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心园春雪》说课稿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心园春雪》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园春雪》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具有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欣赏是初一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心园春雪》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的首篇诗词,学好这一课有利于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对培养学生诗词欣赏能力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教材简介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毛泽东率部准备渡河东征,在到达清涧袁家沟后,他亲赴黄河畔观察地形,目堵北方雪后风光,俯瞰北国大好河山,于是挥毫泼墨绘出这壮丽的画卷。这首词上阙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上下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空前的抱负以及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3、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确立及依据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根据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口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结合教材本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内涵。

2、领会词人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念,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3、学习探讨赏评诗词。目标1和目标3侧重能力目标,目标2侧重德育目标。这是符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关于教育目标分类六级认知理论的。教学重点古典诗词的教学主要有两大块,一是理解诗词内容,二是能欣赏诗词。因此我设计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初步赏析这首词教学难点初一的学生,对诗词的内容理解还容易些,但是要进一步去赏析诗词确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设计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如何赏评诗词

二、说方法和手段

1、说教法朗读法“三分诗七分读”,诗词教学必须将朗读活动贯彻到课堂始终。这节课我运用了听范读、自由读、齐读、个别读、纠正读、模仿读、分角色轮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在读中欣赏、领悟词的语言和意境,用读表现词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从而融会贯通,与作品融为一体。依据:诗词音韵和玄旨优美,语言凝炼,感情丰富,适于朗读。点拨法学生的理解有限,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启发点拨。在学生视听课文的内容和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动用联想和想像体会词的意境,如“望”字,如“惜”字。特别是当学生经过讨论自选一个角度赏评诗词的时候,学生回答,教师需进一步点拨,可以让学生的思想观点由模糊变为清晰,由不确定变为肯定,从而充满信心,同时也得到鉴赏水平的提高。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讨论法本节课主要在理解课文内容后自选角度赏评课文时使用,这个问题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我设计让学生前后桌讨论,然后发表交流,教师从旁点拨。依据: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想;便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

2、说学法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尝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叶老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这节课教学过程中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音美的同时,教会了学生学习诗词重要的方法—诵读法。这节课是一个很好的引子,学习一首诗词,要先整体感知,随后了解背景,进一步理解诗词,最后能鉴赏诗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学习诗词的流程,同时也培养学生初步赏析诗词的能力。此外,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例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3、说手段利用多媒体优势,播放视频《沁园春雪》,出示写作背景,提出问题,板书,这样直观感性便捷,既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想像的翅膀,理解词的主题和博大的意境。同时也能增加课堂容量。

三、说教学时间这首词我安排一个课时。词的内容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有充足的时间去安排学生对这首词进行初步的鉴赏,一个课时已经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了。

四、说教学流程

1、导入同学们,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很高雅的一种文学形式,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的美称,特别是古典诗词,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毛泽东就是一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他的一生,不仅在临床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地默诵吟哦、写诗赋词。泱泱诗国的文化甘露,浸润、哺育了毛泽东这位诗风雄奇的伟大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我们有幸来学习欣赏这“伟大的篇章”中的一篇--《沁园春雪》。七年级的学生接触古典诗词不多,对词的兴趣爱好还没有形成,对毛泽东的了解恐怕也只停留在政治家的层面。设计这段导语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同时了解毛泽东作为古典诗词的爱好者和伟大诗人的一面。这一环节需要一分钟。

2、看视频《沁园春雪》,正读音,整体感知课文利用多媒体,通过视听《沁园春雪》,带学生进入一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无比壮美的北国雪景图,让学生对全词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这样可以一开始就给学生形成感性上的认识,也给全词定下一个磅礴大气的基调,也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朗读树立一个较好的模仿范例。正读音,这些字音有些是容易读错的字,落实这一步,也是语文基础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需要三分钟。

3、了解写作背景唯有了解了写作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首词,才能很好地去体会在那样的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面对如此壮丽的祖国大好河山毛泽东胸中涌动的壮志豪情。这一环节需要一分钟。

4、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气势。读是主要的教学方法,通过读去理解词,去口味词。下面有关朗读的教学流程就不再重复说了。这一环节需要两分钟。

5、品读上阙,理解作者的感情

(1)总写了什么内容?

(2)哪个字在上阙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引起哪几句话?写了哪些具体事物?

(3)上阙哪几句是想像?

(4)上阙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这些问题都比较容易解决,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上阙的内容,从而为后面的赏评打下基础。这一环节需要八分钟。

6、品读下阙,体会毛泽东的伟大抱负

(1)作者对古代的英雄是怎样评价的?

