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七上3.7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教学设计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七上3.7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
2、学生通过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直观认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3、学生通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
难点: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七年级学生没有学过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

教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孕育和推动中国古代在数学、医学等科技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以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秦汉时期的科技发明。

教师多媒体展示: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科学技术

第一篇蔡伦造纸传承文明

第二篇九章算术名扬世界

第三篇地动神仪妙不可言

第四篇东汉神医妙手回春

(二)目标展示

1、掌握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包括造纸、数学、医学、天文地理等。

2、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三)合作探究

秦汉科学技术的第一篇:

第一篇蔡伦造纸传承文明

教师:请同学们看书P87的引言思考:

在纸发明以前,中国古人用什么作书写材料?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

学生:竹简、帛。

教师展示:陶器、甲骨、青铜器、竹简、帛、石壁等图片。

学生:笨重、价格昂贵、不方便

合作探究: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在哪里发现的呢?请同学们看课本P87第一自然段找到记住回答。

学生:西汉早期,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

教师多媒体展示:世界上最早的纸

----摘自: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教师:西汉早期的纸是用麻做的,麻在当时是人们做衣服的材料,比较昂贵。在此基础上,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是怎样改进造纸术的呢?改进后的造纸术有哪些优点?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P87第二自然段回答)

学生: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

优点:原料容易找到,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

教师:纸是怎样造出来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蔡伦改进后的造纸工序。

教师展示:蔡伦改进后的造纸工序。教师找位学生给同学们读一下。

教师: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皇帝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封他为龙亭侯。所以,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多媒体展示:造纸术的传播示意图。

教师补充:伴随造纸术传至世界各地,蔡伦的名字也随之传扬。在日本有蔡伦宫;在法国,有蔡伦博物馆;在美国,造纸博物馆里陈列着蔡伦的画像。我国发明和改进造纸术具有世界意义。

合作探究:我国发明和改进造纸术具有世界意义!

学生:造纸术的改进是人类文明传播载体的巨大飞跃,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历史与现实:

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有什么重要意义?

环保专家提供的资料表明:一吨废纸可生产品质良好的再生纸850千克,节省木材3立方米(相当于26棵3~4年的树木),节省化工原料300千克,节煤1.2吨,节电600度;并可减少大量的废弃物。

意义:①减少污染,保护环境;②节约资源。

教师补充: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节约用纸、爱惜书籍,保护好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

教师过渡:同学们,从小学到中学,我们每天都与数学打交道,那么你知道1000多年前的数学书是什么样的吗?有哪些世界之最?

下面我们来走进秦汉科学技术的第二篇:

第二篇《九章算术》名扬世界

多媒体展示:《九章算术》书影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P88第一自然段学习归纳:《九章算术》的成书时间、主要内容、地位。

学生:时间:成书于东汉时期

内容: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涉及到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

地位: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教师补充:关于《九章算术》的作者的姓名、经历等资料已丢失。它是在长时期里经过多次修改逐渐形成的。《九章算术》全书共分九章,一共搜集了246个数学问题,分为9类,每类算是一章。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如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记载了负数概念和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

秦汉科学技术的第三篇:

第三篇地动神仪妙不可言

教师:说到地动仪我们来学习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张衡。请阅读教材P88页,第二自然段,概括归纳张衡的贡献。

多媒体展示:张衡和地动仪。

学生:东汉时期杰出的科学家张衡,在132年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教师补充:张衡是东汉时期杰出的科学家。他博学多才,在天文地理、机械制造、历史文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和卓著的贡献。132年,张衡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地动仪的工作原理。

学生看视频:地动仪的工作原理。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看课本P88下面一段文字后,讲解一下地动仪的工作原理。

教师请xx同学给大家讲解。

教师:大家是否记得近几年我国发生的大地震?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2010年“4.14”玉树大地震。地震给人们带来了恐慌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请同学们结合地动仪的相关知识回答:

①汶川地震发生时,在北京国家博物馆的地动仪如果工作的话,内部铜柱会倒向哪个方向?

