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统计图表的判读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统计图表的判读》,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全面复习

一、统计图表的类型

二、统计图表考查的目标和能力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阅读和分析各种地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三、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

(一)统计图表题的解题步骤

1.看图名

2.读题目,画关键词

3.根据关键词找出对应的图例和坐标

4.解题:读数、计算、描述、判断、分析等

(二)各种类型统计图表的主要判读方法

图表类型考点描述用语判读方法

变化型

统计图表读数用直尺读,留意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等特殊点

注意点:单位、正方向

描述变化趋势

并分析原因副词:一直、持续、大致、总体

动词:上升、下降、增多、减少、稳定、不变、波动观察数据大小变化和图形变化

描述变化速度

并分析原因快、慢、变化率、变化幅度、增长倍数等斜率、计算

描述变化规律

并分析原因周期性、季节性等观察图形变化特点

结构型

统计图表读数有些统计图用减法读数

计算比例与数量比例、比重、XX率、占%注意点:找准基数、结构是否完整、比例与数量变化不一定同步

分析主导因素比例最大的因素

相关型

统计图表描述相关关系正相关、负相关画出线性关系函数图像

属性型

统计图表判断所属类别根据类别标准判断

组合型

统计图表比较、综合注意点:看清图例,注意图形与坐标一一对应

四、针对性训练

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下图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甲、乙D.丙、乙、甲

2.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

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A.E、FB.F、G

C.E、HD.F、H

3.与其它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

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

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D.总是收益最低

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4—5题。(双选)

4.下列有关于两中人口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世纪中期以来,甲国人口增长快于乙国

B.近些年来,乙国老龄人口比例小于甲国

C.20世纪末,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D.乙国代表了部分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情况

5.甲、乙两国人口变化可能产生的直接问题有

A.甲国的社会负担加重

B.乙国城市化进程减慢

C.乙国的环境污染加剧

D.甲国劳动力日趋短缺

读“青海湖近百年水位变化曲线图”,回答6—8题。

6.青海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A.海上内循环B.内陆循环C.海陆空循环D.海陆间循环

7.青海湖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并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未能起到的作用是

A.灌溉农田B.保护物种C.旅游观光D.调节气候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百年来青海湖的水位持续下降

B.以1940年为界,青海湖水位下降的幅度后50年比前50年增长了2倍

C.青海湖水位下降的原因是连续干旱,降水少

D.青海湖水位下降使湖水含盐量增加,鱼类资源急剧减少

9.读“世界及各大洲人口增长动态统计

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拉丁美洲年

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②北美洲年

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没有变化;③亚洲

的人口死亡率始终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

④欧洲的人口出生率始终低于同期大洋洲的

人口出生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某地径流、水蚀统计图,回答10—11题。

10.该地

A.雨水下渗逐年减少

B.地表破坏愈加严重

C.河流含沙量居高不下

D.植被逐年增加

11.产生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林B.退耕还湖C.退耕还牧D.毁林开荒

12.读下图,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1978—2003年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呈上升趋势

B.1988年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曾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

C.2003年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比2002年增长了约65%

D.从1990年开始,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实现“翻两番”大约用了12年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如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回答13—15题。

13.有关我国荒漠化的现状,正确的是

A.荒漠化最严重的是风蚀荒漠化,占荒漠土地的

99%

B.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省区

C.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的9个省(区)年降水量都

在400mm以下

D.长江以南的省(市、区)没有荒漠化土地

14.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A.甘肃、河北B.新疆、内蒙古

C.陕西、宁夏D.青海、西藏

15.占全国荒漠化比例最高的省区,其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植被人为破坏严重B.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D.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出现了产业向海外转移

的趋势。到2001年为止,日本的上市公司中有一半打算

把生产企业迁到国外。近年来中国成为吸收日本对外直接

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读“日本产业外移地区投资比

率图”,回答16—18题。(双选)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日本在中国大陆的投资约占其在亚洲投资

总额的四分之一

B.目前日本在非洲没有投资

C.日本在北美地区的投资额没有变化

D.投资比率减少最快的是欧洲地区

17.近年来中国吸收日本对外投资增长迅速的主要

原因是

A.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B.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C.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较高D.便捷的电子商务条件

18.日本产业的持续外移,对日本经济的可能影响是

A.造成国内产业“空心化”B.提高国内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

C.技术研究与创新能力减弱D.本国失业率有所上升

读我国7月水系水质类别比例比较图,完成19—20题。(双选)

19.下列关于图中河流水质分布一般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方地区河流水质较好,北方地区河流水质较差

B.季风区河流水质较好,非季风区河流水质较差

C.经济落后地区河流水质较差,经济发达地区河流水质较好

D.河流夏季时的水质较好,冬季时的水质较差

20.影响上述河流水质好坏的主要因素有

A.流域内人口密度B.流域内污水排放量

C.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D.河流径流量

读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图(图中能源是煤炭、石油、天然气、木柴和其他),回答21—22题。

21.图中④表示的能源是

A.天然气B.石油

C.煤炭D.木柴

22.人类利用化石能源的比重超过了

生物能源开始于

A.18世纪8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初

D.20世纪50年代

右图是巴西不同农场规模农户数累加百分

率图与所占全国农地面积的累加百分率图,其

中横坐标将各农户按农场规模由小至大依序排

列而成,而图中数字即代表农场规模。读图回

答23—24题。

23.大部分农户的农场规模为

A.<1公顷B.1—100公顷

C.100-1000公顷D.>1000公顷

24.农场规模1000公顷以上的大地主农户数

所占百分率及其所占农地面积的百分率分别是

A.99%及56%B.1%及44%

C.1%及56%D.99%及44%

读右图,回答25—27题。

25.若a、b、c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

的就业构成比重,则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城市化

水平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6.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

