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
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经度时差)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四.板书设计:
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24小时(一天)
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经度时差
5.地方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扩展阅读

七年级地理上册《我们怎样学地理》第一课时教案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七年级地理上册《我们怎样学地理》第一课时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七年级地理上册《我们怎样学地理》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2、在地图上正确辨别方向;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并能根据比例尺,量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能够根据地图的图幅大小、所示范围大小,正确选取比例尺。
3、了解地图的制作原理和地图的分类;实例引导读图尝试,学会判定生活中地图上的方向。
4、体验演示判定方向的快乐;领略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方向的判定、、熟知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四四方方一张纸,世界各地都容纳,有山不能爬,有水它不流。”—引出“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学会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之一。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绘制地图的一般方法
1、自主学习:
读图1-7和图1-8,思考:
(1)、是不是图中那所学校象图中的那样小?画我们学校的校园平面图,要用一张象校园那么大的白纸来画吗?
(2)、把校园中的事物象画美术作品那样真实地画在纸上吗?
(3)、如何让人看明白哪里是教学楼?哪里是运动场?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
3、合作探究:
地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把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比例尺),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
同的地物(图例),并用文字、数字标明(注记)。
地理事物按一定的________缩小,并用_______画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_______,就成为一幅地图。
鸟瞰图—平面图—地图
学习任务(二)地图的分类
1、自主学习:读第7页第一段,思考:地图都有哪些种类?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
3、合作探究:
《肥城市各年龄段人口统计图》、《山东省河流分布图》各属于哪一类
地图?
:一般来讲,阅读地图时,应先看图名,知道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接下来是看图例,了解地图内容的表达方式怎样;阅读地图内容时,应该是先整体,后局部,先综合,后要素。尽量多地发掘地图内容,达到“图”尽其用的目的。
尽管地图的种类多种多样,内容不一,但每幅地图的制作均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地理事物后,用符号、文字来表达地理事物的,所以地图必须具备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学习任务(三)方向判定
1、自主学习:读课本第7页,思考下列问题
(1)地平面上的方向如何判定?
(2)判定地图上的方向:
①普通地图的方向如何判定?在右侧“米”字形示意图中标出。
②指向标地图中如何判定方向?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右图中A点在B点的_______方向。

指向标地图中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箭头前方为北,后方为南;箭头左方为西,右方为东。
正北方
通过实践明确方法:
1、扭身子不如扭图
2、指向标太小可放大
3、为求精确可平移指向标
学习任务(四)比例尺
1、自主学习:请大家自主学习第8、9页,完成下列问题
(1)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例尺可以用、和三种形式表示。三种表示方式的转换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______________
(3)如何比较比例尺的大小?(由分式大小的比较规则,得出比例尺的大小的比较规则)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分母愈大,比例尺愈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
北京市地图
中国地图
比例尺大小
表示范围大小
表示内容详略
(1)两幅图的比例尺哪个大?哪个小?

(2)两幅图表示的范围哪个大?哪个小?
(3)两幅图所表示的北京的地理事物,哪幅图详细?哪幅图简单?《教师精讲点拨】
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表示的内容越。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表示的内容就越

分母
比例尺
表示实际范围
内容
越大
越小
越大
越简略
越小
越大
越小
越详细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医院在学校的______方向。
(2)小明从水电站步行到学校,速度为每分钟50米,则大约分钟可以到达。
解析:(1)首先要看地图上有无指向标。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所指的
北方确定方向,把指向标平移到学校,可判定医院在学校的东南方。
(2)先量得水电站到学校的图上距离为2cm,代入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2/1﹕20000=40000cm),即400m,用距离/速度(400/50=8)即得出时间。
答案:(1)东南方(2)8分钟
2、下列四幅图中,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④①③②B.②④③①
C.②③①④D.③①④②
解析:一般说来,在地图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的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故D符合题意。
3、完成教材10页活动题1、2、3、4、5。
充分用好图中的比例尺数据,并可提供没有比例尺但图幅大小相同但范围明显不同的两幅地图来对比,以深化认识。
通过减0后明确1厘米代表的实地范围,以乘法口算即可。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学会看地图,其中方向判定和比例尺是本节课的重点,我们要学会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记住并应用比例尺定义、公式表示形式及其转化、大小等,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工具”的观念,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能力训练P7基础巩固:2、3、4、5综合运用1、2、4、5
六、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一、学会看地图
(一)地图的制作与分类
1、制作2、分类
(二)地图的三要素:
1、方向: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
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2)比例尺大小与内容简略的关系


这节课重点在比例尺,与数学知识联系密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稍一粗心就会做错,所以这节课重在理解,让学生自己动脑得出结论。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学案

年级:七年级学科:地理

课题: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
课型:新课


1、理解天气、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让学生知道气温的表示符号及读法,日均气温计算方法。
3、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及气温年较差。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