学生回答:西南方向。

②在今天,你对防震知识了解多少?

教师过渡:地震之后,应该积极进行灾后的重建、疾病的预防和救治。谈到疾病的预防和救治,我们接下来学习秦汉科学技术的第四篇:

第四篇东汉神医妙手回春

多媒体展示:神医华佗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P89第一自然段归纳:华佗在医学上的贡献有哪些?

学生:制成“麻沸散”、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教师补充:华佗的故事:相传有一次,华佗外出治病,碰见一个人的肚子疼得非常厉害,经过诊断,华佗确定他的脾烂了,需要手术割除。于是他拿出他的拿手药物麻沸散,和在酒里给这人喝下,过了一会儿病人像醉酒那样进入了梦乡,华佗随即为他剖开肚子,切除烂脾,止血、缝合。经过一个月左右,这人的病便痊愈了。麻沸散的发明,在外科手术上是一项划时代的贡献,它远远地走在欧洲与世界前面,西方与华佗的麻沸散相比,晚了1600年左右。

教师补充:华佗除了制成“麻沸散”,还有一个贡献就是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教师多媒体展示:五禽戏。

教师补充:今天我们提倡阳光大课间活动,特别是我们的课间操、体育课,同学们应该珍惜机会,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锻炼,真正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过渡: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视频:医圣张仲景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视频看课本P89第二自然段归纳:张仲景的医学贡献有哪些?

学生:东汉张仲景写了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确立了辨症施治的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

教师补充:医圣张仲景,他著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曾有无数医家对《伤寒杂病论》进行探索,留下近千种专著,形成独特的伤寒学派,自唐宋以来,其影响远及国外。虽然张仲景早已故去,但是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仍然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来自于他的恩泽。

(四)学习反馈

教师:请同学们动手把本课所学知识列成《昌盛的秦汉文化·科学技术简表》,从领域、人物、朝代、著作或成就、影响等几个方面。

(学生制表,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总结、反馈:

领域人物朝代著作或成就影响

/蔡伦东汉改进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数学/东汉《九章算术》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地理张衡东汉地动仪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

医学华佗东汉麻沸散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药剂

医学张仲景东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五)收获平台

教师: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获得了哪些启示?

1、民族自豪感

2、科学家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

3、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4、当代中学生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造福国家人类,为中华民族争光。

教师总结: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具有聪明才智的民族。古代科学家他们那种锲而不舍地善于追求真理、善于创新的精神,永远是我们的骄傲!因此,作为每一位当代中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习题一二。

相关阅读

昌盛的秦汉文化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昌盛的秦汉文化》,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

学科

历史

设计教师

教授内容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时间预设

1课时

问题预设:

1、马克思说:“宗教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马克思说得有道理吗?请你结合在这一课中了解的有关佛教和道教的知识解释一下。

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这是谁的一句话?他生活在哪个朝代?

(2)他写了一部什么体裁的书?名字是什么?

(3)这部书记载了什么时期的历史?

(4)材料中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5)谈谈你对这句名言的感想?

3、现已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排列整齐,切都面向东方,为什么?你觉得秦始皇陵兵俑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一种精神风貌?

学习目标

1、识记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史实,识记《史记》的作者、体例、叙史范围及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了解秦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2、能够分析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价值。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知识结构: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①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②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2、道教的兴起:①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②创始人之一:张陵③东汉时在民间兴起

二、司马迁和《史记》

史学成就: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②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③文学成就: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泥土烧制,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展示内容:

一、课程导入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好心有好报”……你知道这些说法都与佛教有关吗?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的“八仙”是源于道教的故事吗?道教与佛教的主张是否一样?带着好奇,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吧。二、宗教

佛教起源于_____,_______时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人之一是,时在民间兴起三、史学:

时司马迁著,体例:___________

叙史范围:从______到_______时期的历史,价值:四、艺术:秦汉雕塑的杰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

巩固达标:

1.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A.一些帝王贵族信佛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2.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史记》B.《汉书》C.《资治通鉴》D.《三国演义》

3.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应去下列哪一城市()

A.北京B.南京C.洛阳D.西安

4.有位同学在学习道教时做了下列笔记,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②教主是如来佛祖

③追求炼丹成仙④迎合了许多人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小明对历史非常感兴趣,他非常崇拜西楚霸王项羽,他从图书馆借来四本书,想从中查阅有关项羽的历史。他应该查阅的书籍是()

A.《离骚》B.《后汉书》C.《史记》D.《春秋》

6.《史记》成书于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A.汉明帝B.汉景帝C.汉武帝D.汉文帝

7.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

A.春秋时期B.秦朝末年C.西汉末年D.东汉末年

8.下列哪一项属于道教的主张()

A.有救世主可以普度众生B.今生忍受一切苦难,来时可以得到幸福

C.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到成仙D.凡是道教徒都是兄弟

9.著名学者余秋雨在游览四川都江堰、青城山时,留下了寓意深刻的墨宝“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相传四川青城山是______的发源地()

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10.在一部电视剧里,描写了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在咸阳建立了大量的佛教寺院。对于这一情节的设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故事是正确的,因为当时佛教已经传入中国

B.这个故事是错误的,因为当时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

C.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有符合史实的一面

D.这个故事不太真实,因为秦始皇建立的是道观

11.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A.从皇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从唐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12.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鹰斧铖,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资治通鉴》

归纳生成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①起源于古印度②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③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④教义: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2、道教的兴起①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②创始人:张陵③东汉时在民间兴起

④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

二、司马迁和《史记》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学成就: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②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文学成就: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泥土烧制,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课后反思:

13.司马迁著《史记》,其史学观念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该纪传体通史不可能记载的史实是()

A.秦王扫六合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张骞通西域D.“神医”华佗

14.阅读下列材料:

他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父亲是史官。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爱好文史,年轻时去各地寻访了许多名胜古迹。父亲死后,他继承父业做了史官,利用国家藏书处,阅读了大量书籍。由于触怒了汉武帝,遭受“腐刑”,获赦出狱后,仍旧发愤著书,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书。

(1)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书”指的是什么书?

(2)简单介绍一下这部“书”的特点。

(3)鲁迅曾如何评价这部书?

(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司马迁能够写成如此恢弘巨著的因素有哪些?

昌盛的秦汉文化(三)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昌盛的秦汉文化(三)”,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了解和掌握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史记》的价值和影响;乐府和乐府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等知识

通过对司马迁写《史记》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

通过欣赏和想象秦陵的地下军阵,感受当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威武,树立起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欣赏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成就,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的文物鉴赏力,增强文物保护的意识。

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秦汉时期在史学、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它也是秦汉时期文化极度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史学方面的《史记》,文学方面的汉赋、乐府诗,雕塑艺术秦兵马俑,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秦汉时期,我国史学、文学、艺术的大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著有不朽的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史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乐府诗的名篇《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气势磅礴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重点分析:
1.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写史十分注重史料的真实性,文笔生动,体例完备。司马迁严谨治史的精神也为后世的史家所效法。《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成为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2.秦皇陵兵马俑

这组大型艺术群像,气势磅礴,艺术表现手法高超,人物形态逼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地下艺术宝库,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这些文物古迹也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高超的科学技术、分析水平。学生应该重点掌握。

难点分析:
1、对纪传体这种史书体例的理解

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史书的接触较少,没有完整地读过几本史书,很难体会其中的差别;甚至连这些名称都没有听说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2、司马迁写成《史记》的主观客观因素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政治稳定,文化也有新发展,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另外,司马迁出身于史官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对他后来成为一个伟大的史学家有一定的影响,加之他本人具有坚韧的意志品质。为了写成《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史记》一书。通过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成才意识及顽强的意志品质。

