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教案示例之一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教案示例之一”,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详细介绍:
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教案示例之一

(一)教学目的

1.练习正确、灵活地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并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培养学生在实验中,严肃认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具

刻度尺、细铜丝(直径0.6毫米、长30厘米左右),另外让学生自备铅笔、作业本、书本、硬币等器材。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正规的物理实验课,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实验的目的、器材和实验步骤。使学生明确在整个实验中,应该做些什么。继而组织学生复习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提出有关实验操作的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逐步养成实验中勤于思考的习惯。

①如果作业本的宽,上下不一样,那么作业本的宽的含义是什么?(应是各处宽的平均值)jaB88.CoM

②上述含义的作业本宽应如何测得?(应分别测量几处,然后求这几处的平均值)

③测量作业本中间宽度时,怎样保证刻度尺放置不歪斜?(借助于三角尺的两个直角边)

④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记录各次测量作业本的宽度。

⑤测量细铜丝直径时,为什么要紧密排绕?怎样才能做到紧密排绕?(要把细铜丝捋直,细铜丝不能有折)

⑥刻度尺没法靠紧被测物体的端点怎么办?(如测量铅笔的长度时,笔尖无法靠紧。可借助于三角板靠紧)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并注意收集几组数据供讲评用。巡视或讲评中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①学生测量时,刻度尺的放置是否正确;读数时视线是否对正。特别是测量课本中间宽度时,刻度尺容易出现歪斜。可要求学生借助于三角尺的两个直角边,保证刻度尺垂直课本的一个边。

②记录数据不恰当的地方给予纠正。如:漏掉单位;没有估读数;不附合实际的估读;平均值的小数点后保留位数,是否与原测量值的位数相同。

学生实验结束,要求他们整理好仪器,养成爱护仪器的良好习惯。

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本“小实验”,并利用自制的卷尺完成课本习题第1、2题。

思考题:测量时若视线无法对正刻度尺时,应怎样做才能较准确的测量?(如测量自己的手臂长度时)

(四)说明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实验作风要从点滴做起,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至关重要。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如何做好实验。课堂上要精心组织,加强巡视,严格要求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做法。

本节实验的内容并不复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困难不大,但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验中勤于思考,能在理解操作规则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不仅是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启迪,培养探索的精神。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一章。

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教案示例之一

相关阅读

实验用刻度测长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能力目标:
1,观察和实验能力: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应用能力:解决实验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思考实际现象中的问题.

情感目标:
1,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设备,培养爱护公共财务的品德.
2,良好的实验习惯.
3,记录数据要如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材分析
学生要先观察所使用的刻度尺,清楚其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应当让学生养成好的测量习惯,使用测量仪器前应当观察清楚.教材对减小误差没有做过多的要求,没有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所以在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时,只注意要在记录结果时,估计一位,并注明单位.

测量细铜丝时,要强调紧密缠绕,测量的长度值除以圈数,就是细铜丝的直径.测量硬币的直径时,要求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
主要使学生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并强调实验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

教法建议
本节为学生第一次动手实验的课程,应当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做实验一般应注意的问题,养成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记录结果时,应当尊重实际,不能随便改动数据,对于结果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节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课题】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重点难点分析】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

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

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

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方法还会用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方法经常用到.

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应当让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动画来展示,也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节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课题】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重点难点分析】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

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

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

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方法还会用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方法经常用到.

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应当让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动画来展示,也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有时间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地图上的一段铁路的长度等,介绍替带法等.

3,实验表格设计(单位:cm)

作业本长

作业本宽

课本长

课本宽

线圈长度

线圈圈数

细铜丝的直径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观察各种测量长度的工具

【组织形式】学生小组

【辅导】
1、关于测量工具的历史
2、各种类型的测量工具
3、测量工具的特点
4、来源提供:图书馆、网络等

【评价】
1、自我评价
2、根据来源的丰富性和资料的丰富性评判
3、自我学习的过程评价


实验:测平均速度教案示例之一



详细介绍:
实验:测平均速度教案示例之一

(苏东强)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用秒表和卷尺测平均速度的方法。

2.针对实验课的特点教育学生要讲究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能力。

(二)课前准备

准备秒表二块、红色发令旗一面,一个口哨,长卷尺一个,少量石灰粉。男女同学各分成实验小组(每组四人,教师也可以参加)每位同学准备一支笔和一张表格。

(三)教学过程

讲解实验课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本节内容是初中学生的第一次实验课而且又是在操场上进行,所以教师必须向学生交代清楚物理实验课的特点和实验纪律,使学生知道物理实验课并不是娱乐课,也不是劳动课,更不是体育课。它是把理论知识和动手实验相结合并不断进行思维的动眼、动手、动脑等全面性地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使学生直接获得知识和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听懂实验过程,明确实验目的,正确操作仪器,注意实验纪律又是上好实验课的根本保证。因此实验前应让学生知道以下注意事项。