济投入中的劳动力、科技投入、生产资料投入,

则下列各点中最能代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7.若a、b、c分别表示工业区位因素中原

料、技术和劳动力所占的比重,则③可能是

A.制鞋厂B.汽车厂

C.炼铝厂D.制糖厂

读我国农业产品区际贸易格局示意图(当生产量与消费量相等时,为贸易临界线),回答28—30题。

28.1997年与1993年比较,区际贸易比率增幅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上海B.海南C.吉林D.广东

29.促进区际贸易比率增幅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光热充足,降水丰沛

C.交通条件的改善D.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

30.形成上图所示的区际贸易格局特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科技B.气候C.地形D.市场

一个国家的城市规模结构具有规模越大的城市数量越少的城市金字塔规律。读我国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图,完成31—32题。

31.按照城市金字塔规律,1980年我国城市没有得到应有发展的是

A.10—20万人口的城市B.20—50万人口的城市

C.50—100万人口的城市D.100—200万人口的城市

32.1980年至1990年我国50—100万

人口的城市晋级为100—200万人口的城市

数目是

A.10个B.12个

C.14个D.16个

33.从右图看出,大部分国家人口自然

增长率与预期寿命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下

列国家中不存在这种关系的是

A.英国

B.中国

C.肯尼亚

D.布基纳法索

下图为四个气象观测站所记录的气象资料,图中的符号代表各站每月的气温和降水量。读图回答34—35题。

34.四个观测站中,年降水量最小的是

A.甲B.乙C.丙D.丁

35.下列哪项叙述最能说明甲地自然植被的特征?

A.草类为主,连绵成片,树木罕见

B.叶片成针状,树种单纯,四时常绿,冬不落叶

C.叶片较大,且薄而柔软,夏季枝叶繁茂,冬季落叶

D.叶片小而硬,多有蜡质或茸毛,树皮较厚,终年常绿

下图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据此回答36—37题。

36.图中①、②、③曲线依次代表

A.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B.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

C.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D.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

37.从图中可以看出

A.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的增加持续升高

B.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

C.水深15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值均达到最高

D.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

图中表示的是地形剖面图,以及对应的气候资料。读图回答38—40题。

相关阅读

学用地理统计图(教案)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学用地理统计图(教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教案)
一、教材分析
《学用地理统计图》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的单元活动,主要学习阅读各类地理统计图,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图表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运用资料,绘制比较复杂的地理统计图,初步学会图文转化方法。本节内容是对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解读复杂的人口统计图
2.能力目标:
掌握常见的人口统计图及其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图表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常见的人口统计图及其使用方法
难点:解读、绘制复杂的人口统计图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有些学生对于解读复杂的统计图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常见地理统计图学生有一定的认识,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
五、教学方法
1.讨论法: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用地理统计图,初步了解常见地理统计图及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准备世界各大洲人口柱状图、中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表,便于直观教学。
3.教学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总结。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导入新课:你会解读下边这幅地理统计图吗?统计图是地理学习中重要的辅助工具,它可以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地理规律和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把枯燥的地理数据变得直观、生动,使我们更便于分析、比较各种地理事物“量的变化及相互关系。中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表