教法建议
一、司马迁和《史记》

1.教师讲解纪传体体例和通史的含义,并注意其与编年体体例和断代史的区别。

2.学习运用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通过小组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说出从中受到的启示和感想。

3.《史记》的价值和影响,要从《史记》的写作特色入手,并引用鲁迅的话:《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秦兵马俑

1.建议运用一些图片或音像资料展示,使学生感受到地下军阵的壮观,并通过语言描述出来,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提问:“秦始皇为什么把如此规模巨大的军阵埋在地下、他的陵墓附近呢?”学生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设计示例

昌盛的秦汉文化(三)
--史学、文学和艺术的大发展

教学重点:司马迁和《史记》;秦兵马俑

教学难点:纪传体史书体例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1.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著作?2.佛教传入的时间?3.道教兴起的时间?总结引入史学、文学和艺术。

一、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西汉人,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著作《史记》。其体裁纪传体,纪指皇帝的传记,传指将相和名人的传记。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二三千年的历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让学生阅读书上内容,然后进行总结。)司马迁编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巨著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要深人探究司马迁著《史记》成功的原因。①时代的呼唤。西汉从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经"文景之治",到汉武帝统治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进入极盛时期。这是汉朝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怎样才能长治久安,避免秦亡的悲剧重演,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时代呼唤一部能总结前人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的历史巨著问世。②家庭的影响。司马迁的父亲是汉朝的太史令,即汉朝的史官,很想写一部历史著作,遗憾的是他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就病逝了。司马迁著《史记》,也是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③丰富的历史知识。司马迁20岁时,到全国各地游历,收集到大量流传在民间的珍贵史实,为他著书立说提供了丰富的资料。④发愤著书。司马迁因为得罪了汉武帝被处以重刑,面对严酷的现实,他不仅勇敢地活了下来,而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著作。

在史书体例中,最常见的是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它们的特点是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纪事本末体以记事为中心。注意区分通史和断代史。

二、乐府诗

"乐府"为汉武帝时期始设的音乐机构,搜集各地民歌,经加工配乐,称为"乐府?quot;,其特点是形式朴素,语言清新活泼,感情真挚。西汉时乐府搜集各地民歌共有138篇,流传至今的只有三四十篇。代表作有《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

三、秦兵马俑

秦汉时期艺术成就中的雕塑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代表。

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以下的内容:第一,秦陵兵马俑的发掘;第二,秦陵兵马俑的壮观和宏大;第三,秦陵兵马俑的价值和发现意义。秦始皇陵位置:陕西省临潼县;规模:大(骑、步兵俑7000多件,陶马600余匹,战车100多辆)

考古工作者先后在这里发掘了三个兵马俑从葬坑,其中都有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用的多种兵器,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陶俑平均身高1.78米,逐个捏制而成。其装饰、表情各具特色,无一雷同。秦陵兵马俑表现了极高的雕塑艺术水平,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板书设计:

昌盛的秦汉文化(三)
——史学、文学和艺术的大发展

一、司马迁与《史记》
1.司马迁写《史记》
2.《史记》的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

二、乐府诗
1.乐府
2.乐府诗及其名篇

三、秦后马俑
1.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2.兵马俑的历史、文化价值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佛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道教的兴起;佛教与道教广泛传播的原因;王充与《论衡》。

通过分析佛教和道教对我们周围事物影响的实例,说明佛教和道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理解宗教迷信的危害,培养辨别是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王充的著作《论衡》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学习他积极战斗的精神。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秦汉时期,求仙迷信思想在统治阶级中盛行。为神化封建皇帝,麻痹人民,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宣传迷信思想。两汉时期出现了不少批判迷信思想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东汉的王充,他著有《论衡》。在书中他批判了天降灾祸,否定了天神;批判了人死为鬼,否定了鬼神。

