他们在美国主体的哪一方位。
东临洋、西临洋、南临湾、北临国家。
3、找出落基山、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五大湖、密西西比河,说出美国地形分布特点。
地形分布特点是分为、、三部分,西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地。
三、自我检测(学习与评价)

第九章第一节美国(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在美国农业分布图上说出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并综合分析每个农业带的成因。
2、知道美国工业在世界的地位。
学案备注
(一)、读P84图9.8,说出美国降水量的分布特点。由向递减。
(二)、读课本83页阅读材料,分析美国农业在世界的地位。
(三)、观察美国农业生产的图片P83图9.6和图9.7,总结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特点
(四)、读P85图9.9,思考:
1、找出美国主要的农业带。
2、根据图中A、B、C三项注释,归纳影响农业带的主要因素。
3、参照A、B、C三项注释的思路和方法,完成图中D、E、F的注释。
(五)、学生讨论:
1、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好处是什么?
2、农业专业化生产的好处是什么?
3、美国农业的发展对中国有什么启示?
(六)、读P86图9.12完成下列各题。
1、找出美国主要工业区。并分析工业区的形成原因。
2、找出美国主要城市:华盛顿、纽约、芝加哥、休斯顿、西雅图、洛杉矶、旧金山。
三、自我检测(学习与评价)

第九章第二节巴西(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2、通过读图,了解巴西的位置、地形和气候,及具有特色的拉丁文化。
二、学习过程
学案备注
(一)、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巴西是洲最大最多的国家,这里的土著居民是人,种人占一半多,种人占40%,种人占6%,印第安人不到。
(二)、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位于与(纬线)之间,在地球五带中,巴西大部分地处带。
2、海陆位置:东部濒临洋。
(三)、地形和气候
1、地形:国土的1/3是平原,属于气候,
国土的2/3是高原,属于气候。
2、巴西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和世界上最大的
高原。
3、巴西气候类型以气候和气候为主。
(四)、河流
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覆盖了地球上最大的(森林),由于其在环境方面的巨大效益,被称为,由其冲积成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三、自我检测(学习与评价)

第九章第二节巴西(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对比巴西过去和现在的经济结构差异、了解巴西经济发展历程。
2、分析热带雨林危机和城市化问题,并找出相应的措施。
二、学习过程
学案备注
(一)、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1、巴西的东南部主要分布着矿,露天铁矿是巴西最大的铁矿山,水电站位于河上,由和合建。
2、仍然是巴西的国民经济基础部门,其中,热带经济作物如、、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农作物集中分布在哪里?(结合P93图9.22)
3、读P93图9.22,有哪些主要的矿产?
重工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城市?
(二)、热带雨林的危机
1、巴西北部有河,覆盖着地球上最大的,60%在境内。
2、结合96页活动,谈谈你对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

(三)、城市化问题
1、巴西有亿人口,城市人口占人口总数的,巴西最大的城市,首都。
2、做98页活动1
三、自我检测(学习与评价)
第十章极地地区
一、学习目标
1、能够在南北极地区图上辨别极地地区的范围、位置及经纬线特点和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差异。
3、了解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二、学习过程
学案备注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请同学们从极地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
北极地区:位于北纬以北,中心位置是洋,周围被
洲、洲和亚洲环绕。
南极地区:位于南纬以南,中心位置是大陆,周围被太平洋、洋、洋环绕。
2、分析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
南极气候:、干旱、。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和。
北极气候:气温(高于或低于)南极,降水(多于或少于)南极,风速(大于或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
3、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
南极:;北极:。
4、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1、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并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
崛起在乔治王岛上,在西经度,南纬度附近。中山站耸立在上,在东经70度,南纬70度附近。
2、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
3、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三、自我检测(学习与评价)

地图第三课时


地图第三课时

1.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3.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学生准备:尺子、铅笔、白纸、小地球仪、剪刀、彩笔、胶水、橡皮泥或泡沫塑料、海绵、玻璃片。
2.教学器材:大地球仪、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图、北京市地图、校园平面图)、投影仪或计算机、等高线模型。
3.教学课件:
计算机演示——①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②经纬先的三种画法、③等高线的画法、④等高线的形状、⑤地形剖面图画法。
投影片演示——①有指向标地图、②有经纬网地图、③地形剖面图、④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