年份出生率%死亡率%年份出生率%死亡率%
19493.602.0019752.300.73
19523.701.7019801.820.63
19573.401.0819852.100.68
19623.701.0019902.100.67
19653.790.9519952.100.67
19703.340.7620011.340.64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学用地理统计图。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教师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常见地理统计图有哪些?如何判读?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用中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表,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常见地理统计图有哪些?如何判读?
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同学们认真预习了。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展示:常见地理统计图有哪些?如何判读??
学生回答常见地理统计图:坐标图、、柱状图:、曲线图:、
教师点拨如何判读地理统计图:
(1)、读图名:通过图名了解统计图反映的内容
(2)、读坐标图例:通过坐标、图例了解统计数据的性质、种类和数值大小(单位)
(3)、读数据(大小、变化趋势):一要读全,二要注意数据变化趋势
(4)、分析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准确地从中把握事物联系发展变化特征,然后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
(5)、图表(图图)转换:图表、图图转换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培养发散能力
学生明白如何如何判读地理统计图后,六人一组,分工合作。要求学生根据中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表,制作中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统计图,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思考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能够判读地理统计图,从中找到了成就感。这时进一步提出问题:你怎样理解结构图?常见结构图有哪些?如何解读?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明白如何判读地理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探究二:你怎样理解结构图?常见结构图有哪些?如何解读?
学生回答结构图是表现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比例关系的统计图。常见结构图有:扇形结构图、柱状结构图、饼状结构图
教师点拨如何解读地理结构图
(1)、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
(2)、对地理事物进行综合分析
(3)、采用对比法加深对地理事物结果特征的认识
教师总结:
(1)、柱状统计图:适用于表示相对独立的地理事物的静态对比,用柱状的长短或高低表地理数量的差异
(2)、线状统计图:表示地理事物的时间或空间分配规律。统计图中的高峰或低谷以及折线统计图中的一些明显的转折点,常常因为具有特殊的意义而成为解题的突破口
(3)、扇形统计图:反映某些地理事物局部与全部的比例关系。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的内部结构。判读时,主要是通过比较图中各组成要素的百分比,来分析地理事物的特点,判断其性质
(4)、饼状统计图:是由扇形统计图派生出来的三维图形,除了反映某些地理事物的比例关系外,还反映总体的绝对值。我们可从数量的变化和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概括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状况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明白如何解读地理结构图。并领会各种图的作用。
探究三:认识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让学生阅读本段文字,了解人口年龄金字塔是用几何形式来描述人口年龄结构状况的一种图式,它具有说明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分析由人口年龄结构特征所反映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以及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作用。然后教师给出探究三的思考题:
(1)阅读课本图1—4—8,说出中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特点?
(2)根据课本28页1—4—9,绘制一幅典型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示意图。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
教师明确:第一、二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底宽上窄,各年龄组比重差距大,表明人口的出生率高,死亡率降低,年轻人口比例大,人口类型为增长型,总人口呈现不断增长趋势。
第三、四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虽也是底宽上窄,但各年龄组比重差距小,且底宽不大,表明人口的出生率低,死亡率降也低,平均寿命延长,人口类型为稳定型,总人口增长缓慢。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绘图让学生理解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为今后学习地理在读图绘图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探究四:解读复杂的统计图
多媒体展示中国不同年龄段比重图、FLASH动画展示世界及各大洲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两图,让学生对于比较复杂的地理统计图有较深入的理解。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学用地理统计图,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同学们有了一定的了解。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第二章城市与地理环境的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城市起源的条件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
一、学用常见的地理统计图
1.常用的地理统计图及作用
2.地理数据及其种类
二、研究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1.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作用
三、解读复杂的统计图
1.三角形统计图
2.四边形统计图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单元活动是为培养高中生的地理基本技能而编写。本单元活动与必修一中的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分析判读气候类型”等成一系列。人文地理,经常用图表的方式呈现研究结果,因此本单元活动不仅对于学习本单元内容有帮助,而且对于整个必修二、乃至必修一也大有裨益。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各类统计图的判读方法、以及怎样利用资料绘制比较复杂的统计图。这样再遇到地理统计图时就不至于手足无措了。
对于比较复杂的地理统计图表,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相互讨论,最后由教师或小组选派的代表总结发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教学中避免“放任自流”或教师“满堂灌”,切忌把“单元活动”变成单纯的习题课甚至是考试辅导课。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初步了解人口地理统计图的种类,学会判读各种人口统计图;学会根据不同的地理数据
2:培养搜集整理信息,并运用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培养正确的地理思维和读图分析能力,激发探究兴趣。
二、预习内容
一、学用常见的人口统计图
1、常见类型:包括、、、
2、优点:将枯燥的数据变得、,便于
3、学习要求
(1)
(2)
(3)
二、探究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1、概念
(1)人口年龄构成:各人口数量在中的比例关系。
(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2、表示方法:将总人口按分成两栏,再按一定的的分组,纵轴表示,横轴表示各年龄组中、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3、作用:能生动形象的表明
(1)塔底越宽,顶端越尖,反映人口的特征。
(2)塔身越接近下窄上宽的形状,反映、的特征。
4、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第一、二次人口普查时,人口类型为型,第三、四次人口普查时为型。
三、解读复杂的统计图
1、三角形统计图
(1)组成特征:有坐标轴,构成三角形。
(2)解读特征:图中每点可读数值,读数之和为
2、四个坐标轴的统计图:图中有两个,两个,能读出数值。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学会阅读常见地理统计图、并能运用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描述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分布、变化规律。
初步学会运用资料,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绘制比较简单的统计图。
借助地理统计图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阅读常见地理统计图、并能运用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描述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分布、变化规律。
学会运用资料,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绘制比较简单的统计图
二、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学用常见的人口统计图
1如何选择合适的地理统计图?完成下表的比较项目。
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统计图的类型举例说明
地理事物的绝对数
地理事物的时间和空间分配规律
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比例关系
地理事物的绝对值及局部与整体的比例
《总结》地理统计图的阅读程序。
统计图一般可依下列程序阅读:读图名――读坐标(或图例)――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分析数据――用文字揭示联系或规律――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
探究活动二、探究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2学会阅读地理统计图:读课本图1---4---5“世界人口年平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柱状图”,完成表中各项要求。
图名
读坐标横坐标
纵坐标
读图例
读数据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项目关系
信息提取及原因分析
[读图分析]图1-4-8中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讨论]课本P28第2---3问题。
[总结]
2:⑴10-19岁年龄组和25-34岁年龄组的外凸,表示这两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较大,即1948-1972年有两次人口出生高峰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形成人口增长高潮;“三年困难时期”过后经济回升及文化大革命“无政府主义”,使人口失控而形成生育高潮。
⑵0-9岁和20-24岁年龄组的两个内凹,表明“三年困难时期”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人口增长率突然下降;另一次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已见成效,人口增长得到控制。图略。
3:A图:左右不对称反映男女比例失调,而且男性青年年龄组人口显著外凸。据估计,该地区可能发现大型矿山或进行大规模工程建设聚集了大批青壮年男性劳动力。
B图:中年年龄组人口明显内凹,且男性比女性更为突出。据估计,该地区曾发生过较大规模的战争,导致大量人口死亡,特别是当时有许多男青年死于战火中。
C图;儿童年龄组人口比例突变,所占总人口比重明显减少,这是人口出生率下降在金字塔上的反映。据估计,如果这里是发展中国家的某个地区,很可能是政府控制生育政策已得到落实;如果是发达国家某个地区,有可能是当地年轻一代因生育观念变化,而不愿多生育。
探究活动三、解读复杂的统计图
3根据课本表1-3-3“世界人口垂直分布趋势”的有关资料,设计一幅“人口分布与海拔关系统计图”。

4读图说出各点表示的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并在图中用字母“A”表示出“0—14岁年龄段占25%,14—64岁年龄段占55%,65岁以上年龄段占20%”的点的位置。