西汉末年,佛教传人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佛教宣传追求来世幸福,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欢迎和扶持。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是中国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它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适应封建统治阶级麻痹人民的需要得以传播,对后世文化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重点分析:
1.佛教的传入。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兴起以及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的政治、文化、艺术所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应重点掌握。这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欣赏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2.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
王充在反对当时盛行的董仲舒所提“天降灾祸”论的战斗中,发展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传统。其著作《论衡》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使人们对唯物主义思想的认识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在当时封建迷信思想盛行的情况下,唯物主义思想家能坚持科学地认识世界,学习此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极其有益的。

难点分析:
宗教的本质和影响
一切宗教都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反映,很易于被统治阶级利用,作为麻痹人民的工具。而宗教所起的社会作用又非常复杂,初中学生对于宗教的认识不可能达到很深入的程度,不易掌握其本质,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教法建议
一.讲授本课时我们会遇到一些专有名词,请注意理解:

1、《论衡》中“衡”指的是重量,论衡即论述轻重。论述什么的轻重呢?王充自己解释到:“控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即实事求是地衡量人世间的是与非。

2、世界三大宗教是指具有世界影响的、不受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局限,在更广泛地区传播的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为世界上承认的三大宗教。

道教产生于中国,生长于中国,是中国自己的宗教,不具有世界性,属于地方宗教。

3、古印度不是今天印度的国名,而是一个地理名称,表示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尼泊尔等国家。

二、讲授本课时,可采用对比法,加深学生对所学习历史知识内容的理解。

迷信思想与唯物主义思想的对比:鬼神迷信思想宣扬天人息息相关,人死为鬼。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则认为人死不为鬼,否定天神的作用。

宗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道教源于我国民间。佛教的主要教义是灵魂能转生来世、忍受苦难。道教的主要教义是修身养性、得道成仙。教义表述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对社会现实持消极态度。使被压迫阶级在宗教的幻想中寻找精神上的安慰,符合统治阶级稳固统治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欢迎,成为他们麻痹人民的工具。

教学设计示例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宗教的传播和杰出的思想家

教学重点:佛教的传入和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难点:宗教的本质和影响

教学思路:制作知识结构图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结构,掌握重点内容。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秦汉时期有哪些科技成就?总结,引入思想、宗教。

一、佛教的传入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创立于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被尊称为释迦牟尼。其教义主要有人生是苦难;要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入极乐世界。西汉末,佛教经中亚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传入我国后,分内传佛教、藏传佛教。

佛教传入我国后,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和支持。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一些贵族供奉佛像,建造寺庙,有人还翻译佛经。佛教之所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和支持,是因为它要求人们忍受现世的一切苦难,而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所谓来世的幸福,从而起到麻痹人民斗志的作用。正是在封建统治者的支持之下,东汉末年,佛教在我国逐渐流传起来。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总是利用宗教来麻痹人民,以使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力量,而相信"神灵"的力量,把希望寄托于来世和天国,从而放弃为争取现实幸福的斗争,而安于被奴役的命运。

二、道教的出现

道教,由道家思想和民间神仙方术发展而来,它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得道成仙,道教迎合了人们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也符合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需要,道教的影响:如建筑(道观)、医药(炼丹、火药)、武术(武当派)、气功等。

三、王充与《论衡》

联系前面曾经涉及的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荀子(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王充,东汉人,著《论衡》,提出无神论,即唯物主义思想。

当时的社会环境是迷信思想盛行,分析其原因主要有科技落后,统治者利用封建迷信麻痹人民,在这种社会氛围下能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违世之说就显得更为可贵。[小结]思想和宗教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今天社会上还有一些迷信思想的残余,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一些事物。

板书设计: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宗教的传播和杰出的思想家

一、佛教的传入
1.佛教传入我国(西汉末)
2.佛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二、道教的出现
1.道教在民间兴起(东汉)
2.道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三、王充与《论衡》
1.迷信思想盛行
2.王充和《论衡》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95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