(2)作者在评论这些英雄时,又用了哪个字?管到哪一句?

(3)结合原文与你自己的理解,体会这个惜字有哪些意味?

(4)哪一句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5)作者是怎样将上阙的写景和下阙的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也是不难解决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下阙的内容,了解过渡句的作用,也为后面的评赏打下基础。这一环节需要八分钟。

7、初步赏评这首词这首词千锤百炼,精妙绝伦之处可以说比皆是。请你以“《沁园春雪》妙就妙在----”为开头,自选一个角度赏评课文。这是这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先组织学生前后桌讨论,再举手发言,教师作点拨点评。举个例子来说:有学生从修辞的角度赏评,却没有说到拟人,教师可以提示:“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教师视具体情况而作结。最后师生一起总结这首词妙在什么地方。这一环节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不主,通过全班合作大家相互补充。一是看学生对这首词是否理解,更重要的是对这乎词的特色进行整体性观照,重在品与赏。培养学生初步赏评诗词的能力。这一环节是个难点,安排学生五到六分钟的时间讨论,然后初步鉴赏,教师点拨,共安排十八分钟。

8、学生饱含感情地进行朗读,背诵,教师激情寄语作结通过讲与评,学生对这首词应该已经有了很多的感情,所以最后让学生朗读一定可以读得激情澎湃,然后当堂背诵。这是趁热打铁,有利于仍沉浸在词的情感氛围中的学生带着理解和感悟记忆积累,这样比课后背诵效果要好。最后教师以饱含激情的语言作这节课的最后寄语:同学们,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有这样一句话:“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十一年后,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毛泽东豪情万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愿同学们也能树立远大的抱负,成为21世纪的风流人物!这样的寄语,不仅是毛泽东的两篇《沁园春》的一问一答,更重要的是想继续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的豪情壮志。这最后的教学内容安排四分钟。

五、说板书设计

结合多媒体出示板书体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直观,简洁,明了

精选阅读

初三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说课稿(人教版)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沁园春雪》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这个单元还有以送别为题材的古代歌行体抒情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当代诗歌《恩总理,你在哪里》和《青纱账--甘蔗林》,还有充满革命激情的外国散文诗《海燕》。

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①引导学生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③引导学生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前两点侧重能力目标,后一点侧重德育目标。这是符合美闺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关于教学目标分类六级认知理论的。词的下阙第三层是全词点睛之笔,表现全词主旨,因而定为教学重点;词上阕写景是下阙评古颂今的基础,起铺垫作用,下阕评古是为了颂今--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对初中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提问法和练习法。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全词--听读全词--导读全词,最后分组诵读;从方式上看,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我在寻思上多下功夫。根据认识原理,设计并尝试了连环--顶针提问教学法,四组提问切入顺承深化引伸,力求一气呵成,分别解决词的上阕、下阕、教学重点和难点,且四组提问所辖18个小问题,成语接龙似的一个衔着一个,形成一种追问,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希望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达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目的--这是提问法。

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2个反馈检测题,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这是练习法。

本课采用了《沁园春雪》朗读磁带1件,用于听读训练,直接服务于诵读法;使用《我爱你,塞北的雪》vcd片导入新课,形象生动;《沁园春雪》vcd片和课文插图《江山如此多娇》的运用,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提供了保证。投影仪和打印资料,增强教学直观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这节课在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为此,安排大量的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五人讨论小组讨论活动,把全班分为十三大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导入新课在投影仅上播放vcd片《我爱你,塞北的雪》片断。由滋润着春天的麦苗,迎春花叶的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这样导入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板书课题。

第二步、简介背景展示词人创作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在特定历史时期担负的历史使命,有助于学生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主旨。

第三步、初读全词在解题之后,指名学生轮读上下阙,全班听读,检查学生课前自读情况。针对学生易错字音,借助投影仪进行正音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齐读形式品味词的语音之美,初步感知教材。

第四步、听读全词要求学生闭眼听读,联想优美画面,初步感受词的形象之美,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第五步、导读全词先让学生以五人讨论小组为单位,讨论屏幕上用投影仪投出的四大问题:

一、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二、下阕作者是怎样评论古代帝王的?

三、请找出主旨旬,你怎样理解运用这句话?-

四、有人说词的上阕写景和下阕评古论今没有什么联系,你看呢?