5读课本“世界及各大洲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将相应的数据填入表中。

亚洲195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1995-2000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年平均自然增长率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读“世界及各大洲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即教材图1-4-11完成1—3题。
1、关于此图纵横坐标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两个横坐标均表示死亡率的大小
B、两个纵坐标均表示出生率的大小
C、上面的横坐标表示自然增长率大小,右面的纵坐标表示出生率大小
D、上面的横坐标、右面的纵坐标均表示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2、下列哪个洲在1990-199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10%()
A、亚洲B、大洋洲C、北美洲D、欧洲
3、在1950-195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A、非洲B、亚洲C、欧洲D、北美洲
4.读某国三大产业比重结构图,读出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为()。
A.20%B.30%C.50%D.60%
5.第二产业的比重()
A.20%B.30%C.52%D.28%
6.第三产业的比重()
A.20%B.30%C.52%D.28%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第1-7题为单项选择题,第8-10题为双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读图1-4-2分析,相对于印度,中国的优势产业是( )
A、畜牧业B、制造业C、服务业D、种植业
2、图1-4-3中的点表示( )
A、0—14岁年龄段占30%左右
B、0—14岁年龄段占23%左右
C、15—64岁年龄段占55%左右
D、65岁以上年龄段占30%左右
图1-4-4是四国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完成3-6题。
3、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的是()
A、A国B、B国C、C国D、D国
4、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的是()
A.A国B.B国C.C国D.D国
5、可能因大批移民流入、导致男女性别构成不平衡的国家是()
A.A国 B.B国C.C国 D.D国
6、最近可能有战争发生过的国家是()
A.A国B.B国C.C国D.D国
7、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非洲、欧洲B.南美洲、北美洲C.亚洲、大洋洲D.非洲、大洋洲
8、能直观地反映本地人口数量变化的统计图有()
A.柱状图B.曲线图C.扇形图D.饼状图
图1-4-5表示中国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完成9-10题。
9、人口出生率较高的两次普查是()
A、第一次人口普查B、第二次人口普查
C、第三次人口普查D、第四次人口普查
10、第三、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儿童组人口比例减少可能的原因有()
A、贫困B、计划生育C、生育观的变化D、使用童工
11、当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或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不相适应时就会出现各种人口问题。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读“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图1-4-8),1994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______,当年非农业人口数是______亿,非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________。
(2)从“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中截取1960年至1990年30年间非农业人口变化资料,完成表格1-4-4和相应曲线图1-4-8。
表1-4-4
年份(年)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
全国人口(亿)6.68.39.29.910.511.4
非农业人口(亿)1.41.31.31.41.73
非农业人口比例(%)211816172126

(3)

人口增长过快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根据表1-4-5中的数据,分析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1-4-5
世界中国美国俄罗斯
A.人均耕地面积(公顷)0.240.080.760.87
B.1998年人均GDP(美元)5020775315202300
(4)读“中国人口文化程度构成图”(图1-4-9),我国人口还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扩招,这种现象已有显著改善。我国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人口统计图表(图1-1-5),计算并回答问题。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____国。
(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____(单项选择)
A、非洲B、亚洲C、欧洲D、北美洲
国家
15岁以下15岁到64岁65岁及以上
A国50455
B国176518


13、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从1973年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已累计少生人口3亿以上,但按照中国目前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出生率,预计到2010年人口将达到14亿,到2050年将达16亿,这时才有可能实现零增长。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以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人口增长趋势,无疑对我国的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压力。
材料二:新中国人口增长图(图1-4-7)
(1)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倡晚婚、晚育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4)进入新世纪,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对策是()
A、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趋势
C、提高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D、保持目前的城市人口比重

学用地理统计图参考答案
问题探究
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统计图的类型举例说明
地理事物的绝对数柱状图图1-4-1(反映了2000年世界各大洲人口的绝对数量,我们可以直接读除各州的人口数,而且还可以根据各主的高度比较各大洲人口总数的多少和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图1-4-5(世界人口年平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柱状图:年平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均以非洲为最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依次是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和北美洲,欧洲最低。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地理事物的时间和空间分配规律曲线图(折线图)图1-4-2(反映了从非洲1950~2000年的人口数量变化。从中可以看出非洲人口增长很快)
图1-4-6(世界人口变化趋势:产业革命以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总人口数相差不大,而且增长都十分缓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迅速,目前其总人口数约为发达国家总人口数的4倍。今后,两者差距还会继续扩大。此外还可以看出,产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这主要是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造成的。)
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比例关系扇形图图1—4—3(反映的是1995~2000年世界各大洲平均净增人口所占比例,从中可以发现亚洲所占比例最大,大洋洲所占比例最小。)
地理事物的绝对值及局部与整体的比例饼状图图1-4-4(反映的是2000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2000年中国人口和世界人口分别是12.9亿和61亿。)

当堂检测
1D2B3C4A5D6C
课后练习与提高
1:B2:B3:A4:D5:B6:C7:A8:AB9:AB10:BC
11、(1)11.21‰3.428‰(2)表中所填数值从左往右依次是7.3152.2绘图如右图(3)A.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仅占世界人均数的l/3B.我国人均GDP远低于世界人均GDP(4)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少,与实现现代化要

2.1.4 单元活动 学用地理统计图 教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1.4 单元活动 学用地理统计图 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单元活动 学用地理统计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人口地理统计图的种类,学会判读各种人口统计图;学会根据不同的地理数据,选择适当的表述方法,并运用图表提供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常见人口统计图、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和统计图的判读,提高读图、识图、析图的能力,培养搜集整理信息,并运用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地理思维和读图分析能力,激发探究兴趣,加深对人口地理统计图和有关人口问题的理解。

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的“单元活动”是为培养地理基本技能而编写的,本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与必修第一册的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等 成一系列。人文地理中经常用图表呈现研究结果,因此,本单元活动在编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基本地理学识逐渐过渡到高中生必备的技能。在地理统计图表的展示顺序上,由简单到 复杂,即按坐标轴的变化:两轴――三轴――四轴设置问题,在学习要求上不断提高:学会阅读→学会分析→学会运用图表提取地理信息,研究地理问题,在内容选择上,以本单元人口学为依托,培养技能的同时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各类地理统计图的阅读、分析、应用。