(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1、假如我们随旅行团到达了黄山,你需要一张什么地图?(黄山导游图)
2、2001年9月11日美国世贸大厦被炸,此事轰动了世界,我想知道美国在哪,应该选择什么地图?(世界地图)
3、有一个外地人来北京观光,他住在北京站附近,想去颐和园,不知道要乘什么车,怎么办?(买一张北京交通图)
(过渡)通过这些小事例,我们可以知道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的获取有用的信息。
(板书)一、地图的种类
(学生活动)一学生朗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第三段
导游图、交通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地形图、气候图、等等
教师挂出图幅大小相同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
(学生活动)
每两人一组上前观察着两张地图有什么不同;
每个小组讲讲自己观察的结果;
学生试着总结一下规律
教师启发学生观察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地图包括范围的大小、地图内容的详略。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不同,所反映出来的信息也不同。
(板书)二、比例尺的大小
(讲解)比较两幅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就要将其转换成分数式,这时分子都是1,若分母大比例尺就小,分母小比例尺就大。世界地图的比例尺小,中国地图的比例尺大。
(学生活动)分析教材提供的“中国地图”“北京地图”,小组讨论这两幅图的比例尺、范围、内容有什么不同,并填写表格。
(巩固练习)
解决以下问题应选择什么比例尺的地图
去一个城市旅游,想知道这个城市的位置
想知道这个城市更多的情况
在这个城市地图上找到某个景点
(过渡)地图上的比例尺,一方面反映地图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程度,另一方面可以用来量算距离。
(学生活动)利用教材提供的“北京地图”,分三大组分别进行:
量算北京市最西端到最东端的直线距离;(一组)
量算北京市最北端到最南端的直线距离;(二组)
量算北京城区到天津城区的铁路长度大约是多少。(三组)
(提问)地图上两算两地间的直线距离比较容易,量算曲线距离呢?
(学生活动)1.第三组的同学介绍他们是怎样做的。(可做演示,组内同学可以补充)
2.说说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用来量算曲线距离?(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板书)三、地图的发展
随着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地图信息的获取和呈现方式日益多样,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选择和使用地图。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提供的图文资料“现代高科技地图的应用”
(课堂小结)人们的许多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就会涉及到地图的种类、比例尺的大小、内容的详略等。掌握这些地图的知识,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一、地图的种类
二、比例尺的大小
三、地图的发展

第三课(学案) “开元盛世”


唐朝全盛时期,小小的县城也有上万户人家;色泽上好的稻米和洁净的小米,堆满了官府和大户人家的粮仓;各地的道路上没有豺狼虎豹,出门远行用不着选择吉日。你知道这是唐朝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景象吗?历史上把这一统治时期称为什么?

上图中面对唐玄宗的人后来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宰相。你知道他是谁吗?你能说一说这位宰相的故事吗?唐玄宗当时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唐朝出现了“开元之治”的局面?

同直辕犁相比,唐朝农民改进的曲辕犁犁架小,便于回转,操作灵活,既利于深耕,也节省了畜力,是当时最先进的耕具。唐朝农民创制的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可以随流水自行转动,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此外,你还知道唐朝出现了哪些领先世界的生产技术?能说一说吗?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描绘长安城的诗句。唐都长安规划整齐,与当时欧洲的罗马和西亚的君士坦丁堡并称为中世纪世界三大名城。你知道唐朝都城长安的城市布局和城市繁荣的盛况吗?

通过本课学习,你会对唐朝的繁盛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1.假如你是唐朝的一位农民,请向同学们描述你一天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当时你都使用什么劳动工具,种什么,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用什么。

2.假如你是唐朝时的一位政府官员,要带领一个来自外国的使团参观长安城,你能准备一张长安城的平面图吗?利用它,你可以向外国使节介绍长安城的情况,带他们到当时最繁华的商业区东市和西市去逛街,并介绍当时唐朝的名优产品:唐三彩、青瓷、白瓷、茶叶及各种丝织品。

3.本课主要介绍了唐朝全盛时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的发展情况,你可以通过识图的方法(如课文中的曲辕犁图、筒车图、青瓷和白瓷图、长安城平面图),来了解唐朝经济的发展情况。你也可以制作并完成以下表格,以便归纳概括知识。

生产部门

发展情况(主要成就)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内容最能说明唐朝丝织技术的高超?()

A.唐朝的丝织品品种很多

B.唐朝的丝织品颜色丰富多彩

C.身穿五件丝绸衣服,仍可透过丝绸衣服看见胸前的黑痣

D.唐朝的丝织品数量多

2.在唐代陶瓷业中,有“类玉”“类冰”称誉的是()。

A.越窑青瓷B.邢窑白瓷C.唐三彩D.景德镇瓷器

3.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A.长安B.洛阳C.扬州D.成都

4.唐都长安中的商业区是()。

A.肆B.邸店C.坊D.市

二、材料解析题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1)这是唐朝哪位诗人写的诗歌?其中的“开元”是哪位皇帝的年号?

(2)根据诗歌的内容,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一时期的社会繁荣景象。

唐朝时,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手工业生产的进步,农副业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大规模地进入流通领域,商业贸易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商品种类增多,交换规模不断扩大。

当时全国出现了多个商业大都市,如长安、洛阳、太原、扬州、成都等。唐都长安以纵贯南北的朱雀大街为界,设有东、西两市,并委派专门官吏进行管理。市内出售货物的店铺称“肆”,经营同类货物的肆集中在同一区域称“行”。唐代规定:“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东、西两市各有二百二十行,数千肆,四周还有许多供商旅居住并兼作存储与批发货物的邸店。东市肆邸千余,货物山积,商贾云集;西市住有西域以及波斯、大食商人,“胡风”“胡俗”流行。

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唐朝还出现了柜坊和飞钱。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即钱币的汇兑,类似后世的汇票。各地商贾将货款委托给各道设在京城的办事机构进奏院,领取半联票券,持券可游走四方,合券则可在京城或回本道取钱。“飞钱”的出现,克服了铸币不便大批携带之弊,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请你结合本课所学内容,通过上网或一些课外的途径,查找有关唐朝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料和描写唐朝都城长安的唐诗,发挥想象力,以一位外国商人或留学生的身份,谈谈你在唐都长安的所见所闻。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816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