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知识点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知识点”,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

1.《黄河颂》——光未然,选自《黄河大合唱》。

《最后一课》——都德,法国,小说家,长篇小说《小东西》。

2.《木兰诗》——南北朝,北方,乐府民歌。选自《乐府诗集》

3.生字词

巅峰[dinfng]气魄[qìpò]狂澜[kuánglán]屏障[pingzhàng]

哺育[byù]踱步[duóbù]气氛[qìfn]诧异[chàyì]懊悔[àohu]

惩罚[chéngfá]钥匙[yàoshi]字帖[zìtiè]祈祷[qído]

碾压[niny]嗥鸣[háomíng]山涧[shnjiàn]高粱[goliang]

斑斓[bnlán]缠绕[chánrào]亘古[gèng]默契[mòqì]

田垄[tiánlng]埋葬[máizàng]镐头[gotou]土壤[trng]

丰饶[fngráo]污秽[whuì]耻辱[chr]

4.连词:起连接作用。并列、转折、选择、递进、条件、因果。

和跟同而且,或者并且虽然,如果但是只有,只要因为。

排比(修辞):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

5.《木兰诗》翻译

叹息又叹息,木兰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机的声音,只听见木兰的叹息。

问木兰想什么,问木兰思念什么。木兰也没有想什么,木兰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天夜里看见军中的文告,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哥哥,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父出征。

东面市场买骏马,西面市场买马鞍下的垫子,南面市场买嚼子和缰绳,北面市场买马鞭。早晨辞别爹娘离开,傍晚住宿在黄河边,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的水流声。早晨离开黄河,傍晚到达黑山,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人的战马叫声。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将士们的铠甲。将军身经百战战死沙场,木兰征战多年胜利归来。

回来拜见可汗,可汗坐在大典的朝堂,记最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爹娘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扶持着来到外城。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梳理艳丽的服装。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东阁的房门,坐坐我西阁的床,脱下我征战的战袍,穿上我过去的衣裳。对着窗子梳理云一样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花黄。走出门见同伍的士兵,大家都很吃惊。一同征战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子。

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雌雄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分辨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6.木兰诗知识点

1.写木兰从军原因句子: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句子: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写木兰奔赴战场、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矫健英姿和军情紧急的句子: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思念亲人的诗句: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与“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相似,表现边塞夜景、环境恶劣和军营寒苦的句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6.《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本诗相似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体现出战争的旷日持久与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和天子赏赐多的句子: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8.体现木兰高尚品格、不慕荣利的诗句: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9.写家人对木兰归家喜悦心情的诗句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家人的不同举动,符合每个人的身份、性格、年龄特点,描写出家中的欢乐气氛,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

10.表现木兰归家后喜悦心情的诗句: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11.表现木兰恢复女儿身之后爱美之情的诗句: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12.表现木兰机智谨慎、富有喜剧色彩,给人意想不到效果的两句诗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3.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别真相。

14.“火伴”皆“惊忙”的原因: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扩展阅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知识点汇总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知识点汇总”,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四单元

1.生字词

修润[xirùn]生疏[shngsh]商酌[shngzhuó]恳切[knqiè]

譬如[pìrú]朦胧[ménglóng]累赘[léizhui]别扭[bièniu]

拖沓[tutà]妥帖[tuti]诲人不倦[huìrénbùjuàn]

不耻下问[bùchxiàwèn]颠沛流离[dinpèiliúlí]村寨[cnzhài]

撵走[ninzu]露宿[lùsù]竹篾[zhúmiè]修葺[xiqì]折损[zhésn]

契约[qìyu]监督[jind]循环[xúnhuán]如释重负[rúshìzhòngfù]

悲天悯人[bitinmnrén]

2.文学常识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jun),作家、编辑、教育家。长篇小说《倪(ni)焕(huan)之》,童话集《稻草人》。张中行,学者、散文家。

《驿路梨花》——彭荆(jing)风。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字卓如,思想家、学者。

《陋室铭》——刘禹锡。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示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爱莲说》——周敦(dun)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3.文言文翻译

《陋室铭》翻译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杨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翻译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但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wan),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洁净地挺立。可以远远地观赏,而不可以靠近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就很多了。

4.助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

动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了吗啦呢吧

4.《陋室铭》知识点

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答: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5、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这笔,引用孔子的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了“惟吾德馨”这一主题。

6、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俗务缠身。

7、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8、文章从哪三个角度表现了“陋室不陋”?

室外景——环境之雅

室中人——交往之雅

室中事——情趣之雅

9、文章开头写山、写水,这与陋室有何关系?

用不高的山、不深的水比喻陋室,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陋室有了品德高尚的人居住就不觉得简陋了。作者运用类比论证,证明了全文的主旨。

5.《爱莲说》知识点

1、中心思想:全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2、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节操的思想感情。

2、用原文语句回答:

莲的形象具有的象征意义:

(1)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

(2)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濯清涟而不妖;

(3)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的句子: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知识点

第五单元

一、生字词

迸溅[bèngjiàn]挑逗[tiodòu]笼罩[lngzhào]枯槐[khuái]

遗憾[yíhàn]忍俊不禁[rnjùnbùjn]仙露琼浆[xinlùqióngjing]

褪色[tuìsè]忏悔[chànhu]哆嗦[dusuo]矜持[jnchí]

执着[zhízhuó]着陆[zhuólù]猥琐[wisu]渺小[mioxio]

魂魄[húnpò]幼稚[yòuzhì]颤抖[chàndu]祸不单行[huòbùdnxíng]

瞬息[shunx]涉足[shèzú]芳草萋萋[fngcoqq]幽寂[yujì]