难点:三轴、四轴坐标统计图的阅读、分析、绘制、应用。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本县国民经济发展资料,人口资料,利用多媒体、扫描仪等先进教学设备绘制多幅统计图。

。。。。。。

附件下载

高一地理学用地理统计图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一地理学用地理统计图”,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教案)
一、教材分析
《学用地理统计图》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的单元活动,主要学习阅读各类地理统计图,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图表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运用资料,绘制比较复杂的地理统计图,初步学会图文转化方法。本节内容是对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解读复杂的人口统计图
2.能力目标:
掌握常见的人口统计图及其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图表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常见的人口统计图及其使用方法
难点:解读、绘制复杂的人口统计图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有些学生对于解读复杂的统计图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常见地理统计图学生有一定的认识,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
五、教学方法
1.讨论法: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用地理统计图,初步了解常见地理统计图及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准备世界各大洲人口柱状图、中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表,便于直观教学。
3.教学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总结。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导入新课:你会解读下边这幅地理统计图吗?统计图是地理学习中重要的辅助工具,它可以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地理规律和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把枯燥的地理数据变得直观、生动,使我们更便于分析、比较各种地理事物“量的变化及相互关系。中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表

年份出生率%死亡率%年份出生率%死亡率%
19493.602.0019752.300.73
19523.701.7019801.820.63
19573.401.0819852.100.68
19623.701.0019902.100.67
19653.790.9519952.100.67
19703.340.7620011.340.64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学用地理统计图。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教师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常见地理统计图有哪些?如何判读?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用中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表,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常见地理统计图有哪些?如何判读?
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同学们认真预习了。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展示:常见地理统计图有哪些?如何判读??
学生回答常见地理统计图:坐标图、、柱状图:、曲线图:、
教师点拨如何判读地理统计图:
(1)、读图名:通过图名了解统计图反映的内容
(2)、读坐标图例:通过坐标、图例了解统计数据的性质、种类和数值大小(单位)
(3)、读数据(大小、变化趋势):一要读全,二要注意数据变化趋势
(4)、分析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准确地从中把握事物联系发展变化特征,然后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
(5)、图表(图图)转换:图表、图图转换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培养发散能力
学生明白如何如何判读地理统计图后,六人一组,分工合作。要求学生根据中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表,制作中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统计图,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思考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能够判读地理统计图,从中找到了成就感。这时进一步提出问题:你怎样理解结构图?常见结构图有哪些?如何解读?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明白如何判读地理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探究二:你怎样理解结构图?常见结构图有哪些?如何解读?
学生回答结构图是表现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比例关系的统计图。常见结构图有:扇形结构图、柱状结构图、饼状结构图
教师点拨如何解读地理结构图
(1)、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
(2)、对地理事物进行综合分析
(3)、采用对比法加深对地理事物结果特征的认识
教师总结:
(1)、柱状统计图:适用于表示相对独立的地理事物的静态对比,用柱状的长短或高低表地理数量的差异
(2)、线状统计图:表示地理事物的时间或空间分配规律。统计图中的高峰或低谷以及折线统计图中的一些明显的转折点,常常因为具有特殊的意义而成为解题的突破口
(3)、扇形统计图:反映某些地理事物局部与全部的比例关系。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的内部结构。判读时,主要是通过比较图中各组成要素的百分比,来分析地理事物的特点,判断其性质
(4)、饼状统计图:是由扇形统计图派生出来的三维图形,除了反映某些地理事物的比例关系外,还反映总体的绝对值。我们可从数量的变化和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概括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状况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明白如何解读地理结构图。并领会各种图的作用。
探究三:认识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让学生阅读本段文字,了解人口年龄金字塔是用几何形式来描述人口年龄结构状况的一种图式,它具有说明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分析由人口年龄结构特征所反映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以及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作用。然后教师给出探究三的思考题:
(1)阅读课本图1—4—8,说出中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特点?
(2)根据课本28页1—4—9,绘制一幅典型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示意图。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
教师明确:第一、二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底宽上窄,各年龄组比重差距大,表明人口的出生率高,死亡率降低,年轻人口比例大,人口类型为增长型,总人口呈现不断增长趋势。
第三、四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虽也是底宽上窄,但各年龄组比重差距小,且底宽不大,表明人口的出生率低,死亡率降也低,平均寿命延长,人口类型为稳定型,总人口增长缓慢。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绘图让学生理解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为今后学习地理在读图绘图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探究四:解读复杂的统计图
多媒体展示中国不同年龄段比重图、FLASH动画展示世界及各大洲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两图,让学生对于比较复杂的地理统计图有较深入的理解。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学用地理统计图,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同学们有了一定的了解。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第二章城市与地理环境的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城市起源的条件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
一、学用常见的地理统计图
1.常用的地理统计图及作用
2.地理数据及其种类
二、研究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1.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作用
三、解读复杂的统计图
1.三角形统计图
2.四边形统计图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单元活动是为培养高中生的地理基本技能而编写。本单元活动与必修一中的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分析判读气候类型”等成一系列。人文地理,经常用图表的方式呈现研究结果,因此本单元活动不仅对于学习本单元内容有帮助,而且对于整个必修二、乃至必修一也大有裨益。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各类统计图的判读方法、以及怎样利用资料绘制比较复杂的统计图。这样再遇到地理统计图时就不至于手足无措了。
对于比较复杂的地理统计图表,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相互讨论,最后由教师或小组选派的代表总结发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教学中避免“放任自流”或教师“满堂灌”,切忌把“单元活动”变成单纯的习题课甚至是考试辅导课。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初步了解人口地理统计图的种类,学会判读各种人口统计图;学会根据不同的地理数据
2:培养搜集整理信息,并运用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培养正确的地理思维和读图分析能力,激发探究兴趣。
二、预习内容
一、学用常见的人口统计图
1、常见类型:包括、、、
2、优点:将枯燥的数据变得、,便于
3、学习要求
(1)
(2)
(3)
二、探究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1、概念
(1)人口年龄构成:各人口数量在中的比例关系。
(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2、表示方法:将总人口按分成两栏,再按一定的的分组,纵轴表示,横轴表示各年龄组中、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3、作用:能生动形象的表明
(1)塔底越宽,顶端越尖,反映人口的特征。
(2)塔身越接近下窄上宽的形状,反映、的特征。
4、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第一、二次人口普查时,人口类型为型,第三、四次人口普查时为型。
三、解读复杂的统计图
1、三角形统计图
(1)组成特征:有坐标轴,构成三角形。
(2)解读特征:图中每点可读数值,读数之和为
2、四个坐标轴的统计图:图中有两个,两个,能读出数值。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学会阅读常见地理统计图、并能运用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描述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分布、变化规律。
初步学会运用资料,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绘制比较简单的统计图。
借助地理统计图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阅读常见地理统计图、并能运用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描述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分布、变化规律。
学会运用资料,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绘制比较简单的统计图
二、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学用常见的人口统计图
1如何选择合适的地理统计图?完成下表的比较项目。
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统计图的类型举例说明
地理事物的绝对数
地理事物的时间和空间分配规律
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比例关系
地理事物的绝对值及局部与整体的比例
《总结》地理统计图的阅读程序。
统计图一般可依下列程序阅读:读图名――读坐标(或图例)――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分析数据――用文字揭示联系或规律――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
探究活动二、探究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2学会阅读地理统计图:读课本图1---4---5“世界人口年平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柱状图”,完成表中各项要求。
图名
读坐标横坐标
纵坐标
读图例
读数据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项目关系
信息提取及原因分析
[读图分析]图1-4-8中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讨论]课本P28第2---3问题。
[总结]
2:⑴10-19岁年龄组和25-34岁年龄组的外凸,表示这两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较大,即1948-1972年有两次人口出生高峰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形成人口增长高潮;“三年困难时期”过后经济回升及文化大革命“无政府主义”,使人口失控而形成生育高潮。
⑵0-9岁和20-24岁年龄组的两个内凹,表明“三年困难时期”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人口增长率突然下降;另一次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已见成效,人口增长得到控制。图略。
3:A图:左右不对称反映男女比例失调,而且男性青年年龄组人口显著外凸。据估计,该地区可能发现大型矿山或进行大规模工程建设聚集了大批青壮年男性劳动力。
B图:中年年龄组人口明显内凹,且男性比女性更为突出。据估计,该地区曾发生过较大规模的战争,导致大量人口死亡,特别是当时有许多男青年死于战火中。
C图;儿童年龄组人口比例突变,所占总人口比重明显减少,这是人口出生率下降在金字塔上的反映。据估计,如果这里是发展中国家的某个地区,很可能是政府控制生育政策已得到落实;如果是发达国家某个地区,有可能是当地年轻一代因生育观念变化,而不愿多生育。
探究活动三、解读复杂的统计图
3根据课本表1-3-3“世界人口垂直分布趋势”的有关资料,设计一幅“人口分布与海拔关系统计图”。