学生经过3分钟小组讨论后,教师将早先设计好的四个大问题之下的18个形成顶针特色的连环问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深地进入课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这18个小问题是:

1.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北国雪景图板书景)

2.作者欣赏北国雪景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千米高的塬上)

3.登高就能--(远眺),词的上阕有一个字能表达这个意思,这个字是--(望)。

4.作者在高处望见了哪些具体的景物?(长城、大河、山脉、高原)

5.(讲析了长城大河两句后)如果说长城、黄河两个名词本身就带有雄壮的气势,那么作者怎样赋予山脉、高原以奔放的气势?(使用比喻、拟人修辞,化静为动)

6.上述感受全是作者看到的吗?(不全是)其中带有很大的什么成份?(联想、想象)

7.除此以外,作者还作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在雪中想象雪后红日当空,白雪交映的壮丽景色)(插入学生诵读训练1分钟)

8.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江山如此多娇)(用投影仪展示课本插图,板书江山多娇)

9.显然这是一个承上句,总括上阕,有没有启下句总起下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0.这说明下阕由景到人,写了哪些英雄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板书评古代帝王)

11.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雄才大略,战功赫赫)

12.作者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介?(惜)(板书惜)

13.(概括惜字用词讲究分寸的表达作用后)词中还有几个类似的作用的字,大家找找。(略、稍、、只)

14.作者这样评论古人,目的是什么?(评古为颂今)(板书颂)

15.歌颂今天的哪种人?(人民大众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板书人民大众)

16.那么主旨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板书主旨)

17.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真正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应看今天的人民大众)(插入学生诵读下阕1分钟)

18.词上阕写景下阕评古颂今,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前者是基础,正是由于江山如此多娇才会引无数英雄折腰,评古颂今就很自然)

这18个小题由易到难,由己知到未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的起铺垫作用,有的起过渡作用,有的其引思作用,有的起活跃气氛作用,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通过连环追问导读方式,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认识大大加深了,本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也基本突破了。怎样在此时趁热打铁,再给予重锤强化?

第五步、赏析全词播放《沁园春雪》vcd片,旨在通过视听感观共同作用,调动学生形象思维积累,从主客观方面同时点燃学生形象思维的火点,使学生形象思维燃起熊熊烈火。

至此,课堂教学达于高潮,似可嘎然而止。然而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反馈越及时越好。我推出2道反馈检测题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两道题围绕着教学目的设置8个选择支项,检查学生教学目标掌握情况。同时,考虑到初三学生面临升学考试,注意考查学生审题的能力,一题要求选出正确项,一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最后一步,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北方雪景画面。这是用教学中以读促写,把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点作法。

以上我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节课有关设想,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沁园春雪教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沁园春雪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沁园春雪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3.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预习导学】

1.查字典,给生字词注音,并读一读。

2.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毛泽东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3.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4.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自主探究】

1.自读课文,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1)词的上阙中作者用“望”字领起了哪几句?

(2)上阙中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哪句?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4)怎样认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

3.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4.归纳总结。请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谈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练习反馈】

1.《沁园春雪》的体裁是________,其中“沁园春”叫________,“雪”是________。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全词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上阕中具体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

2、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百年沧桑之后,又对满堂青年学子深情地说“,”。

(用《沁园春雪》中名句填写)

3、阅读词的下阕,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诗句“稍逊风骚”中“风骚”原指________,句中指________。