1.明确实验内容和目的。知道自己的责任。

2.严格按照教师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

3.实验中要严肃认真,操作仪器要准确,记录数据要讲究实事求是。

4.要认真遵守实验纪律,注意爱护仪器。

因为第一次实验课的好坏对学生们今后学习的兴趣和如何上实验课有重要影响。所以有必要在此重复课本序言中第二节部分内容。

二、讲解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过程

1.测量距离(路程)

教师指导三名学生用卷尺从百米起点(或某一位置)量出25米和50米两段距离后用石灰粉画线标明如图1所示。

2.说明小组责任分工及轮换顺序的规律

方法:让第一组的四名学生按图2所示的位置站好后讲解实验过程

第一轮:乙同学把红色发令旗向下甩下(发令)后,甲同学开始起跑。丙、丁二位同学分别在25米处和50米处开始按表计时,当甲通过后,丙、丁二人分别把甲通过25米和50米路程所用的时间各自记录在自己手中的表格上。

第二轮:甲代替丁计时,丁代替丙计时,丙代替乙发令,乙站在起跑线上准备跑步,丁和甲给乙记录跑25米和50米所用的时间。以后各轮以此类推。每人完成一次跑步(50米)、二次计时(25米处和50米处)和一次发令后再换下一组的四位同学继续进行上述实验。

3.填表计算平均速度并讨论课本想想议议

实验进行完的小组同学聚在一起把自己跑25米和50米路程所用的时间重新填在表格内并根据数据计算自己的跑25米和50米的两个平均速度。

三、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学生根据教师上述讲解的实验过程和要求分组进行小组实验。

在一个小组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提示还没有做实验的实验小组可提前分好工,确定出甲、乙、丙、丁的顺序及做好跑步前的准备工作。提醒那些实验过的小组要认真进行填表计算和组织好讨论,整理讨论题的答案。

注:若条件允许(有四块秒表)可以两个实验小组一起进行,更富有竞争性和兴趣性。口哨的作用是提醒计时员精神集中,记时准确。

四、总结实验

教师注意对实验过程中表现好、记录认真计算正确、讨论积极热烈的小组和个人给予表扬,对实验差、纪律差的学生提出批评。

五、布置作业

1.课本第22页习题8。

2.锻炼时,测一测你跑200米和400米(或400米和800米)路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评析】

这个教案有两个突出的优点:一是对实验的全过程组织的很严密,层次、步骤很合理。二是充分注意了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实验时应该注意的事项。这个实验因为是在操场进行,相比之下比在实验室中做分组实验难度要大很多,教师一定要做好组织,否则将会出现乱乱轰轰的现象。另外,因是第一次实验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实验:测平均速度教案示例之一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之一



详细介绍: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之一

(北京广渠门中学刘崇灏)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要求

学习组装滑轮组和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三)教具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绳。

(四)教学过程

1.提问:在学生预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1)本次实验的名称和目的;

(2)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

2.做好实验的几点说明。

(1)钩码的重由钩码的质量用G=m·g算出。

(2)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升高。注意“匀速拉动”。测课本图14—10(甲)和(乙)两图中的拉力时,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秤上的示数读出。

(3)钩码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

(4)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的测定,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可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用色笔在细绳上做个记号,再拉弹簧秤,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量细绳色点到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5)在测完课本图14—10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后,只要将钩码取下,把整个滑轮组颠倒过来重新固定就是图乙的装置。没有必要重新拆下组装挂线。这样可节省一些时间。

(6)实验要严肃认真参照课本实验按要求去做。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中。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

(7)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放回原处。

3.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解。

4.学生实验完毕,由几组报告实验结果。组织讨论课本上的“想想议议”。

(五)布置作业:写出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器材、步骤、记录有实验数据的表格、实验结果(参照课本实验内容)。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之一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834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