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案例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案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继上一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之后。首先由“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是否成立引出;之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然后得出“等角对等边”定理;此定理是证明线段相等的又一种重要方法,为以后几何学习提供重要的证明和计算依据,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在本章及初中阶段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几何推理论证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但水平层次不齐,有的学生对几何学习产生极大兴趣,有的学生存在识图难、产生为难情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C组掌握“等角对等边”的几何推理方法,并能够综合运用有关定理解决几何说理题。
2.B组学会运用全等的方法证明“等角对等边”,并能运用有关定理解决简单几何说理题。
3.A组学会正确运用“等角对等边”解决问题,并能够区分“等角对等边”与“等边对等角”。
(二)过程与方法
1.C组经历用几何推理方法得到“等角对等边”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几何推理能力。
2.B组、A组经历动手操作方法验证“等角对等边”,提高他们的归纳猜想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全体学生的探究热情,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在数学思维中,培养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运用.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能够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线段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A组:(如图1)在△ABC中,如果AB=AC,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教师提问B组:(如图2)在△ABC中,如果AB=AC,AD=BD=BC,你能得到哪些等角?
图1图2
(二)探究新知
1.问题解决
(1)提出问题:(如图3)在△ABC中,如果∠B=∠C,那么AB=AC吗?
图3
(2)学生讨论验证方法:折叠法;测量法;几何推理法(教师引导辅助线的添加)
(3)自主解决:C组写出几何推理过程;A组动手操作验证;B组自愿选择。
(4)交流总结:先A组动手操作演示;然后找C组口述几何推理过程;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等角对等边”的结论。
2.例题学习
(1)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学生小组讨论解决:C组学生根据已知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B组学生写出几何推理过程。
(2)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且AB∥DC,OA=OB,求证:OC=OD.
B组学生自主完成,C组学生帮助A组学生完成。一名学生板演。

3.归纳总结(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1)先认准一个三角形中两个等角所对的两条边,然后写出结论。
(2)“等边对等角”是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再得角相等,它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等角对等边”是由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等角得到两个边相等,它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也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方法。
应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是多少?(B组学生回答)
(2)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C组学生回答)
(3)底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顶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吗?(A组学生回答)
(4)请你概括一下等边三角形的条件。(A组学生回答)
(三)分层作业,共同提高
A组首先完成以下必做题目,再尝试完成B组必做题目:
1.在Rt△ABC中,如果∠C=90°,∠A=∠B=45°,那么△ABC是什么三角形?
2.在△ABC中,如果∠A=70°∠C=40°,那么△ABC是什么三角形?
B组学生首先完成以下必做题目,再尝试完成C组学生必做题目:
1.课本P791、2。
C组学生完成:
课本P793
(四)畅谈收获,回顾反思
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上,对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我设置不同的学习方法,给他们搭建不同的舞台,他们感到了被关注、被尊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而且C组学生能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帮组A组学生,体现同伴互助,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问题设计的不是很合理,对A组学生引导、关注还欠缺,对C组学生应在如何进一步拔高多下功夫,从而解决他们“吃不饱”的问题。

精选阅读

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复习学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复习学案