(2)“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_______,全句表达的感情是

【拓展延伸】

沁园春长沙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新课
1、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展开对“雪景”的描绘。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代环境,会赋予雪景不同的特点,结合历史背景,导入新课。
3、播放《沁园春雪》的朗读带,或者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字音(如“汗”、“俱”)、停顿、重音和朗读的技巧。
4、给学生两三分钟时间默读体会。
1、畅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景象。
2、结合自己摘抄的描写雪景的诗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体会意境。
3、在听的过程中,纠正字音,划出停顿和重音,初步体会词的感情。
4、在心中默读,体会词的意境和音律。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1、让学生说出上阕中的动词和它们所描绘的景物,学生回答后及时补充和纠正。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示范分析“封、飘、失”所描绘出的北国雪景,重点比较“望”与“看”字的区别,暗示诗人登高望远的观察角度,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其它动词描绘的视觉景象。
3、补充讲解:“舞”,起舞、飞舞,形容披雪的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驰”,奔驰、奔跑,形容白雪覆盖的丘陵如巨象奔驰,并提问:“山舞银蛇”与“原驰蜡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分析:“晴日”映照下的雪景,红色与白色交相辉映,巨大的反差给读者以视觉上的震撼;诗人又把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壮美景象,比做红装素裹的少女,更是想象奇特,比喻确切,并提问学生“欲与天公试比高”中“欲”字的用法。
5、总结诗词写景语言的凝练生动,引导学生通过近景和远景的推移、实景和虚景的交错,发现诗人思维的跳跃和连贯。
1、回答问题:有“封、飘、望、失、舞、驰、比、看”等,分别描绘了长城,黄河,群山,高原和晴日的雪景。
2、根据教师示范的方法,分析词语的用法。“失”描绘出黄河结冰的壮观景象,“舞”和“驰”运用拟物、比喻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生动描绘出群山高原在白雪的覆盖下一望无垠、连绵起伏的壮丽景色,富于生命力。同学问交流阅读体会,补充答案。
3、通过教师讲解,体会诗歌语言的准确、凝练,并回答:“山舞银蛇”和“原驰蜡象”运用了比喻、拟物、拟人和对偶的修辞手法。
4、讨论回答:“欲”字把“山”、“原”拟人化了,生动地写出了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能够根据教师的提示,感受诗歌形象的“诗化”特征,理解诗人借“试比高”抒发内心的豪迈之情。
5、通过概括词中出现的景物,把握诗人的写景脉络,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三、组织活动。绘制“北国风雪图”
1、组织学生分小组,根据对词的分析和理解,修改已绘制的图画。
2、结合图画,指导学生感受白雪与晴日的红白色调撞击,理解“妖娆”的内涵。
3、引导学生发现,长城和黄河并非真实地出现在诗人眼前,诗中的许多景色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勾勒出来的壮丽图景。
1、小组进行活动,总结组内同学对上阕词意境的理解,修改图画。
2、结合图画,选举小组代表,口头描绘词中的景象,尝试总结诗词表现的意境美。
3、通过阅读和教师提示,发现诗中的许多景色是虚实结合,体会到诗人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尝试掌握这种写作手法,锻炼思维,将其运用到写作训练中。第二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诵读上阕词,复习已学内容,进入下阕词的学习
1、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和点名朗读等方式,读出词的音律,回顾上节课的学习过程。
2、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下阕词中所列举的历代帝王。学生回答完后,可视回答情况给予补充。
1、认真配合教师,在读的过程中,温习上阕词的知识点,并感受下阕词的意境。2、畅所欲言,可以结合历史知识和平时的阅读积累回答教师的问题。
二、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下阕词
1、提问:通过诵读全词,你发现上阕词和下阕词就内容而言最大的区别在何处?
2、提问:描写景物和评点历史人物是不相关的内容,诗人是如何将它们联系起来的?
3、总结:这句话前一句承上,后一句启下,由景物自然过渡到历史人物,跨越时空,表现了诗人的大气豪迈和坚定信念。
4、提问:诗人对历代帝王、“无数英雄”是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知道的?
5、组织学生讨论,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并提示学生,作者曾自注:“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但是从文本出发,即根据这首词的内容和语境加以体会和分析,就会认识到,这首词是以作者本人为抒情主人公的,末三句主要是作者自指。1、回答:最大的区别在于,上阕词是写景抒情,下阕词是评点历史人物表达观点。
2、回答:是通过“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连接起来的。
3、结合教师的分析,谈论、体会诗人是如何把写景和抒情结合到一起,自然过渡到对历史人物的评点的。
4、经过讨论和交流回答:诗人对他们是惋惜、感叹的态度,“惜、略输、稍逊、只识”等词语都反映了诗人的态度。
5、讨论,认识到这三句话是全词主旨所在,抒发了作者作为一代伟人的政治抱负和自信。
三、教给学生比较阅读的方法,总结全诗
列举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引导学生从内容、语言和主题三个方面比较阅读这两首同是描写雪景、借景抒情的诗歌,这种比较讨论没有固定答案,关键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
1、分组讨论,主动探究两首诗词的区别:从意境创设、语言风格和主题思想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各抒己见。
2、总结全词,并告诉学生“诗、乐、画”一体的诗歌学习思路和我国“诗言志”的诗歌传统。
3、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共同分享学习经验和收获。四、本课总结这是一首主旨鲜明、气势恢弘、意境壮美的词。通过这首词的学习和背诵,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和“诗、乐、画”一体的学习思路。教师在讲解和引导的过程中应当与学生一样,始终处在鉴赏者的角度,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各抒己见,畅谈自己对词的感受和体验。诗歌语言的分析是零散而琐碎的,抓住重点词语,是解读这首词的关键。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102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