4读图说出各点表示的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并在图中用字母“A”表示出“0—14岁年龄段占25%,14—64岁年龄段占55%,65岁以上年龄段占20%”的点的位置。

5读课本“世界及各大洲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将相应的数据填入表中。

亚洲195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1995-2000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年平均自然增长率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读“世界及各大洲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即教材图1-4-11完成1—3题。
1、关于此图纵横坐标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两个横坐标均表示死亡率的大小
B、两个纵坐标均表示出生率的大小
C、上面的横坐标表示自然增长率大小,右面的纵坐标表示出生率大小
D、上面的横坐标、右面的纵坐标均表示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2、下列哪个洲在1990-199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10%()
A、亚洲B、大洋洲C、北美洲D、欧洲
3、在1950-195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A、非洲B、亚洲C、欧洲D、北美洲
4.读某国三大产业比重结构图,读出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为()。
A.20%B.30%C.50%D.60%
5.第二产业的比重()
A.20%B.30%C.52%D.28%
6.第三产业的比重()
A.20%B.30%C.52%D.28%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第1-7题为单项选择题,第8-10题为双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读图1-4-2分析,相对于印度,中国的优势产业是( )

A、畜牧业B、制造业C、服务业D、种植业
2、图1-4-3中的点表示( )
A、0—14岁年龄段占30%左右
B、0—14岁年龄段占23%左右
C、15—64岁年龄段占55%左右
D、65岁以上年龄段占30%左右

图1-4-4是四国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完成3-6题。
3、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的是()
A、A国B、B国C、C国D、D国
4、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的是()
A.A国B.B国C.C国D.D国
5、可能因大批移民流入、导致男女性别构成不平衡的国家是()
A.A国 B.B国C.C国 D.D国
6、最近可能有战争发生过的国家是()
A.A国B.B国C.C国D.D国
7、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非洲、欧洲B.南美洲、北美洲C.亚洲、大洋洲D.非洲、大洋洲
8、能直观地反映本地人口数量变化的统计图有()
A.柱状图B.曲线图C.扇形图D.饼状图
图1-4-5表示中国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完成9-10题。
9、人口出生率较高的两次普查是()
A、第一次人口普查B、第二次人口普查
C、第三次人口普查D、第四次人口普查
10、第三、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儿童组人口比例减少可能的原因有()
A、贫困B、计划生育C、生育观的变化D、使用童工
11、当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或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不相适应时就会出现各种人口问题。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读“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图1-4-8),1994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______,当年非农业人口数是______亿,非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________。
(2)从“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中截取1960年至1990年30年间非农业人口变化资料,完成表格1-4-4和相应曲线图1-4-8。
表1-4-4
年份(年)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
全国人口(亿)6.68.39.29.910.511.4
非农业人口(亿)1.41.31.31.41.73
非农业人口比例(%)211816172126