1、气候概念
2、气温的年变化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气温的年变化
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挂图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引言: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前三章的内容,
第1章是地球,
第2章是地图,
第3章是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引导同学回答)
从今天开始,我们进行第三章的学习。
第3章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差异
这一章内容非常重要,是学习以下各个章节特别是区域地理的基础之一,因此,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学习。
(二)学习新知,拓展探究
在没讲新课之前,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同学们昨天收听天气预报了吗?今天是晴天还是阴天,还是有雨雪的天气?吹什么方向的风?风力是几级,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是多少摄氏度?
下面同学们打开书P41,看框里内容,这是1992年9月1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北京地区天气预报”(找同学朗读)
好,从以上天气预报内容,同学们思考,天气预报中说的天气指是什么?(引导学生对应地转报)
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那么同学们再想,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天气预报内容一样吗?(不一样)对,是不同的,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启发同学理解)天气是时刻变化的。
刚才我们说的是北京的天气,如果要讲北京气候就同天气的说法不一样了,北京的气候是: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晴朗,冬季寒冷有雪。
根据北京市的气候特点,同学们思考上述的气候特点是怎样归纳出来的?也就是说什么叫气候?(引导同学总结)
气候:一个地方的多年天气平均状况
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一个地区冬冷夏热,这个特点会不会在几年,几十年内有所改变呢?(不会,因为气候一般变化不大)”
天气和气候我们懂了,下面我们总结一下天气和气候有什么不同?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1时间长短不同。
2、天气时刻在变,气候较为稳定。
同学们根据刚才所理解的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看“想一想”栏目,(找同学回答,教师总结)
好,学习世界气候,先要知道气温,气压和降水的分布与变化,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的测定
人们常说今天很冷,或是很热,这是人们感觉到的大气的冷和热,但是要确切地知道大气的温度,也就是气温,还要看温度表。
1、气温的表示符号及读法
°C读作摄氏度
例如15℃读作十五摄氏度。20℃、-40℃、17.5℃、-16℃(叫同学读)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气温的观测及日均温的计算。
2、气温的观测及日均温计算
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3——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8点、11时、20时、2时进行观测,同学们想一想,每天进行观测,为什么要选14时和2时?(是一天中接近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刻)
下面同学们根据P42、4.3图,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观察这四个时刻气温各是多少度?
计算一下平均气温(7℃+15℃+12℃+3℃)÷4=9.2℃。我们计算出来的这个平均气温就是日均温。
同学们思考,日均温我们会计算了,下面大家思考,怎样用类似的方法,求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
月平均气温=30天或31天的日均温相加,除以30或31所得的商
年平均气温=12个月的平均气温相加:除以12所得的商。
一个地方的气温在一天、一个月、一年当中不是固定不变的的,而是时刻在变化的,下面我们就看一下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在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2时。
2、气温的年变化
以前我们学习过,北半球四季的划分,夏季是哪几个月(6、7、8)冬季包括哪几个月?(12、1、2)最热月7月,最冷月1月,南半球正好相反,最热月1月,最冷月7月。那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就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七月,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我们就把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叫同学在书上画出)
3、气温年较差
和同学一起做“想一想”栏目。
①北京气温年较差26℃-(-4.7℃)=30.7℃
②气温年较差大,冬冷夏热,冬夏气温变化显著,年较差小,冬夏气温变化小(让同学写书上)
(三)小结

七年级上册《我们身边的地理》第一课时教案


七年级上册《我们身边的地理》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教材分析:

课文以问题拉开地理学习的序幕,奠定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向。通过分析我们身边的地理,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教学中应该很好的体现这种思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解决众多与人类自身息息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能力目标:

能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能大胆的就某些地理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讨论能很好的认识到学习一门课程既要有方法又要有良好项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大胆的提出问题。

2.难点:能比较合理的提出问题。

策略和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学生参与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讲解一些有关地理课堂学习和有关作业书写的要求。

2.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学习一门课程,他可以使我们成为像诸葛亮那样,上知天文,下知--?

学生:地理!

老师:对,地理!同学们可以说说学好地理,可以掌握那些知识,学到哪些本领呢?

议一议同学们畅所欲言,大胆说出你的理解,可以长篇大论,也可以一句两句。

教师设问提出问题:学好地里有诀窍吗?

老师:同学们刚才的发言非常精彩,地理知识包罗万象,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学好地理是非常重要的,谁能谈谈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

议一议同学们畅所欲言,大胆说出你的理解,可以长篇大论,也可以一句两句。

议论结束后议一议:

大家天天看蓝猫,看来一定学了不少地理知识。你能提出几个地理问题吗?一年里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的变化?为什么地球上有的地方沙海茫茫,有的地方却碧波荡漾?昔日的海洋为什么变成了高耸的山峰?酷寒的南极大陆为什么沉睡着万顷煤田?为什么浮山后小区的空气如此清新?

动动脑:

请大家谈谈你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了哪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今天提出来大家一起考虑考虑如何?

讨论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课本上提出的部分问题。

动动脑动动口:

看到课本上图片,你分别想到了什么?请大家畅所欲言。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你觉得世界上的人民是按照一个标准生存好呢还是各自选择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好呢?你觉得我们现在的世界还存在哪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你有好的建议吗?(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

总结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了地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风土人情、以及世界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对于我们正确的认识世界非常重要。同学们有愿望有信心学好地理吗?

四、练习

P5思考题1、2

五、作业

仿照P5-1练习设计一道类似的题目

每人建立一本地理资料集,每周搜集部分资料,并提出一个地理问题。

●板书设计: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一、解开地理之“谜”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

●课堂小结、作业:配套练习:

●教学探讨与反思: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27141.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