二、词语解释

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

仙露琼浆:比喻酒非常鲜美。

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三、语法知识

并列短语:两个词语是并列关系,没有主次。

偏正短语:的地。(定中关系)名代形+的+名(中心语)

(状中关系)形数量+地+动(中心语)

主谓短语:主语(名、代)+谓语(动、形)

四、文学常识

《紫藤萝瀑布》——宗璞(pu),写作手法:化静为动。多感官互通。物我交融。

《一颗小桃树》——贾平凹(w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

五、议论文知识点:

1、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论点有中心论点、分论点两种,有的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分论点均有。

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的材料、依据。

论据有事实论据(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与史实、统计的数字等);

道理论据(自然科学的定义、定理,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2、议论文的分类:

立论——从正面论述其观点、说明其观点的正确。

驳论——批驳错误观点,然后确立其正确观点。

议论文按论证方式分类可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驳论文的一般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运用典型事例说明论点。用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警句等证明论点通过讲道理来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用正反两方面的道理或事实通过对比来论证。

比喻论证:——用反向事例或事理对比说明论点。用比喻的方式来证明论点。

4、论证结构

基本结构: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

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

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

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

层进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

总分式——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总再分后总。

5、议论文语言

1、议论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逻辑性、生动性。

2、全文论述严密准确,仍用了类似“可能”这样的词。

3、用了几组排比句,其作用是:突出强调了……

用了几组比喻句,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描写了……

4、用排比段开头:使语言更优美

6、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7、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

(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强调……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

(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1.《春》朱自清

一、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朗润泽

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

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

老舍:济南的冬天
潮羽-365读书

一、作者简介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温晴:温暖晴朗

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秀气:清秀。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澄清:这里指水清澈见底

贮蓄:存放,储藏

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3.雨的四季刘湛秋

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而又美丽的旋律,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一、作者 

 刘湛秋1935年10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二、思考:

1.文章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1)更有韵律美

(2)文章写的不单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

“四季的雨”:单纯强调“雨”,显得呆板、生硬。

“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2.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春雨:柔情而生机

夏雨:热烈而粗犷

秋雨:端庄而沉思

冬雨:自然而平静

3.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什么?

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使灵魂得到净化。

4.四季的雨有什么特点,给整个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

5.分析文章的语言特征

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效果?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6.“春雨图”这段文字是如何写春雨的?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

是间接描写。这段文字实际上写的是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确切的说,这应该是一幅“春雨初霁”图,因为它展现的是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作者的笔墨主要放在了春雨给世界带来的变化上。

7.作者说:“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那么在春雨到来之前“世界的姿容”是什么样的呢?

植物是僵硬的,颜色是昏黄的,空气是干燥的,整个世界是寂静的,然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来了,一切都变了。

8.春雨图中作者都描绘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树、水珠子、水雾、小草、空气等

9.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在写景上有许多亮点,你认为春雨图中有哪些亮点?

树:“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

如果把“特别明亮的”去掉,是否影响表达效果?——影响。

“特别明亮的”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花:把花苞滴下来的水珠子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一滴水珠尚且如此娇媚,那么那朵花呢?那个春雨浸润下的春天呢?一定是更加美艳动人吧!

水雾:或浓或淡的水雾映射着雨后的阳光,更映射着雨后的美丽世界。

小草:谁听过春草复苏、萌发、成长的声音?作者听到了。这沙沙声是真正热爱大自然、珍视生命、细心于生活的人用心灵听到的,这美丽的文字是作者用细腻的心写出来的。

空气:空气本是无色无味的,平常到甚至让人忽视。可是在作者笔下空气却在春雨过后透出果子一样的芳甜,这正好可以和我们学过的一个句子互相诠释“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三、小结

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他的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声,他都能轻松道来,吸引着你跟着他的行文一走到底。

摘录的句子是: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表达作用是: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春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4.《古代诗歌四首》

诗歌的分类,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一、《观沧海》

观沧海
庞岩-单曲-观沧海

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必须掌握的内容: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是互文见义,作者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这为千古名句。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

选自《李太白全集》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

2、背景

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作者闻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表示慰问。

3、词义:

左迁:降职。杨花:柳絮。子规:杜鹃鸟。

五溪:五条溪水名。

4、译文

暮春时节,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5、主题:

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

6、赏析要点: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

(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7、艺术手法: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表达了对朋友的真切关怀,也展示了诗人飘逸豪放的性格。

*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凭借想象让自己的心独立于身体之外,或随狂风,或随明月,飞向远方,于浪漫的想象中表达了悠远深邃的感情。

三、《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下
张翘楚-中华少儿古诗歌曲集

1、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

2、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罴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3、中心思想:《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壮丽画面,写出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漂泊之情,并流露出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怀。

必须掌握的内容: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在描绘长江景色。

2、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新事物孕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表达作者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名句——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3、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见雁思亲,表现了淡淡的思乡愁绪。

4、这首诗的首联、颔联、颈联都是对偶句。

5、你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美景。

四、《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
玄觞-天净沙·秋思

1、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王实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2、题目解说:“天净沙”,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意为秋天里的思念。题眼是“思”,“秋”是特定时节,“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内容。

3、前两句是写景,末二句为抒情。“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骑着瘦马的游子却只能在西风古道上奔波。“夕阳”如血,可以想见它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同古道瘦马上会各有各的色彩,但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是相同的。“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愁闷。

4、此曲描绘了秋天黄昏的景色,烘托了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1、主旨句是:

必须掌握的内容:

1~3句:用九个景物构成一幅水墨画,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4~5句:用了夸张。表达游子漂泊在外思乡的悲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81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