(3)

人口增长过快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根据表1-4-5中的数据,分析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1-4-5
世界中国美国俄罗斯
A.人均耕地面积(公顷)0.240.080.760.87
B.1998年人均GDP(美元)5020775315202300
(4)读“中国人口文化程度构成图”(图1-4-9),我国人口还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扩招,这种现象已有显著改善。我国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人口统计图表(图1-1-5),计算并回答问题。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____国。
(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____(单项选择)
A、非洲B、亚洲C、欧洲D、北美洲
国家
15岁以下15岁到64岁65岁及以上
A国50455
B国176518


13、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从1973年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已累计少生人口3亿以上,但按照中国目前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出生率,预计到2010年人口将达到14亿,到2050年将达16亿,这时才有可能实现零增长。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以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人口增长趋势,无疑对我国的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压力。

材料二:新中国人口增长图(图1-4-7)
(1)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倡晚婚、晚育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4)进入新世纪,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对策是()
A、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趋势
C、提高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D、保持目前的城市人口比重

学用地理统计图参考答案
问题探究
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统计图的类型举例说明
地理事物的绝对数柱状图图1-4-1(反映了2000年世界各大洲人口的绝对数量,我们可以直接读除各州的人口数,而且还可以根据各主的高度比较各大洲人口总数的多少和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图1-4-5(世界人口年平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柱状图:年平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均以非洲为最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依次是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和北美洲,欧洲最低。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地理事物的时间和空间分配规律曲线图(折线图)图1-4-2(反映了从非洲1950~2000年的人口数量变化。从中可以看出非洲人口增长很快)
图1-4-6(世界人口变化趋势:产业革命以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总人口数相差不大,而且增长都十分缓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迅速,目前其总人口数约为发达国家总人口数的4倍。今后,两者差距还会继续扩大。此外还可以看出,产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这主要是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造成的。)
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比例关系扇形图图1—4—3(反映的是1995~2000年世界各大洲平均净增人口所占比例,从中可以发现亚洲所占比例最大,大洋洲所占比例最小。)
地理事物的绝对值及局部与整体的比例饼状图图1-4-4(反映的是2000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2000年中国人口和世界人口分别是12.9亿和61亿。)

当堂检测
1D2B3C4A5D6C
课后练习与提高
1:B2:B3:A4:D5:B6:C7:A8:AB9:AB10:BC
11、(1)11.21‰3.428‰(2)表中所填数值从左往右依次是7.3152.2绘图如右图(3)A.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仅占世界人均数的l/3B.我国人均GDP远低于世界人均GDP(4)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少,与实现现代化要

等值线图的判读


专题二等值线图的判读

[知识梳理]

等值线图是中学地图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专题地图,常见的有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压线图等。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一、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形一般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缓坡、陡坡和洼地,但容易忽视的是利用等高线数值来判断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类型。

(一)判读规律

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值(海拔高度)大致判断地形类型。

①海拔在200米以下一般为平原。

②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为丘陵。

③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在100米以上为山地。

④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部分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为高原。

2.当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时,凡内高外低的为山顶,如图一中A处,凡外高内低的为洼地,如图一B处。

3.凡等高线重合,并用锯齿状表示的为陡崖,如图一中的C处。悬崖的相对高度可用公式计算:(n-1)d≤H(n+1)d(n为重合的等值线条数,d为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差)。

4.两个山顶之间的两组等高线相对凸出部分表示的鞍部,如图一中的D处。

5.等高线从高出向低处凸出的为山脊,最大弯曲处的连线是脊线,也叫分水岭,如图一中的MN。

6.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的为山谷,等高线最大弯曲处连线就是山谷线,也叫集水线,如图一中的HI。

7.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如图一中的E处,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如图一中的F处。注意判断坡度时还要看比例尺、等值线的等距值等。

8.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如图二A为山顶,图三B处为盆地。

(二)实际应用

1.选建水库: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库容量要大。

2.土地利用类型: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建筑用地多在平原和河湖、交通线附近。

3.工厂厂址选择: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往往也要考虑地形、地质情况。

4.建海滨浴场、码头: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码头选在岩岸港湾。

5.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6.交通线选择:利用有利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一般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避开陡崖、滑坡,尽可能少通过河流,少建桥梁。

二、等温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温线图的判读主要根据图上等温线的疏密和弯曲分布情况来判断气温的变化规律,根据气温(水温)分布特点来分析影响因素。

(1)等温线图的判读的基本知识

1、等温线的疏密: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气温水平分布上的差异大小,若就同一地区,两个季节相比,疏者,气温差异小,如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等温线就稀疏,冬季气温差异大,等温线就密集。

2、等温线的弯曲:等温线平直,表明下垫面性质单一;等温线分布,并不完全与纬线或海岸线相平行,有时向北突出,有时向南凸,这表明等温线分布还与大气运动、洋流、地面状况等因素有关。

(2).分析影响某地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①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还是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就高,高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就低。若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表明该地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②北半球,1月份(冬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7月份(夏季)正好相交。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至,据此判断图所示区域为夏季(7月)

 

③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表明该地受海洋影响显著,如

我国7月份平原区气温分布情况。

④如若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则表明该地气温受地形影响,比如1月份我国东北地区,等温线平原向高纬突出,这是受东北地形成“马蹄形”影响.