教学目标:
1.经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发现过程。
2.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3.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4.会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定等腰三角形。
5.经历综合应用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过程,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综合应用。
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如图,一个等腰三角形部分被墨迹遮盖,你能补全这个等腰三角形吗?
《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及反思(周家明)问题:我们已经学过,怎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那么就可判定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判定方法吗?
引出课题。
等腰三角形有怎样的性质?
《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及反思(周家明)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①作∠B=∠C②作BC的中垂线③将BC对折
问题:由方法②能说明AB=AC吗?
由方法①得: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两条边也相等。
怎么证明这个命题的正确性?
写出已知,求证。
已知:如图,在△ABC中,∠B=∠C。
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学生探索证明途径。
《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及反思(周家明)2.探索分析,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类比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添加辅助线,构造以AB,AC为边的两个三角形,并证明它们全等。
由学生合作并讨论:
辅助线可作AD⊥BC于D,或AD平分∠BAC交BC于D,但不能作BC边上的中线。
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
《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及反思(周家明)证明:作△ABC的角平分线AD,则∠1=∠2.
在△ABD和△ACD中,
∠1=∠2
∠B=∠C
AD=AD
∴△ABD≌△ACD(AAS)
∴AB=AC
∴△ABC是等腰三角形.
得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简单地说: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注意:不能说成“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底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应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见课本62页)
练习:见课本63页第1-2题。
练习3:见课本64页第2题。
注意:该图形是有关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很常用的基本图形,上述练习说明在该图中“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其实,已知其中任意两个条件,都能得到第三个结论成立。
《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及反思(周家明)练习4(课本64页第4题).如图,BD是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AC上的高线,DE∥BC,交AB于点E.判断△BDE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并证明你的判断。
分析:要证明△BDE是等腰三角形,应该两边相等,还是两角相等?由已知条件可知这两个角与哪些角有关?由DE∥BC,可得∠3=∠1,∠2与∠1是否相等?怎样证明?
由学生板书。
4.定理推广,拓展提高
(1)如图,在△ABC中,若∠A=∠B=∠C,则△ABC是什么特殊三角形?
(2)若等腰三角形ABC中,有一个角是60°,则△ABC是什么特殊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练习:见课本64页第5题。
5.课堂小结,知识梳理
(1)本节课你学会怎样判定等腰三角形?
(2)你会比较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吗?
(3)你熟悉“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吗?
6.作业:(1)作业本,
(2)课本第63页探究活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学习目标:
1.能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了解分析的思考方法;
3.经历思考、猜想,并对操作活动的合理性进行证明的过程,不断感受证明的必要性,感受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是人们正确认识的事物的重要途径.
学习重点:了解分析的思考方法;
学习难点:合理添加辅助线。
学习过程:
一、回顾旧知:
文字命题的几何证明一般步骤是:
①;②;③。
二、情境创设:
1、什么叫做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3、上述性质你是怎么得到的?你能否用从基本事实出发,对它们进行证明?(不妨动手操作做一做)
三、合作探究:
活动一:1、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思考:由上面的证明过程,你能否得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的结论?请用符号语言表示.

3、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证明,我们得到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_____)

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如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正确的?
要求:(1)写出它的逆命题:如果,那么。
(2)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进行证明.

活动三:
例:已知:如图∠EAC是△ABC的外角,AD平分∠EAC,且AD∥BC.
求证:AB=AC

拓展:在下图中,如果AB=AC,AD∥BC,那么AD平分∠EAC吗?为什么?

四、反馈检测:
1.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一边长为5,那么另两边长分别为;
2.若等腰三角形有两边长为2和5,那么周长为;
3.若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50°,那么另两个角为;
4.若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120°,那么另两个角为;
五、总结反思:

六、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P8第1、2、4题;
选做题:课本P8第3题.
七、课外拓展:
已知:如图,AB=AC.
(1)若CE=BD,求证:GE=GD;
(2)若CE=mBD(m为正数),试猜想GE与GD有何关系。
(只写结论,不证明).

八年级数学上册13.3.1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3.3.1(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索、归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学会应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学会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
难点: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一、知识链接
复习旧知: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_______相等(简写“等边对等_____”)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_______线、底边上的_____线、底边上的_____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2、平行线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则__________相等
两直线平行,则____________相等
两直线平行,则_____________互补
自主学习(新知):精读课本第77-79页,用红色的笔对有关概念进行勾画并找出自己的疑惑和要讨论的问题,准备在课堂上讨论质疑。

思考1: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相等。反过来,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呢?
如图,在△ABC中,∠B=∠C。求证:AB=AC(提示:添加辅助线,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来证明)
证明:

结论: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______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思考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有区别吗?
二、合作与探究
(一)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如图∠CAE是△ABC的外角,∠1=∠2,AD//BC。
求证:AB=AC

(二)作等腰三角形
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底边上的高长为h,求作这个等腰三角形。

作法:
1、作线段AB=____.
2、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____,与AB相交于点.
3、在MN上取一点C,使DC=.
4、连接,,则△ABC即为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如图,∠A=36,∠DBC=36,∠C=72。则∠1=_________,∠2=_________。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上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沿对角线折叠,重合部分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3、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且AB//DC,OA=OB.求证OC=OD

拓展提升:
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吗?两腰上的中线呢?两腰上的高呢?证明其中的一个结论。

四、要点归纳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3.等腰三角形的作法(尺规作图)

课后反思:.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983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