⑤洋流因素: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凸,沿岸地区增温增湿;寒流等温线向低纬凸,沿岸地区降温减湿。

⑥闭合曲线:盆地增温,山地降温。

三、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1、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判断气压系统:

①高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高周低

②低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低周高

③高压脊: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④低压槽: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⑤鞍部:两个高压脊与两个低压槽之间的部位

2、根据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判断风力与风向

(1)等压线密集,说明该地区水平气压差大,风力也大,等压线稀疏,则说明该地区水平气压差小,风力也小。

(2)判断风向规律:先判明高低气压,然后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永远从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再根据半球确定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3、分析天气状况

①低压中心地区(气旋):气流以上升为主,多阴雨天气。

②高压中心地区(反气旋):气流以下沉为主,多为干晴天气。

4、锋面气旋的判读

①确定锋面位置:在低压系统(气旋),锋面多出现在低压槽,如图中HD、KD线。

②确定锋面附近风向:图中A、H、F为偏南风,K、C为偏北风。

③判断冷暖气团:图中A、H、F在锋面南侧,来自低纬地区,气温较高,为暖气团,K、C在锋面北侧,来自高纬地区,气温较低,为冷气团。

④确定锋面性质及移动方向:HD为暖锋,KD为冷锋。锋面都随气流呈反时钟方向移动。

⑤天气状况:A地位于暖锋面的锋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无雨;C地处于冷锋锋面的后侧,在锋面控制之内,多阴雨

四、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①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密集——差异大,稀疏——差异小。

②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

③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典型例题]

例1.根据图四中等高线的分布、比例尺、东西部的地形及经纬网判断这是我国的哪一个地形区?

解题思路:根据等高线分布中低周高的特点,知是盆地地形,且西侧有海拔7556米的高峰,东侧高度在1000米的山地。再根据比例尺,判断这是一个较大的盆地,结合30°N,105°E,可推断该地为:四川盆地。

例2、读下图,判断2~4题: 

2.河流ab段的流向为()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C.自东北向西南D.自西南向东北

3.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

A.59mB.99mC.199mD.259m

4.下述土地利用方式中较不合适的是()

A.甲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B.丙坡种植果树

C.乙坡植树种草D.乙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解题思路第2题,在信用证据等高线判断了流经宽谷中河流的大的流向之后,再看方位标注明的方向,就不难判断ab河段的流向是自东南流向西北。

第3题,图中100m~250m的4条等高线汇集在断崖E处,题目又明确指出“E”点位于断崖的顶部,所以尽管E的高程有很大的可能尺度,但是其高程却必须在大于和等于200m到小于300m之间。

第4题,能够从地形上看出甲坡是最陡的,同时读题的时候应该注意到要求选择的是“不合适”的,因而可以轻而易举地判断出应该选择的是A项。

答案:2B3、D4、A

例3、读华北某地地形图,据图判断5~7题:

5.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

A.①③B.①②C.①②D.③=④

6.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

A.日照较强,辐射收入多B.蒸发较高,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7.若乙坡植被受破坏成为荒坡,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

A.放牧山羊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C.修梯田,种植水稻D.营造混交林

解题思路第5题,该组题目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紧密结合在一起,考查考生依据地形图的大小尺度,判读地形及气候状况的能力,同时也检查考生对利用、改造自然的措施的想法。第72题是地面坡度的简单判断题。

第六题,该组题目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紧密结合在一起,考查考生依据地形图的大小尺度,判读地形及气候状况的能力,同时也检查考生对利用、改造自然的措施的想法。第73题则需要较细密的思考,才能够确实有把握地作出正确的选择。

第七题,该组题目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紧密结合在一起,考查考生依据地形图的大小尺度,判读地形及气候状况的能力,同时也检查考生对利用、改造自然的措施的想法。

答案:5、C6、B7、D

[能力训练]

读等高线图回答1—2题。单位:cm

1.图中数字表示的各地坡度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若上述四地均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则()

A.①地气温肯定较②地高B.②地为分水岭

C.③地降水较①地丰富D.④地宜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

3.下图中,能够表示南半球暖流的是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读图回答4—6题

4.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

A.P为山坡上的洼地,Q为山坡上的洼地

B.Q为山坡上的洼地,P为山坡上的小丘

C.P、Q均为山坡上的小丘

D.P、Q均为山坡上的洼地

5.若b的海拔高度为200米,a的海拔高度为300米,则P、Q处的海拔高度为()

A.200<P<300,300<P<400B.300<P<400,100<Q<200

C.100<Q<200,200<P<300D.200<Q<300,300<P<400

6.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P、Q处的地形可能()

A.同为洼地或同为小丘B.只能是洼地

C.同为缓坡D.一处为洼地,一处为小丘

7.下图为春末夏初东亚近地面天气图,数字注记单位为百帕,读后回答:

(1)根据图中字母所示的位置,填注气压场类型(低气压、低压槽、高气压、高压脊、鞍部区)A,B,E。

(2)C、D两点的风向:C,D。

(3)F、G两地的天气状况及其原因:

F地:,G地:。

8.读下列一组等高线地形图(图一)和地形剖面图(图二),该图所在的地理位置约为28°36′N、117°49′E,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的主要地形是;其 较陡、较缓

(2)图中的地质构造为;其走向为。

(3)在图一上画出地质构造的位置

(4)判断图中C、D两地点,年降水较多的是点,理由;岩层较老的是 点,理由

[能力训练参考答案]1C2C3D4B5B6A7、(1)A为高气压中心B为低压中心E为高压脊(2)C:西南风D:西北风(3)F地:晴,暖锋后无雨。G地:阴雨,冷锋后多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098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